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阳嘿嘿一笑,机灵地躲到许家康身后,惟恐江一白报复他。

“这可真是塑料花一般的兄弟情。”许清嘉同情地看着江一白。

江一白捂着胸口:“我想静静。”

许清嘉笑:“你家静静肯定也在不知名的角落里想着你。”

江一白:“…”哪跟哪儿啊!

许清嘉没再理犯了戏瘾的江一白,上前打量许家康:“瘦了也黑了,最近这么忙?”

孙秀花和秦慧如看着他,皆是心疼。

许家康立时笑:“广州那边太阳大,这不就晒黑了,一黑就显得瘦了。”举起手腕,鼓起二头肌肌,强调:“而且我这不是瘦,这是精壮。”

江一白稀罕地摸了两把,想想自己,脸上酸酸的:“这个暑假我也得练练。”这一年忙着复习,他心爱的篮球都打的少了,加上爷爷一个劲儿的给他补,肚子上长了一圈肉,和他被高考折磨到掉了十斤肉的同桌形成鲜明对比。

许清嘉细看许家康,小麦色肌肤,五官棱角分明,目光沉稳,完全褪去了少年稚气,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了,顿觉欣慰。

许家康突然伸手比了比:“你这半年长了不少。”寒假还不到他下巴,这会儿都超出一点了。

“166。”许清嘉欢快报出身高:“没穿鞋。”她对自己身高体重和体型都非常满意,要是再丰满一点就更好了,谁让韩檬老刺激她。

“不错不错,再过两年肯定能长到1米7。”许家康摸摸她的脑袋,知道她的梦想就是1米7。

许清嘉嘴角翘上天:“这是必须的。”

说笑着,一行人上了去市里的车,江一白提前一站下了车。许家人又坐了五分钟才到家里。略作收拾和休息,到了下午五点便提着礼物去看望许芬芳一家。

三月份,周红军辞掉了百货商场的工作,在师大附近的商业街上买了一个店面,因钱不够,还向许向华借了一部分。

随后,他就把自己的户口迁过来落户余市,把小饭馆开了起来,因为食物新鲜用料足,味道又好,生意相当不错。

许芬芳也顺利地从县城邮局调到市里邮局,三个孩子当然跟着父母一道迁了过来。大儿子周如龙已经上小学,女儿小媛媛则在放在机关幼儿园,唯独几个月大的小儿子不大方便,近半年都是周母在照顾,老人家余市住一阵,再回县里住一阵。所幸距离近,偶尔还能搭许家武的车来回,倒也方便。

随着周红军的生意越来越好,一家子的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

周家在饭馆附近租了一个小院子,住的还算宽敞。

“人来就好了,拿这么东西干嘛!”许芬芳嗔怪。

秦慧如笑:“没什么,就是给孩子们带了两件衣裳。”

“上个月康子才寄过来几件,他们衣服多的都穿不完,现在个头又长得快,明年就穿不上了。”许芬芳无奈地摇了摇头。许家康做服装,时不时会给他们寄一些,顺带着还会买一些童装一起寄回来,他自己是不做童装。

那边许芬芳不好意思,两个小家伙却是高兴坏了,就是大人都无法抵抗新衣裳的诱惑,更何况小孩子。

许清嘉拿着一件大红色的小裙子逗小姑娘:“哎呀呀,我们小媛媛穿上这衣服就是小公主了。”

小姑娘小脸红扑扑,羞答答地看着许清嘉。

见她看着自己身上的牛仔背带裤,许清嘉又摸出一套儿童款牛仔背带裙:“当当当,媛媛更喜欢这件是不是?”

