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谨看着这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覆盖住的大雪心里也有些发怵,要是这样的雪下一天得有多厚。要是下两天,屋子承受得住吗?

平日里难得见一面的江轩今日居然没有出门。

华如初笑,“江伯。被雪拦住了?”

“这雪太大了些,看这样子短时间内怕是停不了,我想煮上一锅汤药放在城门处。有需要的就来喝上一碗,这天气要是再病倒了怕是熬不过去。”

“您做事我向来没有意见,您只管做就是,这么好的事阿佑那里也绝不会有意见。”

“我有意见,没想到雪来得这么快,我囤的药材还少了,你能不能想办法弄来一些?也不要多好的药,都是最基本的。”

“这里不是太原也不是扬州,我没和药材商人有接触…”在江伯的瞪视下,华如初改了口,“知道了,我尽量想办法。”

“你速度快些,我去叫江雨做准备。”丢下一张写着药材名的纸条,江轩匆匆忙忙离开。

华如初伤脑筋的揪了揪头发,兖州这里她真的没几个认识的人,这突然开口要,她上哪找去。

“叫久叔来见我。”

“是。”

华久来得极快,听小姐道明原由,华久倒是笑了,“小姐,这事老奴倒是有些办法,不过得借您的船使使。”

华如初心里一动,“你这是想去青州?”

“是,老奴在那里认识了不少人,刚好就有家里世代做药材买卖的,不论多少,应该能弄一些来。”

“行,你多带些银子去,尽量多的买回来。”将纸条递过去,华久看了一眼,都是普通药材,笑着应下来。

现在也就水路还走得,陆路怕是到了晚上就出行困难了,要不然她倒想让人去一趟越县找华老爷子帮帮忙。

药材还未回来,果真就出了事。

一开始的鹅毛大雪后又下起了雨夹雪,一开始还只是又冷又湿,可随着温度的持续降低,雨水冻结成冰,到处都是滑溜溜的。

第二日一早,出门就摔倒的人不在少数,运气好的只是疼一下,可断手断脚的却也不少。

一时间,各个医馆人满为患,人数还在一直增加。

给百姓修葺房屋的事尝到了甜头,这一次,闻佑又出动了士兵铲冰。

可是根本不用多久,雨雪落下后照样会结成冰。

几乎是做了无用功。

ps:未修。

第四百九十二章难

“大人,这样不行,只要雨雪不停,这冰就铲不完,士兵就是轮着班的来也熬不住。”兵曹从事邱先允急声道。

闻佑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兖州的士兵大都是本地人,家里也穷,再加上兖州实在是穷得狠了,士兵的衣鞋都无法保证,就这么一天,许多士兵手上脚上就全是冻疮了。

陈坚道:“可要是不铲冰,百姓出不了门,到现在医馆都是人满为患。”

众属官对望一眼,都是又疲又心力交悴,整整一天了,他们却也没能想出可行之计。

百姓可以一日不出门,可以两日不出门,可是不能总是不出门!

天气一日比一日冷,短时间内冰自己化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要祈祷这雨不要再下了,不然…

齐南疾步进来,脸上有着喜意,“大人,夫人让人送来的。”

闻佑心里一动,忙接过齐南递来的纸条展开来看,只得四个字,“撒盐化雪。”

“撒盐化雪?”陈坚最先反应过来,“夫人的意思是不是说盐可以化雪?”

闻佑点头,“应该是,只是这盐…崔宇,离兖州最近的盐场有多远?”

“有两百多里,现在路滑成这般,来回怕是不易。”

“若是走船呢?”

崔宇眼睛一亮,“可行。”

闻佑看向齐南,“你去和夫人说一声,让她借几条船给官府,尽量多的运盐回来。”

“是。”

待齐南匆匆离开,闻佑又道:“受灾的地方多,陈坚,给八郡去公文,告诉他们撒盐化雪,但是切忌不能因此抬高盐高,违者重罪。”

“是。”

“大人。夫人这法子…真的有用吗?”说话的是部郡国从事杨洪林,说完他又猛摇手,“下官不是怀疑夫人的话,只是这法子下官还是头一次听说,万一要是没用,这般劳师动众岂不是坏了夫人名声?”

