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陈家庄里大部分村民都姓陈,要不也跟陈家有些关系。这家里头的男主人在老陈家排行老三,村里头的人都唤他陈三叔。陈三叔应该是去外头赶集回来,牛车上放着几只空筐篓,随着车轱辘声一晃一晃。

大妈只生了三个闺女,而今都嫁了,现在家里头就只剩两老,屋里着实有些冷清。见家里头来了客人,陈三叔也是分外热情。晚上大妈把我的事儿说了,陈三叔一听,立马上了心,拍着胸脯道:“大妹子你放心,这事儿包在俺身上。俺明儿就去一趟下南洼,帮你把孩子抱回来。”

陈三叔这么仗义,我心里头热活活的,想了想,赶紧从箱子里翻出一瓶酒来给他倒上。陈三叔原本还想推,结果一闻到那酒味儿就动不了了,砸吧着嘴喃喃道:“这酒真香。”

大妈则小声嘟囔着道:“我说这箱子咋这么沉呢,装得东西还真多…”

我…

3

3、三 ...

第二天大早,陈三叔两口子就领着我直奔下南洼。

陈三叔原本不想带我去的,说是路不好走,怕把我给颠了。后来见我实在坚持,才跟三婶使了个眼色。一会儿三婶把我拉到一边,小声道:“大妹子要去也行,就是你这一身衣服太扎眼了,这要是一进村儿,怕不是全村的人都来看,得换一换。”

我哪里还有更“质朴”的衣服,最后还是拿了大妈一件旧袄子裹在外头,又换了双黑布鞋,这才跟着他们俩上了牛车。

这一路果真如陈三叔所说,颠得我的屁股都快成了四瓣儿,好在这牛车通风好,到底没有晕车。

快到晌午才赶到下南洼,一进村就有人过来跟陈家二老打招呼。

“三叔三婶又来看闺女呀?”

“这妹子是您家亲戚呀,长得真白净。”

还有人死命地朝我脸上看,我赶紧低下头,伸手在车板上摸了把灰,一转头抹在脸上。三婶在一旁瞧着嘿嘿直笑。

这下南洼子似乎比陈家庄要富裕些,村民们不像陈家庄的那么黑瘦,不过也许是因为金明远的表舅和舅母让我先入为主有了不好的看法,总觉得他们不如陈家庄的村民那么朴实。

牛车一路走到了陈三叔的闺女家院子,三婶一声吆喝,屋里马上有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女人出来迎,瞧见大叔两口子,顿时眉开眼笑,招呼道:“爹、妈,你们来了!”

陈三叔招呼着我一起进屋,外头看热闹的也想凑进来,被三叔闺女关门拦在了外头。

一进屋,三婶就把我们的来意说给她闺女听。她闺女一听说事关赵家泼妇,立刻应下,道:“那个泼妇又贪又懒,平日里啥活儿不干,就喜欢占人便宜,对牛娃子也凶得很。我们队里头,谁不骂她。既然钟家妹子过来接人,俺当然要帮你,那牛娃子跟了你有吃有穿的,俺们也算积德了。”

她一口一个牛娃子,我愣了好半晌才明白过来,敢情金明远小时候的浑名叫牛娃子。

三叔他们一家子合计了一阵,一会儿三叔闺女点点头,道:“我这就出去传话,正赶上今儿大早赵家老大去了县里,那泼妇可不是寻着机会把人送出来。我估摸着只怕三五块钱就能把人抱回来。”

我生怕她为了点钱跟那泼妇谈不拢,赶紧道:“钱都是小事,重要的是人得回来。他在那人手里头多待一天,就得多受一天罪,我心里头实在难受。”

三叔闺女笑了笑,朝我道:“大妹子放心,我省得。”说罢,就套上鞋子出去了。

过不了多久,三叔闺女一脸笑意地回来了,一进屋就朝我点点头,小声道:“你就等着吧,保管一会儿就来。”

果不其然,一盏茶都没喝完,就听到院子外头有人高声唤道:“海棠妹子在家吗?”

