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wuli阿瑶智商遭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鄙视,我们有那么傻嘛?

5、阿瑶傻人有傻福,墨大儒是真心想收她为徒,全新2.0升级版墨大儒,大家说要不要收捏?

6、最后,重要的话要加粗标红:大家元宵节快乐!趁着春节假期的尾巴赶紧再浪一波,然后有个好消息,21号欠的更新今晚会补上,^^。

第34章

“可阿瑶,你学得过来么?”

胡九龄这话没别的意思,只有一位慈父对爱女学业压力过重的纯纯担忧。

可这话传到阿瑶耳中,不啻于在她火热的心头浇上一盆冷水。撇嘴,她幽怨道:“阿爹不相信女儿?”

“怎么可能,只是你从小就不怎么爱看书…”

这番话勾起了阿瑶前世记忆,阿爹没出事前,她的确不思进取。别家姑娘五六岁便如书院开蒙,而她在院里瞎跑;再稍微大点,别家姑娘开始学女红针黹,佼佼者如沈墨慈甚至已经在晋江边支棚施粥、积攒名声,而那时她依旧懒散地窝在后宅,对着阿爹请来的女师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闷了便去胡家各处别院小住。

直到阿爹意外过世,胡家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束手无策之际她才有所明悟。先前她过分依赖阿爹,待头顶遮风挡雨的大树被雷劈倒,失去庇护的她变得一无是处。

这便是她与沈墨慈的差别。

而这差并未随着重生而消弭,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人处世之道,这许许多多事都需要费工夫去学习、去揣摩。头十三年在她肆意玩乐时,沈墨慈却日夜勤奋不辍,许多方面早已将她遥遥甩下。

稍稍让她心安的,便是前世最后三年为解闷看得那些书,平白多出三年她总能追回来些。

可华首寺之事却推翻了她的想法,从墨大儒当时的惊喜反应来看,沈墨慈所说方程必是先前从未听过的奇思妙想。虽然最后被她破了,但没人比她更清楚,自己是在多偶然的机会下,误打误撞才解题。

这次算她运气好,可下次呢?当运气不站在她这边,到时她又该如何自处?

重生后这个问题一直盘桓在她心里,思来想去只有一种法子。只要她摆脱惫懒,把该懂的学起来,自身足够强大,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可有些事说起来容易,真到做起来才发现有多难。没入书院前她焦虑于墨大儒之事,每日天蒙蒙亮便起床苦读。在阿爹惊讶的目光中,凭着一口气她坚持了有将近一旬。可当入书院首日,发现来的是空海大师后,松口气的她第二日便赖在床上起不来了。

刚重生时她还满腔冲劲,可回到熟悉的环境大半个月,被阿爹宠着,渐渐地她再次恢复过往十三年悠闲度日的状态,斗志更是被磨个七七八八。

心下挣扎时,上天却送来这么好的机会。

“有这么好的两位师傅,女儿若再不认真学,岂不是要被全天下人戳脊梁骨。”既然自己没动力,就借外界施加点压力。

阿瑶无奈地想着,又道:“今日只是青城百姓聚在门前,女儿便吓得不行。大夏百姓千千万,那么多人一起嘲笑,光想想女儿就怕得不行,肯定会认真学。”

这番话虽有些夸张,但配着她甜糯的声音,还有瞪到圆溜溜的眼睛,别有一番天真娇憨。

左右两位老者脸上皆泛起笑意。站在她旁边,玄衣少年低语,“傻丫头。”

众人沉浸在愉悦的气氛中,只有胡九龄急得不行,“刚阿爹就觉得自己忘了什么,今早乌泱泱一片人聚在门前,不还是那沈家姑娘搞得鬼。那姑娘随了沈金山,浑身上下都是心眼。阿瑶若是真拜到墨大儒名下,成了她同门师妹,日后只怕多长三个心眼都不够用的。”

说完他朝左边作揖,“胡某心急之下提及大儒爱徒,若有不妥还望您别往心里去。”

