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连忙抬起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泪珠,将孩子递给了贺妈妈道:“妈妈,麻烦你抱出去给我爹娘看看,我在这边陪着七巧。”

“好好,大少爷只管在这边陪着大少奶奶,我去给老爷太太邀功请赏去。”贺妈妈高高兴兴的就抱起了孩子,往厅里头去了。

“恭喜老爷太太,大少奶奶为杜家生了一个大孙子。”

“果然是孙子吗?”杜太太这会儿还有些不相信,只笑着道:“都说儿子磨娘,七巧这一胎看着还挺顺当,我心里头还一直担心,会不会是个姑娘,谁知竟真是个儿子。”杜太太越说,越发的心花怒放,只急忙喊了门口的一个小丫鬟道:“快去福寿堂,告诉老太太,就说大少奶奶给她生了一个大孙子。”

那边小丫鬟正要出门,杜老爷看看时辰,只又补上了一句道:“这孩子是过了午时二刻生的,和老太太同一天生辰呢,快去告诉老太太,大孙子给她摆手了。”杜老爷这会儿很是兴奋,只低头看着贺妈妈怀中的小婴儿,笑道:“跟大郎小时候简直是一个磨子刻出来了。”

杜二老爷也跟着凑上来看了两眼,笑道:“比大郎出生时候结实不少,你听他那哭声,多响亮,将来一定比他爹强。”

杜老爷喜上眉梢,只笑道:“老二,我也有孙儿了,总算是被我给盼着了。”

杜二老爷笑道:“大哥你别着急啊,以后还会有孙女,还有孙媳妇,孙女婿。”

“对对,这样杜家才兴旺。”杜老爷只一边说,一边又叹息道:“可惜我每次都跑不过你,你有闺女我就没有。”

“大哥你想想,难道七巧这个媳妇,不比闺女强?”杜二老爷典型的会说话,只把杜老爷哄的傻乐傻乐的。

杜太太只摇头笑道:“如今七巧的孩子也生下来,眼下今年杜家的大事,倒是只剩下三位姑娘了。”

杜二老爷想起三个女儿都要出嫁了,心情也很复杂,只叹息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就是在想留着她们,只怕她们自己也不乐意了。”

正说着呢,就瞧见外头三位姑娘各由小丫鬟打这伞,匆匆的往大厅里头来,见了两位老爷和杜太太,急忙就上前行礼。

杜芊记挂着小侄儿,笑嘻嘻的就上去看小孩子,倒是杜茵开口道:“我们三个本来都睡了,后来听说大嫂子有动静了,就不敢睡了,又怕来了这边也是添乱,就三人点着蜡烛在房里一起做针线,只等听见了好消息才过来的。”

杜二老爷见闻,只开口道:“都回去睡吧,这大晚上的,你们的大侄儿也看见了,明儿再来吧。”

杜苡只问道:“大嫂子可好?身子不要紧吧?”

“大少爷正在里头陪着大少奶奶呢,大少奶奶没什么大碍,就是累着了。”贺妈妈一边说,一边瞧着怀里的小宝贝,笑道:“小少爷看着瘦小,身上的肉倒是结实的很呢,抱在手里还沉甸甸的。”

杜芊伸手轻轻的碰了一下小婴儿的脸颊,只笑道:“好嫩好嫩,长得真像大哥哥。”

杜二老爷见了,只笑道:“瀚哥儿和海哥儿出生的时候,也没见你们这么高兴,快回去吧。”

杜茵听出了杜二老爷话中的意思,只点了点头道:“大伯大娘,那我们先回去了,明儿再来看嫂子。”

318

刘七巧在产床上闭幕养神了片刻,才稍稍缓过一点劲儿,杜若只把她抱起来送到房里的床上,连翘端着温热的参汤送过来道:“奶奶稍微润润喉咙,先休息一下,外头老爷和太太都高兴着呢,贺妈妈抱着小少爷脱不开身呢。”

刘七巧略略点了点头,平躺在床上,浑身的衣服都已经被汗水给浸泡得湿透了,黏在身上实在不好受。

“紫苏,你去帮我拿一套干净的中衣,我先换一下,这身衣服没法穿了。”刘七巧这会儿已经是累极了,可闻着自己一身臭汗,她还真做不到闭眼就睡。

紫苏闻言,只急忙吩咐了小丫鬟道:“你快去厨房灌一个汤婆子过来,把衣服烘热了再让奶奶换上,不然这冷冰冰的衣服穿上身,要是病了可怎么好。”

那小丫鬟正要出门,被杜若含住了道:“紫苏尽管把衣服拿来,这会儿去厨房还有一阵子呢,我放怀里,贴身暖一会儿,七巧就能穿了。”

那小丫鬟只好停下脚步来,又在门口恭恭敬敬的站着,当真是羡慕杜若对刘七巧的这份体贴。紫苏取了衣服过来,原想着自己暖一下的,可这杜若在边上呢,她也不好意思解开腰带,只好将手中的衣物就递了过去道:“大少爷隔着衣服暖就好,这下雨天的,布料也冰人。”

