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真心觉得皇帝十分昏庸,不配为帝,所以才刺杀皇帝的。

  这个理由乍听之下好像很令人匪夷所思,但未尝不是一种可能。

  听裴清殊这么说,秦陌柔十分失望地看着他道:“十二皇子,我听说过你。你改革廪生制度,整顿官学,为大齐的学子做了不少好事。可你到底还是太狭隘了,只因为那狗皇帝是你的生身父亲,你就这般偏袒于他,为他卖命…”

  裴清殊听了,内心毫无波动地说:“你是没见过自己的父亲,所以不能理解为人子女对父亲的这种情感,本王不怪你。”

  “谁说我没见过我父亲的?我父亲可是天…”

  秦陌柔话说到一半,忽然不说了。

  “你父亲是什么?”裴清殊赶紧追问道。

  秦陌柔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却是闭上嘴巴,不再说话了。

  裴清殊知道自己今天已经问不出更多的东西来了,便叫人把秦陌柔带了回去。

  临出审讯室之前,秦陌柔忽然叫住他说:“十二殿下。”

  裴清殊转过头来,淡淡地发出一个鼻音:“嗯?”

  秦陌柔面色复杂地问道:“你…为什么不对我用刑?”

  现在抓不到刺客的同伙,裴清殊他们几个是对秦陌柔轮番审讯的。就连看起来温和宽厚的五皇子,都会对秦陌柔用刑,争取找出她背后的人来,赶紧破案,立一个大功。

  可只有裴清殊,每次来都只是和她聊上几句,就放秦陌柔回去了,让她很是不解。

  裴清殊浅浅一笑,云淡风轻地说:“你还是个小姑娘呢。”

  秦陌柔听了,忽然愣住了。

  她虽然年纪小,但成长环境特殊,已是久经情场,早就不把自己当成小姑娘了。

  现在听到裴清殊这么说,她忽然心中一酸,竟是忍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

  裴清殊却已转过身走了。

  出去之后,一旁的公孙明坏笑着对裴清殊说道:“殿下,您这算不算是在用‘美人计’?”

  “说什么呢,我只是觉得论用刑,我肯定不如闽浙总督他们有经验,不如换一个法子,看看能不能找出更多的线索。”裴清殊说着,问向公孙明:“你都听出什么来了?”

  “这姑娘行刺皇上,应该的确和她父亲有关。但她这次行刺,恐怕并不是出自她父亲的授意,而是她个人的行为。”

  裴清殊赞同地说:“我也有这种感觉。现在临安城已经被封锁了,希望能早日找到秦陌柔的父亲吧。等会儿我们再去一趟醉欢楼,看看还能不能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醉欢楼就是秦陌柔所在的那家青楼。这几日为了查案,裴清殊已经亲自跑了那里好几趟了。

  因为醉欢楼里出了刺客这么大的事情,现在醉欢楼已经没有什么客人,被迫停业了。

  其实裴清殊更希望能把事情瞒下来,让醉欢楼正常营业,这样说不定更方便找到秦陌柔幕后之人。

  只可惜消息不知道怎么被泄露了出去,使得现在的醉欢楼门可罗雀。无奈之下,裴清殊也只能通过询问醉欢楼里的人,来得到一些线索了。

  听说裴清殊又要去醉欢楼,公孙明故意和他开玩笑:“您这天天往醉欢楼里跑,该不会是看上了楼里的哪位姑娘了吧?钟侧妃有没有生您的气啊?”

  “胡说什么呢?我去醉欢楼是为了查案,又不是去吃花酒。”裴清殊打量着公孙明说:“倒是你,老大不小的人了,连个媳妇都没有!就是去青楼玩乐,家里都没有个生气的人,你说你是不是该抓抓紧了?”

  “哎呀呀,这不是正说您么,怎么扯到我头上了?”公孙明掏掏耳朵,心虚地躲过了裴清殊的视线,“我娘都不催我,您老催我娶媳妇儿做什么?”

