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七巧笑道:“你这一边走,一边摇的,不睡着了才怪。”

杜若首次父子联系感情的行动,在刘七巧的说落下最终失败了。

一晃两三日又过去了,众人按例去福寿堂给杜老太太请安。刘七巧出门的时候特意看过万年历,今天是七月初七,刘七巧十六岁的生日。说起来去年这个时候,刘七巧还未出嫁,全家一起去牛家庄刘家的祠堂里面行及笄礼。像刘七巧这样一及笄就出嫁的姑娘并不多,一出嫁就生孩子的,也不是很多。说起来刘七巧因为怀胎,也没少担心,这身子终是没太长开,幸好她自己克制了不少。如今虽然恢复的差不多了,但之前的衣服穿在身上已经有些紧了。

众人闲聊完了家常,杜老太太只拧眉道:“今儿是乞巧,我怎么觉得应该还有别的事情,难道今天真的没有别的事情了。”

刘七巧心道大约是老太太想起了她的生辰,可谁知道杜若偏偏就低着头,一言不发。难道让刘七巧自己说,今天我生日,你们得给我庆祝生日?这…也太丢人了些。

杜老太太见众人不说话,便也有些扫兴,只开口道:“算了算了,一定是我老糊涂记错了,你们都散了吧。”

这时候杜芊才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起来道:“老太太您没记错,今儿是大嫂子的生辰呀,大嫂子闺名七巧,就是这个原因呢!”

杜老太太只一拍脑门道:“瞧我这个老糊涂,竟然是一点儿也不想不起来。”又问杜太太道:“我这个当太婆的没想到也就算了,你这个当婆婆的怎么也没想起来呢!”

杜太太只站起来,笑着道:“瞧老太太说的,这件事情,我怎么能忘了呢,去年还是我去的牛家庄给七巧行的及笄礼,我不过就是想给七巧一个惊喜罢了。”

杜太太说着,只让身边的丫鬟出去传话道:“去厨房传膳吧,今儿陪老太太在福寿堂一起用早膳,晚上已经在听风水榭备下了宴席,给七巧庆生。”

刘七巧一早就知道杜太太是定然不会忘记她的生辰的,无奈她们不提,她也不好意思问,于是便一直憋着,总算给憋出来了。

“今儿你是寿星,可不准再乱跑了。”杜老太太只开口道,又对着杜家两个老爷吩咐道:“你们今晚也早些回来,我们有日子没一起吃过团圆饭了,正好这个月吃一顿,下个月是中秋,又可以聚一聚。”

两位老爷见杜老太太兴致正好,自然是连连点头应了。

赵氏最近身子已经见好,如今杜二太太不在府上,杜太太又是一个随性的人,把打理家事的事情又交给了她,没人给她使绊子,她倒也张罗的得心应手的。

369

刘七巧和杜若吃过了早膳,一起从福寿堂回来,两人只并肩走着。刘七巧抬头睨了杜若一眼,故意不理他,杜若只悄悄的牵住了刘七巧的手,凑到她耳边道:“娘子,是我想给你一个惊喜,故意让大家都不要提的,你可千万不要生气。”

刘七巧瞥了杜若一眼,见他眼下带着一些乌青,这几日半夜只要杜文韬哭起来,他这个亲爹必定是要起来抱上一会儿,这不才几天功夫,都熬出了黑眼圈来了。刘七巧只伸手抚摸了一下杜若的黑眼圈,笑着道:“算了,看你最近表现良好,我就先饶过你了,东西呢?”

“东西?什么东西?”杜若故意装傻。

“没有就算了。”刘七巧转过身子,也不继续再问了。其实她自己也清楚,在古代这个物资匮乏的社会,穷人家的生日礼物可能是一碗加了浇头的长寿面,而富人家无非也就是衣服、首饰、面料等家常用的东西。去年杜若送刘七巧的及笄礼物,刘七巧很是喜欢,都一直带着呢,也不知道今年杜若会送给刘七巧什么礼物呢。

杜若想了想,只走上前,从袖子里偷偷的拿出一个锦盒,递给刘七巧道:“这个也是我亲手刻的,以后你开了宝育堂,总能用得着的。”

刘七巧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枚四四方方的印章,小篆的字体、憨态可掬,不过上面刻的可不是刘七巧,而是:杜氏七巧。刘七巧接过印章,不由有些不好意思了。虽然知道古代的习惯是妻冠夫姓,不过真的这么写了,当真还是不习惯的恨。刘七巧只把这印章放回了锦盒,捧在手中道:“什么时刻的?”

