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清殊相信,如果能够重归故土的话,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所以他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贴出告示,给那些因为战乱和天灾四处流窜的灾民一个机会重回故乡,让他们参与到战后和灾后的重建当中去。

  只要他们肯干活,朝廷便出资包他们的食宿,并给他们发放一定的工钱。

  除了青壮年劳动力之外,女人也可以通过做饭、洗衣、干杂活,得到临时住宿的地方和一日两餐。

  至于在战争和地震中成为孤儿的孩子,其实很多都已经饿死或者病死了。幸运一些的,还能够遇到愿意抚养他们的养父母。再次一点的,会被人牙子拐走,卖到有钱人家去做下人。最后剩下一些没人要的,就会流落街头,成为小乞丐,甚至是小偷。

  别小看这些小毛贼,这群孩子要是流窜起来,偷起东西,足够扰乱一方的治安。

  所以裴清殊打算,通过官府来给这些小孩子们寻找一个去处。

  早在几十年前,大齐便设立过慈幼局,专门用来收养幼小的孤儿。这样没有子女的人家,就可以去慈幼局收养孩子。

  不过后来,由于许多人贩子都去慈幼局骗孩子,再拿去买卖,慈幼局便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后来便不了了之了。

  现在裴清殊打算重振慈幼局,并对其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善。

  以后所有被慈幼局收养的孤儿,都要登记在官府的名册上。若有人想要领养慈幼局的孤儿,必须出示户籍文书,并提供自己至少一年的纳税证明或者资产证明,且一个男主人至多领养两个孩子。领养的时候,还要捐一笔钱给慈幼局,算作孩子之前一段时间的供养费。

  如果发现有从慈幼局骗取孩童,再把孩子卖掉的现象,便以诱拐良民的罪名,打涉案人员三十大板不说,还要蹲十年的牢房。重罚之下,这种现象自然会减轻。

  慈幼局给孩子们提供一日两餐,但并不给他们银钱。如果孩子们想要获取收入,自愿为奴的话,也可以充为官奴。

  慈幼局只收十四岁以下的小孩子,十三周岁以上者,则视为成人,必须离开慈幼局,另谋出路。

  和下属们商议过之后,裴清殊拟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然后递交给他的上司贾昂审查。

  与当初在礼部时不同的是,二皇子是个不愿意操心的人,所以他担任的是户部右侍郎,可以说是一个挂名的虚职,算是贾昂的副手。

  这样倒是省了裴清殊的麻烦,有什么事情,他只要直接和贾昂汇报就好了。

  贾昂看了裴清殊的方案之后,觉得非常不错。

  师徒二人估算了一下这套方案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之后,贾昂觉得可行,便拿着裴清殊的方案去找户部尚书龙启章批准。

  裴清殊的这一套方案,虽然看似要投入很大一笔银子进去,不过灾后重建本就需要人手,就算不雇佣流民,也需要提供很大一笔军饷给干活的官兵,拖的时间越久花费越大,所以由官府出面雇佣流民是可行的。

  至于慈幼局那边,龙启章提出了一点不同意见:“光指望着收养孩子时捐的那一笔钱,恐怕不足以养活那么多的孤儿。本官以为,可以由官府出面,把五岁以上的小孩子送去做学徒,或者请专人教他们一些技术,让他们学一门手艺,这样他们将来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一个孩子的力量虽小,不过人多了,也能做不少活。所产生的收益,就算不足以养活这么多张嘴,但好歹能减少一些朝廷的负担。”

  裴清殊和贾昂听了之后,都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都说人不可貌相,看来这位户部尚书,还真是一个有想法,能做实事的人。

  裴清殊的想法虽然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不过龙启章还是十分欣赏地说:“不错,不错啊。如果这套方案真的能成功实施下去的话,那么大齐的治安一定会提升许多。等到那个时候,咱们户部就立了大功了。”

  龙启章虽然没出京城,但身为一品大员,他的消息十分灵通。他知道最近几个月,接连的天灾人祸导致了大量流民的产生,已经严重地危害到了大齐的治安。各地官府都派了不少官兵用于维稳,可治标不治本,还是叫地方官员和兵部感到十分的头疼。

