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干果四色糖八条烟八支酒八式海味, 芝麻茶叶各二盒并当季鲜果,另有十二斤五谷杂粮。

八双鞋,十二套衣服。再有两礼盒香炮烛金, 还有一担聘金, 里面是成沓的十元大团结, 时下还没有百元大钞。

‘十八担’挤挤挨挨的放在夏家客厅里,夏家亲眷看的眼花缭乱,十八担是当地订婚的最高规格,虽然不是很多见, 但也见过那么几次, 然而这么多聘金, 当真是平生头一回。

屋子里的人视线不由自主的落在正中央的聘金上,一叠又一叠, 密密麻麻,我的乖乖,这得是多少?

之前还有人暗暗觉得夏家不灵清,堂堂京大学生居然找了个体户。这会儿却不免有些欣羡, 下半辈子,吃喝不愁了。

被明里暗里羡慕了的夏家父母喜笑颜开, 心头畅快, 之前可有不少人说闲话, 在好些人看来做生意不登大雅之堂。

迂腐!凭本事吃饭怎么不体面了,还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交了税。

毛脚女婿恭恭敬敬的向夏家父母敬茶,夏家二老喝了茶,谓之‘受茶’,这婚便算是定了。

接下来是去机关大院的小礼堂里吃饭,一道去的有男方父母兄弟姐妹以及抬礼的本家,剩下都是女方亲戚。

摆了八桌,从12点吃到下午2点,春风得意的许家康来者不拒,被灌了个半醉。

有一搭没一搭和许向军闲话的夏父见状,说了一句,“行了,晚上他家里还有酒席,不好醉了。”许家康那边也得摆酒庆祝,不过夏莲并不需要露面,因为还没过门。

夏父身为公安局长,颇有威严,他一发话,再看许家康微醺的模样,夏家人也不好再闹,尤其是闹得厉害的几个小辈,赶紧跑了。

夏莲舀了一碗鸡汤给他,小声嗔道,“他们让你喝你就喝,什么时候你这么实诚了。”

许家康笑,“我高兴啊。”

夏莲脸一红,“吃你的吧。”

许向军和夏父对视一眼,眸底都是欣慰。

夏父再一次感慨,“老许啊,没想到咱们居然做了亲家。”

“多亏康子眼光好。”许向军小小的捧了一把,“有小莲在,以后我就能放心了。”

夏父也放心啊,自家闺女性子软,许家康硬却不失圆滑,年纪轻轻已经闯下不小的家业,最重要的还是女婿爱重自己闺女,这些年观察下来,把女儿交给他,放心。

“儿女成家了,咱们当父母总算是去了一桩心事。”夏父举起酒杯,“来,咱哥俩过一个。”

许向军与他碰杯。

看差不多了,酒席便散了,许家人拿着夏家还的喜饼打道回去。

一上车,许家康一扫醉态,挽起衬衫袖子。迎着许清嘉似笑非笑的目光,许家康也笑, “我要是不装醉,那群人能把我喝到桌子底下去,晚上怎么办?”

许清嘉慢条斯理道,“早晚是要去桌子底下一趟的。”

果不其然,到了晚上许家康成为众矢之的,之前在夏家人好歹收敛下,可本家兄弟就没这么善良了,各种名目的敬酒。

许清嘉对着许家阳耳语一番。

许家阳眨眨眼一点头,拿了一个空酒瓶灌上白开水,颠颠的跑去给许家康当一对一的倒酒小厮,手里还拿了一瓶真酒打掩护。

愣是没叫人发现猫腻,糊弄了过去。

为了自己的胃,一看许家阳手里的酒瓶空了,许家康果断闭眼。

许家阳宣布,“我哥醉了。我扶他回去,你们继续喝。”

