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很担心,这商人对好看,但是华夏风情浓郁的《古都》无感,理解不了啊。看过的都知道,这里面有很多暗喻都是华夏式的。

再说,这片子根本就没外语字幕!

沪上放映华夏片什么时候需要外语字幕了,都是给外语片配中文……

如此一来,就算有人在旁翻译,怕也很难传递精髓。

可万一输了,真是给华夏观众正高涨的情绪泼了一瓢冷水,虽然也有可能赢,但是……

怎么说呢,太忐忑了!纪霜雨这部影片,安德烈一个才来华夏一年的外国人,能买账吗?

立场不同,安德烈一听,倒是立刻答应了,这怎么都不亏啊!

说干就干。

安德烈立刻就被带到了影院去,他会的华语有限,杜匙约旱外语能力也就一般,还多亏了看热闹的朋友们,集众人之力,争相为其翻译。

结局可想而知,安德烈完全被征服了!

他本来就挺喜欢看各种兽片、惊悚片的,更是有声片的热烈拥趸。他出身良好,有一定的品鉴能力,在有声、无声片争吵之际,安德烈不但站在有声片一方,更坚定认为不该加入过多有声片。

在此之前,安德烈最喜欢的一部有声片,大约只含有一半的音乐,这在他心里,已经是相当小众、艺术了,但他坚定认为这才是好片。

之前偶然也听人谈起《古都镇物奇谈》这部华夏片,说起里面有优秀的音效,他脑补的就是充斥着各种恐吓人的音乐。

在看了影片后,他整个人对有声片的概念都被颠覆了,这部影片的音乐运用,远远少于他曾经的最爱,但声音之丰富,却远远胜过!环境音,是他之前想都没想过的设计!

那种画面上的刺激,更是无需翻译也能看懂的。

观影结束后,安德烈激动地抓着杜车手:“谢谢你!太谢谢你了!杜先生,感谢你带我来,如果不是你,也许我会因为傲慢而一直错过它!我这辈子,从来没有看过如此特别,如此精彩的影片!!”

杜扯忌盗耍他也没想到安德烈比自己都激动……这洋人怎么回事啊,没看过影戏吗??

公所陪同来的人们也都低声惊叹,厉害啊,还真把这鬼佬整服了。

越是懂的人,还真就越激动。

安德烈都想原地翻滚几下了,脸憋得通红,决定要多看几遍,刚刚影片里还有一些他没琢磨好的细节。

于是,不但杜掣加满足,愈发恨不得整天把片子挂嘴边,还要多提提自己打赌也赢了的事。

安德烈也成为了狂热喜爱者,根本没想到在华夏,能遇到自己至今为止的挚爱,自己又看了好多遍不说,在洋人的聚会场合里,还要疯狂售卖安利。

那些刚到华夏,尤其是本国影片制作业很发达的人,对此不大感兴趣。

――他们的思路是,华夏人趋之若鹜的,恐怕是对西洋技术的一种模仿,只是正品还未传过来罢了。你们久居华夏,恐怕也不清楚最新时尚了!

这些人对纪霜雨还完全不了解,自然比之前的安德烈要更为漠然了。

安德烈立刻疯狂反击,比当初的杜扯家激动多了。

“你根本就不懂影戏!这部影片里有大量开创性的技巧,我就不信,这些拍摄方式在大洋彼岸早就出现过!我看过专刊,这部影片制作用了半年。有声片出现在世界上后,从西方来到华夏用了多久?不过四个月!如果这些技术出现过,我们早就该看到了!”安德烈据理力争。

“开创性的技巧?我们的国家可是出了阿纳托尔这样的大师!你指的开创性,是这个级别的吗?”对方提起的,是一位电影大师,拍摄的都是很具实验性的艺术电影。

大家都知道,虽然艺术影片票房没有商业片那么高,但是它们探索电影的更多可能,许多技巧都是艺术电影中发明出来的。

而《古都镇物奇谈》不但是华夏影片,显然还是商业性的影片。

安德烈肯定地道:“没错!甚至超越――而且不止一项!”