  “你和我说句老实话吧,你心里是不是有人了?”比起君臣关系,裴清殊和公孙明更是朋友。眼看着自己家的大儿子都会爬了,公孙明却还是孤家寡人一个,裴清殊免不得要多关心他几分。

  公孙明没有立即否认,而是沉默了许久才道:“相信我,这事儿您知道了,不如不知道,咱还是不说这个了吧。等过两年我自己想明白了,就会好好娶妻生子的。”

  其实公孙明就算不说,裴清殊心里也已经大致有了一个答案。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公孙明应该是对左三姑娘有些意思的,公孙夫人也曾积极地撮合过他们。

  但就像钟氏先前看的那本名叫《落花情》的书一样,男女之间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左三姑娘当初不能如愿以偿,如今的公孙明也不能。

  左三姑娘又已经想开了,不想向世俗妥协。

  所以,公孙明也只能等时间过去,等他自己也想明白了之后,从心里真正放下她,再去寻找另外一个人共度余生吧。

  公孙明是个聪明人,之所以不告诉裴清殊,大概就是因为他察觉到了左三姑娘以前喜欢过裴清殊的事情,怕裴清殊知道了自己的心思之后会感到尴尬。

  裴清殊想了想,如果自己的猜测没错的话,那的确是装作不知道为好。于是从此之后,就再没问过公孙明这件事。

  …

  裴清殊他们来到醉欢楼之后,不仅细细审问了平日里和秦陌柔接触比较多的人,就连醉欢楼里洒扫的小厮,后院的厨子,还有看门的护院都仔细盘查过了。

  将所收集到的信息整合之后,裴清殊他们得知,秦陌柔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热情的人,出事之前,和醉欢楼里的人关系都还不错。

  除此之外,她还广交朋友,有很多交好的客人,其中不乏临安当地的大才子。

  裴清殊想办法,要来了一份秦陌柔接客的记录。

第213章 九娘

  秦陌柔年纪虽小,但也已经有三四年的接客史了。裴清殊所能找到的记录, 也就只有最近半年左右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 如果要把秦陌柔接过的所有客人都抓起来一一审问的话, 那也是不现实的。

  因为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裴清殊只能在其中找了几个年纪有可能是秦陌柔父亲的, 还有一些和她来往比较多的客人问话。

  这里面的很多人,闽浙总督都已经审过了,都只是一般的客人而已,并查不出什么问题。

  裴清殊便又让手下人对秦陌柔的客人们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背景调查,试图找到这些人的共同点。

  这是一项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的任务,好在七皇子和赵虎他们现在都没什么事做,一直都在协助裴清殊查案。

  夜以继日地研究了几天之后, 裴清殊他们发现, 这些人中的一小部分, 除了醉欢楼之外,都喜欢去西湖泛舟,其中有几个人还是关系不错的朋友。

  裴清殊没有打草惊蛇,直接下令抓捕他们, 而是派人悄悄地埋伏在这些人常坐的画舫之上。

  根据裴清殊他们所打听到的消息, 这群人以往三五天就会在西湖上聚会一次。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秦陌柔出事了的缘故,他们已经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没有聚过了。

  这样反倒更加让人觉得蹊跷。

  裴清殊在继续审问秦陌柔的同时,一直耐心地等待他们再聚首。

  终于,在皇帝遇刺二十天之后,这些临安城里有名的文人骚客,再次踏上了西子湖畔看似空空如也的画舫。

  通过线人裴清殊得知, 他们这次聚会,目的在于商议是否要营救秦陌柔。

  刺杀皇帝乃是死罪,而且是要被凌迟处死的大罪。这些人和秦陌柔平时的关系都不错,都不忍心让组织里年纪最小的小姑娘死得那么惨。

  可他们当中的头领,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坚持不肯这么做。他认为秦陌柔私自跑去刺杀皇帝,并不是为了他们的大业,而是一种想要出风头的表现。而她的行为,差点将他们天道会其他成员全都拖下水。他们决不能因小失大,因为一个小小的青楼女子就暴露整个组织。

  听他这么说之后,船内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因为此人,也就是天道会的头领,正是秦陌柔的生身父亲。

  毫无疑问,这些人还没下船,就被裴清殊的人所控制了。

  这些人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武功都不怎么样,甚至有的人一点都不会功夫,很容易就被抓了起来,还有人当场就被吓得尿了裤子。

  将这些所谓“天道会”的成员下狱之后,闽浙总督胡文渊急忙赶来,帮着裴清殊审问犯人。

  裴清殊知道,闽浙总督这是怕案子不是自己破的,不好交差,面子上会过不去。回头皇帝怪罪下来,再说他这个一品大员无能。

  要是换了别人,肯定会觉得闽浙总督这是在抢他的风头,会对此感到不悦。不过裴清殊倒是完全不介意闽浙总督会不会抢去他的功劳。反正只要关键性的人物是他抓来的,这样就足够了。剩下的邢审,他甚至打算全部交由闽浙总督来做。