看破的许向军转脸对许向华道,“小机灵鬼。”又有感于兄弟俩的默契,多看了另一桌上的许家磊,暗暗叹了一口气,他们兄弟是不可能这么亲近了。

许向华轻轻一笑,目光带着宠溺。

“老四,这些年你费心了。”许向军亲自给许向华倒了一杯酒,语气诚恳。大儿子很优秀,比很多同龄人都优秀,若没老四夫妻俩,康子如今会是什么样谁都不好说。

许向华举起酒杯,不言语,和许向军碰了碰酒杯。

许向军仰头灌下酒,喉咙口有点辣,心里辨不出的滋味,酸甜苦辣咸,差不多都齐活了。

酒席一直到八点多才撤了,不少人还呼朋唤友的打牌到深夜才意犹未尽的离开。

第二天要赶着回去上班的人都走了,许家康也陪着夏莲一块儿飞回京城,这刚订婚,哪好把未婚妻抛下。

许清嘉一行没急着回去,他们都好一阵没回来了,想多待一阵。这下子,许家阳可高兴了,老家好玩的多,钓龙虾捣黄鳝,下河游泳,下山捉知了,其乐无穷。

许清嘉就把秦家兄妹交给他,让他尽地主之谊。自己则忙暑假实践课题——交易市场的发展,她这次就是奔着余市的交易市场来的。

朝中有人好办事,许清嘉收集到不少重要数据。又以三顿麻辣小龙虾为代价,成功收买玩疯了的许家宝许家阳以及秦家龙凤胎,让他们帮她做问卷调查,一共两套问卷,供应商和采购商各一份。

一开始没人搭理他们,谁耐烦浪费这个时间做这个什么劳什子调查。忙昏了头的许清嘉一拍脑袋,瞧她这脑子。下午就让他们两两一组,抱着一泡沫盒绿豆棒冰去问,一份问卷一支棒冰。

两天时间收集了两百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6份。

秦蕾蕾叹气,“原来上了大学也这么累,我们老师还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呢。”

“那是马车前面的胡萝卜。”许清嘉头也不抬的说道,“轻松不轻松,就看你怎么想的。想轻松点也行啊,反正毕业了肯定会分配工作,就是可能分不到好的单位,而且上岗后什么都不懂,会被人在背地里说,嘿,还是大学生呢。过上三五年,过得不轻松的同学都当领导了,你还在底层混日子,这个轻松你要不要?”

大学里混日子的肯定有,还不少,就是京大都不乏混日子的学生在,高中时神经绷得太紧,大学又无人管束,毕业包分配无就业压力,可不就浪了。导致的结果就是用人单位怨声载道,有几位教授上课时说起来,那叫一个痛心疾首,直问对得起国家给的学费和生活费吗?

秦蕾蕾摸摸鼻子。

秦安平已经开始嘲笑秦蕾蕾了,说她思想不端正云云。

兄妹俩又掐了起来。

掐到一半,许向华和许再春回来了,最近许向华都忙着罐头厂的工作。

“再春叔。”小辈们乖巧叫人。

许再春点点头,看看桌上一堆东西,笑问,“干嘛呢!”

“做作业呢。”许清嘉回。

许再春一看,咋舌,“看着还不少。”

“还好,快做完了。”最重要的数据都有了,剩下就是归纳总结。

“那就好。”

说了两句,许再春随许向华上了楼。

秦慧如去厨房切了一盘西瓜又装了些葡萄送到书房里。

许清嘉抬眼看看百无聊赖的几个人,“剩下的不用你们忙了,去玩吧,注意安全。”

看久了也没意思,几个人就呼啦啦的出去。

送完水果下来,秦慧如一看,“出去玩了?”

许清嘉点点头,

秦慧如看看外面的太阳,“一个暑假过完,不知道要黑多少。”

许清嘉嘿嘿一笑,“养养就白回来了。”

秦慧如走到桌前,低头看了看收集来的问卷,笑,“辛苦他们几个了,晚上给他们做些好吃的。”

“妈,你帮你我把材料准备好,我来做。”

秦慧如,“我来吧,你也休息下。”

“没事,我可是答应了他们要做大餐给他们吃的。”使唤童工是要付出代价的。

秦慧如便笑了笑,把盘里的水果添满,自去厨房忙。

许清嘉坐在长椅上写写画画整理思路,大半个小时后,许向华和许再春下楼。

秦慧如笑着留客,“吃了饭再走,已经在烧了。”

许再春道,“不用了嫂子,今天麦子的对象要过来吃饭。”双方已经谈婚论嫁,他大儿子许麦今年二十,初中毕业就没读了,他们这不读书的结婚都早。

许清嘉凑热闹,“我还没见过麦子哥对象呢,待会儿我得转过去瞅瞅。”

许再春笑呵呵道,“他们大概五点到,你到时候过来玩。”

许清嘉望望他,清脆的应了一声。

待许再春走了,许清嘉便问许向华,“爸,你和再春叔商量卖罐头厂的事?”