  如果他们能把这件事情做好的话,那兵部尚书礼亲王他们,可就欠了他们户部一个天大的人情了。

  …

  傅氏入府的第三天,裴清殊请了半天的假,陪傅氏回门。

  这一次他们回来,傅家人显得格外热情。毕竟以前,裴清殊只是淑贵妃的养子。可是现在,他还多了一层身份,就是傅家的女婿。

  亲上加亲之后,傅家便更把裴清殊当做自己人了。

  荣国公和傅煦他们都在军中操练,一时走不开。负责招待裴清殊的,是傅家的三老爷,也就是傅七姑娘的生父,还有傅七姑娘唯一的同父兄长,傅五少爷。

第201章 僵局

  傅三老爷是和淑贵妃、荣国公同母所出的亲弟弟,也是他们那一辈傅家嫡支最小的儿子。

  相较于自己的两个兄长, 一个是国公, 一个是清贵的佥都御史, 傅三老爷文不能及第, 武不敢上战场,所以便乖乖呆在家中,帮助两个兄长打理祖产和傅家名下的铺子。

  傅三老爷的子嗣缘一般,膝下统共只有两女一子。傅五少爷和他父亲一样,才能平平,是傅家这一辈的少爷当中唯一没有考取功名的一个。所以现在,他正跟着傅三老爷, 还有他的二堂哥一起, 学习如何打理家中的产业。

  他们父子俩, 可以说是傅家最“闲”的两个人了。

  当初裴清殊在傅六小姐和傅七小姐当中选择的时候,考虑的不仅仅是她们自身的容貌和性格,更多的还是两人身后的背景。

  傅六小姐是傅二老爷的庶女,傅煦同父异母的亲妹妹。和傅三老爷比起来, 傅二老爷虽然有官位在身, 看起来对裴清殊夺位更有助益,可裴清殊想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这点利益,还有很久以后的事情。

  他考虑的是,万一自己夺嫡成功,顺利当上太子的话, 那么将来他登基之后,傅家作为外戚,是否会过于强大呢?

  裴清殊不想养虎为患,所以干脆选择没什么大本事的傅三老爷做他的岳父。这样一来,他既能得到傅家的支持,又不用担心会在外戚这一块留下特别大的隐患。

  毕竟伯父和岳父,差距还是很大的。

  裴清殊和傅三老爷、傅五少爷他们把酒言欢的时候,后院里,傅氏拜见完了她的嫡母之后,便去了她姨娘屋里说话。

  邱姨娘一见到女儿,便立马拉着她问道:“怎么样,十二殿下对你好不好?”

  提起裴清殊,傅氏便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点了点头:“姨娘放心,殿下待我很好。”

  “那宋氏和钟氏她们呢?有没有为难你?”

  傅氏想了想,收起笑容道:“还好吧,我入府时间还短,和她们的接触也不多。王妃平日里忙着带孩子,叫我们每个月去请两次安就可以了。钟氏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我这几天就只在王妃那里见过她一次。”

  邱姨娘听了,多少放心了一点,不过还是嘱咐道:“这才没几天功夫,还看不出来什么。你也不要掉以轻心,小心吃亏。”

  傅氏笑了笑说:“姨娘放心,我省得的。”

  …

  傅氏进门后不久,又有一波朝臣,向皇帝提出了立后的事情。

  其中自然以立全皇贵妃和荣贵妃这二人的呼声最高。

  上一次大臣们集体请求皇帝立后的时候,皇帝以战事为由搪塞了过去。

  这一回皇帝很苦恼,不知道自己该找什么理由继续拖延下去。

  在这个时候,不管是立全皇贵妃,还是荣贵妃,根本就不仅仅是立一个皇后那么简单,几乎可以说是连着太子人选都能一块儿确定了。

  皇帝还不想现在就让别人知道他的决定。

  皇帝想了想,召来了内阁首辅岳安一同商议此事。

  和户部尚书龙启章相似的是,岳安的母亲,也曾是皇帝的奶娘。

  不过和臃肿肥胖的龙启章相比,尽管人到中年,岳安的身材还是保持得很好,看起来十分温文儒雅。

  可以说除了公孙越之外,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就是岳安了。

  皇帝信任公孙越,主要是因为公孙越会观星算卦。在皇帝看来,这样的人是通神灵的,皇帝不得不敬重他。

  不过这种信任,和他对岳安的信任不同。皇帝对岳安的情感,不仅仅是君臣之谊,还有兄弟成分在的。

  所以从情感上来说,皇帝还是更倚重岳安。

  岳安听了皇帝的苦恼之后,帮皇帝分析道:“现在朝中提出立后的,大多是和叶家或是容家交好之人。不管皇上立皇贵妃,还是荣贵妃为后,都会直接打破这种平衡。想要彻底解决这种现象,除非叶家或容家有一方出事,或者二皇子和四皇子当中的一人,失去竞争皇位的资格。否则的话,皇上也只能暂时拖一阵子,没办法从根本解决问题。”

  皇帝着急地说:“能拖一阵子也行啊!”

