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悠悠的将一把把又放回袋子,华如初道:“你们一路辛苦,我让人准备了饭菜,你们先去吃些垫垫,晚上再另外给你们准备。”

两人起身之前不忘将茶喝光,茶叶也全吃进嘴里咀嚼,之后方道:“那我们就先下去了,夫人但有什么疑问随时遣人来问我们。”

“知道了。”

华如初亲自拎着袋子回屋,秋谨垂首捧了帐本货册跟随其后,走到半途华如初顿住脚步,“半梅,你去看看云书那里怎么回事,陈坚家里不是都没人了吗?”

“是。”

回了屋,华如初琢磨着将这十把枪放哪里,且只有十把,要如何分配才合适?

这武器不同于刀剑,杀伤力太大,且一定不能被有心人看到。

阿佑是肯定要学会使枪的,要是深哥在就好了,在海上有枪无疑是多了一重保障,哥哥那里也要一把,二姐那里也不能忘了,不然二姐肯定不会放过她的耳朵。

加上自己,就是五把了。

剩下的五把…她得好好想想。

“夫人,婢子半梅求见。”

“进来。”将枪往书桌下一放,华如初走出来,“那边什么情况?”

“还是我亲自来和您说吧。”

半梅让开身子,露出后面云书的身影。

看她神情华如初就皱起了眉,“麻烦事?”

“很麻烦倒也算不上。”云书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出来。

原来有一天有个小孩玩泥巴,将土和黑黑的东西滚在一起,那时候天已经晴了,那东西放了一段时间也干了,在他娘做饭时小孩好玩的将泥球丢了进去,大人也没在意,直到饭做完了,将柴火退出来的时候才发现泥巴居然燃了,还燃得挺好,又试了几个确定真的能燃后自然是大喜,要是滚个泥巴就能当柴火用,他们哪还用上山打柴,有这功夫还不如下地里多刨点食!

“一传十十传百,当地的人就都这么做了,他们也没想过这是能发财的,就觉得方便了自己,可防不住这世上总有那些心思灵活的有心人,自己偷偷试过后就去了县里,将这个做为一条财路献给了县衙的师爷,给自己谋了条路子。”

后面的事华如初基本也猜到了,既是财路,又岂会被百姓滥用,华如初想起阿佑曾经对魏山县县令的评价,“这事和县令有关系吗?”

“暂时还不清楚,来找夫君的是一个老人,听说以前住的地方离夫君家很近,对他很是照应,他回来赶考时便回他家里住了几日。”顿了顿。云书又道:“夫君对这事很是上心。”

“他本就希望魏山县好,哪能不上心,放心,这是好事。”能燃的黑黑的东西不是煤是什么,她记得最原始的煤球就是掺着黄土加水滚成的,这个年代煤所起的作用还极少。就是用来冶铁的,却不知煤灰也可以利用起来。

云书听小姐说是好事顿时放下心来,她就担心陈坚因为太过担心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来,当时他最想去的地方便是魏山县,就是到现在。恐怕都没有改变。

她不贪图陈坚留在昌邑官大,只是想更多的和小姐在一起。

小姐心心念念的回扬州,她却嫁给了陈坚。陈坚是不会想离开兖州的,天南地北的隔着,分开后再想见面就难了。

至少在这之前,她想多相处些。

晚上,华如初将十把枪拿了出来。

晚饭时闻佑和那两人打了个照面,记起去年如初说过的话,此时见着也不觉惊奇。

“文家地道里挖出来的那二十四个箱子让我们忌惮,所以不敢交给皇帝。这个,更不能让他知道,阿佑。这东西的威力比那个更强,走,我们去试试你就知道了。”

还是上次试弩的那个地方。

华如初一腿在前。一腿在后,侧身站着,拉开简易保险,右臂齐肩平举持枪,左臂弯曲扶右手或反手持刀以手腕支撑手腕,瞄准前边的树,按下。

“哒…”

闻佑眼睛危险的眯起来,刚才那种感觉…让他寒毛倒立!