许向华点头。

“再春叔怎么说?”一直以来,罐头厂是许再春打理着,许向华给了他股份。

许向华在她旁边坐下,“麦子的皮鞋厂开的不错要扩大规模,他打算过去帮忙。”

如今他的生意涉及电器、运输、贸易、百货还有就是这个罐头厂。前面四个产业他都打算扩大规模,并且有自己的安排在。

唯独罐头厂不在他的安排之中,罐头厂的利润不符合他的预期。这个厂规模不大,规模小意味着单位成本高。他也不想扩大规模,他更想把资金和精力放在其他地方。

偶然得知专门做罐头的老柯看中了崇县这边的枇杷,打算投资一个水果罐头厂。老柯别号罐头大王,全国各地有八个工厂,生产的午餐肉罐头和黄桃罐头先后拿过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在全国都有名气。

他和老柯一拍即合,老柯过来考察过,对罐头厂和原料很满意,他还打算扩大规模,再添一条午餐肉生产线和两条枇杷罐头生产线。

批地建厂不是问题,政府巴不得有人来投资。员工也没问题,他和老柯说好,保留原来的工人和管理层。就是许再春那,他有点不好意思开口,毕竟这个厂许再春倾注了不少心血。

不过再不好意思也要说,在商言商。他之前的打算是许再春要是想继续留在罐头厂也可,老柯需要人帮他管理,许再春是当地人又有经验。许再春要是不愿意,他在余市有两个分公司,可以安排他去那边。

没想许再春告诉他,他打算去帮许麦。皮鞋厂办好了也不错,他分到的那笔钱足够把许麦的厂子扩大两倍。

许清嘉抓抓脸,小心求证,“再春叔没生气吧?”

“生气倒不至于,难过肯定是有的,”许向华无奈一笑,“毕竟花了那么多心血。”

许清嘉沉默了下,商场如战场,讲究的是利益不是情怀,现如今的罐头厂对他们家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见状许向华笑,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张本子,“改天我拿两瓶好酒哄哄他。你再春叔不是那么小气的人,过一阵就缓过来了。”许再春好歹当了这么多年的厂长,自己儿子也是开厂子的,道理哪能不明白。到时候在钱上他多分一部分,也只能做到这了。

许清嘉便笑笑,另问,“爸这个厂卖掉可以套现一大笔资金,你是要投进冰箱厂?”这一年许向华明显地更重视天津的冰箱厂。

许向华沉吟片刻,“你夏伯伯之前跟我说了一件事,市里在招商,想再建一个交易市场。本来政府打算自己出资,不过因为修高速公路资金不足这事又拖不得,所以决定对外招商。”

许清嘉眼前一亮。

许向华哪能没发现,他点了点手上的本子,“你的调研做的怎么样,觉得这个投资行不?”

“当然行。”许清嘉双眼亮晶晶,犹如发现一座金矿,“现在的东门市场是花了56万造成的,可这三年产生的租金早就回本,更不用说产生的税收和对周边经济的带动。这是政府层面的咱们先不考虑。”

“这么快回本是因为并不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而且因为是政府投资,所以免除部分税收。”

“我知道啊,”许清嘉拿起笔,“可东门市场还没有最大化利用起来。”她在白纸上写了东门,“东门市场他是摊位制交易场所,就跟马路边摆摊似的。只有单一的交易功能,管理基本等同于无,连运输都得自己找,这种单一功能型市场,是第一代交易市场。”

