可逃避是没有用的。正如裴延不想让父兄始终背负着通敌叛国的罪名,想要替他们翻案一样。她也想知道,父亲到底做没做过那样的事。如果做过,父债子偿,她无话可说。可如果没有,不能让弟妹重蹈裴延的覆辙。

“这件事要如何追查下去?宋大人跟您私交匪浅,对吗?”沈潆问道。否则裴延一个镇守边境的将领,不可能知道这么多官府里的事。

她一言就击中了要害,道破了裴延小心隐藏的关系。

沈潆非常敏锐,裴延向来独来独往,突然间要为宋远航做媒,不是因为私交,他绝对不会多管闲事。

裴延也没隐瞒,写到:宋远航是我的师兄。只不过我们识于微时,为了行事方便,所以没有对外言明。

“让我来帮您查。”沈潆说道。她不止在帮裴延,也是在帮安定侯府。这个真相对于他们而言,同样重要。

你?裴延皱眉。

“侯爷别忘了,我母亲是漕帮的人。有些事,官府的人可能在明面上查不出来,漕帮的人却可以。我不会告诉母亲实情,只必要的时候请她帮忙。现在您只能证明,安国公曾经帮助搜查裴家的那个御史的小舅子从牢中脱罪,并不能直接证明他陷害裴家。想要翻案,还需更确凿的证据才行。我理解您想要报仇的心情,但此事非同小可,需要查清楚。您也不想冤枉好人吧?”

裴延点头,她说的也不无道理。此事时隔多年,又错综复杂,当事人几乎都已经不在了。他认定是安国公所为,也缺少直接的证据。将来呈到天子面前,也无法定他的罪。可让一个内宅的女子去追查这么大的案子,说出来他自己都不相信。

“我会很小心。”沈潆似乎知道他顾虑什么,生怕他拒绝,“您跟宋大人都是官场上的人,有些东西藏得太深了,有人知道你们在查,反而不会亮出来。您让我试试,如果不行,或者有危险,我立刻就停止。”

她对他的事如此上心,证明很在意他。裴延摸了摸她的头,答应她继续追查。

沈潆松了口气,只要征得他同意,那么查到了线索,她也能第一时间知道。这比之前她被完全隔离在外,万分被动来得好。

此时,马车停下来,昆仑在外面说:“侯爷,到了。好像有人在等您。”

裴延疑惑,掀开车窗上的帘子朝外看了一眼。守前院的小厮快步走到马车旁边,对他说道:“侯爷,宋大人在书房等您。”

沈潆这才发现,自己刚才跟裴延说话,人还趴在他身上,连忙要起来。裴延却扣住她的腰,在她手上写到:晚上等我。

沈潆一下子想起来,临出门的时候,为了防止他胡来,邀请他晚上去延春阁。可此刻由他说出来,却加了几分旖旎的意思,完全变了味道。她赶紧挣脱开,自己从马车跳了下去,带着红菱和绿萝赶紧离开了。

裴延看着她仓皇的背影失笑,他们之间只差最后那一步,也不知道她脸皮怎么这么薄,丝毫说不得。他跟着小厮到了书房,宋远航已经在屋里走了几圈。他不会贸贸然上门,除非有重要的事情。

裴延走进去坐下来,宋远航幽幽地看着他:“王姑娘的事,你是认真的?”

怎么,我看起来像开玩笑?裴延用手语问道。

“不成啊!”宋远航一屁股坐下来,“我,我比她大了一轮还不止,这不是耽误人家姑娘吗?不行不行。”

裴延摸了摸腰上的革带,然后道:你不愿意的话,我再给她寻门别的亲事。

“别,别啊!”宋远航一下子急了,竟然站了起来,又在屋中踱了几步,像在做思想斗争,然后脸红道,“王姑娘人挺好的,我们在灯市逛得挺开心。我,我就是怕她家里人不同意。”

裴延想到王夫人,点头道:她家里人可能是有点棘手。要不然师兄知难而退?

宋远航立刻像霜打的茄子似的,歪在椅子上,喃喃道:“我除了年纪大点,人还是挺好的吧?身边也没有别的人,要不你去帮我说说?成不成,总要试试吧?”

裴延忍不住想笑。他鲜少看到宋远航这副患得患失的样子,看来对他那个表妹的印象是相当好了。他有意玉成此事,当然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省得母亲和那个舅母又想出什么别的花招,要把人塞给自己。

我告诉长嫂,让她想想办法。你得有个准备,这桩婚事估计有点波折。

宋远航一边读他的意思,一边露出笑容:“还是有希望的?”