“无需担心。夫人从不妄言。”闻佑眼光在众人身上扫过,“不然这事与她何干。”

众人皆噤了声,就如大人所说,夫人要不是有把握撒盐化雪确实有效,又岂会说出来惹得一身臊。

华如初在告知齐南后便叫了华明过来。“船员你找得如何了?”

“您开的条件好,几乎都找齐了,只是若不能快点进帐。这一日日的花销就不得了。”

“不急,今天晚上你们要出船一趟,青州靠海,且离兖州近,去那里弄盐最合适,至于银子,这事我们不做冤大头,让你们姑爷出个凭证。以后要怎么处理就不干我们的事了。”

“是,小的这就去调派人手,小姐。需得出几艘船?”

“你先准备五六艘。”

“是。”

看了眼刻漏,华如初焦急的在屋内等候。

没多会,齐南几乎是用跑的进来。

“夫人。大人说离这里两百余里的地方有个盐场,请夫人派船去那里,崔大人会派人领路。”

“那更好,齐南,你事你去办,一定要快,船一起去却不用非得一起回,装满一船就走一船,尽量快。”

“是。”

这天晚上,闻佑没有回来,华如初睡得很不安稳。

次日一早,华如初便让人准备了丰富的早餐送去,众人皆有份。

忙碌一夜,能吃上这么热乎乎且美味的一顿,就是闻佑都松懈了几分。

华久带回来一船的药材,以官府的名义送往各处衙门,至于他们是不是会照做就不是华如初能控制得了的了,她在尽她之能的在这场雪灾里出一份力。

可是这一日,依然不断的有坏消息传来。

冰灾造成的后果没有后世那般的不便,可是房屋的倒塌却是接二连三,光是这一日,光是一个昌邑,在不知是否有瞒报的情况下,伤亡就有上千人。

更让人不安的是,雨夹雪还在下,且一点没有要小下来的势头。

这就是天灾的威力。

闻佑站在窗前久久不言,风从窗口吹进来,冷得众人瑟瑟发抖。

最后还是陈坚胆子稍大点,上前将窗子关上,低声道:“大人,这并非您无作为,在天灾面前,人力太过微乎其微了。”

闻佑没有回话,回头道了一句‘散了’就往内院行去。

一众人都累得够呛,巴不得能好好歇上一歇,可一想到外面的情况便没一个人想动,夫人心疼大人,吃的喝的用的全是最好的,炭火更是没有停过,他们也跟着受益。

回家倒也能舒服,还有人侍候,可中间这一路该怎么办?

陈坚看了其他几人一眼,收拾了一下也走向内院。

崔宇等人对望一眼,认命的起身回家。

他们没有陈坚好命,能和大人同住官衙,让他们去娶个丫头出身的女子为妻…他们可做不出来。

华如初看到闻佑就起了身,什么都不说,替人解了披风拉到罩笼边坐下,秋谨不用吩咐就去了厨房给大公子端汤。

罩笼底下,华如初握闻佑不复平日温暖的手搓揉着,将里面的火炉子往他的方向踢了踢。

闻佑完全放松下来,倦意从心底涌上,额头贴在罩笼外头的锦被上有些昏昏欲睡。

“喝碗汤再歇,别一会又饿醒。”

“恩。”拖着长腔的一个恩字让闻佑看起来格外柔软,眼睛半闭不闭的,往华如初的方向移了移。

华如初心软得一塌糊涂,看了眼门口,秋谨怎么还未回来?

为了保持清醒,闻佑说起正事,“盐要多久才能到?”

