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效目光落在少女胸前的黄金铃铛上,这等宝物确是世所罕见,昨晚若不是有它加持,他跟常嵘他们难保不会葬身蛇腹,就连小道姑自己,只怕也是在劫难逃。

只是她师父既然能将一观之宝舍了给她,说明他心中极为爱重这个徒弟,又为何舍得让她只身犯险呢?

少女未察觉蔺效若有所思的目光,只好奇地看着蔺效腰间的宝剑道:“公子,敢问你宝剑是什么来历,竟这般了得。”

蔺效迟疑了一会,将宝剑从腰间解下,给少女细看:“这是祖父去世前赠予我的,我只知道它名叫赤霄,祖父生前极为爱惜此剑,几乎从不离身,却从不知道它还有辟邪之效。”

见少女兴致勃勃地接过宝剑把玩,蔺效心里忽升起股古怪的感觉,这情形怎么看怎么像两个小儿在比对各自得意的玩具,然而男女有别,少女可以大大方方地讨了他的剑慢慢赏玩,他却不好意思细究一个小娘子的贴身饰物。

他轻咳一声,转移话题道:“昨日进山后,我曾那座无村庄里遇到过鬼魅,那鬼魅来无影去无踪,被我用赤霄击散后,便再也未曾出现过,想来许是忌惮此剑。”

少女闻言,抬头环顾四周道:“你遇到的多半是被蛇妖害死的村民的游魂,因死得冤枉,缠绵世间,舍不得去投胎。如今蛇妖已除,我方才又给们做了场超度法事,想来他们很快便能放下执念,重入六道轮回了。”

这时常嵘带着魏波等人将还在昏迷的谭王二人顺原路抬回溪边的帐篷,少女似有所感,想了想,将荷包中的小药瓶又掏出来,倒出两粒交给蔺效。

她颇有些肉痛地说道:“这药丸是我师父炼制的,所用的材料珍稀难得,平日里十串钱币一粒都不卖呢——看在郎君帮我降妖的份上,再送你两粒吧。有了这药丸,那两位伤者也能好得快些。”

蔺效有些哭笑不得,这小娘子看着豁达爽朗,行事又恁般果决,没想到竟是个小财迷。

他心里暗笑,面上做出郑重的表情,道:“多谢…小娘子。这药丸这般贵重,昨夜已得了两粒,怎好再要小娘子白送,万万不可。”说着便示意身旁的那名随从掏出钱币,要递与少女。

少女不提防看到厚厚的一叠钱币,吓了一大跳,她没想到蔺效出手如此大方。

之前她看蔺效虽衣饰素净,但气度高贵、谈吐不俗,身边又带着一群武艺高强的随从,便隐约猜到了蔺效恐不是寻常百姓,如今看来,还不是一般的富贵。

她此番出行,不想横生枝节,尤其不想跟长安城中的贵人扯上关系。

是以她虽然仍心疼那四粒药丸,面上仍坚拒道:“降妖除魔本来就是我们道家之人的份内之事……更何况昨夜如果没有郎君帮忙,我此刻早已被那妖蛇拆吃入腹,又哪来的赠送药丸一说?郎君莫要如此客气。”

不等蔺效再次开口,又大大方方道别道:“我来时在长安雇了一辆马车,进山之前曾吩咐车夫在山下的客栈等我,这个时候车夫恐等得有些急了,如今山中邪秽已除,我这便要下山了,就此别过。”

说着便转身大步往山下走去。

真是个奇怪的女子,好像生怕跟他有所交集似的。蔺效看着那娇小的背影渐渐走远,眯了眯眼,低声对身旁的随从吩咐几句。随从点点头,领命而去。

这时常嵘已将谭王二人安顿好,他奔到蔺效身旁,“咦!那道姑怎么这就走了?”

见蔺效脸上有些怅然之色,他生恐小郎君还要追究那女子的行踪,忙转移话题道:“已将谭启和王行之安置在帐篷里,但山中寒凉,恐怕不宜久留,郎君,要不要我下山雇几辆马车上来,将谭王二人安置在车上回长安?”

也只能如此了。蔺效抬头看看天色,利落地吩咐道:“尽速下山吧。”

回长安的路上,常嵘问蔺效:“郎君是如何得知那道士是妖孽的?”

