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太给二老爷泼了一盆冷水,也清醒了一半,想了想果然是这个道理,便寻思着道:“那就再等等,左不过到今年年底,那边两个就都生了,到时候王府也该清静清静了。”

二老爷摇摇头,叹了一口气道:“难说,这几日王爷天天往军营跑,明眼人早看出来了,皇上指望着王爷呢,没准哪天一道圣旨下来,就要往北边去的。”

二太太如醍醐灌顶一般,从床上爬了起来道:“王爷要去北边,这可是天大的事情!怪不得我听那边屋里传出话来,说是要王爷这几日就要上书定世子的封号了。”

二老爷翻了一个身,慵慵懒懒道:“折子已经在礼部了,估摸着这几日皇上就该批下来了。”

二太太哎呀一声,把二老爷给扯醒了道:“老爷怎么不拦着呢?”

“我拦着做什么?”二老爷不解问。

二太太温柔的靠上去,小声在二老爷身边道:“若是这么快就定下了世子,那老爷岂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二老爷听出二太太话里头的一些弯弯绕,翻身捂着她的嘴道:“你少在这儿胡说八道,你嫁的就是恭王府的二老爷,不是王爷!”

第 57 章

王府的丫鬟都很守规矩,基本上没有几个是敢乱嚼舌根的。刘七巧回来之后照旧在王妃的青莲院当差,王妃想破格提升刘七巧为一等丫鬟,也被刘七巧给婉拒了。

“太太赏识我是好事,可七巧不想为此坏了王府的规矩。”刘七巧恭敬的站在王妃的面前,替王妃奉上她特意调配的花草茶,继续道:“七巧今年已经十四了,明年我爹自然是要来求了太太,把我放出去的,七巧统共也只能再服侍太太这么长时间,这一等丫鬟,总共也当不了多长时间,不如就算了,想青梅姐姐这样没日没夜的伺候着,奴婢可是个懒胚子。”

王妃听刘七巧这么说自己,没得就瞪了她一眼,佯怒道:“出了王府嫁了人了,难道就不要服侍人了吗?做媳妇的总是逃不掉的,到时候又要管家,又要服侍相公、孝顺公婆,你想懒也没处懒去了。”

刘七巧点头如捣蒜,不过王妃这时候的心思倒是开阔了许多,见刘七巧这样坦然的把刘老二的打算说出来,便也放下了对刘七巧的那一点点念想。只是还有些舍不得道:“只怕我被你服侍习惯了,到时候舍不得你走了。”

刘七巧只是抿唇笑笑,正这会儿,青梅已经领了杜若进来。原来今日又是给王妃和秦氏请平安脉的日子。

刘七巧见杜若进来,亲自去茶房沏了一杯茶奉上,见他正专心致志的给王妃诊脉,便安安静静的站在一旁。

杜若替王妃诊断完了脉搏,刘七巧才上前,亲自把茶递到他手中。杜若微笑着接了茶抿了一口道:“王妃的气色倒是比上次又好了不少,连体态都看上去轻盈了许多。脉象一切正常,已经没有气虚之症了。”

刘七巧笑着道:“奴婢之前在大少爷的外书房看见药典上写了,山药是补气的上品,王妃如今有孕在身,不适应用人参之类大补的药材,所以奴婢命厨房做了一些枣泥山药糕。一来大枣补血,孕妇正是需要;二来呢,枣泥带些甜味,最近王妃忌口颇有成效,奴婢便给她开禁了。”

杜若也连连点头道:“是药三分毒,向来药补不如食补,七巧如今也可以开药铺做大夫了。”

刘七巧低头傻笑了一阵子,觉得自己真是没救了,被小鲜肉夸一句都能得瑟成这样,真是不好意思,于是刘七巧的脸颊泛红了。

王妃以为刘七巧羞涩,经不起夸奖,便道:“杜太医说的也是实话,以前看你挺大方的,今日怎么如此怕羞了起来。”

杜若也低下头,略略想了想道:“听说过两日法华寺的了然大师要开坛讲经,在法华寺里面做个小法事,我家老太太约了安靖侯家的老夫人一起去斋戒,不知王府有没有人去。”

王妃以前也是一个喜好礼佛之人,初一十五定是要去法华寺上香的,所以这习惯也遗传给了她的两位庶女。周蕙就是在上香的时候,听说了宣武侯家大少爷的种种恶行的。王妃动了动眼皮,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开口道:“听说安静侯家的二少爷身子一直不大好,也不知如今可曾好了?”

杜若和这安靖侯家的二少爷,说起来还真是难兄难弟。当时杜若病的七荤八素,连自家的两位太医都觉得快没救的时候,还是因为安靖侯家的老夫人给这二少爷纳了一个妾冲喜,这二少爷病好了,所以才感染了杜老太太,连夜请人买了方巧儿回来,决定冲喜。

不过后来杜若听杜二老爷说,那安靖侯家的二少爷不过就是风寒之症拖延的时间长了一点,以至于高烧不退,促发了喘鸣症,才看上去一副快活不长的模样。现在经过调理,已然是痊愈了。

“安靖侯二少爷的病已经全好了,只需好好调养,想来是无碍的。”王妃听在心里,略略有些放心,点了点头又问:“杜太医,如今我身怀六甲,不知道能不能去外头庙里走动走动?”

杜若听王妃这么所,喜上眉梢,但还是一如既往般温文尔雅道:“自是无碍的,况且在外头,遇上熟人聊聊家常,还能让太太心情愉快,总比闷在王府强些。”杜若抬起头,看了一眼刘七巧继续道:“况且,有七巧陪着,太太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呢?”

