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知道吗!”董祀最终也没坚持下来,要知道一个可怕的女人,拿着烛台坐在榻边盯着你看,任谁也坚持不下去的。

“知道什么?”青萍冷冷的说道。

“我这次被关的理由,对少帝不敬,你不是让曹操杀了你吗?”董祀烦了,坐起来吼道。

事情结束了,自然有人会来告诉他,昭姬对他是有多么的情深意重,愿意替自己而死的决心不是谁都行的。别人不知道,董祀还能不知道。

青萍说的意思很明确,当初不就是为了公主吗?她的错,她来死!现在董祀就不明白了,明明两个人都心知肚明的事,为什么就没人捅开这层窗户纸呢?

青萍跪坐在那儿,半天也没说出话来。

青萍一直不觉得自己傻,就算是有时会说自己傻,也就是那么一说,其实基本上,她是认为自己是比大多数的人都聪明的。

她对蔡琰也有‘瑜亮情结’,她承认蔡琰比自己幸运,但却从没承认蔡琰比她聪明。蔡琰的才女名声,蔡琰的琴艺,蔡琰的读书观,其实曾经都是她比较的对象,只是蔡琰不知道,而她也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罢了。

归汉之后,也许是距离才产生了美,她和蔡琰之间反而更清晰了。

五岁就进厨房赶走了硬碰硬的大厨,之后的几年间,除了抄书,竟然还有厚厚一本《蔡府宴》!她在蔡圭那里看到的,蔡圭得意的告诉她那是蔡琰小时候帮厨的心得,她自己不在意,但蔡圭都有收集。

再看她幼时抄录的书籍,她自问是没有那个本事与毅力的。抛开书法与识字不谈,六年的坚持不懈,而且还是从六岁到十二岁期间,小孩子们最贪玩,最坐不住的时候,她却静静的把自己家里的藏书抄了一遍!

自己五、六岁时在哪?她完全想不起来,她能想起来的是,为了让五、六岁的小耗子坐下来听故事都很难;而后来的牛儿、小猫,都是这样,更不要说让他们写字、抄书了。

十二岁到十五岁的三年间,她帮助董祀建立了他的事业王国,甚至于连曹操一直在使用的攻城器械,竟然也是出自她手…

青萍茫然了,这是自己认识的那个每日里惫懒的阏氏吗?没事还跟自己、跟单于、跟孩子们撒娇,耍赖,孩子读书时,她也会捣乱的那个阏氏吗?

当董祀告诉她,她进入丞相府之后,丞相府外发生的故事时,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百姓有好奇心,喜欢听故事,传奇,看热闹,这不是很正常吗?但如果说这一切是蔡琰安排的,她却不相信。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冲出府门,蔡琰就不可能知道,更不可能利用了!

董祀却一直在笑,轻轻的把自己亲历的,蔡琰为了救蔡邕时发生的那一段故事告诉了她,董祀知道,那时青萍就在长安,她应该知道发生了什么。

青萍那时就在长安,出事时,她也听丫环们说得绘声绘色,当时也为蔡邕而忧心忡忡,但也明白,这样下去,会出事了。于是让人收拾东西,去了暗室藏身。等她们出来时,长安已经是一片焦土,弟弟又换了‘监护人’,而蔡府一家早就远走高飞了。而那一切,竟然是蔡琰的杰作?

那天青萍一直在想,如果蔡老先生听话一点,他也死不了。蔡琰为他做了很完美无缺的注释,只要王允一死,天下无人会认为蔡邕是曾经依附与董卓的。这才是大手笔吧!是啊,在匈奴十二年,多少次危机,蔡琰就静静的在暗处思索,然后会听自己的分析,她不会什么,但事后也证明,处于无形之中。她只是不说,但不代表她没作。

再想,如果是自己,她会如何做?好一会儿,她不得不承认,她其实什么也做不了!就像是董祀这次,她能想到的,就是去找曹操理论!可是蔡琰却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即使自己不冲出去,她应该也有别的办法迫使曹操放人的。

不,不对,自己不知道自己会冲出去,但蔡琰是知道的。从她给自己送信的那刻起,她就已经知道了!