“在太医院不出去看诊的时候,偷偷刻的,要是被二叔看见了,可是要罚俸禄的。”杜若见杜二老爷就在前面不远处,只压低了声音道。

“怪不得你每天回来就跑小书房看书,原来在太医院偷偷干这事情,罢了,以后半夜不要起来抱儿子了,好好睡一觉比较重要。”

“那怎么行呢,我这几日抱他,白天他看见我就兴奋的笑了,越发粘我了,我恨不得多点时间陪他。”杜若只笑着说道。

看来杜若是享受到了当爹的乐趣了,刘七巧只往他怀里靠了靠,凑到他耳边道:“那你晚上早些回来,今儿我抱着哥儿一起出来玩玩。”

杜若只点了点头,依依不舍的去太医院上值了。

刘七巧今日虽然没出门,却也没闲着,先是早上的时候太后娘娘命人送了寿礼过来,中午的时候王妃又让青梅亲自跑了一趟,送了刘七巧喜欢吃的糕点和寿礼,到了下午,李氏又来了一趟,刘七巧原本想留她下来一起用了晚膳,奈何李氏也是跑不开,孩子们都在家里等着。

刘七巧忽然觉得,其实做女人,尤其是古代的女人,当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嫁入了夫家,那简直就是一辈子的保姆和生育机器了。也难怪那些丫鬟们想着做姨太太,荣华富贵对于她们来说,确实太有诱惑力了。

到了晚上,杜家爷几个果然都提早回府,各自回房沐浴更衣,打算陪杜老太太吃团圆饭。赵氏一早就在听风水榭里头安排妥当,四周用轻纱笼着,各处角落放着窖冰,水上又是凉风习习的,点上了熏香,更连一只蚊虫也没有。

丫鬟们扶着杜老太太先过来了,杜老太太只看着水面上点着的几盏河灯,问赵氏道:“今儿怎么点起河灯了?”

赵氏只笑着道:“前几日收拾库房的时候,看见去年中秋还有几盏河灯没用了,正巧今年中秋的新河灯已经预备下去了,所以就把老的拿出来给小丫鬟们玩去了。”

杜老太太笑着道:“可惜茵姐儿如今不在家,不然看见了这河灯,也够她臊的了。”

赵氏只开口道:“大姑奶奶前几日才来过,原本今日她也是想过来的,听说姜姨奶奶偶然风寒,所以就不来了。”

杜老太太闻言,只问道:“怎么?姜姨奶奶病了,你们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

“就是前两日稍微冷了一下,可能年纪大了没太在意,就病了。听说都没有请大夫去瞧瞧,应该是没有大碍的。”赵氏对杜老太太一向算是恭敬的,当初杜蘅搞了院子里的丫鬟,也是杜老太太给她出的恶气,所以赵氏这一点倒是一直没望了。

正着时候,杜蘅已经洗漱完毕,潇潇洒洒的过来了,他天生就生的气宇轩昂,体格强壮,像他这样的世家公子,在古代招蜂引蝶,其实也是长太了。赵氏见杜蘅过来,只忙迎了上去道:“你倒是来的早,老爷太太们还没来呢。”

杜蘅道:“我听说你忙了一下午,所以早点过来看看,你身子才利索,可不要累坏了。”

赵氏只点了点头,扶着杜老太太入座。杜蘅便坐在杜老太太跟前,祖孙两个聊了起来。

“听说你最近去了公主府那边,给你嫂子张罗开宝育堂的事情?”原本开宝育堂的事情并没有让杜老太太知道,可谁知太后娘娘办事效率太高,第三天就派人把皇上写的牌匾给送了回来,这下就连杜老太太都知道了这事情。

杜老太太金口玉言,非要入个股份,刘七巧盛情难却,收了她两千两银子算是意思意思。

“才进去呢,刚刚领着工头看了一遍,那些个家具摆设还要做一阵子,我估摸着至少还得要两个月时间才能弄好。”杜蘅只一五一十的回禀杜老太太。

杜老太太只点头道:“这公主府可有些年月了,是前朝一位王爷的府邸,成祖当王爷的时候,还在里面住过,后来成祖登基,这府邸就空了下来,再后来长公主下嫁,成祖就把这处府邸改名为公主府,赐给了大长公主。说起来,那里可是出过真龙天子的地方啊。”

杜蘅只点头道:“老太太放心,我专门辟了小院子给那些匠人们做活,平常不准他们在府上乱走,我们修整哪个院子,就进去哪个院子,并不会伤到这里面的一草一木。”

“你倒是有心思,想的也周到。”杜老太太只夸赞道。

“那是大嫂子特意交代过的,说什么要保护历史文物,我也没弄明白。”杜蘅只一边打扇子一边道。

这时候杜太太和杜老爷也都来了,杜太太只让奶娘把荣哥儿也抱了出来,杜太太见杜蘅的三个孩子都没出来,只开口对赵氏道:“蘅哥媳妇,今儿吃团圆饭,你喊人把哥儿和姐儿都抱出来吧,咱们四世同堂的,多喜庆。”

