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收回手,道,“上回给齐王妃看诊,回府后,我翻阅医书古籍,在医书上见到一例案子和齐王妃的极为相似。”

齐王忙问道,“是什么病?”

“也不能算是病吧,”苏锦道。

“齐王妃能自行解毒,她体内的毒解完了,才会浑身难受,只要继续喂毒,就没事了。”

苏锦说的轻松,但一屋子人包括太医在内齐齐色变。

哪有喂毒治病的?

莫承娴要说话,被齐王用眼神阻拦。

他们费了多少力气才把镇北王世子妃请来,其他太医并不能医治好齐王妃,他只能听苏锦的,死马当成活马医。

“喂什么毒?”齐王问道。

“先喂一点毒性温和,半个时辰后才发作的毒药吧,”苏锦道。

太医有毒也不敢拿出来,

但有些药材分量加了就是毒药。

赶紧煎了一碗来给齐王妃服下。

齐王妃喝了。

她实在忍不了了,她不信苏锦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毒死她。

一堆人都在等齐王妃喝下毒药后看她是相安无事还是发作。

过了没一会儿,齐王妃就不疼了。

太医一直在帮齐王妃把脉,最后啧啧称奇道,“毒在快速减弱。”

苏锦嘴角抽了下。

可怜的蛊虫,这是饿狠了啊。

这只倒霉蛊虫跟着谁都改不了饥一餐饱一顿的命。

疼了一天一夜,这会儿不疼了,齐王妃浑身都舒服了。

齐王眉头皱紧道,“还会不会再发作?”

苏锦看了齐王一眼。

这还用问吗?

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吗?

齐王妃惶恐道,“难道以后我每日都需要服毒?”

“我母妃不能根治吗?”莫承娴急问道。

苏锦摇头,“我也不知道。”

太医问道,“医书上没写吗?”

苏锦叹息,半真半假道,“医书受潮了,字迹模糊不清,隐约能瞧见最后中毒之人去了南疆…。”

“怎么治好的,书中并没有写。”

南疆?!

太医身子一怔。

两位太医一对眼。

他们虽然对南疆蛊毒之术了解不多,却也知道一点点。

据闻南疆皇族喜欢拿死刑犯来养蛊。

给犯人喂食各种毒草…

只是齐王妃这样服下毒后,通体舒泰,太医又觉得和书上提到的情况不大一样。

但这明显是齐王妃体内有东西,需要投毒喂养。

这些身份尊贵的人生病,尤其是棘手的病,太医担待不起啊。

太医望着齐王道,“南疆擅长用蛊,医术和我大齐不同,王妃的病症古怪,世子妃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还是尽快从南疆请位医术高超的大夫来给王妃瞧瞧吧。”

南疆距离京都太远,再加上寻觅医术高超的大夫,这一来一回,至少也要两个月了。

齐王妃能撑两个月吗?

太医有点担心。

第八百二十六章 连襟

从齐王府出来,苏锦坐上马车。

等马车走远了,杏儿才望着苏锦道,“姑娘为什么告诉齐王府,南疆有办法救齐王妃?”

苏锦靠着马车道,“齐王妃的症状太特殊了,我相信太医迟早会猜出来和蛊虫有关。”

“与其最后都猜到,我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告诉他们。”

杏儿想了想,觉得自家姑娘说的有理。

她掀开车帘看向车外。

过了没一会儿,杏儿脸就臭了。

倒霉。

看到了福清郡主。

杏儿看福清郡主脸色不善。

福清郡主更不想看到杏儿。

这些天,她一直随九陵长公主待在行宫,虽然行动没有受限制。

但她在大齐待的远没有在南梁舒坦。

没有朋友。

也不能说没有朋友,她还是有两个盟友的。

一个是莫承娴,一个是李宜安。

一个从郡主被贬成了庶民,一个一家老小都被贬成了庶民,要不是太后护着,都要去看守皇陵了。

想到这两盟友还信誓旦旦的说能帮她。

福清郡主嗤之以鼻。

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还吹牛能帮她?

