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前是有几分有恃无恐,觉得那么难的日子他们都过来了,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但她错了,皇宫可怕,宫里的人更可怕。宫中那几年岁月,教会她最多的,就是在帝王家根本没什么情分可言。

此刻,她不得不戴上面具,假意臣服于他帝王的威严。

大内官见到沈潆直挺挺地站着,皱眉斥道:“大胆,你怎么还不行礼?”

沈潆垂眸,显得很紧张,声音都在打颤:“不是民女不敬,只是不知该行何礼。您不是微服出巡吗?如果民女当街跪下,旁人怕是会起疑吧?”

她说的也有道理,大内官一时无话,只能看向裴章。

裴章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凌厉如刀,然后冷冷地开口:“如果我没记错,上次在靖远侯府,你同这次一样,始终没有抬头。刚才,你是如何一眼认出我的?”

沈潆没想到他连这种细节都记得,手在袖中狠狠地抖了一下,手心被逼出了汗水。她恭敬却不慌乱地说:“民女并非认识您,而是认出了您身边的这位大人。而且您手上还戴着上次的那枚扳指,所以才知道您的身份。”

她看似回答得小心翼翼,斟字酌句,条理却十分清晰,并不像是说谎的样子。

裴章之所以对她印象深刻,就是她第一次面圣时的镇定。很多地方官员,头次进京述职时,见到他这个皇帝,都会紧张得语无伦次,还出过不少的笑话。她一个平民女子,表现得十分平稳,胆子着实大了点。

但裴章骨子里,并不讨厌这样的大胆。他料想若无过人之处,此女也不会得裴延的青眼有加。

他转了转手上的白玉扳指,淡淡地问道:“你为何会在大同?”

沈潆知道裴章跟裴延是完全不同的人。裴延可能会因为信任她,而不追究很多漏洞百出的细节,随手就翻了篇。但裴章却是一个非常细致,注重细节,一不小心就会被他抓住弱点和破绽的人。沈潆既不能露出破绽,又不能表现得太过完美。否则还是会让他生疑。

“因为民女不想跟侯爷分开,便缠着侯爷带民女来了大同。难道这样不行吗?”她口气天真地问道。

裴章承认,这是个很懂得抓住男人心的女人。她此刻说话的口气,又软又绵,完全是一副纯真无邪的模样。不管是装的还是真的,男人就是很吃她这一套。他破天荒地解释道:“大业有军令,女子不得随意出入军营。你在大同,只要不影响靖远侯作战,也不是不行。”

沈潆笑道:“民女知道了,多谢您。以前总觉得您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没想到还会为民女这样微不足道的人解惑。实在是皇恩浩荡。”

她不笑还好,这一笑,那姣好的容颜就像夜放的昙花,有种夺人心魄的美。裴章低头看着手中的折扇,因为她这几句阿谀奉承的话,稍稍有些不喜。她还是没能逃脱世俗的那一套,因为他的身份,而刻意讨好。

不知为何,他又想起了他的妻子。那是这世上大概唯一对他真的人。

她的性情绝不算温柔,长得也不是天姿国色。可裴章跟她过日子时,常被她开朗的笑容击中心房。大概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或者因为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她是他生命里唯一的光亮,再无人可以代替。

她的喜怒哀乐都是真实鲜活的,没有因为他是皇帝而改变。

大内官很少看到皇上跟陌生女子说这么多话,还如此兴平气和,惊讶到了极点,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这个小女子了不得啊。难怪靖远侯到了战场也要带她在上身边。不过这三两下的功夫,连皇上都给收服了。

他们说话的时候,府衙前的局面已经控制住了,百姓逐渐散去。裴延很快发现了裴章和沈潆的身影,着急地几步走了过来。

他刚要下跪,裴章用折扇拖住他的手肘,“微服,不用多礼,我们进去再说。”

裴延又侧头看沈潆,想要解释几句。裴章说道:“无妨,她刚才已经说过了,让她回去吧。”