赵氏闻言,只忙应了,让丫鬟进去传话,嘱咐着让茯苓带着孩子们都过来。

百草院里头,刘七巧正给杜文韬穿着喜庆的铜钱纹小对襟衫,下面一条开裆裤,光着屁股就抱在了手中。刘七巧特意嘱咐了赵奶娘道:“一会儿出门前,先给哥儿把个尿,万一尿在了老太太身上,那可就丢人了。”

谁知赵奶娘笑着道:“奶奶这就太讲究了,童子尿那可是延年益寿的,要哥儿真的撒一泡童子尿在老太太身上,指不定老太太要怎么高兴呢!”

刘七巧只无奈道:“这大热的天,身上潮了总是难受的,水榭那边离老太太福寿堂还有些距离,万一真的尿了,只怕老太太回去了,可就不来了。”

“哎哟,那倒也是,我赶紧给把把。”

谁知道这会儿杜文韬压根没鸟,不管赵奶娘怎么嘘嘘,他挺着个胸膛、挥舞着四肢拼死抵抗。刘七巧见他实在不肯,也只好作罢了,让赵奶娘抱着他跟在后头。

刘七巧还没往水榭里头走,就听见里面杜芊笑着道:“寿星来了、寿星来了。”

这时候丫鬟上前,替刘七巧挽了帘子,刘七巧和杜若进去,里头清凉舒爽,带着清雅的香味,让人心旷神怡。

“二弟妹费心了,又劳你张罗。”刘七巧现在也学乖了,赵氏是个不打笑面人的人,而且很吃马屁,所以刘七巧第一句就先夸了她。

赵氏倒是不好意思了,只笑着道:“瞧嫂子你说的,不过就是一桌酒菜,都是下人们预备的,我只不过耍耍嘴皮子而已。”

众人来齐,各自落座,杜老太太只指她身边的位置道:“七巧,今儿你是寿星,你坐我边上来。”

刘七巧急忙道:“那怎么行呢,这不和规矩,再说了,有爹和二叔在跟前,我也不敢贪吃啊,老太太不如还是按老规矩吧!”

杜老太太见刘七巧这么说,也觉得有些道理,便开口道:“那就还按照以前的老规矩,爷们、哥儿们随我坐,你们婆媳姐妹的,单独坐一起,好好吃。”

众人多落座,老太太一一看过了孩子,还抱了一会儿荣哥儿和韬哥儿,见孩子太小也没法上席面,就让奶娘们抱着他们各自回去了。谁知道才没走几步,赵奶娘只觉得胸口热乎乎的,一摸杜文韬屁股,早已经湿哒哒的滴水了。

赵奶娘只笑着道:“我的小祖宗,你可真会挑时候,便是你刚才要是尿了,可真就尿在老太太身上了。”

370

杜老太太见难得一家团圆,自然也是感慨万千的,今儿因为没有外客,所以两桌中间也并没有用屏风隔开。众人一边吃一边笑,杜苡和杜芊都送了寿礼给刘七巧,杜太太和赵氏也各有所表示。杜老太太瞧了一眼杜二老爷,又瞧了一眼杜老爷和杜太太,见杜二老爷独自举杯,心里面也略略有些感慨。

不过杜老太太心里头是有思量的,杜二太太才去庄子里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时候要是就把她给接回来了,只怕没有震慑的作用。但是今儿是团圆的日子,杜老太太也不想提起那扫兴的人,索性开口问两个孙子道:“莘哥儿,听说前几天你在学堂里头,先生夸你了?我这掐指算算,你明年得去考秀才了吧?”

杜莘只恭恭敬敬的点头道:“姨娘说了,不急于去考秀才,让我在家里再多温习一年功课,等四弟过了童生,我们一起考去。”

杜茂听见杜莘这么说,一张脸顿时就拉了下来,觉得嘴里的美味都变的没味道了,只嘟囔着道:“老太太,我这脑子就跟木头一样,一念书就困,大嫂子是个女的都可以开店做生意,我不想考科举,我想跟着二哥学生意。”

“你胡说什么,你就算念不进去书,那也要给我学医术,你二哥已经会做生意了,你好歹也要继承个祖业。”杜二老爷只恨铁不成钢道。

“那这祖业不是由大哥哥继承着吗?我们四个里头,有一个会医术不就行了,都是反正都是姓杜的。”杜茂年纪小,且又是庶子,对家里分家的事情自然是一点儿也不知道。他这话一说出口,倒是让杜老太太哑口无言了,只叹了一口气道:“你瞧瞧,说的我都没话说了。”