小姑娘眼睛发亮,欢快点点头。

“有眼光,红裙子是舅妈挑的,牛仔裙是姐姐挑的。”许清嘉赞许地摸摸小姑娘的圆脸蛋,笑眯眯道:“不过今天不能穿,让妈妈给你洗洗,明天再穿。”

小媛媛乖巧地点头,拉着许清嘉去看自己在幼儿园里拿到的小红花:“老师说,我是好宝宝。”

“媛媛真厉害!”许清嘉立刻捧场的赞扬,哄得小姑娘笑颜如花。

片刻后,两家人便去周红军的饭馆里吃晚饭。

周红军脑子活,在门口支了个烧烤摊,大夏天的烧烤啤酒,简直是人间一大享受。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还有一小部分人率先富了起来,开始重口腹之欲,舍得花这个钱。

周红军拿着一盘子烧烤进来,笑着道:“这个羊肉不错,你们尝尝。”这羊还是从三家村那运过来的。

许清嘉拿了一串烤羊肉,正宗羊肉绝不掺假,味道就是好,看看排着队的顾客:“姑父,你这店都坐不下了,看来得扩张。”

这话周红军爱听:“夏天都不爱做饭,所以出来吃的多,等天气冷了就没这么好了。”不过也不差,现在有闲钱的人越来越多。

“这儿东西这么好吃,就是冬天生意也不会差。”许清嘉笑吟吟道。

周红军哈哈一笑:“借你吉言啊!”

吃饱喝足,许清嘉突发兴致要去嘉阳百货商店看看,商店不远,就在同一条街上,两百米的距离。

当初许向华买了两家相邻的大店面打通,上下两层加起来一百八十多个平方。

二楼主要摆放电器,大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的如电风扇、录音机,应有尽有,东边的角落里还放了一排自行车。

楼上站着两个年轻的售货员,见了她们便热情地迎上来询问,服务周到,哪怕他们什么都没买,依旧笑容不改。这服务态度必须点个赞。

哪怕现在私营经济越来越好,国营商店里的工作人员,态度还是高高在上的多,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过来的。

一楼分成了好几块,主要卖各种吃的,东边那块是服装专柜。

许清嘉捅了捅许家康,其中有几款还是他做出来的。

许家康骄矜地挑了挑眉头。

许清嘉好笑,最后买了两袋子吃食,又每人买了一只奶油棒冰,捧自家的场。

一众店员完全不知道刚刚离开的顾客就是老板娘和小老板,只觉得这一家可真会长,跟电影里的人似的。

“这店生意不错。”许清嘉笑眯眯咬了一口棒冰,这么一会儿功夫进进出出七八个,都没空手离开。再过几年大家购买力上来了,可以考虑做成大型商超。

“跟其他几家比还算是差的,”许家康笑着道:“咱们余市到底只是个省辖市,和省城,广州,鹏城比比,经济到底差了一点。”

今年是个好年头,广东那边率先明文放开雇工限制,浙省紧随其后。其实去年下半年开始,雇工这一块就松了不少,超过八个雇工的个体户越来越多,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别太张扬就行。

许向华便先后在广东和省城开了分店,下一步打算在另一个特区珠海再开一家。

“说的我都想赶紧去鹏城看看了,要不咱们先去鹏城,再回来和夏莲姐一家吃饭。”许清嘉一本正经的询问,这个暑假她和许家阳要去鹏城玩。

许家康做出凶恶状:“你好意思吗?”

许清嘉摸摸脸:“我这人脸皮相当厚的。”

许家康作势要掐她脸,许清嘉赶紧躲。

~

第二天,许清嘉兄妹三带着礼物去拜访郑老先生夫妇。老先生教了他们兄妹三年,回来了哪能不去问个好。

郑老先生的女儿以及四个孩子也回来了,现下带着大儿子帮郑老先生办培训班,一家七口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阖家团圆的老人家精神矍铄,满脸都是笑。

郑老先生还考校了三人书法,笑着道:“家康退步不少,上了大学没怎么练了吧。”

许家康腆着脸赔笑。

郑老先生摇了摇头,再看许清嘉:“隐约可见筋骨,不错不错,覃老不愧是大家。”他知道这丫头在跟覃老学书画。

“那都是您给我打的底子好。”许清嘉嘴甜道。

郑老先生笑着指了指她,又看许家阳,点头:“阳阳进步了。”话锋一转,又指出待改善之处。

兄妹三在郑家吃了午饭才离开。

次日下午一点,许向华终于回来了。本来他前天就该到的,只是临时来了笔生意,还不小,遂耽搁了两天。

一家团圆,自是喜气洋洋。

许家康的喜中还掺杂着一丝紧张,傍晚,他们就要去和夏家吃个饭。地点定在东大街的国营饭店里,那是余市最大也是最好的一家饭店,他在里头订了个包间。

“有什么好紧张的,”许向华看不过眼:“我和你夏叔认识也有七八年了,他还是你爸老战友,咱们两家吃个饭不是很正常的事,你就当个普通应酬,别束手束脚的丢人。”又加了一句:“你又不是没和他们吃过饭。”