她那封信唯一的用处就是让自己害怕,让自己紧张,因为对蔡琰莫名的信任,于是就会跟着做后面的事,派人跟着董祀,了解事情的动态,当曹操一发出命令时,自己也就必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的人。于是情急之下,她能做什么?当然是冲出去找曹操求情了!自己扑向曹操时,曹操脸上不也是觉得很了然吗?自己是她天罗地网的一部分!

这就是她与蔡琰之间的差距!但那时,她还是努力的对自己辩解,那是因为她旁观者清,她在朝堂之外,她有千军万马可供她驱使,可是此时此刻,她终于明白,自己真的笨,而且不是一般的笨。

董祀因为拒绝少帝尚公主而被弹劾,自己竟然会以为董祀还不知道自己就是那位青萍公主?真是笑死人了,皇帝是有起居录的,身边有人记录着他的一言一声,自己怎么可以笨的以为没有人知道?即使是没人知道,作为当事人的董祀怎么会不知道?笨死了!

不对,董祀不是现在才知道的,他根本就一直知道,于是娶了自己之后,一直对自己很好,因为他一直对自己抱着歉意。不然也不会说,也许他给不了她幸福,但一定不再让她感到不幸。

蔡琰早就告诉过他了,但也一定嘱咐过他不能说,怕自己羞愤难当,现在自己要一头撞死在董祀的面前吗?撞死了有用吗?

董祀看着青萍那变幻莫测的脸,有点害怕了,生怕她一时想不开,“青萍,你别生气,不是琰儿告诉我的,你知道,琰儿不是多事的。”

“刘豹说的?”

“嗯,他也不是故意的!唉,青萍…”董祀真不知道该怎么说,看青萍的脸,他真的恨自己的多嘴。现在谁来救救他啊。

第19章 我当爹了!

青萍什么也没说,该睡时就睡,该吃饭就吃饭,该抄书就抄书,反正她似乎一切正常,但董祀知道太不正常了,她不再说话,董祀觉得自己在青萍眼里已如空气一般,无论他如何哀求,如何发脾气,她都没有反应,即便是他烦了,在榻上强势的亲吻她时,她也一动不动,让董祀没法再继续。

“青萍,你到底想怎么样?”董祀再一次失败之后,真的快疯了。

青萍拉好衣裳,闭上眼,其实她也不知道自己想怎么样?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她自己也走不出来了。

董祀无力了,起身去了书房,这是婚后他第一次在书房过夜。

第二天,青萍病了,早上起来就一阵眩晕,敏儿吓得忙去通知董祀,董祀忙找来大夫,带来一个大家都期待的好消息,青萍怀孕了。

董祀怔了半天,掏了半天的耳朵,“你再说一次!”

“恭喜大人,夫人真的有喜了。”老大夫很明白像董祀这个年纪第一次有孩子的傻样,笑咪咪的再说了一次。

“敏儿,夫人有喜了,我没听错吧?”董祀再看着边上的敏儿,确定了一声。

“没错,姑爷,小姐有喜了。”敏儿也不禁笑逐颜开。

“哈哈!”董祀终于大笑起来,整个人跳了起来,一扫近日的阴霾,“来人,摆流水席,就在门口摆,三天三夜不许停!”

董祀意气风发,回身想去帘后拥抱青萍,但又不敢,但实在太开心了,可是兴奋却没法排解。

“敏儿,赏大夫,问问该注意点什么,还有要不要调养?”青萍终于找回了自己,自己竟然在这时怀孕?这是上天给她的启示吗?一时间,她百感交集,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原来她也有做母亲的机会…

她还没感慨完,帘外的男子已经疯了,半天没说一句有建设性的话,青萍决定还是自己来吧,但是还掩饰住声音中的那点微微的颤抖。

“对对对!哈哈!”董祀忙不迭的点头,十分殷切的看着大夫。

大夫现在已经笑不出来了,吓得都不会拿笔了,谁不知道这对疯狂夫妇?这位董大人连皇上都不怕,连丞相也拿他没法的主啊!而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第一个孩子,有个闪失,自己一定活不成的。在想要不要装晕,让他换个人?

“您别害怕,我年纪不小了,生孩子也不知道是不是适合,真有事,大人也不会责怪于您的。”青萍注意到了,忙安慰着,现在还指着大夫呢,真把他吓成什么样,自己怎么办?

