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也笑道:“四小姐平日里也很少这么高兴,每天一回院子,便是一个人躲进书房里写字练琴之类的,很少说话的。”倒是没想到一向少言的四小姐,会和冷傲的二小姐如此投机。

在香菱看来,这自然是大大的一桩好事。

二小姐在府里的地位人尽皆知,平日里三小姐上赶着巴结讨好二小姐,为的也不过是借着二小姐傍上齐氏这棵大树。只可惜,二小姐可不是那么好相与的脾气,三小姐的心思基本上都是白费。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四小姐便不声不响的靠近了二小姐。更难得的是,二小姐对四小姐也很是亲昵。

照此情形发展下去,对四小姐在府里的地位巩固可是大有好处的。

想及此,香菱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亲热的凑到秋寒身边,窃窃私语起来。

眼看着天已经黑透了,秋寒终于仗着胆子轻轻敲了敲门:“小姐,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呢”

沈宜芳有些不情愿的应道:“知道了,稍等片刻。”

说完,便叹道:“这个秋寒,简直就是个管家婆。整天跟在我旁边唠叨这个唠叨那个的,烦都要烦死了。”秋寒什么都好,就是管的太多。

若云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好二姐,你就别在我面前得瑟了。谁不知道秋寒是母亲一手调教出来的得力丫鬟,那份聪明伶俐沈府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有这样的得力丫鬟,居然还在我面前抱怨,成心让我看着眼热。”

秋寒的啰嗦也是没法子的事情,谁让沈二小姐的任性是府里头一份呢?要是一个稍微有个差池,遭殃的还不是秋寒么?

听到这番夸赞,沈宜芳哑然失笑:“你若是喜欢,就拿香菱换了秋寒好了。说实在的,我倒是喜欢香菱的沉稳少言呢”

这一番话,却是落在了在外面竖着耳朵的两个丫鬟耳中。

秋寒再也忍不住了,大着胆子推了门进来,委委屈屈的说道:“小姐,您就对奴婢这么不满意么?”也太伤人自尊心了吧就算是玩笑话,也别说的这么直接嘛沈宜芳似笑非笑的说道:“好了好了,别在我面前装可怜。就你这副德行,只怕四妹根本看不上眼呢”

若云忙笑着接道:“二姐,你这话说的可不妥。秋寒样样出众,我可是一百个中意。只是再喜欢,我也不能夺了你的左膀右臂过来。”

这话听着真是无比顺耳,秋寒顿时笑容满面的道谢:“多谢四小姐夸赞,秋寒愧不敢当”

沈宜芳揶揄道:“瞧瞧,秋寒嘴上说不愿意,只怕心里巴不得我将她换了香菱呢”

主子们拿自己开心,秋寒当然听的出来,闻言露齿一笑:“奴婢可不担心。就算您舍得奴婢,四小姐也定是舍不得香菱的。”

若云点点头:“秋寒说的,甚合我心。”她和香菱相处一年多来,早已培养出了深厚的主仆情谊。更有着旁人难懂的默契。她哪里舍得将香菱给了别人。

香菱听了这话,心里感动不已,忙上前说道:“小姐如此厚爱,奴婢真是感激不尽。”

若云温和的一笑:“整天谢来谢去做什么,也不嫌累的慌。”

香菱不再道谢,眼中却流露出感动和欢喜之情。

沈宜芳忍不住笑了:“得了得了,知道你们主仆情深,用得着在我面前这么夸张么?放心好了,我不会把你的香菱抢走的。”说着,又调侃秋寒:“算了,还是留着你得了。好赖也能做些粗活。”

秋寒摆出个苦脸应了,顿时把各人都惹笑了。

在如此欢快的气氛中,沈宜芳依依不舍的告辞了。

送了沈宜芳一程之后,若云才回转。洗了个澡之后,又进书房里练琴**,一直到子时左右才歇下了。

到了第二天,各人口中的话题,自然都围绕着林府之行打转。

若云特地仔细观察了沈宜莲的脸色,见沈宜莲满面春风心情极佳,不由得暗暗好笑。

第一百七十二章破釜沉舟

看来,昨天冯天睿表哥的一番英雄护美的行动,让沈宜莲很是愉快开心呢若云故意当着什么也不知道,笑嘻嘻出凑上前去问道:“大姐,你想到什么了,怎的这么高兴?”

