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芬芳擦了擦眼泪,这回考砸了是真的,她心里有数。

许芬芳这边考的不尽如人意,秦慧如那边面对询问,只平静地说了一句还好。

许清嘉自动把它翻译成很好。学霸都这样,考个99分都只是还好。

许向华与许清嘉想的如出一辙,还好就是很好,顿时一颗心落回肚子里,问她什么时候回来?

“我在这边再留个一周,之前都忙着考试,没有好好陪爸妈。”电话那头的秦慧如如是道。

许向华:“那你安心待着,家里一切都好。康子有妈看着,学习很认真。”

秦慧如忍不住笑了,这叔侄俩真是的,还斗上气了。

一直等到秦慧如从首都回来,成绩也没有公布。

孙秀花已经听许向华说过情况,知道儿媳妇考的不错,见了秦慧如,眼里都带着笑,儿媳妇也是许家人嘛!

“既然你回来了,那我就回乡下了。”

许向华赶紧留人:“妈,你再多留几天吧。”

秦慧如也跟着挽留孙秀花,这段日子,多亏婆婆在家里照顾着,要不她哪能安心准备考试。眼下她回来了,婆婆就能好好在家享享清福。

孙秀花笑:“你爸那样子,还有两个半大小子,我哪放心得下。过一阵再来住。”小儿子这是比乡下条件好,也省心。可乡下那摊子哪能都交给周翠翠,她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那您再住两天,等周末我们跟你一块回去。”

孙秀花想想也不差这两天。

周末这天,一家人便拎着大包小包陪孙秀花回乡下,一路看见秦慧如的村民少不得要问一句:“从北京回来了,考的怎么样?”高考这事如今就是大字都不识几个的村民都忍不住关注几分。

秦慧如一律说,等成绩下来才知道。这要是夸了海口没考上,可就丢人了,虽然她对过答案,应该差不了,然而一山还有一山高。

“小汽车,来了一辆小汽车。”突如其来的叫声让许清嘉愣了愣,莫名觉得这一幕似曾相熟。

许向华若有所思的望着越来越近的汽车,那车忽然停下,一男人从副驾驶座的窗户里探出脑袋:“老乡,村委怎么走?”

被问话的老乡不由紧张,僵着身子指了指村委的方向。

等汽车开走了,才有人问出来:“他们来干嘛的?”

很快大家就知道他们是来干嘛的了。

他们是来接白学林的,从十二月起,中央和各地政府陆续为一些著名人士平反,学者占了大多数。

高考都恢复了,可不得把教授们请回去,要不谁来上课啊!

没想到牛棚里住的那老头居然是京大教授,还是院长哩!

闻讯的村民忍不住跑去牛棚看热闹,还有些家长把自己孩子带过去,希望沾沾教授的福气,孩子就能在读书上开个窍。

许向华顺着大流过去凑热闹,隔着人群与白学林微笑示意,没必要让人知道他们的关系,平添麻烦。

“京大是最好的大学吗?”一个被她奶奶强扯过来沾喜气的孩子天真漫烂地看着白学林。

作为京大人,白学林自然毫不犹豫的点头:“是的,她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大学。”

那孩子便兴奋道:“那我以后要考京大!”

挺起佝偻了十几年脊背的白学林,满脸都是慈爱:“好孩子,有志气,来了京大,爷爷请你吃饭。”目光在孩子们脸上逡巡,最后落在许清嘉脸上:“娃娃们,你们好好读书,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孩子而言,读书是他们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途径。

对上他和蔼的没目光,许清嘉露出灿烂笑容,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白学林走了,却给三家村的孩子们留下了一个京大的梦想。

回头许向华就笑问许清嘉以后想考什么大学?

小学生许清嘉特别天真无邪地说:“爸爸,我要考京大!”她想起了同样读小学的自己,烦恼长大后到底是考京大好,还是华清好?很快现实就教她做人。

她本科虽然也是重点院校,可离这两所中国高校的殿堂级学府还是差了点火候。这辈子要是能圆了小时候的梦想,想想还是挺带感的。

许清嘉的梦想能不能圆暂且不知,秦慧如的大学梦倒是圆了。

她的分数比鹿城师范大学的录取线高了好几十分,录取通知书也随着分数的公布而到来。

报纸上说,这一次高考有五百七十万人参加,被录取的却只有二十七万人,这个录取率把许清嘉吓到了。

她知道高校扩招前录取率低,但是真不知道能低到这地步。她那会儿是六十几来着?说不得一个零头都比这会儿多。

再看秦慧如,许清嘉星星眼,厉害了!