“对、对、对,我是那不讲理的人吗?你别怕,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我第一次当爹,我都听你的。”董祀很豪气的说道。

大夫听完真的晕了,这是安慰吗?红果果的威胁了,‘我是那不讲理的吗?’您啥时候讲过理?‘我第一次当爹,我都听你的!’然后有事都是你的责任。

董祀真是气得跳脚,这也配叫大夫?恨不得在大夫的身子上踹两脚,但想想,真这样,就更没人敢来了。

“来个人,把大夫好好的送回去,双倍的酬金。”董祀刚刚是太高兴,但他也不傻,“夫人,我去找大嫂,她那儿有大夫,还有些产婆什么的,先去报喜,再弄点人过来帮忙。”

他说得理所当然,就跟卞夫人就该帮他一样,青萍正想说点什么,但还是忍住了,这个人怎么跟蔡琰一样,姓赖吗?

董祀也不指望她会回复自己,兴奋的冲了出去。

“姑爷真高兴。”敏儿都笑了,还没看过董祀这么孩子气的一面。

“第一次当爹嘛!”青萍想想,第一次见刘豹时,他对蔡琰也是诚惶诚恐,不过那时蔡琰身体倒真是很弱,现在自己也是第一次,却不得不装做自己曾经有过小孩。

“小姐!您也要高兴起来啊!姑爷其实挺好的,现在又有孩子了,多好啊!”

“有孩子就好了?”青萍有点恍惚了。

“当然,姑爷,您,再加上小少爷,小小姐,就是一家人啊!”敏儿顺着思路说下去。

“一家人?”

“就是啊,夫人有老爷,有大少爷;就算心里有您,不也鞭长莫及!您现在最亲的就是姑爷,是您肚子里小少爷,小小姐。当然要把心思都用在他们的身上了。”

青萍知道她说的夫人是指蔡圭,其实就算蔡圭没有羊衜,她也不可能成为自己的依靠,只有董祀,只有自己肚子里的这个孩子,他们才是一家人。

董祀自然不会像青萍那样纠结,他有孩子了,哈哈,骑着马,在官道上跑得那叫一个风风火火,进了丞相府,他见人就说,‘我要当爹了!’引得老家人们个个都跟他道喜。

而曹操正在大厅里议事,远远的就听到外面吵闹,眉头一皱,下人忙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笑着回来了。

“董少爷回来了,好像是夫人有喜了,正见人就说呢!马上就进来了。”下人也是老人了,也是看着董祀长大的,看他终于开枝散叶,也不禁喜欢起来。

曹操那叫一个气啊,‘你当爹了,关我屁事,你回来干啥?’可是骂完了,又忍不住笑了,‘妈的,终于当爹了。’

“大哥,我要当爹了!”果然曹操还没笑完,董祀就冲了进来。

曹操眼睛一热,多少年,董祀没这样亲切的叫过自己大哥了。

“混账,也不看看这是啥地方!去去去,找你大嫂去,了不起你了!”曹操故作严厉,但明眼人一看也就明白了,董祀虽然没官位了,荣宠反而更胜从前了。

都是聪明人,忙一个个的都站起来,不住气的跟董祀道喜,董祀笑得眼睛都没有了,一一作揖还理。

“我第一次当爹,也不知道该准备点啥,各位大人们都是家大业大的,帮个忙,我就不跟大伙客气了。”董祀也不客气,直接说道。

曹操咳起,这家伙,真是越来越不要脸了。当着自己的面都敢索礼了,可就是这样,自己还真没法说啥,正常的往来,能怎么说?况且董祀也说得清楚,他是没经验,是让长辈们给送有用的东西,你能说他索贿?

“哥,你也不能不管我,你府里有经验的人多,你得给我,大夫产婆,奶娘,我都要。”董祀跟大臣们说完,直接扑到曹操面前,意思很明确,曹操也别想躲开了。

“找你嫂子去,我不管这事儿。”

“那我跟嫂子说你答应了啊!要最好的,我第一次当爹呢!”董祀才不管呢,拉着曹操的袖子。

“知道了!”曹操真是看不得这样了,拉回了袖子,一脸鄙视,越想越气,“你这小子,不能做点正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您小心翼翼的把我养大,现在我终于能为董家传宗接代了,您终于完成对朋友的托负,大哥,你现在总算是了了心愿,该多高兴啊!我这还不是正经事?”