“五块钱?”我听到这价码牙齿都快咬碎了,这遭天杀的贱女人,五块钱就能把外甥给卖了,不用说平时肯定根本就没把那孩子当回事。幸好今儿来的是我,要真是个天杀的人贩子,这孩子一辈子都给毁了。

我压抑着心中的愤怒不敢探身去前头看,生怕被那泼妇看出什么不对头来,只悄悄朝三婶子点了点头。

三婶子会意,转身去了前院,却不急着回话,慢条斯理地道:“这样吧,你先把孩子抱过来瞧瞧,要是相中了那自然好说,若是相不中,那俺们也不亏你,给你一块钱的辛苦费。”

那女人赶紧应了,转身就朝外头跑,不一会儿,就瞧见她抱着小小的一团过来了。三婶子把人接下,不满意地小声嘟囔了一句,“怎么这么瘦。”

那女人尴尬地笑了笑,不做声。

尔后几声脚步响,门口一黑,我抬头看去,只见三婶抱着个娃儿进了屋,小声道:“这就是牛娃子。”

这么冷的天气,连我都穿着袄子,可这孩子却穿一身破破烂烂明显大了一号的单衣,脚上没有穿鞋,脏兮兮的露在外头,手脚都冻得发紫。再看他个子小小的,看起来哪有三岁,脸色蜡黄满身污泥,一张小脸瘦得仿佛只剩下一小条,也更显得那双眼睛愈加地大,眼中全是惊恐,缩手缩脚地蜷在三婶怀里,根本不敢看人。

这孩子,真是太可怜了。

“这——”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我心里头一酸,眼泪哗地就掉下来了,喉咙里发不出声,只赶紧伸手把他接过来一把抱住。

“你们姑侄俩先说说话,我去外头应一声。”三婶道。

我忽然想起钱的事儿,赶紧起身从钱包里掏出一张五块的纸币递给她,又道:“三婶,真是不知该怎么谢你才好。对了,能不能麻烦海棠姐帮我烧点热水,我想给孩子洗个澡。”

三婶低声应了,转身出门。

等屋里只剩下我们两个,我这才又蹲□子仔细打量这孩子。

“明远,小明远。”我柔声叫他的名字。小家伙终于抬头看了我一眼,嘴巴依旧紧紧抿着,怯生生的样子。

“小明远,我是你姑姑,我特意过来找你的。所以,不要怕,我会好好照顾你。以后再也不会被人欺负了…”

不管我如何说,小家伙却依旧不肯开口。我心里头知道,他这是有心理阴影了,一时半活儿肯定打不开心结,虽然有些黯然,但也不急躁,只转身从扳指里找了一整套的衣服鞋袜出来给他换上。

洗澡的时候小家伙很乖,睁着一双大眼睛时不时偷瞄我一眼。我只当没瞧见,依旧乐呵呵地给他搓泡泡。

等洗好了给小家伙换上干净衣裳,又找出剪刀来帮他把乱糟糟的头发修了修,一番整饰下来,连海棠大姐都险些没认出他来。三婶则笑道:“这城里姑娘就是不一样,出个门还带香皂。不过这香味儿可真好闻,比上回你七婶子从供销社买来的香多了。”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里头却是暗自警醒,这一两次也就算了,要是次数多了,难保三婶不会看出什么蹊跷来。等回去安置好了,定要再安排安排,假装去城里添置东西,以后也要解释屋里那一大堆物件的由来。

因海棠大姐说指不定明远表舅什么时候回来,生怕再出变故,所以我们一行连午饭也没吃就匆匆地走了。好在早上出门前三婶带了几个饼子在身上,每人分了两个先填着肚子。我空间里倒是有不少零食,蛋糕饼干牛肉干,连牛奶都有,就是怕三婶怀疑,没敢拿出来。

连吃了两天的面食,我已经有些受不了。到底不是北方人,这面食偶尔吃个一两顿还能说是图个新鲜,可要天天这么下去,只怕过不了几天就得崩溃了。于是回程的路上,我十分委婉地问起公社里有没有大米卖。

三婶笑道:“大妹子真是城里人,俺们这里不种稻子,哪里有大米。公社的粮仓里头也只有麦子呢。”顿了顿,又道:“听说大米饭怪香的,俺活到这么大一把年纪都还吃过。”声音里不乏遗憾之意。

