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很轻,但也足以令屋里的慈禧听得清楚,她抬手挥退了一旁刚将她发髻绾好的李莲英,又从首饰匣中选了副镶着金珠红玛瑙的指套往小指上戴了,随后朝李莲英递了个眼色:“宣。”

“嗻。”李莲英立即躬身退出。

不出片刻自宫门外恭恭敬敬领进一名身披锦斓袈裟的老和尚,到门帘外站定,自己掀帘进来重新侍立在慈禧身旁,而那老和尚则双手合十,隔着帘子躬身朝慈禧施了个礼:“阿弥陀佛,出家人玄贞,在此参见西太后千岁千千岁。”

“免礼,赐座。”

淡淡两句话,一旁立即有太监将早已备好的蒲团摆到玄贞身边,搀扶他在蒲团上坐了,随后走到一旁,不等他开口,先将一只冒着冉冉青烟的香炉摆到他边上。

他侧眼朝那缭绕在炉上的香望了眼,随后笑了笑:“多年不见,蒙太后娘娘还记得老衲这一习惯,善哉,善哉。”

慈禧也笑笑,一边示意宫人上茶,一边道:“一向政务缠身,虽然总惦记着要去白马寺请恩师您过来聊聊佛法经文,奈何总也不得个清闲的功夫。近来总算得了点空儿,却又听说恩师身子染恙,本还担心你一时半会儿来不了,谁知这么快便赶到紫禁城。恩师啊…想你这一把年纪从海城到这里路上必定走得无比辛苦,又当夜便应召入宫,我瞅着,心里着实有点过意不去…”

“阿弥陀佛。”玄贞闻言双手合十,再次朝香炉望了一眼:“既是太后召见,无论怎样老衲必定是要及早赶到的。况且…恕老衲直言,太后此次特意召老衲进京,想必是遇到了什么相当棘手,且不可言明之事吧。”

话音刚落,慈禧轻轻一招手,李莲英立刻知趣地再度退出房门,到外边旋即朝两边一丢眼色,迅速带着一众宫人静静朝宫门外退去。

直等所有人全部离开,只留慈禧同玄贞两人隔着一道帘面对面坐着,她轻轻吸了口气,点点头道:“恩师可是从那炉中看出些什么了?”

玄贞是洛阳白马寺的住持方丈。

博览经文,通晓易经八卦,十多年曾前一场因缘际遇为慈禧讲解过经文,解答过疑惑,因此被她尊为恩师。

如今八十高龄,依旧声如洪钟,面如满月。听慈禧问,他低头将边上那只香炉拿起,看着上头那道袅袅婷婷的烟,眉心微微一蹙:“实不相瞒,太后宫中阴寒之气极盛…或者说,盛极。”

“恩师,紫禁城历经明清两代,期间里头横死者无数,那股子怨气,终日被乾清宫那块地方的格局给困着,所以宫里阴气重,那是必然的…”

“太后,此阴气已非同往常。”

“怎么说法?”

“至阴入邪。老衲斗胆问声太后,近来太后凤体可是经常有乏力困倦的迹象?”

“有时确实…因总是夜里睡不安实…”

“便是按照当年老衲交予太后的方式在宫内布下银鱼风水阵,也不行?”

“完全无用…”

“那么老衲须再斗胆请问太后,自孝哲皇后入殓之后,她所睡那副棺椁,迄今为止可有出现过任何异乎寻常的迹象?”

听玄贞那样直接问出这句话,慈禧面色不由微微一变。

若换了旁人只怕早已发怒,但因着是这位大悲寺住持所言,她在目光游移片刻之后,轻吸了口气道:“听宫人们说起,头七那晚似乎有血水样东西自棺椁内渗出,但那棺椁是用金丝楠木所制,怎可出现渗漏,我疑心是她们疑神疑鬼,看错了的。”

“所以娘娘棺椁至今仍被太后留在宫内么?”