曹操长叹一声,话是这个理,可是怎么听他这么一说这别扭呢?

下面的官员们马上对曹操的义薄云天,大加的赞扬起来,吹得曹操又飘飘然起来。自己似乎也真像董祀说的,总算对得起对董祀他大哥的临终嘱托了。

于是董祀回家时除了带了两车经验丰富的下人,还有卞夫人亲自赶来。她可是生过好几个孩子了,经验丰富,虽然知道昭姬不是第一次,但两人身边也都没个老人,她作为长辈,总得关照一下。

人家看到了,曹操当董祀是儿子,而卞夫人亲自过府探望,于是不管当时在不在大厅里议事的大官们,都在第一时间送上大把的安胎,讨吉的礼物,反正孕妇用得着的,也有那用不着的。

得信晚的都是低一级的官员,看看这满朝的文武这动作,更加不敢怠慢了,可是细打听,能送的前面的人都送过了,不过什么能拦得住他们送礼的热情?于是他们很有预见性的,送将来孩子用得上的。反正三天后,董祀就算是孙子的孙子再生孩子,都不用再准备什么了。

开始时敏儿还挺高兴,因为董祀说了,谁送的都接着,妈的,他亏了这么多年,总算是能收点成本了。

敏儿就喜欢收礼物,开始收时特高兴,分门别类的指挥着下人来收。当然送礼的人越来越多,而东西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她都不知道怎么分了。

“您说送钱多好,送这么些没用的,真是气死人了。”敏儿拿着单子直接扔给了董祀和青萍。

“百子符是什么?”青萍无意扫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说是烧了喝,能生一百个儿子!”董祀哈哈笑着。

“这样的符有多少?”

“够您生一城的儿子。”敏儿没好气的说道。

“那送人吧,烧一大锅,让全城的男人都来喝,咱们与民同庆。”董祀得意洋洋的说道。

“全烧了,送到后院去浇花。”青萍懒得搭理这几天明显兴奋过头的董祀。拿笔把那一项划了,看下一项。

过胜的药品,送到了曹操府上,让他拿给军队用。曹操一看,真是又是感动又是宽慰,董祀就是这样,什么时候都是坏名他自己背,把好名声都留给他,真是贴心的孩子啊!

绫罗绸缎取出些好的送到卞夫人那儿,让她留着赏人。至于说一些好玩的玩具什么的,估计几年内用不上的,也全给了曹操的那儿年幼的儿子孙子们,当然也是都送到卞夫人那儿,由她自己分配。

剩下的就没什么了,全是金银财宝什么的,又不占地方自然自己留下了。

所以这次董祀当爹,曹操受益,皆大欢喜。

第20章 一家人

可能惟一不太爽就是董祀了,青萍还是不理他,但他在书房住了一晚,第二天便知道自己当爹了,自然又搬了回来。青萍就算不理他,却也没真的把他推出去,不许进屋,所以基本上他又要回了自己的领地,他当爹了,那当妈的还得给他点面子。

现在董府的人都知道,老爷疯了,天天笑得跟个傻子一般也就算了。还没事就去挑战夫人的极限,夫人抄一两个时辰书,他自然会把夫人拉起出去散步。

这也算了,夫人现在双身子,出来走走对身体好。但夫人一直话少,也不喜欢别人罗索。而老爷就能在夫人耳边说个不停。在边上听的人都觉得晕,更何况夫人了。

于是大家伙很自觉,老爷夫人一过来,全部自动退后三十丈,谁知道哪天夫人会发火,谁当炮灰,也不能自己当炮灰。不过由此他们对夫人的忍耐力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功力还真不是盖的。

“青萍…”

“你不累吗?”青萍终于回头了,他们已经散步了小半个时辰了,他们走了多久,董祀就说了多久,竟然还可以一口水也不喝,不停的告诉她,散步对她有多少好处,并且一再的标榜自己多么的善解人意,没几个丈夫是愿意陪着夫人散步的。

她当然知道散步对孕妇好。她伺候着蔡琰生了三个孩子,这些她比董祀明白。只是这样天天被迫的当听众,真是让人受不了。估计自己的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经觉得爹爹是个话痨了。

“你终于理我了…”这位兴奋之后,又是一长串感动之辞,青萍直接捂住了耳朵。既然阻止不了他说,那我总可以选择不听吧!