“……你疯了。”对方喃喃道,他以为自己都搬出阿纳托尔了,安德烈应该没话说,谁知道安德烈还真敢吹。

“我会让你承认这部影片的精彩,超越了时代。”安德烈笃定地道。

他采取了和杜骋谎的措施,不过他不会什么都不求。他们打了个价值一千块和一块宝石的赌。

结果是对方不得不公开承认:即使在我的国家,也从未出现过这样刺激、吸引人的拍摄技巧!至少在两个月前,我仍在大洋彼岸时,没有!

因为安德烈的大获全胜,这个赌约也传遍了沪上。更吸引了不少报纸来采访安德烈,安德烈把自己制作的外语版电影说明书展示给大家,并侃侃而谈。

好多评论家看完报道,直呼内行,好家伙!这鬼佬比我们加在一起都能吹!!

正是从这一次赌约发源,以安德烈的狂爱为发展,《古都镇物奇谈》的观看热潮,把所有在京、沪二地的洋人也卷了进来。

毕竟有赖安德烈的宣传,所谓“胜过一切西洋影片”不再是他们眼中华夏广告的夸张手段,洋洋自夸,还是有那么些走进影院看的意义。

连正常华夏人都要看几遍,才能品味其中的细节,消化这个节奏。看一遍爽,看两遍满足,看三遍惬意……

外国人来看,那几遍也满足不了,他们手里只有安德烈所制作的,非官方的说明书,根本无法还原所有细节。

对其中相当一部分如安德烈一般陷进去的忠实影迷来说,都不想看说明书了,想要知道每句台词的意思,潜台词,还有一切暗喻、彩蛋的意义!

――当时一份外资报纸,甚至派记者专门搜集整理了影片中的隐喻,来个“你不知道的关于《古都镇物奇谈》的事情”,在华夏人看来有些内容很傻瓜,但在外国观众里相当受欢迎。

正是这些洋人,贼有权益意识,向几家华资影院提出了抗议:外国人也是人!也是观众!我们要求增加外语字幕!不要乱七八糟的说明,要认真翻译!

影院方:“…………”

这观众群可是不小了,而且都很有购买力,连日来不少洋人都还要求购买海报收藏。

搁在以前,他们多数只会去外资影院观影,谈何观看华片甚至购买周边。

华夏影戏界可谓大受激励,看到没,不但票房日日飘红,连洋人都申请配外语字幕了,这无论在哪个城市,都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这下影迷、评论家们吹嘘起来也更放心大胆了。

当然,他们再放心大胆,也比不过纪霜雨……

――影院那边扬眉吐气之余,也誓要把翻译工作做好,多捞点洋人的钱,他们找了精通外语的翻译人才,只在一些名词上希望纪霜雨再做指点。

遂约在永安影院,找纪霜雨商谈。

徐新月也搓手,他这里不也收到了洋人的投诉,申请要字幕。

“外语字幕?我这里有两个版本啊,英语和法语,早就做好了。”纪霜雨对那些找他的影院经理道。

“您什么时候做好的?”对方很不可思议,此事在两个城市发酵,也才多少天,怎么就已经做好了,神速啊!

连徐新月也不知道此事,就和彩蛋的事情,他也被瞒到了最后……

“改剧本的时候,就翻译了一个原始版本,后期又随剪辑调整了。”纪霜雨悠悠道,“我总得为以后卖到国外放映做准备吧。”

影院经理:“……”

现在能运到国外的影片,不是没有,最早就有自己人把古装戏曲片带去海外放映,并未引起什么热烈反响,而洋人在国内拍摄再运往海外放映的影片,又常拍摄他们认为滑稽、落后的画面,引得华人骂声一片,还有公司特意制作了正经的华夏宣传片,以正视听。

而纪霜雨,说得是卖到国外,俨然就和他们引进海外商业巨片一般……

但是仔细一想,又为什么不行?从如今两城居住的各国观众反应就能看出来,影戏是通用全球的视听语言!

只能说,纪导演真的很有自信,但人家这个准备也真没白做,就很服气。

“那这个字幕,何时能给到我们?”别的不提,眼下影院经理都急问道,不清楚加字幕需要多久。

纪霜雨不好意思一笑:“你们说呢?”

影院经理:“??”

“我知道!”徐新月听到了熟悉的题型,露出学长式的关爱笑容,“先得谈好了,字幕是另外的价格嘛!”

