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都且歇去罢,待结果出来再议。”钟茗搭着容嬷嬷的手起来了,一面命把待罪的继续收押,还无视雪如雪晴一脸焦急的样子好心让乌苏氏姐妹暂住宫中等结果。

乐克人虽耿直,可这回这事不是冬天听个墙角就能听出来的,他实是无处下手。然而他人是迂腐,可家族却是不小的,自有一二能人出主意。再看一回襁褓,用的是上好的宫缎雪如换子时心疼女儿,用的是好东西,其时天寒,把宫里赏的上好缎子做了襁褓裹了女儿送给姐姐抚养。雪晴接到孩子,并不敢停留,直接给扔水里了,这襁褓就成了证据了。

只是二十年前的旧事,哪里还记得都赏了谁?又翻宫里的记档。又翻出户部黄册来,还看了旗人名册之类。合着吟霜的生日,其时生产的人家里正有得过此赏的硕王府!至此,乐克这呆子不懂,他家的滑头却看出三五分来了,便劝乐克不要查,直说无此事便罢,不然可是大案了弄不好乐克要吃瓜落,整个索绰罗氏也要跟着不自在。

乐克偏不同意,可他又分析不个所以然来,干脆把所有证据捅到皇后跟前去了。乐克是个守规矩的人,外臣不喜为内宫所差遣,他自接手案子有什么进展都是一样要报乾隆的,甚至是先报乾隆后报钟茗。

乾隆结合乐克的表现,还以为乐克说的“奴才驽钝,唯搜此证据,无法判断,恭听圣裁”是因为经过上次直接开炮的教训,终于历练开窍了,已经查到“重大隐情”了,只是不敢再明说。存了这样的想法,乾隆便往“重大隐情”上想,往严重的、不能宣出口的秘密上想…

难道?偷龙转凤?狸猫换太子!乾隆悟了!这是大事啊!尤其是富察家的大事!召傅恒一说,还怕傅恒太难过,乾隆说得极委婉。傅恒也傻了,他知道乾隆一向偏向自家,这样的事情,乾隆说来,显是有一定把握的,心里先存了“偷龙转凤”之类的定论,再看所谓证据,那是越看越像。

面面相觑,乐克还在说实话:“奴才只能查到这些了,余下的,尚须能人。”

事干血脉宗嗣,虽然皓祯被夺了爵位,可岳礼只有两个儿子,万一皓祥死了呢?再说,在王府里办这种事情,谁策划的?!怎么实施的,都有哪些人参与,这些人会不会在其他人家也办了同样的事情?!那可是亲王府!自不同寒门小户,做手脚岂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其他的亲王府可有姓爱新觉罗的!面子重要,可杜绝同类事情的发生更重要!血统岂能混肴?!查!

皇帝跟大学士认了真,傅恒是有真本事的人,先逮了奴才,大刑下去复以全家性命相威胁,终是撬开了雪晴身边奴才的嘴。真相很快就出来了。事实俱在,雪晴再喊冤枉,这奴才却供出了皓祯亲生父母的住址,一去验证,果然在。

不但乾隆动了真怒,老佛爷最见不得这样的事情:“真是痰迷了心脂迷了窍!堂堂和硕亲王的嫡福晋,便是无子,入得了宗谱上得了玉牒,她这是为了什么?!还有她那个姐姐!居然出得这样的主意,亏得还是都统夫人!”

乾隆本心情不好,见老佛爷也动了真怒,又开始担心老佛爷上了年纪怕气坏了身子…他还得装欢乐,转过脸去就拿身边侍候的人出气,养心殿里愁云惨淡的,倒是皇后给养心殿当差的人每人多发一个月的月钱才让大家好过了一点儿。

乾隆立时就挽起袖子办这个事儿了。钟茗对乾隆道:“亲王府都能被换了孩子,其他的地方呢?一想我就不自在!那个乌苏氏雪晴是谁?都统夫人!她丈夫是都统,可管着旗下的人丁的,秀女大阅要经过他的手的!万一这女人借这机会教坏秀女,怎么办?!皇室的血统都会掺假!祖宗家法,从来没听说过无子的嫡福晋会被废的!侧室生的儿子还不是得管她叫额娘?!显是打得把王府攥在自己手里的主意,那不是她乌苏氏的私产,那是大清的王府!竟然不顾丈夫血脉,真是该死!教唆的该死、听了话去做的更该死!为着权势,亲生骨肉都能不顾了,还有什么是她做不得的!人人都学她的样儿,可怎么是好?!”悲剧都是因为你们俩!堂堂的都统夫人与亲王福晋怎能不知道无子并非下堂的理由?不过是借口罢了。

乾隆点头,严办!

