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谨慎地皱起眉,摇头:“别的可以抄,作文总不能抄吧?”她转头看向办公室里其它科目的老师:“哎,你们也找找。”她疑惑地说:“这学与不学就差别这么大?一个月时间就能把成绩从不及格上升到前几名?”

鉴于李拾光入学时整个高一和高二上半学期的好成绩,大家对于她的成绩倒也没有过多怀疑,只是有些奇怪加好奇而已。

休息了一下又埋头批改作业的政治老师抬头,摘下鼻梁上的眼镜用软布擦了擦又戴上:“她要真能在一个月之内将成绩提升到这种程度,那我只能说有些聪明孩子就是太聪明了,仗着自己聪明就不好学,好多有天赋学生就这样泯然于众了,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

他们教了这么多年书,这样的学生见过不止一例,他们聪明,没人不说他们聪明,可他们就是仗着脑子好不努力,他们随便看看书的效率就是别的学生看十几遍的效果,有时候你拿他们真的无可奈何,又爱又恨,只能萝卜加大棒,一边哄着一边施以高压。

其它几门课程的老师也把她卷子找出来了,没有批改过的就现场批改。

政治老师用笔头将鼻梁上的眼镜往上顶了顶:“八十七分,和前几次比是进步了不少。”

“进步什么呀进步。”生物老师满脸怒气的将李拾光的生物试卷批完拿在手上,像拎了个垃圾似的抖着给大家看,“七十分考三十五,她是以为生物占得分数不高就放弃生物了吧?”越说越恼火,将试卷扔在桌上,用笔头敲的当当响:“考的连上次都不如,还进步。”

物理化学两位老师也将她的试卷找出来,分数都惨不忍睹。

几个老师都若有所思,“她这偏科有点严重啊。”

陈老师放下手中的卷子,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着搭在瞧着二郎腿的膝盖上:“这学生以前没发现她偏科啊,在她成绩下降之前,她各科成绩都还算稳定。”

八班李老师拍着桌子激动地说:“她这成绩就该在文科班啊,怎么跑你们理科班去了?陈老师,依我看啊,这李拾光就该是我们班学生,你不要就给我好了,我要。”

县高是偏理科学校,重点班也只有理科班,文科班反而不分快班慢班,学校对文科远不如理科重视。

这时候还有这么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

可见这时候大家对理科的重视程度。

陈老师看到李拾光的成绩,表情都舒展了,用笔头点了点李老师,笑骂道:“你想的美,我可没说不要啊。”他高兴地摸摸头,“上次她还主动来问我寒假补习班的事,这孩子一开窍啊,心眼立刻就通明了。”

本来补习班的事还不好办,有了这个开头,陈老师这么一说,就连最难说话的数学老师王老师都默认了下来。

“到时候再问问有没有其他学生吧,有就一起,每个人交个五块钱,大过年的总不能让你们辛辛苦苦连个过年费都捞不着。”物理老师说。

他是物理组组长,也是政教处主任,长了个光溜溜的大脑门儿,留着短短的胡茬儿似的头发,呈标准的M型,瘦高的个子。

回到班级,几个班级的老师说了补课的事,班里一片哀嚎:“寒假居然要补课?”

班主任说:“这是自愿行为,愿意来的同学交五块钱补课费,不愿意来的同学可以在家自学。”

一班大部分都表示要来,下面的几个班有很多不愿意来的同学。

李拾光回去后将此事和李妈妈说了,李妈妈很干脆的掏钱。

在孩子教育方面,夫妻俩向来舍得花钱的。

成绩单出来第二天,学校就继续上学,一共来了四个班学生,一个班六十人,后来见他们都来补习,自家孩子又高三马上要参加高考,怕老师们有什么考试秘诀或是习题只告诉参加补考的学生,后来陆陆续续又来了一些,加了两个班。

一直到腊月二十九才正式放假,假期只有六天,大年初六继续去学校补课。

放假那天天空下了好大的雪,班里女生有些激动的望着外面:“哇,下雪了。”

坐在窗户边的马萍激动地推了推李拾光的胳膊:“哇,拾光,你看那是不是你哥哥。”

“哪儿?”李拾光从窗户口探出头。

窗外站在松树下撑着伞的年轻男子似是有所感应,目光缓缓投了过来,朝她挥手笑了笑。

李拾光眼眶一热,差点落下泪来。

她和哥哥李博光差四岁,现在是九十年代初,很多人家都有了电视机,但农村有电视机的人家却不多,她爸和哥哥都十分看好电器这个行业,她哥高中毕业后就没再读大学,而是去深市那边的电器行学习电器修理,准备过两年家里资金攒足了,就回来开个电器行,卖卖电视机之类的电器。