夏爱国是许向军老战友,转业回来就在余市武装部,许向军便给他们搭了线,有什么也好照应下。

五年前扳倒姚家的时候,夏爱国还帮过他一个大忙。之后他们一家搬到了余市,偶尔遇上,他也会和夏爱国闲聊几句,去年初还托他从鹏城带过彩电。那时候夏家尚且不知道女儿和许家康在谈对象,否则不会开口。养女儿的,当然要骄矜一点,许向华颇能感同身受。所以这次见面,许向华知道他们家作为男方必须得把姿态放低。

许家康心道能一样?第一次他是和许向军过去的,身份是老战友的儿子,紧张个啥。第二次就是四天前,他带着礼物过去正式拜访,其实也挺紧张的。

但是都没这一次紧张,双方家长第一次正式会晤,不紧张的才是不正常。一度他都想说算了吧,等他们谈婚论嫁的时候才见面。然两家要是不认识还罢,明明认识,还在一个市里面,九月份夏莲要去的还是北京,再无动于衷,在情理上说不过去。

许家康面无表情地看一眼许向华,扭头看向秦慧如:“婶儿,当年我叔第一次见姥姥姥爷的时候表现怎么样?”

许清嘉噗嗤一声乐了。

秦慧如好笑:“他啊。”

许向华清了清嗓子,装模作样地低头看手表:“四点多了,咱们走吧,不好让人家等咱们。”

秦慧如笑看他一眼,端详许家康片刻,温声道:“夏家既然肯和咱们家吃饭,就表示对你很满意。”

“我哥这么帅!”许清嘉上下一划:“还是中大学生。”虽然夏莲更厉害,京大,这一句就没必要说了:“还这么会挣钱。”

“重点是,你对夏莲姐那么好,夏家叔叔阿姨肯定对你超满意。”许清嘉务必让自己看起来要多真诚有多真诚。

论门户也登对啊,夏爱国是市局副局长,市武装部在改革中被取消,和市局合并,夏母是国企领导。

许向军是副师长,许向华做生意做得在余市内也算得上小有名气,秦慧如是京大老师,他们家也不差啊。

许家康瞬间被说服了,好像就是这么回事,没毛病。

第130章 第一百三十章

这一次见面,孙秀花不凑热闹,用老太太的话来说:“我老太婆过去了,他们不好端架子。所以还是你们小辈聚聚,这顿饭一吃就算是过了明路。以后嘉嘉可以喊人姑娘来咱们家吃饭,她要在北京上四年学,还怕见不着。”

身为女方,还是得拿拿乔的,要不显得自家姑娘没人要似的,可她辈分摆在那,过去了对方不免不自在。

如此,出门的只有五个人。

夏家那边来了四个,夏家父母,夏莲以及夏莲的二哥夏林。夏家老大在部队当兵,老二夏林比许家康高一届,两次高考失败之后转而进了国企。这年头考不上大学才是正常的,近三年的高考录取率分别是8%,11%,17%。

也是因此,夏家父母看许家康凭添几分满意,中大这块招牌足够闪亮。

“叔叔阿姨喝茶。”搬椅子,倒茶,许家康服务周到。

夏家父母含笑点头。

许向华笑起来,“夏大哥,嫂子,想不到咱们两家还有这样的缘分。我们家康子这辈子最有眼光的就数这次。他爸知道后,高兴的不行,只那边事多,脱不开身。叮嘱我一定要向你们赔个不是,等他回来再跟你好好喝一顿。”