王妃得到了杜若的首肯,心情很是舒畅,不一会儿刘七巧送杜若出门,因玉荷院那边已经派了小丫头来接,所以刘七巧和杜若连几句贴心话都没说成。

“四皇子的病好了吗?”刘七巧送杜若出正厅,捡了个空档问他。

“已经好了,只需再调养一阵子。”杜若看着刘七巧,眉目含情,带着几分不舍。两人走到门口,见左右没有丫鬟,杜若从药箱从刘七巧的肩上接过了药箱,从里头拿了一个三寸来高的白瓷瓶子,递到刘七巧的手中道:“既然你不方便把那药带进来,就吃这种丸子,一日三次,一次六丸,切忌,一定要服用,不然下次又有你受的。”

刘七巧连忙接过了药瓶子,藏在袖中,瞧瞧左右没人,又装作扯了嗓子道:“杜太医,那你可走好了,奴婢就不送了。”

外头来迎杜大夫的小丫鬟听见了,便也走到门口道:“杜太医请随我来。” 

刘七巧回到自己房中,打开木塞子闻了闻里面的药味儿,不算很难闻,带着中药的馨香。既然是有那种用处的,大抵是那个什么乌鸡白凤丸之类差不多的药材。刘七巧不忍浪费了杜若的一片苦心,倒了一碗热水,就这服下了六丸。

当天王妃去给老王妃请安,便说起了法华寺和尚开坛讲经的事情。老王妃也是一个佛祖忠实的信仰者,当即一拍即合,决定带上全家,一起去法华寺投奔高僧。

刘七巧前世看过为数不多的几部宅斗小说,基本上老祖宗级别的人,都是日日青灯古佛,时时木鱼不离手的。不过也确实不能怪她们,在古代这样的社会,老年丧夫之后,是不兴搞什么夕阳红,黄昏恋的。而且这个时候多半媳妇都已经熬成了婆婆,掌握着全家的财政大权,所以…作为婆婆的婆婆,退居二线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时候眼睛也花了、头发也白了,以前还能靠做针线活消磨时间,如今也只有念念经了。

刘七巧想到以前她家楼下风吹雨打都不怕的那群跳大妈操的大妈们,觉得她们能生活在新时代还是幸运的。

二太太听了王妃的提议,想了想道:“我就不去了,我把你们都安排的舒舒坦坦的就好。”

老王妃道:“知道你忙,一大堆的事情要张罗,正巧安靖侯家的太夫人也要去,她家二少爷那事儿,干脆我腆着这长老脸去问问算了。”

二太太点点头道:“最近是把我给忙坏了,以前看着太太那么精干利落的,还当这是清闲事儿,如今我算是吃到苦头了,还是老祖宗在好,让我省了这么些年的心。”

王妃听了,心里很受用,总算是有人知道了她的苦处了。王府的当家人不做好,她如今怀着孩子,自然就撂了担子。

老王妃也感叹道:“当初老王爷去的时候,我也不是没动过分家的心思,不过后来想想,还是罢了,一来你们的哥儿姐儿的年纪还小,二来,二房的孩子借着王府的头衔,还能嫁的更好些。”

二太太听到这里,心里终究是有几分感动的,如今她那房大儿子还没娶媳妇,三个女儿也只有一个才及笄。没有分家的话,说出去总也是恭王府的闺女。若是分家了,可就不好说了。二太太看看温良宽厚的王妃、又看看慈母心思的老王妃,顿时觉得自己有时候是想的多了点。

不过欲望这东西就是这样,如果目标超过自己的实力太多,那么顶多也就是痴人说梦的想想。但是目标离自己很近,到了戳手可得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总会有一个贪婪的自己,告诉自己试试看吧,搏一把吧,你可以做得到。

二太太心思百转的想来想去,再看看一众人正聊的开开心心,又觉得自己怄气。

一屋子的姑娘们正和老王妃聊的开心,外头丫鬟来说,少奶奶也来给老太太请安了。自从秦氏上次在荷花池被刘七巧撞见之后,她便常躲着刘七巧,每次去王妃那边请安,也只当刘七巧是一个隐形人。今儿名知道刘七巧跟着王妃来给老太太请安,她却来了,倒是让刘七巧意外得很。

秦氏进门,见大家都在,恭恭敬敬的向各位长辈请安。四位小姐也向秦氏请安,刘七巧从请安中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周菁和周蕙两人,看秦氏的时候都带着几分不屑。而另外两个二房的庶女则明显对秦氏非常的崇拜。

“孙媳妇特来给老太太和太太告一天假,宣武侯府来人说,我母亲病了,孙媳妇想回去瞧瞧。”秦氏娇滴滴的开口,言语礼数都周全的很。

老王妃发话道:“既然是亲家母病了,那你回去看看是应该的,不用着急回来,你嫁过来之后,还没在娘家住过呢,过几日我和太太正好要去法华寺上香,估摸着也要在哪儿住上几晚,你在家住几日再回来也是一样的。”老王妃说着,招呼一旁的丫鬟道:“春月,去我库里拿几样药材,让少奶奶带去给亲家母。”

王妃也吩咐了青梅,去库里拿几样东西,一并交给秦氏带去宣武侯府。 

秦氏回了宣武侯府,才知道了宣武侯夫人的病因。原来宣武侯夫人命不好,一直都不曾生出嫡子来,所以对从小生母就去世的秦氏和他弟弟比其他庶子庶女都高看几分。秦氏嫁入了王府,一直是宣武侯夫人引以为傲的事情,虽然这事儿其实是占了自己女儿的坑,但终究庶女的女儿嫁给王府将来的世子当正室,以后可以当王妃,说起来也是整个宣武侯府的体面。

秦氏虽然心里对这个嫡母不待见,面上向来是孝敬得很的。几番相问,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宣武侯半个月前上了一道册封世子的奏疏,被礼部一直压着,这几日正提上去给圣上裁夺,也不知是谁多嘴,说是宣武侯家的大少爷在街上撞了一个身怀六甲的女子,还当街逃逸了,所以圣上非但没有给批复,还把宣武侯给批评了一顿,直训他教子无方。

这下可把宣武侯给气的半死,回来就给了大少爷一顿家法。在没有嫡子的家族,庶子之间的继承权是平等的,所以二少爷的亲娘陈姨娘就跃跃欲试了起来。宣武侯夫人打小投资了人选,都已经快要收回成本的时候,怎么可能让她们截胡了呢?是以她气的上气不接下气,生生把这事情给拦了下来,打算等风平浪静的时候,重新再提册封世子的事情,希望到时候皇帝的记性可以差一点,不要再想起这个事情。也希望到时候自己这个庶子能安分一点,别再做什么夺人眼球的事情。

秦氏听宣武侯夫人说完,劝慰道:“太太还是少操这些心思,且等一阵子再看。但若是让二少爷继承了侯位,那就大事不妙了。”秦氏前世估摸也是一个宅斗文爱好者,为宣武侯夫人分析的头头是道:“太太虽然是嫡母,终究不是生母,我和翰哥儿的姨娘去的早,从小便跟在太太身边,除了太太便没有第二个娘了。可二少爷是有亲娘的,况且二少爷以前体弱,老爷怕太太照顾不周,是让陈姨娘自己养的,这骨肉连心的,以后他要是继承了爵位,还有太太您什么事儿?面上的功夫自然是要做足的,肯定也是一应做给外头人看,可这心里头偏着谁,谁又看不出来呢?”