沈宜莲俏脸微红,支支吾吾的说道:“没、没想什么。”

若云故作讶然:“没想什么,怎么好端端的就脸红了?且让我来猜一猜,是不是昨天在林府做客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

沈宜莲脸愈发红了。

沈宜芳笑着凑了过来,一起配合着捉弄沈宜莲:“四妹,你昨日没跟着一起去林府。好多精彩的事情你都错过了呢你可不知道,我们的睿表哥…”

沈宜莲无力的瞪了沈宜芳一眼:“别胡扯八道”口中嗔怪,却是一脸娇羞喜悦。少女情怀总是诗,说到心上人,怎么也淡定不起来了。

沈宜芳和若云一起掩嘴笑了起来。

沈宜蓉好奇的凑了过来:“你们在笑什么呢?说来给我听听。”

沈宜芳正要说,沈宜莲早已又羞又急的捂住了她的嘴巴。

沈宜蓉的好奇心反而更加旺盛起来,又扭过头去问若云:“四妹,你说给我听吧”

若云总算顾及到沈宜莲的少女羞涩,笑着摇头:“我也不太清楚。”

沈宜蓉翻了个大大的白眼,神神秘秘的,知道什么却又不肯说,真是的。

一边的沈宜华羡慕的看了沈宜莲一眼。昨天的那一幕她也看在眼底,当然看的出沈宜莲和冯天睿之间朦朦胧胧的情愫。

再想起自己的一厢情愿的单相思,不免生出了几分苦涩来,悄然的叹了口气。

沈家小姐们的生活一如以往的平静单调,每日里忙碌却又稍显枯燥。林府之行发生的趣事,就像是缓缓流淌的河面上泛起了层层的涟漪,吹动了怀春少女们的心扉。

之后的日子里,沈宜莲渐渐有了些变化。

常莫名的露出微笑,又常一个人怔怔的想着心事,偶尔还会惆怅的叹息。典型的怀春少女模样。

若云看在眼底,不知怎么的,隐隐的为沈宜莲担忧起来。此刻的沈宜莲心心念念都是睿表哥,若是将来上门提亲的另有其人,沈宜莲该有多伤心?

只是这种担忧,根本不能诉之于口。只能悄悄的放在心底琢磨罢了。

其实,沈宜芳对上官耀的倾慕,也注定没什么好结果。齐氏断然不会把沈宜芳远嫁到杭州去。

若云能想到这一层,沈宜芳自己难道就想不到么?

想及此,若云也只得悄然叹息了。

婚嫁之事一日未定,沈宜莲和沈宜芳就可以自欺欺人的什么也不用多想。一味的沉浸在少女情怀中无法自拔…

若云不自觉的联想到了自己的未来。

身为沈家的庶出女儿,齐氏会给她挑一门什么样的亲事?一想到有可能和一个陌生人共处一室过一辈子,就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

算了,不去想这些事情了。反正她现在年龄还小,婚嫁一事还早着呢而此刻,因为婚嫁一事烦恼的,却是年龄最大的沈宜华。

沈宜华年已十五,正值说亲的最佳年龄。方氏到处张罗着打听着,要为沈宜华说一门好亲事。上门提亲的媒婆虽然没有踏破沈府的门槛,倒也从未断过。

每一次听说有媒婆上门,沈宜华的心便高高的提了起来,唯恐方氏点头答应。

好在方氏眼光极高,不是嫌对方家世不好,便是嫌人品相貌不出众,暂时还没有相中的人家。

沈宜华满心期盼的齐家,却至始至终也没有上门提过亲。

想到那张温柔却淡漠的少年面孔,沈宜华的心里又是甜蜜又是苦涩。要是上门提亲的,有他多好…

这一日,方氏特地将沈宜华喊到了面前,笑着说道:“华儿,今天有人上门提亲,我觉得对方的条件还不错…”

沈宜华还没听完,便是脸色一白,身子不自觉的晃了一晃。方氏这么说,便说明已经看中了对方的条件,正在考虑当中。所以才会向她透个口风吧方氏敏感的察觉到沈宜华的异样,急急的问道:“华儿,你怎么了?”

