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盛唐:一代皇妃浮沉梦上一章:第 28 章
  • 回到盛唐:一代皇妃浮沉梦下一章:第 30 章

适儿与李豫相视一笑,适儿说道“娘与父王真是不谋而合,刚刚适儿问道这封常清是否能克敌制胜,父王也是如此看法”

“圣上做何打算?”我知道,历史上唐玄宗是带着近支的皇亲与大臣在战乱来临之际逃往蜀地的,但是何时逃,怎么逃,我都无从知晓,只盼着李豫能略向我透露点风声。

李豫低下眼帘,为我夹了一箸青菜,面上几分淡然“圣上的心事我们如何能参透?”

“你总是这样遮遮掩掩的,如果此次封常清输了,圣上会再派何人?如果胜了,那安禄山如何处置,不会到现在,朝庭还没有一个对策吧”我实在有些气闷。

李豫仍不作答,适儿见状则乖巧的劝道“瞧娘急的,就跟安禄山马上要打进长安来似的,真到了那一天,娘只管放心,适儿也定能护您周全”

唉,我再一次深深叹息,为自己也为仍处于迷惑之中的众人,更为了这盛世华章的大唐和那位倾国倾城的贵妃。

一切的忐忑与不安,终于在不久之后有了初论。

天宝十四年冬,唐玄宗在派出封常清东讨叛军之后,又以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统率飞骑、彍骑及朔方等兵,又出禁中钱召募了关辅新兵,计五万人。十二月一日,高仙芝从长安出发,玄宗亲自在勤政楼为荣王、高仙芝举行宴会,又到望春亭为他们送行,并命边令诚为监军。

有条不紊的派兵与应对,让我甚至觉得也许历史即将改写,也许一切不过是虚惊一场罢了,必竟大唐的根基在此,那安家军真能撼动山之一角吗?

事事难料,不几日就风云突变,形势急转。

由于天下承平岁久,兵不习战,安禄山叛军迅速逼近东都,唐军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往陕郡。

“挑马箠度河,计日取逆胡首以献阙下”,是一句狂言还是有心安慰,如今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满朝震惊,人心惶惶。

当唐军认识到叛军势力强大、锐不可当之后则退守潼关,以阻止叛军西进。官军退入潼关后,高仙芝马上整顿部伍,缮修守备,士气也渐渐振作起来。叛军前锋很快兵临关下,攻关不下,只得退走。

于是,看似天朝的颜面尚存,边帅终究是捍卫了天子的尊严,而安禄山又成了众人口中的胡儿莽夫,不堪一击,

于是,继续歌舞升平,虚惊一场后的人们更加肆意的享受这繁华与太平盛世。

然而,我心中暗暗忧虑,真的已经过去了吗,历史终于被改写,一切风波就此烟消云散吗?

希望如此,真的希望如此。

------------------------------------------------------------------

从今天开始改变以往的风格,写完一点就发一点,实在不舍得大家等的心焦。

别忘记顺手收藏啊。

第八卷 西风啸 第七十六章(中) 恶梦

2008-6-18 10:34:59 本章字数:1230

天宝十四的冬天格外寒冷,刚一入冬,我就被风寒袭倒,缠绵数日身体才渐渐复原,一个晴朗的午后,我指挥着芸儿和紫藤收拾东西,准备搬到静莲苑里,如今静莲苑里我常住的那个偶园,已经改建了暖炕,最适合冬日里窝着避寒。

适儿已经快十四岁了,因为聪慧过人,常常被玄宗带在身边,最近还被钦点随玄宗与贵妃一起去骊山华清宫避寒,圣宠正隆。

适儿和李豫从外面回来,一进屋就看见我大包小包的收拾东西,忙问到“娘,又要去静莲苑?”

“是呀”想抚一下他的头,突然间发现适儿长的太快,如今已经高过了我“你们去华清池避寒,娘也怕冷呀,也要找个暖和地方窝着去”

适儿瞧了一眼他父亲,抿着嘴一乐,“瞧娘说的,还窝着呢,用词真是不雅”

“是呀,大才子,娘可雅不过适儿”嘴上说着,心里可是极为骄傲,如今在他面前我都不敢说什么诗词典故,我对这些一般都是记个大概,然后再自己演绎,而每到此时,适儿都会一本正经的纠正我,对句、典章、出处,一一道来,有时候被他缠的烦了,我就会说上一句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真的一点都不假。

适儿拉着我,仔细端详,冲李豫笑道“父王,娘是舍不得咱们,我去求了皇祖,让娘与咱们同去”