“我也不知道,昨晚就出发了,快的话晚饭时候差不多能回来一艘吧。”华如初和他一样伏在罩笼上歪着头看他,“其他地方你也去公文了吗?”

“去了。”

“要是影响了盐价怎么办?”

闻佑沉默了一会,“先熬过这一阵吧,人只有活着才能去想盐价高低。”

也是,人要是死了一切都白搭。

华如初再一次庆幸自己的第二世不是在乱世。

那才真正是个人命如草芥的世界。

如果她活在那样的世界,说不定也会心狠到六亲不认。

这一世的柔软,是因为她有最好的家人给了她最真心的爱。

她是不是得找个时间去庙里拜一拜添个香油钱什么的?

拉回自己跑得有些远的心神。华如初轻笑着安慰,“没事,能熬过去的。”

秋谨端着汤进来,里面还有一碗热乎乎的面。

闻佑也懒得换位置,就围坐着罩笼大吃起来。

华如初再次感叹做官不易,想做个好官更不易。

侍候着闻佑上了床。华如初回到厅内听各方回禀的消息。

琳琅阁关门了。

不是担心百姓一个心里不平衡暴乱,而是在现在这种时候,人活着都不易,再卖那些奢侈品她觉得挺过不去的。

华清一身雨雪的从外进来,那模样都像是要起冰了。

华如初忙起身将人迎过来。声音里就带了恼怒,“爹,这天气您出去做什么。衣服里面湿了没有?”

华清最怕么女发脾气,笑得软软的,“没有,我带了雨具出的门,只湿了一点点。”

华如初还是不高兴,却不想冷着人,将他拉到罩笼边坐下,又让人回房去给他拿衣服。

“您这是去哪了?”

“去见了几个人。乖囡啊,人真的是会变的,十几年前才认识的时候他哪是这般小气。我都上门了居然就用那么点东西打发我。”

华如初眉头皱起,“您去了那几家?”

“对,你和女婿现在千难万难。他们又不是过不得日子,就不能帮上一把?”

“爹!”华如初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他们再过得日子,也不会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家当交给官府,都是一大家子人,哪家过日子都不易,就鲁家还是我送了些米面过去,不然我真担心他们的冬天也要熬不下去,不过他们也知道感恩,这些日子都在外头跟着忙活。”

“鲁智是条汉子,他家的情况我也知道,我没去,可是张楚维日子过得好啊,他居然也只给了我一车的粮食,这么一点哪里够。”

“爹,张楚维上头还有老爷子压着,他能给你一车的粮食就已经是看重你们的交情了,您还和他怄什么气,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不易,要是真不把您放在眼里,心里没有一点道义之心,他只会对您避而不见,而不是送出了东西还得您脸色看。”

被么女这么一说,华清也觉得自己好像是过份了些。

丫头拿了衣服过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任雅真。

华清去屏风后面换衣服,华如初叫过秋谨低声道:“你备份礼物去一趟张家,说上几句漂亮话将场面圆回来,别以后见着过不去。”

“是。”

任雅真看着就笑,“你爹又给你闯祸了?”

华如初黑线,被娘亲一说她怎么莫名有种儿子闯祸了做母亲的收拾烂摊子的错觉!

“我能闯什么祸。”华清从屏风后绕出来,两母女一看,好么,腰带都系反了。

任雅真无奈,起身将他的腰带重新系过,又给他整理了衣服,威风八面的华大侠又出现了。

“爹,这些日子您就别出去了,要是病了我还得分出精神来照顾您不说您自己还得受罪,多不划算,我太忙了,也没多少照顾孩子,您就帮我带着平平和安安吧。”

“不就是不想让我出门吗,行行行,正好不想出去了。”

两母女对望一眼,笑了。

ps:未修。

第四百九十三章伤亡

这一个小小的插曲并没有影响大局。

兖州依旧处于冰天雪地中。

当第一船盐回来,闻佑安排了士兵连夜撒于路上,不少百姓偷偷的连雪带盐的抓了一把回去,要在以往,必定是一顿棍子对待,可现在那些士兵除了警告一番却轻易不敢动手,州牧大人不同于其他大人,他们都知道。

