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淡淡一笑,看他人在眼前,心口却是更涩,“此处没有笔纸,你有何言,须得回殿才能同我说。”

 

他一垂眼,薄唇轻弯,慢慢陪她往回走去。

 

她走了几步,偏头瞧他一眼,轻声道:“前两日有贡至,蒙顶甘露百斤,我今日叫人取了些来,沏茶在候。”

 

他眼底淡光微闪,侧过脸,盯住她。

 

其情之深,罕未有见。

 

她心头似被人狠拧一把,疼的发搐,撇开眼不再看他,足下行之越快,未多时便走至他寝殿之前。

 

推门进去,将宫人遣退,待行入内殿,就见高案之上,两盏清茶微冒热气。

 

她走去,慢慢坐下,看他也过来入座,才伸手握过一杯茶来付与他,红唇轻扬,“因茶识你,却从未与你一同饮过茶。”他伸手接过,眼却一直看着她,眸底渐渐涌起些东西,又转瞬即消,眉间沉了些。

 

她转过头,去拿另一杯,指尖被杯沿浸得发烫,心底却凉,忽而道:“谢明远受封殿前都指挥使,你当知晓。”

 

他腕落于桌,杯底轻响一下,看着她。

 

她长睫淡落,又道:“古钦之流复仕,你定也知晓。”停了停,转眸盯住他,轻声道:“…你可有话要同我说?”

 

案上雪笺墨毫,铜纹棱口洗中水清见底。

 

他只是坐着,半晌才低眼,去看杯中热茶。

 

蒙顶甘露,银针色碧而卷,茶香渐溢,品之极甚。

 

待过了许久,茶气淡没,杯盏不复发烫…

 

他才蓦然抬眼,朝她看来,褐眸陡闪即黯,刀唇紧抿成刃,片刻后一展眉,面上寒色褪去些,慢慢拾袖伸手,从桌上拿起紫毫,触墨其上。

 

浓墨饱蘸,硬腕悬而挥抖,雪笺字凛。

 

四字疾成。

 

他手腕稍顿了一下,又慢慢将笔放了回去,放下玄锦袖口,重又握过茶盏。

 

她心有微栗,人僵半晌,才侧眸朝那笺纸望过去。

 

四字如泼墨走龙般笔笔直连,飞扬跋扈之锋,那般熟悉。

 

她看着,眼底滚滚涌水,又生生发烫,心底一血遽伤,沸了又凝,终是一垂眸,任泪纵滑——

 

欢若平生。

 

一遇纵成一生苦,又有何憾。

 

他望她片刻,默然一撇眼,薄唇轻扯。长指硬骨沿杯而圈,握过那茶,就要举杯而饮。

 

她却忽然横臂过来,一掌打掉他手中瓷杯,热茶扑溅二人一身。瓷杯触地而碎,清脆一声响。

 

他未看她,只是冷然坐着,臂上湿渍也不去擦。

 

她泪涌如注,慢慢起身,再也不看他一眼,缓步往殿外走去。

 

殿外花草景绣,然落在她眼中。皆成枯木一方。

 

风过吹痕,脸上泪过之处紧而涩痛。

 

…对着他,她如何能狠得下心来。

 

当初他心知一死,肯以一家江山尽付与她,而今纵是意欲策军反夺她之天下,她亦无法以情绝患。

 

…欢若平生,欢若平生。

 

眼前诸景飞过,仿若身回初见之刹。

 

若果这一世帝权纠葛须得一人放手才能得断,那么…

 

她愿来终。

 

大历十四年七月五日,以曾参商为枢密都承旨。沈无尘总领邺齐朝事,旧臣不论品阶,位在其下。

 

十四日,诏分东西二朝。划原南岵为九路四十七州,易梁州为大梁府,东朝辖四路二十一州,西朝辖五路二十六州。

 

划原中宛为七路三十六州,易吴州为吴天府,东朝辖四路二十州,西朝辖三路十六州。

 

二十七日,日有食之。京中起谣,以新帝位得不正,而致天怨。

 

八月六日,沈无尘拜表,以东西分朝既定,奏议移都之事。上缓图之。

 

九日。翰林学士古钦领学士院诸臣再拜,以天下初定。请宴群臣将校,上允之,定宴半月后。

 

二十四日,宴开乾阳殿,上以平王体虚,不令请宴。

 

京中朝臣凡三品以上、两军将校无戍务在身者皆至,殿前都指挥使谢明远以大宴须慎,增内城诸防三成,领卫千余入宫,护文武百僚于宴。夜雨水之气,一地湿草之香,沁人心脾。

 

