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话不说开的话,恐怕不仅仅是傅氏失宠这么简单,就连他和裴清殊的关系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裴清殊听完,笑着拍了拍傅煦的肩膀:“阿煦,你放心,我并没有怪罪谁的意思。宝璋年纪小,家里人多关心她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的后院里,不止有她一个女眷,我需要维持后院中的平衡,你可明白?”

  傅煦忙道:“这是自然。”

  把事情都说清楚之后,见裴清殊的确没有怪罪下来的意思,傅煦这才算松了一口气。

  …

  南巡队伍途径黄河的时候,裴清殊与一众皇子、大臣们一起,陪着皇帝视察了一番黄河沿线的堤坝。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古话:“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

  在裴清殊的记忆当中,大概在宣德皇帝继位之初,黄河沿岸就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洪灾。算算时间,也就是五、六年之后的事情。

  裴清殊看着一旁的皇帝,心中突然打起鼓来。

  距离他推算当中皇帝驾崩的时间,只有不到三年了。可皇帝现在看起来还是好好儿的样子。虽然皇帝偶尔也会抱怨一句头疼,但他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大毛病。

  究竟是裴清殊或者其他因素,使得皇帝变得比以前更长寿,还是说当年皇帝…是因为意外驾崩的呢?

  “十二弟,你在想什么呢?”七皇子见裴清殊在发呆,就过来搂住他的肩膀问道。

  “七哥,”裴清殊迅速回过神来,“你们工部每年在修建堤坝的投入上多么?”

  裴清殊虽然身处户部,但他现在管的是户籍司,而不是财政司,对于各项工程的具体开支并不是很清楚。

  “多啊,你是不知道,修建堤坝可费钱了,还费人,费时间。”

  裴清殊点点头,回去之后就在自己记事的本子上面,又多加了一条。

  銮驾离开黄河沿线之后,在抵达江宁府之前,裴清殊收到了一个从京城传来的好消息——南乔有喜了,刚刚两个多月。

  南乔虽然识一些字,但她身份低微,没有途径叫人送信,所以信是宋氏写的。

  宋氏说了,叫裴清殊放心,她会让人照顾好南乔的。

  南乔不比宋氏、钟氏她们的身份,可以请宫里的太医帮忙诊脉。不过好在裴清殊刚建府不久的时候,就让人培养了几个信得过的大夫养在府里。除了他这回出京,随身带了两个大夫之外,府里头还养着两个妇科圣手,正好可以帮南乔安胎。

  虽说在临出京之前,裴清殊对南乔已经有一点不耐烦了,但在听说南乔怀孕的消息之后,他还是很高兴的。

  毕竟“多子即多福”,不管南乔生的是男是女,都是为他开枝散叶,这是喜事。

  不过,裴清殊有点担心,钟氏心里会不会不高兴。

  他想过,要不就先瞒着钟氏,不让她知道这个消息,先带她好好地在外面玩一阵子,散散心。等快回京城了再告诉她。

  然而转念之间,裴清殊又想到了当初俪妃怀孕生子时,皇帝明明知道俪妃怀孕,还完全瞒着他的事情…

  虽说他现在和皇帝当年的情况不同,但知而不报,哪怕是善意的隐瞒,也有可能会叫人感到伤心。

  所以裴清殊想了想之后,还是决定告诉钟氏。

  没想到钟氏竟然表现得特别开心:“太好啦。”

  她挽住裴清殊的手臂,笑吟吟地说:“现在昭屏姐姐和南乔都有了孩子,就算是按照顺序来,怎么着也该轮到我了吧?”

  裴清殊好笑地说:“你不是说自己年纪还小,等两年再生也不迟么?”

  “能不能怀上是其次,起码我也能像南乔那样子,光明正大地霸占殿下一阵子了。”钟氏说着,收紧了手臂,把裴清殊的胳膊抱在怀里,自己把脸贴了上去。

  裴清殊垂眸看着她小鸟依人的样子,含笑说道:“放心,就算你想,这里也没人跟你抢。”

  作者有话要说:  大齐有十八省,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大致比我国现在的地图少了蒙古、东北、西藏、新疆、海南、台湾等地,云南有一小部分领土。自己想象一下哈~(之前默默在设定文档里写了十九省,后来发现有一个江宁和江苏有些重复了,就修改了一下。如果前文哪章提过十九省得话麻烦@我一下,谢谢大家啦3)

第205章 调查

  銮驾抵达江宁之后,无论是皇帝还是伴驾人员的居住条件, 都明显上升了一个等级。

  江宁作为大齐除了京城之外最繁华的一个城市, 曾是六朝古都, 向来有副都的美誉。

  虽说当年, 那些皇朝在江宁建造的宫殿大多都已经破败了,不过江宁境内还是有许多既宽敞又雅致的园林。

  为了方便在玄武湖上游览,皇帝选择入住了靠近玄武湖的玄武园。

  当地官员为了保证皇帝一行人的安全,规定在皇帝南巡期间,整个玄武湖都不得有外人出入。

  裴清殊一看这架势,就知道皇帝是打算在江宁呆上一阵子了。

  这也难怪,京城虽然繁华, 但北方的景致, 尤其是自然景观, 和南方这边的差异很大。

  虽说皇帝起初不是抱着游玩的心态来的,可是到了江南之后,皇帝就会觉得来都来了,顺便逛逛也是可以的吧?