杜若哪里顾得上这些,只解开了外袍,又把中衣解开,露出胸口一片白皙的肉来,羞的紫苏急忙就避开了视线。倒是连翘是服侍习惯杜若的,只上前帮忙又将他的腰带系好了道:“大少爷去那边榻上靠一会儿吧,都折腾了大半夜,也累了。”

杜若只摇摇头,在刘七巧的床头坐了下来道:“我不累,七巧才累了,你们也累了,都坐下来靠一会儿吧,有事我再喊你们。”

几个门口站着的小丫鬟早就困的不行了,听杜若这么说,哈欠声越发打的不亦乐乎。连翘见她们年纪都小,也经不起熬夜,便开口道:“你们到次间的炕上睡一会儿,我和紫苏在这边看着就行了。”

连翘才交代完,两个小丫鬟先是不肯,无奈实在敌不过哈欠一个个的来,便只道:“那辛苦连翘姐姐了,我们就歪一会儿,连翘姐姐有事尽管喊我们。”

连翘只点了点头,又跑去外头厅里,见几个大人正围着小少爷看,个个都欢喜的不得了,只笑道:“老爷太太、二老爷,时辰不早了,不如早些回去休息吧。贺妈妈,您也忙了一晚上了,其他两个妈妈都都去前头喝酒暖身子了,你也过去吧。”

连翘正说着,又瞧见外头有人打着灯往这边来,还没进门只开口道:“刚才进门就听说奶奶生了,是哥儿还是姐儿,快告诉我听听。”

连翘抬眸一看,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方才刘七巧肚子一疼,就急急忙忙奔回家里去找她嫂子的绿柳。

“是个小少爷呢!”连翘急忙先说了,引了绿柳到一旁,上下打量了一下绿柳身边的小媳妇,只见眉眼俊俏,鹅蛋脸盘,因也是才生了娃,所以看着略显丰满。连翘只迎上去道:“这就是绿柳的嫂子吧,我是连翘,也是这百草院的大丫鬟,以后我们哥儿可就全靠你了。”

绿柳她嫂子只低头笑了笑,恭恭敬敬的福了福身子道:“还请连翘姑娘多关照。”

连翘瞧着她很是有礼,又是绿柳的嫂子,一起从王府跟过来的,和刘七巧关系自然也是不一般的,便引着她往贺妈妈那边去道:“贺妈妈,哥儿的奶娘来了,您就放心的去吃酒去,我已经让人在外院备下了厢房,一会儿跟两位妈妈吃饱喝足了,好好睡一觉,明儿等领了大少爷赏银,再回去不迟。”

贺妈妈见连翘预备的如此妥帖,只笑道:“好姑娘,亏你忙里忙外照应,既然奶娘来了,那我可就去了。”贺妈妈将小婴孩递给了绿柳她嫂子,又交代了几句,这才由一个小丫头,领着往外头去了。

杜太太是个细心人,虽然听说刘七巧自己选好了奶娘,但毕竟还是有些不放心的。如今瞧见绿柳她嫂子不但长相好,看着还珠圆玉润的,想来定然是奶水极好的人,便问道:“你家孩子多大了?”

绿柳她嫂子知道这是杜家太太,只福了福身子道:“孩子已经五个月了。”

“哦,五个月了,那你走了,谁奶孩子呢?”古时候孩子要是没奶喝,那可是要饿死的,况且五个月的孩子,也确实只能喝奶。

绿柳她嫂子听见杜太太这么问她,只稍稍低了低头,有些不好意思道:“之前和大少奶奶说好了,能让我带着孩子进府上的,我奶多,奶两个孩子也管够,今儿来的晚,孩子睡了,所以我先进来了。”

杜太太闻言,只点了点头,又在人家的胸口上来来回回扫了几圈,好像在确定她到底说的是不是实话一样,不过当杜太太看清了她那高耸的胸口时,嘴角就不自觉的露出了笑意来了,看来还真是一个奶多的。

“一会儿哥儿要是哭了,你奶他试试看,不过他还小,没什么力气,你可仔细着点,别呛着他了。”杜太太只小心吩咐道。

绿柳她嫂子便开口道:“我左边的奶水出的慢一点,一会儿我只用左边喂,太太放心,我一定好好照顾小少爷。”

杜太太这会儿就算不放心也没啥用了,便只点了点头,见两位杜老爷已经坐下来喝茶了,只开口道:“时候不早了,老爷我们回去吧,二叔也回去吧。”

“好好,回去,明天再来。”杜老爷乐得满面红光,只站起来,又凑到了奶娘的身边看了几眼哥儿,这才乐呵呵的走了。

杜二老爷跟着一起回去,走到西跨院正院的时候,忽然就觉得没什么意思,只转了身子,吩咐身边的丫鬟道:“我去靡芜居,你自己回去吧。”

杜二太太其实在杜二老爷走后,也没真睡得着,她虽然没去,好歹也有一颗八卦的心,所以等着等着,也就等到了刘七巧把孩子生了出来,可谁知正当她等着杜二老爷回来的时候,小丫鬟回来禀报说,二老爷去了靡芜居去了。