沈宜华先是低头不肯吱声,待方氏追问的紧了,才鼓起勇气抬起头来:“母亲,我…我不想嫁人。”要嫁,也只想嫁那一个…

方氏一愣,旋即笑了:“你这傻孩子,女子大了,总是要嫁人的。我当然也舍不得将你嫁出去,只是,也不能耽误了你的终身。”眼里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慈爱。

没有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女儿,方氏一直以沈宜华为傲,满心期盼着为女儿挑一门好亲事。因此,在沈宜华的亲事上,也着实花费了不少的心思。每一个上门提亲的,都细细的打听了对方的家世人品衡量一番之后,才断然拒绝。

她的华姐儿,容貌才情都是一等一的,娴雅端庄又美丽,一定要挑个好人家才是。断然不能草率的定了终身大事。

难得有一个看的入眼的,方氏心里很是高兴,特地向沈宜华透了口风。怎么也没想到,沈宜华会是这等反应…

“母亲,女儿真的不想嫁人。”沈宜华一丝待嫁女儿的羞怯欢喜也没有,水盈盈的双眸里满是祈求。

方氏心里一咯噔,口中不停的安抚着,脑子里却飞速的转过了许多念头。不对劲,沈宜华这个反应,太不对劲了。

口口声声不想嫁人,难不成是心里已经有了什么念头?

方氏试探着问道:“华儿,你在我面前,说句实话。你是不是喜欢上了哪家的儿郎?”

沈宜华脸孔涨的通红,既不敢点头,又舍不得摇头。

看到这情形,方氏哪还有不明白的,很自然的皱起了眉头。沈宜华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接触的同龄人少的可怜。想来想去,不过是那几个罢了…

方氏的脑海里闪过一张少年面孔,然后试探着问道:“是冯家的表哥么?”

沈宜华反射性的摇头,这简直是乱点鸳鸯谱嘛谁不知道冯天睿和沈宜莲青梅竹马情意相投?

方氏立刻反应过来了:“那定然是齐家的长子了。”

这一下,猜个正着。

沈宜华低下头,耳根都红透了。

方氏叹道:“我记得,齐家的长子叫齐笙是吧说起来,齐家门第也算配得上我们沈家了。齐笙相貌人品都很好,只是…”

一听到这个“只是”,沈宜华便紧张了,立刻抬起了头:“只是什么?”

此刻只有母女两人,方氏说话也没了顾忌,直言道:“只是,齐家的家业,将来可都是箫哥儿的。齐笙可分不到什么。”齐礼和袁氏一心向着嫡子齐箫,齐笙在府里虽然是长子,却丝毫不受重视。由此可以想见,将来定然分不到什么家业。

沈宜华咬着嘴唇,低低的说道:“女儿不在乎。”只要能嫁给齐笙,便是最最幸福的事情。别的,她一律不在乎。

“你这个傻孩子”方氏恨铁不成钢的瞪了她一眼:“尽是会说些傻话。以你的容貌才情,以我们沈家的声势,找一个门第稍微低一些的嫡子肯定是没问题的。总比嫁给庶出的要强一些。”嫡出庶出,不过是轻飘飘的几个字,分量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沈宜华低着头任由方氏数落。

方氏继续苦口婆心的说道:“今天来提亲的,是周家的二少爷。他可是正经的嫡出,周家老爷是正正经经的翰林大学士,周家可以说是。这样的好人家,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

沈宜华忽的拉住方氏的手,方氏的滔滔不绝顿时戛然而止,呆呆的看着沈宜华缓缓的跪了下来:“母亲,你就成全了女儿的心意吧”

方氏又是生气,又是心痛:“你这是做什么,快些站起来说话。”

沈宜华却跪在地上一动也不动,泪水在眼眶里不停的打转:“母亲,女儿求您了女儿不想嫁给周家二少爷,女儿…喜欢的是齐笙。求母亲成全”

方氏的脑子里乱哄哄的,又想狠狠的骂沈宜华一通,又想撬开沈宜华的榆木脑袋看看里面究竟在想什么。

到了最后,却只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叹息:“好了,你先起来,此事待我考虑考虑。”到底是自己最疼爱的长女,哪里舍得她一直这么跪在地上。

沈宜华一听方氏的话音有软化的迹象,心里一喜,缓缓的起了身。战战兢兢的站在一旁,等着方氏发话。

今天,沈宜华也算是破釜沉舟了。若是方氏心疼她,说不定还有转机。若是方氏坚持要应了周家的亲事,她也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认命的待嫁。