秦氏顿了顿,继续堆着笑道:“不说别的,到时候二少爷的媳妇进门,她能不能把你当正经婆婆,那还两说呢!到时候岂不是连带这太太要受这些闲气?”

宣武侯夫人一听,果然是不得了的,若是这样,她还不如学着其他被庶子养的老太太那样,直接进庙里养老得了。

“亏你给我说了这一层,昨儿那不要脸的在我面前又哭又跪的,我将将就要被她骗了,还说她天生是做小的命,是她自己拖累了哥儿,好好的害的哥儿有娘的还比不上没娘的,你听听这话说的,岂不是说我苛待了她们娘俩,就顾着你们姐弟了?”宣武侯夫人一边说,一边叹息道:“幸亏你今儿回来,不然就老爷那个软耳根,只怕那不要脸的在耳边吹几天枕头风,魂都给勾过去了。”

秦氏听了宣武侯夫人这么说,便给她出主意道:“太太大可以这么回绝她们,就说老爷请旨册封世子,是因为翰哥儿的年纪到了,若是要给墨哥儿的话,还得等几年的,总要等墨哥儿稍微大一些才好。就说王府里头,听说我公公也才呈了请奏册封世子的折子,文信都已经二十了,这不也才刚刚有点消息。”秦氏为了这一点消息,可没少折腾,如今这事情总算是有了眉目,她的心思一下子放宽了,反倒忘了以前对王妃的恭敬,几日都不曾亲自去送这个送那个了。

再加上王妃身边有了一个刘七巧,秦氏见了她总有几分心虚,白日里见了,晚上也睡不好,索性每次都要避过她在的时候去才好呢。

宣武侯夫人看看这个混得很出色的庶女,心中老怀安慰,总算是散掉了点病气,笑着道:“等王爷归天了,到时候你就是恭王妃了。”她探了一口,挽着秦氏的袖子道:“你倒是也给你妹妹张罗张罗,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家,她被我惯坏了,我每每看上的,她总说这个不好,那个不行,连人家的面都没见过,就毫不留情的回绝了,正是让人不省心。”

秦氏想了想,拧眉道:“王府二太太家的大少爷,和月儿妹妹倒是同岁的,听说二太太也正帮他物色对象,不过我看着二太太似乎是属意她自家的那位侄女。不过…那姑娘从长相到人品,可没有一样比得上月儿妹妹的。”

秦氏正说着,秦巧月忽然从门外进来,见了秦氏冷哼了一声道:“姐姐管好自己就好了,何必还来管我,我可没有你那么好的命,可以嫁去王府,随便找一户人家嫁了,也就算了。”

宣武侯夫人听她这么说,顿时恼怒道:“你怎么可以这般和你姐姐说话呢?这姻缘本就是天定的,若是那天你没有生病,便是让王妃见到了你,难道她就会选你当她的媳妇吗?”

秦巧月冷哼了一声,扭头不语,想了想却又朝秦氏福了福身子道:“姐姐原谅妹妹这一次吧,这几日母亲天天跟我说这些公子哥的事情,不是赵大人家的,就是李大人家的,要么就是什么忠义伯府的,要么就是安靖侯府的,我听的心烦了,难免就心火重一点,姐姐可千万别怪罪妹妹了。”

秦氏方才也是被秦巧月给吓了一跳,虽然她抢了秦巧月的夫君这是事实,但是两人在面子上从来都没有撕破过,故而给人的感觉还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好姐妹。

但是秦氏是一个很有警觉的人,所以当秦巧月对她发了这么一通火之后,她已经明确的做出了决定,她们姐妹两人友尽了。以后不管两人面上的笑容多么灿烂,也不可能再达到内心深处了。

“妹妹说哪里的话。”秦氏做了十七年的庶女,惯会伏低做小,说话声音软绵绵道:“姐姐虽然是无心之失,可毕竟是扰了你的锦绣良缘,你说我也是应当的。只是如今他已成了你的姐夫,妹妹也应该放下成见来,好好替自己想想,好好物色一个可以依靠终身的男人,这才是正事。”

秦巧月撇了撇嘴,沉默不语,拢在袖子里的手绞着手帕,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

且说那法华寺,是京郊一处有名的寺庙,据说里头每一任的住持,最后都成了活佛,所以也有人直接喊它活佛寺的。京城里头但凡有点名望的人家,都在这寺庙里头挂单,寺庙里头也有开阔的院子,里头禅房清静,佛香轻袅、晨钟暮鼓,让人感觉如在世外桃源一样。还有年纪大的老太太,死了老伴的,便结伴在那边住上一阵子,一来有个聊天的人,二来,省的看见家里乌烟瘴气的,让自己不省心。

安靖侯府的太夫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自从安靖侯续弦夫人进门之后,她就退居二线,三五日往佛寺跑,这京城一带的尼姑庵、和尚庙、道观、清斋,处处有她的身影。可谓兴趣很广泛,信仰无节操。

所以这日她便邀了杜老太太,一起去跟她去法华寺听经。说起来,这听经可不是老人家能听的。那些大和尚厉害着呢,都是能憋出肾结石尿毒症的功夫,一天下来可以不上一次厕所,这些年纪大的泌尿系统严重崩坏的老太太们,可受不了这份哭。偶尔打个哈欠,咳两声都会崩坏的地方,一天不上厕所,憋都能憋死了。

所以综上所述,佛寺是一个中老年妇女的娱乐场所,仅次于现在的麻将档。

当然,杜若把这个消息透露出来,让王妃煽动着王府女眷举家出动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答应了要让杜太太远远的看一眼刘七巧,可是他又不想要刘七巧知道。所以杜若游说王妃的时候,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至于成功率,他自己也没有高估,不过效果似乎非常好。

可惜王府女眷出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老王妃有住两天的念头,所以大家从定下这件事的那一刻,便开始整理行装。刘七巧再次深刻体会了,什么叫做有钱人家的讲究。