李豫每到此时,都是一幅有子万事足的样子,坐在一旁,看看我,又看看适儿,笑道“算了,那年去华清池,赖在里边不出来,睡晕了险些出事,还是呆在家里稳妥些。”

“啊”适儿有些不信,“娘,真有此事?”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那一年,受贵妃之邀,与建宁王妃一道,第一次来到长安城东,骊山北麓的华清宫,在专属王妃、公主的莲花汤里享受了一次温泉御水的洗涤,泡在由汉白玉砌成的汤池中,水气缭绕,心神放松之余有些慷懒,不知怎的就睡了过去,差点被淹在池中,后来此事常常被李豫拿来取笑。

白了李豫一眼,“华清宫虽然好,但是伴在君侧,适儿要多留心,不要只顾贪玩,不可有逾礼之举”对着适儿嘱咐一番。

每一次离别前都会细细叮嘱,适儿都极其恭敬的在听,其实这些话他早已能倒背如流,可是每一次都是很耐心的听,然后伸手一揖“娘且放心,适儿记下了”

适儿和李豫,还有王妃崔氏与她的儿子素节,一行四人,仆役车马,起身向东宫方向出发了。

这一年,每一次小别,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景,我都会默默祈祷,愿他们平安。这一年对我来说是那么漫长而无奈,隐约中,我觉得这一次将是真正的分别。

马上的适儿突然回首,不知道他能不能看清,我努力留给儿子一个最美的笑容,我要让适儿的心中永远记住母亲最美的一瞬,适儿冲我挥了挥手,快马加鞭,终于消失在视线之中。

第八卷 西风啸 第七十六章(下)离愁

2008-6-18 10:35:00 本章字数:1774

“娘娘,最近怎了,总是伤感”芸儿近前扶着我,关切地询问

“没事,芸儿,咱们也走吧”看了看“广平郡王府”的匾额,内心波澜,感慨丛生。

坐在马车上,借着帘子的缝隙向车外望去,长安城里,繁华依旧,喧闹依旧。也许几天以后,这盛世之景就将不复存在了。不由轻轻叹息。

“娘娘,可是有什么心事”芸儿递过手炉,又帮我理了理斗蓬,对上她的视线。

心中惭愧不已,这些年芸儿处处为我着想,就像黛玉身边的紫鹃,体已贴心。我握住芸儿的手“芸儿,你可想过如果有一天,我们处于战火乱世之间,如何自处?”

芸儿面上一惊,透过帘子的缝隙小心向外张望了一下,轻声说道“娘娘,怎会有此一问?”

不知如何对她说,说了又能怎么样呢,徒增烦恼而矣,罢了,不说了。

到了静莲苑,芸儿几个忙着把东西往偶园里搬,玲玲和安嫂还有守园的太监早已候在那里,早早把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

来不及休息,让芸儿叫来安嫂和玲玲,有些话还是要对她们提点一下。

安嫂是个慈祥厚道的老实人,一辈子在静莲苑里,善良而本分,这样的谈话还是头一回,站在房里,有些局促。

我笑了,唤过玲玲“玲玲,你如今也是做娘的人了,怎的还这么毛燥,快扶你娘坐下”

玲玲应了,拉过安嫂,规规矩矩地坐在下首。眼中有些疑惑,不知我唤她们来作什么。

我示意芸儿把东西拿过来,“这是我这么些年存的体已银子,有不厌坊的红利,也有郡王给的。如今我也不对你们说为何,去年让你们挖的那个菜窖,把这些东西存在里面,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哪天我不在了,你们和芸儿几个也可用来度日”

此言一出,众人都有些惊愕,玲玲更是惊恐,一把拽过芸儿“这是怎的了?娘娘在府里不是一直都很好吗?”

芸儿瞪了她一眼“轻点,好生听娘娘讲”

还是芸儿,心里暗暗称赞,真是永远的宠辱不惊,又接下来继续说道“眼下是太平盛世,只是事事无常,谁又能料呢,我自来到此处,一直赖你们照料,胜似亲人,总要替你们早早打算”

安嫂看着我,点了点头“娘娘说的是,人常说富不过三代,如今做些打算也是要紧,只是这东西就当我们替娘娘看着,我们人口简单,玲儿的男人如今也在郡王手下当差,总能指望些,就是以前娘娘打赏的现在也存了不少,度日也是无忧”

“这样甚好,你们去妥善藏好,另外,再去准备些粮食、青菜肉禽,商量着办吧”我细细嘱咐。

芸儿有些沉重,领着她们心事重重的下去了。

晚上就寝的时候告诉我,一切都办妥了。

长长舒了口气,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不知道适儿和李豫他们此刻在做什么,是不是已经到了华清宫。迷迷糊糊的,昏昏沉沉中感觉有人推我“娘娘,快醒醒”

睁开眼,是芸儿“芸儿,几更了,可是有急事?”