蔺效想了想,道:“昨晚在溪边饮酒时,曾不小心碰触到那道士的左手,那只手寒凉如冰,一丝儿热气都没有,身上又隐隐散发腥臭之气,我便对那道士起了疑心。”

常嵘想起蔺效小时候便嗅觉敏锐,又素爱洁净,半点污秽之气都不能忍的,能闻到道士身上的怪味一点也不奇怪。

又暗笑那道士,往谁身边凑不好,偏偏要靠近小郎君,活该他露馅!

“但当晚那女道也颇为可疑,事发时还跟谭启和王行之一起失踪了,为何郎君能肯定不是她呢?”

“你还记得谭王二人出事时,是谁最后一个出现?又是谁说了一句:‘是那位姓谭的大人’?”蔺效皱眉道。

常嵘极力思索了一会,恍然大悟道:“我想起来了!是那个道士!”

他兴奋地一拍大腿:“我记得他当时还说:‘贫道听的真真的,断不会错的’。是了!昨晚事发突然,连咱们这些朝夕相处的人都没办法判断那喊声是谁发出来的,那道士怎么就能断定是谭启?”

常嵘说着,颇感惭愧,那道士想来毕竟是妖孽,虽然扮作人形,还是露出了不少破绽,可这些细节都被粗枝大叶的自己给忽略了。

唉,什么时候也能像小郎君那般心细如发就好了,他钦佩地看向蔺效。

一行人回到长安时,已是第二日傍晚了。

澜王府的吴总管早早就得到了消息,在门口候着。

蔺效到得门前,对吴总管点点头,便下了马大步往府内走去。

吴总管忙亦步亦趋地跟在蔺效身后,恭声道:“王爷日夜挂怀小郎君,听说小郎君今日回来,吩咐厨房置办了一桌小郎君爱吃的酒菜,今晚要替小郎君接风洗尘呢。”

蔺效脚步一顿,不置可否地笑笑,道:“知道了,下去吧。”

吴总管忙欣喜地点头,含着笑意退了下去。

蔺效一路回到思如斋,刚进门,奶娘温姑便带着听风和品雪等一众丫鬟迎上来了。

她见蔺效黑了也瘦了,不由有些心疼,忙上前行礼道:“小郎君总算回来了!这些日子来回奔波,没少吃苦吧。”声音都有些发涩。

蔺效忙一把将温姑扶起,笑道:“劳乳娘担心了,不曾吃什么苦,事情办的也很顺利。”

这孩子,总是报喜不报忧,温姑慈爱地叹口气,缴了帕子替蔺效净面,又将早已沏好的茶递与蔺效道:“这些日子在外面顾不上吃些好东西,乳娘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酥蜜饼,晚膳前先吃几块垫垫肚子。”

蔺效笑着应是,见温姑说话间不时往门外张望,知道她惦记常嵘,便道:“常嵘跟我一起回的府,这会儿去马房了,不一会就能回来。”

温姑放下心来,替蔺效理着衣襟,叹道:“你们走的这些日子,乳娘晚上就没睡过一个好觉,总担心你们路上遇到什么危险,今日总算能睡个好觉了。你们若再没消息,乳娘就得去大隐寺拜菩萨去了。”

正说着,常嵘回来了,母子俩相见,少不得又是一番嘘寒问暖。

蔺效换好衣裳,对常嵘说道:“一会你亲自给卢国公府的三郎送个信,说我回长安了,晚上去他府上找他。”

常嵘忙应是。

想起什么,压低嗓音道:“听说咱们府中来了一位客人。”他说着,对着正房的方向努努嘴。

温姑闻言,忙令听风等人下去,待房中没有旁人了,对蔺效道:“说是崔氏的娘家侄女,从幽州过来的,只比崔氏小两岁,刚进府便被崔氏安置在倚红居,这些日子崔氏常常带着她四处走动,还替她置办了不少首饰衣裳,说是日后要在咱们府上常住了。”

蔺效皱眉,他这位继母的娘家虽是个挂名勋贵,但早已破落了许多年,能说得上名字的亲戚就那么几个,哪来这么大的侄女?

常嵘忿然道:“她又要做什么?难不成还想往小郎君房里塞人?连娘家侄女都拉出来了,她也不嫌丢人?”