迎着女儿崇拜的小眼神,秦慧如弯腰看着女儿的眼睛:“嘉嘉好好读书,将来也要考大学,好吗?”

许清嘉郑重点头,她觉得自己必须更加努力读书了,万一考不上大学,多丢人啊!至于京大?许清嘉咽了口唾沫,自己说的大话,跪着也得吞下去。

这边算是心想事成了,许芬芳却正如她预感那般,名落孙山,她只差了五分。

虽然做好了落榜的准备,可许芬芳还是被这成绩气得泛泪花,要是差个十几二十分就算了,差个五分,简直想喷一口老血。

其实她这成绩在崇县已经算不错,整个崇县只有五十多人如愿考上大学,还多是老三届毕业生。大革命期间,学校正经上课的少。也就老三届正儿八经接受过系统教育,又吃过大苦头,格外静得下心来复习。

哭过一场,决定明年再战的许芬芳就来恭喜秦慧如。见她神情自若,还有心笑话许向华那惨不忍睹的分数,秦慧如松了一口气,把自己做了笔记的参考书都送给她。

许芬芳斗志满满:“我就不信我考不上了。”

秦慧如道:“这次你太紧张了,明年有了经验就会好很多。”

许芬芳点点头。

拿到通知书的第一个周末,一家人回乡告诉孙秀花这个好消息。

孙秀花喜不自胜,拿着许向华带过来的糖果喜滋滋的分给过来凑热闹沾喜气的村民。

等送走来道喜的村民,她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地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回看了好几遍,虽然一个字都看不懂。看完了,灼灼目光射向许家康。

许家康头皮一麻。

“康子啊,你要是过几年能拿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给我,我就是死也能闭上眼了。”

许家康涎着脸笑:“奶,您说啥晦气话,您能长命百岁。”

孙秀花溜他一眼:“你要是考上大学了,我能活两百岁。”

许家康被噎了个半死,最后只能苦着脸道:“奶,我尽量让你活两百岁,做老寿星。”

孙秀花幽幽道:“那我就等着了。”

鞭策完孙子,孙秀花寻了个空档将许向华拉到角落里:“我琢磨着你媳妇去读书,你们爷几个留在这,也不是个事儿。她一周也就一天能回来,时间还都花在路上了。

你之前不是跟芳芳说,要是她考得远了,让红军申请调过去吗。你看看你能不能申请调到市里。这一家人还是得住在一块才像回事儿。”这几天孙秀花都在琢磨这件事,她觉得夫妻分开久了不是好事。况且这家里也得有一个女人才像样,要是秦慧如走了,许向华那边就缺人了。她要是过去帮忙,轮到乡下这边缺人了,所以思来想去,还是一家子一块去市里的好。

许向华半真半假道:“我们要都走了,可就不能常常过来看您了?”许向华不是没考虑过这事,许家阳可以送托儿所,他们爷几个勉强也能照顾自己。但是这夫妻母子聚少离多,尤其孩子还小,总不是个事儿。

然而过去的话,问题也不少。孙秀花是一个,老娘是归他养的,他这么走了算怎么回事。再来就是调岗和孩子们的户口问题了,尤其是孩子们的落户问题,不落户不说没学上,人都留不下。

孙秀花不以为然:“反正你们住在县城里,也就一周回来看我一次,有时候遇上事儿得半个月回来一趟。你们去了市里,一个月总能回来看我一次吧。”她当然想把儿孙留在身边,可也得替儿孙们考虑下。

许向华走了,她还有许向党这个儿子在身边。可对于儿孙而言,老婆只有一个,妈妈也只有一个。

“你要有良心,就常带孩子们回来看我。”

许向华动容的看着孙秀花,“妈!”