不过杜二老爷去靡芜居倒是也没去错,作为姨娘,深根半夜是不好在杜家宅子里乱跑的。况且说句实在话,当年赵氏生两个儿子,她们几位姨娘也没去瞧过,若是现在刘七巧生孩子,她们过去瞧了,只怕到时候下人们又要说道,所以她们四个人也没过去,只是命丫鬟在百草院门口打探消息,一有消息就来禀报她们。

几位姨娘听闻刘七巧一举得男,很是为刘七巧高兴,正要打算各自回去睡觉,不想却瞧见杜二老爷打了伞进来。

花姨娘见了杜二老爷,只笑道:“老爷莫非是在正房吃了闭门羹了,这大半夜还下着雨呢,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苏姨娘见杜二老爷来了,只急忙吩咐丫鬟道:“玉蕊,去沏一杯热茶来,给老爷暖暖身子。”

杜二老爷见阮姨娘也来了,只吩咐道:“你才出月子,不能熬夜,快回去休息吧。”

阮姨娘只微微欠了欠身子,起身告辞,花姨娘便也跟着道:“那我也跟阮姐姐一起回后院了。”

苏姨娘见两人跑的快,一时有些脸红,也福了福身子道:“老爷,今儿我身上不爽快,让陆妹妹服侍你吧。”

“好吧,你也去睡吧。”杜二老爷只挥了挥手,苏姨娘也识趣的回房了,只留下陆姨娘一个人在大厅里头服侍着。

陆姨娘倒也不羞涩,见丫鬟送了热茶上来,亲自奉了热茶给杜二老爷道:“老爷喝一杯热茶,暖暖身子就睡吧,明儿是老太太的寿辰,要是精气神不好,在老太太跟前可就失礼了。”

杜二老爷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便只喝了一口热茶,跟着陆姨娘进房休息去了。

如意居里头,杜老爷和杜太太两人虽然已并肩睡在了床上,可一时两人却也睡不着觉。杜太太想想这些年把杜若养大的情景,忍不住叹息道:“当年就连老太爷都担心大郎活不过二十岁,如今他不光娶媳妇了,还有了自己的儿子,老爷,大郎是真的长大了。”

杜老爷伸手搂着自己的妻子,唇瓣在她的鬓边轻轻蹭过,只点头笑道:“是啊,大郎是真的大了,有七巧的帮忙,宝善堂以后在他的手上一定能发扬光大的。”

“老爷就想着这些事情,说句心理话,我倒是舍不得大郎接管这家里的生意。”杜太太往杜老爷的怀中靠了靠,只继续道:“当年你接管家里生意的时候,走南闯北,遇到多少险境,我在家里头每日提心吊胆,那过的都是什么样的日子,若是大郎以后也要像你一样,除了我,便是七巧,那也是万万舍不得的。”

杜老爷这下倒也是难办了,其实这些年他也想过这事情,杜若的身子,肯定不适合跋涉奔波,所以他才那样尽心尽力的培养杜蘅,可是一旦杜老太太去世,杜家分家,宝善堂后面的路要怎么走,杜老爷自己也说不清楚。

319

第二日一早,杜老太太便起了一个大早,想着要去百草院看刘七巧去。百合在一旁一边服侍,一边笑着道:“老太太不必着急,还是跟往常一样,等大家伙多来了,给您老拜过寿了,你再过去也不迟,昨儿大少奶奶折腾到下半夜才消停,只怕这会儿还没睡醒呢。”

“你说得也对,这时候一大早的,七巧只怕还没醒呢,她昨儿耗神了,得是要好好休息,你去厨房传话,今儿顿一碗鸽子汤给七巧喝,这鸽子汤是收骨架的,她才生完,是得先收一收骨架了。”杜老太太说着,只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外面小丫鬟早已进来回话说:“回老太太,三位姑娘都已经到了。”

杜老太太只笑道:“她们倒是来的早了,百合,荷包都准备好了没有?”

“老太太放心,都准备好了。”百合一边去五斗柜里头那荷包,一边站定了想了想道:“我差点儿忘了,还得准备一个大荷包呢!”

杜老太太原本还一时没想明白,等百合往那百草院的方向指了指,她才拍了拍脑门道:“可不是,百合,快开了我的私库,我要自己进去看看,有什么东西给我的小曾孙。”

百合只笑道:“老太太别着急,一会儿去看大少奶奶之前慢慢找,这会儿姑娘们都来了,老太太还是先出去吧。”

虽然昨夜刘七巧生了杜家长房的长孙,但是杜老太太的生辰自然也是不能怠慢的。今儿一早杜家众人就来到了福寿堂给她请安拜寿。就连杜若这会儿也已经洗漱一净,早早的跟着杜太太和杜老爷两人过来了。

杜老太太见杜若也来给自己拜寿,只急忙起身道:“大郎,你过来做什么?这个时候不在房里好好的陪着七巧,跑到我这福寿堂来做什么?”

杜若谦逊一笑,正要说话,只听那杜蘅道:“老太太这就不知道了吧,大哥哥是来给您报喜的呀,丫鬟说的那哪里能算上报喜,这么大的喜事得大哥哥亲自跟你说才行呢。”

杜老太太只睨了杜蘅一眼,笑道:“少在这边耍贫嘴,我问你,你儿子都两个了,哪一个是你亲自过来报喜的?怎么你这么替你大哥哥着想,就不替你自己想一想呢?”