裴延松了口气,先前还担心裴章怪罪于沈潆。他叫了昆仑过来,护送沈潆回去。

沈潆看到裴章和裴延离去的身影,双腿发软。她刚才挖空心思,想不让他看出一点破绽,全身的力气仿佛都用尽了。见到他的那刻,她几乎忘记了所有,只想转身而逃。她太害怕他跟他们之间的过往,像巨大的枷锁一样,套住了她的脖子,让她无法呼吸。她好不容易走出的那片阴影,因为他的出现,又再度笼罩在了心头。

如果要她选择,她宁愿永远都不去面对这个人。

她宁愿自己真的是一个跟他毫无关系的平民女子,在他的天威面前吓得瑟瑟发抖,完全说不出话来。他们太了解彼此,眼下她只不过因为转变了身份,在棋盘上执了黑子,而得了先手的机会。

昆仑将沈潆送回马车上,红菱和绿萝见她脸色很差,关心地问道:“姑娘,您这是怎么了?”

“我没事。”沈潆深吸了口气,“事情已经解决,我们可以回去了。”

红菱握了握她的手,发现她双手冰冷,赶紧叫绿萝给她加了件披风,又点了手炉让她拿着。

“姑娘是不是吹了太久的风,觉得不舒服?这天气刚开始转暖,可别大意了,小心着凉。”

沈潆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她现在只想快点离开这里,离开那个人。

*

裴章和裴延进了府衙。裴章径自坐在大堂的主位之上,裴延跪下行礼:“臣参见皇上。

那些没见过天颜的人听了,顿时大惊失色,纷纷跟着跪在地上。一时之间,大堂的里外都跪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冯邑就跪在裴延的身后,满头是汗,内心直打鼓。皇上怎么到大同来了?京城里居然没有传来消息。难道是皇上连他那个堂弟都瞒着,所以他才没听到一点风声?

冯邑惶恐,怪不得他的右眼最近老跳,看来大事不妙。

“四叔起来吧,你的嗓子好了?”裴章问道。

这是他第一次听裴延开口说话,之前他们君臣之间,只能通过纸笔交流。这声音乍听如同寒鸦嘶鸣,着实难以入耳。若不是他的修养极好,又有身为皇帝的威严,大概会不想听裴延再说。

裴延回答:“之前臣有一番奇遇,如今能开口说话,只不过声音不堪入耳,还请皇上见谅。皇上未付出巡到了大同,事先怎么没有告知臣一声?臣没有及时接驾,还请皇上恕罪。”

裴章本就没打算告诉他们,若他们知道了,早做了准备,只让他看到他们让他看到的东西,亲自来这一趟就没有意义了。而且他也想知道,裴延在西北的影响力究竟如何。

“不知者无罪,是朕没有说,自然不怪你。谢爱卿在何处?”裴章望了望堂里堂外,没找到谢云朗的身影。

左右一片沉默,无人敢回答。还是裴延说道:“谢大人出了点意外,人在医馆休息。若是皇上想见他,我这就派人去请。”

裴章抬手阻止:“不必了。先说说今日府衙前是怎么回事吧。”

裴延觉得此事应该让冯邑亲自交代,就退到旁边,说道:“冯知府,由你来向皇上说明。”

冯邑闻言,愣了一下,愕然地抬头看向裴延。裴延气定神闲地回看着他,皇帝在等,他只能硬着头皮站起来,想要到皇帝的跟起去。可起身的时候,他双腿一软,又跌在了地上。堂上众人见状,只能憋住笑,还得露出诚惶诚恐的表情。

他们几时见过知府大人,如此狼狈?

冯邑这是头次面圣,过去那些年,他总是在各地游走,从没有机会进京,更别提对着皇帝述职。冯淼一直劝他不要进京,他也就乖乖地听从安排了。他虽然在私下里无数次演练过见到皇上该说什么,但此刻脑中犹如塞入了无数的棉花,半句话都说不完整。

“冯知府,今日百姓的动乱,朕要听你的解释。”裴章威严地开口。

冯邑吓得趴在地上,浑身发颤。

最近小崽子长牙,脾气很暴躁,还得带他去遛弯,分散他的注意力。只能趁他睡觉的时间码字,所以更新的时间不是太固定,抱歉。

养娃真的是一项持久而又需要耐心的大工程。养不好还得担心他将来心理阴暗,报复社会啥的。操碎了一颗老母亲的心┓(???`?)┏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梧桐清影10瓶;哈哈Reenee 3瓶;ayaka、小星星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4章

