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菲斯小行星于2029年与地球擦肩而过。由于它的轨道被地球引力改变,于2036年又重新光临地球,这次它离地球的距离更近,其轨道再次被地球引力改变。2062年,阿波菲斯穿过地球上空的引力眼,被拖入绕地轨道。根据计算,它将在2068年从北极上空进入大气层,掠过西伯利亚平原,经过纽约等大城市,绕地一周后,最终坠入北非。

目前,阿波菲斯已经达到托里诺等级第六级,如果到达十级,就意味着必然的全球毁灭性碰撞…”

卫天宇走进家门,听到电视里正在播出这段新闻。

最近一段时间,所有媒体都在讲这件事,因为那颗带着毁灭气息的小行星已经离地球非常近,在夜晚的天空中,它的亮度可与金星媲美。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些新闻都是掩人耳目的,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恐慌,但是社会秩序依然良好,大家都很有信心地等待着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如果他们知道向地球扑来的阿波菲斯不是一个,而是一群的话,只怕局面会立即失控。

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是他十一岁的儿子凌逍、凌遥和三岁的女儿卫凌,还有十二岁的弟弟童旭。这四个孩子从来就不像普通小孩,不爱看动漫,只喜欢关注科学方面的知识,喜欢研究稀奇古怪的东西,就算看电影也只看科幻片和战争片。此刻看着他们一本正经地关注小行星撞地球的新闻,卫天宇沉重的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

童旭越长越像他的父亲童阅,性情温和,心地善良。逍遥兄弟总会让卫天宇想起初次与凌子寒见面时的情景。卫凌集中了卫天宇和凌子寒的优点,小小年纪就已经隐隐有了倾城倾国之姿,所有人都宠爱她。有了这么漂亮而顽皮的四个孩子,梅苑再也不像过去凌家父子相依为命的时候那般清冷,一天到晚都很热闹。

卫天宇进门的动作无声无息,卫凌最先察觉到,转头一看,立刻笑着从沙发上跳下来,朝着父亲飞奔过去。

卫天宇愉悦地笑了,俯身将她抱起来,在她晶莹的小脸上亲了一下,听她娇滴滴地叫“爹爹”,心里甜滋滋的,柔声问道:“双双在干什么呢?”

“跟小叔叔和哥哥看电视。”卫凌的声音很脆,带着幼儿特有的娇嫩,“哥哥说有大石头要从天上掉下来。”

“别怕,有爸爸和爹爹在,不会有事的。”卫天宇温言安慰。

卫凌连连点头,“哥哥也这么说,我不怕。”

卫天宇看着她水灵灵的大眼睛,喜欢得不得了,搂着她坐到沙发上,这才问另外三个男孩,“作业做完了吗?”

现在是非常时期,凌家的大人全都忙得不可开交,虽然他们从来不把情绪带回家,可凌逍和凌遥却能够感觉到那种紧张的气氛,所以没有像以前那样胡闹,全都乖乖地点头,“做完了。”

童旭一向就懂事,不必问,肯定做得很好,所以卫天宇没有再问,亲昵地伸手揉了揉三个孩子的头,然后将女儿放在腿上坐着,陪他们一起看电视。

没过一会儿,凌子寒也回来了。他脸色苍白,不时轻咳,让卫天宇很忧虑。凌子寒看到他和孩子们在一起,心里暖洋洋的,微笑着走过去坐下。

卫凌毫不犹豫地扑到他怀里,欢喜地叫道:“爸爸。”

凌子寒抚了抚她的脸,温柔地问:“双双今天开不开心?”

“开心。”卫凌肯定地回答。

凌子寒抬头看向两个儿子,和蔼地问:“今天没打架吧?”

儿子们也很老实,“没打。”

“很好。”凌子寒笑着揽过童旭,“今天看了什么书?”