杜蘅只笑道:“老太太教训的是,下次我一定亲自来报喜,亲自来报喜。”

赵氏就站在杜蘅的边上,听他这没脸没皮的说笑,只觉得脸上一红,急忙拉着他的袖子,只笑着道:“老太太,时间也不早了,一会儿只怕客人也要来了,老太太还是早些用早膳好。”众人闻言,也只跟着道:“是是是,老太太还是快些用早膳好,一会儿要是客人来了,只怕老太太这边也要忙起来了。”

杜老太太只点了点头,笑道:“既然这样,你们都先回去吧,一会儿我吃过了早膳,正好抽时间去看看七巧,不然过会儿人多,我可就没时间了。”

杜若只急忙道:“七巧没事,老太太不用挂着她。”

杜老太太只笑道:“我就是去看看,有什么挂不挂着的?再说了,我也要去瞧瞧我的小曾孙,你说是不是?”

杜太太只笑道:“老太太尽管去,孩子跟大郎小时候一个模样,就是比大郎长的瓷实些,看着小巧,肉倒是结实的很。”

杜老太太闻言,嘴巴都快笑弯了,只急忙道:“那好那好,那我可要好好去看看了,你们先散了吧,散了吧。”

众人才从福寿堂散了,杜太太他们一行人才走到门口,就有丫鬟前来传话道:“回太太,亲家太太来了,红藤姐姐带着她们去大少奶奶房里了。”

杜太太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了小厮去给刘家报喜,所以李氏这会儿就来了也不意外。不过这时候还没到用早膳的时候,只怕她们是饿着肚子就忙不急赶过来看刘七巧的。

刘七巧这会儿刚刚醒过来,见李氏带着钱喜儿一起过来了,只急忙喊了丫鬟们搬了凳子给她们做。李氏就着凳子坐在刘七巧的床前,见刘七巧虽然虚弱了点,总体来说脸色还算不错,便只心疼道:“七巧,你可辛苦了,可这还没到日子呢?怎么孩子倒是先等不及了。”

刘七巧心想要是让李氏知道自己走路不看门槛,没准还不知要怎么数落自己,只急忙给紫苏使了一个眼色,笑道:“他要出来,我难道还能拦着,反正一样的,在肚子里是长,出来了一样长,还讨个喜庆,和老太太是同一天生的。”

这时候奶娘抱了孩子过来,李氏只接过来,抱在手中,低着头满眼宠溺的看着,笑道:“这孩子还真像大郎,不像你小时候,都说儿子多像娘,这回倒是真不是这样了。”

刘七巧也探起身子,瞧了一眼小宝贝,伸出手指捏了捏他的小脸道:“长的像大郎才好呢,皮囊好,将来好找个漂亮媳妇。”

李氏只切了一声,摇头道:“你这话什么意思?难不成我把你生丑了吗?你娘我那时候怎么说也是牛家庄一枝花。”

刘七巧只哈哈笑了起来,见小孩子的嘴巴随着她的手指动来动去,显然是在寻找食物,刘七巧逗了他两三回,他一直没吃到奶,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奶娘正要上前抱了喂奶,刘七巧只支起身子道:“娘,你把孩子给我,我来给他喂奶试试。”

“你还是别喂了,你昨晚才生产,这会儿得好好休息,要是真想喂,等过了这几天再喂也不迟。”

“娘你别劝我了,这几天的奶才最营养呢,等过几天,奶就没这么营养了,我不多喂,就喂一会儿行不?”

李氏见刘七巧坚持,便也只好把小宝贝递给了刘七巧,刘七巧侧着身子,稍稍解开了中衣的带子,学着喂起了孩子。小宝贝这会儿真饿着,闻见了奶香便奋不顾身就凑上去,大力的吸了起来。刘七巧只觉得.乳.头酸酸麻麻的,疼得冷汗都要出来了,只迎着头皮坚持罢了。

以前再书上看见说喂奶很疼,刘七巧还不相信,如今刘七巧可算是相信了。.乳.头对于自己来说是身体的一部分,可是对于刚出生的孩子,这不过是他们汲取.乳.汁的一个工具,如果这工具里头挤不出奶了,那他们可是会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去拼了命的蹂躏这.乳.头的。

刘七巧喂了一会儿,只觉得浑身的衣服都潮了,李氏见她额头上不住的冒汗,这才把孩子接过了手道:“今儿就喂到这里吧,明天再喂也是一样的,你现在身子没恢复好,千万不要累着了。”

刘七巧这抱了一会儿,也觉得有些累了,只点了点头,又让绿柳拿了干净衣服给换下了,这才觉得稍微舒服了一些。

李氏见了,只劝慰道:“傻孩子,你现在身子虚,动不动就会出汗,所以你现在不能多动,如果出了汗,少不得难受。”

正说着,外头连翘端着盘子进来道:“老太太那边派厨房送了鸽子汤过来给奶奶喝,厨房的人说,喝鸽子汤对产妇最好了,不油腻,又补身子。”