裴延点头。

宋远航这才松了口气,正经道:“来,我们说正事。”

裴延挑了挑眉:若我刚才不答应帮你,你还不打算说正事了?

宋远航心虚地笑了两声,然后道:“别小气,你今夜去见徐器了?他对安国公的事怎么说?”

裴延便将跟徐器见面的过程说了一遍。

“依我看,徐器狡猾,当年的事他就算没有参与,也绝对知道大部分内情。他之所以不说,就是想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安国公的身上去。你也别全信他。这人从低等行伍出身,做到如今位高权重的大都督,绝不是等闲之辈。”

裴延知道徐器做事,肯定是有目的的。他并没打算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此人身上。只不过徐器也算一条路子,又曾在锦衣卫做过,他的人脉不用白不用。

“对了,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早回来?我在应天府带的那个皂衣小吏,现在专门分拣各地进奏的文书,我特意让他留意西北的消息,刚才他派人给我传信,鞑靼的大汗快不行了。据说如今鞑靼的王庭乱做一团,各方势力都想争夺汗位,还有人写信向大业求助。我觉得皇上很快就要召见你了,毕竟没有人比你更懂那帮蛮子。”

此事当真?裴延警觉地问道。鞑靼一旦起了内乱,西边的瓦剌可能会趁虚而入。他们如今相互制衡,才能保证大业的边境太平。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太平的日子也就到头了。所以鞑靼绝对不能乱,新的大汗要尽快选出来。

“千真万确。就算有出入,也八.九不离十。具体的奏书已经送到内阁,如果你有暗桩在那儿,一问就能得到确切的消息。”宋远航起身,“我不能久留,晚了街上的热闹散去,我的行踪就暴露了。那个,王姑娘的事,记得帮我张罗啊!”

裴延点头,宋远航就走了。

他起身,负手站在书房挂起的舆图前面,沉默地站了会儿。因为裴家吃过通敌叛国的的亏,这些年,无论鞑靼的人几次三番地示好,他皆无动于衷,省得留下什么把柄给别人。可他现在人远在京城,对鞑靼的事情一无所知,对整个局势也失去了掌握。

唯有尽快返回,才能重掌主动权。

他回到书桌的后面坐下,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给鞑靼的那个人写封信。

*

沈潆一口气走回延春阁,易姑姑已经回来了。她笑着对沈潆说道:“我看王姑娘的事情,大概能成的。姑娘不用担心老夫人会把她许给侯爷了。”

沈潆坐在妆台前面,一面卸下首饰,一面问道:“她对宋大人的印象还好吗?”

“王姑娘没有明说,只是看她的样子,十分满意。那宋大人真是个正人君子,两人一起去逛灯市,王姑娘被人撞了,宋大人伸手扶她,只拉着她的衣袖,都不敢碰她一下。”

正经的读书人大体如此,宋远航洁身自好多年,自然不是那些登徒子能够比的。

方才沈潆在街上被人挤来挤去,出了一身的汗,吩咐红菱和绿萝去准备沐浴的东西。

她从前养成的习惯,无论寒暑,每日都要沐浴才能睡得着。但沐浴在平民家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费水费事不说,上好的香料和皂荚难弄到手。先前在沈家的时候,她便觉得诸多不便,有时为了防止大房和老夫人那边不满,就把沐浴的事情省了。

但进了侯府以后就简单多了,侯府不仅有专人配好各种香料和皂荚,还能自己动手调配。沈潆依着记忆配了一种茉莉花的皂荚,还有檀香明矾,都是她曾在宫里用过的。

宫中的尚药局还有很多皂荚的秘方,各宫嫔妃喜欢什么香味,他们都烂熟于心,每旬配好香料送过去。只不过沈潆从来不上心,只记住了这么两个。高南锦倒是个调香的高手,只要闻一闻,便能知道各种香的成分。

红菱和绿萝都觉得沈潆配出来的皂荚好闻,纷纷讨要了些去。她们做下人的当然没办法日日沐浴,着新衣,逢年过节能得恩典好好洗一洗,便十分开心了。

沈潆沐浴完,屋中的地龙已经烧得十分热,她身上又出了汗,便拿汗巾仔细擦拭。她不知道宋远航和裴延聊完了没有,是不是在聊王倩如的事情。她知道王倩如这桩婚事想要成,还得过王夫人那关。