华如初走过来看了看,距她瞄准的地方稍微偏了点,果然是太久没握枪了,“感觉如何?”

沉默了一会,闻佑道:“恐怖。”

华如初不置可否,将枪上好子弹交到他手里,“我来教你,你要学会。”

闻佑也不去问她为何会,直爽的接过枪左右看了看。

华如初待他差不多熟悉枪后才慢慢道出打枪的诀窍。

——自然是照搬了当初教她的女教官所说的那一套。

这一练,就是半夜。

闻佑是个接受能力强得让老师骄傲的好学生。

“今日先这样,以后再抽时间来练练。”华如初也得承认,有内力在身的人学枪眼力好的让人吃惊。

要不是她内力也算小有所成,也不可能在丢开那么长时间后甫一捡起来便只是稍有偏移。

回屋梳洗过后,两人躺上床,华如初才问起魏山县的事。

“魏山县令是个很有抱负的人,还不到三十,应该不会为了这点蝇头小利将自己搭进去,我让人去查了,先等等。”

华如初点头,“我要和你说的不是这事,你应该也猜到那地方有座煤山了吧,南朝的煤炭多用来冶铁,但是那些煤灰却是无用的,但是百姓用得上。”

闻佑若有所思,“你是说像那些人所做的那样拿来代替柴火?”

“当然不能滚成一团,那样会燃不透,也不好用,到时我画个图纸,你找人给你造出来,用那东西做出来的煤球就好燃了。”

“若是要花钱买,百姓怕是宁愿去打柴…”闻佑看向如初,“你的意思是让官府出面?”

“这东西如果不花钱就给百姓,百姓一开始会感恩,后来却会习以为常,等以后再换个人说不定就巧立明目的进他自己荷包了,还不如干脆将价钱明确下来,一文钱一个还是两三个或者更多还不是由你来定?百姓若是有余钱,愿意轻省些的自然会来买,不愿意买的照样去打柴就是,再说百姓买不起,总有买得起的,就是冬天,罩笼里面放个煤炉子就好了,多方便,就是在煤炉子上面煮个什么东西都行,比买炭要划算多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给官府开了一条财路,虽然来钱慢些,却没有风险,闻佑明白了如初的意思,“我先问问其他人的意思,另外,还得看皇上现在有没有开采这个煤山的意愿。”

“只要掌握在官府手里,你们不去开采谁还会去?外面的煤灰够用很久了。”

ps:写这一章查资料的时候才知道煤和煤炭是不一样的。

第五百零六章一年

其他人哪会反对。

事情通过的又快又顺利,等到去魏山县调查的人回来时事情便已经定了下来。

“魏山县令并不知情,却也有责,那个师爷犯下的事如此之多居然都将他瞒过他了,可见其识人不明。”

“没有掺和进去就好了,人难免会有犯错的时候,吃一垫长一智嘛。”

带人将几船的货清点了一遍,确定都和货册上核对得上后,华如初好不容易有了闲功夫这日恰逢闻佑休沐便坐在一起说话,听得阿佑如此说,显然是怒其不争了。

“好了,政事上的事我不想听,今日我们都歇一歇,过得几日又得忙了,也不知道大家都从哪收来那许多茶树,都想让我带着得力的人手去帮忙,我都恨不得将自己劈成几半用才好。”

闻佑果然跟着转了心思,“茶树能种了?”

“还没到最好的时候,不过有些人性子急,已经将茶树都弄过来了,总不能放在外面死掉。”喝了口茶,华如初坐没坐相的往后躺,“得先将布和兰尼打发走了才行。”

是该走了,来这里都有四五天了,还时不时的霸着如初不放,闻佑巴不得他们快些走。

次日,华如初让齐南压着七船货去了太原,又叫黄清源领着人将剩下的一船货搬进琳琅阁。

戴远之一开始也没留意,直到有一日出去办事看到从茶叶铺子出来的两人时方明白过来。

心里紧了紧,有心上去问问莎丽过得好不好,忍了忍,终是调头离开。

就是不好又如何?再不好那也是她的家乡,难道叫她离家万里来南朝提心吊胆的活着吗?

