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少年时期离开的李家村,六几年的时候再回去的,那时候李爸爸还是小孩子,他也认识,他们这一辈当中,李爸爸和李六叔是最小的两个,李星光的大伯是年龄最大的一个,小孩子总喜欢找同辈的大孩子玩,那时候他们是最喜欢跟在李星光大伯后面的。

现在见到李爸爸都四十来岁,儿子女儿都这么大了,一时也十分感慨。

他们是七~七年回的京城,现在一算:“时间一晃就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是你儿子?”

“是,我家老大,李博光,博光,叫大伯。”

李博光和李拾光乖乖地叫了一圈的人。

李星光大伯感叹道:“和你一样,又是一个大个子,长的一表人才,成家了没有?”

这话问道李爸爸痒痒处了,李爸爸高兴地说:“这次过来就是为了他亲事的,是我家姑娘的同学,爷爷是国大的教授,她叔叔你们恐怕也认识,是京城政协副主席、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孔夫岭,现在商量好了初八订亲,等孩子大学毕业了再结婚。”

“哦,是他家啊,我知道。”李星光大伯果然知道孔家叔叔。

孔家叔叔是个能力很强的,从地方上调上来,还能在实权部门任职,现在才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估计还能升一升。

他没想到李博光居然攀上了孔家,不由点头道:“是门好亲。”他看向李博光:“好好待人家。”

李博光憨憨地笑了。

李星光大伯看李博光那和李爸爸如出一辙的表情,不由失笑,指了指李爸爸道:“真是跟你年轻时一模一样。”

他离开李家村的时候,李爸爸才十几岁,现在看到和年轻时李爸爸面容很像的李博光,那段过去的记忆在脑海中不由更鲜明了些。

李爸爸笑的十分自豪。

李老爷子年龄大了,在楼上休息,听说李爸爸来了,非常高兴,他耳朵越发的聋了,戴着助听器,被李星光父亲和一个警卫员搀扶着下楼,拄着拐杖坐在沙发上。

看到李拾光还笑着说:“你这丫头气性真大,那次来拜访之后,就再也没来过了,说好了要常来陪我下下棋的,怎么说话不算数?”

李拾光就尴尬地笑笑。

她确实不喜欢李家大宅里的几个女人,也不愿意来讨他们的嫌。

李老爷子心里有数,也不再勉强她。

他在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在李家村住了近十几年,当年开挖竹子湖,就是李老爷子领人去挖的,一个竹子湖,养活了附近好几个县的人。

听李爸爸说他现在承包了竹子湖,李老爷子不由十分感慨。

人年龄大了,就特别喜欢回忆当年,李老爷子也不例外,回忆着回忆着,就不由地想到他那段峥嵘岁月,和峥嵘岁月中,陪伴在老家的老妻。

算算时间,老妻已经去世有五十年了,连大女儿都七十岁了。

回头想想,他这一生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个老妻,在最困难的时候跟了他,也没享过什么福就走了。

他看看自己两个也已经两鬓斑白的儿子,还有已经有他们父亲高的孙子孙女,心底之前已经有了的决定再度坚定起来。

当天晚上,他请了律师过来,重新立了一份遗嘱,遗嘱中,在他去世之后,女儿女婿搬出李家大宅,他另外置了房产给女儿女婿,李家大宅在继妻去世之后,归李星光父亲所有。

这份遗嘱当然是悄悄立的,翟老太太她们并不知道,如果她们提前知道了,那李家就无宁日了。

李博光和孔嫣订婚仪式定在年初八,地点在李拾光在京城买的一栋房子里面。

房子只是简单装修了一下,并不是李博光的,不过这不重要,主要表示一下主场在李家就行了,要是在孔家,那不成上门的了?

老古板双标李爸爸是坚决不会答应的。

在订婚仪式之前,按照老家风俗,是要男方带女方去采买五金。

女方需要带着自己的闺蜜团去挑选,男方付钱。

李爸爸表示,挑的越重越好,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买了也是自家的,以后他们有困难还可以折价卖了,或者可以传给后辈。

说来简直令人不敢相信,孔嫣在前面的十八年当中,居然一个女性朋友都没有,说起朋友,居然就只有401寝室的三个人,于是闺蜜团就是李拾光、陈香、燕月金了。

李拾光和陈香都是特别实在的人。

尤其是陈香,专门选又贵又好看的,对于购物,女人永远都有用不完的热情,四个女孩子凑到一块儿,挑起黄金首饰来,真是各种兴奋。

这些李拾光前世是没有的,她和谢成堂那真是完完全全的裸婚,什么都没有。

连婚礼都没有办,只领了个证。

也难怪谢父谢母后来会奚落她,女孩子连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人,别人又怎么会把你当回事?