“没看书。”童旭认真地回答,“我们查了很多资料,想看看这个阿波菲斯究竟会不会撞到地球。”

“嗯。”凌子寒陪着孩子们聊了一会儿,眉宇间渐渐浮现出掩不住的倦意。

卫天宇把女儿接过来放到沙发上,关切地说:“你先上去躺一会儿,等吃饭的时候再下来吧。”

凌子寒点点头,上楼进了卧室。

卫天宇非常担忧,却不能在孩子们面前表露出来。他陪着孩子们玩了一会儿,见几个小孩都没有察觉到异样,这才悄悄去了楼上的卧室。

房间里窗帘低垂,光线很暗。凌子寒躺在床上,呼吸轻缓,仿佛已经睡着了。

卫天宇悄无声息地走到床边,凌子寒微微动了一下,轻声说:“我没事。”

卫天宇坐到床沿,伸手放在他的额上,然后慢慢滑下,一直落到他的肩头。凌子寒最近越发瘦削,显然情况很不好,可是工作太忙,他连日连夜地开了几天的会,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医院检查。他一直若无其事,那些助手和上司、下属都没看出来,只有卫天宇知道他的情况,不由得一天比一天担心。

凌子寒默默地握住他的手,安慰他道:“我真的没事,可能是最近太累了,等忙过这阵,好好休息一下,就会恢复的。”

卫天宇也希望如此。他沉默了一会儿,控制住情绪,温柔地说:“让我给你检查一下。”

“好。”凌子寒明白他的心情,自然不会拒绝。

卫天宇开了灯,去柜子里拿药箱,一边为他检查一边问:“现在情况怎么样?”

凌子寒参加的都是最高层的秘密会议,卫天宇为他们提供了需要的卫星判读情报,但技术方面的资料都是由科学院那边的十多个研究小组提供的,所以他也不清楚毁灭之神何时降临。

凌子寒闭着眼,低低地说:“情况很不好,那群太空陨石行迹诡异,不是自然形成的,很明显有外力的作用。以我们现在的军事水平,根本挡不住,它们肯定是要砸下来的。我们最多还有两年时间,撤退计划以一年半为限。”

卫天宇忧心忡忡地看着医疗检测仪上的那些数据,却没有提他的病情,而是问他,“这么说,末日真的来临了?”

凌子寒睁开眼看着他,轻轻笑了笑,“我们已经有所准备,就算毁灭之神降临,也不是人类的末日。”

童阅回来得比较晚,脸上疲色尽现。

小行星即将撞上地球的传言越来越厉害,直到媒体正式报道出来,闹得人心惶惶,醉酒、闹事、打架、撞车的人越来越多,送到他们医院来的伤者成倍增加,不少都要急救手术,外科的人手紧张,原本只做大手术的院长也得去做普通手术,几乎是站到手术台前就没下来过,累得不行。

他一进门,童旭就上去叫“爸爸”,凌逍和凌遥赶紧去扶他,卫凌仰着小脸问:“小爷爷,累不累?”

童阅带着孩子们坐下,满足地笑道:“不累。”

他们没说几句话,卫天宇就下楼来,先叫了一声“爸”,然后就张罗着开饭,“爹说晚上还要开会,不回来吃饭了,我们先吃吧。”

童阅与凌毅结婚后,凌子寒改口叫他“爸”,两个都叫“爸爸”未免分不清楚,后来又叫了一阵“童爸爸”,直到逍遥兄弟会叫人了,对两个父亲一个叫“爹”,一个叫“爸”,凌子寒和卫天宇才学着把两位父亲分开称呼,凌毅年长,就叫他“爹”,童阅年轻,就叫他“爸爸”。

童阅坐到桌边,随口问道:“子寒还没回来吗?”

