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舜就知道自己真的是想多了。

秦菡儿问道,“镇北王世子妃到边关了吗?”

楚舜扭眉,“你是来找大嫂的?”

“不然呢?”秦菡儿反问出声。

“…。”

守军营的官兵差点没憋出内伤来。

强忍着不笑。

秦菡儿担忧了,“知道镇北王世子妃离京了,皇上和东乡侯夫人就派人往边关方向寻她,找了好些天没找到她。”

“我便向皇上请旨来边关寻她。”

“我一路来边关,也没找到她人啊。”

苏锦体内有蛊虫,秦菡儿有蝴蝶引能帮忙寻找蛊虫,找人要比一般人容易的多。

她还以为苏锦已经到边关了。

结果她到了,苏锦还下落不明。

不过秦菡儿已经是第三拨找苏锦先到的了。

秦菡儿不是为找楚舜才来的军营,但这不妨碍楚舜高兴。

军营重地,不允许女子随意进出,更不能留宿在军营。

但秦菡儿是奉皇上之命出来寻公主的。

而且苏锦在来边关的路上。

现在不让秦菡儿待在军营里,回头就不能让苏锦待,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就这样——

秦菡儿在军营住下了。

东乡侯让人给她安排了一个营帐。

楚舜是和南安郡王他们一起住的。

秦菡儿的营帐就安排在他们大帐边上,可以照应她。

楚舜他们回营帐歇息。

南安郡王几个没让他进去,还把他的被褥包袱都扔了出来。

楚舜能怎么办?

只能在一群将士们大笑声中涨红了脸朝秦菡儿的营帐走过去。

这辈子还从来没这么尴尬过。

想到有可能被秦菡儿赶出来,楚舜就更尴尬了。

营帐内,丫鬟正在铺床,秦菡儿在喝茶。

楚舜掀开帐帘,一阵风裹着沙子吹进来。

秦菡儿看着他,刚要说话,楚舜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他眸光一扫。

秦菡儿跟着他看了一圈,嘴角狂抽不止。

营帐外趴了一圈偷听的。

从小一起长大的,楚舜还能不了解南安郡王他们?

不偷听都不是他们的性子了。

有南安郡王带头,过来偷听的人越来越多。

营帐虽然扎实,也架不住那么多将士压着。

也不知道是谁没站稳身子往前一摔。

一群人直接把军帐给压跨了。

哎呦叫疼声此起彼伏。

南安郡王给人做了回垫背的,差点没被压个半死。

幸亏楚舜听到动静,赶紧护住秦菡儿,才没有被倒下来的营帐给砸到。

等楚舜和秦菡儿出去。

营帐外空无一人,只剩下一只鞋孤零零的留在那里。

楚舜,“…。”

秦菡儿,“…。”

“这样的时候肯定不少,和我说话一定要轻声软语,”楚舜一脸严肃道。

“…。”

“我知道了,”秦菡儿道。

“…。”

秦菡儿看着倒塌的营帐头疼。

楚舜看着远处,嘴角弯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第九百五十九章 家书

只是这笑容维持了一下午,第二天早上他就笑不出来了。

楚舜他们几个和军中将士玩的好,没有世家子弟那种高傲。

早上去城门上巡视,至少十个人关心他身体是不是不好,还有给他推荐大补丸的…

小别胜新婚啊。

尤其他本来就是新婚。

干柴烈火。

可他们一点动静都没有,白瞎了他们在营帐外守了大半夜。

楚舜本来就心情不爽了,和南安郡王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一个劲的给他夹韭菜。

楚舜想死的心都有了。

秦菡儿待在军营里实在无聊,她想去找苏锦和谢景宸,东乡侯没同意。

边关重地,谁也不能保证大齐境内就没有南梁人,万一被抓了,后果不堪设想。

秦菡儿用蝴蝶引找人,完全可以让别人去。

秦菡儿无所事事,让东乡侯给她找一个她能干的活给她,她不能待在军营里什么都不做。

东乡侯还真给她找了一个她能干的活。

给将士们写家书念家书。

那些兵丁识字的寥寥无几,一般五六天,会安排几个将士给将士们念家书,军中曾出现过有将士收到家书,还没有来得及找人告诉告知他家书写了些什么,就战死沙场的事。

秦菡儿欣然接受了这差事,找了个地方摆了张桌子,不少将士趁着吃午饭的时候把家书拿来让秦菡儿念给他们听。

一个个听的泪眼婆娑。

秦菡儿随身带的丫鬟也识字。

主仆两轮换着,一个帮忙写家书,一个帮忙念家书。

写累了就换另外一个。

这一天,秦菡儿正在给人写家书的时候,丫鬟坐在不远处给人念家书。

一封家书念完,把信递给那官兵后,官兵红着眼眶走了。

父亲病重,他想家了。

他走后,另外一官兵坐到凳子上,把信递给丫鬟,“你给俺念念,俺娘给我写了些什么。”

丫鬟接了信,看着信封上的字迹微微一愣。

似乎有那么些眼熟?

她把信打开,看了一眼后道,“你先等我会儿。”

官兵有点懵。

眼睁睁的看着丫鬟拿着她的信去找秦菡儿,“世子夫人,你看看这封信的笔迹…。”

秦菡儿看过后,也睁大了眼睛。

这怎么看着有点像是镇北王世子妃的笔迹?