芸儿一脸急切“玲玲的男人回来了”

“啊”我猛地坐起,玲玲的相公是李豫王府的亲兵,不是跟着李豫昨天一起去华清宫了吗。

芸儿给我披了件衣服,神色匆匆“详细的情形,他也说不清,只是到了东宫,随太子一起进了兴庆宫,护着圣驾出了城,只是并未向东去华清宫,而是改道南下了”

“南下”难道?果然,一切都按照历史的轨迹向前进行,只是我的命运究竟会如何起浮转折?我实在不知。

“路上走的甚急,一直未停,过了子时才在驿站里歇了,还未来的及喝上口水,郡王跟前的元公公就偷偷过来找他,让他想法子溜回来把这个带给娘娘”说着,芸儿双手递上,一块秀帕包着,还有些温热。

打开一看,竟是一块红薯,还有一个类似谷物的东西,“芸儿,这是什么”我拿着它问,芸儿接过来仔细看了看“像是扫帚上的苗子”,芸儿不解,疑惑地看着我。

第八卷 西风啸 第七十七章(上)惊闻

2008-6-18 10:35:00 本章字数:1285

扫帚,扫帚,山倒,难道?我明白了“安禄山反了,前段时间看似平息的战事突然再起”

“那红薯?”芸儿面色紧张,不由得紧紧追问。

“既然是一直往南去了,定去前往蜀地”心中忽然在这一刻变得平静,长久以来盘旋在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放下,再也不是杞人忧天,该来的终于来了,没有想像中的悲壮与凄凉,这样的猜谜,不像李豫,倒是有些像适儿行事的风格。定是在圣驾之前,行事多有不便,才想出这样的法子互通消息。

“娘娘,我们该如何是好?”芸儿有些慌乱。

“莫慌”我略为安抚“玲玲的相公还说了什么”

芸儿想了想“元公公只对他说,您看到此物就会明白”

“没有说让咱们随他而去?”我心底闪过一丝失望。

芸儿看着我,一下子明白了,眼波流转,转身要走“我再去细问”。

“不必了”我静下心来,忽地有几分明白,这是李豫的风格,大局为重,如果一切如我所猜,那么玄宗一行定是以华清宫避寒为名逃往蜀地了。如此机密,李豫自然不能公然走露消息,如今李豫与建宁王李倓各自领着东宫护卫和王府亲兵,有两三千人之众,显然已成了护驾的主力,不可能派出更多的人来接我。

他自然知道,我是不会抛下园中的侍女、仆役不顾,只身去追随他,况且即便去追,也未必赶的上,所以是让我自行定夺了。

想明白了也没什么可急的,索性拉过芸儿,一同坐在榻上,“芸儿,朝堂中的事情一时也难以说清,眼前应该是一场战乱即将来临,安禄山反了,朝庭逃往蜀地,一时应该是无暇顾及到我们了”

芸儿很是混沌,有些摸不清状况,是呀,如今的长安百姓安享太平时间已久,战乱对于他们太过陌生了。

“芸儿,以后的日子没有郡王、没有太子,只有我们,如今只有两条路可走”我顿了一下,其实心里也惶恐的很,不知这两条路的尽头通向哪里。“其一,我们守在一起,与长安百姓共存亡;其二,府中和园子里的人南边有亲威的,可以分了银两各自投奔去,剩下可随咱们往西南去蜀地寻郡王”

芸儿低头不语,稍许,抬头对上我的视线“如果有家,谁不愿守着家人飘零在外呢,我们几个自跟了娘娘,就是生死同往了”

好个生死同往,忍住闪动的泪花,“芸儿,以后这里就没有娘娘了,叫我雪飞吧”

芸儿轻轻点头,我们紧紧相偎,盼着黎明的到来。

-----------------------------------------------------

暴风骤雨转瞬而来,我们的雪飞马上就要置身在那场战乱之中了,究竟在叛军的铁蹄之下,她会有怎样的境遇呢,忍住心痛,不想去刻意的虐谁,但是一个柔弱女子,置身在那样的境遇中真的能无恙吗?