大米我有的是,空间里头堆成山,可问题是,我要怎么不被怀疑地拿出来。

天擦黑的时候我们才到陈家庄。

因为这里还没有通电,村民们又节省,不到全黑绝不点煤油灯,所以一路过来都黑乎乎的。不过三叔两口子都习以为常,我怕小明远害怕,就一直小声地跟他说话。

一到家三婶就去厨房忙活了,三叔则去喂猪喂鸡,出去了一整天,这些牲畜们也都饿得直叫,猪崽子关在猪圈里倒还好些,只是“啊啊——”地直叫唤,那几十只鸡就跟见了亲人似的哄地将三叔团团围住,叫得那个热闹。

今天的事情虽说顺利,可毕竟还是提心吊胆地过了一整天,到这时候有些累,这会儿见了院子里热热闹闹的样子,心里头忽然豁然开朗起来。低头看小明远,他虽然还是抿着嘴不说话,但一双眼睛却紧紧盯着院子里跑来跑去的鸡崽子们看…

趁三叔三婶都忙着,我偷偷地从空间里掏出一包小蛋糕,撕开了包装递给小明远,小声道:“先吃着,啊。”

小明远躲闪了一下,忽然抬头看我,眼睛里说不出是什么情绪,眨巴了几下后复又垂下眼睑,长睫毛盖在眼睑上,一颤一颤的。

我正准备再好言好语地哄哄他,他忽然伸手接过蛋糕,一转身逃进屋里去。我起身追了两步,忽然想起什么,停下了脚步。

晚上吃的面疙瘩汤和馍馍,热乎是热乎,就是两天没吃肉,我这一向无肉不欢的人开始受不了了。

吃饭的时候三叔问我以后怎么打算,我想了想,觉得现在带着小明远进城并不明智。虽说我兜里头揣着不少假证,可听说这时候对城里户口管得严,估计不好上户。倒不如先在陈家庄住着,把户口的事儿解决了再说。

斟酌了一下后,我回道:“不瞒三叔说,其实我昨儿一来陈家庄就喜欢上这里了,山清水秀景色也好。小明远年纪小,要是我忽然带他进城,怕他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所以,我想先在陈家庄找个地方住下,等他大些了再说。”说罢,又趁机把给我们两个上户的事儿提了一下

“我们村儿是好呀。”三婶一听我夸陈家庄,马上欢喜起来,高声应和道。

三叔却考虑得多些,闷头喝了一大口面疙瘩汤,才沉着脸低声道:“大妹子你可要想清楚了,你到底是城里人,要是真把户落在了我们队里,以后要转出去就难了。你是个文化人,真愿意在我们农村待着。”

我笑道:“看您说的,哪儿不是待呀。城里也没什么好的,说不定再过几十年,城里人还一个劲儿地想往乡下奔呢。”

城里真没什么好的,交通拥堵环境差,想吃点什么水果蔬菜都不新鲜。反正我又不是正经重生,过个十几年就得回去的,也不图什么创业赚大钱,哪儿舒服就在哪儿住着。这么一想,越是坚定了要在陈家庄扎根的决心。

见我言辞恳切,三叔终于放心,又换上了一副欢喜的神情,跟我热热闹闹地唠嗑。又说明儿早上就带我去找大队长,把上户的事儿给办了。

我又问他抱养小明远要办什么手续,想明天去县城里一道儿办了,另外也买些生活用品。还有住的地方也得另外寻,这三两天的还能在三叔住暂住,可既然决定要在这里住下,自然要做长远的打算,总不能一直占他们家的地儿。

三叔说隔着他们家三户就有个小院子,是以前下乡的知青住过的,前有院后有塘,地方不小,就是好几年没主人了,怕是得好一番整饰。至于抱养的手续,说是乡下地方抱来了就抱来了,把明远记在我名下就是,那些手续听都没听过。

可我还是不放心,要真是那边真心实意地放的人也就好说,可万一明远他表舅找过来,到时候可就麻烦了,说到底,我这姑姑的身份到底不可靠。想了想,还是决定明儿去县里一趟,再说,这不是还得“买东西”吗。

晚上我和小明远睡一屋,他还是有些不适应,晚上吃饭的时候一句话也没说,我也不逼他,洗了手脸后帮他脱衣服,重新换上睡衣。因为是照着现代孩子的个子买的,衣服套在他身上大了许多,袖子和裤腿儿都长了好一截儿,宽宽松松地耷拉着,倒是显得更可爱。