等着等着,她的困意席卷上来,便回房趴在了床上睡觉。她不喜欢等人,曾经等得太久,再也不想尝那种等不到的滋味。虽说裴延和裴章不一样,他应该是在谈正事。

本来便累了一晚,她也打不起精神来伺候裴延,正好他不来,她又可以逃过一劫。

这一觉便睡到了第二日的早上。

红菱来叫沈潆,说裴延昨夜没有过来,前院传来消息,他昨夜睡在书房,一大早就进宫去了。

“姑娘。”红菱在沈潆的耳边说道,“一大早老夫人就托人来传信,说徐夫人设了家宴,请沈家的人都过去。您也在邀请之列。”

是甜文啦,放心。就是侯爷吃肉有点难。晋江搞得我现在有阴影了。

我这章不知道断在哪里……一直写一直改,不过五千字咯~~有点晚,给大佬们发红包。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uheryija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ayaka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2章

徐夫人就是沈潆的姑母,徐蘅的母亲,两家不曾有往来。

她应该是看不上沈家这门亲戚,觉得丢面子。而且记恨年轻的时候,自己私定终身没有得到家里人的支持,因此鲜少跟人提起自己的身世。沈潆知道,徐夫人曾经一门心思想要把女儿送进长信宫,更不想跟娘家这些人扯上关系。

后来大概认清了现实,打消了痴心妄想,才重新考虑认这门亲戚。沈家本来是个破落户,现在一个侄女嫁到靖远侯当了宠妾,一个要嫁入内阁大学士的府上,也不算太寒碜了。

沈潆听完红菱的话,心里很平静。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一个在宫里当宠妃的表姐,一个做大都督夫人的姑母,应该是无上荣耀的事情。可前世沈潆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徒有其表的身份。她跟徐蘅始终当过对手,所以不喜欢这家人。在宫里的时候,作为皇后要装大度去接受所有嫔妃,她们之间仍然几次三番起了冲突。裴章为了徐蘅位份的事情跟她吵架也是事实。

所以徐家的家宴,她是绝不想去的。

可话又说回来,她都能不计较沈蓉所为,没道理把徐家拒之千里。她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靠山,哪怕这些人仅仅是名义上的亲人,也是她手中握有的筹码。一个身份卑微的妾室,哪有资格挑三拣四的呢?

沈潆一边梳头一边说:“今日就去?”

红菱点了点头:“老夫人说的是今日。沈家那边好像已经准备出门了,只看姑娘这边愿不愿意。如果现在就出门,还能赶在中午前……”

“你觉得我应该去?”

红菱点了点头:“虽然去了徐家,徐夫人未必给我们好脸色。可我们去徐家这件事,对姑娘是有好处的。宫里的庄妃娘娘,如今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怀着龙嗣。她母亲愿意重新跟娘家的人走动,感情好坏另说,姑娘在侯府总归多了几分底气。”

红菱说的,正是沈潆想的。她以前清高,不愿意随波逐流,可是她学会放低自己以后,发现也没那么难。反正眼下裴延进宫了,不在府中,去徐家看看也好。

“帮我换身衣裳,一会儿去沐晖堂告诉大夫人一声吧。”

沈潆想要出门,需得到主母的许可。她打扮一新,带着易姑姑等人去了沐晖堂。魏令宜正在检查裴安的课业,他身子弱,不适合去外面的学堂,府里便请了教书先生单独教。可教学先生隔天才能来一次,剩下的时间,只能魏令宜自己教。

自从沈潆给裴安煮了饺子以后,裴安便成了她的忠实拥磊。

“沈姨娘!”他看到沈潆进来时,眼睛亮亮的。

沈潆戴着银丝髻,头上插着各式的花头金簪,戴一对绿宝石葫芦的耳坠,换了身遍地金紫袄儿,黄绸裙,羊皮鞋子。她早已不是进府时谨小慎微的模样,反而有了几分张扬。可这样才该是个十几岁得宠的侯府妾室的打扮。

“小公子安康。”沈潆行了个礼,“昨夜的花灯好看吗?”

裴安点了点头:“我跟母亲逛了很久才回来,还看了街上的花车。你跟二叔玩得开心吗?”