秦菡儿对苏锦的笔迹很熟悉。

她是南疆人,虽然懂大齐的文字,但写的还真不大好看。

嫁进靖国侯府后,她就一直在念字。

她的目标是写的和苏锦差不多好看。

为此,没少拿苏锦的笔迹让丫鬟对比,以激励自己。

虽然看过不少回,但她还真不敢确定,我去拿给大将军看看。

秦菡儿让官兵等会儿,拿着信就去军中大帐,官兵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他娘给他的家书怎么就要惊动大将军了?

他娘在信里给他写了什么大事啊?

他怎么心有点慌啊。

官兵追着信到了大帐前。

秦菡儿在军帐外等着,他远远的等着,没敢上前。

东乡侯和老王爷他们正在商议事情,等商议完了,才许秦菡儿进去。

秦菡儿把那封家书呈给东乡侯过目,“这好像是世子妃的笔迹…。”

东乡侯看过后,翻出苏锦给他写的家书。

两相一对比。

确认是苏锦的笔迹无疑。

东乡侯看着信道,“锦儿怎么跑去帮人代写家书了?”

这个疑惑,没人能帮他解答。

东乡侯把官兵找来询问。

可怜官兵吓坏了,不过等知道这封家书是镇北王世子妃,当朝公主帮他娘写的,官兵又高兴坏了。

当然了,最高兴的莫过于媳妇给他添了个儿子,而且公主还给他儿子赐了个名字。

这封信是从禹州送来的,这意味着写这封信的时候苏锦在禹州。

想想苏锦从京都出发的日子,东乡侯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既然苏锦选择了离京,东乡侯自然希望她早日到边关,在眼皮子底下才安心。

可苏锦一路走来,还帮人代写家书,东乡侯觉得短时间内是别想见到女儿了。

看着信,东乡侯是越想越心塞。

有时间帮人代写家书,都不知道写封一并送来。

那封信,官兵大着胆子讨了回去,公主帮忙代写的家书啊,回家都能供起来了。

这封信被官兵贴身藏着,不是关系好的,他都不给看。

然后——

苏锦人还没到军营,公主字写的好像不是特别好看的事就先传遍军营了。

苏锦,“…。”

议论的多了,苏锦喷嚏打的也多了。

一连打了几个喷嚏,杏儿都担心苏锦着凉了。

周管家看着她道,“要不要歇会儿?”

苏锦摇头,“我没事,不用歇。”

李小少爷坐在杏儿怀里,嘴里吃着糖人,糊的脸上都是。

苏锦往帕子上倒点热水递给杏儿,“给他擦擦。”

杏儿给李小少爷擦嘴。

苏锦掀开车帘看下马车外。

见周管事面色凝重,苏锦心也沉了下来。

派小厮去临州通知李家,按理该来人接李小少爷了才是,怎么迟迟不见人来?

孩子丢了,知道在他们手里,做爹娘的哪怕是星夜兼程也会赶来。

直觉告诉苏锦那送信的小厮要么没把信及时送到,要么出事了。

送信而已,不是什么难差事,出事的可能性更大一点儿。

苏锦不想冒任何的风险。

虽然周家带的小厮不少,可论武功,真的很一般。

苏锦望着周管事。谨慎道,“万一信没送到李家手里,而落入了刺客手中,我们都会有危险。”

“宁可小心点,也不能涉险。”

周管事连连点头,他也有此担心,他眼皮子一直跳,绝不是好事。

“小心驶得万年船。”

苏锦让小厮原路返回,以最快的速度离临州越远越好,不能自称是周家人,任何标致周家身份的东西都被毁了。

她和杏儿还有周管事去了最近的村子,找村民买了最朴素的衣裳,还有一架牛车。

苏锦和杏儿打扮成一对夫妻带个孩子,周管家老爹打扮赶马车,一家人就露天在外面,很显眼,却又不显眼。

等换好装扮不过一个时辰,苏锦就无比庆幸自己的直觉。

因为有七八名黑衣人骑马疾驰而过。

马蹄滚滚带出来的杀气,叫人心惊胆战。

第九百六十章 赎金

看着黑衣人过来,周管家面带惧色,赶紧把马车赶到一旁,给人让路。

黑衣人走过后,周管事轻呼了一口气。

万幸没有碰上,这些人一看就非同一般,要真硬碰硬,根本就不够人家砍的。

还是世子妃警醒,及时换了身份,乔装打扮,蒙混过关。

他们救了李小少爷,正大光明的派小厮去报平安,即便信落入刺客手中,也决计想不到他们会起疑心,悄悄进城。

周管家提醒苏锦坐稳了,他继续赶牛车往前。

风有些大,苏锦用衣裳裹着熟睡的李小少爷,免得他冻着了。

要说苏锦也是郁闷。

她坐马车头晕,坐牛车反而不晕了。

唯一不好的就是李小少爷醒来吵着要爹爹。

苏锦,“…。”

杏儿,“…。”

苏锦这才发现李小少爷不是随便认得爹的,他认的是面具。

杏儿哄不歇他。

苏锦只好把面具从包袱里拿出来戴上。

李小少爷看了她好几眼,然后才朝苏锦伸胳膊。

牛车跑的不快,等苏锦他们到临州城的时候,城门已经关了。

苏锦只好在距离城门口最近的村里住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徒步进城,那辆牛车被卸了,留宿他们的人家没收钱,让他们把牛借他们用一天。

进城后,杏儿买了十二个肉包子,苏锦给李小少爷拿了一个,牵着他往李家走去。

小少爷丢了,李家上下那是急的几天几夜没合眼。

李大少奶奶自责愧疚,已经担心的病倒了。

李老夫人担心重孙儿,跪在菩萨跟前求菩萨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