李氏闻言,只打开盅子上头的盖子,端着送到刘七巧跟前道:“来,先喝一点鸽子汤,一会儿再喝一些小米粥垫垫肚子,你这会儿也不能吃什么干饭,也就这些汤汤水水的先吃着,等身子没那么虚了,再吃一些米饭。”

刘七巧只点了点头,就着勺子喝了几口汤,除了味道鲜美之外,里面还有一些中药。之前杜太太做月子的时候,刘七巧特意拿了一本《产妇坐褥期照料指南》给厨房的人学习,所以如今这鸽子汤,只怕也是按照上面的方子做的。

“我这会儿倒是不太饿,就是肚子里刚没了一样东西,感觉空落落的,好像怎么也吃不饱一样。”

李氏听刘七巧这么说,只笑道:“生了孩子就是这样的,孩子一下来,就没东西顶着胃了,吃什么都跟无底洞似得,就像怎么也吃不饱一样,这时候可真不能多吃,要是一下子吃多了,那这肚子可就真的大了起来,只怕就回不去了。”

李氏毕竟生过三个孩子,这些经验还是有的,若是刘七巧嫁得不好,晚上要自己费神带孩子,这原本身上长上去的肉只怕还能掉一点。如今杜家的条件极好,怎么可能让刘七巧自己带孩子呢?所以刘七巧这月子要是不注意,少不得身上的肉不但下不去,还能再长一坨出来。李氏也是见惯了生了孩子之后就没了形象的乡下妇人,自然很害怕刘七巧毁了身材,心里也是担心的很。

刘七巧自己倒是不怎么担心,她自己的身体自己很清楚,怀孕前期是一点儿也没胖,也就是怀孕后期,她稍微增加了一些饭量,这才稍微养出一点肉来,毕竟这要是生出来的孩子跟瘦猴一样,也对不住杜太太她们一心想把刘七巧养好的心思了。

320

李氏在刘七巧房里又说了一会儿话,杜太太和杜若两人也已经用过了早膳过来了,丫鬟从厨房提了食盒过来,请李氏和钱喜儿外头用早膳,李氏只推拒道:“我们来的时候吃过饽饽了,这会儿也不饿。”

杜太太听了,只笑着道:“亲家母还是吃一点吧,今儿老太太生辰,午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好,这小姑娘正长身子呢,可不能饿着。”

李氏见杜太太说的有道理,这才带着钱喜儿去偏厅里头用早膳去了。杜若进来,见刘七巧已经醒了,急忙嘘寒问暖,又问丫鬟们她吃了些什么,刘七巧这会儿精气神还不足,只靠着和杜若稍微说了几句话,就让杜若去小书房的炕上睡一会儿。

杜若不肯走,只在刘七巧床对面的软榻上坐了下来道:“我就在这边陪着你,稍微靠一会儿。”

刘七巧只摆摆手道:“你还是去你的书房吧,一会儿客人来了,少不得要来看我,你一个大男人在这边杵着,叫我们说什么好呢?”

杜太太闻言,只点头道:“七巧说的是,大郎你还是去你的小书房吧,七巧这边有我照料着呢。”

杜若见杜太太也这么说,只打了个哈欠,跟着丫鬟往西面的小书房去了。

“七巧,你这会儿再睡一会儿,一会儿要是有人来看你,少不得会劳神。”虽然客人们过来也不会停留多长时间,可少不得也要应酬几句话,当真睡着了,那也不好意思。

“没事,娘,我这会儿也不困,靠着罢了,要是有人来了,有精神就说上两句,没精神就靠着听你们说话,也费不了什么神的。”刘七巧稍微动了动身子,只觉得沉甸甸,软绵绵的,没什么力气。

杜太太听她这么说,也不好再反驳什么,只开口道:“那你靠着吧,我在这边陪着你。”

刘七巧便道:“娘你不必在这边,今天老太太生辰,少不得要你出去招呼人,还要回去看着荣哥儿,这边有我娘就够了,您忙您的。”

杜太太今儿确实是有些事情要忙,所以也就没推辞,只带着丫鬟起身离去了。

李氏用过了早膳,又回了刘七巧的房里,见刘七巧正在闭目养神,便也没说话,只是到次间里头,将哥儿抱了过来,斗着哥儿玩呢。这会儿哥儿也吃饱了奶,懒洋洋的挥舞着小拳头,看着别提有多霸气。钱喜儿喜欢的不得了,只笑着道:“小侄儿长的真好看,大娘你说是不是?”