第八卷 西风啸 第七十七章(中) 筹谋

2008-6-18 10:35:00 本章字数:1890

天色还早,我却一直辗转难眠终于披衣坐起,自然也吵到了身侧的芸儿。

“娘娘”芸儿不知所措,也是一脸心事。

“芸儿,你速速备车回府,去把王总管请来,就说我有要事与他相商”我觉得自己必须为这场即将来临的风暴做些准备。“另外吩咐绿萝和紫藤分别前往建宁王府和信诚公主府送信,务必见到王妃和公主本人,把昨儿夜里的事直接告诉她们,让她们早做准备”。

芸儿一一记下,应声去办。

“你们一路之上一定要万事小心,速去速回”我千般叮嘱。

“是”芸儿面露忧虑,急匆匆向外走去。

待她们三个各自外出行事,我又唤来安嫂和玲玲细细吩咐,在苑内各处做着安排。

一个时辰过去了,只听芸儿在房外说道“娘娘,王总管来了”

“快请”我急切地向外迎去。

王总管已然走进前厅,依然是一身紫色蟒袍,还记得当初在这里他曾经代王妃崔芙蓉责罚过我,如今又相见于此处,他圆圆的脸上微澜已起,有稍许的尴尬,见我迎了出来立时躬身行礼。

我一摆手,连忙说道“快快免礼,王公公请坐”,将他让到座上,玲玲奉上热茶与芸儿退立一旁。

“王公公,此次雪飞请你前来多有冒昧,只是事发突然只得如此,还请公公莫要责怪雪飞行事乖张才好”我望着他,心中掂量他是否可以担此托付,但如今不管如何,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王公公直视着我,仍是一脸常色“娘娘何须如此,有事请吩咐即可”

“芸儿”我微一示意,芸儿则从里间将昨儿夜里李豫派人送回的东西呈上“这是府内亲兵奉郡王之命连夜从圣驾行围中送出的”

王公公仔细端详,思忖片刻之后一脸肃然起身就拜。

“公公快请起,何须如此大礼?”我与芸儿上前将他搀起。“圣驾离京,如果安军步步逼近最终破城而入,除了满城百姓要遭受苦难,恐怕首当其冲的还是皇族中人”。

王公公频频点头,一双眼睛紧盯着我,仿佛生怕错过什么。

我转身走进里间,稍候再出来时则手中捧着一个妆匣递到他手上。

王公公接过来打开一看,不由愣在当场“娘娘,这银两和首饰?”他似乎并不明白我的意思。

“王公公,府内张柳二位良则现已身怀六甲,留在府中恐不安全,我想请公公带她们找个隐蔽之处暂躲一时”我缓缓说出心中算计。虽然如今李豫已经无暇顾我,我却还要替他善后,真有些难以相信这会是我的行事风格,可是无论如何,稚子无罪,能保存一个是一个吧。

王公公脸上的神情一时间变了又变,仿佛多少事非恩怨在他眼前掠过“娘娘善心,只是为何如此信赖老奴?”

“公公,这十几年在府中,如果没有公公的妥善安排与暗中照料,即使郡王有心维护,雪飞又怎能真正寝食无忧?我心中一直很清楚,不过碍于当时府中情势,不便当面谢过,但是公公在雪飞眼中一向是可信之人”

王公公眼里一热“娘娘真乃兰心惠质,怪不得韦娘娘当初一直对您青睐有加,实不相瞒,前太子妃韦娘娘曾施恩于老奴,所以受她所托暗中照顾,只是后来,冷眼相观娘娘所言所行实在令老奴佩服,维护之情亦为老奴本意”

“太子妃”我心中一荡,原来她为我做了这许多,心里很是难过,眼中渐渐有了湿意“公公可有法子通知太子妃?”

王公公看了看芸儿与玲玲,“无妨,都是生死之交”我知他所想立即说道,他终于点了点头。

“太好了”我拍手称道“府内众人皆可分些银两,或是投亲问友,或是暂闭一时,但要切记一定要分拨离开,千万不要惹人注意才是,两位良则和太子妃你悄悄派人送到城郊香积寺,找在那儿寄宿的藤原先生,就说是我至亲请他设法保全”。

“娘娘”王公公放下手中装有银两的妆匣,“府内库银如何处置?”

“你将可以携带的银两珠宝一同送往香积寺,以棺木装裹在山中隐蔽之处葬好,待紧要关口是用来救济百姓或是捐作军晌,请公公审时度势斟酌着办就是了”

“娘娘”王公公面上神情突变,有些悲怆的问道“娘娘如此安排,难道是存了城破玉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