小家伙还是有些拘谨,但是很显然他对这身漂亮睡衣很感兴趣,一会儿左看看,一会儿右摸摸,眼睛里透着些探寻又欢喜的光芒。

我帮他把衣袖和裤腿都卷好,抱过来狠狠亲了他一口,小声道:“小明远真可爱。”

他的脸上顿时涨得红红的,嘴唇一动一动,似乎有些高兴又有些羞涩。

“睡觉吧。”我吹灭了灯,一转身将他抱在怀里,小心翼翼地盖好被子,安然地闭上了眼睛。

4

4、四 ...

早上是被外头的鸟叫声给吵醒的。

一睁开眼睛,就瞧见怀里小家伙圆溜溜的大眼睛,安安静静地看着我,说不出的乖巧。经过这一天的相处,小明远似乎对我亲近了些,眼神里不再有防备的神色。小孩子最是敏锐,谁真心对他好他都能感觉出来。

“早上好!”我微笑地跟他打招呼,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小脸蛋。他长得很好看,五官清秀轮廓清晰,现在就能看出依稀的帅哥胚子,只是太瘦小了些。不过没关系,等安置好了,每天大鱼大肉地好好养着,不怕他长不胖。

小明远脸红红的,手脚并用地从床上爬起来。我怕他着凉,赶紧从床头抓了衣服帮他穿,可他却不肯,过了好几秒,才小声道:“我会穿。”

这是他第一次开口说话,可把我乐坏了,自然依他,笑眯眯地把上衣裤子都拿过来,故意道:“真的假的,你这么小就会自己穿衣服?可别吹牛。”

小明远有些急,赶紧把衣服抢过来往身上套。许是没穿过套头的毛衣,只记得昨儿我怎么给他穿的,一古脑就把毛衣往头上套,却怎么也找不到领口,“呜呜”地唤了两声,一头栽倒在床上,直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笑罢了又帮他穿衣,一步一步地教他,拉链怎么拉,鞋带如何系。小明远睁大眼睛听得十分认真。

早上随便吃了点东西后,由三叔领着去了陈家庄大队长家里给我和小明远上户。到底是求人帮忙办事,特意买了一包黑糖和一包蛋糕提上。

出门的时候小明远却一直拉着我的衣服不肯松手,眼睛里亮晶晶的,那模样好像随时要哭出来。我琢磨着他可能是担心我这一走不回来了,想了想,还是将他带在身边。

得知我们的来意,陈队长十分爽快地答应给我们上户,至于我提过来的东西却怎么也不肯收,又高声道:“以后都是乡里乡亲了,这么见外做啥。不就是上个户,还拎这些东西来,被村里人瞧见了,还不戳我脊梁骨啊。”

我忍不住脸上一红,心中暗想这个时代的人真是淳朴啊!这要是换在我们那儿,几十上百块钱的东西人家还嫌少呢。

不过我还是不肯收回来,又道:“大叔您别误会,我也就是个意思,算是多谢您,以后麻烦您的事儿还多了去了,您要是这点东西都不收,我以后都不敢来找您了。”

三叔也在一旁帮腔道:“您就收了吧,也不是多值钱的东西,还不至于遭一顿骂。你要不收,钟姑娘心里头也过意不去。再说了,后头还有事儿呢。”说罢,又把那旧房子的事儿提了提。

陈队长稍稍有些迟疑,道:“那毕竟是队里的财产,上回老牛家的想要过去给他儿子娶媳妇我都没肯,要是给了钟家妹子,怕别人说闲话。”

“牛家那老婆娘要脸不要脸,自个儿家里头又不是没房子,一门心思地就想占队里的便宜。这钟家妹子——”

三叔高着嗓子就要开骂,我赶紧打断他的话道:“陈队长说得有道理,没有我一来就白占房子的道理。要不这样,您跟队里人商量商量,嗯,大概说个价,我就算把这房子买下来,您看行不行。”

