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臣,“…。”

文武百官,“…。”

皇上直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绝了狩猎的念头。

再没有大臣敢提狩猎。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苏锦,坐马车出宫后,没有立即回府,而是在街上溜达了一圈。

已经入冬了,一天冷过一天。

现在不逛街,回头天冷了,风呼呼的吹,想逛街都没法出门。

在街上逛了大半个时辰,买了一堆用得着用不着的东西,然后才回府。

一路回沉香轩,苏锦直接去了后院。

刚迈进后院,走了没几步,就闻到一股子烤鱼香。

杏儿嗅着鼻子道,“谁在烤鱼啊?”

话音未落,就听到沈小少爷的声音传来,“谁放的盐啊?一块淡一块咸的。”

说完,还附带两声“呸呸”。

“是小少爷他们,”杏儿欣喜道。

这时候,身后有脚步声传来。

苏锦回头,就看到碧朱端着一盘子鱼过来。

往前走了十几步,就看到远处太阳底下,苏小少爷四个围着火堆烤鱼吃。

九皇子眼尖看到了苏锦,高兴道,“皇姐回来了。”

苏小少爷扭头看了苏锦一眼,很不高兴的继续烤鱼了。

苏锦挑了挑眉头,道,“这是生我气了?”

她好像什么都没做吧?

苏小少爷没说话。

苏锦看着九皇子,九皇子道,“我们来王府找皇姐,被告知皇姐进宫了,我们又追进宫,结果守门侍卫说皇姐出宫了,我们又回了王府,已经等皇姐大半个时辰了。”

苏小少爷不是个有耐心的人。

等的实在是无聊,又不敢走。

怕他们前脚走,后脚苏锦就回来了。

只能耐着性子等,好在后院看到杏儿搭的石碓,想起来烤鱼,便让碧朱去给他们拿鱼烤着吃。

苏小少爷望着苏锦道,“姐,皇上吃你做的糕点没拉肚子吗?”

苏锦,“…。”

苏锦扶额。

杏儿道,“没拉肚子,皇上还很喜欢吃呢。”

说着,杏儿小声补了一句,“虽然不是很好吃。”

苏小少爷登时高兴了,“看吧,你不了解你的父皇,我还是了解我姐的。”

这话听得杏儿心咯噔直跳,恨不得捂苏小少爷的嘴才好。

她怕姑娘听见她说糕点不好吃,受不了打击,回头不做了。

然后皇上吃不到姑娘做的糕点,一生气砍了她脑袋。

苏小少爷不高兴,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苏锦给皇上送糕点。

苏锦做的饭菜,东乡侯府上下那是避之不及。

但碧朱说苏锦已经给皇上做过好几回糕点了。

九皇子说皇上吃惯了御膳,要是糕点不好吃,他父皇肯定不会吃的。

苏小少爷觉得他说的有那么点道理,然后就生气了。

苏锦做的难吃的糕点,还骗他吃过,还拉过肚子。

现在糕点做的好吃了,却没想着他,却送了好几回给皇上吃,伤心了,再加上等这么久,就更生气了。

现在知道糕点不好吃,苏小少爷心底的阴霾消散,又阳光灿烂了。

不过杏儿说的小声,苏锦没听见,她更好奇他们四个怎么来镇北王府了,而且还追着她跑。

“可是找我有急事?”苏锦问道。

急事是肯定没有的。

他们四个小屁孩,能有多大的急事?

不过是一点小事,借题发挥,磨着唐氏放他们出府玩。

只是玩的并不痛快。

苏小少爷想着要不要当没看见他姐,明儿再来?

苏小少爷看着赵小少爷的手道,“他手长疮了,有点痒,来找姐姐你医治。”

赵小少爷把手伸出来。

苏锦一眼就看出那是冻疮了。

苏锦看着赵小少爷的手,问道,“什么时候开始长冻疮的?”