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罚,朝上争吵了小半个月,引经据典,学话的小太监固然学得磕磕绊绊,钟茗与老佛爷等人也是听得云山雾罩,只知道终于降下旨来。

鉴于岳礼也是受害者,降为伯爵便罢,雪如、雪晴赐死,雪如雪晴娘家一支除了旗籍,雪晴之夫夺爵罢官,白吟霜命出家为尼,皓祯除旗籍流放乌里雅苏台。一干知情的奴才自是不要想活了。也顾不得什么秋后处决之类的事儿了,明诏发了直接杀!杀鸡儆猴!涉及国法的事儿,乾隆来办,其他的事儿,鉴于富察家也是受害者,交给富察家自己来办。

官道上,一队人马飞奔京师。为首的正是承恩毅勇公明瑞,他本被乾隆派出去当差,如今家里出了这样的事情,他算是富察一氏里的一等一的人物,李荣保一支的嫡系,论起来比傅恒的名份更正,匆忙结束了手上的差使,玩命的赶回来参与富察家族之家谱修改、除皓祯这个假子之名以及开祠堂议事。

钟茗一抿嘴,说是宽仁,因皓祯并不知情并未处死,可依着乾隆的行为方式,多半是会命人盯着他的。事干血脉,必不会让他留下子嗣,搞不好没多久这家伙就会以一个看得过去的理由被处理掉。就算不立时下手,巨大的落差,听说这皓祯已是万念俱灰,怕是再掀不起风浪来了。至于白吟霜,富察家可容不得这样的人弄坏一家子姑娘的名声,她可是被堵住嘴捆到富察家家庙里的。

钟茗还是想错了,小太监听不太懂一堆人伦文章砌出来的圣旨,学得半对半不对,人乾隆压根儿就没说这吟霜是富察家被换走的闺女,只是有人拿着当年的襁褓找尊重父母,因缘聚会让某爱管闲事的御史知道了,一查之下真相大白。真是悄没声的就抹了白吟霜的身份,明瑞冷笑:“她若是自爱倒也罢了!哼!”下面的话就不用说了。乾隆果派了人紧盯着那个曾经的贝勒皓祯,得知他被打击得削发为僧,这才冷笑着对钟茗道:“他道这样就能免了罪了么?别说是剃了头发,除非他抹了脖子,否则万无不流放之理!当和尚?真道没头发的都是和尚么?没有度谍,那也是个假僧!朕再办他个冒充之罪!”

皓祯再入大牢,白吟霜忽地听家庙里人悄悄说:“那个假贝勒又被抓了,怕是皇上不想流放他改直接杀了。”当天就把自己挂在房梁上了。

得,戏落幕了。剩下的事儿,钟茗不想再理会了,伸了个懒腰,得预备兰馨的嫁妆了,晴儿的也不能落下。打了个哈欠,收拾宫务去。“这事儿,宫里再不可提起!”

忽地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闯到坤宁宫:“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大事不好了…”

第39章 永璂生病了

“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大事不好了!”

听到这句话,没等钟茗开口,容嬷嬷就喝道:“什么大事不好?!娘娘面前也敢胡吣!”

小太监哭丧着脸:“娘娘,十二阿哥…”

还真是大事儿,十二阿哥要是有个不好,可真是“大事不好”了。钟茗心里打了个突,容嬷嬷已经问了:“拣要紧的回话,再废话,仔细你的皮!”

小太监趴在地上:“十二阿哥烧得厉害!”

钟茗嚯地站了起来:“传太医了么?!”

“已经传了…”小太监抖抖嗦嗦地答道。

钟茗连带着容嬷嬷等人到了坤宁宫左面永璂的处住,已有三个太医在了,保姆嬷嬷们都一脸着急地守在床边。钟茗直奔里间永璂卧房的床边,倒把太医吓了一跳,连忙往外回避。

钟茗道:“得了,避什么避啊!直说十二阿哥怎么了吧!”