杜老爷只笑着道:“茂哥儿年纪小,还不明白。”杜老爷说完,只夹了一筷子菜送到杜茂的碗里头道:“现在还是先读书明理,等到大一点,再看看你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我们再慢慢学。”

杜茂只一面吃,一面点头道:“大伯,我听你的。”

杜二老爷隐隐觉得有些牙疼,自己亲生的儿子,一个两个的都和大伯亲,幸好他有杜若这个可以继承衣钵的大侄儿,不然的话,还真的是生无可恋了。

众人用过晚膳,各自回到房中,刘七巧沐浴更衣之后,在外头的院子里绕了一圈消食。杜若则还窝在他的书房之中,一直到了亥时,也不见杜若出来,刘七巧便摸了进去,之间杜若的书桌上放着厚厚的一叠医案,堆得他脑袋都看不见了。杜若见刘七巧进来,只开口道:“你先睡吧,前几日落下的事情,我要开始好好整理整理了。”

刘七巧上前,又为杜若点了一盏蜡烛,问道:“这些东西你哪儿来的?这么多你是要做什么?”

杜若只笑着道:“这些可是宝贝呢!”杜若一边说,一边放下笔,拿了一本指给刘七巧看道:“三十年前的医案,这是胡大夫行医一来,记录下来的医案,前一阵子不是遇上了那个得女病人吗?胡大夫就去翻以前的医案,所以就萌生了想要整理一本妇科医典的想法,可是他年纪大了,精力有限,他那两个徒弟又太年轻,所以就把这事情交给我了。”

刘七巧见杜若一脸得意,只笑着道:“瞧把你给乐的,其实我心里清楚的很呢,胡大夫是很想收你当徒弟的,可是杜家家学渊博,怎么可能再去拜别的师父呢,所以他才这么说的,他老人家的心思,我可清楚的很呢!”

杜若经刘七巧一点拨,只惊道:“哎呀,我怎么没想到这个,被你这么一说岂不是?”

“胡大夫又不是太医院的大夫,这些医案他若是不拿出来,你从哪里看去,明知道你会偷师,还这样毫无保留的交给你,不是这么个心思,难道还有别的心思?”

杜若只连连拍着脑袋道:“还是娘子睿智,我竟没有想到这一点。明日一定要禀明了老爷,让老爷亲自登门,好好谢谢胡大夫。”

刘七巧只笑着道:“我瞧着亲自登门谢就不用了,胡大夫还带着两个徒弟呢,这事儿让他们知道多不好,逢年过年的,多赛点红包就是了,不然这样,明儿我亲自登门,跟胡太太唠唠家常。”

“这个好,还是娘子想的周到。”杜若只夸赞刘七巧道。

其实就算没有杜若这事儿,刘七巧也是打算去一趟胡大夫家的,宝育堂开了之后,少不得还要让胡大夫坐镇,刘七巧都已经让杜蘅给胡大夫安排好了休息的厢房和诊室,但亲自去请,还是要她自己去的。

第二天一早,用过了早膳,刘七巧便备了厚礼,往胡大夫家去了。胡太太心宽体胖,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太太,只可惜命不太好,生了两个儿子都夭折了,只留下三个闺女,如今也早已各自成家。胡太太就在老家的族里过继了一个儿子过来,来京城的时候那孩子都已经十三四岁了,跟着胡大夫学医术,正是胡大夫两个徒弟中的一个。难得那孩子乖巧,感恩两位老人,在家很是孝顺,胡太太也老怀安慰了。如今到也到了给他张罗媳妇的年纪了。

胡太太见刘七巧带着厚礼过来,早已是受宠若惊,只亲自迎了出来道:“大少奶奶今儿怎么就过来了,你说你这过来就过来吧,还带着这些东西做什么呢?”

刘七巧一边跟着胡太太往里头走,一边只回道:“空着手我怎么好意思上门呢,说起来,还是有些事情要和夫人商量呢?”

胡太太只好奇问道:“大少奶奶有什么事情需要和我商量的呢?咱在家也不管事情,不过就算是要和老头子商量,只怕今儿也等不着了,还不知道他要几点能回来呢!”

刘七巧只笑着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情,就是最近我预备要开一个宝育堂,专门给我们女人看病的,当然里头包括了生孩子,坐月子等一系列的事情,我想等到时候,就让胡大夫去我那儿坐诊。”

两人落座,丫鬟送了茶上来,胡太太才笑着道:“他都给宝善堂做了一辈子的伙计了,还不是你们东家说让他去哪儿,他就去哪儿呗!”

