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嘉点头:“嗯,我将来是要考大学的。”

“考到师大来就挺好,娘儿俩成校友,可是一桩美谈,”何云溪揶揄,又笑道:“要是想去外面看看,首都也不错,你姥姥家就在那,也有个照应。”

捧着杯子的许清嘉笑眯眯的点头。

说着说着又说到了韩东青考大学上。

韩东青之所以会受伤,盖因他所在的那个营在撤出越国时得到指示,炸掉沿途的越**事设施。所以明知山有虎,还得偏向虎山行。

差可告慰的是没有白牺牲,圆满完成了任务,好几个人还立了功,获得了保送军校的机会。

论理,韩东青也够格争取这个机会,可他爸韩卫忠亲手把他从名单上给划了。韩东青正儿八经的高中毕业,成绩也好,反正要在家里养伤,正好准备考试。干嘛跟农村出来,中学都没读完的士兵争这个保送名额。

许清嘉同情的看一眼韩东青,对老百姓来说,这样刚正不阿的领导越多越好。但是作为家属,心情就有些微妙了,亲爹弄得跟后爹似的。

撞上许清嘉的视线,韩东青居然懂了她的眼神,莫名好笑。

第70章 第七十章

一听韩东青要考军校, 秦慧如便笑道:“他这正是读书的年龄, 去大学深造也是好的。”她觉得不管怎么样,学校总比外面安全。

作为大学老师的何云溪再同意不过:“报纸上都说要建设现代化军队,现在当兵得有文化才有好前途。”说着扭头看向韩东青:“这离着高考两个月都不到了, 你可得抓紧时间好好复习。”

然后又戳江一白的脑袋, 何云溪声音高了两度:“马上就要中考,你也收收心, 考好了这个暑假随便你怎么玩。”

津津有味嚼着兔肉的江一白敷衍点头。

何云溪一看就知道他没听进去, 表情有点儿无奈。

对于他妈的话,江一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眼前只剩下满桌的美味佳肴, 艾玛,他最近都有半个月没过来蹭饭了。

所谓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 他居然整整四十五年没吃过,过了这么久小清嘉手艺好像见长。

作为大厨,自己做出来的菜被如此捧场, 许清嘉看江一白顺眼了不少, 这是个识货的!

另一边两位爸爸继续闲话,许向华是个掉进钱眼儿里的。江平业立志搞经济建设,某种程度上来说, 也是钻进了钱眼里。很多事情上, 两人观点都一致, 颇为谈得来。

江平业叹气:“现在这情况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农民养活自己都不容易,能拿出来卖的富裕产品对于城里居民的需求来说都是杯水车薪,更别说一部分人想买初级农产品加工后销售。”现在街上最多的摊子是修自行车,修家用电器,做衣服,补鞋,剪头发刮胡子的都有,很多店都生意清淡,毕竟这个市场容易饱和。

眼下这局面,食才是老百姓最迫切需求的,偏偏涉及食物的极少。

对此许向华深有感触:“就说我们家后面那户人家,做豆腐需要黄豆,这东西供销社里没得买,他们只能去乡下收。可生产队的黄豆都交了上去,农民分到的也不多,就是自留地里种的也不会太多。他们都来找我了,问我老家那边有没有黄豆,价钱不是问题。

他们家的生意好的不行,去的晚了就买不到,可就因为黄豆供应不上,时不时要停工。要是黄豆充足,生意好一倍绝对没问题。”

江平业摇头苦笑,觉得嘴里的肉都不香了,归根究底还是物质太紧缺。他也知道城里部分人不是拉不下脸自谋生路,而是想做也做不了。

江平业无奈道:“农业产量太低了,收上去的农作物,都不够调度分配,哪有多余的拿出来卖。”要不也不会大多数物资需要凭票才能购买。

低着头吃饭的许清嘉闻言抬了眼,表情有点纠结。

心思郁绕的江平业见状,笑着问道:“嘉嘉是想说什么?”