温姑摇头道:“那倒也不一定,那位小娘子我也见过几回,形容举止很是大方得体,不像那等狐媚轻浮之人。说不定,只是王妃自己剃头担子一头热呢。”

说着,又叹气道:“也不知这位王妃到底是怎么想的,从进府之日起就不消停。别说小郎君早已被圣上赐封了世子,就算没有赐封,两兄弟差着十几岁,难道还指望日后让她的儿子当家作主不成?”

常嵘道:“王爷怎么说?就这么任凭崔氏胡闹?”

温姑摇摇头:“王爷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成日里只喜好调弄丝竹,府里的俗务一概不管的。你们不在家的这段时间,王爷又从江南采买了一批乐府名伶,听说这几日都在烟波馆听曲,兴头得很呢。”

蔺效默然。

父王是皇祖父一众皇子中最无心政务的,从年轻时便喜好抚琴弄笛、吟诗作对,比任何一个文人墨客都还像文人墨客,长安城里都戏称他“诗仙王爷”,也幸得如此,父王才能在新皇登基后大刀阔斧地铲除异己时,全须全尾地保全自己。

只是这些年,父王越发沉溺于丝竹取乐,渐渐有些魔怔了。而崔氏自然是乐见其成,见父王万事都不管,胆子越来越大,手伸得越来越长…

正想着,父王身边的翠奴笑嘻嘻地在外求见,说王爷王妃已在烟波馆设好酒菜了,请小郎君过去用膳呢。

烟波馆是澜王府一处四面环水的水榭,湖中种满荷花,每到盛夏,满湖都是冲天的荷叶和粉莹莹的荷花,推开窗子赏景,再是雅致不过。只是眼下却是初春,湖中别说荷花,连根枯枝都没有。

今日烟波馆破天荒的没有传出丝竹乐器之声,水榭周围静悄悄的,平静中透着几分诡异。

走廊外无声无息地站着两排奴仆,每个人手上都提着一盏宫灯,泥雕木塑似的,仿佛连风都无法吹动他们的衣袂。

蔺效远远地望着奴仆们被红红的灯光映衬得有些阴森的面容,不知怎的,竟生出一丝异样的感觉。

第8章

蔺效进水榭时,父王正抱着他的继弟——不到一岁的敏郎喂酥饼,小敏郎正高兴着,亮晶晶的口水挂得老长,时不时就兴奋地在父王腿上蹦跳两下,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

崔氏在一旁轻声细语地逗趣,哄着敏郎叫父王。

蔺效望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不知怎么的就想起小时候跟父母嬉戏的情景,记忆中的父亲英武和煦,母亲年轻明媚,一家三口是何等的安宁满足。

如今母亲早已化为一抔黃土,父亲很快又有了新人,再过几年,除了他这个当儿子的,还有谁能记得当年那位才绝长安的澜王妃?

澜王转头见蔺效神色黯然,只当他连日赶回长安,身子乏累,便开口道:“我儿回来了,快坐下,喝些酒水解解乏。”

崔氏也敛了笑意看向蔺效。

石青绉纱祥云纹襕袍,汉白玉的腰带,一身装扮精致华贵,沉静的面孔如白璧般无瑕。

这是一个已渐渐褪去青涩的少年,如一块经过琢磨的宝玉,正隐隐绽出让人无法忽视的灼灼光彩。

崔氏忽觉得有些刺眼,握了握儿子敏郎的手,对蔺效笑道:“大郎回来了,这些日子你父王没少惦记你,这不,听说你今日回来,推了各府的拜帖,一心要给你接风洗尘呢。”

蔺效笑笑,道:“多谢父王和王妃挂怀。”行个礼,自行到下首坐下,不再多言。

澜王感觉到儿子的客气疏离,面色一黯,崔氏却浑不在意,对坐在下首的一名少女招招手,笑道:“玲珑,快过来给世子见礼。”

蔺效早在进来时,就看到屋内多了一位面生的女子,想来就是崔氏的那位娘家侄女了,心中嫌恶,并未细看。

这时便见一位少女上前给自己行礼,十四五岁的年纪,身量纤细,瓜子脸,一双眼睛水灵灵的,面容倒比寻常女子都要妩媚。

蔺效冷笑,也难为崔氏了,上哪找来这么一位绝色的“娘家侄女”。

女子也在静静地打量蔺效,见他容颜虽如天工雕刻一般的俊美,却丝毫没有笑意,冷冰冰的,她抿嘴一笑道:“玲珑给世子请安。头先听姑姑说世子跟王爷生得一个模子刻出来,今日一见,像倒是极像的,可王爷脸上总是带着笑意,比世子可和蔼多了。”