同门师妹…咂摸着这四个字,以后见面要恭敬地称呼沈墨慈为师姐…单想想她便觉得难受。可再往深处考量,前世沈墨慈那些出身不俗的师兄,日后也会成为她的师兄。用一个恶心的称呼换来如此多的好处,好像也不是无法忍受。

想明白后她同样朝左侧看去,这会墨大儒神色有些僵硬。

“此事的确是老朽…思虑不周。”

想到太上皇曾经的知遇之恩,墨大儒到嘴边的“迫于无奈”咽下去,然后将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不过他绝非鲁莽之人,昨日应承平王时,他心下已思虑周全。

“不过…”

“墨大儒不必如此,阿瑶生性愚钝,您肯纡尊降贵收我为徒,这已经是天大的荣幸。至于沈家姑娘,一来方才在府门前您已经说过公道话;二来一样米养百样人,同样读圣贤书的,有人为翩翩君子、治世能臣、但仍不乏有人成为奸佞小人、衣冠禽-兽,难不成这等不同还能怪到书头上。圣贤书如此,传授圣贤书的夫子更是如此。”

搜肠刮肚终于将意思表达清楚,阿瑶趁热打铁,拱手左右作揖,她尽量让自己神情便得郑重,“空海大师、墨大儒,若你们不嫌弃,阿瑶愿同时拜你们为师。”

空海大师自是乐见其成,目光看向后面冷脸的玄衣少年,他只觉悬在心头的大石落了地。

墨大儒此刻更多地则是感慨。

“一样米养百样人,这话说得没错。”

半生沉浮于名利场,除去沈墨慈外,他还有很多同样抹不开脸面收下的徒弟。其中虽不乏少年英才,但更多地则是斗鸡走狗的纨绔之辈,这些人平日没少作奸犯科。

这两日解开阿淑谜题、幡然醒悟后,他最后悔的便是此事。年富力强之时,他非但没有沉下心来做学问,反倒做了这些蛀虫的庇护伞。

后悔之情排山倒海般袭来,日夜噬咬着他的心。而如今胡家姑娘这番话,却让他再度豁然开朗。同一师傅传授同样课业,为何有人成了少年英才,有人却变成纨绔子弟?虽然悔恨之心尚不能完全消弭,但他却已明悟,自己不该再纠结于这等无干之事。

心下对阿瑶多了三分感激,定定神,再次开口时,他却是看向胡九龄。

“胡老爷一片慈爱之心,老朽又怎会责怪。也怪老朽没有说清楚,有些事胡老爷委实不必担忧。欲收胡家姑娘为徒的,乃是老朽发妻。只是她三年前已亡故,有些东西需得由老朽代为传授,名义上胡姑娘与沈姑娘并无丝毫关系。”

原来是这样,胡九龄长舒一口气。

还有这等好事?她已经做好了喊沈墨慈师姐的心理准备,听完此言心理压力骤减,连带着整张小脸都明亮起来。

心头大患解决,阿瑶拜师之事终于敲定。

胡九龄也彻底转变态度,对着爱女两位份量不轻的师傅,他做足了为人父应有的尊敬姿态。命令丫鬟重新换上茶点,坐在下首他陪两人聊起来。经商之人,察言观色早已成为本能,加之他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识不俗,两相结合这会与二位老者攀谈起来,他竟丝毫不落下风。

片刻前尚还惨兮兮的三剑客这会越聊越投机,在靠门比较近的地方坐下,余光撇着双眸晶亮的小丫头,陆景渊拧眉。

刚开始他先入为主,认为那丫头在书院针对沈墨慈,不过是因对宋钦文的爱慕和占有欲而生的嫉妒之心。可几番试探下来,无论是书院肚兜、还是山路上的攀谈,她对宋钦文好像并没有前世他所见那般上心。

若真如此,她为何这般针对沈墨慈?