不管怎么样,她都要为自己的幸福搏一次

方氏在屋子里走了几个来回,还是踌躇不已。

周家实在是门不错的亲事,若是错过了,只怕以后再也找不到如此合意的。偏偏女儿一门心思都在那个齐笙身上…

想及此,方氏长长的叹了口气。不由得看向沈宜华。

却见沈宜华紧张不安的捏着衣角,一脸期待的看着她。

第一百七十三章上门提亲

看到沈宜华这般模样,方氏的心忽的软了。

沈宜华自小到大都很乖巧,基本上不用她操心。极少露出如此忐忑不安的样子,更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跪着求过她。

诶,也罢就顺着女儿的心意一回吧

方氏想了想,缓缓的说道:“周家那边的亲事,我明日便派人去委婉的推掉。”

沈宜华心猛地一跳,眼里满是惊喜,顿时脸庞都亮了起来。

“不过,齐家那边,并未派人上门来提亲。我也不好冒然的主动表态。”方氏考虑的很周全。女方就算有中意的人家,也只能托人去探口风。断然没有女方上门主动结亲的道理。就算别的人家会如此做,沈家也绝不能这么做。

方氏看着沈宜华说道:“我先去和你二婶透个口风。若是齐家真有结亲的心意,自然很快便会派人来提亲。若是没这个心思,你也就趁早绝了这份心意吧”

齐氏本就是齐笙的姑姑,又一向和袁家来往密切。当然是探口风的最佳人选。

方氏虽然口中这么说,却是一脸笃定。自己的女儿才情容貌都是上上之选,配齐笙可是绰绰有余。袁氏听到这样的口风,不高兴的一口答应才是怪事呢沈宜华高兴的说不出话来,连连点头,猛然上前一步,紧紧的搂住方氏不肯撒手。双眼早已湿润了:“谢谢你,母亲。”

方氏叹口气,轻轻的抚摸着女儿柔滑的发丝:“你是我十月怀胎辛苦生出来的,我不心疼你心疼谁?”虽然放弃周家这门好亲事着实可惜了一些,不过,只要女儿能幸福,也就值得了。

当晚,母女俩同睡在一张床上,窃窃私语说了一晚的知心话。

沈宜华在满心的欢喜和甜蜜中沉沉的睡去,嘴角一直挂着甜甜的笑容。

到了第二天,方氏果然去找了齐氏说起了此事。

方氏却也是颇有些心机的,一开始并不肯直说自己的来意。只是一个劲儿的扯着闲话,然后慢慢的绕到了齐家的两个儿子身上:“…说起来,好久不见箫哥儿他们来府里了。”

一提起齐箫,齐氏便是满脸的笑意:“可不是么?天气炎热,谁也不想出门。不然,我早邀了大嫂过来做客了。多日不见箫哥儿,我也想的紧呢”不客气的说,齐氏对齐箫的疼爱之心,丝毫不比对自己的儿子少。

方氏笑着附和:“是啊,有箫哥儿在,倒是热闹的很呢”然后,很自然的提到了齐笙:“对了,笙哥儿今年也有十六了。不知亲事定了没有?”

齐氏何等精明伶俐世故,立刻察觉到方氏的来意绝不单纯,笑着应道:“还没定大嫂也在为这件事情头痛呢”

嫡母对庶子的婚事,最多就是表面上的关心罢了。哪里有那个心思整日里操持,齐笙的婚事一直没有真正定下来,自然也跟袁氏的不重视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好端端的,方氏提到齐笙做什么?难道…

齐氏目光微微闪动,大有深意的看了方氏一眼。

到了这个份上,方氏索性也不再饶圈子,叹道:“华姐儿年龄也不小了,也到了该说亲的年龄呢”

话说的如此直白,齐氏再不明白可就白活这么多年了:“大嫂莫非是看中了齐笙?”这倒让齐氏有些吃惊了。依着方氏的性子,只怕不会看中齐笙这个不得宠的庶子才是吧方氏苦笑道:“不瞒你说,我其实看中了前些日子上门来提前的周家。只是,华姐儿却中意齐笙,怎么也不肯应了周家的亲事呢”

齐氏一愣,旋即笑开了:“这些小女儿心事,也亏得你能问的出口。”更令人惊讶的是,方氏竟然真的依了沈宜华的心意。

方氏叹了口气:“左右都是嫁人过日子,我自然希望华姐儿过的幸福。齐笙样貌性情人品都没的挑,只是庶出一条,有些遗憾。”

齐氏最见不得有人出言挑剔齐家人,闻言微笑着应道:“我倒是觉得,笙哥儿和华姐儿很相配。”说起来,长房一脉都是庶出,凭什么来挑剔齐笙的出身?