既然断了,那便断了吧。

华如初自是不知道他的这番心路历程,嘱咐布和兰尼若是出门一定要带上她的人后便出去忙活了。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被天灾折腾得七零八落的兖州像是又活了过来。

城里早没了那时的狼狈。

而城外则是另一番景象。

一个接一个圈起来的园子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日子到了种下去。

华如初自己懂得的并不多。将自己茶园里的宋大山等几个能手都带了来,让他们去看看情况。

确定底肥都施足了,华如初看着这两天才到的茶树道:“种下去吧,总比这么放着好,后续的让他们慢些送来。”

“是,小民已经吩咐下去了。再等几天。”纪子兴也知道自己做得太急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抢茶树抢得厉害,他要是速度不快点,这东西就没他份了。

“都上心些。我已经找着出路了,到时不用担心茶叶没地儿可去,兖州范围内若是你有亲朋想要从中分一杯羹的别舍不得。这个市场很大,光靠我们远远不够。”离开前,华如初给纪子兴交了底,很快,昌兖富户都知道了。

不到一年时间,兖州处处可见大小茶园。

这一次带着皇后来到兖州的闻昱丹站在闻家茶园的山峰顶上,看着远远近近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戴着帽子,面前系了个兜的妇人不停忙活。和一排排整整齐齐的茶树,眼里难掩吃惊。

他是真没想到,经过了连续大灾过后。不到两年时间兖州就发展至此。

比不得扬州繁华,也比不过太原底蕴深厚,可是这里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百姓像是找着了目标,一个个过得有滋有味。

原及将这个死地给带活了!不过两年时间而已!

茶叶正植采摘之时,今年还有些茶树没有长成,丰收得明年。

为了能够多拿货,商人早在半个月前便来了兖州,昌邑是主要地方,守着的人挺多,下面八郡也去了不少,眼前在茶园里走来走去的除了管事外,更多的是商人。

茶叶像是一夜之间就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闻到钱味儿的商人弄清楚茶叶从何处来后便先后过来踩点,当看到处处皆是大茶园时,眼里全是火热,这东西喝了就没有了,不能重复使用,用了这个再去喝其他的根本入不了口,百姓能忍着喝那黑乎乎的茶,可但凡手里有点余钱的都会买点茶叶囤在家里,想想,这得是多大一个市场。

也怪不得商人会蜂涌而来。

回身重重拍了原及肩膀几下,闻昱丹眼里满是欢欣,“原及,干得好。”

“以臣一人之力做不到如此。”

“你这时候倒是不忌讳了。”

两人都知道这忌讳指的是什么,却也都不说透,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站的位置高了,闻昱丹觉得心胸格外开阔舒心。

“她当居大功,要是没有她在金钱上给你撑着,你哪能放开手干出这么漂亮的政绩,就你那点俸禄,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就不错了。”

确实是一大家子,如初的人手多,里里外外加起来在兖州的就有过百,闻佑一点没有被皇上这话打击到,反而带出了点得意,“如初早说过由她来养家,我只需管外面的事。”

似笑非笑的撇他一眼,闻昱丹抬脚下山。

回到官衙后院,还未进门便听到里面传来阵阵笑声。

闻昱丹脚步一顿,旋即若无其事的进门,皇后…许久不曾这么开怀过了。

在宫里得端着,不能妒不能争,还得为孩子考虑,尽可能的护住他们。

这样的日子换成谁怕是都开心不起来吧。

谁都不能说皇后做得不好,他再宠谁,她明明不高兴却不会拦着,该如何做还如何做,正因为如此,他才更加爱重她几分。

不止是因为患难时的情分,还有她虽然也避免不了算计,却依旧保持住了的本心。

他更清楚,她能保住本心,和里面那个笑得开怀的女子有太大的关系。

好像不管是谁,只要靠近她便能开心起来。

“奴婢给皇上请安。”