心下某个念头一闪而过,快到他完全抓不住。可他有预感,那便是事实真相。

几次试图回忆都想不起来,他也就暂且搁下此事。那丫头对宋钦文的感情不够深,知道这点对他来说已经足够。想到这他唇角微微勾起,凝神倾听胡九龄说着阿瑶童年趣事。

随着他的说辞,他脑海中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扎着两个小啾啾的胖娃娃抱着等身高的兔子布娃娃,迈着小短腿跑在九曲回廊的木桥上。因为跑得太急她摔倒,圆滚滚的身子与布娃娃滚作一团。

呆丫头,真是从小就呆。心下腹诽,他周身气质逐渐趋于平和。

厅堂内气氛一派和乐融融,没多久就连宋氏也强撑着赶过来。

昨日拜佛时她受了点风,清早起来有些头晕,加之多年体虚,听闻杨氏母女来闹,极力抹黑阿瑶名声,不解、气愤、忧虑等种种不良情绪齐齐涌上心头,她直接晕了过去。待她醒来后,回想下被一贯信任之人怨恨、拖后腿时五内俱焚之感,终于体会到阿瑶第一日从书院回来、诉说所受委屈而被她质疑时是怎样的感觉。

感同身受之下她终于大彻大悟,弥补之心空前强烈,不顾身体虚弱她叫来下人问明白府外之事。

得知风波已过,庆幸之余她又有些遗憾。在阿瑶需要她的时候,她又一次没出现在她身边,她简直枉为人母。

“伺候我梳妆、更衣。”

强撑着起身,用脂粉调整成正常的脸色,换上逢年过节才穿的隆重衣裳,她由下人搀扶着进了前院。

当年能被胡家选中娶进门,宋氏也并非一无是处。宋家百年来耕读传家,对于读书人的礼节和喜好,知晓得比胡九龄更详尽。

在阿瑶惊讶的目光中,她咽下心中微微泛起的苦涩,坐在胡九龄下首听他与两位老者攀谈。

边听她便思量,阿瑶受了这般大委屈,她这做娘的怎么也得想办法弥补下。可该做的不该做的,老爷都做得差不多,一时间她还真是有些无从下手。

心下焦急,面上依旧维持着得体的笑容,间或用眼神手势吩咐下人端茶倒水。就这样日头逐渐偏西,正当她准备告退下去准备晚膳时,正好听他们说道拜师吉日。

突然间她眼前灵光一闪。外面那些人不都在传阿瑶如何不好,就连娘家嫂子和外甥女也上门闹事、往她身上泼脏水?

眼见伤人不成便灰溜溜脚底抹油,躲两天等风头过去,出来再继续过安生日子?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天地君亲师,师徒情分还要排在双亲之上。空海大师与墨大儒皆是名满天下之人,你们肯收阿瑶是我胡家的造化,这拜师礼无论如何都不能寒酸了。依我这妇人短见,咱们得风光大办,最起码得摆三天流水席。”

她就是要将此事弄得人尽皆知,让始作俑者好生瞧着阿瑶风光,也让他们多被人戳几天脊梁骨!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重点:

1、小侯爷开始怀疑了(加重点);

2、两个师傅窝萌都要,但沈墨慈也不会是师姐(你们怎么能不相信我呢?这等恶心人的事我会虐亲闺女嘛!);

3、宋氏觉醒了,不要小瞧包子,越是软弱的人觉醒后的反抗越会排山倒海,^^

4、接上条,宋氏觉醒了,宋渣的倒霉日子还远么?

第35章

拜师宴?

还要摆流水席?

