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颜昕,居然偷跑!”

包括姁儿在内的少男少女,惊呼大叫,赶紧一夹马肚,紧随去后。

一直紧盯颜昕的张勋松了一口气。

实话说,论与姁儿关系密切,论可能有心思的,他仅视颜昕为对手。

万幸,颜昕或许没心思,但更可能的,他还未能察觉自己的心思。

张勋一时很庆幸,自己比颜昕年长,足足将近三载。

他虽离开洛京,但有了这些时间发展,他非常有信心能将颜昕撇下。

毕竟,姁儿就算和颜昕关系再好,她也不可能将他的来信给对方看。

不是吗?

……

春去秋来,匆匆一年过。

邵箐发现,闺女似乎有了心事。

“咱们的女儿长大了。”

邵箐轻笑,推开窗扇,春风拂面,明媚的阳光洒进来,映衬得她白生生的面庞仿似羊脂玉一般。

十年过去,在她身上时光仿佛没有消逝,并未留些痕迹,反倒增添了风韵,如云绿鬓下,一双波光潋滟的澄澈杏眸,琼鼻粉唇,风姿绰约,回头看了魏景一眼,含笑摇了摇头。

女大不中留了。

不过她挺高兴的,虽说至尊至贵,一世无忧,但她还是希望女儿能觅得一真心伴侣。

实际上,夫妻俩万分注重孩子们的安全,姁儿每次出宫,随卫都回来细细禀报的。

张勋约见,二人早就知道了。

魏景冷哼了一声,但凡老岳父的心理,看觊觎闺女的毛头小子都是哪哪不顺眼的。哪怕从前他曾夸赞张勋,虎父无犬子。

当然了,他一点不老,正值一个男人最好的年华,英俊面容不改,身姿越发矫健,举手投足间,更增添成熟魅力及王者威仪,邵箐很爱看他。

正如此刻,一身玄色云纹常服的端坐榻上,板着脸冷哼一声,威势尽显。

邵箐含笑瞅着。

往常,魏景心里会极欢喜,那笑意藏都藏不住了,但今日,他居然罕见没有这等心思。

爱女被人觊觎,能高兴得起来么?

他拉着一张脸,咬牙切齿一番,又说要下谕训斥张勋,这话说的,看着架势还要来真的,邵箐哭笑不得,忙拉住他,好生哄了又哄,才把人哄住了。

女儿总归不能不嫁,没有张勋,也有第二个。

哄好了孩子的爹,邵箐这才有空来看闺女。

偌大的承安殿,姁儿正独坐妆台前,垂目细读一封信,这信她不是第一次读了,但依然十分投入,面带微笑。

邵箐无声挥退宫人,走都近前,姁儿才发现。

“阿娘!”

她慌忙掩下信,又要塞会匣子里,但心慌意乱之下,却忘了那匣子满满一匣子信,堆得几乎要满出来了。

邵箐轻笑摇头。

这传信如此频繁,她就算不知桃花林的事,难道就猜不出?

母亲目中是了然,姁儿努了努唇,也不藏了,搂着母亲的胳膊撒娇。

“阿娘~”

邵箐搂着闺女坐下,笑着安抚:“知慕少艾,人伦之事,没什么不好的。”

姁儿的窘迫这才好多了,羞臊一去,和母亲就没什么不好说的,她歪在母亲的怀里,细细说着自己的烦恼。

张勋每隔七八天,必定一封信,一开始不知所措,但看着看着,她逐渐变得期待起他的信笺了。

“阿娘,他的簪子,我该收下吗?”

张勋当日说,那簪子若是她不要,日后还给他便可。

姁儿也会回信,但从未说起簪子的事。

他也从未追问,只月复一月,信来不改。

姁儿当然明白,收下簪子是和含义的。

邵箐轻抚她的鬓发,柔声:“你问问你自己,想收就收,不想就先不收。”

问自己。

问问自己的心。

姁儿心跳加快,和母亲说了很久的话,待母亲离去,她睡下,黑暗中睁眼静静躺了很久,她忽然起身。

披衣,挑起灯火,研磨提笔。

很简短的一封信,在铺开的桃花笺轻轻写下几个简单的字。

“那簪子,我戴过了,不沉,我很喜欢。”

莹莹烛火,娟秀的一行簪花小楷,她抿唇,翘了翘嘴角,最终亲手折叠好,装封用蜡。

“来人,明儿把这信送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宝宝们么么啾!下周末再见了,最后的番外和新文大概会一起发,新文预计6月2号开了~(/≧▽≦)/

还要感谢之前一周和昨天给文文投雷的宝宝呢,笔芯!