裴章静静地等着冯邑交代。

根据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其实他心中已然有数,只不过还想给这厮一个申辩的机会。

“臣,臣……实在不知这些刁民意欲何为。应该是前阵子,臣为了缓解大同城中的灾情,下了几道应急的政令,不合他们的心意,所以他们才闹了起来。这西北蛮荒之地,穷山恶水出刁民,他们闹也不是一两次了。”

冯邑战战兢兢地说完,还往旁边看了一眼。只见裴延双手抱在胸前,听他说这一通鬼话,面无表情。

冯邑见裴延没有拆穿自己的意思,稍稍松了口气。他料想裴延跟以前一样,只管军中的事,不敢插手政务。毕竟握有军权已经极其敏感,若再越权管到他这个大同知府头上,在皇帝那里也未必是件好事。

冯邑就是一直利用这个微妙的心理,与裴延井水不犯河水。

上座那个威严的声音传来:“朕所知道的却不像你所说的那样。你在大同任知府期间,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地动发生以后,你又疏懒懈怠,隐瞒多处灾情不报,还将救灾的责任全都推到了旁人的身上,枉为一方父母官。你只需说,这些事,是否属实?”

冯邑的脸色先是一阵白,后来憋得满脸通红,连声叫道:“皇上,请您明察,臣冤枉啊!”他知道皇帝自登基以后,对官吏的考评就十分严格。无论是京官还是地方官员,一旦发现渎职的行为,便立刻查处。只是他一直觉得大同山高皇帝远,皇上的政务琐事那么多,怎么也查不到他身上。何况,京中还有堂弟冯淼为他打掩护,他大可以高枕无忧。

裴章冷冷道:“你先别急着喊冤,朕已经下旨让山西的承宣布政使到此处来查你,你有何冤情,到时慢慢向他说。在案情查清楚以前,你这知府暂时别做了,先行收监。来啊,把他带下去。”

大內官立刻点了两名内侍,叫他们将冯邑拖了出去。

公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圣驾刚到大同,就将大同知府拉下了马。他们素闻今上雷霆手段,否则当初也不会一举扭转劣势,登基为帝,赢得那场大业史上最激烈的皇位之争的最后胜利。登基之后,为了政局安稳,他更是让锦衣卫暗地里处置了不少政敌。此间种种,之前众人只是有所耳闻,如今算亲眼所见。

众所周知,冯邑是锦衣卫指挥使冯淼的堂兄。冯淼为皇上也算效过犬马之劳,可皇上仍是一点面子都不给。

裴章又将大同府的推官点了出来,问他城中的现状。推官因为冯邑被处置,太过紧张,说话磕磕巴巴的,裴章听了直皱眉头。

后来有个年轻的主簿站了出来,主动把情况都说明了。他三十出头,长得十分清秀,虽然也能看出些许的紧张,但表现得比推官沉稳多了。裴章听后很满意,询问他的姓名。他说自己叫李从谦,大同人,本是待考的举子。因为大同受灾,府衙人手不足,所以前几日刚应征来衙门里做事。

裴章觉得他身上倒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问道:“开春要科举,你既是待考的举子,为何还在此处,没有去京城?”

李从谦稍显窘迫,说道:“草民家境贫寒,没有进京的盘缠。来衙门做事,也是为了赚取点路费,但今年怕是来不及了。”

裴章还颇有几分欣赏这个年轻人的胆识,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不简单。当即让大內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即刻启程,进京去参加考试。

李从谦千恩万谢地走了。

裴延知道这小子,之前就总在他和谢云朗的面前各种献殷勤表现,希望得到举荐的机会。他倒是有几分小聪明,做事也卖力,但裴延跟谢云朗一样,不喜欢他投机取巧的行为,所以在给裴章的奏折里,两人半点都没有提到他。李从谦倒也知道抓住机会,这回趁机在皇上面前露了脸,此举既给天子留下了印象,又得到了进京的盘缠。不可谓不高明。

等处理完公务,裴章让其余人等都退下去,只留了裴延在堂上。

“朕看了四叔写的折子。你说鞑靼大王子已经顺利控制了王庭,等他正式接任了汗王之位,就会派使臣团到大业来?”