宋氏此言一出,胡九龄立刻想到在书房中他与少年商议的联手坑沈家,不对,是联手募集军饷大计。

下意识地往少年那边看去,恰巧少年也往这边看来,两人的眼神隔着半个厅堂相对,四目相对间交换了个彼此都懂的眼神。

两人竟然想到了一块去,开怀之下,胡九龄因阿瑶过分亲昵而对少年时升起的厌恶之情悉数消除,重新退回到刚开始的戒备。

“夫人所言有理。”胡家最不缺的便是银子,照着阿瑶花多少他都不心疼,更何况还能花的有价值,这会他简直不能再乐意。

可他这边乐意了,那边被孝敬的正主却不乐意。

“师徒之情在于心意,表面上的礼数都是做给外人看的,何必流于形式。”大彻大悟的墨大儒如今只想一切从简。

空海大师隐隐面露赞同之色,不过他没有急于开口,而是隐晦地看向下首少年。两人虽有师徒名分,可此次青城之行事关重大,他得帮着小侯爷。

他真是天底下顶好的师傅。

不无得意地想着,见少年点头,空海大师迅速收拢心思,将神情调整到为香客指点迷津时的善解人意。

“道玄兄所言不无道理,若是往常,拜师只需敬茶聊表心意便是。”

“我就说…”察觉到不对,墨大儒突然顿住,“何为‘若是往常’,莫非空海兄此言别有深意?”

空海大师也没卖关子,点头直接开口:“今时不如往日,道玄兄想想方才胡府门前发生之事,你我尚觉心惊,她一个养在深闺的姑娘得受了多少惊吓。方才她还在说,做你我二人徒弟,若不认真读书便会被全天下人指责。听听这话,都吓成什么样了?”

面色红润吃茶点的阿瑶:她是不是该有所表示,现在放下赤豆云片糕还来得及么?

往嘴边伸的手停在半空,突然被人敲了下,猝不及防之下手松开,尚未来得及吃的整块云片糕掉到地上,马上碎成了渣。刚才匆忙之间她只看到一截玄色衣袖,转身她旁边少年。

“这都过去有一会,提起来都吓得拿不住点心,可见真是吓得不轻。道玄兄难道忍心让亡妻唯一徒弟受如此大委屈?你舍得,老和尚我可舍不得。刚在府门前我便讲过佛家因果,既然有人种了因,我等就得竭尽所能换给他们一个果。”

墨大儒只是一时没注意,他实非蠢笨之人,听他说个头便明白了。

“老乌龟,我这不一时没反应过来。你这话说得,倒好像我不同意似得。”

“你可不就是不同意。”

“你…算了,我不跟你争。再过几日便是上巳节,知州也会前来青城劝课农桑,不如就定在此日?”

说完墨大儒隐晦地看看向对面空海大师,本地知州多年前曾拜在他名下,算是青年才俊那一挂的。他为阿淑所挑传人如此合乎心意,几次帮他解开心结,他又怎么不会真心疼。虽说名义上她与他其他徒弟并无师兄姐妹名分,但有没有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

想到这墨大儒得意地挑眉,我有知州,你呢?

光耍嘴皮子有什么用?得拿出硬干货来瞧瞧。

硬干货?空海大师笑而不语,只将散发着睿智光芒的双眼往门边一瞥。

顺着他的目光,墨大儒刚好看到坐在门边的玄衣少年,瞬间偃旗息鼓。想他平生桃李满天下,好桃子坏桃子一大堆,满堆里面还真挑不出个比小侯爷更出挑的。

过几天便上巳节,若想风光大办,现在开始准备着实有些仓促。

这时就体现出宋氏本事,当年刚嫁入胡家时她也是掌家的一把好手,只是后来生阿瑶时伤了根本,中间卧床休养数年,也就慢慢荒废了。

虽然多年不碰,但底子摆在那,当即宋氏便提出了大致构想。

“城中自不必说,只需在酒楼订好席面,沿着晋江两岸张开桌子便是。只是上巳节前后恰逢春蚕结茧,乡下的百姓怕是没空进城。咱们胡家做生意多年,多亏了这些种桑养蚕的农户。既然他们不便进城,不如咱们将另一部分席面摆到乡下?”