说话间,已有小太监勉力把永璂房内一小屏风给抬到了钟茗跟前儿,太医也退到了卧房外靠门边儿的地方。

碰了个头才道:“臣等三人请脉,俱是风寒,许是天寒,十二阿哥年纪小,在外面跑动得出了汗,脱了大衣服这才着了凉。”

钟茗一皱眉:“风寒这样厉害?怎么烧起来了?!”看向永璂,小孩子脸烧得通红,又摸一把身上,也是高热。心下大急,永璂才几岁啊?高烧不退可是要人命的买卖!清朝皇子的夭折率高得像贫民窟!就是不死,烧坏了脑袋也不成啊!

再摸一把炕上,也是烧得热烘烘的:“炕这么热,有没有关系?”

“回娘娘,此时更不能再冷,”太医顿了一下,“也不宜过热,室内太燥也不好。”

“十二到底怎么了?甭跟我说些脉啊气色的,我也听不懂,直跟你们说,我只要十二阿哥好好的!”

太医咽了口唾沫,这差使可不好干,看的全是贵人,谁有个不高兴,都够自己喝一壶的。酙酌着道:“十二阿哥身子本就有些弱,可能要费些时日调理…”

“这几个月,他身子可强多了!”

“那是、那是,十二阿哥自是洪福齐天,”太医连连应声,“风寒之症,可大可小。十二阿哥年纪小,不可不慎。”

钟茗这才定下神来,对保姆嬷嬷道:“拿烈酒给十二阿哥擦身!比凉水强!地上沷些水。”

太医心里惊讶,仍是把话题扯回十二阿哥的病上:“不能再受凉,退了烧,可略作走动,只不能再受凉。”

“方子呢?快去定来,十二阿哥年幼,给我拿捏好了!记住了,我只与你们干休!”钟茗厉声道。

太医打了个寒战:“遵懿旨。”

“十二阿哥大安,我自不会忘了你们。”

“谢娘娘。”

一时拟了方子呈上来,钟茗并不懂什么药理,只是瞄了一眼就命去煎药。自己只管守在永璂床前,永璂显是烧得难受,有些迷迷糊糊的并未睡得很深。一会儿“皇额娘”一会儿“皇阿玛”的叫着,钟茗握着他手小手,只觉得烫得不像话儿。

一时药来了,永璂的状态不能与大人们合作,还是钟茗捏着他的下巴,由保姆给硬喂进去的。到了此时,连老佛爷和乾隆都被惊动了。先是打发贴身侍候的人来问,接着两人都亲临了。

永璂身份不同于一般阿哥,他是乾隆仅存于世的“嫡子”,乾隆连原配加继后共生了四个“嫡子”,二阿哥、七阿哥、十三阿哥都夭折了,让乾隆对于“嫡子”这种生物既盼且惧。生怕一个不好,连永璂也没了,甚至于心里有种“命中无嫡子”的认命之感。又有种相处得好了,万一儿子又死了,怕太过伤心的担心,总不愿太亲近。

摆手不让钟茗起身,乾隆扶着老佛爷近前来看永璂,不由得眉头深皱:“太医呢?传话过去,把十二阿哥给朕侍侯好了!”乾隆心里说不出什么味儿来,有丝担心有丝认命有丝不甘有丝绝望,还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放松之感。

老佛爷就直接得多了:“十二阿哥大安了,哀家有重赏!”老太太要孙子,还是正子嫡孙。

“怎么有股酒气?”老佛爷问道。

钟茗深吸一口气,给永璂掖掖被角:“永璂身上太热,用冷水不如用烈酒。”

老佛爷狐疑地看向太医:“是么?”

太医顿首道:“正是,只是不能多用。”他哪里敢说是皇后的主意?

“哪个更妥?”

“水温和些,酒不常用。”

“便用水罢!”老佛爷拍板了,“小心无大错,这么小的孩子,可经不得大起大落的!满屋酒气也不像样儿。”

钟茗一惊,光想着降温了!

好在老佛爷也没再问这个,只是一叠声地催问太医病情如何,几日能好之类。把太医问得满头汗,这又不是算数学题,哪能那么精确?

好在永璂到了夜里渐渐退了烧,睡得更稳了。反把钟茗和老佛爷急坏了!这两人恨不得永璂能立时坐起来,说一声:“我很好。”然后走两圈儿,她们就放心了。偏偏永璂一声不吭地睡过去了,还睡得香甜。虽有太医说烧渐退了,是好兆头,钟茗还是不放心,私下里很怕永璂被烧傻了。

钟茗守着永璂一夜没睡,劝老佛爷去安置。老佛爷道:“我怎么睡得着?”