满屋笑声刹那间停下来。

看了眼低眉顺眼仿佛再本份不过的婢女,闻昱丹不得不感叹,华氏身边就连个下人都不能小看。

当时他不是没打过她那帮手下主意的。

看其他人都要跪,闻昱丹扬了扬手道:“行了。在外面不讲究那些,我好不容易轻省些,你们别一个一口皇上的来提醒我。”

皇后很明白他的想笑,抿嘴一笑,道:“是,臣妾记住了。如初,你也别拘束,都坐着说话吧。”

华如初眼神极快的扫过阿佑,看他微微点头后才放心坐下来。

“在外面就听到你们笑得开心,在说什么。说出来我也跟着乐乐。”

“就是些妇人之事,您哪会爱听。”皇后笑了笑,看向皇上沾了泥的鞋底。“您上山去了?”

“恩,站在山顶上往四面看去全是茶园,壮观。”看着神情柔和,连眼底都透着笑意的发妻,闻昱丹也带了笑,旋即又看向小大人似的坐在华氏身边的孩子。

到兖州后他未进内院便拉着原及出去了,这还是头一次见着孩子。

“这就是闻希水?叫声皇伯来听听。”

皇伯…华如初看向阿佑,这真的合适?

闻佑同样不想和皇家过分亲近。正要起身就被人抢了话头,“坐着,你要怎么算我们的交情我懒得管你。我和孩子算我们的,你也别理会。”

平平来来回回的看着大人,口一张。一声清脆的‘皇伯’就叫了出来。

安安向来以哥哥为榜样,连忙也跟着叫了声。

这可把闻昱丹笑坏了,“好好好,叫得好。”说着习惯性的就想赏点儿什么,可一摸身上,没一样合适赏给孩子的。

最后干脆把腰间的玉佩取下来,这个玉佩是由两个半圆合起来的,没有雕龙琢凤,反倒是个极常见的双鱼戏珠,一人一半,刚好合适。

“好好长大,不要给你爹娘丢脸。”

平平小大人似的拉着安安跪下来磕头,“谢皇伯伯。”

把两个孩子拉起来,闻昱丹越看越喜爱,干脆将两人都拢在身前和其他人说话。

皇后看着也只是笑,并无半点表示。

这次皇上会带她出来说明了太多问题,两个儿子傍身更让她无所惧,而她一直担心的问题好像也不用担心了。

皇上,是真的放下了。

她又何必还去防着。

更何况华氏都避至此处了。

要是华氏的孩子以后能成为太子的助力,宫中再多孩子出生她都不担心。

两家虽然向来亲近,华如初更是在战场上和皇帝同甘共苦处,也多次在太子妃那里留饭,但是这样四个人两对夫妻一起男女同席,好像还是头一遭。

心里闪过各种不着调的想法,一道道吩咐倒是一点不迟疑。

这顿饭,春玉拿出了全身本事。

尤其是小姐重点提到的番薯更是挖空心思的将能做出来的菜都做出来了。

闻昱丹看着自己面前的饭碗。

白米饭里这一坨坨红色的是什么?

唔,很恩倒是真的。

夹起一坨吃了一口,香,甜,软,食不言的规矩就这么破了,“这是什么东西?”

华如初暗暗得意,她就知道皇帝会要吃惊的,兖州去年丰收时百姓的表情她现在都还记得,在知道这都是能吃的后,今年主动帮忙种番薯的人大大增加。

今年过后想普及整个南朝自是不可能,但是让整个兖州都种下去却应该也差不了多少了。

闻佑知如初甚深,哪会不知她这时候在得意,主动接过皇上的问题道,“这叫番薯,是如初的手下从他国弄来的,听说这是那个国家保护起来的食物,一亩少也能出产一千斤。”

ps:求粉红啦。

第五百零七章蚕丝布

“亩出千斤?”闻昱丹瞬间就想到了更多,“现在你已经在种了?”