“那倒没有,因前些日子听了相度大臣碧落之言,我已将她同穆宗皇帝的灵柩一同迁往隆福寺,以望在那边他俩可以受受香火,聚聚福。”

“是么…”闻言玄贞一阵沉默。低头将香炉摆到远处又朝它望了片刻,轻声道:“这倒奇了,按说宫中一有乾清门,二有带刀侍卫,光这两种已是至阳,又以金丝楠木入殓,再安置入隆福寺中天天受那经文和香火,怎的还会阴煞逼人…”说到这里目光抬了抬,他望着慈禧那张略带不安的脸沉吟道:“太后,老衲在宫外听得有人说起,说孝哲皇后之所以早逝,是因着对于先帝爷的亡故过于悲痛,于是自尽…”

“的确…”

“那么她自尽时可有做出过什么极端的行径么?”

“这…”玄贞这句话出口,慈禧的面色再度沉了沉。片刻站起身在房内慢慢踱了两步,随后走到垂帘边,对着外头那迅速将头垂下的老方丈低声道:“实不相瞒,这丫头大小骄宠惯的,性子极烈,因而在吞金之后可能唯恐会被人救起,所以把她家中陪嫁而来的那枚血鲛珠…也给吞进了腹中。”

“血鲛珠?!”一听这三个字,玄贞面色不由立即一变:“虽早有所闻,却没想到此物竟真的存在…如此说来,太后…那可当真是麻烦了…”

“…恩师何出此言…”

“太后,想那血鲛珠乃是世间无比稀有的至阴之物,需以至阳相克,方可安稳处置。原本在紫禁城中,上有天子,下有各处风水布局,所以一贯安然无事。现今,它却被孝哲皇后给吞进了腹中,那不单是让它入了女子的阴私之处,更还带上了血光之毒,再加上皇后死去前那一刻痛苦所凝聚而成的怨气…”说到这里,怎还有那心思在蒲团上坐着,当即起身扑的下跪在慈禧面前,双手合十拽进了手中的佛珠:“太后…那东西现在依附在皇后体内,已…已然成了件无物可克的妖孽了!”

这番话听得慈禧直往后倒退了数步。

几乎一个不稳跌坐到地,却哪里管得上自己的狼狈,一联想到自阿鲁特氏死后那些时常将她惊醒的噩梦,心跳不由骤然加快,以至过了好一阵才留意到自己的失态,抬眼见到玄贞仍埋头跪在那里,于是慢慢稳了稳呼吸,开口道:“无物可克么?那可怎么办…”

“回太后,”一听此言玄贞头垂得更低:“想老衲总是太过年轻,辜负了太后的期望,唯有请太后去寻得更加高深的修行者,或许可为太后解这燃眉之急,否则…”

八十还说自己太过年轻,若要换得往常,便是个有趣的笑话,但此时慈禧哪还留意到这个,眼睁睁望着那欲言又止的玄贞,脱口道:“否则什么??”

“否则一旦形成气数,便是先帝在侧,用帝陵镇压,都恐怕无法镇摄得住那极盛的阴气了…”

“…是么…”

听罢慈禧直直地跌坐进了椅内,半晌一声不吭,只呆呆望着帘外的玄贞,嘴里轻轻说了句:“这么说我是要被她缠死了…”

玄贞因此而眉头微蹙,再次欲言又止地张了张嘴,但迟疑片刻,将原本要说的话又压了回去,只宣了声佛号,随后道:“太后,时辰不早,请先休息,待老衲回去再好好想想,可否能找出谁来为太后将那东西镇住。”

“恩师,你是否还有什么事要同我说。”却不料慈禧虽然一时骇然,却已察觉他刚才的举动,因而重新坐直身子,淡淡问了他一句。

玄贞抬起头朝帘内的慈禧望了过去:“太后刚才说起那位相度大臣,老衲在来京之前便对他有所耳闻。听说他在太后的恩准下动了太庙和紫禁城内风水,所以老衲在来此之前特意去各处看了看。”

“看下结果如何,恩师?”

“回太后,既然曾有正蓝旗察哈尔家的人已经查看过,那变动的风水布局本身应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老衲在庙中修行至今,一双眼有时也可观得一些异相,因此今日观之,发现太庙上方有紫气浮动,应是对应了新帝登基一实。

“这么说是件好事?”

“但紫禁城三门处新起的坛子,却看着颇为古怪。因为有青气自上而下,但上寻不见根,下见不到底,一时也不知究竟是聚气还是散气。可是虽心有怀疑,却也无法劝说太后将之移去,因为那样一来,必然伤了原本就被改动过的风水,更不知道那些青气会作出怎样的变化。所以在无法确定它会伤及朝廷风水之前,老衲着实不敢轻易断论。”

“…那不如将碧先生找来你俩当面说说?”