刘七巧只笑道:“那也得他同意才行,他要是不答应,我是不会做他的主的。”

胡太太见刘七巧这么说,倒是有些受宠若惊了,她三十年前跟着胡大夫进进城,要不是杜家收留,这会儿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光景。

“大少奶奶这话说的,我们家老胡再没有不愿意的,不是我说,当年要不是杜家拉我们一把,只怕我们都没了,后来鞑子打进来,朝廷南迁,杜家也带着我们一家几口人到南方去,这都多少年过去了,你这时候跟我说这些,不是看不起我们吗?”

刘七巧倒是没想到胡太太会这么说,只笑着道:“夫人这么说,我反倒不好意思了,实话不瞒夫人,胡大夫的医术高明,在京城一带看妇科已经是名声大噪,我也确实知道,有别的人家一直想着请胡大夫过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道理人人都懂,但是我只告诉夫人一句话,宝育堂绝对会是胡大夫的最高处。”

刘七巧这番话是听得胡太太心花怒放,只一并点头道:“少奶奶好本事,头一回听说有女人出门做生意的,可真是给我们女人张脸了。”

刘七巧只笑道:“我还怕别人说我不够称职,不会相夫教子呢,只有夫人这么夸我。”

胡大夫家的事情搞定,刘七巧顺道回了一趟富康路上的刘家,李氏见刘七巧回来,高兴的留了她用午膳。刘七巧见李氏给九妹和钱喜儿都做了新衣服,唯独自己还穿着旧衣服,便开口道:“娘,你有空也给自己做一套新衣服吧,上回送给你的绸缎,箱子里老放着也会发霉的,不如穿到身上。”

李氏只笑着道:“在家里头穿旧衣服舒服,九妹和喜儿正长身体你,旧的都穿不下了。”

刘七巧又进书房,检查了一下最近刘八顺的功课,不得不说古代的读书人确实也很辛苦,十岁的刘八顺已经写得一手标准的楷体,拿到现代绝对是可以直接当字帖用的了。

“八顺的功课越发好了,前几天赵先生还夸他,说他明年有望能考上秀才。”

不过刘七巧想起杜莘的话,倒是提醒了一下李氏道:“娘,依我的意思,不如明年先别让八顺去考秀才,等再多读一年,后年再去考。”

李氏只想了想,问道:“这是什么道理?”

刘七巧只解释道:“秀才年年可以考,但是明年还有一场乡试,错过了明年的乡试,总还要等上三年,不如先让八顺把基础给打好了,等后年一次就考上了,也省得来回折磨他,若是后年没考上,还有大后年,总不至于耽误了乡试。”

李氏只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好像也有些道理,等你爹回来,我问问他去。”

刘七巧估摸着苏姨娘当时会对杜莘这么说,其实等杜茂倒是其次的,多数还是想让儿子多学学,能在应考的时候稍微更稳当一些。

371

刘七巧从刘家回去的时候,顺道又去公主府绕了一圈,才到议事厅门口,就瞧见一群婆子们正围着绿柳说话。有的手上捧着茶盏、有的抓了一把小扇子给绿柳打扇,还有人笑嘻嘻的站在一旁陪笑。绿柳坐在中间,手里捧着个冰碗,正跟她们聊天。见刘七巧来了,只蹭一下站了起来,把冰碗往那沈妈妈的手中一放,笑着道:“妈妈们,这下我可真帮不了你们了,你们看看谁来了。”

那些老婆子哪里知道这个点刘七巧还会过来,只一个个立马老实得不是事儿,脸上的笑容也尴尬了起来,一个尴尬的往外头跑去。绿柳忙上前把刘七巧请了进来道:“奶奶这个时候怎么有空过来。”

刘七巧见她那古灵精怪的样子,也不说她,只笑着道:“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了呀?”

绿柳只挠了挠头,捋着胸口的小辫子道:“我哪敢啊,还不是这一群婆子还拖着东西没送上来吗?也不想想这是第几天了,还想着我能宽限几天,我可都说了,明儿午时,过时不候的。”

“那你还吃她们的东西,你不知道吃人的嘴软吗?”