这是在调笑他?蔺效淡淡地挑了挑眉,重新审视起眼前的女子来,姣好的容貌,慧黠中带着天真的表情,不知怎的,竟让他想起了山中遇到的那位少女。

澜王见蔺效神色冷淡,替玲珑解围道:“好你个玲珑!本王本以为你见到世子会拘束,没想到你竟连他都敢调笑。”

又看着蔺效道:“大郎,玲珑是爱说爱笑的性子,一向随意惯了的,你莫要介意——按说你该叫玲珑一声表妹,她是你母妃的娘家侄女,原本住在幽州,前年父母不在了,兄嫂又寡待她,她便过来投奔你母妃了。日后你们好生相处。”

母妃?蔺效被这两个字刺得心中一涩,他的母妃只有一个,如今埋葬在长安城外的孤坟中,父亲有了新人,连母亲存在过的痕迹都要抹杀么?

最可笑的是父王一句都不问他的差事办得怎么样,可曾遇到什么波折,一回来就张罗着让他认亲戚,其殷勤热切的程度几乎要让他产生怀疑,仿佛这个来路不明的女子才是父王的血肉挚亲,他不过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他越想越是心寒,失望到极致,脸上反而露出淡淡的笑意来。

这时崔氏笑道:“既然王爷都这么说了,玲珑,你也莫叫世子了,还是叫表哥吧,没那么生分。”

“正是这个理。”澜王兴致颇高,“大郎,玲珑日后便是你的表妹了,这孩子乖巧伶俐,身世又这般可怜,你须得好好待她。”

玲珑听得此话,忙大大方方地重新给蔺效见礼,笑嘻嘻道:“玲珑见过表哥。”

蔺效不动声色地望着眼前这八面玲珑的女子,这才进府几日?不但自己的乳娘对她颇为肯定,就连一向待人淡薄的父王都待她亲昵如亲女……

这样一场精心准备的认亲宴,他如果无趣地说声“不”,还怎么玩得下去?

他忽然笑了笑,看着玲珑道:“玲珑——表妹。”

“啪啪啪——”小敏郎似是看到什么高兴的事,拍着小手大叫起来。

————————————————————————————————

瞿沁瑶从莽山下来,找到在山脚客栈等她的车夫,跳上马车,一路回长安。

行到半路的时候,戴着帏帽的瞿沁瑶唤住车夫,道:“喂,师父,你还要扮到什么时候?”

车夫惊得两道花白的长眉高高扬起:“你…怎么识破的?为师的易容术这般高明——”

瞿沁瑶似笑非笑地打断他道:“你老人家身上的酒味这么浓,还是我亲手酿的绿蚁酒,我怎会认不出?我问你,离开长安前,你老人家为什么哄骗我莽山里的是一只小妖,你可知道我差点就把命丢在那了?为什么要这样坑自己的徒弟。”

老头儿脸上丝毫不见愧色,理直气壮道:“我若不那么说,你肯到莽山去吗,再说了,你不是好端端的没事吗?妖你也收了,内丹你也得了,这会倒埋怨起师父来了。”

瞿沁瑶挑挑秀眉,道:“咱们可是说好了的,这内丹我得带家去的,你老人家可不许耍赖。”

“给你给你!”老头不忿道:“不就是一枚蛇妖的内丹吗。”

想起什么,又对瞿沁瑶怒目而视道:“为师问你,山中那位小郎君要赠你银钱时,你为甚么装大方不肯要?你可知道为师每炼一枚还魂丹得多少本钱,有这么白白送人的么?!“见瞿沁瑶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他气得连吹胡子:”好!不说别的,你总该知道炼制还魂丹的那几味药材有多贵吧?就拿独活来说,东市都涨到一串铜钱一两了——“老财迷!瞿沁瑶不齿地打断师父的话:”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那小郎君好歹算救了我一命,我怎好意思跟他讨要银钱?“老头恨铁不成钢道:”不怪是官老爷家的千金小姐,半点都不知柴米贵!你可知道眼下这太平盛世,师父维持青云观维持得多么不易?十天半月都揽不来一桩生意不说,连画符镇宅的人都比往年要少———唉,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为师倒是也想“有所为有所不为”呢,但观里头上上下下几十号人答应吗?“瞿沁瑶最怕师父跟她大吐维持道观的苦水,絮叨起来三天三夜都收不住,她忙转移话题道:“好啊!原来师父你早就偷偷上了山,那为何我收妖的时候不出来帮我?“老头儿哼一声,道:“你身上带着咱们观里的镇观之宝噬魂铃,又在我门下受教了这么些年,要还降不住那妖怪,也别说是我清虚子的徒弟了。”