即使后来谢成堂给她买的再多,也弥补不了这样的遗憾。

李拾光在看着陈香和燕月金给孔嫣挑首饰时,心里不是不羡慕的。

她的每一个黯然又羡慕的目光,都被徐清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以为她喜欢这些首饰,心里也期待着和她一起经历订婚、结婚,一起为他们的婚礼细节忙碌的过程。

因为是订婚,又是在京城,就并没有邀请太多亲朋好友,只邀请了两家的至亲和在京城的李星光一家。

在李博光和孔嫣的订婚礼上,李拾光总算见到了孔嫣的婶婶,她万万没想到,孔嫣的婶婶会是这样的形象。

怎么形容呢?有点像《射雕英雄传》里面的裘千尺,头发掉的快没几根,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过来,神情阴鸷。

她对孔家的事情并不了解,孔嫣也只和她们提过父母双亡,和爷爷一起住,有个叔叔的事。

李拾光以为她婶婶是生了什么病,也没往心里去。

徐清泓也作为李拾光的对象参加了李博光的订婚礼,正式以李拾光对象的身份出席,这也算是正式向亲戚朋友为徐清泓正了名份,正式见过了李家家长。

李爸爸李妈妈认识徐清泓好几年了,对他一直十分喜欢,尤其李妈妈,真是哪看哪满意。

以前李爸爸看徐清泓还有些女儿被抢了的不爽,现在看看也算是满意了,不管怎么说,徐清泓是华县本地人(大误),以后女儿嫁在本地,离家近,可以随时回来看望他们,如果徐清泓父母太忙的话,他们还可以帮忙带带小外孙小外孙女。

李爸爸真是越想越满意,看向徐清泓的目光也越来越慈爱。

李星光大伯和父亲也都愿意过来给李博光撑撑场面。

孔家叔叔早就想打入李家的圈子,一直没有机会,本想让他们小辈先认识,没想到侄女看上了Z省乡下的李博光。

可世上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一直想打入京城这个圈子,却没想到间接的和李家成了亲戚,这真是意外的惊喜,也让他对李博光更加亲切和客气。

更让孔家叔叔不敢置信的是,在京城根深叶茂势力庞大的杨家,居然派人也送来了贺礼。

第118章

杨家会突然派人送来贺礼,这是孔家叔叔不敢相信的。

杨家那是什么人家, 杨老爷子可是财政部一把手, 孔家叔叔感觉就像突然从天而降一个金大腿到他面前, 整个人晕晕乎乎的。

孔家叔叔问起李爸爸李妈妈, 李爸李妈二人还不知道什么杨家呢, 他们也不认识什么姓杨的啊。

等问了才知道是徐清泓的外家。

等知道侄女对象的妹妹的对象是杨老爷子的外孙后, 孔家叔叔囧囧有神, 说好的男方家里高攀呢?本来孔家叔叔是一定要坚持让侄女留在京城的,现在也不说这个话了,两边都松了口, 小两口愿意待在哪儿就待在哪儿, 过年记得回来过年就成。

而李爸李妈在知道徐清泓的外家居然是新闻联播里常看到的人后,整个人都惊呆了。

那个世界离他们这样的小老百姓犹如天边的云一样遥不可及,怎么突然有一天, 自己的家庭会和那样的人挂上钩了呢?

李爸爸震惊的同时,忽然想到,那徐清泓不是华县本地人啊?

说好的华县本地人呢?那以后岂不是女儿也要嫁这么远?

两口子不开心。

他们根本不想让女儿高攀高嫁, 齐大非偶, 他们就希望女儿能找个普通人嫁了, 最好是有共同语言的知识分子,如果男方有人敢欺负他们女儿,他们也能上门为女儿撑腰的那种。

现在突然得知男方家世如此显赫,他们被吓尿的同时,心里半点开心都没有。

望着那一对小情侣欲言又止。

事后杨老太太还邀请了李爸爸李妈妈。

李爸爸李妈妈一辈子都是地方上的普通小老百姓, 除了李老爷子外,还没见过这等大人物,顿时紧张的手都不知道哪里放,心里激动归激动,紧张归紧张,可在突然知道徐清泓家世背景后,心底生出了淡淡的排斥的心理。

他们知道徐清泓是个好孩子,和女儿感情非常好,可一想到以后女儿离他们这么远,一年都难以见到几次面,李爸李妈就难以紧张激动的起来,心情十分低落的同时,还要强打起精神来和杨老太太寒暄。