沈潆笑而不语。魏令宜摸了下裴安的头,让他先下去了。

“我还没谢谢你上次包的饺子和面团,裴安很喜欢。如果得空,你也来教教我。”魏令宜请沈潆坐下。

沈潆应了声好,说明来意。魏令宜听了后,自然同意:“既然是庄妃的母亲邀请你,又是自家的亲姑母,自然是要去的。我让他们准备马车,路上小心些。”

“多谢夫人。”

魏令宜说道:“侯爷今日一大早就进宫,大概是有要事跟皇上商议,可能要回西北了。你不知道,这回他在京中一呆几个月,已经是过去数年间最长的一次。你尽量多跟他待在一起,因为他一旦回西北,短则数月,长则一年半载才能回来。你们的感情正是热切的时候,我怕你觉得寂寞。”

沈潆本来不觉得什么,被魏令宜这么一说,心里莫名地空了起来。平日两个人总在一起,已经变成习惯,好像他一直都会留在她身边。可他离家的日子,突然就在眼前,她心中的失落感便强烈了起来。

魏令宜以为她担心裴延不在家的日子,婆母会找她麻烦,笑着宽慰道:“你也别担心,依侯爷的性子,定会安排好一切再离开。他不在家中,我也会好好照顾你的。”

沈潆向她道谢,刚好春玉来禀报,马车已经备好了,沈潆等人就告辞离开了。

春玉对魏令宜说道:“夫人,看来庄妃娘娘的母亲又想认娘家这门亲了。”

魏令宜整理着棋盘上的棋子:“还不是冲着靖远侯府和高家的面子?庄妃如今看着风光,只怕日子也不好过。徐都督没有完成在西北的任务,皇上不会给他们父女好脸色。前朝内廷都是连着的,他们也得给自己找条后路。侯爷不正是棵值得依靠的大树吗?”

“那这个沈姨娘可不得了,有个在宫里作宠妃的表姐,有个在内阁大学士府做儿媳妇的亲姐,还有侯爷宠着,以后老夫人也不敢找她麻烦了吧?幸好奴婢早听了夫人的,没对她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春玉拍着胸口,心有余悸地说道。

魏令宜知道春玉的性子,向来是藏不住事,也不算个聪明的丫头。但裴家被逐出京城,最艰难的那几年,只有春玉不离不弃地守在他们母子身边,而且竭尽所能地护着,没过过一天好日子。所以裴延将侯府交给魏令宜之后,她对春玉既疼惜,又纵容。

对于魏令宜而言,想要一个聪明的丫鬟不是难事。可要一个忠心耿耿不会背主的心腹,却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所以她信任春玉,栽培春玉,这样偌大的侯府里,便不止她们母子两个相依为命。

“昨夜王姑娘几时回来的?”魏令宜又问道。

春玉回答:“只比侯爷他们早一点,易姑姑来交钥匙的时候说,她跟宋大人的事,估计能成。”

魏令宜摇了摇头:“光她点头没有用,舅母那边才是最难办的。宋大人人品贵重,但俸禄微薄。舅母指望着用她女儿的婚事,来换一笔丰厚的嫁妆,好继续养她那个游手好闲的儿子,怎么可能轻易松口?这事还有波折。如果侯爷离京之前没有办妥,可就难了。”

“那怎么办才好……?”春玉问道。她觉得王姑娘人不错,王夫人训斥她的时候,王姑娘还帮着说话。

“等侯爷从宫里回来再说吧。”魏令宜把棋子收入棋盒里,棋盘上便空无一子了。

*

徐器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而是近几年才开始飞黄腾达的,所以他的府邸离皇城有些距离,与那些累世公卿之家还不一样。尽管徐府的门庭修建得十分气派,匾额也是天子御赐的,但看看周围那些寻常人家,再跟靖远侯府周围那些气派的公侯府邸相比,气势不是差了一点半点。

沈潆到的时候,门外已经停着几辆马车,都是沈家的。

她扶着红菱的手下了马车,徐家的下人立刻迎出来:“是三姑娘吧?小的恭候多时了。快请进。”