瞿沁瑶脸一红,带着撒娇的意味道:“但那蛇妖是很厉害嘛。”挽着师父的胳膊扭股糖似的耍无赖,心里又是惭愧又是感动,知道师父一定是对她放心不下,这才不辞辛苦一路从长安跟着她上了莽山的。

她想起蔺效,好奇地问老头:“师父,你可知道那小郎君的宝剑是何来历,怎么那么厉害?比起咱们的噬魂铃都不遑多让呢。”

老头也颇为神往:“那把宝剑是皇家之物,自然不同寻常。”

见瞿沁瑶不解,他又解释道:“若为师没看错,那把剑是本朝高祖皇帝征战时无意中得的上古神剑,最是邪性,会自行挑选主人,非一般人所能驾驭。听说传到本朝时,先皇曾让一众皇室子弟观摩此剑,几十个孩子轮流试下来,只有澜王世子拔出了此剑,先帝本就疼爱澜王世子,便将此剑传给了他。”

原来山中的那位郎君是澜王世子,怪不得身边有那么多随从,瞿沁瑶咂咂舌,拍师父马屁道:“师父,你怎么什么都知道,真厉害。”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清虚子虽然明知道徒弟拿好听的话哄着他,还是面露得色道:“想当年师父在长安城中声名大噪时,没少给那些世家豪门收拾烂摊子,就拿当年抚远侯府一案来说,抚远侯夫人打死了侯爷的一个通房丫鬟,那丫鬟化作厉鬼,在抚远侯府闹得厉害,侯府前前后后请了多少沽名钓誉的道士,都被那厉鬼给吓跑了。到最后,还不是为师出马将那厉鬼给收服了。嘿嘿,真要说起来,满长安城就没有为师不知道的豪门秘辛,别看这些人家外面鲜花着锦,内里污糟的事多着呢。“瞿沁瑶的父亲只是个太史令,不咸不淡的五品官,平日里往来的人家都是差不多品阶的文官,几乎从未接触过勋贵侯门,听师父说的这般有趣,怎肯罢休,忙问:“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师父,你就给我多讲讲嘛。”

师徒俩一路聊着豪门八卦回了长安,清虚子将马车停在瞿府大门口,对沁瑶说道:“进去吧,你头一回单独出远门,你爹娘怕是担心得连觉都睡不踏实,尤其是你那凶巴巴的娘,不定怎么在骂为师呢,快些进去,莫再让他们挂心。”

见瞿沁瑶戴着帷帽下车,他板着脸道:“这个时候倒知道戴帷帽了,进山的时候怎么不戴?白白被那些小郎君给看见了,羞是不羞?”

瞿沁瑶嘟嘟嘴,辩解道:“原以为进凶山的时候不会撞见人,谁知道澜王府那帮人是从哪冒出来的?”

一边说,怕师父还要念叨,一溜烟地进府去了。

第9章

瞿沁瑶刚回花厅,一个身影嗖的一声冲了上来:“阿瑶啊,我的儿,可算回来了——快让娘看看,吃了不少苦吧?你放心,阿娘明日就去找清虚子,这个道士咱不当了!”

这位风风火火的妇人便是瞿沁瑶的母亲,瞿恩泽的原配嫡妻,瞿府的当家夫人——瞿陈氏。

年纪约莫三四十岁,生得白皙丰满,高大健壮,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美人,却很符合时下世人的审美观。

瞿沁瑶继承了母亲白皙细腻的好皮肤,五官却远比母亲要精巧耐看,算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见母亲气势汹汹地数落师父,瞿沁瑶哭笑不得:“娘,我这不是好好的嘛,做什么又不让我当道士了?当年我怎么拜入师父门下的,难道你都忘了?”