“这怎么能行,你一个大姑娘带着孩子…”陈队长脸上有些为难,看得出来,他对我一个人带着孩子的处境还是非常同情的。

“再怎么说,也不能让您为难是不是。”再说了,以后我得在陈家庄常住,要真让村民们不满了,后面的日子还要怎么过呀。

陈队长考虑了一会儿,最后一咬牙,道:“这事儿我就做主了,那房子空了好几年,要是不整饰整饰也没法住。这样,你出个三十块钱,我叫上队里几个劳力,让他们这两天帮你把房子整出来。其他什么买房子的就算了。”

我正要说好,一旁的三叔插嘴道:“这三十块钱也太多了吧,又不是盖房子,三四个人两天就把活儿干完了,才几个工。”

我赶紧道:“这不是还得吃饭吗。”一边说一边使劲朝他眨眼睛。三十块钱买套院子,这实在太划算了好不好。

三叔没好气地瞪了我一眼,口中骂道:“真是个傻姑娘。”

我也不好说什么,只呵呵地笑。小明远一直安安静静地听我们说话,即不乱跑也不乱看,乖巧得让人心疼。

户口和房子的事儿定下来,我也算暂时了解了一件大事,回去的路上格外轻松,一个劲儿地逗小明远说话。三叔则握着个旱烟袋笑眯眯地看着,时不时地吐出口烟雾来,自得其乐。

回去把事儿又跟三婶说了,听说花了三十块钱,三婶一个劲儿地直心疼,道:“我晓得你手里可能存了点钱,可以后日子长着,你又是个读书人,干不来地里的活儿,没得个进项,到时候坐吃山空,再多的钱能抗得过几年?以后还是得节省些。”

我连连点头应是,又郑重地谢她提点,罢了又说起整饰房子的事儿。三叔说好歹也得两天时间,到时候大伙儿吃饭什么的,都是个大问题。

三婶立马拍着胸口道:“你放心,不就是几个人的饭吗。以前兴集体的时候,全队的饭都是我弄的…”说着又絮絮叨叨地说起以前集体制时候的事儿。其实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也是这两年才开始,可大伙儿说起以前的事儿,仿佛都已经过了许多年似的。

“还是大包干好啊,大伙儿都有了干劲,谁不是卯足了劲儿地去干活儿。今年的收成可比以前好多了。”三叔连连感叹。

虽说来这里才两天时间,可村民们的精神状态却是在我的眼里,每一个人的眼神都平和而充满希望,那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这种质朴的情感却是生活在富足的现代社会中的人所缺少的。

趁着天色早,我想再去县城里走一趟。因为要从空间里运东西,这回却是怎么也不能带小明远去了。好言好语地跟他解释了半天,他才终于红着眼睛放开了手,小脸上全是不舍。

从陈家庄出来走两里多路就有条公路,我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等到一辆破破烂烂的客车,之后一路摇摇晃晃地到了县城。

这个时候的县城还比不得后世的小镇,马路窄房子矮,人也不多。我问了一路,终于到了公安局。听说我的来意后,值班的民警一个劲地笑,道:“一看就晓得妹子是城里人,这乡下地方抱养个孩子,连户都不晓得上,还来办什么手续。”

我笑道:“不管怎么说还是得按政策来,要不我心里头不踏实。那同志您看看都要些什么材料,我也好准备准备。”

那民警笑道:“哪有那么麻烦,我们这儿登记一下就行。对了,你有介绍信吗?”

我心里头一紧,赶紧把介绍信递给他。这介绍信还是我来这里之前找办假证的给办的,上头盖着红彤彤的北京市公安局的章,就是不晓得2010年的大红章长得跟1981年的像不像。

到底是假东西,要是被人认出来了怎么办。我心里头虚得很,脸上却是不敢显露出来,嘴里还继续道:“那要不要去民政局登记啊?”