“回来了。”卫天宇平静地说,“他有点累,在楼上躺一会儿,我们先吃吧。”

童阅立刻意识到不对,抬头看向他。卫天宇的目光里蕴含着忧虑,顿时让他明白过来。再看看眼前的孩子们,他没有多问,温和地说:“那我们先吃饭,等下我去看看他。”

卫天宇却怕他累着,脸上带着微笑安抚他,“不急,吃了饭歇会儿再说,现在是非常时期,谁都要保重身体,不能累垮了。”

“是啊。”童阅轻笑,然后就招呼孩子们一起吃饭。

凌毅已经退休,挂着国策顾问的名,平时都不上班了,一旦有了紧急情况,国家领导人就会把他找去,说是列席高层会议,其实是请他帮着出谋划策。他的身体非常硬朗,七十多岁的人了,看着却像是五十来岁,这么多年来几乎从没生过病,这时更是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家里,童阅他们也都习惯了。陪着孩子热热闹闹地吃完饭,童阅让童旭带着孩子们好好玩,就跟着卫天宇一起去了他们的房间。

凌子寒仍是半睡半醒,一看就知道身体难受得很。童阅坐到床边,没有看床头柜上放着的医疗检测数据,而是轻声问他,“哪里不舒服?都有哪些症状?”凭着长久以来治疗凌子寒的直觉,他认为凌子寒这次的病跟以前不一样。

凌子寒想了一会儿,有些不确定地说:“我觉得,跟过去不大一样,不像是旧病复发。要说哪里不舒服,具体也描述不出来,就是觉得疲惫,胃口不好,常常有感冒的症状,有时候胸口闷痛,喉咙发痒,最近几天,到了下午会觉得头晕眼花,渐渐无力。说起来都不是什么大毛病,我想可能是最近工作比较繁重的原因吧。”

童阅认真地听完,这才拿起床头柜上测试纸,看着上面长长的一串数据。他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半晌才说:“你现在就跟我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他有些着急,而精密的医疗设备太过庞大,不能搬动,只能去医院,不然他就叫人来家里为凌子寒检查了。

看着他有些焦急的神情,凌子寒却很镇定,“爸,你别担心,我这不是急症,明天再去医院也没什么。你今晚好好休息,别把自己累病了。”

童阅的心脏出过大问题,虽然换心手术很成功,一直正常跳动着,但最近大量的工作压上来,肯定会让童阅吃不消。在这个家里,每个成年人都是各自领域的首脑人物,谁病倒了都是大损失。

卫天宇立刻附和,“是啊,爸,你别急,子寒明天上午再跟你去医院吧。”

童阅仍然不放心,拿着听诊器仔细听了听他的心肺,这才同意了他们的提议,“那好吧,明天上午去检查,到时候别再给我找借口。工作要紧,自己的身体更要紧。”

“好,我一定去。”凌子寒向他保证,随即另找话题,想要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咱们那个小儿子什么时候能出生?”

童阅紧皱的眉头果然松开了,高兴地说:“就这两天了。他长得很好,肯定也是个聪明漂亮的孩子。”

这是使用卫天宇和凌子寒共同基因的第二个孩子,本来卫天宇是不同意再要小孩的,儿女双全,他已经很满足了,可凌子寒却坚持申请了再要一个孩子,卫天宇反对无效,也明白他的心意,于是就默认了。自从孕育婴儿可以在医院里借助医疗手段实施后,人口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都如获至宝,但为了避免人口无节制的增长以及没有父母抚养而导致成长出现偏差,全世界各个国家达成共识,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每对伴侣最多只能申请两个孩子,当然,特殊情况可以调剂,譬如仍然有不少家庭终生不要孩子,这样就可以把生育指标匀给一些特殊家庭。由于凌子寒的情况非常特别,所以他想要多少孩子都可以,大家都求之不得,因此他一申请就得到了批准,而且不需要在医院排队,立刻就进入孕育阶段,并一直受到密切关注,很早大家就知道这是个男孩,也很期待他的降生。可是,现在孩子将要出生,却突然出现了阿波菲斯袭来的大事,而凌子寒病倒也冲淡了卫天宇心中的喜悦。

这个孩子来得真不是时候。

等到童阅离开房间,卫天宇连忙过去,关切地说:“你还是吃点东西吧,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

“就想喝点粥。”凌子寒握住他的手,微笑着问,“你什么时候走?”