“是是是,长的跟他爹一样,能不好看吗?你没瞧见杜家的人个个都生的这么好吗?”李氏这会儿是心花怒放,对怀中的宝贝赞不绝口。

两人正笑着,忽然听见外头有一个年长的声音开口道:“亲家太太谬赞了,杜家人哪有你说的这么好,都说儿子像娘,哥儿长的好,那一定是七巧的功劳。”

李氏听见声音,便知道是杜老太太来了,李氏原本对杜老太太不怎么熟悉,可是上次世子爷大婚时候见了一回之后,李氏倒是觉得杜老太太很随和,心里头对她的一点惧意也变成了敬意,只笑着道:“老太太这回可没说对,您快来看,这哥儿可不就是像大郎?虽然我没见过大郎小时候的模样,可咱们家七巧小时候的样子我可瞧见过,不是这样的。”

杜老太太听李氏这么说,急忙就上前两步,凑着脑袋看过去,只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婴儿正在那边打哈欠,那小嘴唇鲜红鲜红的,一厥一厥的,样子可爱极了。杜老太太只惊呼道:“哎呀,可不就是跟大郎小时候一个样子,就是比大郎胖一点,结实一点。”

杜老太太伸手从李氏手中接过了孩子,看在眼中喜在心中,只一个劲的点头道:“当真是父子啊,就跟一个磨子里刻出来的一样,亲家太太,你快看他那小鼻子小眼,真是太像了。”

李氏只笑道:“没生之前我还担心呢,万一是个儿子长的像七巧,只怕将来就没有大郎这样俊俏了,如今我倒是放心了。”

刘七巧这会儿正在床上闭目养神呢,听见李氏说了这么一句,只娇嗔道:“老太太你听听,难道我是长的歪鼻子小眼睛吗?我娘竟瞎操心呢!”

杜老太太只笑道:“长的像七巧也不赖,姑娘家要是长的像七巧这样小巧可爱的,那也是讨人喜欢的,这不着急,以后慢慢生。”

刘七巧听见慢慢生这三个字就一头冷汗,古代的女子除了生育机器以外,果然是很少有第二种职业。李氏见刘七巧脸上有些不愿意,只急忙笑道:“那是,七巧年纪小,以后少不得还要给你添个曾孙女什么的,老太太您福寿双全,儿孙绕膝,真是让人羡慕的紧。”

杜老太太原本觉得李氏太过拘谨,似乎并不怎么会说话,如今见李氏这一番话说的也让她心里甜蜜蜜的,只笑道:“我说这七巧一张巧嘴是像谁呢,原来是像亲家太太。”杜老太太只笑着继续道:“听说她兄弟考上了童生,这可不简单,我听七巧说,你们家八顺也不过就才十岁,将来肯定能有大出息。”

说起八顺来,李氏最近可没少风光,就连王府那边的人都全知道,刘二管家的儿子十岁就考上童生了,虽说王府的三少爷也过了童生,但人家眼看着就十三岁了,可刘八顺才十岁,这就是差距啊!

“老太太快别夸他了,我这几天还在家里训他呢,别以为过了童生就跟考了状元似的,这压根就没什么了不得的。再说了,他的先生可是状元,要是状元的徒弟连童生都过不了,说出去那才让人笑话呢!”

“对对对,亲家太太说的很对,小孩子心野,一定要让他沉下心思,好好继续念书才行,有多少人是考了一辈子,到老还是个童生的,这一点要引以为戒。”

刘七巧对这一点倒是不太赞同,虽然刘七巧知道读书少不得要用功的道理,但是作为填鸭式教育体制下的刘七巧,其实很理解天才和非天才学生在学习上的区别。而已刘七巧的经验看来,刘八顺的小脑瓜是很好用的,确是有那么一点天才的禀赋,但是如果家里逼得太急了,朝着书呆子的方向发展,只怕到时候得伤仲永了。

“娘,我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八顺虽然贪玩了一点,可脑子还是聪明的,你得稍微满足一下他爱玩的天性,不然的话,以后变成个书呆子一样的人,有什么好的,你见过几个状元是书呆子的?不说别人,就大郎吧,你看着他温文尔雅的,其实骨子里别提有多爱玩了,那些个朋友更是一个比一个厉害,状元探花我都见过,就没见过书呆子。”

李氏也明白刘七巧的意思,刘八顺刚开蒙那会儿,每天都是刘七巧督促他看书的,连刘八顺都说,姐比私塾的先生靠谱。后来刘七巧进了王府,刘八顺也有了状元先生,所以刘七巧就不怎么管刘八顺了。不过刘八顺的学习习惯,倒是和以前刘七巧教他的差不多。

“七巧说的有道理,这叫劳逸结合,况且现在正是小孩子长身体的时候,要是为了功课耽误了身子,那可不行,就说我那侄孙吧,现在是我的大孙女婿了,就是因为熬坏了身子,弄的没考上进士,还要再等三年。”

李氏一边听一边点头,神色也一本正经,只开口道:“老太太这说,那我可真得注意着点了,这身子坏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家那小身板看着平常结实,其实也是个没用的。”

刘七巧稍稍打了一个哈欠,奶娘上前把哥儿给抱走了,丫鬟们看着时辰也不早了,估摸着一会儿客人要到,只上前劝道:“老太太该回福寿堂去了,一会儿姨奶奶、还有大太太那边的舅太太都要来了,老太太还是先回去吧。”

杜老太太只点点头,又扫了一眼这房里的丫鬟奶娘们,只吩咐道:“你们好生服侍大少奶奶,这个月的百草院丫鬟们的月银翻倍。”