  于是就暂时停在江宁不走了。

  公孙明他们来找裴清殊议事的时候, 就忍不住抱怨起来:“我看皇上这样, 迟早要出事。”

  傅煦向来谨慎,听到公孙明这么说,便警惕地对公孙明说道:“阿明,皇上岂是你我能够议论的?”

  “怕什么啊,咱们不都是自己人么,你还能向你父亲打小报告不成?”公孙明浑不在意地说, “我是说真的,皇上本来就是一个立场不太坚定的人,现在这个江宁巡抚和江宁织造郎中,又是可着劲儿地劝皇上多留些日子,以便享受江宁的美食和美景。皇上现在,怕是已然忘了当初离京时的初衷了吧?”

  傅煦无奈地说:“你的担忧我可以理解,可现在皇上刚来江南不久,正是高兴的时候,谁敢去扫他的兴?”

  公孙明叹了口气,道:“要是我父亲在这里就好了。”

  公孙越不是个冲动的人,但他会用中肯的言语劝谏皇帝。他的话,皇帝也能听得进去。

  可是现在,起码在随驾出巡的这些人里,有血性的大臣地位不足以说服皇帝,地位高的,又个个都是人精,没有哪个肯冒着得罪皇帝的危险,去劝皇帝赶紧回京。

  所以一时之间,也只能在江南多待些日子了。

  “算了,不说这个了。京城那边,燕修让人送来了密报。”公孙明说起正事来,“我们的人注意到,似乎有人正在寻找四皇子从前的伴读。”

  “四哥的伴读?”裴清殊回忆了一下,发现自己竟然没见过,“四哥不是很早就不用伴读了么?”

  四皇子从小的性子就比较古怪,一般人和他都合不来。只有活泼热情的七皇子,才能和他走到一块去。就连裴清殊,四皇子一开始也是出于皇命,才肯和他走得近些的。

  裴清殊记得自己听淑贵妃说过,说是四皇子原本也是有伴读的。可是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他就和那两个伴读都闹掰了。为此,荣贵妃还曾和四皇子闹过不愉快。

  裴清殊认识四皇子,那是他四五岁左右的事情了,也就是十三年前。那个时候,四皇子才十二岁左右…

  究竟是谁,在寻找四皇子当年的伴读,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公孙明颔首道:“没错,发现有人在暗中打听这件事之后,我们的人也去查了一下。四皇子当年的两个伴读,分别是容家庶出的三少爷,还有敬安伯程家的庶长子。在四皇子十一岁那年,不知因为什么缘故,他突然将两个伴读全都撵回了家。”

  容家就不用说了,敬安伯程家,则是当今皇帝生母、已故太后的娘家。

  对于京城各大家族之间的关系,出身国公府的傅煦要更了解一些。见裴清殊面露疑惑,傅煦便把自己所知道的说了出来:“据我所知,容家和程家当初并没有姻亲关系。不过因为几位公子年纪相仿的缘故,据说程大少爷和容三公子的关系非常不错。许是因为这层关系,程大少爷才当上了四皇子的伴读。”

  裴清殊想了想道:“还有一种可能。也有可能是荣贵妃想要通过程大少爷这层关系,拉近她和四哥母子与太后之间的关系。只可惜太后心中最宠的还是六皇兄,和四哥母子的关系只能说是平平。后来又出了四哥把程大少爷撵走的事情,太后就更是不喜欢四哥了。”

  公孙明点点头道:“殿下分析的在理。”

  裴清殊仔细想了一下,发现自己竟然从来没见过容三公子和程大少爷,可以说是很奇怪了。

  这么多年来,四皇子也从来没提过他们两个,甚至在裴清殊和七皇子谈到伴读这个话题上时,四皇子不仅从来不接话,还会转移话题岔开。

  裴清殊以前还没多想,不过现在,既然知道有人在调查这件事的话,那裴清殊就不由地好奇了起来。

  “那燕修他们有没有说,容三公子和程大少爷现在身在何处?”