“明天。”卫天宇有些迟疑,“要不,我晚两天再去。”

凌子寒微微摇头,“现在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你别担心我,放心去吧。”

卫天宇握紧他的手,长长地叹了口气。他的确很不放心,想要陪着凌子寒,但是他负责的工作也非常重要,那关系着亿万人的生死存亡。虽说天文学家经过观察和计算,认为阿波菲斯至少也要二十个月后才会砸到地球上来,但那种推测是建立在自然运行的基础上,如果有人为推动,就很难说了。大撤退随时可能进行,因而他负责的工作一刻也不能耽误,明天必须要走。

凌子寒安慰地摇了摇他的手,轻轻笑道:“家里的事你就别操心了,安心去工作吧。嗯,我还真有点饿了。”

卫天宇立刻回过神来,“我马上去给你弄。”他细心地将凌子寒的手放进被子里,便起身去了厨房。

如今,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高危工作都由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来做,人们生活得越来越悠闲,虽然仍有贫困百姓,但社会主流仍是富裕祥和的。正因为如此,工程师已经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职业之一,而卫天宇就站在技术行业的顶端。

因为凌子寒暗中控制了消息传递的渠道,而卫天宇也一向行事低调,因而他的名字并不为世人所知,两院院士中也没有他的名字,但在某个范围内,领导们都知道他是技术天才、电脑天才。这么多年来,他的发明创造遍及生产、生活、科技、军事、谍报等各个领域,几乎可与两百年前的诺贝尔媲美,各种专利证书和获奖证书塞满了柜子,分布在全世界的生产厂家每年都要付他各种专利的使用费,同时赚得盆满钵满。

有一次,凌毅在家里多喝了两杯,忍不住说:“早知如此,就不该让天宇干这一行,当年应该放他去搞科技,现在肯定名满天下,富可敌国,将来还可以设立一个卫天宇奖,与诺贝尔奖相映成辉。”

卫天宇不紧不慢地笑道:“那我就遇不到子寒了。”

凌子寒抬手搭上他的肩,亲昵地捏了捏。

卫天宇绝对称得上天资纵横,惊才绝艳,常常是在有限的假日里拿着几个零件坐在院中摆弄,就会灵机一动,出来新构思。自从凌子寒的病情好转,渐渐与他情浓之时,他的灵感更是滔滔不绝,发明出的东西多得不可胜数。回想自己的前半生,他感觉很满足,如果时光倒转,让他换一条人生之路,告诉他可以名成利就,富甲天下,他都不会去走那条光辉灿烂的道路。他仍然会在十八岁时拖着箱子走出首都机场,去见十二岁的凌子寒。他无比庆幸当年的选择,让他拥有了如此幸福美满的一生。

如今,阿菲波斯正在冲向地球,人类的庇护所正在修建,而他作为科技权威,自然是参与其中的重要人物。他虽然担心凌子寒的身体,却仍然按时赶到南苑机场,登上了飞往北方的专机。

飞机上除了他之外,还有方诚和其他几位技术专家。所有人都穿着便衣,神情凝重,一上飞机就进入会议室,打开各自的电脑,讨论工作方案。

庇护所建在深深的地下,在中国境内有九个地下城,事先都经过周密的地质勘测,避开了地质活跃的地带。军队的所有工程兵全线压上,国有企业中铁、中建、大桥工程局等单位也调集旗下的所有工程队,根据中央的安排,连日连夜的开工。不仅如此,南亚诸国和大洋中的几个小小岛国都提出要求,由他们出资,分别在印度北部和尼泊尔靠近喜马拉雅山的地方修建两个地下城,以安顿他们的国民。

其实,现在就连普通人都意识到,钱真的没什么太大用处了。

全球所有的股市都已经跌停,将来在地下城生活,还会不会有证券交易所,目前很难确定。各国政府囤积了大量生活物资,但要养活那么多人,势必在最初的几年要实行配给制,有钱也不见得能买到更多的东西。房子之类的不动产全部会在阿波菲斯砸下来时变成灰烬,就算把现金换成黄金之类的贵金属,也一样没什么太大用处。到了地下城,大概最有用的就是实物,柴米油盐之类的,但是靠人力又能背多少?汽车什么的肯定是不能往地下城开的,住人都嫌挤,哪有地方装这些无用的东西?