夏爱国道,“老许给我打过电话了,说他过年可能会回来一趟。”那老小子在电话笑得那叫一个得意。他水灵灵的闺女被他家臭小子骗走了,能不得意吗?换一换,他也得得意三天。

再看看眉眼带笑的许向华,许家康的事,他知道一星半点,晓得许向华这个叔叔当了半个爹。与其说许家康是这家侄儿,不如说养子更合适一些。

两口子风评口碑都不错,许向华年初还捐钱重建村里小学,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孩子,品行差不到哪里去。

“正月十二是我家老太太六十大寿。” 老太太明年虚岁六十一,他们这的习俗是男过虚女过周。

许向华笑着道,“我们兄弟几个想给老太太做个寿。”又笑,“到时候要是有空,你们可要过来喝一杯薄酒。”

夏爱国便笑,“要的,要的。”单凭他和许向军的关系,如果许向军请了,他也是该去的。

说笑两句,许向华转脸看向夏莲,“你家莲莲当真厉害,成了咱们市的榜眼。”

正在和许清嘉细声说话的夏莲腼腆的低了低头。

夏爱国谦虚:“也就是运气好。”

许向华便笑,“这哪是运气,听康子说,莲莲每次考试都是年纪前三,年年评上三好学生。”

“没你们清嘉成绩好,每次都是第一名。”

两位爸爸开始互相恭维,反正夸对方孩子好准没错。

许清嘉脸皮厚,神色如常,夏莲就不行了,一张小脸红哒哒的,害羞地不行。

秦慧如看一眼许向华,从包里拿出一个锦盒,含笑道,“这是叔叔阿姨准备的一点小礼物,祝贺你考上大学。”

夏母微微一点头。

夏莲酡红着脸双手接过,“谢谢叔叔阿姨。”见秦慧如没再说什么,便放在一边不去打开。

夏母无奈道,“这孩子是家里最小的,被我们给宠坏了,养的她太过腼腆。”

秦慧如笑着道,“女儿家本就温柔乖巧,莲莲这样挺好的。”又对夏莲道,“去了京大,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尽管来找阿姨,别不好意思。”

许清嘉也笑,“夏莲姐来了北京,我就又能常常去找你玩了。”还俏皮的眨了眨眼,“夏莲姐可别嫌我麻烦。”

夏莲遂笑,“怎么会呢,我巴不得你来给我做个伴。”

听得夏母满眼都是笑,自己这女儿性子绵软内向,一度夏母都想让她报浙大算了,总归离家近。丈夫就说她慈母多败儿,大力支持女儿考京大,鼓励女儿去外面看看。

虽然她后来被丈夫女儿说服了,可心里到底放不下,眼下有许家人在北京照应点,她才算是放心不少。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许家康和夏莲的关系过了明路,以后打电话写信寄东西不用再偷偷摸摸的来。

许向华和秦慧如的一桩心事也算是了了。

夏家父母一顿饭吃完,也觉松快不少。他们是以未来亲家的眼光来看许家的,瞧着这一家都是和善人,夏莲和他们相处愉快,岂能不高兴。

到了家里,夏母想起许家送的礼物来,说是高考贺礼,其实就是变相的见面礼。

夏莲便打开锦盒,一只白玉镯子,色泽剔透。

夏母拿起来细细一看,“这手镯怕是不便宜吧。”她是穷苦人家出身,对这些也不大懂,这两年不管穿着打扮了,偶尔也能看见几个戴首饰的,也多是金银,玉什么的还真一窍不通。

夏爱国一个糙老爷们就更加不懂了,含糊了一句,“谁知道啊。”

倒是夏林说了一句,“我看秦阿姨手上也带了一个,和这个差不多的水头。”

夏母顿了顿,“怪不得没让我们当场打开看看,怕是防着我们退回去。”又犯难,许家送的礼物重,自然表示满意女儿,于这一点夏母是高兴的,可礼物太贵重,又觉烫手。

夏爱国看出她的纠结,“既然都收下了,再退回去也不像样。”想了想补充,“要是以后分开了,退回去就是。”他们不占便宜。

夏母瞪他一眼,“有你这么咒自己女儿的嘛!”