“就是前几天,”赵小少爷道。

赵小少爷虽然是在街上遇到苏锦的,但他毕竟是赵家小少爷,上街的时候不多。

要是在赵家,天转冷,肯定是没法上街玩,多待在屋子里。

如今住在东乡侯府,跟着苏小少爷,天冷天热都一样在外面。

这一冷,就生了冻疮。

起初还以为是走梅花桩摔的,结果手指长了包还痒,赵大太太见了心疼,想接儿子回去,赵小少爷不愿意。

自己家都住多少年了,住在东乡侯府有人陪他玩多好,虽然他也陪人家挨罚,唯一不好的见不到爹娘大哥,但娘会来看他,他也会回府请安。

赵大太太说把手上的疮养好了再来,苏小少爷道,“我姐医术高,我让我姐给他治。”

赵小少爷连连点头,赵大太太能怎么办,只能随自己的儿子了。

杏儿看着冻疮,同情道,“这疮治不好,还会年年长。”

赵小少爷一脸惊吓,都快哭了。

他可不想手上年年都长疮,还痒。

想到痒,赵小少爷忍不住想挠了。

苏锦敲了杏儿脑门一下,“不要吓他。”

杏儿,“…。”

她没有吓唬赵小少爷啊。

她说的是真的。

青云山上每到冬天,许多人手上生疮,尤其是厨房的厨娘,夫人找过不少大夫,年年治,年年生。

只是生的再厉害也没有性命之忧就是了。

第八百九十四章 回京

赵小少爷望着苏锦,苏锦道,“放心吧,我能治好。”

苏小少爷得意了,“我就说吧,我姐不是一般的大夫。”

一般的大夫哪能不看书就医术高超了?

说实话,苏小少爷有点怀疑这医术是他姐从哪里打劫来的。

要是学什么都能和她姐学医术这样就好了。

不但轻松,而且还是顶级的。

不过他姐这样的好运气不是谁都能有的。

确定能治好后,苏小少爷拉着赵小少爷坐下继续烤鱼。

吃完了鱼,他还想趁机去街上逛一下,然后再回府。

苏锦直接进了竹屋,把药方写下来,然后调制治冻疮的药。

受东乡侯和唐氏的影响,杏儿无时无刻不把青云山的兄弟放在心上。

苏锦说能治好冻疮,杏儿就想到边关的将士们了。

然后——

苏锦又调制了一桶去冻疮的药。

暗卫默默的把那一桶药送去东乡侯府,还附带了药方,让唐氏派人送去边关。

当然了,不止送去了东乡侯府,美人阁也开卖了。

苏锦闲来无事,给苏小少爷他们做了手套,免得他们在外疯玩被冻伤。

美人阁的生意蒸蒸日上,光是一个冻疮膏就给她带来不菲的收入。

在沉香轩后院终日不绝的捣药声中——

卫太医终于有消息了。

找了这么久,才把卫太医给找到,实在是辜负他们辛苦的给太后挖坑,太后满大齐的张贴告示寻人。

不过好在是人即将进京了。

卫太医进京的这一天,天气不是很好,风呼啸的吹着,街上行人都少了一半。

因为是进京给太后治头疼,护送卫太医的马车直接进了宫。

阔别十几年回京,皇宫依旧的巍峨富丽,和卫太医记忆中的样子没有多少变化。

只是皇宫没变,人却找不到几个脸熟的了。

不只是人老了,容貌变化,更多的还是消失在了宫闱倾轧中。

公公领着卫太医直奔永宁宫。

寝殿内。

太后靠在大迎枕上。

太后接连受打击,身子骨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天冷,被贬去看守皇陵的端慧郡主病倒了,太后忧伤成疾,已经好几天没下床了。

宫人禀告卫太医来了,太后望过来。

那一瞬间,卫太医就收到了一记让他寒彻骨的眼神。

卫太医身子都凉半截了。

从寻找他回京的告示张贴的到处都是,他就知道没好事,他已经离京十几年了,太后绝不会突然想起他来。

为了不进宫,卫太医带着一家老小东躲西藏,最后还是被人发现了,不得不应招回京。

卫太医忍着心底的惶恐和不安上前给太后见礼。

太后脸色冰冷。

要说卫太医是真无辜,太后掉进了苏锦给她挖的坑,对卫太医就是苏锦的授业恩师深信不疑。

自然也就把对苏锦的怒气全部撒在了卫太医的身上,卫太医还浑然不觉。

卫太医跪在地上,哪怕他是进宫给太后治病的,太后对他也没有好脸色,没让卫太医起身。

太后脸寒如霜,“还真是让哀家好等,卫太医就这么不情愿进宫给哀家治病?”

卫太医惶恐,“草民不敢。”

草民?