混乱就是这样来的。人们都很恐慌,虽然政府已经说了正在修建地下城,足以保护所有人的安全,但是将来的生活会怎样,他们心里都没底,那些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专家也说不清楚。他们成立了各种课题组,加紧研究。

当然,更多的平民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就行了。世界各地有很多人正在廉价甩卖所有不动产,动身回国。各国政府都反复强调,这一次人类全部撤往地下,会待很长时间,少则五十年,多则一、两百年,因此他们都希望与家人在一起。那些因为争夺家产或者利益而绝交的亲戚、朋友大多尽释前嫌,约定到了地下城后尽量住到一起,如果生活枯燥,大家聚在一起打打麻将,喝喝茶,日子也好过。

绝大部分人都将地下城的生活想象成漫漫长夜,或许有昏暗的灯光照明,却不再有现代化的各种娱乐设施,粮食、蔬菜和水都限量供应,人们每天大概只能搬把椅子坐到门口,与邻居聊聊天,像一百多年前的人那样度日。

而卫天宇他们要做的工作却是让地下城比地上的大都市更加现代化。

一个多小时后,飞机在一个临时修建的小机场上降落。一辆用电作能源的越野车载上他们,在蒙古高原上疾驰了半个小时,将他们送到一个如堡垒般坚固的房屋前。

卫天宇他们鱼贯下车,在一个少校军官的带领下走进屋里。房间中空空荡荡,只有一个巨大的电梯。他们站进去,电梯门关上,随即高速下降。

很快,一个巨大的地下城市出现在他们面前。

这座城叫九宫城,离北京最近,建在蒙古高原之下,设计标准在理论上能容纳人口两亿,计划撤往这里的人只有一亿五千万人。这里将仍然是东亚的中心,各大部委都将撤往这里,就算是普通平民也要经过审核,以确保不会混入恐怖分子。

从本世纪初,东西方都有科研小组在海底建造生活空间,派志愿人员进入,长期生活,以测度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变化,以及生命循环系统能否保证人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封闭空间里生存下去。这些科研成就和太空站的建造技术融合,全都用在了地下城的建设上。

卫天宇这次前来,就是要指导他们安装生命循环系统、网络系统和内外防御系统,这些方面他都是权威。整个城市分九层,有生产区、生活区、动植物区、军事防御区等等,每个区都使用了他的大量专利,也需要他来检测与验收。他的担子很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无人可以替代。

就算末日即将来临,卫天宇也不改低调风格,因此这个专家小组的组长是方诚。

他们下了电梯,沿着岩石通道走进会议室,在圆形会议桌边坐下。方诚打开墙上的大屏幕,看着在太空中飞驰而来的巨大陨石,严肃地说:“诸位,从今天起,我们只有一百八十天的时间来完成工作,而且必须做到尽善尽美。半年后,撤退计划开始执行,最先启用的就是九宫城。”

第175章 为了未来

卫天宇他们这次来的小组总共只有六个人,却全都是各个领域的技术权威,每个人都有一整套班子,并且早就在此地工作,他们这些学科带头人来到后,做的都是最关键最重要的那部分工作。

几年前因为抓捕海因茨和安蒂诺而在海地受了重伤,凌子寒半开玩笑的说卫天宇后继无人,就让卫天宇下定决心,好好培养几个徒弟出来,回来后就悉心选拔,找了几个天赋极佳的年轻人收为学生,这些年来培养了不少科技精英。不过,得到他真传的几个得意弟子都分别率领工作组去了其他几个城市,做的工作基本上跟他在九宫城时一样。算下来,他在这里的助手是最少的,方诚便自告奋勇,与他临时成为搭档,协助他进行工作。卫天宇知道方诚的水平很高,对他的建议欣然同意。