“好了,好了,我不说了,我保证,你跟我说话。”董祀眨着漂亮的大眼,单纯得可爱了。三十多岁的人了,竟然还有一双清澈的大眼,真不知道是单纯还是傻了。

“我们是一家人吗?”青萍决定和董祀聊聊,那天敏儿说了一句,‘一家人’的话,让青萍很有感触,是啊,她们马上就是一家人了,可是不代表着,大家心里真的是一家人。

“那当然,我们当然是一家人。”董祀觉得她这话问得很怪呢?他们不是一家人,那谁还是?

“那阏氏呢?也是一家人?”

“算也不算吧!我们算是个大家,咱们家,大师兄家,还有琰儿家,合在一起就是个大家,琰儿想比邻而居、守望相助。但关上门还是各是各的家吧?”董祀挠着头,有点迷惑,自己不是以前跟他说过吗?为什么她还问?

“你呢?也想这样比邻而居、守望相助吗?”

“大家住一块儿热闹点啊!刘豹可是有财有势,跟着他们混日子多舒服。”董祀想想点点头,“刘豹虽然有点讨厌,可人比丞相真,嘴巴是坏,但真没什么坏心,你看你在府里十二年,对他那样,他不是也没把你怎么样吗?”

“你想跟刘豹混日子?”

“不可以吗?琰儿说咱们这些人在这乱世,自然得先找安生之所,先找的是丞相,现在看来只怕也靠不太住,能混咱们这一辈儿就已经是极限了解到;现在咱们也有孩子了,将来丕儿继了位,谁知道会如何?刘豹还有小耗子的人品好多了,所以生了女儿嫁给耗子;若生儿子,就让他们认个姑表亲;耗子他们怎么说也是你带大的,人品什么的,倒是没得说,就算咱们走了,也能安心不是。”

“你想得还真远。”青萍苦笑了一下。

“以前一个人,骨头扔哪不是扔,后来有了你,凡事总得为你考虑一下。现在又有了孩子,就更不敢死了,至少得找个安全的地方才敢闭眼不是。”董祀用双手拍拍青萍的脸,用滑稽的笑容说道,“很感动对不对?”

“是啊!”青萍淡淡的笑了一下,董祀又跟泄气的皮球一样,垂头丧气的走在前头。

“董祀…”青萍轻轻的叫了董祀一声。

董祀忙回头,紧张的问道,“怎么啦?不舒服?”

“你没问我为什么这些天生气?”青萍轻轻的说道,这些天发生了太多事,她一时间接受不了,此时此刻,她决定不把自己气死,还是跟董祀谈谈算了。总也得明明白白的才好不是吗?

“我没问吗?哦!是啊,对了,你不是因为刘豹乱说话吗?那个人嘴巴就是那样,你跟他介意不是找气吗?”董祀自然的把责任推给千里之外的刘豹,也不知道刘豹会不会因此而打喷嚏。

“我没生他的气,也不是生你的气,可能是跟我自己生气,我觉得自己笨,觉得自己比不上你的琰儿,她聪明,睿智,做事大气磅礴…”

“唉,你是你,她是她,你没事跟她比什么?她小时候还不是尽干傻事!想到一出是一出,你性子稳定多了。”董祀就更不明白了,好好的跟琰儿比什么,就琰儿那性子,还是青萍好点。

“你也觉得我比不上她?”青萍倒不生气了,但失落却是掩藏不了的。

“唉,你真是,我是说,你们是两个人,没有什么可比的。她其实一直在变化。小时候跟困兽一样,爹不亲、娘不爱的,谁对她好,她都不领情;后来长大了些,看人时才不会防备,或者说只是不防备家里人了;等从卫家回来,人反而好多了,身子多了些柔和的东西,做事圆融了,也知道会体谅别人;等在匈奴时再见,虽然没有少时的棱角,但却是她最好的时候,她放开了,想透了,多少年的心结似乎解开了。其实我从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但一步步的,看着她被老天爷耍,却坚持要自己的幸福这点,就很替她高兴。”

“你不妒忌?”

“我更喜欢在不远处看着她,看她幸福,看她没心没肺的笑,看她赖着刘豹撒娇我都挺高兴的。如果你是她,会这样没心没肺的活着吗?”