“她们没两天就要去赵王府了,以后谁还能碰的上,我不吃白不吃。”绿柳只满不在乎的说。

刘七巧忍不住笑了出来道:“算你精,这样吧,明天中午她们要是实在拿不出东西的,你就让她们太阳下山之前一定要拿出来,不然后天全部送去见官。”

绿柳只愤愤道:“早几天就应该把他们送去的,奶奶也是好耐心,一味的宽限,前儿我遇上二爷,二爷还问怎么这些个下人还在园子里没走呢,我都不好意思说了。”

刘七巧上次说要让这些老婆子把东西交起来了,才肯放她们走,无奈这些老婆子一个比一个的脸皮厚,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还撺掇着厚道的老管家一起来求情,刘七巧这才宽限了几天,不过人的耐心也是有个限度的,刘七巧只点点头道:“就明天吧,明天要是不把东西交其了,后天你就去顺天府尹找不快上门抓人。”

绿柳只重重的点头道:“奶奶这次不会再心软了吧?明儿我可真去了。”

“去吧去吧,你一会儿去跟那个风杨说一声,就说明儿我要找人来抓那些婆子。”

“跟他说做什么呀?我们抓我们的人,跟他有什么关系。”绿柳只不解道。

“怎么没关系?老管家在府上住了一辈子,这些老婆子虽然不怕我们,但是对老管家还是很信服的,之前她们能这么大的胆子,也是因为老管家宽厚,从不跟她们计较,我估摸着只要你放出这个风声,老管家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刘七巧只笑着道。

“奶奶的意思是?让老管家告诉她们,我们要抓她们?万一老管家知道了,又跑来我我们这儿求情怎么办?我是怕了他老人家了,比那些婆子还难缠,也怨不得他是个太监了。”

刘七巧见绿柳这么说话,直伸手戳了一下她的脑门道:“可不准你这么说老管家,他那是心善,况且,将来他还是你的太公呢!”

绿柳闻言,只羞的脸都红了,低着头道:“奶奶怎么又说这个,这都八字没一撇的事情呢!”

“怎么没一撇啊?这样吧,你把这件事办成了,到时候来找老管家,给他透个信儿,他要是聪明人,就肯定能明白我的意思。”

“奶奶你这是当真的?”绿柳又惊又羞,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嘟嘴道:“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女孩子家的先开口的,要不我们再等等。”

刘七巧看了一下绿柳的表情,只淡淡道:“行吧,我看你也不着急,那就再等等吧。”

“啊…真的要等啊?”绿柳见刘七巧这么说,顿时就着急了起来。刘七巧见绿柳这副情不自禁的样子,只忍不住笑了起来道:“有句古话那真是说的一点也没有错。”

“什么古话?”绿柳问道。

“女大不中留啊!”

绿柳见刘七巧又笑话她,也不去理她了,只闷闷不乐的走到一旁,坐了下来不说话。

刘七巧从公主府回到杜家,已经是申时三刻,还没走到门口就又听见杜文韬在那边嚎了。这小家伙最近脾气见长,动不动就嚎,刘七巧甚至觉得,是不是因为最近杜若父爱泛滥,在半夜抱他抱多了造成的。

不过刘七巧也不是狠心的妈妈,所以看见哭得可怜兮兮的杜文韬小朋友,还是很友好的把他抱到怀里哄了起来。杜文韬只一个劲的往刘七巧的怀里拱,拱了半天也不见刘七巧解开衣襟,就哭得更大声了。

刘七巧一边安抚杜文韬,一边道:“儿子乖,娘才出门回来,浑身都是汗,等娘洗香香再来喂你好不好?”

那小家伙就跟听懂了一样,只停下了哭,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刘七巧。刘七巧急忙让丫鬟们打了水进房沐浴更衣,换了一套干净的衣裳。

赵奶娘抱着小家伙进来,只笑着道:“奶奶你说哥儿这脾气,倒是像谁呢,明明恶了,我喂他他还不肯吃,还一个劲儿的把头偏开,难不成我的奶味道没有小宋和奶奶的您好?”

刘七巧接过杜文韬,把他搂在怀中喂起奶来,只又看了一眼赵奶娘,想来想去也只有那么一个理由,那就是赵奶娘年纪大了点,绿柳她嫂子虽然还要照顾自己家孩子,但是人家看上去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可赵奶娘虽然只有二十五六,可比起绿柳她嫂子和刘七巧来,拿可真不是大了一点两点,脸眼角的皱纹都已经看得见了。

刘七巧只捏了捏杜文韬的小屁屁,见他满足的吸着奶,故意逗他:“小小年纪,你怎么能就这么有色心呢!赵奶娘的奶也要喝,不能挑食!”

杜文韬吸着吸着忽然呛了一下,然后哇哇的哭了起来,刘七巧见他可怜,又安慰道:“好了好了,娘原谅你了,但是以后一定要少哭,男子汉大丈夫,老是哭鼻子会娶不到老婆。”

杜若这会儿正好也从外面回来,就听到这么一句话,便好奇问道:“孩子还这么小,你们就给他张罗起老婆来了?这不还早呢!”

刘七巧只笑着道:“很早吗?我听说好多人都有订娃娃亲的,不是吗?”