“我觉得复合功能型的更好,类似于商贸城,店铺制交易场所。二层三层更高都可以,把土地最大化,土地出让金那么贵。

我去看过,东门市场的摊位摆放的很分散,增加了采购时间成本,也影响商户之间的信息沟通。这可不是我瞎说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

其实可以把同一种商品经营着集中在一块地方,一方面方便管理,一方面大家可以互通有无,再来采购商也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其实以后要是规模更大了,可以细分出服装批发市场,箱包批发市场,五金批发市场,日用品批发市场。这个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许清嘉换一口气,“咱们家自己就有运输公司,完全有能力面向整个市场提供仓储物流服务,这里头利润不好说。” 许清嘉画了一个圈,在旁边划出一片,“还可以增加配套功能:餐饮、酒店、住宅、写字楼,有人气还怕没人消费。”

许清嘉眨眨眼,巴巴地看着许向华。

许向华一下一下点着手里的本子,“这个项目要是做起来,卖罐头厂那点钱只能当零头。”

“我拿到的数据上显示,83年平均日均交易人数800,84年是2500,85年已经有8600人,今年具体数据还没出来,我打听了下,破万不是问题。

现在市场里的供货商四分之一是外地人,还有好多采购商来得晚拿不到货,光光市里就有4000家庭工厂,生产力和销售能力在逐年成倍往上涨。高速公路已经在建当中,来咱们这的商人会越来越多。”

许清嘉慢慢说道,她在余市身上看到了那个被称之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的城市的影子。按照现在这个情况发展下去,这个城市前途无量。这会儿要是能抢到第一块蛋糕,受益无穷。

第216章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天予弗取, 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许清嘉不想将来有一天后悔, 说曾经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摆在眼前,她却没有珍惜。有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风险当然有, 若是余市未来发展不尽如人意, 商贸城就会成为一座死城, 血本无归。

但是许清嘉对余市有信心,它的交易市场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东门市场在她看来只是一个初级的最低端的市场,但是在全国范围而言,它是最先进的。

政府已经尝到甜头, 不然不会这么快想建第二个交易市场。只要领导人不脑抽, 第二个市场反响好, 政府肯定会贯彻这条发展路线,谁会和政绩过不去。

许清嘉摆事实讲道理, 把国外和港城的成功案例举出来,又阐述更详细的商贸城计划,描绘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宏伟蓝图。

思量再三,许向华决定试一把。得到这个消息时, 他便有些意动,只是有诸多考量在里头, 难以决策。

许清嘉一番话坚定了他的念头, 末了, 许向华让许清嘉写一份大致的策划书给他,他有用。

策划书一写好,许向华就去了市里的招商办。想拿下这个项目的人不少,他们能看到其中商机,其他人也不是傻的。

能拿出这么大笔钱的,肯定不是泛泛之辈,关系错综复杂。市里头的领导开了几次会,最终定下了许向华。

许夏两家刚刚缔结姻亲,他们又不是瞎子,哪能不知道,这事夏爱国没来打过招呼连提都没提一句,可你能不给他面子吗?还有已经调到省里的江平业,他和许向华交好,知道的人也不少。

再来,许家这份策划书的确写得比别人好,别家就是单纯地造一个交易市场,许家却是想打造一个商业城,一旦成功,形成的经济效益显然更好,也有利于提升余市的整体形象。他们请来的经济顾问也表示方案可行,并且看好其未来发展。

到了八月下旬,经过层层审批之后,市政府和新成立的嘉阳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土地合同。

余市近郊212亩土地四十年的使用权便归了许向华,虽然在郊区,但是在建的高速公路会在这里建一个路口,2公里外就是火车站,交通便利的很。

建筑师也从京城赶来看现场,这位建筑师是江一白热情推荐的,就是他实习期间的导师,还是华清客座教授。在建筑领域颇有名望,若非江一白搭了线,未必能请到。

许清嘉本想请江小白吃一顿饭,不过这家伙赶着出国,只能欠着。这会儿,江一白已经沐浴在大不列颠的阳光下。

许向华原想作陪,奈何天津那边有急事,大领导巡视天津开发区,其中一项行程就是参观冰箱厂,许向华哪能不在场。

于是许向华把这边商贸城的事情交由李立新处理,他原是在运输公司,被临时调到余市管理新公司,又让许清嘉跟着参观学习。

他自己便带着秦家龙凤胎回了京城,兄妹俩离家一个月,秦家那边开始催了。

夕阳西下,在现场转了好几天的毕工笑着对李立新和许清嘉道,“李总,小许总,现场情况我们已经大致了解,我们会尽量在半个月内做好设计方案。”