众丫鬟闻言,只都笑着谢过了恩典,才送了杜老太太出来,杜老太太往外头走了几步,只转身吩咐连翘道:“你们奶奶今天身子没好,需要静养,今天就不见客了,到时候要是有人来,只说是我吩咐的,让她们直接到福寿堂找我便是。”

连翘只笑着道:“就等着老太太这句话了,今儿是老太太的好日子,老太太不发话,我们这里还当真不敢闭门谢客呢。”

杜老太太只笑道:“你这丫头什么时候也学会贫嘴了?行吧,你们这儿就闭门谢客吧,今儿我替你们接客了。”

“那就辛苦老太太您啦。”连翘说着,只把杜老太太送出了院门,这才折了回来,见刘七巧在里面闭幕养神,又往小书房去看了一眼,见杜若也在炕上睡的正香,在外间服侍的小丫鬟们昨晚也累了一宿了,这会儿也都熬不住打起了盹儿来。

李氏见连翘进来,只笑着道:“连翘姑娘也去睡会儿吧,这边有我看着呢。”

连翘这会儿也是困劲上来了,只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道:“那就辛苦亲家太太了,我就在这榻上靠一靠,要是奶奶醒了,你只管叫醒我。”

321

李氏就这房间里的凳子坐了,见钱喜儿还在一边站着,便道:“你去找你姐玩去吧,只不要乱跑,这儿可比不得家里,外头大,跑丢了我可不带你回去。”

钱喜儿最近个子拔高了不少,扎着两个鬏儿,上头缠着米粒大的珍珠串成的串儿,看着越发俊俏了。李氏是真心把她当亲闺女养,样样都给她好的,半点也没委屈她。便是刘七巧小时候,也是过着苦日来的,都没有丫鬟服侍过。

李氏见钱喜儿走了,只拿起桌上的针线,见上头的桃花才半朵,便搔了搔头皮,低着头做起了针线来。她在牛家庄算是有福的媳妇了,别的媳妇不光要会做针线,农忙的时候,还要跟着下地做农活。李氏是不曾下过地的,所以针线功夫在牛家庄算是拿得出来的。

因为今儿是杜老太太的寿辰,所以杜家院里也热闹了起来,太远的亲戚是没有请的,不过就请了两位杜太太的娘家人,赵氏和刘七巧的娘家人,以及姜姨奶奶、安泰街上的本家亲戚,还有几个杜太太的老姐妹。

王妃这几日身子不是太好,所以虽然知道刘七巧刚生了孩子,还只是命人送了礼过来,人并没有亲自来。原本王妃不能来,作为如今王府大少奶奶的于氏是要来的,可如今于氏有了身孕,自然也是不方便去的。

来的客人大多数都是来了之后才刘七巧刚刚给杜家生了一个男孩,可惜走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消息,所以少不得没带什么见面礼。杜老太太这边正在和安靖侯老夫人还有安富侯夫人聊天,这两位老夫人如今也可以算是红光满面了。周蕙一个月前为安靖侯府生下了一个长孙,安富侯家,大少奶奶也生下了嫡长孙,真是喜事连着喜事。

“我们这几个老姐妹,如今瞧瞧,却还是你的福分最好。”安富侯夫人感叹了一番,只继续道:“想着我们那时候,父母削尖了脑袋要把我们往侯门嫁,如今瞧着,其实是不是高门大户也不打紧,重要的是这一辈子要活的开开心心的。”

杜老太太闻言,只笑道:“你这话说的,难道你如今有什么不开心的吗?说的好像受了多大的苦处一样。”

安富侯夫人只笑道:“难道我没苦处吗?年轻的时候生不出儿子,到了三十多才得了这么一个老来子,谁曾想儿子娶了个媳妇又是一个生不出孩子的,如今好容易才生了一胎下来,都已经吓的说是不敢再生第二个了。”

杜老太太只笑道:“女人头上一个忘字,这疼也不是白疼的,一时半会肯定是忘不掉的,你只等再过几年,让她在怀一胎就是了,实在不行,房里的姨娘也可以生,反正如今也有了嫡长子了,也不怕有什么不安分的人弄出什么幺蛾子。”

安富侯夫人听着也觉得很有道理,只点头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我那儿子虽然轴的很,但对我那儿媳妇却是喜欢的很,当年我儿媳妇得了那么大的病,他也不肯跟妾氏一起过,如今我也只好随缘了。”

安靖侯老夫人听了,只羡慕道:“你有这样的儿子是福气,外头多少人家因为多宠了一些妾氏,闹得鸡犬不宁的,依我看,妾氏这东西,要是孩子真的需要,那就安置几个,要是孩子自己不想要,我们也懒得烦,我要不是那儿媳妇太不像话,我也不愿意管儿子房里的事情。”

老太太们都是过来人,很多事情花了一辈子才想明白,如今说起来,倒也通透了。

“可不是,我一直就是这么想的,妾氏这东西,儿子想要,你还得考虑几分,要是儿媳贤德,你再给儿子房里塞妾氏,那就是别人眼中的恶婆婆了。”杜老太太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在老姐妹面前也是脸上有光。

安靖侯老夫人只点了点头,又道:“还没恭喜你呢,曾孙和你同一天生辰,也不知道你是哪一世修来的福分。”

杜老太太只笑道:“可不是,这你们可是羡慕不来的,不过我可告诉你们,七巧今儿还虚弱着,你们要道喜的只管跟我道喜,就别去她那边了。”

“瞧你这老货,我们说了要去了吗?那时候你是怎么嫌弃七巧的?如今倒是疼了起来,可见你当初是瞎了眼了。”安富侯夫人对刘七巧一直很感激,和杜老太太说气话来也带着几分玩笑。杜老太太也不生气,只一个劲的点头道:“行行行,你说的对,我当初就是瞎了眼了,可我虽然瞎了眼,老天爷没瞎呀,所以七巧还是嫁进了杜家,你们是不是?”