大到床单被褥,小到筷子调羹,所有的东西都要打包装箱,由青梅再一一清点归拢,最后仅仅是一个青莲院,总共王妃只说带上青梅和刘七巧两人,居然整整备了四大箱子的东西。

刘七巧看着忙里忙外脸上挂下汗珠子的青梅,深表同情,一再表示:“青梅姐,我的铺盖碗筷不用带了,反正就一两个晚上,跟你凑合一下就好了。”

青梅想了想,看着厅里放的满满当当的那四个大箱子,连连点头:“行,我跟你一起睡,再带一卷铺盖,就又要整上一箱子了。”

当下两人把箱子封好了,坐下来歇了一会儿,王妃也正好歇中觉醒了。

自从王爷知道刘七巧说服了太后娘娘之后,对刘七巧也格外高看了几分,特地让王妃又赏了几样东西给刘七巧。自己还从库里挑了几样东西赏给了刘老二,并且夸赞他把女儿教的好。

刘老二为了这事情没少捏了一把汗,私下里趁着王爷进王妃院子的时候,悄悄的托人把刘七巧喊出来给训了一顿。

“七巧,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不过是个乡下丫头,爹没指望着你光宗耀祖,咱好歹老老实实的在王府呆一年,可别再出什么风头了。”刘老二这会子心里已经有些懊恼了,他原本觉得,刘七巧在牛家庄再怎么出挑,那到了京城达官贵人的眼中,也只不过就是一个乡下丫头,谁还真能把她高看几分呢?这一条是刘老二做了那么多年奴才之后感悟出来的经验之谈,他觉得甚是管用。可是没想到刘七巧的表现超出了他的设想,一下子把高高在上的主子给征服了!

“爹,我这不是也没办法吗?太太非要让老祖宗带着我进宫,我也没辙。”其实刘七巧这时候没说实话,她也知道当时如果她绝对不同意的话,老王妃和王妃也不会强迫她。所以刘七巧进宫其实是自愿的,因为她觉得自己拿不出手,杜若那么喜欢自己,而自己的家事摆在那边,前面困难重重,身后又没助力,刘七巧想要另辟蹊径,所以放手一搏。

再说,就算是游说工作没有成功,也没有人会怪罪一个王府的丫鬟,毕竟面对那么高高在上的人,能心情放松,完完整整,流畅自如说话的人丫鬟,也不是很多。

刘老二看着自己的女儿翅膀越发硬了,忍不住摇了摇头,他下定决心,不等刘七巧及笄,这就回去赶紧跟李氏商量一下,早点把刘七巧的亲事定下来才是大事情!他现在渐渐开始有点害怕,万一王妃用刘七巧用顺手了,舍不得她走了怎么办?当初他是抱着让刘七巧进少奶奶院子里头打酱油的心思,让刘七巧进来的。一来少奶奶厉害,从小服侍少爷的都给请出去了,她刘七巧一个乡下丫头,压根没有任何战斗力。二来大少爷痴迷武术,对男女之情根本不上心思,屋里头有一个通房也不见他去人家屋里睡,心思根本不在女人身上。

但是…现在刘七巧到了王妃的身边,且得到了重用,这些也没什么。可是事情越来越朝着小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方向发展了,她刘七巧居然进宫了,还立下了大功劳,她的名字一下子震慑了整个王府了。

“七巧啊,爹还是那句话,咱不指望富贵钱财,只要能安安生生过日子就好,你好好服侍王妃,不要再生出别的事情来了。”

刘七巧听他爹口口声声这么说,知道他爹是在担心她的姻缘了,便拉着刘老二到了一旁的角落里,悄悄点起脚跟在她爹耳边道:“爹,您别急,我一早跟老祖宗说过了,我爹在外头给我找了人家,绝对不会在府里做小的,老祖宗已经答应我了。”

刘老二没想到刘七巧还有这么一手,一颗提到嗓子眼的心顿时落了下来道:“当真有这事?你怎么不早说?我这两日吃不好睡不着的,就怕这个事情。”

刘七巧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道:“女儿怎么会不知道爹的心思呢,爹一心希望女儿能嫁个好人家做正头太太的,女儿不会让爹失望的。”只是…到时候会不会让爹你大惊失色,女儿就真的不好说了。刘七巧想起杜若那张俊美无俦的脸来,顿时脸颊上又红了几分。

刘七巧和刘老二说完话,王妃和王爷也已经用过了晚膳。因为王妃明日一早要起身去法华寺上香,所以王爷今夜就去了姨娘处休息,让王妃可以早些安寝。

王爷这几日心里其实很着急,皇帝三天两头的喊了一群大臣进去开会,大家拟定派往边境的大将军人选。王爷从自己的部下里面挑了几个最出彩的,那些大臣不是嫌弃资历太浅,就是嫌弃年纪太轻,就差直接把王爷的名字给说出来了。皇帝心知肚明,但皇帝不是一个不仁的君主,且还是王爷的堂弟,两人年轻时关系就很好,很明白王爷如今的境况。梁贵妃年头才死了,这会儿又要让梁贵妃的姐姐大着肚子送自己的夫君上战场。虽说王爷去了也是主将,但是战场上刀剑无眼的,还能不能回来也是两说。这位堂兄年轻时候对自己有救命之恩,自己万万也不能这样恩将仇报。

王爷安抚了王妃几句,又问了青梅和七巧所有的一应物件有没有整理好?又跟外头刘老二吩咐了,让刘老二明天派一对家将保护自己的娇妻和老娘一起去上香。所有的都交代齐全了,才依依不舍的走了。

临走时还回过头来,特意看了一眼刘七巧道:“七巧,你要好好照顾王妃。”

刘七巧急忙福身说是,恭送王爷出了青莲院的门。

刘七巧忽然觉得,在这古代渣男成片的年代,王爷虽然有几房姬妾,但确实还算是一个比较称职的丈夫了。刘七巧发现,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她对男性的要求似乎也变低了一点。

王妃目光温婉如水的目送王爷离去,眸中是满满的爱意,不过这种眼神不是小女儿之间娇羞的情态,而是长期相濡以沫之后所特有的情感交流。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刘七巧想起杜若,嘴角也微微露出笑意,小样儿,是他唆使王妃去法华寺的,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好像听说他奶奶也要去,会不会被遇见了呢?刘七巧总觉得这事儿并不是那么的偶然,不过管他呢,丑媳妇也要见公婆的,船到桥头自然直。