影院经理:“…………”

第五十章

在纪霜雨的有偿支持下, 带英法两版字幕的新版本上线了,他的翻译比起眼下一些引进片那不伦不类半文半白的翻译不知道好到哪儿去了。

而且针对这两个版本,纪霜雨还追加了外语版海报, 影院拿出去售卖, 又赚了一波。

上线后,不但有大量外国人观看, 还有很多华夏人去……

可以一边再看一遍《古都镇物奇谈》, 一边还可以看下那些洋人入迷、探讨的样子,简直一份钱,两种享受。终于体会到,从前看引进片他们是什么感受了。

在这样的火爆情形之下, 还真有外国公司在沪上的办事处来找昆仑书局,希望能引进这部影片了。

这种外国公司正式引进华夏片, 花钱购买放映权,当作正经的故事片,和他们本国的影片一样放映, 是没有过的。

但凡懂一点影戏技术的, 就能看懂此片的精彩性,看起来和以往的华夏片真是太不一样了。

商人逐利, 从前拍摄猎奇的华夏场景是为了挣钱,引进这部影片,自然更是为了挣钱。

这些公司开的价都在几千洋元之间, 本以为华夏人应该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结果,昆仑书局冰冷无情地给了一个报价:十万美金。

把这些公司都整懵了, 你到底想不想谈??

十万美金能兑过来十五万了。

连昆仑书局内部, 都有些疑问,人家看样子也是诚心合作, 虽然价格不是特别高,但这是华夏影片开创的记录,有一才有二啊。运到外埠都要考虑一下商业性,何况运到外国。

这个决定,是周斯音下的,而做主的,很多人都知道,是纪导演。总经理铁了心地支持他。

内外皆是牢骚四起。

那些外国公司起初以为可以讲价,试着又报了几次,纪霜雨竟不为所动,还说自己已经给了个便宜的价格。他们直呼你这样,是卖不出去的,拍得再好也只能烂在手里!

他们还故意把消息传了出去,导致外界也议论起来,到底真的假的?十万美金的天价是故意的吗?大家都很不明白纪霜雨到底为什么不愿意,以为他报这个价格就是不想卖。

但因为周斯音压着,消息也没能泛起浪花,好多人只以为是谣言:反正也不可能真有人有钱有名不要吧?

外人不知道,像周若鹃这样的业内,加周家人,是不会不知道真相了。

从《古都》上映……不对,早从寒星钢笔的广告开始,他眼睛就是血红的了,昆仑书局影戏部的一切成绩,都在他梦里出现过哇!

现在听说他们浪费这样一个大好的名利兼收的机会,第一部被海外制片公司购买放映权的影片啊!周若鹃恨不得把周斯音挤走,自己坐上去做这个决定。

他都忍不住去向周老太爷告状了:“听说这决定都是那个纪霜雨要求的,周宝铎现在什么都听他的,爸,你说他们会不会……?周宝铎亲也不成,沉溺美色,钱都不赚了,我看很危险。”

周老太爷看都没看他一眼,淡淡道:“什么样的君子之交到了你嘴里,都成了私情。就算是纪鹤年做得决定,也无不可。什么叫危险,贱卖才是危险。你给我去好好反省。”

周若鹃:“……”气死。

……

一直到了《古都镇物奇谈》放映两月之时,上座率仍是居高不下。

外国电影公司:逐渐感觉事情有点不对……

两个月都不见颓势,也太夸张了!

先时说了,放映时间就是按上座率算的,只要超过一半上座率,那影院就得一直放下去,一年两年,只要有半数座位卖出去,那就得放。

而且这是同时有好几家影院在放映,成绩应该是乘以倍数的,根据粗略统计,这两月观影人次,就达到了三百万之多,已然是大大超过去年票房最佳的引进影片了!

相比起新影片的不确定性,影院简直爱死这部影片了,放它就等于赚到钱,当初花在拷贝上的算什么。座位多的影院,一天就是几千元的收入。

如此收益,令那些外资头轮影院都看得眼红了,只恨当初为什么没有加入联合放映。

令外国制片公司倍觉压力的,则是因为《古都》放映太久,超出他们的预期了!