说起小许总三个字时还带了几分笑意,高校圈子是相通的。许清嘉‘交易市场’这个课题的指导老师卞教授与毕建筑师是朋友。

在写商贸城策划书的过程中,许清嘉专程向卞教授请教过。本着有始有终的原则,她时不时会和卞教授汇报情况,这一汇报就认亲成功了。

卞教授还打电话给毕工,玩笑着让他照顾自己学生。

有了这一层关系在,双方相处起来更轻松。毕工还打趣许清嘉一声小许总。

小许总笑眯眯的,“辛苦您了。”

半个月,对这么大的工程来说,这个时间已经很快,显然对方是加急处理他们的项目。

李立新不着痕地看一眼许清嘉,读个好大学,不仅仅能学到更好的知识,还意味着高层次的人脉,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不禁打定主意要好好培养儿子,显然忘了他儿子才三岁。

李立新笑容诚恳,“有劳毕工。”又请他们去饭店,第二天客客气气的把人送到省城火车站。

回到余市的家里已经是下午,许清嘉一进门就见许家阳从厨房里抱了一盒冰激凌出来。

“给我来一盒。”许清嘉喊了一声,摘掉发烫的太阳帽。

许家阳转身回厨房,站在冰箱面前扯着嗓子喊,“什么味?”

“原味。”许清嘉回他。

“累坏了吧。”秦慧如心疼的看着闺女,顶着这么大的太阳在外面跑,这才几天,脸都黑了一圈。

许清嘉,“累倒是不累,就是太热了。”

许家阳把冰激凌递给许清嘉,又跑去调低空调温度。

吃了一勺凉爽的冰激凌,许清嘉心满意足的叹出一口气,感觉终于活过来了。

秦慧如无奈地摇了摇头,柔声问她,“忙完了?”

许清嘉点点头,前期工作都做完了,只等商贸城建好,快则一年,只要资金后期能跟上。以几个公司目前的盈利情况来说,不是问题。真缺资金了,预售也不失为一种快速回笼资金的方法。

秦慧如想了想,“那大后天回京,明天回老家待两天,和你奶奶他们道个别。”老太太好一年没回来,打算在老家待到十月份许家康结婚的时候再上去,到时候和许向党他们一块来。

许清嘉自然说好,两天后,母女三人启程返回首都。

许向华来机场接了他们。他细细问了许清嘉商贸城的情况,虽然电话里已经说过,但是哪有当面说的更清楚详细。

“小李做事可靠,有他在我放心。”

许清嘉就笑,“李叔这么好的员工,爸你可得给他加工资,不然被人挖走了。”

“挖?对方能给他公司股份。”许向华微微一挑眉。

许清嘉惊了惊,“你给了李叔股份?”这个还真没听说过。

“人给自己挣钱的时候才是最拼命的。”许向华趁机教女儿,对员工不讲回报只讲奉献,那都是耍流氓。尤其是对核心员工,千万不要吝啬薪酬,必要时刻可以拿股份笼络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才会死心塌地的工作。

“…人吃五谷杂粮必然有私欲,你把十分的好处都拿光了,其他人肯定不高兴,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所以得学会让利,才能长久。”

许清嘉忙点头表示知道。

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家就到了,许家康已经在家了,见了许清嘉和许家阳就乐,指了指两人,“我说你们俩干嘛了,晒成这德行。”

许家阳嘿嘿笑。

许清嘉还不乐意被说,“什么德行?这是健康,小麦色,最健康的肤色。”

“行,你就自欺欺人吧。”许家康耸了耸肩,提过行李往里走。

含笑听着他们斗嘴的秦慧如这才问许家康,“新房都布置好了没?”

许家康笑着道,“都好了,婶,你要不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