第二日一早,刘七巧和青梅一早就起床,服侍王妃用过了早膳之后,老太太那边的丫鬟就来了,说是老太太也准备启程了。

这是刘七巧进王府以来第一次跟着王府的女眷出门,再一次让刘七巧见识到了《红楼梦》写的并不是夸张的。刘七巧跟着蓝呢小轿一路行走,到了角门之外,才将王妃扶出了轿子。几个老婆子正在往马车上装东西,刘七巧顺着视线看过去,一排七八两的马车,整整齐齐的像一个排一样列好了。

刘七巧看见自己的父亲正在远处紧张有序的指挥那些家将。不一会儿,老王府的轿子也到了门口,刘老二远远走来,向老王妃行礼道:“回老太太,王爷让奴才带上王府的侍卫,护送你们一路去法华寺。”

老王妃瞅了一眼那一排牵着马的将士,皱了皱眉道:“这仗势,看着怪吓人的,刘二管家,留下一半人就好,那法华寺是清静之地,没得被我们给扰了。”

刘老二转身看了一眼远处的方阵,少说也要有二三十人,便点了点头道:“那就留下一队十二人,跟着府上的小厮一起出发吧。”

老王妃点了点头道:“好,你忙吧,王爷那边少不得你。”

刘老二起身告退,视线扫过刘七巧,刘七巧顿时低头福了福身子,示意他不用担心,刘老二这才离去。

刘七巧扶着王妃上了第二辆马车,这时候一对人马上前来为王府的车队开路,刘七巧转身却看见一个熟悉的人影来。她险些叫出声来,那人却一本正经的从她身边驾马而过,等路过了刘七巧的马车,才赶偷偷的回头看了一眼。刘七巧看见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一个多月未见,牛家庄的王老四。

刘七巧自从来了王府,事情就忙,上次和刘老二说过王老四的事情之后,便一直没有问后续,如今看见王老四居然当了王府的家将,简直是喜出望外,嘴角笑眯眯的上了马车。

王妃见她眉带笑容,便笑道:“难得出一趟门,看你们一个个高兴的跟什么似的。”

青梅以前是常陪着王妃进香礼佛的,最近王妃有孕,她也在青莲院憋得不行,所以一大早精气神十足,脸上一直挂着笑,听了这话,便故意嗔笑道:“可不是呢,我都快四个五月没出门了,脚底下都快憋出油来了!”

王妃笑着去拧她的嘴道:“就知道你是个憋不住的,我那一亩三分地是留不住你的,改明儿你出嫁了,当了管事媳妇整个王府都随你跑去。”

刘七巧这几日从别人的口中得知,青梅许配的人家是王妃陪房许妈妈的儿子,许妈妈如今也是王府里的管事媳妇,青梅嫁过去之后,就跟着她打点王妃的嫁妆,以后也是做管事媳妇的材料。

王府里面的家生子,能有这样待遇的不多,大多数适龄的丫鬟,都是随便配小厮的。除了少奶奶房里如今那几个丫鬟,容貌稍微欠缺一点以外,其他院子里的丫鬟,都是捡漂亮的挑,而那些小厮们…王府挑小厮只捡力气大的,所以,美女与野兽的例子并不少见。

第 58 章

从王府到法华寺路上大概要有一个时辰的路程,其实法华寺就在京郊,出了京城的城门不远就到了。但是由于王府住在京城的内环,所以经过重重街道,最后突出重围离开京城的时候,也需要不算短的时间。

而且今天情况特殊,这一路上颇为热闹,所以大队人马走的比较慢。走到半路的时候,看见有一座供人歇息的长亭,亭外停了五六辆马车,虽然算不上豪华,却也是中等偏上的。

刘七巧现在悟出一个道理,现代人看身份看豪车,古代人看身份看马车,从这几辆马车来看,应该也是豪门一族的人出行。

王妃是有身孕的人,不宜久坐,所以前面的老王妃提议下来休息一段时间。老王妃下了车,看了前头几辆马车车身的标志,笑着道:“果然遇到老熟人了。”

这头正要过去聊两句,那头的人正休息好了起身,转身看见车队前来,下面的人便迎上去禀报道:“回老太太,来的是恭王府老王妃的车驾。”

那老太太脸上闪过不解,朝着一旁的杜老太太道:“她这么也来凑这个热闹了。”说话的人正是和杜老太太结伴而来的安靖侯府的老夫人。而杜若这时候正乖乖的站在两位老人的身后,边上还站着一个杜太太。

安靖侯府的老夫人命没有老恭王妃好,她们虽然都是打小一起长大的闺中姐妹,但是安靖侯府的老夫人没有生出嫡子来。不过安靖侯老夫人也是聪明人,把自己的亲侄女嫁给了自己的庶子,总算过了几年舒心的日子,谁知道后来侯夫人一病不起没几年就去世了。后来安靖侯年纪大了,在同僚的介绍下娶了一个续弦,老侯夫人的好日子也算是到头了。虽然场面上的一概都有,奈何大家心里面清楚,彼此的关系是到哪个程度。

见老王妃下了马车,两位老太太也都迎了过去。杜老太太虽然没有什么诰命在身,但她家世代是御医,哪个达官贵人家没有请她的男人或者儿子看过病的,所以大家对她也都很尊重。

“我才说是不是看走眼了,果然还真是你,你最近身子骨可好些?”老侯夫人见了老王妃,嘴上虽然热络,但是礼数俱全。她身边没跟着媳妇,大孙女也都出阁了,如今那几个小的都是现任侯夫人生的,她也不喜欢,于是独来独往惯了。

杜老太太知书达理,娘家虽然不是大官,却也是世代簪缨,礼数周全的给老王妃请安:“老婆子给老王妃请安了。”杜老太太说着,引了杜若和杜太太上前,两人均给老王妃请安。

这时候刘七巧已经扶着王妃下了马车,见前面一堆人自然没有不去凑热闹的理由。王妃出自梁家,父亲是当朝首辅,朝廷肱骨,礼数上更是没话说的,她如今虽然身为王妃,却是前面两人的晚辈,所以很恭敬的向老侯夫人和杜老太太都行了一个晚辈礼。