  “那微臣倒是有一个办法。”岳安说着,低声对皇帝说了几句话。皇帝想了想之后,叹了口气道:“就这么办吧。”

  …

  几日之后,宫中传出旨意,晋封二皇子裴清辰为康亲王,四皇子裴清墨为安亲王。

  一时之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从立后一事,转移到了两位皇子同时晋封亲王的事情上。

  岳安给皇帝出的缓兵之计,便是同时晋封二皇子和四皇子为亲王。这样一来,皇帝就能暂时满足叶家和容家的利益需求,让这两派人马再斗上一阵子了。

  好在叶家和容家都知道,对方是自己的劲敌。如果不彻底把对手击垮的话,根本没办法让皇帝下定决心,立皇贵妃或是荣贵妃为后。

  所以他们也不再逼迫皇帝,而是想着该怎么才能击倒对手。

  四皇子这边,主要把目光集中在了叶伦的身上。

  裴清殊和七皇子去安亲王府贺喜的时候,四皇子便将他们留了下来,一起分析局势。

  “据容大表哥所说,叶伦在战场上的时候,简直有如神助。”四皇子微微皱着眉头,肃声道:“匈奴人好像非常惧怕叶伦,只要叶伦率兵出击,匈奴人便节节败退,落荒而逃。叶伦的武功是不错,但好像还没有到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地步吧?”

  七皇子想了想,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测来:“难道叶家还有人会做法不成?”

  裴清殊原本正和四皇子一起凝神想事情,听七皇子这么一说,忍不住“噗”的一声笑了出来:“怎么可能?”

  不过否认之后,裴清殊忽然之间又有些不确定了。

  裴清殊虽然没有具体的宗教信仰,但他完全相信神佛的存在。

  不说别的,他自己能获得新生,这件事本身不就是一件非常玄妙的事情么?

  于是改口道:“咳咳,我又想了一下,七哥说的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是吧是吧!”七皇子感觉自己真相了,“一定是这样的!”

  四皇子转了转手上的佛珠,沉声说道:“难道叶家还有这等高人?看来,我们有必要再派人手去打探一番了。”

  …

  四皇子这边在找叶家的漏洞,全皇贵妃那边,也在积极地寻找四皇子身上的污点。

  然而已经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全皇贵妃还是没能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全皇贵妃是不想动用手段去诬陷四皇子的。这倒不是因为她心地善良,而是因为诬陷这种事情,就等同于无中生有,必须编造出一套非常完整的逻辑出来。如果哪一个环节有漏洞的话,不仅不能打败对手,还有可能把自己牵连进去。

  所以说,全皇贵妃更擅长的,是像当初对付皇后那样将计就计——先找到对手的错处,再加以利用,而不是平白无故地诬陷。

  可无论是四皇子,还是荣贵妃,还有荣贵妃背后的容家,都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全皇贵妃用心探查了好一阵子,发现容家人做事简直就是滴水不漏。凡是有可能被人诟病的事情,他们都绝不会插手。

  四皇子本人也不像二皇子那样,有什么明显的恶习。

  不过和圆滑的容家人相比,全皇贵妃觉得,还是从四皇子身上比较好下手。

  毕竟四皇子的性子和容家人完全不同,他既耿直又执拗,这样的性格,应该得罪了不少人才对。

  …

  其实,裴清殊可以说是目前极少数人当中,知道四皇子致命伤的人。

  对于四皇子而言,他最大的软肋,无外乎已经嫁给宋大公子多年的左家长女,左大姑娘。

  裴清殊毫不怀疑,如果他以左大姑娘为诱饵,陷害四皇子的话,四皇子一定会上钩。

  但他绝对不会这么做。

  就像他没有为了损坏二皇子的名声,就牺牲钟氏的名节一样,裴清殊做不到单纯为了上位,就用卑劣的手段去伤害自己的亲人。

  他始终记得,在这个世界上,他写的第一个字,是四皇子手把着手教他写的。

  至于他现在没有和四皇子吐露自己夺嫡的意向,一方面是因为四皇子和二皇子都将对方视为劲敌,都没有特别把裴清殊这个年少的弟弟放在眼中。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裴清殊知道,真的到了他不得不和四皇子对上的那一天,他们两个之间,便不得不撕破面皮。到时候,大概也就没有多少兄弟情分可言了。