方氏自然能听的出齐氏含蓄的意思,心里有些不自在,却笑着应道:“就要有劳你费心了。”

齐氏笑着点头应了:“这可是好事一桩,若是好事能成,我们沈家和齐家就算是亲上加亲呢”她出点力,也是应该的。

方氏见齐氏答应下来,松了口气,笑着扯起了别的闲话来。

且说方氏走后,齐氏便修书一封,派人送去齐府不提。

单说沈宜华,这两日一直神情恍惚,做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的。夫子们眼睛都是雪亮的,看在眼底,却是什么也没说。

到了这个年龄,正是少女怀春满腹心事的时候,自然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功课学习上。

沈宜芳背地里悄悄扯了若云闲聊起此事:“华姐姐这两天真是好生奇怪,老是一个人坐在那儿想心事,和她说话,她也没心思理。”

若云也弄不明白其中的奥妙,随口猜道:“说不定是和亲事有关。”

沈宜芳顿时来了兴致:“我听说,之前周家来提亲,也不知道大娘同意了没有。”

若云对此事压根一无所知,不由得好奇的问道:“哪一个周家?”

沈宜芳耸耸肩:“周家可是,家风很严,周家子弟都是饱读诗书,基本上都是通过科举入仕途。”虽然没有沈府家大业大根基深厚,不过,也是门第清贵。沈宜华若是能嫁到这样的人家,也算是好归宿了。

若云听的津津有味,间或讨论两句。

这个时候,姐妹两个还不知道方氏已经推掉了周家这门亲事。更加不知道齐氏已经向袁氏透露了口风一事。

不过,她们很快就知道了。

隔了两天,齐家就派了媒婆上门来提亲了。袁氏本人不好出面,却亲自找了最有名气的官媒,给足了沈府颜面。方氏亲自接待了这个官媒,齐氏也在一旁做作陪。

沈宜华知道此事之后,羞的连书房都不肯来了,躲在屋子里谁也不肯见。

而在书房里读书的沈家姐妹,从沈宜敏口中知道此事之后,一个个都处在震惊当中,就连若云都没心思看书了。

待陈夫子一走,沈家姐妹便凑到了一起,热烈的讨论起了此事来。

沈宜芳第一个问道:“真的是齐家上门来提亲么?”

沈宜敏洋洋得意点头:“当然是真的,我可是亲口听母亲说的。”

沈宜莲赞叹不已:“这可真是件好事。笙表哥和华姐姐,可真是再相配不过了。”再说了,沈宜华对齐笙一片情思,谁都看在眼底。若是能得偿心,总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呢沈宜芳也出言附和:“就是就是,这可真是亲上加亲,好事一桩呢”

若云也是一脸笑容,心里却不由得想起沈宜芳上次说过的话来。齐笙一直很喜欢那个叫柳儿的通房丫鬟,因此对沈宜芳的示好总有些冷淡。

不过,齐笙不可能就守着通房丫鬟过一辈子,总是要娶亲的。沈宜华样样出挑,配齐笙却是绰绰有余了。想来,齐笙也该暗暗高兴才是吧由沈宜华的亲事,各人不由得又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上。

沈宜莲眉眼都是朦胧的羞涩和欢喜,还有期待。以沈家的门第,和冯家却是极为相配的…

沈宜芳却有些不自觉的黯然。旋即又安慰自己,世事难料,谁能说的清日后会是什么样子?

到了中午散学之际,沈宜芳便拉着若云笑道:“今儿个别回去了,我们两个一起去华姐姐那儿去坐坐怎么样?”主要是想探听一下今天的提亲结果如何。

若云听了很是心动,立刻点头应了。

正要走,就听沈宜莲在后面喊道:“你们两个要去哪里?”

沈宜芳笑着说道:“我们打算去华姐姐那里那里看一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