“产量低,那就提高产量啊。”

童言稚语说得江平业笑起来,产量低,提高产量,可不是这个理,然而:“产量哪是那么容易提高的,多少科学家一头扎在田地里研究,就是为了增产。”尤其是粮食一块。

许清嘉抿了抿唇:“把田分下去,产量不就高了。”

江平业笑容慢慢收敛。

许清嘉眨了眨眼,有点儿小紧张。也不知道这个时空里大名鼎鼎的小岗村存不存在。若是在,这会儿他们应该已经实行包干到户了。第一年粮食产量就飙升,比啥科学家都管用。

包干到户的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还诞生了一批万元户,这部分人过得比大多数城里人还好。

当年她去首都玩,还在博物馆里面见过那张‘生死状’来着。那18位村民肯定想不到,他们当年的孤注一掷能够带来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惠泽亿万农民。

韩东青夹菜的筷子停住,把田分下去,产量不就高了。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人性问题。大锅饭养出了一群懒惰没有责任心的人。

这丫头倒是通透,能看明白这一点,还敢说出来。

他在家里也听长辈说起过农村土地改革,但是因为阻力太大而搁浅。眼下改革派相对保守派而言,到底弱势。

“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秦慧如嗔一眼许清嘉,这丫头胆子越来越大了,分田这种话是能乱说的嘛!

许向华却是笑了笑,缓缓道:“在我老家,大伙儿分到的自留地,都是犄角旮旯里的山地或者沙地,很贫瘠。可自留地的产量比队里那些肥田都要高那么一点。”

江平业静默了一瞬,苦笑:“给自己干活,当然是拼了命的干。”

话题沉重起来,两位父亲默契的没再说下去,毕竟还有孩子在场,随意岔了一个话题继续聊起来。

吃过午饭,略坐了一会儿,江家人便告辞。

许清嘉想溜,被秦慧如拉住了。

秦慧如严肃的拉着许清嘉坐在沙发上,愁的不行:“你这孩子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冒。”

许清嘉一脸的无辜:“田分下去,大家肯定会更加努力干活,收成不就多了。就像养猪,村里的任务猪两百斤都不到,我们家养殖场里的猪,几乎都超过两百斤了。”

秦慧如登时无言以对。

“又不是什么大事儿,你这样会吓到孩子。”许向华和稀泥。

秦慧如不舍得怪女儿还能不舍得怪他,瞪着他没好气道:“这孩子这么大胆,都是你惯出来的。”

要养兔子就给建养殖场,要去黑市上卖兔子也不阻拦,她不赞同,还帮着女儿来劝。养兔子卖兔子不够,还要趁着周末去拍照片挣钱,许向华还给她牵线搭桥,找了个洗照片的人来。就没见他这样惯孩子的!

眼见着火力转移,许清嘉不厚道地垫着脚尖溜之大吉。

许向华:“…”小没良心的!

~

一晃就是半个月,韩东青拿着一堆中药返回首都准备高考。在他走后没多久,江平业往余市扔了个重磅炸.弹。

他挑了十二个公社试点土地改革,试验包产到组,包干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哪一种方式增产效果最好。

其实江平业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另外三种形式就是拿来作对照组的,以便日后更有说服力。反正不管哪一种,他相信都会比现行的制度更好。

早在六二年的山东,还有七零初的福建,就短暂实行过这种制度。虽然最后因为混乱的政局而被叫停,但事实摆在眼前,产量明显比其他年份高。

做这个决定前,江平业和远在京城的江老爷子通过电话。老爷子告诉他,安徽已经有地方在年初就偷偷包干到户,有人给捅到了中央。主张改革的杨老发话不要着急去动,放两年再来看看对还是错。江老爷子让他尽管放开手脚去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了老爷子这话,江平业犹如吃了定心丸,雷厉风行的开始改革。

可想而知,江平业遭到了多大的阻力。很多人觉得江平业根本就是在开倒车,复辟资本主义。他们有着十几年的舆论优势在,口诛笔伐,将江平业批得体无完肤。

江平业也不是吃素的,拿出五月份的党刊,指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跟他们死磕,最后立下军令状,一切责任由他承担。才算是把这个政策顺利下达到十二个公社。