  因为刺杀皇帝这样的大案子,等同于谋逆。虽然这些文人手下没有一兵一卒,可根据裴清殊的了解,这些人私底下写了许多反动的文字,在江南一带所产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如果顺着这些人往下追查下去的话…搞不好半个江南文坛都会被牵扯进去。

  这件事情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裴清殊一个人承担不起。有闽浙总督出面替他挡一挡,说不定反倒是一件好事。

  现在裴清殊算是明白,秦陌柔当时说她父亲是“天”什么是什么意思了。

  原来就是反动组织“天道会”的首领。

  晚上回到房中,裴清殊和钟氏说起这件事时,还当笑话一样地说:“说句老实话,当时她说她父亲是天…什么的时候,我差点以为她想说的是‘天子’。”

  钟氏听了,忍不住扑哧一笑:“皇上年少时虽然风流,可他那个时候人还在京城呢吧,怎么这笔账也能算到他老人家的头上?”

  “哈哈,可能是戏听得多了,还以为这秦陌柔就像那折子戏里的落难公主一样,是父皇和哪个青楼女子所生的吧。”

  钟氏接话道:“然后她长大之后,因为怨恨皇上不肯将她的母亲纳入后宫,封自己做公主,就将母亲早死的事情也怪在了皇上头上,于是狠下心来刺杀辜负她们母女的生父?”

  裴清殊好笑地说:“妙珠,我看你也可以去写小说了。等回头有时间,就去向母妃取取经吧。”

  钟氏含情脉脉地看着裴清殊,语音婉转地说道:“我倒是想写,可我怕写出来的每一个男主人公都像您。要是把您的生活细节都暴露于人前的话,我怕会给您惹麻烦呢。”

  裴清殊听了这话,心中不由一暖,将钟氏紧紧搂在怀里。

  …

  闽浙总督的办案效率很高,很快便还原了皇帝遇刺事件的全部真相。

  原来,秦陌柔的父亲桑洪玉,祖父曾经做过临安的同知,也是官宦人家出身的子弟。

  只可惜他幼年失怙,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又是家中的独子,所以他的寡母对他的要求很高,一直指望着桑洪玉能金榜题名,延续桑家的富贵和辉煌。

  桑母会对他有这样的期望,也是因为桑洪玉小的时候便非常聪明,七八岁的时候就能写出很好的文章来了。

  可以说,桑母是将自己所有的期望全都寄托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她用自己的嫁妆补贴儿子,让他好好读书。她让桑洪玉先立业,再成家,一直都没有给他说亲。

  因为桑母认为,她的儿子将来是会有大出息的。等桑洪玉高中,中了状元,甚至连公主都能娶得,不急着早早娶了一户门户低的人家,将来再耽误了她儿子的前程。

  但令人沮丧的是,自从桑洪玉十三岁中了秀才之后,之后他就死活都考不上举人。

  可桑母一直坚信他能考上,也就一直都没有给桑洪玉说亲。甚至因为她怕耽误儿子读书,连通房丫鬟都没有给他准备一个。

  终于在他十九岁那一年,再次落榜之后,桑洪玉郁闷之下,忍不住约了几个好友,去青楼寻欢作乐,然后就在那里认识了秦陌柔的母亲秦九娘。

  桑洪玉本以为,青楼女子跟他只是逢场作戏而已,肯定不会留下孩子。却不成想秦九娘当时已经厌倦了风月场,见桑洪玉青春年少,又有满腹诗书,便对他动了心,想要桑洪玉为她赎身,和他厮守终身。