闻佑带着一众官员冒着风雪出来了,看着湿漉漉的地面总算放下心来,“有用,让其他地方全部照做,就是把盐场搬空了也得先将这一关熬过去,皇上那里自有本官去说。”

“是。”有了这句话,其他人都是大松一口气。

趋吉避凶是人之本性,闻佑也不觉得他们有错。

“大人,这要是都撒上盐,得需要多少,盐价怕是会上涨不少。”陈坚身上都湿了半边,他却顾不得这些,还让给他打伞的衙役离他远些,钻入闻佑伞下道。

“这是不可避免的,明日起你专门看管此事,稍微上涨本官能接受,要是上涨得厉害你得调控下去,再则,多带些人手,查出来是哪些人在背后赚这昧良心的钱,处以重罪,本官倒要看看他们是要钱还是要命。”

“是。”

深夜时分又到了一船盐,第二日天才蒙蒙亮的时候第三船也到了,城内总算是不会连出个门都危险了,可是却也湿漉漉的讨人嫌。

在回春堂几日没有回来的江轩终于被人扶着回来了。

精神稍有些差,其他倒也还好。

好好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饭菜,江轩便觉得自己恢复了大半,“也亏得闻姑爷敢作敢为,后来摔伤的明显少了,只是这撒出去的盐也确实太多了些,盐场怕是都搬空了。”

华如初自然不会去说这主意是她出的,笑着接话道:“就是搬空了盐场也好过全城被困住,这个问题解决了也才能抽出人手去解决其他问题。垮塌的房屋越来越多了,死伤越来越重,阿佑要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即便是没死的没有地方可遮风雨也会冻死,熬过这一关,兖州的人口怕是要锐减。”

江轩一直在回春堂呆着。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事,“死伤很大?”

“恩,昨天报上来的死伤就有上千,今天的我还不清楚,这还是知道的。住在那偏僻地方的百姓是不是还活着又有谁知道。”

江轩一辈子见惯了生死,听着这么大的伤亡也是半晌没有吱声,一天就如此了。风雪要是不停,怕是数目还得不停增加。

好一阵后才喃喃道:“人只觉得自己主宰一切,面对天灾时却如蝼蚁对着人时一般无半点反抗之力。”

这个话题太沉重,华如初没有接下去,而是起身叫过华明,“送江伯回屋休息,江伯,其他事我管不了。您的身体我却是需得管着的,您操心的事自有该操心的人,我们尽了力便好。去歇了吧。”

江轩叹了口气,回屋去了。

华如初走出门,愣愣的看着依旧没有半点停歇迹象的雨雪。再这样下去,她的男人就要累死在外面了。

闻佑很晚才回来。

带着一身的风雪。

华如初想要靠近,闻佑退后一步,“你去歇着,我自己来。”

华如初瞪他一眼,吩咐秋谨叫人尽快抬水进来,转身去拿了衣衫搭到屏风上,这才走向男人,不顾他的闪躲固执的拉着人去往屏风后。

向来体温偏高的男人手冰得和外面的天气没有区别,华如初心疼得不行,偏又说不出责备的话,只得沉默着给他取下玉冠,湿鞋子袜子丢到一边,又用干净厚实的帕子给他包住脚。

闻佑的视线一直追随着她,知道她在生气,却说不出一句哄人的话来。

水来了,华如初拉着他起身,将衣服一件件脱了,推他进了澡桶。

闻佑乖乖的照做。

“如初…”

“我没生气,就是心疼。”华如初不停的舀起一大勺水从脖子淋下,声音**的。

明明就是在生气,闻佑苦笑,仿佛被风雪冰冻起来的心却一点点解了冻,摸着如初的另一只手覆在自己脸上,一日的疲累因这个人对他的担忧而去了大半。

华如初却更加不满了,脸都冰成这样,还要不要命了。

干脆将帕子拧成半干敷在他脸下,华如初几乎是恶狠狠的道:“你就不能对自己好点吗?什么都得自己亲自去做,手底下那么多人养着做什么的?吃闲饭吗?”