方诚至今依然独身,也没要孩子,一直过得优雅自在,偶尔约了他们几个朋友出去吃饭,感觉很享受这样的单身生活。他没再招惹林靖,雷鸿飞也就不敢去针对他,害怕把他惹急了,又做出什么事来,破坏他们的幸福生活。林靖很欣赏方诚,雷鸿飞也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久而久之,他们倒成了好友。这些年来,雷鸿飞还真的给方诚做过几次媒,方诚也认真听了一下对方的情况,不过都觉得不合适,婉言推辞了。等林靖和他的前伴侣于峰的儿子出世后,雷鸿飞就再也没把心思放在方诚身上,一心一意宠孩子去了。

卫天宇和方诚过去曾经多次合作,一直配合默契,这次也是如此。两人在来之前就带着助手、学生、徒弟开过好几次会,仔细研究了九宫层的全部结构,现在结合这里的建设进度,决定按原计划进行,先做最核心的控制系统。

庞大而复杂的机房在第六层,条件有限,两人拿了个垫子就席地而坐,各自对着电脑工作,完成一段就停下来休息一下,闲聊几分钟。

“子寒最近怎么样?”方诚很关心地问,“上个月开会,我看他瘦了很多,脸色也不好,是不是病了?”

“是啊。”卫天宇有些黯然,担忧地叹了口气,“我打过电话回去,说是检查结果还没出来,目前仍然不能确诊。我是想让子寒在家休息,可是目前这个局势,他根本就不可能停下来。我们国安系统的人全都在超负荷工作,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做决定,没他不行。唉,我也没办法,在这方面代替不了他。”

“嗯。”方诚点头,“现在外面越来越乱,还有疑似恐怖组织的骨干分子趁机捣乱,估计是想抢座地下城,好安置他们的人,如果抢不到的话,就破坏我们的城市,大家同归于尽。为了稳定局势,肯定马上会实行军管,子寒身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重大的决策都由他来做,一切命令都从他那里出,他肩上的担子会比现在重很多倍。”

卫天宇更加担忧,“我怕他的身体会吃不消。”

“你放心,会为他配最好的医疗组保驾护航的。”方诚柔声安慰他,“你自己也要多保重。现在天天加班工作,你每天才休息不到六个小时,这么下去是不行的。”

“你不是也一样?”卫天宇笑道,“咱们都得注意身体。”

“嗯。”方诚趁机提出,“我已经告诉其他专家和他们的助手,必须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和质量,这是命令。”

卫天宇明白他的好意,很干脆地答应,“好,我一定会保证睡眠的。”

方诚跟着他连日连夜地干了两天就发觉不对,立刻纠正全体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并对卫天宇实施全程监控。他们两人本就在一起工作,只要有一个人坚持休息,另一个人也就只能停下来。世界上大概没有任何一对伴侣有凌子寒与卫天宇这么重要,他们一个在全力保护二十亿人的现在,而另一个正在努力保证他们的未来。

卫天宇对着电脑又开始工作。方诚看着他专心致志的脸,心里轻轻叹息。他这辈子总是情路不顺,年轻时不懂珍惜呵护,痛失挚爱,等到明白了应该怎样爱惜伴侣,钟情的人却总是已经身边有人,洒脱了几年,打算重整旗鼓,再战情场,却又遇到了乱世,起码好几年都要忙碌得无暇考虑个人私事。目前看来,惟一可堪告慰的,大概就是能有很多时间与卫天宇在一起工作,或者做一些协助林靖的事情。

在方诚的督促下,卫天宇在工作告一段落时收起电脑,决定休息一个小时。他乘电梯上到地面,走出那个小小的水泥屋,深深地吸了口气。

此时已近黄昏,一轮落日圆圆地挂在地平线的尽头,将已经沙化的高原染成一片金色。

卫天宇站在荒无人烟的大地上,看着远处的夕阳与满天的霞彩,蓦地想起了许多年前的那个黎明。他拆完核弹,在西域的沙漠中看着朝阳冉冉升起,心中有着无比的喜悦,因为他最爱的人就在身旁,决意与他一同赴死,而他却消除了威胁,让他们两人可以一起走下去。然后,他爱的人接受了他的感情。每次回想起过去,他都觉得在西域的沙漠里的那个黎明就是让他们的爱情生根萌芽开花结果的催化剂。