杜若道:“那是特别好的人家才这样做的,一般人家也不讲究这个,我倒是觉得这娃娃亲没什么好的,瞧朱姑娘,还不就是给娃娃亲耽误的。”

刘七巧只有些感慨道:“那也是命中注定,若没有那娃娃亲耽误,只怕朱老板也不会死,朱姑娘和包公子也不会遇上。”

杜若见刘七巧有些感慨,只笑着上前搂着刘七巧道:“我只要命中注定遇上你就行了,七巧。”

刘七巧见杜若这张嘴里又难得蹦出一句那么中听的甜言蜜语,只笑着道:“那是当然的,你不遇见我,还想遇见谁?”

刘七巧把吃饱喝足的杜文韬递给杜若,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道:“胡大夫的事情,基本上应该算是搞定了,我没想到胡太太是这样念旧的人,其实我之前还真听说过,济世堂有人出重金想聘胡大夫过去。”

杜若只笑道:“济世堂每年都会来我们宝善堂挖几个人过去,但是多数人去了一两年之后,还会回来。”

“那你们还用他?”

“用啊?为什么不用,父亲聘他们来就是给病人看病的,只要医术好,能帮的上病人,我们宝善堂就能把他留下,生意上的事情,那些大夫也不清楚,所以不碍事儿的。”

“爹可是我听过全天下最宽厚的老板了。”刘七巧对自己的公公越发的佩服起来了。

杜若只笑着道:“那些人肯回来,自然也说明了济世堂有不如我们宝善堂的地方,所以他们回来也是好事。”

“好吧…你们能这么想,真的是…”心地太善良了。刘七巧只压着话没往外说。

日子过的不快也不满,一转眼却又快到了中秋,宝育堂的筹建工作如火如荼,刘七巧这几日也越发忙了起来。到不是因为宝育堂的事情,而是听说王府的大少奶奶,似乎不大好了。

说起来周珅虽然脸黑了一点,但是他的长相完全没有达到天煞孤星的地步,奈何每个嫁给她的女人都没有好下场。虽然原配秦氏算是自己作死的,但是这第二任于氏真的是一点儿错也没有。

刘七巧回恭王府,先还是去了王妃的青莲院,王妃最近身子骨好不容易才养回来一点,被这样的消息一吓,又险些吓出了病来。

刘七巧见王妃消瘦,心里头也很是担忧,只上前道:“太太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家里的事情能放下的就放下,别都放在心上。”

王妃从榻上起身,拉着刘七巧坐到她身边道:“我是告诉自己要放心,可是到了晚上,到底还是睡不着。”

刘七巧只瞧见王妃的鬓边多了几根白发,心里越发就难受了起来,只安慰道:“要是睡不着,请大郎给您开一副药,晚上睡好了才精神。”

王妃只点点头,又道:“你知道我的,便是来了我家的人,我都是真心疼爱的,从来没有为难过谁,也就上个月吧,我瞧着世子爷房里的几个通房都没好消息,老祖宗那边又着急,我想了想,便把我身边的玉兰给了珅哥儿,没想到她争气,这个月头上果真就怀上了。”

“那是好事啊!”刘七巧只笑着道。

“可谁知道那丫鬟也不知怎么不留心,孩子就给没了,哭着到我跟前来,说是大少奶奶弄没了她的孩子。我当时一气之下,也没问清楚,就过去把她骂了一顿,结果我还没骂完呢,她自己先晕了。”王妃说着,只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372

刘七巧听完,总算是弄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大家族里头后院的事情复杂刘七巧也是知道的,但是刘七巧也知道,王妃不是那种故意为难人的人。对待子嗣问题,就算普通的平民百姓那也都恨不得跳起来的事情,跟何况这种最重子嗣的皇亲国戚之家呢!

王妃只略略擦了擦眼泪,伤心道:“杜原判来看过了,说她是急火攻心,原本不是什么重病,可她从小有不足之症,且前一阵子的身子还没养好,本就体虚,所以才会昏睡不醒,还说她要是再不醒,就要让我们准备后事了。”

刘七巧听到这里,也不免伤心了起来,杜太医向来不会胡乱吓唬人,倘若是有半分把握,也不会说要准备后事这样的话。

“太太您别难过了,倘若她真的熬不过去,那也是她没福气,当您的媳妇,这全京城的人谁不知道,您是最宽厚温柔的人。”

王妃见刘七巧句句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只瞧瞧擦了擦眼泪,稍稍缓和了一下情绪道:“我伤心一是为了大少奶奶,年纪轻轻的要去了,二也是为了珅哥儿,他这个人虽然性子冷,但是对父母长辈素来都是很恭敬的,可他昨天居然为了她,数落我的不是。”