乾隆也劝:“若是为了永璂让皇额娘劳累,怕反折了他的福份。”乾隆还怕过了病气给老佛爷,只是在皇后面前,又不好直说。

老佛爷这才回了慈宁宫,却留下桂嬷嬷带着两个小宫女随时帮着照看、传消息。乾隆对钟茗道:“皇后也去安歇罢!太医既说已见好了,你也不要太担心了,这么多人挤在屋里也不好。”

钟茗哪里睡得着?勉强笑笑:“我还是看着他心里踏实。”

乾隆道:“光今年就有两回这样的事儿,永璂都挺过来了,这回一定也一样!”心下却是惴惴,谁知道这个常生病的儿子会不会栽在这一回?想着,乾隆心里一堵一堵的。他总觉得自己是被老天眷顾的有福人,可偏偏最显子孙福的嫡子…

钟茗被乾隆一说,忽想起永璂在还珠里似乎露过面儿,现在应该没事儿的。又想,这小子在还珠里是以同情假格格、指责亲额娘的造型出现的,不会是这回烧坏脑子的缘故吧?兰馨没嫁假贝勒,谁知道这剧情会不会已经变了…

“皇上明日还有正事儿,这里有我就行了,快去安置了吧。”钟茗一面说,一面招呼着乾隆身边伺候的人服侍乾隆去养心殿休息。

乾隆叹口气:“朕明天再来。”

永璂一躺就是三天,这三天整个后宫鸦雀无事,生怕惹着了三尊大神生气。至于会不会在梦里放烟火,那就看各人心思了。太医只说烧已退了,对于钟茗询问是否烧坏了脑袋的说法,太医也有些犹豫,照理不会,可是皇后这么问…太医也不敢说得太死,一时太医和钟茗都担心得要命。乾隆不明就里,也是天天来报到,只看着儿子不醒,心里难过,为永璂也为他自己。再看皇后,一直守着永璂,颇有慈母风范,又想着她已失一子一女,乾隆不由对皇后多了些同情。又想起乾隆十三年,七阿哥薨逝,孝贤不久也…更担心万一…钟茗会挺不住。

终于,永璂醒了,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动一动身体,发现似乎没什么力气,四肢也懒洋洋的,被窝里好暖和哦~再一动,唔,不对!一歪头,炕上还躺着一个人!好眼熟啊!是皇额娘?

揉揉眼睛,天好黑,推推:“皇额娘?”

钟茗累得狠了,索性在永璂的炕上躺了,她还没醒,守夜的宫女太监醒了。连声地道喜,还有双手合什感谢老天的十二阿哥好了,他们也不用被罚了。

钟茗忙起身,又让永璂先不要动,再传太医来请脉。在恭喜声中大手笔赏了三个太医各二十两银子、两匹蜀锦并些文房四宝,坤宁宫侍侯的人各有赏赐,一时皆大欢喜。又有派去给乾隆、老佛爷报喜的人,也得了赏回来,更是高兴。

太医得了赏也更用心,提醒道:“十二阿哥病体初愈还要小心调养,臣等开个调养的方子来,只是药补不如食补,饮食上也要注意,臣等一并写来。”

钟茗极高兴,笑道:“只管写来便是!”

永璂躺了好几天,只靠灌些药汁汤水,早饿得不行,却还不能吃不好克化的东西,脸揪得像个包子。闷闷地喝了熬得入味儿的鸡茸粥,觉得味儿不坏,这才开了脸。打个哈欠,在屋里走了一圈儿,又觉得累,爬回去继续睡了。

乾隆得来的时候,天已擦黑。他每日宿在坤宁宫,下朝后去慈宁宫请过安,便与老佛爷一起来看永璂,问明了永璂的病情进展,拉着永璂的手再絮絮叨叨地鼓励几句,这才回养心殿批折子。得信儿的时候,他正批折子呢,乐得把笔一扔,心里很得意,自己还是有福的。又有些担心,这儿子有些太弱了。

乾隆进坤宁宫的时候,永璂已经又睡下了,乾隆也不让叫醒,只看着永璂直乐:“瘦了,日后得好好养养。”