两人自是不敢当,连连还礼,杜老太太见王妃气色红润,呼吸平缓,手上身上没有半点臃肿疲态,忍不住夸赞道:“王妃这一胎怀相倒是不错的。”

老王妃听杜老太太这么说,也连连点头道:“可不是,这才敢带她出来走走,老闷在家里也不好。”说着,又对杜老太太道:“幸亏有两位杜太医不辞辛劳的调理着,不然哪能那么顺当,她都十几年没害过喜了。”

这时候刘七巧就站在王妃的边上,看了一眼对面的杜若、杜太太和杜老太太,心里顿时全明白了,低着头用眼珠子剜了杜若一眼,恭恭敬敬的扶着王妃到一旁的长亭里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刘七巧心道:好你个杜若,这种事情怎么也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幸好我昨夜就觉得不对劲,今儿特意换了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这时候青梅也从后面的马车上拿了随车准备的点心和热水,开口道:“七巧,快摆了东西让老祖宗和王妃吃一点垫垫肚子。”

刘七巧哎了一声,上前去接青梅手里的东西。这时候杜太太的眼珠子已经集中到了刘七巧的身上,只见她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个伸手接东西的小姑娘。她是瓜子脸型,只是还未长开,脸上还带着些婴儿肥,身量娇小、体型匀称,就是前面后头都没啥肉。不过容貌倒是明艳照人的,脸上带着亲切的笑意,又显得落落大方。杜太太小心翼翼的把侯府的、王府的、以及自家带的所有的丫鬟们都比了比,发现刘七巧果然是里头最出挑的了。

可是再怎么出挑,也改变不了她是个乡下丫头的真相啊!杜若看着杜太太的眼神从好奇到欣喜再到失落,这一路转变而来,杜若已经急的心跳加速,掌心都握出了细汗来。

老王妃和王妃落座,招呼两位老太太道:“不如一起坐下吃一些再走,过去还得有小半个时辰呢。”

老太太们正想推脱,王妃也道:“两位老太太也坐下一起用些吧,正巧陪着老祖宗说说话,也热闹些,一会儿进了寺庙,分了院子可就碰不到一起了。”

老侯夫人见她们挽留,便也携着杜老太太一起坐了下来道:“那我就不客气的。”刘七巧拿着雕红漆九攒食盒,将里头的吃食一样一样的摆出来。每拿一样出来,便向大家介绍道:“这是用芝麻油做的绿豆糕,清热解暑,利尿消食,最适合老人家饿的时候垫肚子用。这是山药红豆千层蒸糕,里面每一层都加上了红豆沙,既补气,又去湿热,老人家吃一点,还可以防止久站腿肿。这是莲花卷,是用加过了玉米粒和紫米粉的面粉一起做的,口感更加接近粗粮,可以帮助消化,养护肠胃,老人家或者肠胃不好的人吃了,都是很好的。”刘七巧说着,偷偷抬眸看了一眼杜若,嘴角微微带笑。她最近老泡在王府的厨房,跟做糕点的许婆子混的很熟,古代的能人很多,刘七巧每次说一样东西出来,许婆子都能做个七七八八,实在让人佩服之极。

杜太太一心只顾着看媳妇,听刘七巧说到这东西养胃,顿时就感兴趣的很,便随口问道:“敢问这位姑娘,这莲花卷与平常的莲花卷有什么不同?”

刘七巧也不羞涩,只用公筷夹了一个放到了老王妃的碗中,又轮流给几位都送了一个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只不过在面粉里面添加了一些玉米粒,这样口感上会有一点糙,吃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多嚼几口,嘴里多嚼了,下肚之后就可以少受些罪了。说白了,就是变着法子让人细嚼慢咽一些。”

老王妃吃一口,夸赞道:“嗯,果然如此,如今年纪大了牙口不好,便想着吃一些好克化的,可是这牙口不磨,牙齿掉的反倒更快了。”

众人闻言,都呵呵笑了起来,杜老太太也吃了一口,点头了头,又吃了一口那个山药千层糕,问道:“这山药红豆千层糕里面,怎么吃不出红豆来呢?”

刘七巧大大方方的回道:“红豆口感糙,要是做到了山药糕里面,这糕就不会这么滑嫩了,所以奴婢让大师傅用浸泡过的红豆熬出的汤汁和山药粉,这样就可以取两者的精华了。如今太太正怀着孩子,红豆可以益气补血,滋补五脏,排毒排便。山药更是滋补佳品,吃这些,总比吃那些苦药强。”

杜老太太听她说完,点头笑道:“果然强,在这样下去,我们宝善堂可要关门大吉了。”

大家听杜老太太这样说,又忍不住一阵的笑,刘七巧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便有些不好意思道:“看病还得就医,我这不过就是没病养生,防患于未然,宝善堂才是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大善堂。”刘七巧知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马屁拍到位,肯定没好处。

杜太太听刘七巧说的那么好听,顿时有有些疑惑了,瞅了一眼正傻愣着站在一旁偷看刘七巧的杜若,心道:你们这是串通好的吧,这样就想把老太太给搞定了?只怕难。杜太太笑了笑,开口道:“老太太你瞧瞧,这王府的一个丫鬟,竟然能懂这么多,亏得我们家还自称是医药世家,哪个丫鬟有她这般见识?”

刘七巧看看杜太太,觉得未来婆婆这句话说的很模棱两可,听上去像夸奖,可实际上却又不像。果然她又装作无意的继续道:“这样的丫鬟,也不知道哪家的公子哥儿有福气,能纳回去。”

刘七巧听杜太太这么说,到也没有特别的反感,毕竟她知道他和杜若之间这一场仗是有的打了。可杜太太那一个纳字,着实是有些刺耳的,在古代,娶媳妇叫娶,纳妾才用纳字。刘七巧认命的咽了咽口水,给杜若抛去一记卫生球。

杜老太太抬起头,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刘七巧,虽然也在心里赞叹了一番,但是…怎么能灭自己威风长别人志气呢?所以她也笑了笑道:“瞧你那点出息,别人家一个丫鬟也要眼红,听说王府的大奶奶还是宣武侯家的大小姐,乃京城第一才女,你怎么不眼红眼红人家的儿媳妇呢。”

老王妃听到这儿,便听出了一丝端倪,笑着道:“怎么杜太医还没有中意的姑娘家吗?瞧这一表人才的…”老王妃正要说自己也都心动呢,忽然想起了她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蕙丫头和安靖侯府二少爷的婚事,于是也只能笑了两声,没接着说了。

众人吃饱喝足之后,又小憩了片刻,老王妃见杜家老太太也在场,生怕提起婚事刺激到她老人家,所以故意就咽下了一肚子的话,只跟老侯爷夫人道:“老姐姐,一会儿进了庙,上我那儿坐坐!”