“这…”

“怎么了?”早就觉察到这位老方丈心中有那难以言明之事,故见他再次吞吞吐吐,慈禧不由直截了当道:“恩师,到底有何事情你一再不愿开口同我明说,难道是因为碧落?”

闻言玄贞一声苦笑,双手合了合十:“太后,出家人不打诳语,但若太后执意希望玄贞坦白言明的话,只怕太后会立即质疑老衲,并由此而恼怒。”

“你说。坦率而言,无论怎样我都不会责怪与你。”

“那么老衲便直说了。太后,那位相度大臣碧落并非是人,而是秦朝时跟随在秦王子婴身侧,西汉时跟随在哀帝刘欣身侧,北元时跟随在惠宗身侧,前明时跟随在建文帝身侧…起码应有两千多岁…为一头九尾妖狐。”

“你…你说什么…”

“老佛爷如若不信,请看此物。”

第293章 画情四十五

说着,玄贞从袖袋中抽出一卷暗黄陈旧的纸,恭恭敬敬递到了帘边。

慈禧见状走到门前伸手接过。

待要打开看时,手突然一阵发抖,因为这卷东西并非是纸,而是一块皮,且远比牛皮羊皮柔软得多,上面隐隐几块褐色的东西,细看,竟似是人的毛发…

当即几乎脱手落地,好容易将它抓稳了,立即抬头问他:“这是什么…”

“回太后千岁,这是块皮帛。”

“是什么东西的皮?!”

“是…人皮。”

一听果真是人皮,慈禧当即将那卷东西从手里扔了出去:“玄贞!你怎的拿这种可怕东西给我!”

“太后…”眼见那块皮要坠地,玄贞眼明手快一把接过,小心在掌心里托好了,再度呈到慈禧面前:“太后万勿以猛力掷之,它距今已有三千多岁,是夏朝灭亡后,妺喜死前亲手制作。”

“妺喜?那位夏桀之妻妺喜?”

“正是。”

“…她为何做这种东西??”

“回太后,此事说来有些话长。”

“你且说来听听。”

“当年有施氏被夏朝欺压,不得已,有施氏献出族中最美女子妺喜献于夏王桀…”

“这些我都知道,何不就从她做这东西的缘由开始说起。”

玄贞双手合十:“桀性情暴躁也耽于美色,却独对妺喜以礼相待,事事投其所好,只求博其一笑。久而久之,原对他一片仇视的妺喜竟渐渐对他暗生情愫,遂将家乡忘却,一心祀奉于他。怎料就在桀攻打珉山之后,带回一双女子,太后应也听说过,便是珉山二女。从此他日日流连于那二女之处,将妺喜忘得一干二净,一夕间几乎是将她忘却了,由此妺喜陡然生恨。”

“与此同时,一名来自商汤的男子,名为伊尹,对妺喜百般示好,并动之以情,授之以利,久而久之,终在妺喜一次心灰意冷的遭遇之后,毅然背叛了夏桀,向伊尹出卖了夏朝的军机,令伊尹得以藉此成功离间夏与九夷族之关系,让它逐渐被孤立,从而扭转了商汤与夏之间的军事之力悬殊差距。此后,夏亡,商立,桀被流放至亭山,致死。但直至妺喜才知,那珉山二女,以及夏桀对她的疏离忘却,均是由伊尹及一名妖人所策划之局。而她由始至终只是他们为了拔去夏桀所操纵的一颗棋子,亦因此担了‘狐魅君王,亡国妖妇’之命。”

“醒悟到这点,却早已来不及,而她也因此含恨染病。自知医治不好,于是将自己命人偷偷从亭山带回的夏桀背上一块皮取出,耗费数月时间制成皮帛,在上面用针线沾着自己的血绣下记下那一切受骗过往,以及伊尹身旁那个妖人的来历身份。随后又用数月时间将伊尹同那合谋妖人的画像一并绘上,至此,耗尽了她最后一点经历和心血,便在她忠奴按着她的要求将那块皮帛盖到她身上后,愤然说出最后一句话,遂与世长辞。而那具话便是,”说到这里,站起身将手中那块皮帛轻轻一抖,透过珠帘坦呈在慈禧的眼前:“那句话便是,‘人都说亡夏者是我这狐媚妺喜,殊不知,真正的妖狐却是身在商汤!!’”