他深吸一口高原上清凉的空气,心里不再焦虑,微笑着拨通了凌子寒的电话。

从屏幕上传来的画面看,凌子寒还在办公室里工作,屋里人来人往,看上去异常繁忙。他比两天前更为消瘦,脸色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眼睛却黑亮有神。

看着卫天宇,他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轻松地靠着软椅背,愉快地笑道:“我没事。这次的病不像以前,全身骨头没有过去那种疼痛,就只是有点无力,身体各部分略有些不舒服,对于我来说,那都是小问题,我没觉得难受。你呢?那边是不是很忙?”

“是啊,确实很忙。”卫天宇明白他不会多说病情,真要问他的身体状况,还不如找童阅,因而也只是与他闲聊,相当于让他休息一下,“这个城市很壮观,做得非常好,我对于防御体系的坚固程度做了一个模拟程序,从理论上说,就算地球炸成碎片,这个城市也能完好地存在于太空中。”

“真的?那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凌子寒的面前不断有人放下文件,电脑上有更多的请示、报告,他却没去审阅,看着屏幕上的卫天宇,笑吟吟地说,“咱们的小儿子出生了,长得很像你,你给他起个名字吧。”

卫天宇顿时觉得头大如斗,“这我真不行,还是你起吧。”

凌子寒笑出声来,“这两天没事的时候,我也想了几个名字,目前看来有两个还行,一个叫卫臻,臻至完美的臻,另一个叫卫哲,哲学的哲,你挑一个吧。”

卫天宇认真推敲了一番,觉得很为难,“这两个名字都好,怎么选啊?还是你定吧。”

凌子寒有些无奈地叹息,“你啊,就是懒。”

卫天宇笑得很开心,“我在起名字方面很无能,那也没办法。”

凌子寒想了想,“那就选卫臻吧。”

“好。”卫天宇看着他因为一直生病而变得苍白的唇、尖尖的下颌、纤长的脖颈,心里仍然感到不安,一时舍不得结束通话,只能东拉西扯地找话题,“鸿飞和林靖的孩子出生了没有。”

“生了,昨天夜里生的。”凌子寒忍俊不禁,“雷鸿飞给他那个儿子起名叫雷万钧,林靖只好配合他,让自己的儿子叫林万壑。”

这两个孩子是一起孕育的,却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双胞胎。雷鸿飞那个儿子是林靖做母系基因,雷鸿飞为父系,而林靖那个儿子正好反过来。医院根据他们的要求,将两个孩子放在一个人造子 宫中孕育,一同成长,一同出生,兄弟俩的相貌各有侧重,一个比较像林靖,一个比较像雷鸿飞。他们一直很期待这两个孩子的到来,却没想到会是这么个兵荒马乱的时期,只来得及起了个名字,连多看一眼的时间也没有。

现在,总参谋长雷鸿飞兼着军委副主席的职务,而林靖仍然统帅着全国的特种部队,同时兼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两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只好把三个孩子连同保姆一起打包带回竹苑,塞给他们的奶奶。

卫天宇听到雷鸿飞起的名字,忍不住哈哈大笑,“他们雷家,就雷鸿飞的名字最有文化。”

“是啊。”凌子寒也觉得好笑,“雷震伯伯的父亲叫雷霆,据说是很有军人本色,叫这个名字就是要当将军的。到了鸿飞这儿,是他母亲起的名字,才算是有了艺术内涵。没想到,鸿飞生个儿子下来,起名字的时候又绕回去了。你说他这人好歹也拿到博士学位了,怎么还是这么没文化?”