老侯夫人何等精明,自然知道一些缘由,便很爽快的点头答应了。

刘七巧和青梅收了碗筷,整理食盒,擦净了桌面,每一个动作都很干练利索。然后又恭恭敬敬的朝另外两位老太太福了福身子,扶了王妃离去了。

至刘七巧走后,老侯夫人和杜老太太一起上了马车。老侯夫人故意喊住了杜若,让他一起上了马车,杜太太也跟着和她们坐上了同一辆马车。外头丫鬟帮着散下了车帘子,车队跟在王府的车队后面缓缓前行。

老侯夫人这才一脸探究的问杜若道:“杜家大郎,方才恭王妃身边那丫鬟,是不是就是前阵子传言在宫里头说服了太后娘娘截肢的那一个?”

杜若这才想起来,宫里的那位敏妃娘娘,正是这位老太太的侄女,如今人家直截了当的问起了,杜若也不好说谎,便坦诚道:“正是方才那位姑娘,她叫刘七巧。”

“哦!”老侯夫人点了点头,有些恍然大悟,“怪不得懂的那么多,我听敏妃娘娘说,当日四皇子发惊风,便是她和你一起在场,把四皇子给救了过来的,是吗?”

杜若谦逊的点头道:“四皇子福大命大,自然无碍,晚辈不过就是略尽绵力。”

“你也不必谦虚,你的医术我是知道的,就连杜太医也连连夸赞,直说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侯夫人说着,脸上露出一些惋惜羡慕的神色,缓缓道:“不愧是王府,才有这样得用的丫鬟,你们看看王妃的怀相,那气色那身条,竟比多少有身子的小媳妇看上去还精神几分。”

杜老太太和杜太太也点头表示赞同,同为女人,对待生孩子都是很慎重的,只点头道:“是呢,生孩子是女人的头一等大事,若是弄不好,坏了身子不说,还落下一堆的病症。”

杜老太太说着无心,可杜太太确实听者有意,她就是因为怀杜若的时候颠簸难产,落下了病根,之后便再也没有受孕了。如今她的病养的差不多了,可年纪也大了,就算要孩子,只能指望杜若和他媳妇了。这样一来,杜太太又觉得,像刘七巧这样懂医术又会照顾人的丫头,自己怀起孩子来,肯定更加的小心谨慎,说不定她还有什么秘籍,可以一举得男也说不准。杜太太稍微心里好过了一点,可再想想刘七巧那身条,顿时又觉得近期抱孙子无望。

杜若不知道杜太太心里头已经绕了那么多圈子,见她们说话也插不上嘴,可又不甘心,便又开口为刘七巧说起了好话。杜若就从刘七巧帮林少奶奶剖腹取子、赵寡妇剖腹伸冤,一直说到前几天刘七巧帮昏迷的产妇剖腹产下一个男婴,再到劝说太后娘娘就医,以及救治四皇子。里头极尽褒奖之意,听的两个老人连连点头赞许!两位老太太从刘七巧的人品开始夸奖,一直夸到容貌长相、在夸到谈吐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的礼数,纷纷表示,这是一个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姑娘。

杜若微微松了一口气,转头看见杜太太脸上神色似笑非笑,实在是摸不透自己的亲娘是什么心思。其实杜太太心里想的很简单,她就是觉得杜若联合着刘七巧来演了这么一场好戏,把两个老人忽悠的把刘七巧捧成了一个仙女样儿。

不是自己看中意的儿媳妇,杜太太心里总是有些别扭的。其实说句实话,刘七巧容貌秀美,心地善良,除了出身确实有点上不了台面之外,杜太太为了儿子的幸福着想,勉为其难忍了也不是不行。况且看她会做那么多糕点面食,儿子跟着她应该不会吃苦才是。但是…杜太太总觉得,刘七巧还是差那么一点点。

杜若不知道杜太太的心思,生怕把这事儿给搞砸了,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不过总算一路顺利,大部队都来到了法华寺。

老王妃来上香,那是大事,所以王府的下人早两天就来挂单,预定好了禅房院落。老侯夫人是这里的常客,有自己的长包房,所以杜家婆媳也跟着她一起住到了她的院落中。

法华寺背靠钟山,正面对着紫霞湖,风光极好。从后山的钟楼上面望下来,湖光山色,风景秀丽。众人到达法华寺的时候,已经近午时,刘七巧扶着王妃,先让她坐在随行携带过来的贵妃榻上休息,她和青梅两人负责房间里的摆设布置。外头一应陈设都由几个老妈妈打点,不过片刻便也收拾的妥妥当当。

专门负责传膳的婆子已经去了禅院的伙房,看着那里的和尚大师傅做出新鲜的斋菜,再放入食盒带回院中。

老王妃身子骨硬朗,已在厅里走动了起来,左右看看道:“哎,这几间禅房,当年老王爷去的时候,我在这儿整整住了半年,这中间的观音像还是当时王爷送来上供的,倒是还摆在这里没动。”

老王妃身边的春月道:“奴婢原本以为这寺庙里烟火气大,还特意带了景泰蓝三足象鼻香炉,想给老祖宗熏些惯用的香,这会儿闻着,这檀香的气息道也不呛人。”

老王妃笑着道:“你是有心的,不过这里用的香都是上好的檀香,是法华寺特制的,就算是有钱也很难在世面上买到呢,都是这里头得道的师父精心研制的,不是上等的禅院,还不供应。”

春月闻言,笑着道:“倒是奴婢们沾了老祖宗的光了。” 