闻佑半句话不解释,顺应道:“好,以后我就支使他们去做。”

华如初都想瞪穿他的后脑勺,当她不知道他是在敷衍她?

“如初,到今日下午止,伤亡增加到四千多人了!”

华如初吓了一跳,哪还记得刚才在为什么生气,“怎么会增加那么多?昨天得到的数字不还是一千多点吗?”

如愿转移了如初的注意力,闻佑松了口气,心情却同样沉重,他刚从陈坚那里得知时问的也是同一句话。

“灾情加重了,要是雨雪不停,明天怕是…”

只要雨雪不停,灾情便会一日比一日重,华如初自是明白,苦笑着叹息,“我突然有种暗无天日的感觉,不知这一灾要熬多久才能熬过去。”

“总能过去的。”闻佑轻轻拍了拍如初的手,感觉身体已经回暖后站起身来,自己拿了帕子擦干,套上衣服拥着如初回转屋内。

华如初给他擦干头发,又给他按了按穴位便推着他上了床,“明日还需早起?”

“恩,抱歉,这段时间都没能陪爹娘和你。”

“你能多爱惜一点自个儿我就很高兴了。”华如初撇嘴,“家里的事有我,你安心就是,睡吧,明儿早上叫你。”

闻佑确实也有些撑不住了,亲了亲她额头,搂住人沉沉睡去。

兖州的情况皇帝自是知道,又着人送了几船粮食和一批金银过来,可随之前来的人让华如初怎么都没想到。

看着眼前神情沉稳面色恭敬的青年,压着心里的疑问道:“没想到三弟会来,你兄长正忙着外头的事,可能没时间回来,你一路辛苦,先去歇息歇息可好?”

祁良脸上早没了当初的稚气和算计,也许有,只是他藏起来了,可越是如此,华如初越是对他不放心。

人的本性摆在那里,她没法相信一个人能有那么大改变。

祁良忙摇手,“大嫂,您不要叫大哥回来,我知道他忙,等他忙完了回来我再去拜见就是,不敢耽误他正事。”

这话让华如初听着舒服不少,微微点头道:“你还叫一声大哥大嫂,我们便绝不会轻慢了你,你安心就是。”

祁良摸了摸后脑,看着居然有些憨憨的,“大嫂,我来这里不是来做客的,兖州遭遇百年难得一见的雪灾满朝皆知,我没什么本事,也知道不会轻松,可我还是想跟在大哥身边,以前我不懂事,只觉得大哥做什么都厉害,却从未想过大哥表现出来的举重若轻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我也许努力一辈子也学不到大哥的半分,却还是想努力试试看,我不想有朝一日当祁家再遭难时什么忙都帮不上。”

华如初静静听着,努力分辨他的真心假意,得出的结论让她讶然,祁良,居然像是真的长进了!

想到祁家那个烂摊子,华如初巴不得祁家多几个知事的,当然不会拒绝这送上门来的人,“只要你有这个心,谁都不会拦着你,只是兖州的情况确实不太好,你大哥每日回来都跟在雪地里滚了一圈似的,你要有受苦的心理准备。”

祁良用力点头,“是,嫂嫂。”

“今天你才来,先去好好休息一日,忙起来就没这么轻松了。”

祁良点头起身,却并非打算回屋,而是道:“听说大嫂的爹娘也在,我想去拜见二老,不知方不方便。”

“你有心了。”不管祁良所图为何,她都不会拦着他对自己的爹娘好,华如初将祁良带到了爹娘面前。

“小子祁良,给两老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