他们和华资影院也是有合约的,要在这些影院放映新片,或是二轮放映。渠道就这么个规模,都有数的,《古都》放得多放得久,就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公司。

不管是头轮放映,还是二轮放映……两个月,这些公司,少的积压了两三部,多的七八部影片未能上映了!

影院方在血赚,他们就是在血亏,眼见还要持续亏损,这谁扛得住,沪上市场可是很大的好吗?

可影院既不舍得提前下映《古都镇物奇谈》,也不符合他们与此片签定的合约。而最近积压的引进片,也都不是什么大投资的巨片,想也知道没法和《古都》相比的。

于是影院也各种委婉推脱,想推迟――也不能直接撕破脸,毕竟大家还有很多合作。

这下沪上的影戏市场可热闹起来了。

往常都是影院抢着要引进片,这次却因为放映华片,躲着外国制片公司驻沪上的办事处。

有自己投资影院的还好说,只是二轮放映受影响,没有自己影院的公司就难了,头轮放映二轮放映都受影响。这时候其他外资影院也不会借他们放映头轮。看了他们的惨状,在心底幸灾乐祸还来不及。

此事传扬出去,观众也急了,怕影院顶不住压力把《古都》给撤了,于是他们也各种写信、建议,要求影院一定要挺住,就把这部影片给放下去!我们还要看!

可事情总归是要解决的,大家坐在一起商量该怎么办。

样样都和利益相关的,大家都不肯相让。

也是这个时候,闪烁着金光的昆仑书局总经理周斯音,和《古都》的导演纪霜雨本人来到了现场,提出这些外资片可以到他投资影院中放映,他那边可以不放《古都》,算是让利给大家。

这可把两方都给感动坏了:“周先生真是舍己为人……”

“解我们燃眉之急啊!”

“此事追根溯源,也是因我们而起,影戏市场的繁荣还需要大家一起维护。”周斯音说得极其冠冕堂皇,听得大家几乎觉得他真是一心为了对方,尤其是那些西洋制片公司着想。

但只要脑子正常就知道,商人怎么会做亏本买卖……

不过这和占了便宜的人就没关系了,赶紧溜。

周斯音留下了其中一家西洋制片公司办事处的负责人。

纪霜雨坐下来道:“转让条款确认一下,另外,我们想和贵公司谈另一个附加条款。”

这家叫贝克的西洋制片公司在海外规模算是中上,进入沪上市场较晚,没有自己的影院。

他们在沪上办事处的负责人是个华语很溜的外国人,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叫白立言,他警惕地看着对面的人:“什么条款?为什么是你来谈?”

“因为他很擅长,你没听说过吗?”周斯音也施施然坐了下来。

白立言:“……”

“别害怕,就是合作而已啊。”纪霜雨微笑道,“听说你们公司在纽约、巴黎都有自己的影院?”

白立言:“……”

白立言差点卧槽出声,但是,只能说他心底也隐隐有不妙的感觉了,大家都不傻。

“你,你想把《古都镇物奇谈》卖给我们公司放映?十万美金?”

当初,白立言他们公司也是去找过昆仑书局的。白立言本人就很看好这部影片……废话,谁不是呢,想玩个以小博大。

当初纪霜雨咬死了不答应,大家都说你要后悔的,结果现在,风水轮流转!

白立言稍微一想,就知道纪霜雨是想做这个买卖了,难怪当初他那么淡定,太可怕了,他难道早就料到这个形式?

当初大家都觉得十万美金不可能,钱还要总部拨款,光凭口述那边也想不到这部片子到底多有潜力,只会考虑两地市场不一样。可现在看看手头积压的片子,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纪霜雨微笑道:“您就住在沪上,应该知道在外国人里这部影片口碑也非常好,不存在什么观看障碍,只要宣发上心,在海外票房也不可能低。十万美金,我都没要求拆账,你们在海外放映完还有得赚,我说这个价格便宜,没糊弄你们呀。”

他当初就没想过能卖出去,此一时彼一时,当时的制片公司,确实不太可能舍得出这个钱。

不过纪霜雨也没精准料到他们会积压那么多影片――就算没有,看到放映两个月,乃至日后三个月,四个月,盛况已久,会有人不被打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