怎么可能忘得了?瞿夫人面色一黯。

她本是长安城东市一家绸缎衣帽肆的小娘子,娘家姓陈,从曾祖父那一辈起,便世代经营绸缎铺,绸缎铺传到她父亲手上时,已在东市有了不小的名气,每日上门的客人络绎不绝,一家人虽算不上大富大贵,却从未短过吃穿。

她长到十三岁时,母亲娘家的姐姐殁了,唯一的儿子来长安投奔他们。

第一次看到白净斯文的瞿家表哥时,她的心便紧紧地系在了他身上,两年功夫相处下来,不但她对瞿表哥的情意一日比一日深,瞿表哥也渐渐对她产生了好感。

谁知陈父见瞿家破落,瞿恩泽家无长物,不想让女儿嫁过去受苦,坚决不肯同意这门亲事。

瞿恩泽提亲被拒,并不灰心,从此一心一意钻研学问,头悬梁锥刺股,誓要中了功名,好赢娶陈家小娘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瞿恩泽第二年便中了举。

虽然尚未出仕,并无进项,但摇身一变成了天子门生。

陈父哪还说的出话?见女儿死心塌地非卿不嫁,瞿恩泽又诚心诚意上门求去,一横心,陪了十抬嫁妆将女儿嫁给了瞿恩泽。

小两口成亲后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郎情妾意,陈氏很快就有了身孕。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夫妻俩添了第一个孩子,还是个男孩,夫妻俩欢天喜地,给孩子取了了好听的名字叫子誉。

谁知子誉生下来便病弱缠身,一年里头有一半的功夫在生病,夫妻俩几乎没操碎了心。

到瞿子誉磕磕巴巴长到两岁时,瞿夫人又怀了身孕。夫妻俩喜忧参半,对这一胎异常重视,虽手头并不宽裕,但参茸燕窝的没少进补,又请了有名的千金圣手每月来家里把脉,慎重得不能更慎重。

到生产那一日时,瞿夫人信心十足,心想天可怜见,两口子吃了这么多苦,这一回一定能生个健壮的孩子。

谁知道生下来的女婴小脸紫胀,连哭都不哭,被稳婆拍了又拍,才小猫似的叫两声。

大儿子子虽然病弱,但好歹勉强能拉拔着长大,小女儿却眼见得根本带不活,夫妻俩如遭雷击,开始四处求医问药,到满月时,瞿家已经请遍了长安城稍有名气的大夫,孩子却一天虚弱似一天,眼看着只剩游丝般的一口气了。

这日夫妻俩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去青云观烧香,恰碰上云游回来的清虚子,他不经意瞥见瞿恩泽怀里抱着的女婴,面色一变,宣道号道:“福生无量天尊!这位善信,你怀中的女娃娃命格大凶,邪祟缠身,寻常百姓怎能养活?将她舍了给贫道做徒弟吧,贫道或可保全她一命,否则不出七日,定会有性命之虞。”

瞿恩泽半信半疑,瞿夫人却病急乱投医,一把从马车上跳下来,对清虚子纳头便拜:“求道长救命!求道长救命!”眼泪像断线珠子似的收也收不住。

瞿恩泽见妻子如此痛苦,心就像被挖肉似的难受,哪里还说得阻拦的话。

瞿沁瑶便这样做了清虚子的徒弟。

拜师第一天,原本水米不沾的瞿沁瑶突然开始大口大口喝奶了,再过几日,闭着的眼睛会睁开神采奕奕地看人了。胳膊也粗了,小脸也圆了,尖尖的小下巴长出一圈胖胖的婴儿肉。

瞿氏夫妇这才放了心,对清虚子郑重地谢了又谢。

清虚子见夫妻俩满心不舍,孩子又尚在哺乳,便跟瞿氏夫妇约定,他们可以先将孩子带回家去,等孩子满了三岁以后,再送回青云观学艺。

到瞿沁瑶满三岁时,已长成了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除了面色还有些苍白,跟正常孩子没什么两样了。

夫妻俩又是欣慰又是难过,想起跟青云子的约定,眼看着不能再拖延了,只能咬着牙将瞿沁瑶送到了青云观。

之后每逢七日,瞿氏夫妇便将沁瑶接回来住一日,这样两边轮流住着,瞿沁瑶很快就长大了。

清虚子这些年只收了两个徒弟,大徒弟是他路边捡的一个弃婴,这孩子命格奇硬,被清虚子在冰天雪地中发现时,本以为早已断了气,谁知打开襁褓一看,竟还活着。清虚子暗暗称奇,又算得这孩子跟自己有师徒缘份,便将他抱回了青云观,取名阿寒。