第163章 魏景一梦

漆黑的天际, 倾盆的夜雨。

一道闪电突兀闪过,洛京皇城内外惨白一片,“轰隆隆”一声巨响,高高矗立在汉白玉台基上的椒房殿,正于内殿凤榻上安然酣睡的人突兀一动。

应声弹坐而起。

细长而黑的黛眉,微微上挑的眼眸, 肤色白皙容貌秀美, 年过四旬看着不过三十出头, 这个美妇正是这椒房殿的主人, 大楚朝皇后傅蓁。

不过此时此刻, 这个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却脸色惨白呼吸急促,一头一脸的大汗, 沾湿了凌乱的鬓发, 沾湿了寝衣, 人仿佛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冰凉的液体滑入喉间, 很快就灼热起来的, 燎原之势, 灼烧她的肺腑,剧烈的疼痛爆发, 她蜷缩成一团。

只是**上的疼痛,又怎么比得上她心上的痛?

她惨死的长子孙儿,危在旦夕的幼子,还有倾覆在即的母家满门。

她信了爱了一辈子的男人, 她的夫君,大楚朝的九五之尊。

恨到极了,痛也极了,眼前开始发黑,继而模糊,失去意识前她尖声惨骂,在不甘愤恨中闭上了双目。

傅蓁没想到,自己还有机会睁开睁开眼睛。

隆隆的雷雨声中,昏暗的内殿,那绞痛仿佛仍在,她下意识抓紧衣襟,愣愣地喘着,一时竟不知今夕是何夕。

眼睛适应了黑暗,渐渐能视物,光洁平滑的金砖地面,檀木精雕的案几摆设微微泛着紫色光泽,一架二丈长的吉祥纹座屏立于凤榻之前,屏上蒙的细绢,正绘着众仙贺寿图。

很熟悉的笔触,这是她大儿子亲笔,特地画来贺她四十整寿的,她喜欢得很,本想珍藏,后来在儿子的劝说下才用了。

她记得,自己用了一年,后来见绢画有些旧了,心疼,忙忙又命拆卸收起来。

那是在那场惊天巨变的两年前。

惊变?

傅蓁心脏一缩,倏地回神,不敢置信左右扫视,她,她这是活过来了?

回到了从前?

她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

尖锐的疼。

倏地,两行泪滑了下来。

……

哗啦啦的大雨,一直下到天明。

大半夜的时间,最后傅蓁接受现实理清思绪。

天蒙蒙亮了,廊上有轻微的脚步声,“咿呀”一声殿门被轻轻推开,宫人鱼贯而入,捧盆提壶,巾子胰子,簇拥至凤榻前。

洗漱更衣,描眉画唇,端坐于食案后,一道道热气蒸腾的膳食端了上来,侍膳宫人提箸捧勺,仔细侍候着。

记忆里的一切,都仿佛是一场臆想。

但傅蓁知道,那是真的。

直觉是其一;其二,她半夜时间细细思索,日常有很多蛛丝马迹,单看没什么,但只要结合那场巨变,竟都是能联系起来的。

她瞎了眼,瞎了心。

另外,……

灯火早点燃,痛苦闭了闭眼,傅蓁伸出手,柔和的烛光投在她白皙的手背上,她余光瞥见立在身边的大宫女之一绿柳。

绿柳还在,她应该会在早膳时求自己恩典,出宫探望年迈老母,或许是今天,又或者是这几天。

“娘娘。”

不动声色用膳,待过擦过手,绿柳笑盈盈下拜:“婢子求娘娘恩典,欲出宫探望老母。”

这不是第一次了。

绿柳贫苦人家选入宫,兄弟早逝仅余一老母,她惦记得很,大胆求了主子每年出宫探望一次。

傅蓁宽和,应允了,还说带绿柳到了二十五岁,便放她出宫于母亲团聚。

宫女若无错处,待二十五岁,才能得天恩放出宫去,这是宫规,傅蓁虽宽和,但很重规矩。

彼时,绿柳惊喜连连叩谢,但此刻看着这张熟悉的面盘,傅芸知道,倘若没有那场惊变,对方就算到了二十五岁,也不会出宫的。

因为,这一切都是假的。

绿柳,是皇帝的人。

皇帝废了不少心思,才安插到她身边的人,身世无懈可击,表现一切如常,其情可悯又能干少语,一直到了最后,绿柳才露出真面目。

想起那个男人,傅蓁绡纱宽袖下的手倏地攒拳,指甲扎入掌心柔软的皮肉中,尖锐的刺痛。

她更清醒了。

笑了笑,傅蓁温声道:“可,你手上诸事,先交给绿云罢。”

绿柳面露感激,忙叩首:“谢娘娘恩典!”