徐夫人好像知道沈潆一定会来一样,专门派人在府门前侯着她。

进了徐府,呈现在眼前的是修剪精致的花园,长廊的拐角处都摆着各式名贵的盆栽和精美的瓷器,处处彰显着富贵。可有点用力过猛,流于表面,典型的暴富人家的做派。

红菱和绿萝还新奇地看看,沈潆和易姑姑却是见惯不怪了。

徐夫人在花厅里摆的宴席。她二十多年没跟家里来往了,要她即刻就表现出亲亲热热的样子也很难,只能频频招呼众人吃菜。

沈老夫人本不愿意来,被孙氏和沈蓉硬拉来作陪。她甫一见到多年未见的女儿,情绪难免有些激动。但看到对方神态平平,也就把感情压了下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既有血统的天性,也有日久的相处。后者还更加重要。

沈潆住得远,姗姗来迟。

她将原本打算送给裴老夫人,却始终没能送出去的那串佛珠带来,转赠给了徐夫人。沈家人今日接到邀请,忙不迭地就跑来了,也没有人想着准备什么礼物。而沈老夫人心里本来就有疙瘩,并没打算来,更没有母亲向女儿送礼的道理。

因此,只沈潆一个人准备了礼物,还十分贵重,一下让徐夫人印象深刻。

徐夫人离家的时候,两个侄女都还没出生。沈蓉跟徐蘅比,略逊一筹。毕竟徐蘅在宫里金尊玉贵地养着,沈蓉到底是显得小家子气了。可沈潆则完全不同。她虽然只是进侯府去做妾,可举止大方得体,打扮出挑,旁人并不会因为她妾室的身份,就敢轻视她。

同时,徐夫人还觉得奇怪。她那个弟弟在沈家向来没有地位,连媳妇都是他自己想法子娶的,娶的还是卑微的漕帮女子,母亲一直不满。怎么偏这两个平庸的人,生出这么个如花似玉,又上得台面的女儿?怪不得进侯府短短时日,便得了靖远侯的欢心。

原本徐夫人是没把这个做妾的侄女放在眼里的,可昨夜徐器回来之后,点名要让她见一见这个侄女。眼下见到,顿时明白了丈夫的用意,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表现得倒比别的沈家人亲热。

孙氏和沈蓉不太乐意。刚才席间,一直是孙氏陪徐夫人说话,虽然也是没话找话,可孙氏自认为已经跟徐夫人很熟络了,却被沈潆凭空插进来一脚,脸色极不好。

陈氏本来就话少,这种场面也没她说话的份儿。但她能再次看到沈潆,欢喜溢于言表。

这顿饭吃得别扭,徐夫人话少,气氛尴尬,期间只能几次离席,借口去张罗酒菜。她跟沈家的人都二十几年没见了,形同陌路,一时找不到话说。而且她从来就不是个八面玲珑的人,若不是丈夫授意,她也不会再跟娘家的人联系。

女儿在宫中艰难,丈夫在朝堂上也不容易,保不齐哪天就有用到高家和靖远侯的时候。

因此不愿意,有疙瘩,她也得笑脸相迎。

用完午膳,沈老夫人就带头告辞了。徐夫人将她们一行人送到门外,客套地说了几句话。不像是家人,倒像是例行公事。孙氏不在意,自来熟地说道:“改日,夫人回沈家来,我和娘做几个江南的小菜给你吃。你很久没吃过家乡的食物了吧?”

徐夫人这才看了沈老夫人一眼,情绪微微波动:“是很久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等过了正月,我就给你下帖子!”孙氏谄媚地说道。

徐夫人点了点头,一时无话,众人告辞,各自上了马车。沈潆本来要回侯府,沈老夫人却把她和沈蓉都叫到了自己的马车上。

马车移动,沈蓉说道:“看来三妹妹在侯府的妾室当得还不错,一身行头都换了。姑母还特意让你坐在她身边,想来也是看重你的。”

沈潆看向沈蓉:“托二姐姐的福,我在侯府过得还算不错。听说二姐姐的婚期推迟了,不会是出了什么变故?”她虽然已经拜托裴延稳住高家那边,但那是看在沈家的面子上,也是为了她自己。否则沈蓉被退婚,作为她个人,还想点个爆竹庆祝。

沈蓉最听不得别人说这个:“高大人要升内阁大学士了,高家自是有一堆事要忙,延迟婚期有什么不对的?”