“不用不用,钟慧慧,哎呀——”他对着我的介绍信忽然高声道,吓得我一哆嗦,险些没夺路而逃。

“大妹子您是北京人呐,”民警顿时热情起来,“这可真是…我还是头一回跟首都来的妹子说话呢。您怎么来咱们这乡下地方了。”

我顿时松了一口气,心里暗自庆幸,可被我想准了,他们一瞧见这介绍信,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北京,至于这证件真假什么的就根本不不留意了——不知道这会儿不晓得有没有办假证的。

这民警虽然啰嗦,人却不坏,办事也利索,不一会儿就把手续给我帮妥当了。“啪——”地一个大红公章下去,小明远就正式抱养在了我的名下。

才刚准备告辞,那民警却啰啰嗦嗦地非拉着我说话,一会儿问天安门,一会儿问升旗仪式。我见他给我帮了大忙不好意思推辞,只得勉强应和,没想到他越说越起劲儿,那架势,怕不是要拉着我秉烛夜谈了。

“干嘛呢,小邹。”有人忽然在大门口说话,嗓门高,气势足,一听就中气十足。

我回头一看,只见一个一身警服的高壮小伙子站在门口挡住了大部分的光线。

“刘队长来啦,我这不是跟人聊天嘛。这妹子是从首都来的,见识可广了。”民警朝那高壮青年招了招人,那年轻人冷冷地看了我一眼,径直走过来。

那民警嘴巴碎,三两句就把我的事儿给交代清楚了,年轻人听罢,脸上似乎带了些怀疑,瞪着一双虎目朝我上下一打量,忽然道:“你把介绍信拿给我再瞧瞧。”

我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儿。这小子不会把我当成反革命吧。

我僵硬地笑了笑,后背顿时被冷汗浸湿,凉飕飕的。却是不敢推辞,缓缓地伸手进怀里掏证件,心里头还在祈祷着那假证贩子的技术一定要过关,要不,我可要倒大霉了。

刚要把证件递给他,值班室里忽然冲进来一老头,急冲冲地大声道:“快过来帮个忙,老李从椅子上摔下来,好像把腿给摔折了。”

那两位一听,哪里还顾得上检查我的证件,拔腿就往外跑。我在原地发了一会儿愣,这才反应过来,心有余悸地赶紧把身份证收起来。

拿了东西正要走,就瞧见他们几个抬着个一脸煞白的中年男人从里头出来。我一看他们抬人的姿势就崩溃了,下意识地想冲上前去纠正,忽然想到证件的事儿,不由得又停了下来。

正犹豫间,那个受伤的中年警察忽然发出一声痛哼,惊得我一跳,这下再也顾不上什么假证件的事儿了,赶紧冲上前去拦住他们道:“停下停下,快把人放下来。你们这样乱动,只会让他越来越严重。”

刘队长猛地转过头,虎目圆睁,沉声问道:“你想干嘛?”

“我还能干嘛呀?我是医生!”我大声喝道:“赶紧把人给我放下来。你,去帮我找块木板,还有你,找些布带子,没有的话绳子也行…”

老头和那民警听了我的话,连犹豫都没有赶紧就去找东西了,只有那刘队长一步不移地守在一旁。我这会儿也没心情理他,只低头仔细察看伤者的伤势。

“骨折,不过不严重。”没有外出血,也没有开放性伤口,正位后先用夹板固定,回头送到医院处简单处理下就好了。

说话时我手里一动,中年警察“啊——”地叫唤了一声,我麻利地用夹板将他小腿固定好,一层层缠上布带子,不到十分钟就处理完了。

“这…就好了?”那民警有些疑惑地问。敢情他还嫌人家跌得不够狠呢。

我随手拿起一旁的抹布擦了擦手,叮嘱道:“送医院后吃点止痛片,如果有必要的话打个石膏。伤筋动骨一百天,等拆了石膏也不要运动。回头我再写个方子,好生调养一阵,出不了大事。”

一旁的老头闻言赶紧进屋里取了纸笔回来,我不假思索地连开了好几个方子,叮嘱他分别什么时候服用。那中年警察连连道谢,一副感恩戴德的神情。

在我的要求下,那老头找了个担架来和民警一块儿把伤者抬走了。那刘队长却留了下来,一脸复杂地看着我,问道:“你学医的呀?又是北京人,怎么不去城里,来我们这儿落户?”

见他没再提起查证的事儿,我稍稍放下心来,笑着道:“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城里不方便。要是出去工作,家里头没人带孩子,要是不工作吧,坐吃山空又不是个办法。农村里头开支小,干活儿时间也不固定,就算家里头有个什么事儿,还能托付左邻右舍的照看照看。反正我也没什么事业心,就先在这儿待几年,等孩子大些再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