红河公社就是三个包干到户试点的其中一个。这是许向华跟江平业争取来的,他相信包干到户绝对能让老家人过上好日子,也能让他们家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江平业需要增产来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许向华也需要增产来回报江平业。政策一下达,许向华专门请了三天假回了村里一趟。

从村里回来后,许向华便跟秦慧如商量,他想辞职,回乡下承包那座荒山,种果树搞养殖。

其实说起来,他们家绝对不差钱,乡下那两个养殖场,一年到头有大几千的净利润,这个收入远远高于其他人。加上之前那些年做运输攒下的那笔钱,金钱上他们家可说十分丰裕。

妻子温柔美丽,还是第一批大学生,儿女乖巧懂事,他自己也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

他应该知足了,可他就是觉得不够,钱不够,成就感也不够。

许向华都觉得自己是这家里最闲的一个。

秦慧如忙着学业,自从跟着教授做课题,忙碌又充实。

许清嘉和许家康一边读书,一边折腾,养兔子拍照,做的有声有色,欢天喜地。

就是许家阳都交了一群小朋友,每天玩的不亦乐乎。

他这个一家之主却闲了下来,上班、下班、出差,按部就班,一点波澜都没有。乡下养殖场已经进入正规,一个月回去看一趟足够。

自打街头巷尾做买卖的人越来越多,许向华就蠢蠢欲动,想着找点事情做。目前这形势,买车做运输一两年内无法实现,根本买不到车。小本生意,他又没兴趣。

现在总算是来了个好消息,许向华顿时找到了可以为之努力的方向。

对此,许家康和许清嘉那是双手双脚赞成。

许清嘉望着精神奕奕的许向华,笑了起来。之前她就发现许向华有点无精打采,这会儿就像是被注入了活水,整个人容光焕发。有些人啊,就是生命不止,折腾不息,许向华显然就是这种人。

这会儿80年代都还没到,局势尚且紧张,所以安安耽耽在农村搞种植养殖不失为一个好的致富路。再过两年,局势就会明朗起来,可以光明正大办厂。

到那时候,许向华也应该能积累下一笔不小的启动资金,正可以大展拳脚。

爷三个目光炯炯的看着秦慧如,似懂非懂的许家阳也跟着看过去。

被四双眼睛盯着,秦慧如哭笑不得:“我不是说了么,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她没有那种,只有在机关工厂里正经上班,才体面的想法。不偷不抢靠本事挣钱,怎么就不体面了。

最近许向华提不起兴致,问他只说没什么,可她这个做妻子还能一点都察觉不到,遂跟他说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不过倒没想到他会这么果决的要辞掉工作,想辞就辞了吧。反正家里又不缺他那份工资,他高兴就好。

许向华得意忘形,伸手抱住秦慧如:“媳妇儿,我肯定会让你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啊哦。”许家康和许清嘉两重奏,许家阳慢了一拍,鹦鹉学舌,随即还天真的捂住了眼睛。

秦慧如红满脸通红,用力推开许向华。

许向华脸皮厚,不以为然一笑,曲起手指从大到小一人敲了一下:“哦什么哦。”

三个小的捂着额头继续笑。

许向华摇了摇头:“那明天我就去办离职。估计这一阵我多数时间得留在乡下。我不在,你们在家乖乖听妈妈话,知道吗?康子,我不在你就是咱家的顶梁柱了。”

许家康爽快点头,一脸的跃跃欲试:“四叔,你放心吧,我给你守好大后方,你放心大胆去干吧,等我放假了,我就过来给你帮忙。”

许向华用力揉了揉他的脑袋,把头发揉的乱糟糟:“读书不见你这么积极,这会儿你倒积极了,考到前十五,我就让你来帮忙。”

许家康估摸了下自己的成绩,顿时胸有成竹,做了个OK的手势:“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天,许向华就去棉纺厂辞职,领导忙问为什么。