王妃只摇了摇头,心都冷了一半,哀叹道:“我一门心思为了他的子嗣着想,谁知道在他的心里,原来是一个刻薄的婆婆。”

刘七巧这下不知道怎么安慰王妃了,说实话周珅能为了大少奶奶顶撞王妃,这个确实很出乎刘七巧的意外,在刘七巧看来,这应该不算是一件太坏的事情,至少,周珅的心里,也开始懂得怎么样去真正的在乎一个人,而不是只把对方当成是他的女人。

“太太快别生气了,我算是看出来了,世子爷和大少奶奶没准是前世的缘分,所以今生才会这么投缘的,你想想看,世子爷原本谁家的姑娘都看不上,虽然是太后娘娘指婚,倘若他不愿意,我相信太太和王爷也是不愿意委屈世子爷的,可偏偏世子爷统一了,还跟大少奶奶这么恩爱,小夫妻俩个蜜里调油的时候,出了那样的事情,孩子没了,身子也毁了,世子爷肯定心里不好受,肯定心疼。”刘七巧一边说,一边组织词汇,继续道:“所谓关心则乱,世子爷这回是动了真情了。”

王妃听刘七巧说的头头是道,仔细回味了一下,却也正是这个道理,可偏偏那姑娘怎么就那么薄命呢?王妃只叹了一口气道:“罢了,你这样说,我心里好过多了,你既然来了,就去看看她吧,上回我听她说,跟你聊的挺好的,很想再见见你。”

刘七巧虽然觉得自己见不见她其实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对于一个将死之人,刘七巧也狠不下心肠来,只点了点头。

刘七巧去玉荷院的时候,周珅也在房里,周珅一如既往的冷淡,脸上没有半点表情,也看不出几分伤感来。不过刘七巧觉得,像周珅这样的人被人看出伤感,反倒就显得虚假了。

“你怎么来了?”周珅问刘七巧。

“我听说大少奶奶身子不太好,所以来瞧瞧。”

“杜家不愧是太医之家,别人家一点小病痛,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病得这么严重,就是一点小病痛吗?”刘七巧倒是有些不理解周珅了。

周珅看着刘七巧,只开口道:“你进去吧,她醒了。”

刘七巧往里头走了几步,周珅忽然叫住了她,没等刘七巧回头,只听见周珅开口道:“我按照你说的,关心一个人,全心全意的对一个人,我做到了。”

刘七巧垂下眸子,忽然觉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语无伦次问道:“那你觉得怎么样?”

周珅转身,背对着刘七巧,低着头走出大厅。

刘七巧走到房中,房里点着安神香,淡淡的飘着。大少奶奶于氏靠在引枕上,看见刘七巧进来,只气若游丝道:“刚刚在外头,就听见你的声音了,我心里还想着再见你一面,没想到终于还是让我见着了。”

刘七巧只觉得心里酸溜溜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坐到她的床沿上,两人虽然不熟悉,却有一种姐妹般的亲近之感,只给她掖了掖被子道:“你好好歇着,身子会好的。”

大少奶奶已经瘦得不成人形,只伸手按着刘七巧的手背道:“我的身子我知道,是好不了的了,我要见你,是有话想对你说,你只帮我转告他,不要再娶诚国公家的姑娘。”

“这是…”刘七巧只想开口问她,被大少奶奶打断了道:“不要问为什么,我只是不舍得,不舍得他被人算计了。”

刘七巧见大少奶奶这么说,只怕这里头还有很多隐情,便也不好再开口问,只重重的点了点头道:“你放心,这件事情我会放在心上的,你现在好好歇着,不要想这些有的没的。”

大少奶奶见刘七巧这么说,只落下泪道:“说起来,他能对我那么好,还是托了你的福,我才嫁进来两三天,就明白了这件事情,后来我瞧见了你,就越发明白了。他其实心里头一直有你,我不过就是个替代品而已,他说他答应了你,要学会真心的对一个人,可是…可是我却不能陪他到最后,他…他很心痛。”

刘七巧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落下泪来,只擦了擦眼泪道:“你别说,都别说了,这些我都知道了。”

大少奶奶叹了一口气,闭上眼睛靠着软枕,似乎是睡着了,刘七巧只瞧瞧的出来,见周珅在院子里坐着,眉宇间似乎多了少有的一丝愁绪。

刘七巧没有和周珅打招呼,径自出了院门,周珅只目送着刘七巧离去,夕阳将她的身影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中。

刘七巧回到家中,当天晚上,恭王府的人就来报丧了,说是大少奶奶已经没了。刘七巧只趴在梳妆台前哭了好一会儿,直到杜若整理完了案卷,回房休息的时候,刘七巧还在那边小声抽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