“她是认真的在活,你没看她手腕上的那朵花吗?有时正是看到她那样了,还坚持的活着,于是就想,我有什么理由不活?可是现在我妒忌她,于是我挺烦见你。”

“为什么要妒忌她?你喜欢刘豹那蛮子?”董祀跳了起来,气得直打颤,手指着青萍半天说不出下一句来。

“我为何要喜欢那个人?”青萍真是为这个男人的脑子而无语,愤然说道。

“你不是说你妒忌吗?琰儿…不对哦,你不是在说我吧?”董祀才醒悟过来,先惊后喜,再来的就是气愤,“他们竟然说你聪明?完了,我儿子没指望了。中午让他们煮猪脑吃吧?新鲜的猪脑,加点葱姜,用热油一滚,跟嫩豆腐一样。”

青萍现在也开始为自己孩子的头脑而担心了,这是什么爹啊!为何说妒忌呢,现在能说到猪脑?这男人不会是人头猪脑吧?

“为何我笨?”她决定直奔主题。

“不笨吗?我和琰儿是亲人啊!就像是兄妹,她的孩子们叫我舅舅啊!你不是听到了吗?有吃小姑子醋的嫂子吗?”董祀瞪着大眼睛。

“可是你爱过她啊?”

“是啊,我现在还爱她啊!为什么不能爱?”董祀茫然了,这什么逻辑?妹妹就不能爱了?

青萍被绕糊涂了,决定不理他了,自己慢慢的走到一边去思索,想到那次蔡琰送董祀离开时说的话,突然了悟,是啊,董祀对蔡琰的爱是信任,是对亲人的依恋。

他从小就一个人,于是对养育过他的曹操、蔡邕、蔡夫人,还有幼时一起长大的蔡琰,就有不一样的依赖感。即使对自己,与他正式成亲之后,在他心里便是亲人了,于是他对自己也有依恋,有信赖。

“青萍,中午吃猪脑吧!”董祀把自己说馋了。

“好,缺哪补哪。”青萍点头,现在头有些痛,她现在又被自己绕糊涂了。果然身边还是有个聪明人好,她与蔡琰在一起时,她就从来没这糊涂过,果然,智慧与智慧才能碰撞出火花。和这笨蛋在一块,只能一起补猪脑了。

“嗯,你脑子不成,我也不成,多吃点。咱们跟琰儿还真没得比,所以你也别自己跟自己找麻烦了。”董祀慢慢的劝道,虽然劝还不如不劝。

“你也觉得我不能跟阏氏比?”青萍侧头看他,这次虽然不爽,但却不怎么生气了。

而董祀则不屑的瘪嘴,“你傻啊?跟她比,你不累啊?现在琰儿都学聪明了,能不自己动脑子就尽量不动,看她那会天天跟你捣乱就知道,事情你做,她就剩下开心了。”

青萍想了想董祀的话,突然霍然开朗起来,是啊,蔡琰对他们来说就已经不是人了,所以自己天天等于是跟自己在较劲,人家根本就不在意,董祀也不在意。想当年,蔡琰是能不动脑子就不动脑子,原来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把自己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傻子才会真的去拼命的证明自己是聪明的。

所以董祀说得很对,他们是平凡人,他们更还是快乐的吃猪脑,过平凡的人生吧!麻烦的事,交给聪明人去做好了。于是这天中午,两口子吃油滚猪脑,下定决心要当人头猪脑的一家人。

第21章 终曲

十年后。

南匈奴,赛马大会刚开始不久,蔡琰实然胎动,一行人慌乱的把人抬回了王帐,青萍和素儿冲进去帮忙,而刘豹和董祀就在帐外一边焦急的等待,一边还忙里偷闲的斗斗嘴。

快到正午时,王帐内传来一声巨大的婴儿啼哭声,刘豹终于舒展了紧皱的眉,终于生了。

去年没事陪着蔡琰去新建的XX寺。无聊的蔡琰逛了一圈就不逛了,跑到后面去看牡丹花,花坛边上还有个小小的鱼池,活跃的猫儿可坐不住,拿着个树枝就打算去叉鱼做烧烤了。被蔡琰骂了一顿,在寺院之中怎么可以这么没规矩的事?猫儿倒是一直怕母亲的,于是摸着鼻子走了。蔡琰觉得天气太热,但靠在鱼池边的树荫下午睡,素儿陪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