李爸爸原来就是机械厂职工,很多东西都会修,他从小耳濡目染也会一些,没有系统学过罢了,他去深市不仅是学电视机修理,更是要寻找货源。

不得不说,她爸和她哥还是很有头脑的,但开电器行所需资金不少,她爸为了积累资金,在九二年下半年贷款承包了县里最大的淡水湖。

这条淡水湖在三年灾害期间,几乎养活了附近好几个县的人,承包它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人脉。

这些李爸爸都有,唯独没有想到的是,九三年会发洪水。

之前已经近二十年没发过洪水了。

一场洪水,不仅让李爸爸投入的钱全打了水漂,还倒欠了七八万的外债。

九三年的七八万相当于二十年后的七八十万都不止。

李爸爸为了还债,居然在附近的山上开了个采石场,虽然名字为厂,实际上就只有李爸爸李妈妈和李博光三个人。

不仅辛苦,还十分危险。

李博光就是再一次炸石头的过程中,炸药失灵,他前去检查,没想到炸药突然爆炸。

身体废了,原本订婚的对象也离开了他,连续的灾祸高额的医药费压垮了这个不堪重负的家。

那时候她已经离开家和谢成堂去了省城,等十多年后再回到家,简直不敢相信那个坐在轮椅上头发灰白的中年男人是自己年轻英俊意气风发的哥哥。

李拾光的心都快碎了。

此时看到正值青春年少的哥哥,李拾光的心砰砰直跳,第一次如此感谢上天,如此厚爱她,让她有了再来一次的机会。

她绝不会让悲剧重演,绝不会。

第23章 【本章倒v】

“哥!”李拾光看到李博光激动的冲了过来。

她终究是性格内敛的人, 做不到扑倒哥哥怀里。她站在李博光面前,眼里闪着水光, 甜甜笑着, 终是忍不住心中那澎湃的情感,上前一步狠狠将哥哥抱在怀里。

李博光微微一愣,随即哈哈笑了起来, 伸手在她头上拍了拍:“飞飞想我了吧?”他用手在她头上比了比两个人的身高, 故意逗她:“一年不见, 你怎么矮了。”

我滴妈, 这样的蠢话居然是我哥哥说出来的,好想打他。

李拾光松开他, 后退一步:“我长高了好吗?我现在都167了。”她双手抱着书, 从上到下扫视他一边,一本正经:“哥,你是一日三餐都吃化肥了吧?长的这么茁壮!”她在他胳膊上用力掐了一把, 抱臂反击回去:“清清瘦瘦一条细竹竿啊。”

李博光顿时像踩中尾巴似的, 不服气地伸出胳膊,显露他的小肌肉:“我一百三十五斤, 标准身材, 信不信我一只手能把你举起来?”

李拾光挑衅:“你来呀你来呀!”

年轻的李博光剪着郭富城那样的中分头, 为了好看, 里面只穿了一件衬衫套毛衣马甲,外面是一件现在流行的咖色皮夹克,下面是现在正流行的喇叭裤搭配大头皮鞋, 满身都是活力。

他伸出大掌在李拾光头上狠狠揉了下,把她整齐的长发揉成鸡窝。

李拾光连忙躲避,赶紧整理被他揉乱的头发,狠狠瞪他一眼:“哎呀!讨厌!”她跳起来,一把爬到哥哥的背上,不客气地将他头发揉了又揉。

年轻骚包正爱俏的李博光立刻炸毛,哀嚎着保护自己的发型:“头可断,发型不可乱!”

听到这句九十年代的流行语,李拾光开怀地笑了起来。

她真的回来了,真好,一切都还来得及,真好。

这一刻,她真的无比感谢上苍。

她真的回到了青春年少时光,她曾经经历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漫长的噩梦,现在梦已醒来,她的哥哥依然身姿挺拔如白杨,而不是那个断了一条腿坐在轮椅上头发花白心如死灰的中年男人。

李博光将李拾光带到小商场,豪气地说:“看中什么随便买!”

“哟,壕气啊!一会儿可别心疼。”

“给你买东西我什么时候心疼过?”

李拾光笑眯眯地哼哼两声,往护肤品专柜的地方跑去。

这时候主流护肤品是雅芳、友谊等几个品牌,有白瓶子装的护肤霜,也有矮矮扁扁圆形铁盒子装的护肤霜,两种价格不同。

李拾光拿了两瓶白瓶子装的雅霜和三盒铁盒子装的护肤霜:“这个我和老妈用,这个你和老爸一人一个。”

李博光红着脸,“我不要,我一个大男人擦这个算什么?”