  公孙明摇摇头道:“当年的事情,我们实在是很难查到。殿下如果有机会的话,不妨问问淑贵妃娘娘。贵妃娘娘和荣贵妃走得近,或许知道内情也不一定。”

  裴清殊颔首道:“我知道了,明早向母妃请安的时候,我就问问她这件事。”

  …

  送走公孙明和傅煦之后,裴清殊很快又迎来了另外一位访客——九皇子简郡王。

  九皇子约裴清殊一起出去逛逛。

  自打两人一起去了一趟皇陵之后,裴清殊和九皇子的关系就亲近了许多。这会儿裴清殊也能笑着打趣他了:“在江南这等‘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九哥不带着娇妻美妾,携美同游,来找我做什么?”

  九皇子打着扇子道:“少来了你!带着女人出去多不方便啊,走,咱哥俩去码头转转。”

  裴清殊听了之后,也生出几分兴趣来,于是欣然同往。

  江宁码头是大齐最大、最繁华的码头之一,是大江流域水陆运输的重要枢纽。不仅如此,在北方闹旱灾、粮食不足之时,朝廷要从南方调粮的话,运粮的起始点就是江宁码头。

  然而看着江宁码头一片繁荣的样子,裴清殊和九皇子在欣慰之余,却都微微皱着眉头,似乎在思考什么的样子。

  兄弟俩对视一眼,什么都没说,却又好像看懂了对方的心思。

  最后还是九皇子率先开口说道:“十二弟,依你之见,这江宁码头如何?”

  “好,但还不够好。”裴清殊实话实说:“我读史的时候读到,襄皇帝在位时期,曾经短暂地解除过海禁。当时的江南,‘黍禾余及亿秭,仓箱累万千’。天下各州商货,皆从此处往来,其繁华富庶之景,可谓举世无双。然而现在,虽然也还能当得一句‘繁荣’,但比之当年,还是差得远了。”

  九皇子好像找到了知己一样,兴奋地看着他说:“十二弟所说的,正是我的心里话!不瞒你说,我觉得大齐早就应该开放海禁了!与番邦各国积极往来,方能显示出我大齐的超然地位嘛!只可惜我人微言轻,同父皇提过一次之后,就被他断然拒绝了,还说我‘不识大体’!”

  这的确像是皇帝能说出来的话。

  裴清殊好笑地说:“父皇怎么说的?”

  “他说实行海禁,是为了防范倭寇和海贼,是为了大齐百姓的安危着想。说我只想着那点‘蝇头小利’,便置百姓于水火之中,这是不通民情,不懂事理。”

  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可九皇子回想起来的时候,还是觉得十分难受,“我知道父皇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可我认为,倭寇之患又不是不能解决的。十二弟你说说看,到底是谁因小失大?”

  海禁乃是大齐长久以来实行的国策,裴清殊虽然对此有所不满,但还不至于像九皇子这样激进,直接跑去找皇帝,让他打开国门,取消这门政策。

  这是不现实的。

  “九哥稍安勿躁。大齐实行海禁已久,非你我一言一语,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改变的。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才行。”

  裴清殊怕九皇子以为他像皇帝一样,只是想使用“拖字诀”解决一切,于是补充道:“我带过兵,虽然没有亲自上阵杀敌,却也知道一些大齐军中的情况。在连续经历了内部叛乱和匈奴人的袭击之后,以大齐现在的兵力,根本不足以主动出击,解决倭寇之乱。”

  九皇子长叹一声,懊恼地说:“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好好读书,读书!可等长大了才发现,若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光会读书又有何用?还不如像大哥那样,早早从军,学得一身上阵杀敌的好本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九皇子说的没错。从根本上来讲,大齐如果想要强大起来,必须改变现在这种重文轻武的现象。

  裴清殊还需要更多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让他在这件事情上有话语权。

第206章 宁妃

  和九皇子从码头回来之后,已经是傍晚了。裴清殊顺势请九皇子到自己那里吃饭, 谁知正好赶上七皇子过来找裴清殊。

  七皇子和九皇子小的时候曾经有过一点不愉快, 不过七皇子心大, 不记仇, 后来两个人跟着裴清殊一起补习了一段时间的功课之后,关系就渐渐地趋于和缓。

  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只能说是还可以,如果不是因为裴清殊的话,这两兄弟是不会凑到一起去的。

  九皇子见到七皇子像是进自己家门一样地走了进来,便笑着对裴清殊说道:“十二弟的人缘可还真是好啊。”

  裴清殊笑了笑,不置可否。

  虽说比起裴清殊, 五皇子才是皇子当中谁都不得罪的那一个。但没有交恶的人, 也意味着五皇子和谁的关系都差不多, 没有特别铁的生死之交。不像裴清殊,起码他和七皇子已经是过命的交情了。十四更是,除了跟裴清殊亲热之外,和别的皇兄都不怎么亲。

  七皇子挑眉看向九皇子道:“老九, 你这个时候跑过来干什么, 蹭饭呐?”