话音落,慈禧紧盯在那张帛上的目光由茫然到疑惑,再由疑惑骤然间一闪,露出一丝惊恐:“啊…是他…”

那张皮帛因年代久远早变得斑斑驳驳,因而最上面那一行行篆体小字早已如帛上其余花纹一般模糊得几乎看不清楚。

但字旁那幅画却是清清楚楚的,比往下那些墨迹尚且清晰的字更为清楚。

画上画着两个人,两个年轻的男人。一个站得靠前,黑发披肩,面如女子般娟秀美丽。另一个则站得稍后,虽然头发不知是图个省事的关系还是怎的,看起来仿佛一片雪白,但那张俊美得一笑便能将人心魂都立时摄了去的脸,那双碧绿的眸子,活灵活现便是那如今最最深得自己信任…乃至依赖的相度大臣,碧先生!

如此逼真的手艺,眼瞅着似乎只要玄贞那双手轻轻一抖,他俩便能从画上走下来的。不由脚下一软一把扶住边上的墙,用力吸了两口气,朝玄贞望了去:“…恩师得此皮帛,有多久了…”

“回太后,此物自白马寺建成那天起,便一直都是庙中镇寺之宝。”

“那…距今已有近两千年了…”

“是的,太后。它自始皇帝时被人从妺喜墓中挖出,便失踪,直至东汉永平年又重现于世。只是重现于世的这块皮帛上,比最初妺喜所留,却多出一些记载。”

“什么记载…”

“记载了此图中那碧眼妖狐由秦时开始重现于世,侍奉过秦王子婴,汉哀帝刘欣,直至他俩国家灭亡的简短经过。”

“是么…”

“那之后,因被看做是种不祥之物,明帝刘庄便令人将此帛交予白马寺珍藏,在经过超度和受香之后,它就一直被珍藏在白马寺塔林深处,除了历代方丈,几乎无人知晓它的存在。因此一度都只当它是流传在白马寺中的一个传说,直到元末,当时路经那里的白马寺方丈竟真的遇见了皮帛上这名被称做九尾妖狐的男子,听闻他叫碧落,随伺在惠宗身边,地位似乎极高,却也不知究竟是个什么官。那之后不久,徐达大军就攻陷了元大都,将当时的元惠宗逼入了漠北。之后不多久,惠宗去世,亦成了元朝最后一任皇帝,而那妖狐在他去世后不久便踪迹全无,仿佛消失于世间。”说到这里,见慈禧已面如土色,呆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玄贞轻轻叹了口气,简短道:“自那时起,每一任白马寺的长老都分外留意国君身侧,有无此人出现。若一经证实,立即上奏,试图告诫,但从未被相信过,久而久之,便只能做了那一切的旁观者,寻找他出现,目睹他伴君在侧,目睹一个国家、或者那位君王,一步步走向末路,再将那些过程,一次次记载在这皮帛上,已然将它作为一部…”

话到此处骤地一顿。

慈禧朝他望了一眼,知他必然是说不下去,便脱口而出,一字一句替他道:“已然将它作为一部记载着各朝亦或各帝王的…灭亡之书。”

话出口,玄贞立即收起皮帛,跪倒至地。

而慈禧则铁青着一张脸望着他身上那件光色斑斓的锦斓袈裟,沉默许久,随后咬了咬唇道:“恩师,我叫你一声恩师,你可否如实告知我,你知晓那碧落在我身侧是有多久了?”

“回太后,自太庙金水玉带出现血污迹象那日,我便知晓了…”

“那你为何现今才来告之于我!既然明知道他是亡国之兆,你为何偏到此时方才来告之我?!!”

“太后息怒…因老衲…老衲着实无法告之…”

“却是为何?!”