“高家如今身价不同了,我们本就是高攀人家,如果二姐姐行事还如同在家里时一样,我看很快就不仅仅是延迟婚期这么简单了。”

“你什么意思?做了靖远侯的妾室,还学会教训我了?”沈蓉怒目圆瞪。

沈潆反唇相讥:“你不用一口一个妾室,不受宠的庶子之妻,说出来也没多好听。”

沈蓉看向沈老夫人,急道:“祖母,您看看她……”

沈老夫人一直静静地听着,终于开口:“潆姐儿说的没有错。”

这下换沈蓉傻眼了。她在家中,因着孙氏的身份,一直备受宠爱。没想到有一日,祖母竟然会向着沈潆说话。

沈老夫人语重心长地说道:“你真以为高家只是要延迟婚期?他们本是要退婚的!若不是三丫头说服靖远侯出面,你的婚事早就黄了!”

她一直没跟家里说高家要退婚的事情,一来是不想横生枝节,二来怕大房的人想不开,跑去高家讨说法。因此孙氏和沈蓉,一无所知。今日沈老夫人特意把此事当着沈潆的面说出来,是想让沈潆知道,她的工夫没有白下。而沈蓉也该受点教训了。

“不会的,高家怎会退婚?就因为我在谢家别院说错话,得罪了谢夫人?”沈蓉抖了抖嘴唇,脸色都白了。

“你怎么还不明白?高家的身份不同了,你的姐妹,娘家都是你以后在婆家的底气。你一个劲儿地跟潆姐儿作对,她却还肯帮你,就是因为你们都姓沈!不管关起门来是否有嫌隙,对于外人来说,你们就是一体的。”沈老夫人加重了口气,“你以为,今日你姑母为何请我们来徐府?”

沈蓉喃喃道:“姑母不就是想要认亲……”

沈老夫人扯了下嘴角:“认亲?若不是潆姐儿挂靠了靖远侯府,你未来的公公又要升官了,她这辈子恐怕都不会认我们。你要记住,你们过得好与不好,不单单是你一个人的事。在高门做媳妇,也没有那么容易。你要是学不会谨言慎行,不懂得自保,很快就会被高家嫌弃。到时候,没人帮得了你。”

沈蓉看了沈潆一眼,闷闷道:“我懂得了。”

沈老夫人又对沈潆说:“你比蓉姐儿懂事,本来不用我操心。但今日,我听说侯爷好像快回西北了?如果边境起了战事,短期之内,他或许无法回京。你得为自己的将来好好打算打算。男人有时只图一时新鲜,外面的诱惑又太多。想要站稳脚跟,你自己得争气。”她的目光在沈潆的肚子上停留了一下,没有说得太明显。

可沈潆对将来,一片迷茫。她跟裴延,只是搭伴过日子,能走到哪一步都不好说,怎么还会想到子嗣呢?

马车行到了分叉口,沈老夫人让沈潆下去。回靖远侯府和沈家,并不是一条路。

沈潆经过陈氏的马车,陈氏撩开车窗的帘子,急切地从里面伸出手,拉住沈潆的手,说道:“嘉嘉,你让我查的事,已经有眉目了。人这两日就会到京城,到时候,如何安排你们见面?”

“娘找的人可信?”

陈氏犹豫了一下说:“漕帮的兄弟说那人的医术时好时坏,行事古怪,但也的确治好过不少的疑难杂症。总之死马当活马医,先叫人去看看吧?”

沈潆想想也没别的法子,说道:“我会让易姑姑再跟您联系。您多保重。”

陈氏点了点头,跟她匆匆告别。

沈潆回到府里,裴延还没回来,她先去沐晖堂向魏令宜禀告了一声,然后说道:“夫人,我母亲请了个相熟的大夫,想要来帮我诊个平安脉,不知是否方便?”

魏令宜道:“你身体不舒服?府里有惯用的大夫,医术还可以。”

沈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实不相瞒,我的月事总是不顺,这个大夫是专擅妇人科的,想请他帮忙调理。他是我母亲的旧识,这种事对外人总是难以启口的。”她不敢说是给裴延看病的,怕魏令宜多想,便胡乱想了个理由。到时候就算不成,也没影响。

魏令宜恍然大悟:“这也不是什么难事。等大夫要进府的那日,你来跟我说一声,我让春玉去把人带进来就是。不过,这件事最好瞒着母亲,免得她有微词。”

“夫人放心,我晓得的。”