太后斜了卫太医一眼,“教出那么一个好徒弟,如今倒自称草民了。”

没头没脑的话,直接把卫太医听懵了。

更凑巧的是,卫太医这些年还真收了个好弟子,用心授予他医术,将来好继承他的医馆。

只是听太后的话,似乎对此很不满?

他那徒弟为人正直淳朴,沉迷医术,而且远离京都几百里,怎么也招惹不到太后啊。

不过太后既然提到了,卫太医还是替好徒弟谦虚了几句。

太后本来就在气头上,卫太医这一谦虚,直接把太后的火气给撩拨大了,差点没忍住叫人把卫太医拖出去砍了。

李嬷嬷劝太后不要动怒,卫太医就是镇北王世子妃授业恩师的事,除了她们没人知道。

如果真把卫太医的身份捅破了,对她们来说未必是好事。

把镇北王世子妃教的这么好,关是一个医术就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皇上也会重赏卫太医的。

当务之急是给太后治病,还有端慧郡主的手腕。

太后把怒气压下,李嬷嬷道,“卫太医给太后把脉吧。”

卫太医心说他十几年前就已经离京了,当不得这声太医了。

但太后要这么叫,卫太医也不敢反驳,毕竟他确实在太医院当过几年差事,只是做梦也没想到,当年辞官回乡,会在相隔十几年后再次被传召进京。

卫太医上前给太后诊脉。

诊脉时,不可避免的皱眉了,因为太后的头疾并不难治。

这么一点小毛病还要张贴告示专门传他进京医治?

难道太医院已经没落到这种地步了吗?

卫太医收回手后,说要在太后脑袋上扎针,这样的治病办法,一般太医是很少用的。

太医治病多以稳为主,治不好没多大关系,可万一治出好歹来,就是一家老小上断头台的祸端了。

这也是当初卫太医决定离京的原因之一。

治病救人是好事,可每天卑躬屈膝,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给人治病,卫太医实在是不喜。

没人质疑卫太医,甚至叮嘱他小心些,毕竟能教出镇北王世子妃那样的好弟子,做师父的医术岂能一般?

卫太医挑了银针给太后扎上,然后把银针取下来。

太后紧绷的脑袋松快了不少。

卫太医去开药方,李院正和赵太医都来了。

一般给皇上、太后以及皇后这些身份尊贵的人开方子,一定要经过至少两位太医认可才行。

这是宫里的规矩,谁也不敢违逆。

李院正看过药方后,道,“卫太医的医术比十几年前大有精进,令人敬佩。”

“如今被太后特意传召进京,你我又能和当年一样共事了,往后还请卫太医多多指教。”

卫太医笑道,“李院正谦虚了。”

抓药煎药的事,卫太医就教给李院正了,卫太医同太后告退。

太后看着他道,“此番传召卫太医回宫,除了医治哀家之外,还要你帮端慧长公主治手腕。”

卫太医眉头一拧,莫非这才是太后下旨召他进京的原因?

卫太医道,“出宫后,草民就去长公主府。”

卫太医还不知道端慧长公主被贬去看守皇陵的事,长公主府如今已经不存在了。

卫太医无心之言,却是狠狠的戳了下太后的心窝。

端慧长公主为什么被贬?

还不是因为他教出来的好徒弟?!

他还说这话来诛她的心!

太后又抑制不住一颗砍了卫太医的心了。

赵太医忙帮卫太医打圆场,“太后,今儿时辰不早了,卫太医此番回京,车舟劳顿,让他好好歇一晚,养足精神,明儿臣陪他去皇陵给长公主治手腕。”

第八百九十五章 无辜

听到皇陵两个字,卫太医脸色变了一变。

皇陵那地方清苦,像皇子公主这样的身份是不会轻易去的,莫非长公主是犯了什么错被贬去的?

这一路回京,也没有找机会打听下近来京都发生了什么事,险些触怒太后,幸亏赵太医帮忙打圆场。

赵太医话说的巧,卫太医养足精神是为了更好的医治端慧长公主,太后就算恼,也得忍着。

太后摆摆手,几位太医连忙退下。

出了永宁宫,李院正和卫太医寒暄了几句,毕竟十几年前在一起共事过,算起来,卫太医还是他的前辈。

当年如果不是卫太医主动辞官,这院正的位置也轮不到他来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