丢不丢人啊。

福清郡主心情很不好。

她是想随南梁使臣回南梁的,可是九陵长公主不同意,她还没见到南梁使臣的面,南梁使臣就被赶出京都了。

大齐的意思她知道,父王不亲自来大齐,母妃是不会回南梁的。

还不知道要在大齐待多久,福清郡主狠狠的撕扯着手中绣帕。

苏锦没有逛街,不是因为福清郡主在这条街上,而是老王爷决定两天后就去边关了。

苏锦把竹屋的药都收拾了一遍,在战场上可能用到的都给老王爷带上。

但觉得还不够,苏锦打算这两日就安心调制药丸。

两天后。

老王爷和南阳侯启程去边关。

和他们一起的还有冀北侯。

因为边关还没有正式开战,所以皇上就没有犒赏三军,亲自给老王爷他们送行。

苏锦和谢景宸送老王爷出城。

苏崇和苏小少爷他们都来了。

苏锦到城门口的时候,苏小少爷正骑在马背上,坐在冀北侯的怀里。

当初在城门口,冀北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孙儿。

祖孙两正说悄悄话呢。

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冀北侯是哈哈大笑。

东乡侯看了苏小少爷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仔细皮痒。

苏小少爷坐在自家亲爹的亲爹怀里,有恃无恐。

见到冀北侯,苏小少爷总少不了告自家亲爹的状。

冀北侯也少不了说东乡侯几句,“阳儿还小,也不要对他太过严厉了。”

东乡侯一脸无奈。

都敢告他这个做爹的状了,说明还不够严厉啊。

冀北侯抱着苏小少爷道,“过不多久,你爹去战场,你可要听你娘的,万不能在做出溜出府玩这样的事了。”

苏小少爷点头保证。

沈小少爷道,“祖父,我会帮您看着他的。”

冀北侯失笑。

他能看着苏阳?

没得把自己一起看丢了。

叮嘱完苏小少爷,再叮嘱沈小少爷,待在东乡侯府,一定要听婶娘的话。

沈小少爷无不答应。

只要不让他回府,他什么都答应。

沈大太太觉得自家这小儿子算是白养了。

人家九皇子待在东乡侯府好歹知道进宫给皇上请安。

自家儿子待在东乡侯府,就没想过回来,每每去看他,还都躲着,唯恐她要带他回去。

要不是看着自家儿子个子一天天长高,读书没落下,骑马射箭也都学上了,小身板结实了,胆子大了,饭量长了,气色也红润了…养在别人家,比养在自己身边还要好,沈大太太能忍着母子分离吗?

看着沈小少爷的变化,沈大太太没少被沈大老爷打趣她这个亲娘养儿子更像后娘。

沈大太太那个气啊。

沈大太太怕儿子离自己久了,将来跟唐氏亲的胜过她这个亲娘。

可沈小少爷也不跟唐氏相处,他就是黏苏阳。

可要说黏吧,她又是亲眼见沈小少爷和苏小少爷打架的,打不过牙都用上了。

不止和苏小少爷打架,也和九皇子干架。

沈大太太的心肝有多颤抖就不提了。

道别完,唐氏和沈大太太去逛街,让苏小少爷他们逛半天街后去冀北侯府给老夫人请安,住一晚上,明儿吃了早晚回府。

这等于是给苏小少爷他们三放了一天假。

整个城门口都能听到苏小少爷他们的欢呼声。

唐氏和沈大太太还有沈三太太逛了半条街,进了美人阁,正好靖国侯夫人也在,凑了一桌麻将。

靖国侯夫人有些日子没打麻将了,道,“都有些生疏了。”

南安王府办丧事,南安王妃这些天几乎没出过门。

她们一般是挨家打,今儿你家,明儿我家,要么在美人阁叫个包间,边打边聊天。

沈大太太笑问道,“靖国侯府不是早早就派人去南疆迎亲吗,哪天办喜宴?”

说到这事,靖国侯夫人就叹息道,“南疆太远了,到现在也没消息传回来,我连喜帖都准备好了,只等填日子派发出去了。”

唐氏看着靖国侯夫人是欲言又止。

秦菡儿和楚舜是假定亲的事,她是知道的。

看着靖国侯夫人这样,唐氏还真想告诉她实情,她一个长辈帮着小辈隐瞒,总归不好。

唐氏想了想,这事还得靖国侯世子自己说。

苏锦逛了半天街,就坐马车回府了。

竹屋里就剩下点毒药了,她得多调制些药丸以备不时之需。

想着过不多久王爷他们就要上战场了。

一旦打仗,多少药都不够用。

苏锦一有空就调制药丸。

时间在忙碌中过的飞快。

转眼,北宁侯世子迎娶周七姑娘回京了。

北宁侯府办喜酒,苏锦肯定要和谢景宸去喝杯喜酒的。

吹吹打打,热热闹闹中,北宁侯世子和周七姑娘拜了天地,被前呼后拥的送进了洞房。

南安郡王勾着楚舜的脖子道,“怎么样,迎亲有不有趣?”