孙秀花嫌弃的看他一眼,没好气的推了一下他的胳膊:“妈什么妈,可我有句话要说在前头。你们要是过去了,得把康子带上。他爸也就那样了,你们要是再把他丢开,我怕这孩子受不了。”

“要是我们能去市里,肯定把康子带上,就是慧如也不会舍得留下他。只是,”许向华话锋一转,舌尖顶了顶上颚:“这样一来,就得把康子转到我名下,没听说过侄子户口跟着叔叔婶婶迁的规矩。”说白了就是过继,许家康过继给他,他才能运作他的户口。

孙秀花垂了垂眼皮:“转就转吧,为了孩子好,我想老二会同意的。你帮他养了这么多年儿子,放你户口本上怎么了。”

有老太太这话,许向华便放心了:“那妈,我想办法先去市里探探情况。等那边有眉目了,再跟我二哥说。”

“到时候我来跟他说。”孙秀花说道,这种事许向华开口不方便。

第53章 第五十三章

吃了老太太给的定心丸, 许向华便找了换汽车配件的由头往市里跑了一趟。

一趟跑下来, 调岗这问题算是解决了。市里有棉纺厂的总厂,许向华请了早几年调到总厂的朋友帮忙。那朋友直接带着许向华去了运输队,让他露一手。

该是他运气好, 总厂运输队一位经验丰富的修车老师傅突然病退, 剩下两个修车的技术不到家,这半年运输队的车子出了不少问题。

许向华当场解决了几个问题, 运输队大队长就拍板了, 只要他打调岗申请,他们这立刻接收。

运输队是个香饽饽,想进来的人不少。学会开车不难, 但是修车那真是个技术活,会点皮毛的都少, 更别说精通的了。

技术性人才到哪都吃得开, 在县城棉纺厂,许向华就是凭着他这一手修车技术站稳的阵脚,要不然他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小子, 凭什么能进关系户林立的运输队。

就是调到总厂之后, 肯定不做作队长,只能当普通队员。对这一点许向华没意见,他主要心思也不在运输队上, 有的是事让他操心, 这样更好, 可以专心他自己的事。

工作问题解决之后, 许向华开始琢磨户口。一旦调到市里运输队,他的户口自然而然也会调到总厂集体户口上。只要他在市里置了私人房产,集体户口便成为有资格申请子女落户的独立户口。

然而在秦慧如这出了问题,一等开学,秦慧如的户口就会自动迁到师范大学,属于集体户口性质。论理,丈夫有房产,妻子也能把集体户口转成独立户口,两口子都是本地独立户口,孩子的户口就能跟过来。

可秦慧如这集体户口跟一般户口不一样,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户口不能迁出学校。哪怕是本市也不行,没这操作。

相关单位的办事员都被许向华给问住了,兜里装着许向华塞得两包好烟,他耐心不错:“两口子这一个独立户口,一个集体户口的,孩子的户口迁不了。不过你可以等等政策。”他左右看了看,小声道:“关于照顾大学生家属的政策,局里开过几次会,可你也知道今年是高考恢复的头一年,前头又乱成这样,大家都是两眼一抹黑,处在摸索阶段。”

许向华点头表示理解,他又问过继入户的可能性。

听完许向华那情况,办事员拧了眉头:“我估摸着要真的出了照顾政策,你两孩子迁过来还有可能,他们本来就是城里户口。可你这侄子,他是农村户口,农村转城市向来卡的严,要不那么多回城知青能把孩子给留农村了,人家亲生的都迁不过去,你这过继就更不行了。否则老乡们还不得都把孩子过继给城里亲戚吃供应粮。”

许向华笑着试探:“那我要是在县城先把过继这道手续办完了。你们这边不会刨根究底吧?”

办事员心道,这是个有门路的,就算是县城那户口也不好转啊:“咱们这只看户口卡片。”户口卡在你户口本上就是你儿子了,谁耐烦追究亲生的还是过继的。

心里有了数,许向华便找到岑建业的侄子徐明亮,把情况跟他这么一说。然后给了他一套康熙通宝的古钱币,他听徐明亮说过,岑建业好古币。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哪怕在乱世都不缺趁机收藏古董的人,要不之前能在姚家和张家抄出那么多古董字画。眼看着世道要起来了,古董只会越来越有价值。

“要是能过去,其实也就是个过渡,不占县里名额。” 许向华知道农转非每年都有数量限制,利用过继转户口强人所难,他又不是无儿无女:“过不去的话,当然也就用不着过继了。我就是想听个准话,成不成的,我也好安排后面的事。”