钟茗终于松了一口气:“是,太医有句话说得对,药补不如食补,底子打好了,比吃药管用。”

乾隆赞同:“正是。”

这几日,乾隆一直与钟茗一道看着永璂,虽是钟茗每晚把他扔在东暖阁里,倒也没有怨言。其实他心里已作了最坏的打算,倒不去计较钟茗照顾永璂撇开自己的行为了。对钟茗与永璂也格外的照顾宽容,让钟茗对乾隆的感觉好了很多,每当看着乾隆对没有转醒的永璂说什么:“永璂是爱新觉罗家的孩子,一定要挺过来。”、“醒了带你去骑马。”之类的话,钟茗觉得乾隆有时候也不是那么渣的。兼之有了共同提心吊胆照顾孩子的一段经历,两人都觉得,此时对方还是可靠的,有了那么一丝“战友”的意味。

所以,当与乾隆携手回东暖阁的时候,钟茗倒不觉得乾隆那只与自己交握的手很难接受。所以,当两人洗漱一起躺下的时候,钟茗也没什么戒备之心。所以…

第40章 皇后的工作(一)

乾隆是轻车熟路,钟茗是迷迷糊糊,一夜就这么过去了。

直到乾隆去养心殿上朝去了,钟茗还没回过神儿来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了呢?自己怎么会“失足”?实在是件悲催的事儿,比当活寡妇还悲催的事儿!我堕落了!

坤宁宫上下却和乐得很,比钟茗这个当事人更高兴几分,颠颠地给乾隆备早膳,伺候他老人家去上朝。钟茗还得游魂似地起身,在乾隆穿衣的时候给他拴个荷包什么的。

送走了乾隆,容嬷嬷才喜道:“果然皇上心里还是向着娘娘的!”

钟茗还晕晕乎乎地:“向着我?”

“是啊,皇上自十二阿哥小恙便坐镇坤宁宫,可不就是明证?”

“可他,昨晚…”钟茗说不出口,觉得身上极为别扭,恨不得立时搓去身上一层皮。

“皇上昨晚不是…了么?”容嬷嬷说得含糊,“这不正是皇上皇后该做的事么?”

钟茗呆呆地重复:“该做的事儿…”闭上了眼,再睁开时已是一片清明,“快点儿烧水,我要沐浴更衣,不能误了给老佛爷请安,十二阿哥那里着人伺候好了。”

是啊,乾隆昨天做的,正是他应该做的,哪有夫妻不同房的?钟茗穿成了人家老婆,接收了荣耀、接收了这富贵荣华、接收了物质享受、接收了这身份下的权势,自然也要接受这勾心斗角、接收这麻烦、接受这义务无论她愿与不愿。拿了薪水就要干活,这个老板还不是自己能炒掉的,钟茗告诉自己,你是被抓壮丁来的,不是当志愿兵来的,更不是小白领,脾气上来了能炒老板。现在不是自怨自艾的时候!自怨自艾这东西,半毛钱用处都没有。钟茗能做的,就是认清现实、别抱幻想,继续前行。

挑了身宝蓝牡丹纹的旗袍穿上,梳个精神的小两把头,首饰用了鲜亮的金饰,钟茗略吃了点东西垫了垫肚子,就有永璂的保姆打发小太监来回话,说是十二阿哥还没起身,看着却并无大碍。钟茗又吩咐了永璂的饮食要格外小心,同时嘱咐不要用人参,怕小孩子的身体经不住这样的药性。

刚吩咐完嫔妃们也来请安了,先是贺了十二阿哥大安,再来说几句闲话。钟茗见忻嫔走路吃力的样子,便多问了一句:“产期快到了吧?”

忻嫔颤巍巍地起身,回道:“太医说,总在十二月。”

“那也快了,今儿都十一月二十四了,”钟茗想了一想,“自己仔细着点儿,”又问,“生产的东西都备下了么?”

这一句问得有些多余,忻嫔已生过一个女儿,生育的知识、要备的东西自然是知道的。她又不是犯错嫔妃,怀着龙胎,自然不会被刻意怠慢,此时仍然答道:“劳娘娘费心,实是奴才的罪过,东西都已有了。”

钟茗点点头,余下的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去慈宁宫罢!”