“太后…”听她声音如此凌厉,心知越发唯唯诺诺越是会令她更为恼怒,于是干脆抬起头,双手合十朝着眼前这个面目已然变得狰狞的女人轻轻道:“阿弥陀佛…太后,自古凡是因此征兆而向帝王家进言的僧人,最终无一落得个全尸的下场。后来祖师终于了悟,此必然是命中所定,我等强行干涉不得,因此,自宋朝之后,吾辈红尘外之人便皆都只能沉默下来,心知肚明地做一个历史的旁观者,以及记录者,不再存有任何妄加干涉之念。”

“你说这是天命?!”慈禧闻言猛一把抓向面前的珠帘,将它狠狠扯了下来。

“太后息怒,听老衲把话说完…”

“说!”

“尽管如此,但凡那妖狐真的会令我大清气数走向绝路,老衲断然是不会袖手旁观,即便拼得一死,也不过是重新回到轮回中走一遭而已。只是老衲迟迟不敢同太后言明,因那妖狐每次出现,虽然看似会令国亡,令朝灭,令君王失势…但却也未必净是如此…”

“恩师何出此言?”

“老佛爷想想,明建文帝虽然被夺了江山,但并不意味着明代气数已尽,江山易主。它仍是朱家的,而且后面的永乐皇帝,太后也应明了,着实是个厉害的人物。因此看来,妖狐的出现,也可能意味着虽然君王变更,但可能国力,乃至君王之力,都会变得更加强大…思及这一点,再想到前些时果真是君王变更,因此老衲迟迟不敢妄自向太后进言,以免错干扰了皇朝的命轮…”

“这…”听他这番话一说,慈禧面色微微缓了缓,转身慢慢朝房内踱了两步,在椅上坐定:“恩师此话倒也不错…”

“所以老衲以为,不如先不动声色,静观其变,同时将分散各处的八旗殉道使全部或者部分秘召至京,一边紧盯着他的动向,一边留意风水气数的变动,一旦从中窥出什么问题,可立即将他一举拿下!”

话音未落,突然原本听得神情专注的慈禧面色猛地一变。

随即煞白着脸指向玄贞一声尖叫:“放肆!”

玄贞不由一惊。

以为自己哪里说错了话惹到了她,及至顺着她目光迅速朝后望了一眼,才明白原来竟是那样东西把她给生生惊得几乎失了魂。

那是一团猩红色的人影般的东西。

模模糊糊,自他身后东边角落里慢慢爬了出来,一边爬一边哭,哭得屋顶上方那些宫灯一阵摇晃,随后倏的下全部熄灭。

“我恨…好恨啊…”随后听见一片漆黑中,那方向传来这样幽幽一声呜咽。

紧跟着慈禧房中砰砰数声巨响,于此同时守在宫门外那些太监和侍女迅速破门而入,冲到内室门前急急手中灯笼往里照去,为首的李莲英刚要呼唤老佛爷,那声音却突的下咔在喉咙里,怎么都叫不出来。

他看到慈禧面色苍白如死人般在屋里的椅子上坐着。

身上脸上都是血。

血来自挡在她面前那个玄贞方丈。

就在之前见他时,还声如洪钟面如满月,此时一张脸竟如橘皮般皱褶了起来,身体也是…他双手大大地长着,似乎要挡着什么,锦斓袈裟和僧衣因此被扯得粉碎。

里头的身体也被扯碎了,肠子和血流了一地,偏偏这种样子他竟还没有彻底咽气。

只低头默默朝自己身子看了一眼,随后回头朝慈禧惨然一笑,张口轻轻说出两个字:“保重…”