  于是秦九娘便使了点小伎俩,怀上了桑洪玉的骨肉,也就是秦陌柔。

  可桑洪玉虽对秦九娘有几分好感,却从未想过替她赎身,更遑论将她带回家中了。

  先不说他自己定然不会娶一个青楼女子为妻,就是他的母亲,也绝对不会允许一个青楼女子进门。

  所以在秦九娘怀孕之后,桑洪玉便坚决不承认她怀的是自己的孩子。

  不过当时,桑洪玉年纪尚轻,又没有过别的女人。秦九娘妩媚多姿,十分了解应当如何笼络像桑洪玉这样涉世未深的年轻男子。

  几个月之后,桑洪玉便松了口,答应秦九娘,如果她生的是男孩儿,就想办法说服他娘,接秦九娘母子进门。

  却没想到,瓜熟蒂落之后,秦九娘生下来的是个和她一样漂亮的女孩儿。

  桑洪玉只能对她表示自己爱莫能助。

  秦九娘当然不甘心自己的美梦就这样破灭,于是刚出月子不久之后,她便抱着孩子去桑府门口跪求桑母,让他们母女进门。

  桑母是个要面子的人,得知此事之后大怒,立刻就让人把秦九娘轰走了,甚至连她生的孩子是男是女都没有问。

  她还动用家法,将桑洪玉狠狠地打了一顿。

  从那之后,桑洪玉就再也不肯见秦九娘了。

  秦九娘见桑家不肯认下自己和孩子,也只得灰溜溜地回到了醉欢楼。

  她年轻貌美,很受客人欢迎。原本要是没有这个孩子的话,她甚至还能自己挑选客人。可是有了孩子之后,为了养活年幼的女儿,她不得不什么样的客人都接,没过几年就被玩坏了身子,早早去世了。

  因为秦九娘还算要强,只去桑家闹过一次,所以这件事情,当年知道的人就不多。

  十几年过去了,青楼的名妓早已换了一批又一批。这件临安城中无数风流韵事当中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也就渐渐地被人所淡忘了。

  直到秦陌柔这一次突然毫无预兆地跑去刺杀皇帝,当年的这一段往事,才逐渐浮现于水面。

第214章 极刑

  因为让孩子出生在青楼这样的地方,秦九娘觉得自己已经够对不起女儿的了, 所以她不想让秦陌柔带着对她父亲的仇恨成长。

  所以在秦陌柔一日一日长大之后, 秦九娘就告诉女儿, 她的父亲是个才华横溢, 心怀天下之人。他是出于无奈,才不能和她们母女团聚的。

  秦陌柔信以为真,所以在她十三岁那一年、桑洪玉和她相认的时候,她不仅没有一点怪罪桑洪玉的意思,还对这个父亲非常崇敬。

  不仅仅是因为她母亲的话,还因为秦陌柔之前就听说过桑洪玉,知道他是临安城内有名的才子, 只可惜屡试不第而已。

  秦陌柔虽然出身于青楼, 但她打小和醉欢楼内的名妓接触, 自己也读了些书,非常仰慕读书人。

  和桑洪玉相认之后,秦陌柔了解到,桑洪玉八年前迫于家中长辈的压力, 无奈之下娶了临安当地的一个富商之女为妻。

  这位桑夫人十分霸道, 自己生不出孩子不说,还不让桑洪玉纳妾。直到几年之前,桑洪玉才在外面偷偷生了一个小儿子。

  得知父亲现在有妻有子之后,秦陌柔就特别有危机感,怕父亲瞧不上沦落风尘的自己。

  她当时就和桑洪玉提出,希望他能帮自己赎身。

  可桑洪玉却告诉她, 她可以留在醉欢楼,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成为“天道会”的成员之一,帮他们搜集情报,传递消息。

  的确,没有哪个地方,会比青楼更方便打探消息,和传播信息了。

  秦陌柔一点都不为父亲不肯帮自己赎身这件事情感到伤心,因为她完全被桑洪玉说服了,觉得她留在青楼做线人,是一种牺牲自我、为国为民的表现,是会让父亲对她刮目相看的“壮举”。

  却不知桑洪玉只是把她当做一个可以免费利用的工具而已。

  原来,桑洪玉屡试不第之后,不去反思自己的学识为什么一直没有进步,而是在不停地埋怨朝廷的考试制度有问题。

  他和几个落第的秀才一起,时常聚在西湖上喝喝闷酒,发发牢骚,偶尔写一些酸诗,抒发自己的情绪。

  后来舞弊案发之后,桑洪玉等人如同见了腐肉的蚂蚁一般,激动不已。

  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终于找到自己中不了举的原因了!

  那就是朝廷官员贪赃枉法!狗皇帝昏庸无能!大齐已经从里到外,烂到了根子里!

  这样的一个王朝,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于是他们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下数篇批判朝廷、批判皇帝的文章,再通过醉欢楼秦陌柔这里的关系,暗中将这些文章传播出去。

  传播反动言论,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可秦陌柔不仅不害怕,还一直甘之如饴。

  因为她天真地以为,自己这样做,就能帮助她的父亲实现他的抱负,可以让他瞧得起自己。

  可秦陌柔很快就发现,许是觉得自己已经吃定她这个女儿会乖乖地为他卖命了,桑洪玉对她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差。有时候喝醉了酒,桑洪玉甚至还会说她是个“婊子养的”,不知道是谁的种,却管他叫父亲。

  秦陌柔听得特别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