傅蓁不想看见她,便说:“起罢,今日无需当值,下去准备准备。”

“谢娘娘。”

千恩万谢,绿柳恭敬退下,余光看着对方垂首倒行的发顶,傅蓁目光冰冷。

毋庸置疑,巨变是真的。

上天垂怜,这回她的儿孙,她的母家都要好好的。

而那个男人,该下地狱!

还有两年。

也不知那男人在暗中发展了多少势力?但好在,她的儿子她的兄弟都掌权多年,不是吃素的。

那男人能胜,胜在一个暗处迷惑,攻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押下她的儿子兄弟。

只要有了防备,一切将会截然不同。

傅蓁想清楚这点,绷紧的身躯慢慢放松,她得先将此事告之身处洛京的长子和弟弟。

她不擅长朝政外务,万万不能轻举妄动,这一切,需交给儿子和弟弟处理。

该怎么告诉呢?

直接说,不行,太过匪夷所思,得换一种更能取信的法子。

另外,传信的渠道得确保无虞。

傅蓁缓缓回到起居的西二间,称略感不适,免了宫妃请安,端坐在榻上,端着茶盏垂眸思索。

风卷着雨水扑进檐下,天灰蒙蒙的,到了辰时,雨势渐渐小了,忽静鞭声起,“陛下驾到!”

傅蓁倏地回神,恨意翻涌,她努力压下,站了起身,繁杂的脚步声已进了内殿,她抬眼,两个熟悉的身影大步进门。

“梓童,听闻你抱恙,可传了太医?”

十二章冕冠,玄黑纁红龙袍,长眉凤目,鼻挺唇红下颌宽平,皮肤颇白皙,儒雅英俊的中年男子,正微微蹙眉看着她,面带关切。

这正是当朝天子,魏恂。

魏恂身后跟着一年轻男子,肤白如玉,剑眉星目,形容俊美,气度斐然,一身玄赤皇太子朝服,正是她的大儿子。

一心振大楚江山,鞠躬尽瘁,又纯孝赤诚,濡慕父母,却被父皇出其不意擒下,亲自赐死,含冤而亡的长子魏璋。

傅蓁浑身颤栗,她死死压抑着,眼里涌出泪花,她微微垂目眨了过去。

“母后,你何处不适?太医何在?快传太医来!”

焦急的话语,一左一右两人扶住她,一个是她失而复得的儿子,一个是她恨不得吃肉寝皮的仇人。

皇帝的手扶着她的肩,像毒蛇攀上一样冰冷,傅蓁努力忽略了,攒紧儿子温热的手,回忆旧日对皇帝一笑:“我无事,你们莫担心。”

她脸色很差,父子二人不论真心的假意的,俱十分焦急,怎会揭过去,立即传了御医来。

御医诊过脉:“禀陛下,禀殿下,娘娘心神不宁,凤体无恙,可服两帖药调养。”

心神不定,刚才询问宫人得知,傅蓁半夜被响雷惊醒,皇帝一时自责:“昨儿雷雨,我该陪伴梓童。”

皇帝情深,每月大半日子都宿在椒房殿,但剩余小半日子还是得雨露均沾一下的,昨天夜里,正是宿在丽妃宫里。

丽妃不得宠,但好歹诞育了二皇子吴王,还养育了四皇子安王,为了二位皇子的脸面,皇帝每月总会去上一两趟。

在今日以前,傅蓁也是这么以为的,但今日之后。

丽妃,吴王。

这两个名字的唇齿间咀嚼过,皇帝懊恼自责的脸正在面前,无懈可击,她心下冷笑。

微垂眼眸,遮住思绪,傅蓁怕被皇帝看出端倪,干脆以手扶额,佯装不适。

服了药,父子俩还陪着她,她估摸着差不多了,酝酿一下情绪,遂睁开眼睛对皇帝说:“陛下,前朝事多,你且莫为妾身耽误了。”

她看向儿子:“我与璋儿再说会话就歇下了。”

连日暴雨,黄河河水暴涨,前朝事确实多,皇帝想了想:“那好吧,你好生歇着,我午间再来。”

皇帝走了。

傅蓁转头看儿子,伸手摸了摸他的脸,忽滑下来泪。

“母后!”