徐明亮拍着胸口道:“队长,你放心,我回头肯定跟我舅好好说。”他摸了摸沉甸甸的口袋,康熙通宝,好东西啊。队长对他那大侄子倒是够上心的,带到县里养着不算,去市里都惦记着要带走。

过了几天,徐明亮就给他带回了准话,不占名额问题不大。

那么只剩下政策,说实话关于这政策,许向华心里也是没底,谁知道什么时候下来,具体又是什么。

他后面又找机会去市里问了一回,却得到了市里一把手犯错下台的消息:“新主任是从北京空降过来的,据说来头不小。这些事得等他来了才能决定,新官上任三把火也不知道那人是个什么想法了。”

许向华啧了一声,开始琢磨着要不要找许向军帮忙,市武装部副部长是许向军的老战友。

这旁的事找许向军帮忙还可以,找他帮忙转户口,还要让他把自己儿子过继出来,许向华开不了这口。

依着他的本意,他想把转户口的事情全部办妥,然后跟许向军说就差过继这一步,要不然许家康过不去。

可这会儿是三个孩子都过不去,这口让他怎么开。

正当许向华头疼的时候,他接到了一通意想不到的电话。

“老许啊,我带老婆孩子来给你拜早年了。”电话那头传来江平业爽朗的笑声。

许向华一愣:“你要来崇县?”

“是啊,我前天到的余市,这不刚安顿下,就来给你拜年了,明天有空不,要是有空,我就带家里人过来了。”

许向华捕捉到安顿二字:“你在余市工作?”

“是啊,咱两有缘分吧。”江平业挪揄,几个地方让他选,他选了余市,当然是因为最看好余市的发展前景,他还不至于拿自己的仕途当儿戏。不过能以另一种身份故地重游,他还是挺高兴的,何况还有许向华这个老朋友在。

许向华心念一动,突然想起了那个办事员的话,江家显然不是一般人家,倒是挺符合。因为在工会办公室,他也没有贸然询问,只道:“明儿周末我在家。”

江平业问:“还是那个地址对吧?”许家康和江一白有书信往来,他也往这边寄过一些东西。

许向华:“是的,你们大概几点到?”

“十一点左右吧。”江平业估计了下。

许向华:“行,那我们做好饭等你们来。”

~

第二天中午,江平业一家如期而至,汽车开进来的时候,引来了一路围观,还有小娃娃追在后面看。

江家三口从车上来,手里提着大包小包,十足的拜年架势。

“新年好!”江平业笑呵呵拜年。

许向华笑:“人来就行了,还拿这么多东西。”

“一部分是白老托我带来。”江平业笑。

“你跟老先生遇上了?”

江平业:“可不是。”打算进屋再说白学林的近况,遂看一眼旁边的江一白:“还不给叔叔阿姨拜年。”

江一白扭捏。

许清嘉好奇的看过去,印象里这人挺热情的啊。很快,她就知道为什么了,一开口就是公鸭嗓,感情这小子在变声,羞于开口。

开过口的江一白更别扭了。

何云溪无奈道:“这孩子刚变声,害羞上了。”

许向华也是好笑,拍了拍许家康的肩膀:“这个康子有经验,他变声那会儿也是一把破锣嗓子,懒得说话,让他们俩交流交流去。”

江一白赶紧拿眼看着许家康,有一种见到患难兄弟的热切感。

许家康嘴角抽了下,又不是小姑娘,矫情个什么劲儿?选择性忽略了自己当年的矫情劲。

互相拜过年,很矫情的江一白就拉着许家康去取经了,其他人坐在堂屋闲话家常。

“老先生身体和精神都挺好,带着人一头扎进博物馆抢救文物去了,忙得连吃饭都不顾上,我去找他叙旧,还被嫌弃打扰他工作了。”江平业摇头失笑:“他们这些做学问的,闲了这么多年,现在是恨不得把之前浪费的时间都补回来。还好他新带那几个副手挺会来事,把老先生饮食起居照顾的不错。就是老先生私下跟我嫌弃,太笨,还没你开窍快,很不高兴地念叨你不肯过去给他帮忙。”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缺人啊!