老佛爷见了钟茗,先问永璂情形如何,虽是听了太医院的回禀并坤宁宫的回话,老佛爷到底还是要听钟茗说一句才放心。

“谢老佛爷惦记了,永璂昨儿已退了烧,还进了碗粥,只是病去如抽丝,总不见得一日便能恢复如旧,可也没有大碍了。媳妇觉着人参虽好,却是大补之物,太热,让他们且先别用。”

老佛爷道:“这倒是了,可永璂毕竟体弱,不补不行,光靠着食补得补到什么时候儿?取进贡的西洋参给十二阿哥!我这儿尽有呢。”

桂嬷嬷应了,知道老佛爷疼孙子,也不吩咐小宫女,竟亲自去取了老佛爷的私房。一时拿来给老佛爷过了目,交给容嬷嬷收着。钟茗替永璂谢过恩,又对老佛爷说:“忻嫔的日子快近了,依媳妇看,这几日的请安且免了,老佛爷说呢?”

老佛爷看看忻嫔的肚子,又想想日子:“可不是,再不到一个月就是了,正是该小心的时候。”

忻嫔连连推辞,老佛爷道:“这也是为了孩子!你且静养,孩子生下来再到我这里伺候也是使得的!你有心就好。”

忻嫔这才谢过了恩。

老佛爷又道:“皇后,这几日多亏了晴儿、兰儿帮衬着我办宫务,我看她们处事很妥帖。快过年了,事儿多,也让她们跟着你多看看,跑跑腿也是好的,一会儿让她们跟你回事儿,你再指点一下儿。”

钟茗笑着应了:“正是这样。”

过年这档子事儿,头绪繁多,要顾及的面也广。好在乾清宫大宴这样的事情不用后宫来管,自有乾隆指派了宗室之人操办。钟茗要做的,就是管一下后宫的过年事宜。说是管,不过是吩咐下去,自有内务府并宫里各处执行,不过,这“管”的学问仍然很大。

扫尘之类的人手布置、各处庆典用的东西、发赏、处理各种关系,都是要仔细的。好在如今宫里的妃嫔不少,各有居住,她们的住所只要按份发下过年的用度,她们自会费尽心思地收拾好。钟茗要特别注意的,不过是坤宁宫、慈宁宫并养心殿、重华殿、阿哥所与御花园等几处。

慈宁宫交给晴儿自是妥帖的,晴儿本就于细务上想得周到,她又是知道老佛爷喜欢好的,又有体面不会有不长眼的给她出难题。兰馨的进步也挺大,钟茗听着她吩咐下去某几人做某事、过年用度的发放各有记录,大是欣慰。

三大节里,过年最是隆重,入宫请安的人也多。到了十二月,钟茗虽不用自己拎着扫帚扫地、跑到门口迎宾,便是吩咐人做事、装着笑脸儿接见请安的人,也累得一塌糊涂。还要抽出空来关心永璂的身体,永璂的精神还好,身体也恢复了,只是对于不许他再四处运动觉得有些扫兴。

十二月十七,忻嫔产下一女,老佛爷有些失望,永璂却很高兴:“皇额娘,我要去看小妹妹!”

钟茗黑线了,你是想出去玩儿了吧?“不许吹风,让嬷嬷跟着!”

“嗻!”答得又脆又响。

入宫请安的人,自是要给皇后送礼的,此外诸阿哥、公主也要进年礼。清人重如意,钟茗的库房里便又多了一堆的各式各样质地不一的如意,又有孝敬来的各种玩器、珠宝、字画、古董、特产一类。钟茗也要赏下年礼,却不是每家都有,也不是每家赏得贵重了。钟茗还要给老佛爷进年礼,以贵重如意打头,底下一串是些喻意福寿安康的东西,赏给阿哥、公主们的东西里也有如意,还有自己娘家的、富察家的、亲近宗室的赏赐里也要有如意。

钟茗第一次过年味如此足的大年,还是很欢乐的!发红包、受朝贺、看烟火…乾隆给的私房钱居然还余了一半儿,尚有底下人孝敬的各式年礼,把钟茗的库房都堆满了。禀过老佛爷,给坤宁宫、慈宁宫、养心殿当差的人加了一月的月钱,也没花钟茗多少钱。陪老佛爷打牌,输掉金瓜子一百二十六枚,转脸又在陪自己打牌的人的身上折了回来。