楚舜看着南安郡王道,“别提了,这回得亏是把赵兄拉着去了,不然就真丢人了。”

“这么刺激?快说说,”南安郡王催道。

“…。”

“周老爷虽然没有儿子,但是有六个出嫁的女儿,六个女婿啊,一个不落的全到了,再加上族中堂兄弟,什么表哥啊,乌压压的堵在周家门前,全是拦路官,一个一个题目。”

“我跟你说,沐兄那几个连襟出的题,其刁钻程度,比苏小少爷出的有过之无不及,周家迎亲这一关过了,我觉得状元之才都不足以形容我和赵兄了。”

“…。”

南安郡王不敢相信,“这是连襟吗,我怎么听着跟仇人差不多?”

“现在还不是仇人,但将来保不齐真有可能成为仇人,”楚舜道。

“…。”

第八百二十七章 喜宴

楚舜这话不是无的放矢。

这回去周家迎亲,不止北宁侯世子,连楚舜他们都感觉到了周家其他女婿对北宁侯世子的敌意。

起初楚舜和赵诩都他们的敌意是因为北宁侯世子摘了周家最后一朵金花的缘故,毕竟周七姑娘是周老爷最小的女儿,也是唯一一个还未出闺阁的女儿了。

可最后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周老爷膝下无子,周七姑娘女扮男装不肯出嫁就是出于招赘,让周家家业有人能继承,替周老爷分忧。

只是谁能料到跟着周老爷进京增长见识,碰到了北宁侯世子手欠,把她当兄弟看待给抱了,如果只是抱了也就罢了,没人知道也就不损闺誉,周七姑娘没事,北宁侯世子有事…

断袖之名天下闻,只能抖出她女扮男装的事来破流言。

周七姑娘出嫁了,周家偌大家业无人继承,周家族人纷纷把孩子送到周老爷跟前,供他挑选。

周老爷那个气啊。

本来膝下无子就是周老爷心底的一根刺了,再加上最小的女儿出嫁又舍不得,这时候还有一堆人送儿子、孙儿给周老爷过继,这不是存心的给他添堵吗?

一气之下,周老爷宣布他已经有了继承的人选。

周家族人纷纷追问是谁,周老爷没说,只说他立了遗嘱,交给东乡侯代为保管,如果他不幸殒命,将由东乡侯扶持新的家主继承周家所有家产,旁人不得置喙半句。

周老爷这番话是当着大家的面说的。

在周老爷这一次进京之前,没人知道周老爷和东乡侯走的很近。

这么多年,周家上下可是没少咒东乡侯。

原因无他,每年周家的货船从青云山脚下路过的时候,没少被东乡侯打劫钱粮。

青云山脚下的路是往来最方便的路,有时候为了怕被劫,大家绕道而行,有时候赶不及送货只能铤而走险。

被打劫了两三年后,周老爷吸取教训了,不论货船运什么,青云山的土匪只要粮食和钱,粮食优先。

此后周家货船从青云山下过,都会格外带一船的粮食…白送给青云山。

在周家人看来,青云山的土匪就是周家的仇人,最盼望的事就是让朝廷出面把青云山的山匪给剿了。

谁想到,青云山的土匪是飞虎军,他们周老爷和东乡侯是好友,被打劫是变着法的给青云山送粮食?

连遗嘱都交给东乡侯收藏,足见关系有多铁了。

周家家业是在周老爷手里壮大的,他要把家业给谁继承,谁也管不着。

而北宁侯世子之所以能娶周七姑娘,还是东乡侯夫人从中保媒牵线的,论关系,周家其他六个女婿和东乡侯是八竿子都打不着…

不可避免的,大家都怀疑北宁侯世子是周老爷选定的继承人了。

周家家产遍布大齐,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这么大的肥肉眼看着北宁侯世子就要叼走了,周家人能高兴?

哪管大喜日子,北宁侯世子要不要脸面,周家老爷之前说北宁侯世子才学不错,让拦路官的题不要出的太简单了。

周家族人拿着鸡毛当令箭,题怎么刁钻怎么出,北宁侯世子、楚舜、赵诩三人差点没囫囵过来。

楚舜都不敢想要是北宁侯世子一个人去的会有多惨。

至于周老爷的遗嘱,楚舜觉得应该是子虚乌有,周家族人表现出来的野心,都快危及到周老爷了,有这么一封遗嘱在东乡侯手里,也算是给了周老爷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