鞑靼跟大业这几年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边境也开了互市。但小摩擦时常发生,派使臣团还是先帝弘治年间的事了。这事对于两国修好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旦鞑靼对边境的危机解除了,那裴延手里的兵权,也能名正言顺低收回来。

“正是如此。使臣团会由四王子率领,届时会与我国商议停战协议,还有增开互市等事宜。”裴延回到。

裴章表情温和:“此次大同发生地动,四叔最是辛苦。不但军营和大同两头兼顾,还促进了鞑靼和大业两国的和谈。四叔功在社稷,要什么嘉赏?”

裴延跪下道:“臣不敢要嘉赏,只是有个心愿。”

“说来听听。”

“臣的那名妾室,虽出身不高,但蕙质兰心,娴静端方。此次鞑靼王庭的危机,她帮忙出谋划策,居功不小。臣有意立她为正妻,万望皇上成全。”

裴章的脑海中浮现那个妾室的模样,美则美矣,少了几分庄重和大气,到底是小门小户养出来的,做个侯夫人,倒是抬举她了。但这是裴延第一次开口对他有所求,他也不能立刻回绝,便问道:“她的年岁尚小,入府的时间也不长,你就认定她能胜任侯府主母之责?”

“能。”裴延斩钉截铁地说道。

裴章看到他很认真,满脸的执著,知道若不遂了他心愿,他也不会善罢甘休。裴章还一直担心他没有弱点,很难掌控。如今这个弱点握在自己手上,也不算是坏事。

“朕就算想答应四叔,但祖宗家法毕竟摆在那里。这样吧,只要她为四叔生下长子,朕便想办法抬高她的身份,到时四叔就可以让她做妻了。”

裴延抱拳道:“多谢皇上。”他没想到皇帝会答应得如此痛快,毕竟这不是一件简单易办的事。他猜测,皇帝以为抓住了他的一个弱点,自然不会错失机会。可他不惜暴露自己的真心,也要为沈潆争取。

裴章又说道:“朕到大同,也没有落脚的地方。四叔那儿应该宽敞吧?朕想去住几日。”

裴延愣了一下。他那府邸倒是空着好几处院子,住倒也有地方住。可是接待皇帝,他一点准备都没有,害怕有怠慢之处。

“怎么,四叔有难处吗?”

“不是。臣没想到皇上要住到臣那里,先差人回去知会一声,要他们收拾妥当。”

*

沈潆的马车回了府,红菱和绿萝先下去,然后扶她慢慢下来。

沈潆的心思还在怎么避开裴章上,脚刚沾了地,斜刺里就冒出个人来,躬身说道:“我家公子要小的来请夫人。”

红菱问:“你家公子是什么人?先报上姓名。”

那人只是看着沈潆。沈潆依稀记得他,谢云朗身边的跟班,好像叫书墨。裴章到了大同府的事情,谢云朗肯定也知道了。他这个时候要见沈潆,沈潆大概也能猜到他会说什么。

沈潆淡淡地说:“回去告诉你家公子,我的事自己会处理,不用他操心。”说完,拔腿就要进府。

书墨不死心,伸手拦着沈潆:“夫人!公子说有很重要的事要当面跟您说,真的很重要!关系到侯爷,还有那位!”他语焉不详,也不敢说得太明显,但沈潆却明白他在说谁。

谢云朗不是个会信口开河的人。这个节骨眼,他无论如何都要说的事,想必真的很重要。沈潆还有些犹豫,恰好裴延派回来的人奔进府里,大声嚷嚷着,皇上这几日要住在府里。

府里传出阵阵惊呼,瞬间像炸开了锅一样。这些人远在西北,从没见过天颜。此次能亲眼所见,哪个不是激动得感谢祖宗?