许向华便说他老母亲在乡下包了一座荒山,他要回去帮忙。许向华户口已经转出来,只能借孙秀花的身份承包。

最近土地改革这事闹得沸沸扬扬,领导岂能不知道,私下他觉得大有可为。所以也不再挽留,反正留了也留不住。

于是领导表示了真诚的惋惜,许向华办事稳妥,过来这一年多就没出过纰漏。修车技术尤其好,帮着解决了不少难题。

许向华笑:“小程已经能出师了,有他在没问题,我走了也放心。”

领导脸上带笑,小程是他表侄,跟着许向华学修车。许向华走了,小程刚好转正顶上:“都是你这个师傅教的好。”

“是他机灵好学,”许向华笑着道:“我虽然辞职了,可时不时也会回来,我家人都在这。小程要是有什么问题,大可以来找我。”

领导顿时笑容更深,客套一番之后敲了章。

又花了几天的时间交接,许向华才离开棉纺厂,他便马不停蹄的赶回三家村。

留在余市的许清嘉他们也陆陆续续的迎来了期末考试,随后就是中考,又过几天,便是万众瞩目的高考。今年高考比去年提前了小半个月,定在7月7号、8号到9号这三天。

许清嘉依旧拿回了第一名,让秦慧如喜不自禁。许家康刚好考了班级十五,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秦慧如都不知道说他什么才好,不过这成绩显然比上个学期进步不少,照这趋势下去,考个好大学不是问题,还有两年呢!

许家阳也在托儿所拿了一朵好宝宝小红花回来,可把小家伙给乐的。

下半年,许家阳终于能上小学,秦慧如给他报完名,一家人收拾好行李回老家。

等到真正走的时候,多了一个拖油瓶——江一白。听说许家包了一座荒山,江一白好奇不已,就想去凑凑热闹,说来他还没正儿八经的在农村待过来着。于是歪缠着父母要去长见识,又去向秦慧如卖乖。

秦慧如便说只要他父母同意就行。

鉴于他这次中考成绩不错,进余高没问题,江平业和何云溪便同意了他这个要求,也是想着让他去下面看看也好。

江一白心花怒放,屁颠屁颠跟着他的好兄弟下乡体验生活来了。

一踏进三家村,许清嘉便发现,遇上的村民精神前所未有的亢奋。

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不管多少都是自己的,怎么不高兴,不干劲满满!

第71章 第七十一章

“他们干嘛都看我啊?”江一白纳闷地摸了摸后脑勺。

许清嘉:“大伙儿都记得两年前你掉水里的英勇身姿。”

两年前江一白是坐着小轿车来的, 他们这儿一年到头都见不到汽车的影子, 尤其是江一白还掉水里了。哪能不影响深刻,时隔两年再见到他,还是跟他们一块儿回来的, 心里肯定好奇。

江一白的脸绿了, 他都快忘了这一茬,当年他可是成了落汤鸡, 还是带冰渣的那种。

正当时就有跟他们熟悉的人上来问了, 寒暄两句之后,眼神就往江一白身上跑,唉了两声:“这是不是前两年来过的, 住在牛棚里的那个…”赶紧把到嘴的牛鬼蛇神的儿子给咽了回去,这两年形势日新月异, 当年倒了霉的牛鬼蛇神, 都恢复了原来的身份:“那个人的儿子。”

许家康大大方方道:“大海叔,你记性真好,就是他。”许家康哥俩好的箍着江一白的肩膀:“那么巧, 搬到余市之后, 我跟他居然是一个学校的。”至于其他关系,就完全没必要说了。

“那可真是有缘分啊。”来人笑呵呵的说了一句,当年许家康把快冻死的人, 带回家了, 关系好也正常。

这么寒暄了一路, 他们才算是回到了老屋, 从村口到这边短短一截路走了小半个小时。

江一白由衷道:“你们人缘可真好。”这一路遇到的村民都会热情地招呼两声。

许家康笑了笑,他们家在村里人缘本来就好。后来带着大家一块养兔子,他和许清嘉还专门回来教过大伙儿,养兔子这方面他们俩可是专家,自学成才的那种。

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着几十只兔子,即使规模没他们那么大,颗也时不时能吃口荤腥。这兔子就是繁殖精,只吃草就能长大,是个好东西。