夏爱国讪讪一笑。

夏林打圆场,“妈,你别想太多,人家生意做的大,对他们来说这不算什么。”

夏目一想也是,忽尔一叹,倒是感慨,“前几年都说做个体户不光彩不光彩,那都是无业青年和劳改犯干的活,可现在再看看。北京个体户都走近怀仁堂受表彰了。大多数万元户都是个体户出身,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们单位年年有人辞职经商,今年特别多。”

夏莲捏了捏盒子,有些紧张的看着父母。

夏爱国失笑,“时移世易,本来嘛,个体户自食其力,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分忧,怎么就不光彩了,都是一些陈腐观念作祟。越往后发展,抱着这种观念的人只会越来越少,现在不就比前几年少了许多。”

夏莲缓缓吁了一口气。

夏母看在眼里,好气又好笑,晚间在卧室里就和夏爱国唠叨起来,“你是没见你女儿,生怕我们对家康有意见,在她眼里我俩就是这么古板的人?”

夏爱国讨好的给她揉肩膀,“这不是关心则乱么!再说了咱俩又从没在她跟前讨论过这个问题。目前的舆论大趋势还是铁饭碗最好,不怪她杞人忧天。”

夏母白他一眼,“用力点。”

“家康这孩子是不错,这么点年纪能在广州那边弄出了名堂,学业也没拉下。”

夏爱国点头笑,“这是家学渊源了。”跟许向华学了做生意,读书则是随了秦慧如。

夏母侧过脸看着夏爱国,“孩子人是好的,长辈也通情达理,只是他们这一南一北的,我总有些不放心。”

“你这人就是心思重。”夏爱国说道,“许家两口子不也是一南一北,不照样过得挺好。当年我在部队,你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在老家过了十来年,咱们不也是挺好的。”说起来夏爱国就觉对不住他们娘儿四个。

稳了稳心神,他继续道,“也就三四年而已,毕业后想一块有的是法子,尤其是家康,他以后走做生意这条路,人自由,想去哪儿都方便。”

夏母笑了笑,“车到山前必有路,且不瞎操心了。”

次日一大早,许清嘉一行人又回了乡下,一天后,秦慧如返回北京,她只请了十天的假。

许清嘉他们则是多停留了三天,随后许向华带着兄妹三个坐车南下。

抵达广州的时候正是早晨,许清嘉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大名鼎鼎的中大,又去许家康的制衣厂看了看。

目下广东虽然放开了雇工上限,然而还是没有允许私人办企,只能是国企或者集体企业,遂许家康挂了个校办工厂的名头,借了学校的名头和场地,每年交给学校一定的利润。

全校这么操作不只他一个,中大风气开放,尤其鼓励是经金融等专业的学生创业实践。

许家康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上上下下加起来有七十多人,许向华出资给他进了不少设备,因此许家康欠了一屁股的债,他现在是负资产状态。

一圈参观完,已经是下午三点,许向华又带许清嘉和许家阳赶往鹏城。许家康则留在广州,他离开这么久,一堆事等着他。

到达鹏城的时候,天空已经暗下来,记忆里灯红酒绿的不夜城,黯淡无光。

许向华在这虽然有产业,但是都被他当作办公室来用,只有一个房间被他征用做了卧室。

许清嘉都这么大了,哪能跟他挤一个屋。遂他早早地就让助理在旁边的宾馆里定了一个大套间。

许清嘉一洗完澡出来,正对上屏幕里的赵雅芝,愣了愣,又细看两眼,不老女神果然不是白叫的。

“这里还能收到港城的电视台。”许清嘉讶然。

许向华笑,“就隔了那么点距离,怎么收不到。” 多少人被电视里的港城吸引,偷偷游过去,靠海的工地上,三天两头少人。

这边还有专门的纠察队管电视频道,可电视机在自己手里,你又不能把港城的信号屏蔽了,检查的时候,大家就撞到内陆频道,人一走立马调到港城那边,谁让人家节目多又精彩。

“这西瓜冰箱里刚拿出来,尝尝。”

许家阳指了指屏幕,“姐姐,他们那边的楼好高。”

捧着西瓜的许清嘉笑了笑,“鹏城的电子大厦也挺高,明天咱们去看看。”

许家阳兴冲冲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