可沈潆却很吃惊,堂堂一个皇帝,哪里没地方住,偏偏要住在这里?他是故意的?还是看出了什么端倪?可刚刚在大街上,她有信心,裴章绝不可能看出什么破绽。

书墨也很着急。公子知道皇上来了,不肯好好休息,硬要他来这里一趟,说无论如何都要把靖远侯的妾室给请去。他觉得公子是有家室的人了,就算真的看上靖远侯的妾室,也得顾虑家中的夫人和靖远侯,所以刚开始并不想帮忙。没想到公子竟然以不治伤相要挟,他只好来跑这一趟。

“夫人是相信公子的吧?他是绝对不会害您的。”书墨又小声道,“他这会儿拖着不肯上药,就是非要见您。”

红菱和绿萝都没有反应过来,他们两人到底在说什么,在说谁,面面相觑。

沈潆心中叹了声,对两个丫鬟说道:“我去做点事,你们先回去吧。”

“可是姑娘,如今城中很乱。”红菱不放心,“至少让奴婢跟着您吧?”

沈潆拍了拍她的肩膀:“不用,对方是我认识的人。我刚好有些事想跟他谈一谈。别担心,我谈完就会回来。”说完,她就跟着书墨走了。

绿萝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喃喃道:“红菱,你有没有觉得,姑娘自从去年昏迷三个月醒来之后,不仅像是变了个人,而且好像心中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一样?反正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绿萝单纯,感觉最敏锐直接。

红菱也有这种想法,姑娘对人对事都太冷静,而且心里构筑着高墙,外人很难进去。像这位忽然冒出来的公子,她们从来都不知道。但毕竟姑娘才是主子,她们这些做下人的也不敢多问。

红菱叹了口气,拉着绿萝一起进了府。

等她们进了府以后,相思从大门后面钻了出来,望了眼刚才沈潆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上次她向侯爷提醒过,这个女人有问题,可是侯爷不肯听,依旧十分信任她。

这次又冒出来一个什么神秘的公子,她要偷偷跟上去看看,这个女人到底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若发现她有任何行为不端之处,一定要让侯爷弃了她!

相思吩咐府兵去牵马。府兵好奇地问她:“相思姑娘,你这个时候还出门啊?不帮着乔叔打扫府中,迎接圣驾吗?”

她对皇帝来不来府中,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尊大佛住到府中,也不知有多碍事,反正她半点都高兴不起来。她对那府兵道:“叫你拿马就拿马,哪里那么多话?”

府兵讪讪的,也不敢再说,直接去牵马了。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黑皮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21907861 3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5章

沈潆坐在马车里,书墨在外面驾车。她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并不想去见谢云朗,可她也不想呆在府中,等着裴章住进来。她真的应该找个借口,暂时到外面避一避,尽量不要与裴章接触。

跟这个男人打交道,实在要花费太多的心力。

行了一会儿,书墨在外面说道:“好像有人在跟着我们。”

沈潆撩开车窗上的帘子,往后看了一眼,看到相思骑马,大大方方地跟在他们的后面。上次裴延问她关于谢云朗的事情时,她就觉得奇怪,好像有人在他面前说过什么。这次看到相思跟着他们,想来上次的事跟她也脱不了关系。这个姑娘对裴延还没死心,正想方设法地找麻烦。

按照沈潆从前的性子,断然不会跟个小姑娘计较什么。反而宫里那些年纪小的妃嫔,她都照顾得很好。可现在她的心情与从前截然不同。她不喜欢相思,更不喜欢这个姑娘因为裴延,而不停地扰乱自己的生活。

“你设法甩掉她。”沈潆对外面的书墨说道,“再往前走几步,有一条巷子,总共有三个岔口。你拐进去,从第一个岔口出来,在角落里等,等她过去了,我们再按原路返回来。”

书墨得令,扬起马鞭,驾着马车进了旁边的巷子。

相思知道自己被发现了,但她也不怕。大同的大街小巷她太熟悉了,沈潆的马车插翅难逃。她看见马车拐进巷子里,赶紧跟了上去,然后从第一个岔口拐出来。拐出来后,一左一右两条路,马车失去了踪迹,她一下子傻眼了。

她还是小看了这个狡猾的女人。最后只能凭感觉,选了一条继续追。

书墨等她走远了以后,从一个角落里把车驾出来,返回了原来的道上。他好奇地问道:“夫人也是刚到大同不久,怎么好像对这里的街巷十分熟悉?”