因为这一茬,许向华在村里的威望比大队长都要高。

这次能顺利包下那片山,一来是没几个人有这个魄力一口气吞下一座荒山,二来一看许向华要,也就没人跟他争了。

“奶奶,我们回来了。”许清嘉欢欢喜喜的叫了起来,快步走向屋子。

满脸笑容的孙秀花从屋里走出来:“这一路坐车累了吧。”

“许奶奶好,我叫江一白。”江一白热情洋溢的打招呼。

孙秀花定睛看他,笑起来:“真俊的小伙子。”白白净净高高瘦瘦,这城里人就是和他们村里人不一样。

孙秀花这是第一次见江一白,当初江一白过来的时候,她老人家扭着了腰躺在床上。

不过许向华之前跟她提过一嘴,这小伙子就是早年牛棚里那中年男人的儿子。许向华又说他爸妈帮了他们不少忙,现在住的那房子就是人家帮忙找的。

孙秀花自然热情招待。

江一白是个嘴甜的,一会儿说奶奶煮的糖水鸡蛋真香,过一会儿又说西瓜真甜,把老太太哄得合不拢嘴。

哄完老太太,江一白就迫不及待的要去巡山。

不得了了,他许叔现在是大地主了。当然这话他只敢在肚子里讲一讲。这时候地主什么的还是很犯忌讳的。

许家康比他更急迫,这一座山呢,能挣多少钱?

看着这两个猴急的,许向华好笑:“急什么,山在那又跑不了,先把行礼放房间。”

许家康应了一声,赶紧拉着江一白去放行礼。

许清嘉他们也去房间略作收拾。

这一次回来,他们暂住进了老屋。之前租出去的四间厢房都空了出来,许向华重新粉刷了一遍,当做暂时的落脚地。

租房的知青都选择了回城,一个不拉,包括那对小夫妻。据孙秀花讲,夫妻两没有离婚,约好回城之后想办法团聚。

再过两年形势就能好转,两人想团聚一点都不难,许清嘉由衷希望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

放眼整个三家村,只有三个知青没走,都是在当地成家立业有儿有女的,其中两个在学校当老师,生活尚算稳定。

另一个是沪市来的男知青,家里来信跟他说,没他落脚的地方,这个男人当场烧了家信。

这次包干到户,他便说服了岳父岳母还有妻子,承包了村里那片池塘准备养鱼。

进了自己原来的房间,许清嘉便把短袖换成了长袖,待会儿得在山上跑,日头毒,晒黑是其次,晒脱皮那就惨了。

“小清嘉,你用得着这么夸张嘛!”江一白对许清嘉的全副武装表达了嘲讽,长袖、草帽、水壶、蒲扇,她当郊游啊。

许清嘉翻了个白眼儿:“我可不像你这么皮糙肉厚,怎么晒都没关系。”

“娇气。”江一白言简意赅的评价。

许清嘉反唇相讥:“我娇气,我骄傲。”

江一白还能说什么,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说说笑笑间就到了荒山,这座山以前就是大伙儿的柴房,没柴火了就上来砍,种新树这一茬却没人记得,以至于越来越荒。

眼下不只荒,还坑坑洼洼,那是开沟田挖水渠造成的。

许向华托着江平业的关系,找了个林业专家帮他规划了一下整座山。

向阳的一面,种上他们这的特产枇杷树,这种树易活,种下去到结果,三五年便够,长成后能结四十年的果子。再搭配一些杨梅树,也是四五年能结果。

背阴面也要种一些果树,主要是为了固土。那一片他规划用作养殖场。他不只要扩大猪和兔子的养殖规模,还想引进山羊,羊比猪和兔子更省心,画个圈放养就成。

剩下的空地,他会拿来种一些经济作物。再在裸.露地表上种牧草,一面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地温,一面提供草料。

许清嘉听得两眼放光,等弄好了,这就是一只源源不断下金蛋的鸡啊。再过些年等大家有钱了讲究生活品质之后,还能做农家乐,采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