卫天宇笑得更开心,“是啊,我也一直很纳闷。”

凌子寒越想越好笑,“我没时间去医院,不过看到了两个孩子的形象,叫雷万钧的那个孩子却长得跟林靖一模一样,另一个孩子倒是像鸿飞。等孩子长大一些,再看他们的性格脾气到底像谁吧。”

“嗯,我也想看看。”卫天宇也很感兴趣。

两人兴致勃勃地聊了一会儿孩子,这才结束通话。

卫天宇将电话放回衣袋,站在原野上凝目远眺。

太阳已经落到地平线以下,晚霞也渐渐退向西边,天空碧蓝澄澈,一轮浅浅的月亮出现在头顶,看上去非常美丽。

他轻轻叹了口气。

人类一旦进入地下,可能有一百年的时间无法亲眼看到大自然的美景了。

等到霞光彻底消失,他才转身往回走。这一次的放松不到一个小时,但他感觉所有疲惫都已经消失,体力充沛,精神抖擞,又可以马不停蹄地干上一整夜了。

回到地下,他正要去机房继续工作,方诚却呼叫他,“来会议室劝架。”

卫天宇有些惊讶,“这次是为了什么吵?”

方诚笑道:“为了要不要将每个生产行业都移过来至少一个厂家而争执。”

“哦,我就来。”卫天宇关闭微型对讲机,大步走向会议室。

不同领域专家之间的争吵早就开始了,建筑学家与社会学家、经济专家与环境保护专家、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从建设地下城的构想到实施阶段,他们就像是天敌,每次开会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激烈争执。建筑学家拿着地质勘测图和电脑根据计算做出的模型,努力说明不能做出玄幻小说里写到的那种无限敞开式空间的地下城市,跨度太大会使顶部岩石层有坍塌的危险,而社会学家则认为狭小空间容易诱发人类潜意识里的空间幽闭症,从而带来巨大危害。经济学家认为每个城市都有可能成为与外界完全脱离关系的封闭世界,因而与人类生活与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生产行业都必须有厂家存在,而环境保护专家则认为有些生产厂家会带来高污染的风险,会危害地下城亿万人民的正常生活…其实站在每个专家自身研究领域的角度,他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卫天宇和方诚擅长的都是应用技术,在他们争论的时候都持中立态度,主要工作就是劝架。

卫天宇还没走进小会议室的门,就听到陈教授大声咆哮,“那些机器设备都是资源,如果人类一百年都不能离开地下城,资源消耗殆尽的时候怎么办?”

然后是秦教授慢条斯理的声音,“机器设备和那些用金属制造的车辆都可以运到地下城的仓库,作为储备资源,但不能原厂搬迁,更不可开工生产。”

比较年轻的申教授是支持陈教授的,“秦教授,如果什么都不生产,那这一百年人类的日子该怎么过?难道学原始人,穿树皮,住山洞,茹毛饮血,一辈子都不洗一次澡?”

卫天宇走进去,让几个争得面红耳赤的专家教授停顿下来,看着他坐到桌前,都等着他从技术层面给出意见来。

卫天宇笑了笑。这事他们已经争了好几次了,因为牵涉到后续的一系列规划建设和管线布设事宜,所以很重要。针对污染,有先进的空气净化和污水处理系统,并不是太难解决,但是那种强化型的净化系统比较耗费能源,接下来又要牵扯出更多的问题。

“我觉得,建地下城的宗旨首先就是让百姓安全地生存下去,然后再考虑舒适度的问题。”卫天宇委婉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旦陨石群砸下来,人类至少会有几年的时间不能走上地表,因而能源就很重要了。所以,我觉得生产企业还是要分类型,如果属于生活必需品,那么就要正常开工,如果是奢侈品或者是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的产品,就暂时不要生产,先把机器设备运下来放在一起,如果今后有必要,安装起来就行了,问题也不大。”

他这话虽然是和稀泥,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方诚立刻附和,“是啊,首先还是考虑安全防御方面的问题吧,这是头等大事。”

安全第一的原则是大家的共识,在这方面是一向不会争吵的,于是大家暂时求同存异,把今天的工作进度和明天要做的事说了一下,互相都没什么异议,方诚就宣布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