沈潆之所以对大同城这么熟悉,得益于前阵子裴延拿了市坊图,在家里研究重建的事。他谈政事的时候,从不避开她。她一般就在旁边看书或者下棋,耳濡目染,现在整个大同城都印在她的脑海里。

“凑巧罢了。”沈潆轻描淡写地说道。她若是连个小姑娘都对付不了,枉她两世为人。而且她一直觉得相思无足轻重,只要乔叔愿意,可以让相思继续留在侯府,权当给她作伴。但这两次的事情告诉她,不能再这么放任下去了。

他们很快就到了谢云朗所在的医馆。

城里已经从最初地动时的一片慌乱慢慢恢复,但是医者仍然短缺。医馆的大夫看谢云朗不肯配合治伤,也没闲工夫跟他慢慢磨,外出诊治别的病人去了。剩下的两个药童见师父不在,跑到后门去打盹偷懒,所以医馆里除了谢云朗,没有旁人。

谢云朗躺在罗汉床上,头上绑着一条白布带,有一团血迹渗透出来,整张俊脸都是煞白的。大同地动以后,他殚精竭虑,做的事比大同知府还要多,整个人都清瘦了不少。

他知道皇上来大同的消息之后,坐都坐不住。要不是头上的伤让他头昏眼花的,没办法走动,他肯定会亲自去见沈潆。

她在皇上的眼前实在太危险了,随时都会暴露。而一旦暴露身份,牵连的就不仅仅是几个人,而是整个国家。他敢保证,皇上和靖远侯都不会放手的。

“谢大人。”沈潆走到罗汉床边。

谢云朗睁开眼睛,想要坐起来,头一阵晕眩,又跌回床上。他当时被群情激愤的百姓打得不轻,说头破血流也不会过,眼下应该好好休息。

沈潆搬了张杌子坐在稍远的地方,说道:“不用起身了,就这样说吧。”

谢云朗转头看向她的身后,沈潆道:“你的小厮在外面帮我们望风,这里没有旁人,有话就直说吧。”

谢云朗自语:“我知道您不会承认。这件事的确匪夷所思,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我就当您不是皇后娘娘。今日冒昧请您过来,真的有要紧事告知。您已经见过皇上了?”

沈潆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低头看着衣袍上的带子。

谢云朗察觉出她的冷淡,心中黯然。他知道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两个人之间都隔着山海一般遥远。他没有资格,也没有立场去说什么或者做什么。但曾经的那种无力感如同深渊一般拉扯着他,他不想再经历一次,什么都不做,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帮她。

“如果您真的要用一个新的身份,重头开始,靖远侯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您应当记得当年靖远侯的父兄获罪的事情吧?那件事的背后关联到皇家的一桩往事。所以您在靖远侯身边,可能会牵扯到这桩旧事里,继续跟皇上打交道。”

沈潆暗自惊讶谢云朗也知道此事,面上却什么都不显露出来。

谢云朗继续说道:“靖远侯的一位姑母,与裴家并无血缘关系,但被收养在侯府,她与先帝有染,被先帝囚于私邸,后来冒险逃出来,老侯爷秘密将她藏匿,被先帝知道了,这才治了他和长子之罪。靖远侯想要重审当年的旧案,但皇上是绝不会允许的。难道您要陪着他担这些风险?”

谢云朗所说的这一段跟沈潆让陈氏调查的大体相同,没有出入。

“这些我都知道了。侯爷并没有打算追查。”

谢云朗微愣,进而说道:“那裴氏曾为先帝诞下一子,此事恐怕连先帝都不知道。她生子时难产,临终前将一个信物和孩子托付给靖远侯之父。”

这段内容,陈氏倒没有调查出来。

“那个孩子现在何处?”沈潆问道。

谢云朗摇了摇头:“不知道,老侯爷至死都没有说出孩子的事。岳丈在我来赴任之前,为了让我接近靖远侯,才告知了这些。至于他是从何处得知的,我也没有问。”

沈潆又追问道:“关于那个信物,高大人还说了什么?”