“去年就开始种了,不过去年育秧的时间迟了些,不算大丰收,却也亩产了两千斤,可能是我们这边更适合番薯种植,今年的下个月便能收了,具体如何还得看到时候的情况。”

“那我现在吃的…”

“也是今年的,不过个头还不算太大。”

亩产两千斤,还不是大丰收,要是大丰收不是得三千四千斤?要是到处都种上这个,以后南朝何来有饥荒?!

闻昱丹越想越觉得是这样,一转念之间,他就明白了这顿饭的含义。

直接看向安排这些的华氏,闻昱丹问,“这东西可以当饭吃吗?饱不饱肚子?”

华如初怔愣了下,很快反应过来回话道:“是,番薯很顶饿。”

“哪里都能种?”

“这个…臣妾说不好,夫君应该更清楚。”

一个球踢过来,闻佑苦笑着接住,“皇上,臣虽也过问农桑之事,这事却真回不上来,只是去年和今年种的地方都没有特别挑过,情况也没差,应该是极易养活的。”

闻昱丹眼中闪过一道又一道的亮光,“原及,你可有打算将这番薯惠及其他各地的百姓?”

不要说他们夫妻本来就是这么打算的,就是心里不愿意,被皇上这么一句,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要怎么答吧,华如初心里腹诽。

果然就听到闻佑道:“若有半点不想,您今日也就吃不着了,不过臣有个条件。”

“哈哈哈,好,你说。”

“臣知道您必定又是要记臣一功的,臣不要赏赐,只求您兑现当日诺言,在兖州做起来后让臣去扬州。”

闻昱丹眯起眼。气氛顿时凝滞下来,闻佑仿佛一点都感觉不到,依旧稳稳的坐着。

“朕金口玉言,何时说话不算话过?”

“臣担心您看臣在兖州做得挺好,干脆让臣在这里多呆几年。”

这话愣得…皇后失笑,给皇上夹了一筷子菜。道:“菜都要凉了,皇上,先用饭吧。”

闻昱丹轻哼一声,拿起筷子道:“本来我还没那个心思,你倒是提醒了我。”

听到朕又变成了我。华如初放心的提起筷子,吃番薯。

春玉将番薯做出了好几个花样,和米饭一起煮是一种。番薯蒸肉,炖了个汤,还切成丝清清爽爽的小炒了一个。

闻昱丹其他菜几乎没有吃,就吃了这几样,一开始大家只道他爱吃。

吃完一碗饭闻昱丹就了筷子,嘴角全是笑,“确实顶饿,我饱了。”

皇后恍然。皇上一顿饭是要吃两碗饭的,今日却只吃了一碗…

先后放下筷子,几人换到小花厅去说话。

华如初回头吩咐了秋谨几句。秋谨转身离开。

“现在已经是九月下旬了,我这次便在这里多留几天,正好亲眼瞧瞧那场面。”

皇后自是求之不得。皇宫那地方呆久了让人喘不过气来,可是太上皇身体已比不得从前,若是离开这许久…

看皇上正在兴头上,皇后识趣的没有说扫兴的话。

华如初却有了别的担心,葛壮不久前已经将今年的第二次货送到了,可西洋那边的人却还没到,比去年要迟了将近一个月,海上航行日子不可能卡得那么死,她偶有担心,却也没有多想。

可若是正好在这个期间来了,她就真该担心了。

皇帝身边明面上有禁卫军,暗处有暗卫,以他们的眼力劲不可能看不到他们身上藏着的武器,耍个什么手段弄来也不是难事,到时若是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后果不堪设想。

不行,这事得防着点,一会就打发人天天去码头守着。

那边两个男人说话,皇后听了会就转过身来低声对华如初道:“我难得出来一趟,什么时候你也带我去茶园瞧瞧。”

华如初收了心神,也将声音压低了回话,“随时都可以,就是茶树,没什么可看的。”

“你是看多了,自然这么觉得,可怜我就是太原那几个茶园都没有去过。”

“是是是,我带您去。”华如初马上告饶,皇后越来越有逆生长之势,也不知是好是坏。

皇后掩嘴轻笑,说起另一件事来,“之前你派人给我送来的那白白胖胖的萝卜还有吗?太子喜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