再四确定永璂已经恢复正常了之后,钟茗的心思又转到兰馨的婚事上来了。要不是有了皓祯这一档子事儿,现在都该顺手给兰馨办嫁妆了!又因着年节前后,各家勋贵入宫请安的多,能见到的人也多,钟茗很想趁着这个时候多相看几个人。

钟茗左看右看,不由感叹,无怪乎乾隆会偏爱富察一家了,这一家子的人也争气啊!长一辈的傅恒自不必说,小一辈儿的,哪怕是因为家族的名头容易出名,也是自己跑前线、办差使挣扎着出来的。加上孝贤皇后一支的风评还是很好的,钟茗就想在李荣保的孙子里给兰馨找个额驸。没办法,其他的人家,她不熟啊!都进宫多少年了?年轻一辈知道的实在太少,自己娘家里也没合适的,只能这么选了。说实话,如果不是知道皓祯的事儿,钟茗也还觉得这皓祯是个好人选呢。这年月,婚姻还真是个运气的事儿,既不能人肉搜索也没法儿自由恋爱。钟茗打发人去仔细跟踪了明瑞好一阵子,没发现有什么不良举动后,这才慎重地询问一下兰馨的意见。

兰馨听到富察家,本能地一皱眉。钟茗叹道:“也不是非他家不可,只是咱们居于深宫,又上哪去找可意的人呢?我很不欲你远嫁蒙古,这你是知道的,或者,你有什么想法儿,直接跟我说。这事儿有多重要,想你已是明白了。”

兰馨没有立时回答,过了数日方有些眉目了。

正月十九,容嬷嬷神神秘秘地道:“皇后娘娘,和宁公主这几日,有些…”

“嗯?”

“奴婢瞧着,和宁公主,神思恍惚,像是…”

“嬷嬷只管说,说清楚了才好。”

“像是想着什么人似的,奴婢心说公主长在后宫,不应该是想…只这年节前后,娘娘恩典,许和宁公主与和安公主出宫看看齐王府、愉王府旧人,并去相熟的几家府上看戏散心。奴婢便问了崔嬷嬷,又问了公主身边伺候的,说是和宁公主顺路拜访和亲王府的时候,见着了富察家的承恩公…”

“什么?!”

“娘娘别急,并无失礼处!”容嬷嬷连忙解释道,“就是在和亲王府里,错身见了一面儿。公主向和亲王问安,恰遇到承恩公来拜访。他们没搭什么话儿。”

“那怎么就”

“承恩公的举止不坏,并不逾礼…”

兰馨并非什么一见钟情,只是见一个相貌俊朗的年轻男子,未免会有些印象。待听了他是富察家的,又知他可能是皇后中意额驸,不免会多想一点。至少这个明瑞行礼的时候很守规矩,并没抬头打量自己等人,见了自己一行人的时候还有决避让,丝毫没有出风头的意思。

头衔经历与外界传闻,兰馨并不相信这些,风评好的,也有可能败絮其中。兰馨仔细看了,这明瑞连自己身边的宫女都没有偷眼看过。和亲王府唱戏,男女不通席,兰馨陪着帘子能看到明瑞,眼神很正,并无对台上挺俏的戏子有什么“情不自禁”的欣赏。这人或许有点儿古板,却是可靠。

又有些恼,忙把想法压在心里,此事绝不能说出口!况且,并不是什么郎情妾意的,略有好感而已。

“兰儿,你给我句实话罢!”

“这本是父母之命的事儿,皇额娘怜我,才有我说话的份儿,与其盲婚哑嫁,还不如这个见了一面的人公主一生能见几个外人?就是挑额驸时,也不过短短几刻,又能看出什么人品了?不过看平日为人罢了,虽无父母,却自己肯上进,家里也打理得极有条理,女儿…他要不姓富察就好了…”

“这有什么关系?富察碍着你了?”钟茗笑道,“还是觉得上回的事儿恶心?那也跟这承恩公府没关系吧?”

兰馨一想,那个假贝勒,可不是跟富察二字本无干系的么?

钟茗这才跟乾隆提了这事儿。

皇后要抬举富察家、与孝贤皇后娘家结亲的想法很中乾隆的意,只是富察家现在合适的额驸候选人实在太少。扫兴的假贝勒且不去提,便是孝贤之父李荣保的孙子们里,极合适的人也是一个都没有。福灵安是庶出,福隆安年纪太小配纯妃所出的皇四女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