  九皇子笑笑说:“七皇兄来做什么,我就来做什么。”

  七皇子被他噎了一下,转过头背对着老九,像是忘了刚才在说什么一样,一脸兴奋地问裴清殊今天晚上要不要出去逛逛。

  “听说江宁的夜市很是繁华!”

  裴清殊摇摇头,含笑道:“逛夜市可以, 不过我已经和钟氏说好了,要带她一起去,七哥你还是另寻他人吧。”

  这次出巡,七皇子妃林氏和宋氏一样,都在家中照看年幼的孩子。不过七皇子和他的侧妃感情一般,懒得带侧妃出来,这才来找裴清殊。谁知道裴清殊却是打算携美同游,不带他玩儿。

  七皇子好像被抛弃的小媳妇一样,哀怨地看着裴清殊。

  九皇子笑吟吟地说:“七哥,既然十二弟已经有约了,不如你我一起,作个伴如何?我晚上正好没事儿。”

  七皇子下意识地拒绝:“两个大老爷们儿一起去逛夜市么?我才不要呢!”

  裴清殊好笑地说:“七哥,你刚才不还要约我一起去呢么?”

  七皇子没想到,裴清殊也帮着九皇子一起怼他,气得词穷。

  九皇子的笑意更深了:“七哥,你该不会是想偷偷去喝花酒,怕我知道吧?”

  “胡说八道什么呢!去就去!等会儿吃完饭就走!”七皇子极有气势地拍了拍桌子,“上菜!”

  …

  晚饭过后,七皇子就和九皇子结伴走了。

  裴清殊净完口之后,换了身素净些的衣裳,然后就去后院接钟氏出来。

  裴清殊一见她,便是一怔。原来两人今天都穿了天青色的衣裳,倒像是提前约好了一样。

  看得出来,钟氏今天是特意打扮过的。一身梅兰竹暗纹的丝质长裙,衬得她肌肤如玉,飘然若仙。头上梳了一个小巧的灵蛇髻,显得既灵动又妩媚。除了一个景泰蓝掐丝珍珠红宝石分心之外,头上一点多余的装饰都没有。耳上倒是戴了两只又细又长的耳坠,耳坠的尾端各坠着一颗牙白色的珍珠,看起来和那分心是一套的。

  整个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裴清殊伸出手,对她说道:“走吧。”

  钟氏抿着嘴笑了笑,点点头,上前几步拉住了裴清殊。

  不管是前生还是今世,这都是裴清殊头一次来江宁。

  钟氏也是第一次来,所以看什么都新奇。不过她很乖巧,不会主动和裴清殊要求买什么东西。就是看到喜欢的东西时,她会像个想吃糖的孩子一样,忍不住多看几眼。

  这些小东西都不怎么贵,就算是贵,裴清殊也完全负担得起。所以不等钟氏开口,裴清殊就让小德子付钱,买下了。

  除了给钟氏买些小玩意儿之外,裴清殊也给府里的其他几个女眷选了些小礼物。

  当然,他肯定不会只给她们带这么点儿东西回去。不说别的,江宁织造郎中送他的那些绸缎,裴清殊肯定大部分都是要带回去给宋氏她们的。

  现在买些小东西,看的也不是礼物本身贵重与否,而是他的心意。

  两人几乎是逛了一路,买了一路。小德子和小悦子他们几个都快提不过来了,连陆星野也要帮忙提,轻罗和银烛手上也拿了些小东西。

  除了购物之外,夜市上还有很多民间艺人在表演杂耍、唱小曲儿。裴清殊陪着钟氏看了几个,只要钟氏看笑了的,都叫人送了赏钱。

  一晚上玩儿下来,两人都觉得很尽兴。唯一遗憾的是,裴清殊身份特殊,不好随便吃街边的小吃。钟氏身子弱,怕吃坏了东西,所以两个人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

  明明晚上都是吃过饭的,这会儿闻到食物的香气,看到别人吃得很香的样子,裴清殊和钟氏竟都有些饿了。

  裴清殊看着钟氏无意识地嘴唇微动,好像很馋的样子,就说:“走吧,回去之后,让人做点好克化的宵夜送过来。”

  钟氏点点头,亦步亦趋地跟在裴清殊身边。

  两人回到玄武园之后,天基本已经黑透了。不过玄武园内还是灯火通明,将园内照得恍如白昼。

  裴清殊和钟氏下榻的地方名叫莲苑。因为整个园子极大的缘故,在回到莲苑之前,两人必须步行走一段路。

  到了江宁之后,不止裴清殊他们,其他随驾人员也都多多少少地放松下来。能出去的就出去玩儿,出不去的就在园子里逛逛。

  裴清殊和钟氏回莲苑的路上,就在翠洲竹林旁边遇到了宁妃和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