随后砰然倒底,再也没有半点声息。

第294章 画情四十六

月上中庭,照得春明楼那片琉璃瓦顶晶莹闪烁。

这样的光亮本应令房顶上一切无处遁形,但少顷,一道黑影却像凭空出现般从那边瓦顶上垂挂了下来,蛇一样顺着下方圆柱往下一阵盘绕,无声无息跳落到二楼的长廊内。

随后身影一闪,跟出现时一样突兀消失不见,与此同时不远处一道门咔的声响,朝外轻轻打了开来,被风吹动似的晃了晃,遂又轻轻合拢。

如此细微的声音显然并没能惊动屋内静坐在窗边的那道身影。

他低头翻着手中的书,手边只点了一盏油灯,闪闪烁烁只有绿豆大一点幽光,光线极为模糊。

但这光线并不妨碍他的阅读。

事实上他也并没有在阅读。

幽黑一双眼始终朝油灯方向望着,若有所思,目光因光斑的折射而泛出一点暗红,因为油灯内闪烁摇曳着的那点火苗是红色的,血一样的颜色。

“王爷…”身后低低的话音伴着一阵风起,令油灯内火苗倏然而灭。

一缕白烟立即自灯芯上冉冉升起,被载静伸出手指在那上面微一划动,它就好像有生命般滑进了他的掌心,又顺着他掌心滑进了他手腕上所缠那串朝珠内。“我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在这地方轻易使用分影之术,现今已不比过去了。”

“属下知道。若不是出自无奈,属下断不会冒着连累王爷的险用这方式进入瀛台。”

“怎么,有什么急事?”

“王爷还记得白马寺方丈玄贞么?”

“自然记得。”

“他昨夜死在了西太后的储秀宫中。”

“什么?”一听不由怔了怔,载静放下手里的书朝身后隐匿在黑暗中的莫非望了过去:“我记得八年前跟随阿玛去洛阳邀他进京时,曾听他同我阿玛说起,紫禁城十年内是他的禁涉之地,所以十年内他便是连北京城也无法踏足一步,怎的现在他竟会不顾当日所言来到这里?”

“回王爷,因近来西太后宫中时常出现异相,有说因孝哲皇后的鬼魂作祟,闹腾得很厉害,就算把原先被关押在宗人府的精吉哈代也放了出来,都没能将它撵走,所以万分无奈下,太后就命人去白马寺将玄贞法师给请到了此地。”

“孝哲皇后的鬼魂?”闻言载静眉头轻轻一皱:“她一向忠厚仁慈,怎的会死后闹鬼作祟?”

“属下也觉得奇怪,所以昨日得知玄贞法师入宫后,属下便用了匿形之术尾随而至,想跟随他一去储秀宫探个究竟。孰料才在宫外偷听了片刻,属下的匿形之术就被宫门外一团极其犀利的阴气给撞了,怕因此暴露痕迹,所以属下慌忙离开,谁知今日一早便就得知,老方丈昨夜为了给西太后护驾,圆寂了…”

“储秀宫外有极其犀利的阴气?”

“是的,王爷。早些时候还从未觉察到过,昨晚一经碰见,险些废了属下这半条胳膊。”说着,莫非上前两步,借着窗外透进来那片月光将半边衣领朝下翻开,露出里头青灰色一片痕迹。说淤青不像淤青,隐约可辨靠近手臂的地方肉都坏死了,故而令他始终将那条左臂垂放着不动。

“可碍事?”见状载静不由起身走到他身边,用手在那伤上轻轻按了按。见他仍有痛感,稍许放了些心:“还好,分影尚且还能有痛感,所幸没让邪气直接进身。

“王爷,虽然昨夜几乎遇险,不过那之前属下倒是探听了一些有用的东西。”

“什么东西?”

“回王爷,属下听玄贞法师说,那位碧落先生根本不是人,而是一头九尾妖狐。”

“什么?!”

见载静面露惊色,莫非当即将昨夜自己在储秀宫外所偷听到的那些原原本本告之了载静,随后目光闪了闪,道:“虽然属下没能窥见那张人皮帛的样子,不过以此异能确定碧落就是妖,而且是只千年狐妖。如今西太后也知晓了,但她似乎并不打算说破,因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宫内,她至今都没有对碧落提及过此事,所以属下担心…”

“担心什么。”

“担心西太后会不会因此反而更为重用那只妖狐。”

“你乱想些什么。”

“王爷还不明白么,她匆匆立了才只四岁的载湉为新帝,又将您同八旗各旗主之子软禁在此地至今,明摆着就是怕一旦将您同他们放出,您会借着八旗旗主的忠心和各旗殉道使的拥戴,弑主篡位。”

闻言载静面色一凝,片刻淡淡一笑,在他肩上轻轻拍了拍:“我知她一直对我心存防范,因而明知当日她请我至瀛台是计,仍应邀而来,便是为了表明我的一片忠心,也为了消除她这一戒心。难道时至今日时局皆已稳定,她还无法明了么?”