“男人怎么了?男人皮肤就不会干燥皴裂了?”她希望她的哥哥永远这样年轻帅气有活力。

卖护肤品的十个三十来岁打扮有点时髦的大姐,为了让顾客多买点,也点头附和:“你妹妹这是心疼你呢,你就拿着吧。”

兄妹俩长的很像,一看就是亲兄妹。

“拿了我也不用。”李博光别扭道:“我一个大男人,那是你们小姑娘用的。”

“”哥,你这思想不够先进啊,你要与时俱进知道吧?现在男人也要保养了,你现在不保养,等你五十岁看着像六七十岁,嫂子五十岁像三四十岁,你和嫂子站一块人家不知道还以为你们是父女呢!”

李博光想象了下那样的情景,打了个寒颤。

他在深市待了两年,自诩是全华县最时髦的人了,没想到妹妹居然说他不够先进,思想落后。

他哼哼了两声,不满地伸出手又要揉她头发,被她灵活地避开。

他将妹妹给他买的护肤霜放在口袋里,对着旁边货架上的圆镜照了照,摸了摸脸:“没你说的那么夸张吧?”

他拨了拨和年轻时郭富城如出一辙的刘海,镜中的人怎么看都还是那么帅,他十分怀疑妹妹的眼光是不是有问题。

“算了,你这么想让我用,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勉强用用吧。”

李拾光小跑着跟在他后面唠唠叨叨:“不光要抹脸知道吧?还有脖子和手,手是第二张脸,也要护好的。”

李博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乖巧听话的妹妹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唠叨了?简直和老妈有的一拼。

他神色诡异地瞥了眼年轻俏丽的妹妹,不忍直视的回过头,剥了个芦柑塞到李拾光嘴里,问她:“甜不甜?”

李拾光:“甜。”

“老板,五斤芦柑。”怕妹妹继续唠叨,赶紧问她:“还有什么想买的赶紧买。”

“哦。”果然被哥哥带偏了话题,“钱给我,我自己去买。”

李博光没有异议的拿了一百块钱给她,双手插在皮夹克兜里,酷酷的:“快点。”

李拾光转身将他要风度不要温度的皮夹克拉链拉上:“哥,已经够帅了,不用把衣服敞着了。”

“小管家婆。”李博光嘟囔。

李拾光去刚刚的小商场里买内衣。

她现在身上穿的内衣还是老妈给她做的棉质小背心,下面别说钢圈,连个松紧都没有。

她买了几件合身的内衣和内裤,又添了几双新袜子,家里每个人都买了。

李博光看她买袜子,走过来,揽上她的肩:“走吧,给你买双皮鞋。”

现在特别流行大头皮鞋,满街的年轻人都是大头皮鞋。

李博光也看中一双大头皮鞋要给李拾光试,李拾光才不要穿大头皮鞋呢,她脚大,穿上大头皮鞋显得脚更大了,脚上想趿了艘船。

“我要那小头的。”她指着架子上一双小头皮鞋说。

她长的好看,皮肤雪白,身材高挑,纤秾合度,唯独一双三十七码的大脚,尤其是后来和谢成堂在工地上干了两年,什么脏活累活都做,脚居然还长大了一码,变成三十八码,商场里有什么断码特价女鞋,都是三十八三十九的,一买一个准。

她还停留在过去的老思维里,让店主给她三十八码鞋,店主瞅了眼她的脚:“你三十七的足够了。”给她拿了双三十七的,她试了下,正好合脚。

她踩在盒子上对着镜子左看右看,问李博光:“好看吗?”

李博光还是觉得那双大头皮鞋更时尚,但妹妹穿这双鞋子也很好看:“一起买了吧。”他拍板。

“哎呀,这鞋子我不要,我没有衣服搭。”

李博光直接谈好价格付钱带上:“走,带你去买衣服。”

李博光给妹妹看的都是冬装,现在广市深市那边特别流行花衬衫喇叭裤,李博光直接给她看了一条橙色喇叭裤,那骚包的颜色……李拾光果断拒绝。

“没眼光,多好看。”李博光看着手中的橙色喇叭裤一个劲向妹妹推荐。

李拾光直接对准春装,买了一套,结果回去的时候被李妈妈一顿骂:“你们都不会买衣服,早知道我去给你买呀。”她拎着李拾光买的春装外套,一脸的挑剔和嫌弃:“天气预报报了后天有雨,你后天怎么穿?不想穿新衣服了是吧?就这还要二十五块?二十五块买布回来我都能给你做多少件了!”

李妈妈很生气,但是过年呢,她又不能生气,最后没办法,唠叨着:“年轻人就是不会买东西。”回房间拿钱带李拾光重新买衣服。

李妈妈特别喜欢给她买颜色鲜艳的衣服,好在她眼光不错,买的衣服基本以纯色为主,不会显得太花。

李拾光看中了一件黑色羽绒服,李妈妈偏要给她买大红色:“过年穿红色喜庆,红红火火的,年轻小姑娘没事穿的灰扑扑的哪里好看?”

好吧,有点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