胡九龄惊奇地看向宋氏,略厚的脂粉这挡不住她虚弱的气色,更遮盖不住她眼底的决绝。

自打生育大出血险些没命后,这十几年来她分外柔弱。而此时此刻,他却从她依旧柔弱的身躯上,看到了刚成亲时那个温婉而不失干练的宋氏。

一时间他心下百感交集,还没等往深处想,就见宋氏转过身,那双与阿瑶如出一辙的眼睛直直地看着她。

“准备宴席之事颇为繁杂,时日不多,咱们还得尽早定下。”

“惠娘所言有理,”收敛繁杂心思,胡九龄想了想,“每村设宴未免太过麻烦,乡下的宴席,依我看就设在祖宅那片千亩桑林边上。附近村落离那都不远,晨间喂完桑蚕,中午抽出空来聚在一起热闹热闹,也不会耽误什么事。”

说完他看向左右两位老者,“不知空海大师与墨大儒意向如何?”

两者只是走个过场,兼之对本地情况不甚了解,这会自然是听胡家夫妇的。至于门边上位高权重的少年和正主阿瑶,作为小辈,这会更是被忽略个彻底。

眼见四人就要这么定下来,阿瑶急了。

“阿爹、两位师傅还有阿娘,你们怎么不问问我?”

“哦?阿瑶可还有什么想法?”

“我在书院的师长、同窗,这几年来一直教我读书识字的女师傅,这些人也都要请过去。”

“那是自然。”胡九龄想都没想,便一口答应了女儿请求。

听到她特意提出来的这些人,相识没几日的书院师长,已经不再教她的女师傅都未曾落下,墨大儒心下越发满意,是个尊师重教、懂得感恩的。

既然阿瑶已经开口,那胡九龄就再也不能刻意忽略门边的少年。

“不知景公子意下如何?”

此举恰好跟接下来的计划融合得天衣无缝,陆景渊当然没什么意见。不过既然胡九龄开口问了,那他也顺便提了一点。

“天道酬勤,读书做学问讲究日耕不辍。如今师徒名分已定,也不用纠结于什么仪式,即日起开始进学便是。”

坐在门边宽大的圈椅中,玄衣少年神色庄严肃穆,一番话说得郑重无比,任凭再会察言观色的人也绝对瞧不出他的私心。

可世界上还有另一种了解方式叫做心中有数。亲手将少年带大,作为亦师亦父般的存在,少年此言一出,空海大师便自动将其理解为另一层意思。

“景公子此言有理,只是贫僧已与华首寺主持讲好,近几日都要谈经论道。至于道玄兄,眼下更是有许多私事要处理,上巳节前实在脱不开身。”

“我…”被代表了的墨大儒气结。

不等他说出第二个字,空海大师僧袍下的手比划个手势。看明白意思后,墨大儒眼神在胡九龄与少年身上掠过,心下有所明悟。事关朝廷大事,这下就算再不忿他也不能拆穿,非但不能拆穿,他反倒要陪墨大儒把戏给唱下去。

“老朽还要整理亡妻遗物,还有其余琐事,这几日实在脱不开身。”

略带歉意地道明因由,他实在气不过,还是补上一句:“景公子乃空海大师爱徒,且为首徒,想必定是才高八斗。如今你我诸事缠身,由他代为教授几日,想必应该不在话下?”

说完他只觉神清气爽。满京城谁不知道,定北侯那就是个混世魔王。若论打架本事,他绝对力压群雄,考个武状元也不在话下。可论文采…因吟诗作赋比不过,在花魁面前失了脸面,斗气将平王殿下从二楼扒光扔下来小侯爷,又真正能强到哪去?

刚才他觉得小侯爷比自己那些徒弟更出挑,不过是因为他出众的容貌以及完全不输皇子的出身。半生沉浮名利场,他很清楚一点,才高八斗不如投个好胎。状元三年才出一个,才学自不必说,可琼林宴状元游街的风光后,便要从翰林院六七品小官做起。可陆景渊呢?生来就是小侯爷,还没睁开眼便已站到许多家族奋斗几辈子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诸多感慨涌上心头,面上他却是越发笃定,小侯爷定是才学平平。

这样的徒弟,空海,你当真敢让他去教?