英欢坐于殿中,一袭华服重重及地,高隆腹部撑衮而起,一动便乏,满心俱沉。

 

良久,听得殿外有人请宴,道诸臣将校皆至乾阳殿候驾。

 

她撑着起身,对着身前窄立铜镜抚平额前花钿,红唇淡淡扬起些,绽开一笑,又落下。

 

久未得妆,今日略扮,竟觉陌生。

 

眉间愈发疲了去。

 

外面宫人又请一次,她才转身,拢起层层裙章,往外走去,可一出殿外,才过殿廊回弯,便见沈无尘朝服在身,静立在候。

 

“陛下。”他眼中凝色,低声唤道。

 

英欢挪步,越过他朝前行去,目不斜视,只道:“此时不在乾阳殿候驾,来此处有何事?”

 

沈无尘紧跟在后,口气忽而有些急躁,“陛下明知谢明远调兵进宫,不令方恺等将为之防,反去赴宴,到底何意?”

 

她不语,足下不紧不慢地走着,双臂拢袖,一派矜雅之姿。

 

沈无尘咬牙,不论君臣之别,越过她挡在前面,阻了她去路,低头又道:“那一日古钦领群臣拜表请宴,臣心中便觉蹊跷,奈何陛下一意允之,无法多劝。然陛下明知他们欲行何事,为何仍就纵其为之!”

 

她瞥他一眼,轻声开口道:“不过一宴而已,你多虑了。”

 

绕过他,继续向前慢行而去。

 

沈无尘眉目皆黑,在后沉声道:“当日陛下废帝,亦是大宴之行,倘是今日宴中出事,陛下又要如何是好?”

 

她足下一顿,微微侧身,竟是笑道:“朕自有分寸,不需你提点。”

 

这一笑倒叫他惶然忪怔,不解其意。

 

且虑之时,就见她已然施施然又迈步前行,直往乾阳殿向走去,身后侍驾宫人态亦嫣然,纨扇薄纱,香风一路。

 

乾阳殿外宫钟隆鸣,音波颤颤,荡飞一路轻鸟。

 

英欢进殿之刹,喧嚣笑谈声骤止,满殿文武朝臣皆起,分列两侧。待她步上銮座御案,才转身面上而立。

 

“坐。”她轻声道,大袖拂案而过,目光似是不经意般,淡扫右面邺齐朝臣之列。

 

谢明远身领重衔。却立在后面,一直垂着头,辨不清脸上神情。

 

古钦身立于前,面容有定,待听见她开口,便随宋沐之等人就席,分毫不慌,不卑不亢。全无降臣之感。

 

英欢伸手取过桌上酒注子,待要开口时思绪却是一飘,恍恍间忆起那一夜阑仓山下,两军共宴,他当着数万大军、百十将校之前,同她执手共立,祭亡犒军…敬她。

 

那般眉飞眸亮,那般英挺迫人,那般…令她心悸。

 

不由低唇淡笑。

 

她自斟一盅酒,持杯对下。声音轻低,不紧不慢道:“天下之定,功归群臣将校,此宴为犒百僚而开。尔等但且随意。”

 

邰诸臣将校登时出座而拜,上谢君恩,口呼万岁。

 

邺齐一列皆是默然不动,沉如寒渊丈底,投石无声。

 

沈无尘立觉不对,抬眸侧望,恰对上古钦目光,心头才是一凛。就见他悠然起身,朗声而道:“天下之定,功非我辈…但问陛下一言,邺齐万里疆域,功归何人?”

 

英欢放下酒盅,好整以暇靠椅坐稳。望着他。却不开

 

曾参商闻言遽然出列,厉声斥道:“古大人身为翰林学士。出口却是如此无礼,臣心何在!”

 

古钦眯眸,看向她,一捏手中玉杯,声音转低,“我辈臣心,俱托于西宫之中!”

 

说罢,猛地一砸玉杯,裂声碎起之时,殿廊之后利刃之光层层逼现。

 

沈无尘飞快转身,望向谢明远,却见他依旧默然,视若无睹。

 

殿前诸卫若无得他之意,如何能够这般猖狂…

 

一时间,满殿朝臣不知其缘者皆惊,仓促成乱,口不能言。

 

英欢稳坐于上,面无惊色,俨然意料中事一般,半晌之后,红唇角畔轻翘,静而无语。

 

当日她于这乾阳殿上废帝逼臣,而今事成反行。

 

方恺及麾下将校纷纷出列,按剑于前,与之相峙,怒眉之时却听古钦又道:“方将军莫须徒劳,皇城中此时早已被殿前司诸卫围了,将军纵是自外城调兵,亦已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