第二个徒弟便是瞿沁瑶了。他先见瞿沁瑶命悠悠如一线,瞿氏夫妇形容枯槁,一时起了恻隐之心,便随口说出了收徒之事,心中却只有三分成算,只想着死马当作活马医,若真能救活,便算是功德一件,救不活,也是她命该如此。

不成想瞿沁瑶合该命大,拜他为师之后,竟真的一日好似一日,不出一月,便与寻常婴儿无异了。他无奈之下,只得收下这第二个徒弟,但因是个女娃,便让她以俗家弟子的身份拜在自己门下。

他重视大徒弟阿寒,平日里悉心教诲,恨不能将一身本领都倾囊相授,谁知阿寒看着聪明,实则蠢笨如牛,他耳提面命了十余年,还懵懵懂懂,不能独当一面。

而原本他不怎么重视的瞿沁瑶,却聪明过人,学起东西来一目十行,远胜过师兄阿寒。

他见沁瑶这般有悟性,便渐渐收了敷衍之心,开始用心教导,几年过去,眼看着沁瑶已经学有所成了,便想着派她去莽山对付那蛇妖,想试试这孩子的深浅。

谁知他来找瞿氏夫妇商量,瞿氏夫妇却想也不想地一口回绝,说当初说好了孩子只是拜他为师,并没有说过要去捉妖除鬼,尤其沁瑶今年才得十四,怎能独自去捉妖?道长,你不是还有一个大徒弟吗,为何不让你那大徒弟去莽山?

清虚子毫不退让,说沁瑶既已拜入他门下,便是青云观的弟子,学艺这么多年,早该大显身手了,至于何时去捉妖,怎么去捉妖,他这个师父自有计较,无需对瞿氏夫妇多加解释。

总之就是,瞿沁瑶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僵持了好几日,最后到底是瞿氏夫妇败下阵来了,他们是沁瑶的亲生父母没错,但沁瑶的命可是清虚子救下来的。

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恩情,别说只是让沁瑶去捉妖,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他们也不敢贸贸然说出个不字啊。

第10章

瞿陈氏一边忆着前情一边打量着风尘仆仆的女儿,几日不见,女儿活像一朵水灵灵的鲜花打了蔫,头发乱蓬蓬的,衣裳好几日没换,连脸都黑瘦了许多,怎么不让人心疼。

“还杵着干什么?”她瞪眼望向门口束手束脚站着的几个婆子,“快到膳房去传话,说大小姐回来了,叫喜贵赶快张罗着做几个小姐爱吃的菜。”见婆子领命要走,又补充道:“先把温着的雪梨燕窝粥端一碗给小姐润润嗓。”

吩咐完,又转头对沁瑶说道:“一会喝完粥,你先回房好好梳洗梳洗,晚膳的时候咱们娘几个再好好吃点东西。”

“嗯!”沁瑶乖巧地点头,想起什么,问:“娘,怎么不见哥哥?”

瞿陈氏脸上浮现一层愁容,叹息道:“又病了,你出门那日晚上便有些咳嗽,这几日越发重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每年开春,你哥哥这一场病怎么都躲不了。”

沁瑶闻言,忙回身打开自己随身带着的小包袱,先掏出一个绢布包着的物事,不经意往包袱里一看,底下竟有厚厚的一叠“飞钱”。

这叠飞钱数目相当可观,上面工工整整地印着随到随取的字样,看起来跟她在莽山上见到的那叠没有任何区别。

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她明明已经谢绝了那位公子呀?

她皱着眉头想了又想,是了,从莽山回来时,路上曾几次跟师父到路边酒肆买食,马车停在路边,一时无人看管,想来多半是那个时候了。

可师父和她都不是泛泛之辈,师父尤其精明多疑,能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将飞钱放入她包袱中,对方的身手可想而知了。

瞿陈氏见女儿包袱里蓦地多出一大堆飞钱,女儿神色又隐约透着不安,她忙急问道:“阿瑶,这些钱是从哪来的?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瞿沁瑶心一紧,母亲本就不赞同她一个好好的女孩当什么道士,若知道自己还在莽山中撞见了一群陌生男子,怕是得气得立时去找师父算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