沈潆又在沐晖堂坐了会儿,就返回延春阁了。

最近娃闹得很,严重影响我的速度。

不过这章还是五千字咯~~我们预测下侯爷离家前能不能开荤成功。哈哈

第43章

皇帝许久没有在明德宫召见大臣,此次一见,便见了三个。一个是五军都督府的左军大都督徐器,一个是靖远侯裴延,还有一个是谢云朗。

前两人因为西北的换防问题被天子召见,而且都是武将,并不奇怪。但谢云朗只是一届文官,任的还是吏部侍郎,跟兵部都不搭边,被天子一同召见,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了。

今日没有常朝,他们三人前后入宫,却不是一起面圣。徐器最先被叫进去,裴延和谢云朗就在西庑的厢房里等着。内侍送来茶和点心,就退到外面去守着了。

裴延昨夜没有睡好,看兵书看到很晚。等他意识到的时候,天已经拂晓,也忘了去延春阁找沈潆。不知道她是否等了自己一夜。待天亮本要去找她,宫里的内侍就来传消息,要他入宫。打战的时候,他的身体本是连续几日不睡都没关系。近来因为旧疾复发,此刻有些困意席卷上来,用手支着额头小憩。

谢云朗坐在另一边,自顾喝茶。他本来就话少,平素不与朝臣往来,因此也不主动跟裴延说话。

裴延的眼角看到外面站着几个内侍,知道这些都是皇帝的眼睛。皇帝本来疑心就重,最忌大臣结党营私,这里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一言一行更需要谨慎。他也想知道,裴章召见他们几个,到底想干什么。

明德宫的明间放置着皇帝的宝座,裴章穿着肩绣龙纹的红袍,束玉带,坐在龙椅上。他的身形瘦削,那身龙袍几乎撑不起来,但天子的气场却是压过一切的。宝座后面是一面巨大的金漆五屏九龙屏风,前面放置一张紫檀木大案,案前设有四个青铜香炉,炉顶飘着青烟。

天子面容威严,一言不发。徐器主动跪在地上说:“臣向皇上请罪。西北之事,是臣没有办好,不得不先斩了几个闹事的将领,以平众怒。好在如今事已平息,但还是得让靖远侯早日回西北为上。”

裴章转动着手上的玉扳指,仍然不说话。

徐器一边等着,额上冒出汗水。天子年纪虽然不大,但是高深莫测,很难猜到他到底在想什么。

“朕要你去西北,就是为了换下靖远侯,让世人都知道他不是无法替代的。”裴章缓缓开口,“可你倒好,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不说,还得让朕请他回去。将来如果他以不守西境威胁朕,或者跟鞑靼的人结成同盟,犯我大业。朕该如何?”

徐器一惊,双手按在地上,盯着平滑的砖面:“靖远侯忠心耿耿……应该不会如此吧?”

裴章冷笑了一声:“人心是最难掌握的东西。安国公跟朕一路走来,都有失控的时候,更何况是靖远侯?他的父兄被先帝治罪,至今还葬在千里外的苦寒之地,尸身不能迁回。他心中对朕能没有一丝怨怼?一旦这怨怼的种子生根发芽,他就不再是国柱,而是朕身边的一头猛虎。养虎为患,朕不得不防他。”

徐器连忙应是:“皇上打算怎么办?”

“西北之事,你暂时不用管了。你回到京中,朕把锦衣卫交给你,以后,你就直接听命于朕,为朕办事。”裴章说道。

锦衣卫是天子的近卫,本来负责禁宫的安全。但这些年又变出别的功能,比如帮天子暗中调查臣子不当的言行,或者秘密杀掉一些天子所忌讳的人。这些人大多以暴毙的名义,在官府的文书上草草记上一笔,而后就从世间消失了。所以锦衣卫实际上就是皇帝豢养的鹰犬,被人忌惮,也被人咒骂。

徐器抱拳应是,心思却转了几转。皇帝只说把锦衣卫交给他,并没说让他兼任锦衣卫的指挥使,这当中区别可就大了。五军都督府对锦衣卫并没有管辖权,他从前线被调回来,除了大都督的官位以外,没有任何实权,等同于被架空了。

这或许是皇帝的惩罚,也可能是试探。他若轻举妄动,下场未必会比安国公好。

裴章让徐器退下去,又传了裴延和谢云朗一同进来。

他们在门口遇到徐器,徐器不敢说话,只给了裴延一个眼神。那个眼神蕴含的信息裴延读懂了,就是目的已经达成。他松了口气,就怕裴章又使出什么绊子,不让他回西北。他个人倒是没什么,就怕边境的局势不容乐观,还需尽快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