两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噼里啪啦战意十足。欣赏着空海大师脸上沉默,墨大儒颇觉爽快。刚还拿徒弟挤兑我,蔫了吧?

不仅是他,连胡九龄也起了别的心思。方才见到少年时,女儿欣喜的表现犹在眼前,每每想起他心里便跟打翻醋油瓶般。合作归合作,但不能为了坑沈家把女儿搭进去。且不说他舍不得,就算他舍得,对方是小侯爷,齐大非偶。

女儿最喜欢什么样的男子,他再清楚不过。宋钦文便是样板,必须得满腹诗书、温润如玉。少年怎么看都跟这两样不搭边,不如趁此机会让阿瑶多接触下,顺便绝了心思。

想到这他附和道,“墨大儒所言有理,不知景公子可否屈尊?”

让他教这傻丫头?陆景渊本能地拧眉,见此胡、墨两人更是面露喜色。

不过她早晚会是他的人,若是一直这么傻,到时还得他来费心,凡事及早不及晚。

想明白后,他勉为其难地点头,“那我便暂代几日。”

山下头一次见面,宋氏与少年相谈甚欢,这会听他答应,她更是难掩欣喜,“当日在华首寺山下茶寮,景公子言谈间旁征博引,学识见解十分不俗。如今您与阿瑶成了同门师兄妹,日后可要对她多多指点。”

学识见解不俗…

墨大儒不知宋氏本事,胡九龄却是再清楚不过。宋家耕读传家,宋氏未出阁时便是青城有名的才女,其名声跟今日出事前的沈墨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仅仅一面便能让她赞不绝口之人,才学绝不会差。

他一念之差,好像已经引狼入室!

欣赏着两人骤变的脸色,空海大师笑得慈眉善目,别提有多舒心。

拜师仪式及这几日授课之事就这样确定下来,宋氏先行告退命下人准备晚膳,同时又命人收拾客院。与胡九龄的戒备完全相反,她对少年是全然的喜欢,准备起来更是多了三分用心。

考虑到授课方便,她特意选了离着阿瑶绣楼最近的浮曲阁。

前阵奶娘事发后整肃府中下人,连带着清点财物,此番辛苦下来宋氏对府中中馈熟悉不少。这会招待贵客,她毫不犹豫地命人开库房,将其中名贵素雅的珍惜摆设悉数抬出来。一番精心收拾后,原本空旷的浮曲阁尽显大气开阔。负责洒扫的丫鬟行走其中,脚步不由放轻些,唯恐碰到什么贵重物件。

就连见惯了天底下最极致富贵的陆景渊,初进来时也略显惊讶。前世他查抄沈家时得到过胡家库房明细,对其富贵隐隐有所了解。可面前的所见所闻,却打破了他的认知。眼前客房中这些东西,清贵而不显奢华、每一件都极有底蕴,前世从沈家抄出来的账本中,可从未写这些东西。

那这些东西去了哪?也许前世他仍有疏漏之处。

带着这种疑惑,在空海大师暧昧、墨大儒怀疑、胡九龄戒备、宋氏满意的种种迥异神色下,陆景渊开始了他的授课生涯。

名义上是师兄,实际上是师傅,当两重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的身份加在一个人身上时,日日相对的两人感情就算不是一日千里,进度条也得飞快地往前拉。

事实与大家料想得差不多,真的,就只差了一个字。

第一日上午,阿瑶任由青霜在头上梳起左右两个花苞,换上利落的袍服,简单清爽地坐在书案对面,认真听少年读了一段《史记》。

“听清楚了没?”

阿瑶点头,少年声线优美、吐字清晰,读起书来比她以前的女师傅好听太多。

“背。”

“什么?”阿瑶瞪大眼。

“既然听清楚了,就背出来。”

要她把刚听过的内容背出来,抓住花苞阿瑶面露难色,讨好道:“可我只听了一遍,连意思都还没想明白,要不你先讲,我中午回去用功,背熟了下午给你检查。”

还要讲、更要再回去用功…陆景渊看下手中书本,的确是《史记》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