许向华好笑,前一阵他接到白学林电话,老头异想天开,让他过去给他打下手。

许清嘉瞪圆了眼睛看着许向华,许向华认识白学林,她早就猜到,那些年白学林和江平业一块住在牛棚啊。

她惊讶的是,听话头许向华还跟那位白教授学过文物知识,许清嘉深深觉得,许向华比她更像穿越的,真的!

眼睛圆溜溜像只小猫,何云溪忍不住揉了揉她毛绒绒的头顶,逗她:“你爸不肯去帮老先生,嘉嘉以后考京大,过去帮老先生好不好?”

京大啊,许清嘉装傻,在知道这恐怖的录取率之后,她有点虚。

“嘉嘉期末考了多少分?”何云溪记得江平业说过,许向华的女儿成绩挺好。

许清嘉笑容腼腆:“语文九十八,数学一百。”

何云溪笑容更大,读书好的孩子谁都喜欢:“比你一白哥哥强,他啊,四门课就数学上了九十,其他都只有八十几。”

秦慧如便道:“小学和初中哪能一样。”

何云溪:“就是小学那会儿,这小子也没给我考过满分回来。”最擅长的数学都能因为粗心大意丢分,还指望他语文给考个一百吗?

说着说着从话题期末考试转到了余市师范大学,才知道何云溪竟然被聘请为英语系讲师,她是华清英语系高材生,毕业后进的是外交部。可没两年江家就出了事,她便被外交部辞退。

这一次江家起复,外交部再一次向她伸出橄榄枝。不过何云溪拒绝了,她更想带着儿子随丈夫来余市,分别这么多年,没什么比一家人团团圆圆更重要。

许清嘉目光来回在何云溪的秦慧如脸上来了转,秦慧如选的是中文系,就是不知道中文系要不要修英语课。这要是何云溪刚好教秦慧如,她们不就成师生了,许清嘉觉得这画面有着说不上的喜感。

秦慧如的表情顿时有点不知道该怎么摆了。

对面的何云溪已经笑起来,带着点促狭:“说不准我们还能在课堂上遇到,要不你选修下英语。”

许向华玩笑:“那嫂子可要帮忙照顾下,尤其是考试的时候手下留情。”

“胡说八道什么呢。”秦慧如推了推许向华。

何云溪:“学习上有困难可以找我,咱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其实我也没当过老师,都是硬着头皮上的。”

抛开即将成为师生的那点小尴尬,何云溪和秦慧如越说越投契。待秦慧如去厨房忙时,何云溪也跟着进了厨房。

许清嘉看看许向华,打过招呼带着许家阳出去找许家康。

一出门,就见江一白蹲在兔棚面前,还伸进笼子里抓小兔子,满脸都是笑,没了初见时的扭捏,也不知许家康怎么忽悠他的。

听到动静,江一白转过脸,笑容更加灿烂,第一句就是:“跟我说说,去年我哥和邵哥是怎么摔进水沟的?”

他听邵泽抱怨过几句,但是详细的他就不肯说了,问他哥,眼刀子就飞了过来。难得两人出糗,他可得好好了解下,回头好嘲笑啊。

瞧着他这一脸小人得志样,许清嘉便知道这娃没少被那两人欺负,要不能这么幸灾乐祸。

“一头牛冷不丁跑出来吓了他们一大跳,然后就翻进泥水沟了。”

江一白眼睛一亮,追问:“泥水沟?啃了一嘴泥?”谎报军情嘛,竟然说摔进水沟,把泥给去了。

都想让人家啃泥了,这孩子的怨念到底有多大,可惜事实没能让他如愿:“在车里哪里啃的到,就是满身满脸的泥水,头发上都是泥。”

江一白想象了下那画面,顿时乐不可支:“邵哥肯定郁闷死了,他这人最臭美。”想想满身泥的邵泽,他就通体舒畅:“我跟你说,你肯定想不到,邵哥现在就在方家屯插队。去年他想参加高考,邵伯伯不同意,说他一身娇骄之气还没去掉,让他在农村再锻炼几年,哈哈哈。”

江一白得意大笑。

许清嘉心里一顿,小表姐方媛婷是高兴还是郁闷?还有赵建新,他肯定是郁闷的。这三人凑一块,怎么想都觉得要搞事情。

第54章 第五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