几个老太太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正这时候,外头有小丫鬟来传话道:“回老太太,水月庵那边了尘师太命人送了贺礼来,还有一串开过光的金刚结护身手链,是送给大少奶奶的。”

杜老太太闻言,只急忙站了起来问道:“水月庵来送东西的师父呢?”

“门房上要留了她下来喝茶,她说她是佛门子弟,清静惯了,就不进来了,人已经走了。”

“那行吧,改日我们再去水月庵捐香火钱,你只把那手链给大少奶奶送去,我估摸着应该是给小哥儿的。”

安富侯夫人和安靖侯老太太听了,只羡慕道:“也不知道七巧是哪一世修来的福分,连大长公主都这么为她上心。”

杜老太太听出她们话中艳羡的意思,心里只偷偷乐呵,笑着道:“行了行了,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出去入席吧。”

杜若昨儿折腾了一晚上,今天一早只睡到中午才醒过来,见守在门口的小丫鬟也已经累的趴在桌上睡了,就自己起来穿了衣服,往刘七巧的房里来。

李氏正在那边做针线,见杜若进来,只笑着道:“大郎可睡足了?”

杜若有些不好意思,只亲自倒了一杯茶给李氏道:“娘你歇一会儿,这些事情丫鬟们做就好了。”

“丫鬟们也都服侍一夜了,也要歇一歇,我就是顺手的事情,不打紧。”李氏说着,放下了绣品,只喝了一口茶,外面的小丫鬟正好进来道:“亲家太太,福寿堂那边来请您过去入席呢。”

杜若见了,只回道:“你出去说一声,一会儿我和亲家太太一起过去。”

这会儿连翘听见有人说话,也醒了过来,只揉了揉眼睛,见杜若正站着,忙起身道:“不好,这一睡就睡过头了,什么时辰了?只怕福寿堂那边要开席了。”

“你去把亲家太太家的姑娘喊过来,我们一起过去。”杜若交代了一声,连翘正要出门,李氏急忙喊住了道:“连翘姑娘不用去了,让她跟紫苏在一块儿吃就好,她们姐妹俩难得见一次,跟我去了那边,反倒拘谨的很。”

杜若见李氏这么说,便只点头应了,带着李氏一起去了福寿堂那边。

其实李氏这会儿心里还是有些七上八下的,王妃没来,她就是刘七巧唯一的娘家人,说实话这样的场面,她一个村妇真的没经历过几次,也不过就是在王府住的时候,远远的瞧着热闹的很。如今真的来了,她也怕给刘七巧丢脸。

杜若见李氏有些尴尬,也知道她的顾虑,只笑着道:“娘不必担心,我跟太太说好了,一会儿您就坐她那一桌,上头是我舅妈和她家的媳妇姑娘。”

李氏只小心翼翼的点了点头,有些紧张的扶了扶鬓角。说起来李氏容貌算是好的,可毕竟在村里过得时间长了,身上就有一股子乡土气息,那是不管穿什么衣服都遮盖不住的。而刘七巧之所以没有那种乡土气,是因为她是穿越来的,骨子里就又一种现代人的精练。

杜太太见杜若带着李氏过来,只起身相迎,笑道:“亲家太太来啦,坐吧。”

李氏谦和有礼的坐下了,和舅太太打了招呼,又受了礼数,脸上笑得很恬淡。杜老太太见李氏来了,只对桌上的三个姑娘道:“那是你们大嫂子的娘,你们是第一次见,都去行个礼。”

三位姑娘只都起身去给李氏行礼,李氏忙不迭起身谢了,忽然想起方才她出百草院的时候,绿柳给她塞的几个荷包,便只笑着一人一个拿出来当成了见面礼。

这般举动,饶是原本对她有些看轻的太太奶奶,也只都忍不住心道:原来没想到她居然还是这般有心思的人,怪不得刘七巧这样聪明伶俐,想必是随了她母亲。又想起刘七巧的爹是恭王府的二管家,恭王府那样的地方,便是一个普通下人都有几个心眼,更不必说还是个管家。

“亲家太太何必多礼呢,你是长辈,受她们的礼那是应该的,不用这么客气。”

“不过就是一些小玩意儿,第一次见,也就是意思意思,老太太这么说,我倒不好意思了,只怕姑娘们看不上呢。”李氏只陪笑道。

众人又寒暄了一阵子,见吉时已到,杜老太太便吩咐厨房上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