魏璋急了,刚要说话,却被母后掩住唇,傅蓁扫了一眼外殿,她借口休息把宫人尽数遣出,但非必要的动静还是没有的好。

抹了一把脸,她平复一下情绪,长话短说。

“这张短信,你万万不可遗漏,也万万不可被第三人窥见,你要牢记,需屏退所有伺候的人,确保身边无任何纰漏,才可与你舅舅同观。”

傅蓁拉住儿子的手,附在儿子的耳侧,用仅两人听见的耳语低低说着。

魏璋虽不解,但母后肃然的神色,谨慎到近乎苛刻的态度,登时让他心头一凛。

“好。”

母子对视,他严肃点头。

“去吧。”

需要查探和布置的还有很多,傅蓁虽不舍儿子,但她更知大事要紧。

目送儿子身影转出内殿,她垂下眼睑。

那张简短的信笺上,她没说什么,只说,她无意中知悉绿柳有异心,暗中查下去,竟影影绰绰指向皇帝。

她大惊疑惑,继续悄悄在宫内追查,竟查出皇帝暗中回护丽妃母子多年。

另外,有一天夜半,皇帝心腹悄悄来禀,耳语,她其实没睡,隐隐听见齐田的名字。

傅蓁几乎是明示皇帝表里不一,魏璋和傅竣都不是简单人物,只需稍稍提示,没了一叶障目,他们能排查和布置得比她想象中好。

她不长于政务谋算,巨变后被困椒房殿外事知悉得也不详细,就不胡乱指点了。

……

再说皇太子魏璋,他捏紧那折叠得小小的纸条,快速返回东宫,一进外书房,他立即命人把舅舅傅竣请来。

他总领许多政务,傅竣乃朝中砥柱,大权在握,舅甥二人商议政务,乃常有的事,也没什么奇怪的。

傅竣很快来了。

魏璋翻开一卷宗,作出议事姿态,又看左右:“都退下。”

宫人内宦鱼贯而下,魏璋抬目打量房梁瓦顶隔扇窗等,又亲自站起,无声上了门栓。

傅竣奇,神色一肃,低声问:“殿下?”

“母后让我屏退左右,与你同观此信,不得教第三人知悉分毫。”

魏璋已换了一身常服,金冠束发,腰悬玉带,神色肃然,伸出手,一张折叠得十分小的宣纸,能看见背面隐隐的墨迹。

舅甥二人对视一眼。

傅蓁如此郑重,大事要事他们已有了心理准备,但真打开那张信纸后,二人依然大骇。

“不,不可能的!”

魏璋蹬蹬连退两步,一绊,竟跌坐在太师椅上。

入朝多年,身为皇太子的他什么大风大浪没经过?只家人亲情乃他唯一软肋,心神巨震之下,竟失色矢口否认。

但他更清楚,母后不会骗他。

手颤抖起来,根根骨节分明的手指攒紧成拳,良久,他听见稍缓过神的舅舅肃然说:“恐怕,陛下另有计较。”

“我们,需早做准备。”

魏璋闭了闭目,面露痛苦。

作者有话要说:中午好呀宝宝们,后面还有一更!

还要感谢上周给文文投雷的宝宝呢,笔芯~

第164章 新文已开!

中平帝谨慎得过了分, 所有布置尤其关键之处,俱障眼法重重,层层遮掩力争人难辨其真实意图。

愚者千虑,尚有一得,更何况他?肯耗费许多时间去筹谋,总归有收获的。一点点的, 他的人终于走到厉害位置, 无声无息构成了一张网。

然但凡走过了路, 终归会留下足迹的。跳出局外目标明确地找, 抽丝剥茧, 不管魏璋还是傅竣,都是判断力强且敏锐的人,去了障目之叶, 很快便端倪初现。

外头的事, 就不需要傅蓁劳神了, 魏璋握住她的手, 低低道:“母后放心, 我和舅舅已布置起来了。”

他声音很哑, 面露痛苦。

“莫伤心,你还有母后。”傅蓁喃喃道。

……

至此, 傅蓁已不需要操心外事,她只调整心绪,专心应付皇帝,渐渐平静下来后, 她视线投向丽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