不一会儿传膳的婆子们就都回来了,一应的菜色放下来,都是法华寺有名的素斋。王妃身子觉得爽利了一些,便也出来和老王妃一起用膳。

很简单的五菜一汤,分别是翡翠豆腐、素炒三鲜、番茄煮蘑菇、白汁青豆、烩冬笋、蔬菜丸子汤,做的色香俱全,让人食指大动。

老王妃和王妃略略用了一些,外头的管事婆子进来回话,说是今儿下午天气热,了然师父明日一早再开一场讲经,正好下午可以让太太们歇个中觉。

刘七巧知道,像法华寺这种在京城地位比较高端的佛寺,虽然不是皇家寺庙,但多为贵族服务,自然作息时间是会为了香客们调整好的。

两位用完之后,各自回房休息,便把一桌子没动过几口的菜赏了她们几个一直在身边服侍着的丫鬟。青梅伺候王妃出来,便招呼刘七巧一起上桌吃饭。老王妃那边这次身边跟着的人是春月和秋彤。春月看上去年长些,秋彤据说是老王妃陪房家的孙女,看上去和刘七巧差不多大。四人吃完了东西,一应收拾停当,另外两个人回房给老王妃打扇端水,刘七巧进禅房看见王妃睡的安逸,便坐在厅里头,打着扇子。

这个小院看起来不大,却也有前后两进,刘七巧她们住在了后面一进,院子里有一个特别大的菩提树,此时上头的知了正没命的叫着。

刘七巧见青梅从王妃房里出来,拉着她的手走到门口,偷偷问道:“我这儿有事儿想问你呢,老太太房里的春月多大年纪了,看着都有二十出头的样子,怎么没有出去嫁人?”

青梅也一脸好奇的凑到刘七巧跟前,压低了声音道:“我当你是知道的呢,你原来不认得她啊,她就是两个多月前,刘二管家在山贼堆里带回来的姑娘啊!”

刘七巧脑子转了一圈,想起来青梅所说的刘二管家就是自己的爹,更是吓了一跳!急忙问道:“她这么大年纪了,来路不明的,怎么老祖宗也留她?”

青梅摇摇头,小声在刘七巧耳边道:“她可不是来路不明的,据说她是官家的女儿,几年前路过那边山寨被抢了去当了山贼的小老婆,后来跟着你爹逃了出来,说了自己家在哪儿,老太太派人去问了,可她家人愣是不肯认她,说她毁了清白,回家也是给祖宗蒙黑。她知道以后,哭了一场,原是要寻死的,后来老太太可怜她,就留在了身边。”

刘七巧听的津津有味,忍不住又问:“她还是官家的姑娘?”

“可不是,听说还是个京官,她被抢走的时候才十三四岁,这都好些年了,她家里人早当她死了。”青梅说着,又补充了一句:“她还是个嫡出的呢,不过据说亲娘死了,现在当家的是她的继母,反正那户人家不要她了,她现在还不如咱们呢。”

刘七巧第一次听说这种故事,不能不说心里有着小小的震惊啊!一个官宦人家的姑娘,居然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在古代这个社会,果然是名声大于一切。刘七巧再想想自己,她还有名声么?她的双手沾满了产妇的羊水和鲜血了…

都说六月天,娃娃脸,到了下午的时候,外头下起了雨来,淅淅沥沥的把暑气都冲散了。雨停之后,寺庙里更是一片安宁,只有外头屋檐下的雨水滴答滴答的落下来。王妃歇好了中觉,觉得精神不错,老王妃也精神奕奕的起来了。

“上回总是我们先回了安靖侯府那边,干脆这回我们礼数周全些,先上门说清楚了才好。”老王妃手里捻着一串上好的蜜蜡佛珠,颗颗圆润光洁,一脸正色道。

王妃知道是说起了周蕙的事情,便低头道:“上回是媳妇的不对,不应该直接回绝了人家,好歹是要等一等的。”

老王妃摆摆手道:“你也没什么错处,不过就是多心疼了些儿女,我是知道你的,膝下只有文信一个,你又喜欢女儿孩子,大姑娘和二姑娘都跟心头肉似的,自然舍不得她们受委屈的。”

王妃见老王妃这么说,心下又感动了几分,轻声道:“我私下里倒是希望这一胎是女孩子,一来文信大了,以后王府总是他的;而来我也喜欢女孩,若是能有个自己的亲闺女,自然是最好的。”

老王妃摇摇头道:“你这性子,说你温婉贤惠是在适合不过的,不过依我看还是生一个男孩儿好,即便得不到爵位,将来总也能谋个一官半职,好帮衬着些文信。哪个王府侯门的,没有几个盘根错节的自家亲戚,女孩子虽好,总归是要嫁出门的。” 

王妃点点头,伸手抚摸了一下自己圆挺的腹部,嘴角微微翘起,一副慈母之态。这时候外头的春月进来道:“回老祖宗,那边老侯爷夫人也歇了中觉起身了,外面路潮,她正和杜老太太在禅房里闲聊呢。”

老王妃点点头道:“那咱们就去吧。”老王妃抬起头,看见七巧正垂眸侍立在一旁,脸色神色淡淡的,似乎很是无聊。她自从上次把刘七巧带去宫里之后,便对刘七巧很是满意,于是便笑着道:“七巧,有没有兴趣陪我这老婆子串串门去。”

刘七巧一脸期待的看看王妃,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太太,我能去吗?”

王妃笑着摇头道:“你这孩子,脚底下就跟抹了油一样,这房里就这么呆不住?”

刘七巧顿时一脸失望的垂下头,却听王妃道:“罢了,你去吧,一会儿记得把老祖宗她们说的好听的好玩的事情全记着,回头说给我慢慢听。”

刘七巧高兴的点点头,上前扶着老王妃往隔壁杜老太太住的禅院里头去了。

老王妃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原来还有别的客人,是富安侯府的太夫人。法华寺开坛讲经,虽然没有宣传,可是慕名而来的老太太还真不少。这只能说明,除了老伴儿以外,佛祖是她们的第二精神寄托,老伴儿一走,老太太们可以和佛祖长相厮守了。

“我正说一会儿要过去瞧你,怎么你就也自己来了呢?难不成是知道我在这处,便着急见我了不成?”富安侯家老太太也是这几位老太太的同龄人,年轻的时候也都是熟识的,见了老王妃也不生分,只打趣道。

“你这老货,名分就是没把我放在眼里,见我巴巴的过来,还说这种话来,我倒要问问你,年头你儿媳妇怀了,这会儿都快抱孙子了,怎么还有空往这庙里跑?”老王妃也顺势打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