事到如今,谢云朗为了取信于沈潆,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是一块龙形的玉佩。岳丈给了我一张画有那信物的图,想让我转交给靖远侯。但我觉得兹事体大,在来的路上把图烧掉了。如有需要,我可以把它一丝不差地画出来。”

沈潆低头看了一眼腰上的香囊,里面放着裴延暂时放在她这里的传家玉佩。她忽然有个设想,如果这块玉佩就是裴氏的,老侯爷应该不会保持原样的交给裴延,肯定会做些改动,让它看起来跟真正的裴家传家玉差不多。裴家本来就是皇室宗亲,有块龙形玉佩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是,这样一来,裴延的身份就很可疑了。

王氏肯定诞下过一子,但放在家里没多久,就送到乡下去了。此后王氏一直没有跟这个孩子见过面。会不会裴氏跟王氏生子的时间差不多,老侯爷偷龙转凤了?

沈潆的脑中忽然乱作一团,她跟谢云朗似乎无意中揭破了一桩天大的秘密。她好不容易从皇室的纷争中解脱出来,冥冥之中,似乎又陷了进去。倘若裴延就是那个孩子,那他就是先帝之子,是裴章的亲兄弟。裴章是绝不会允许这个代表皇室耻辱的兄弟存在,必定要除掉他。

而裴延也不会乖乖地坐以待毙,到时候二虎相争,对于大业来说肯定是一场灾难。

幸好这一切也仅仅是她的猜测,未必是真的。

谢云朗见沈潆久久没有说话,问道:“您是不是知道什么?关于那个孩子的?”

他为官多年,感觉还是相当的敏锐。

沈潆在裴章面前需要伪装,在谢云朗的面前则放松许多。不知为何,她就是觉得谢云朗不会害她。但她也不打算告诉谢云朗真话。

“不,你就当做不知此事,并且你要告诉高大人,将它烂在肚子里,永远都不要再提。”沈潆严肃地说道,“这不仅关系到几家人的身家性命,甚至是整个大业的命运。”

谢云朗点了点头:“我明白。您应该知道,当初皇上冷落您是有诸多的不得已,不是对您无情。而且您死以后,他行事越发无所顾忌,对您的感情也不再小心掩藏。我不知当年先帝和裴氏的事他知道多少,但他对侯爷肯定心存芥蒂,不会马上离开大同。那你们就会有碰面的可能……”

“我们已经见过了。”沈潆闭着眼睛说道,“而且他准备住到侯府。”

谢云朗吃惊,用手肘微微支起上身:“难道皇上看出了什么破绽?”

“那倒没有。他住在侯府,大概只是想监视侯爷。”

谢云朗松了口气,重又躺回床上:“我觉得您最好还是出去避一避。皇上心思缜密,观人于微,您若与他过多接触,很容易被他看出破绽。而一旦他起了疑心,肯定会追查下去。到时候,与当初先帝发现裴家藏匿心爱的女人结果是一样的。其实,皇上骨子里是最像先帝的。”

沈潆沉默。谢云朗说得很有道理,这也是她不想面对裴章的原因。她心中对裴章有失望,有怨恨,但她也明白,两个人之间共同走过的岁月,没有那么容易被抹去。她也清楚,那时裴章会因为一盘饺子而纡尊降贵地见自己这么个妾室,就是因为刻骨铭心的思念。

与她带着绝望和悲伤离世不同,他其实一直都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感情,只是在她跟权力之间权衡为难。她的心,只留着往昔的痕迹,对于这个男人,已经没有任何情爱上的幻想。但裴章可能不是如此。

因为失去过,所以对感情才会更加执著。

“此事我得回去与侯爷商量一下,多谢大人告诉我这些。好好休息。”沈潆站起来,准备离开。

谢云朗看着她的背影说道:“任何时候,如果您需要帮助,请一定要告诉我。我定当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