“王爷!”听他这样说法,莫非不由扑的声跪倒在地,抬头目光咄咄望向他道:“想我八旗殉道由始至终代代只效忠爱新觉罗家的人,岂是叶赫那拉氏家的狗!她逼死皇后和她腹中先帝的血脉,又寻了醇亲王家幼子立嗣,摆明了想独揽大权,继续她的垂帘听政,假以时日,这天下明为爱新觉罗家的江山,实则被她侵吞个干净,王爷,此时不反,更待何时!便是允祥爷在世,必然也要厉令您策反上位,夺回大权的吧!”

话音落,见载静目光骤地阴沉下来,遂不敢再多言,只将身子一躬,低头不语。

片刻见他慢慢踱了两步,回到窗边重新坐下身,手往油灯上轻轻一拂,令那油灯重新亮了起来。“我明白你的心思,但我且问你,你家祖爷可有将正黄旗的殉道使占出?”

话问出口,莫非肩膀不由微微一颤。随即抬起头,轻声道:“说也奇怪,王爷,原本祖爷曾说已有了点眉目,等再清晰便立即告之于我,但就在三天前…我家那栋安置着祖爷法身的楼阁,突然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

说罢声音不由哽咽,他立即垂下头,用力咬了咬牙。

载静闻言目不转睛地朝他望了一阵。

直至见他渐渐平静下来,才道:“既如此,便是天意,我等不可逆天。”

“王爷何处此言??”

“因数月前我曾因大清风水一事打开地宫请教我祖师爷,蒙他赐我明示,说现今为真龙被困之死局,若要破此局,唯有八旗殉道齐出,放能助得龙腾。本来若是你家祖爷占出正黄旗殉道使是何人,那么只需集结全部八旗,便如你所想,可望一搏。但可惜,天不遂人意,他的法身所在处竟被火烧毁,那么一切也就随同他葬身于那场火中,莫非,此乃天意,若天要慈禧掌政,你我硬要逆天为之,必无善终。”

“王爷眼下境遇难道便是王爷所想要的善终了么??”

这句话凭着一股怒意脱口而出,眼见载静眉心微蹙,莫非立时收声,将头沉了沉。却又很快将头抬起,直截了当道:“属下明白了。八旗动,势必九门提督要出兵,于是我等势必要同斯祁家水火对立。王爷如此犹豫再三瞻前顾后,却原来都是为了斯祁家的朱珠小姐。”

说罢,见载静不语,便冷冷一笑,再道:“那么王爷可曾想过这大清江山今后将要如何,我等八旗殉道使将要如何,同王爷一道被困在此处的诸位旗主之子将要如何,王爷的额娘将要如何,王爷您…将来又当如何?!王爷以为以王爷现下这般忍气吞声百般放软,那西太后便会因此放过王爷,让您走出瀛台同斯祁小姐团聚吗?!

一番话连珠炮般从莫非口中冲出,载静坐在窗前一动不动听着,由始至终不发一言。

那张脸亦是一丝表情都没有,目光如水,也不知究竟是将那番话听进去了,还是在望着面前那盏幽光闪烁的油灯出神。

直至莫非终于沉默下来,留急促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微微响动,他才将视线重新转到莫非身上,淡淡瞥了他一眼。

随后手指朝油灯上轻轻一抹,便见原本晕黄的光突地变得猩红,如莫非刚进屋时那光一样。“你看,莫非,现今我大清当真如祖师爷所言,乱且几近枯竭。若你我再因此集结八旗殉道冲入京城,血洗紫禁,掀起内乱,那一切会怎样,你所的将来又会怎样?”

“…王爷!”

“你且去吧。”

“王爷…”

见他欲想再要争辩,载静笑了笑,抬手朝他摆了摆:“去吧。”

“…是,王爷。”见状莫非不再多言,只慢慢站起身朝他用力一抱拳,随后转身头也不回消失在身后的黑暗处。

直至他脚步声渐远,载静站起身推开窗。

窗外似有人影闪过,他望着,沉默不语,目光轻闪。

随后慢慢吸了口气,抬头朝头顶出那片天空望了一眼。

曾几何时,原本皎洁灼亮的月光不见了,厚厚一团云层覆盖了整片天空,将这天压得如同他此时的心脏一样沉闷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