  …

  二皇子和四皇子晋封亲王之后,朝廷中维持了一段诡异的平衡,或者说是僵局。

  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皇帝决定带着自己的爱妃和爱子,启銮南巡。

第202章 膈应

  虽然私心里,皇帝只想带俪妃母子同行, 不过为了大局考虑, 这次南巡, 除了俪妃之外, 皇帝还带上了淑贵妃、成妃和宁妃,还有七皇子、八皇子的生母慎贵嫔。

  皇子之中,随行的有五皇子、七皇子、九皇子、十皇子、十二皇子和十四皇子。

  除了老十之外,全都是和裴清殊关系不错的。

  原本皇帝突然要南巡,裴清殊还感觉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在听说了伴驾人员名单之后,裴清殊就开始期待这次南巡了。

  同样感到期待的,还有裴清殊府里的女眷们。

  裴清殊这回随扈南巡, 至少要三四个月的时间才能回来。如果不能跟他同行的话, 就意味着有至少三个月的时间不能见到裴清殊。所以一时之间, 恒王府的女眷们都很紧张,不知道裴清殊会选择带谁一起去。

  冬哥儿年纪太小,不方便出远门,宋氏肯定要留下照顾他的。

  至于钟氏和傅氏, 还有南乔…

  其实裴清殊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想法了, 不过他在兰章阁里用晚膳的时候,还是顺便问了问宋氏的意思。

  虽说她们都是裴清殊的女人,不过裴清殊呆在后院的时间,可要比宋氏短多了。宋氏作为正妃,想来她对这些侧室的了解,丝毫不亚于裴清殊。

  可让裴清殊意外的是, 向来挺有主意的宋氏,在这件事情上,似乎有些犯难。

  其实站在宋氏的角度想一想,就很好理解了——比起家世背景雄厚的傅氏,宋氏认为钟氏的威胁更小一些。可钟氏的身子不好,能不能出远门折腾还不好说。所以如果宋氏完全不为自己的地位考虑的话,她应该会建议裴清殊带刚进门不久的傅氏一起去。

  可是要让宋氏违背自己的心意,劝裴清殊带傅氏同去的话,宋氏自己心里又会觉得不舒服。

  好在裴清殊并没有为难她,见宋氏吞吞吐吐的样子,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便赶忙说道:“我也只是随口问问,你若是觉得为难,也不必非要给我一个答案。”

  宋氏松了口气,笑了笑说:“还是殿下自己决定好了,我不管说哪个,传到另外一位妹妹耳朵里,都不好听呀。”

  裴清殊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弯弯道道,有些抱歉地捏了捏宋氏的手:“是我不好,让你为难了。”

  其实裴清殊会问宋氏,也是因为他自己也觉得有一些为难。

  按说傅氏刚进门不久,就把人家留在家里不好。可在情感上,他把傅氏当成妹妹多一些。如果能完全按照他自己的心意选择的话,裴清殊绝对会选择钟氏。

  但他又不能把宋氏一个人丢在家里,另外两个侧室都带上。这样对宋氏就显得有些不尊重了。

  好在皇帝虽然决定南巡,但南巡之前的准备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裴清殊还有些日子用来考虑。

  …

  傅氏入府后的一段时间里,发现自己并没有像她预想当中的那样,和宋氏或者钟氏发生什么争执。

  相处了一阵子之后,傅氏就发现,宋氏其实是个极有分寸感的人。平日里宋氏就在兰章阁里带孩子、处理府中大小事务,完全不会平白无故地出来找其他侧室的麻烦。

  傅氏的嫁妆很丰厚,根本不指望着府里的份例过日子。可宋氏还是按时叫人把傅氏该得的那一份东西送过来,从来没有克扣过傅氏的吃穿用度。

  可以说是很得体了。

  钟氏也是,虽然她有过人的美貌,但她完全没有像邱姨娘她们所猜测的那样,天天缠着裴清殊不放。

  恰恰相反,钟氏很文静内敛,甚至还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

  让傅氏没想到的是,嫁人这么多天,最让她看着不顺眼的,是她过去从来都没有注意过的对象,裴清殊的通房南乔。

  傅氏的两个陪嫁大丫鬟,花宜和竹枝,也都非常讨厌南乔。

  “这个南乔姑娘也太缠着十二殿下了,”花宜领着小丫头们摆饭的时候,对傅氏和竹枝愤愤不平地说道:“刚才我去厨房领饭的时候,看到她又往前院跑了。这人也真是的,就算她还不是个正经主子吧,也不带这么轻贱自个儿的呀?天天把自己当个丫鬟使,也不臊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