回到老家之后,李爸爸坐在椅子上,觉得浑身都没劲,做什么事都提不起一点干劲,尤其是两个孩子都不在家,他看着造的这么大的空荡荡的房子就觉得心里难受。

从前的对家里以后所有憧憬都消失。

他希望孩子们还像以前一样,一家人住在一起热热闹闹,以后有了孩子,哪怕他们分开住,不在同一个屋檐下,孩子们愿意过来蹭饭吃时,他们也愿意做满桌子菜肴,等待儿女们下班后带着孩子们过来吃饭。

可想到以后他们都不在家,这个大房子里只剩下他和妻子两个人,安静冰冷的,他就觉得心都跟着空了似的。

建军说得对,他这个人注定干不了大事,太过儿女情长,在李爸爸心里,最重要的永远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永远是自己的亲人。

或许真的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

他永远都无法做到像李六叔那样,可以为了自己事业上的野心在外面奋斗拼搏。

他努力奋斗拼搏的动力从来就不是什么野心,只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孩子。

很难说哪个好,哪个不好。

人有千种罢了。

反而向来柔弱温和的李妈妈,在这方面比李爸爸要想开的多,反而劝他:“做出这副样子给谁看?以前他们小,我们在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现在他们大了,他们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

这个他们指的就是李博光和李拾光。

“道理我都懂,唉。”李爸爸叹了口气,撑着膝盖站起来,回到房间。

晚上睡觉的时候将灯一关,整个房子都空了,只剩下妻子在身边平稳的呼吸声。

他连忙向李妈妈身边靠近,手臂搭在李妈妈的身上,可能是被抱得太紧了,熟睡中的李妈妈有些不舒服,拿起他的手臂推了推,才被推开的李爸爸又赶忙缠了上来,紧贴着李妈妈,感受身边妻子身上传过来的温暖,一直空着的心才渐渐的热乎起来,缓缓进入梦乡。

李爸爸的这些情绪只有李妈妈知道,为了不影响两个孩子,他并没有告诉他们,只是打电话打的更勤了,李博光毕竟是真正的年轻人,完全无法理解李爸爸现在的这种心情,他每天忙的要死,晚上还要忙着和孔嫣约会煲电话粥,不懂为什么老爸每天都打电话过来,问他吃过没有,最近有没有休息好,等等之类无聊的话。

问急了,他不禁道:“爸,你怎么每次来打电话都说同样的话?”

李爸爸就十分失落。

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振翅离巢。

他想抑制这种情绪,于是好几天没给二人打电话。

李拾光早已习惯了老爸一周两个电话,突然发现他不打电话过来了,还以为家里有什么事,立刻打电话回去。

李妈妈笑道:“你爸爸那个人啊,我真是没办法说他,人家儿子女儿在外面为学业为事业打拼,不知道多高兴,就他舍不得这个舍不得那个,和你爷爷一个样子。”

她嘴上说的嫌弃,内心不是没有触动的。

李拾光突然就想起,她大学要开学的前几天,李爷爷来到他们在县城的家,从一件破棉袄里面一点一点的掏出来许多张一毛二毛五毛的钱来,足足有一百多快,全都悄悄的塞给她,是他藏了一辈子的私房钱。

爷爷是个很沉默的人,最高兴的事就是每天坐在李家村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华县的方向,听着村里的老伙计吹牛。

他们这一代人日子过得苦,年轻时候身体没养好,亏损的厉害,很少有活的过七十岁的,通常六十来岁就去世了,七十岁算是高寿。

李爷爷也快七十岁了,身体还健朗的很,但身边已经有一些他们同龄的老伙计陆陆续续去世了。

他一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孙女考上了大学,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有生之年再看到曾孙子曾孙女,能四世同堂。

李拾光不知为何,就突然明白了李妈妈的言外之意,她希望自己和哥哥能够多打电话回去。

晚上李爸爸回来的时候,李拾光果然打了电话,而且之后每天都会打电话回家,电话里说着对父亲的依赖,把李爸爸哄的十分高兴。

之前他总怕电话打多了,让孩子们烦,等确定了女儿不会因为他的电话烦的时候,他才渐渐的恢复了过来,又开始开开心心的忙事业。

儿子女儿找的对象家里条件太好,为了不让两个孩子,尤其是女儿嫁过去后‘低人一等’,李爸爸要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此他又浑身充满了干劲。

第119章

自从参加完李博光和孔嫣的订婚礼后,徐清泓就突然对华县地区的订婚礼风俗和结婚礼风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