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前世嫁给萧无珏,她这颗心都没有跳得这样快过。

可如今——

像是掺着止不住的欢喜,犹如那晃动的蜜罐一样,又带着些女儿家的羞怯。

她能察觉到此时脸上肯定是一片掩不住的绯红,唯恐惹人笑话,哪里敢抬头看人?索性就把整张脸埋在人的怀里,耳听着那胸膛里头传出来得有力的心跳声,好一会才瓮声瓮气得说道:“不问了。”

萧无珩看着她这幅模样,眼中的笑意却是越来越深。

他轻轻抚着她的发,而后的语气较起先前却柔和了许多:“你不知道我有多庆幸,你还没有喜欢上别人,你还愿意给我一个机会。你说这天子脚下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可纵使外头再好,若无你,这人间几十年也不过是白驹过隙匆匆过罢了。”

这话说完,眼看着怀中人终于抬了脸。

萧无珩脸上的笑却是越发开怀了,他的指腹流连在她的眉宇间,口中是道:“你什么都不必想,只有一点,你要应允我。”

“什么?”

“今日之后,再也不要为别人哭泣,你若要哭……”

萧无珩说到这,稍稍一顿,而后是低下头,把薄唇贴在人的耳边,哑着嗓音轻笑道:“也只能在我怀中,为我而哭。”

那热气尽数扑在她的耳垂上,王珺起初还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来,听出他话中的孟浪,突然就红了脸。她那双眼睛瞪得又圆又大,红唇一张一合,似是想好生说人一顿,到最后却又有些难以启齿,只能从人的怀中挣脱开来。

“我要走了。”

外头连枝已喊了好几回,她知道,若不是如晦拦着,只怕她就该掀了车帘进来了。

这一回,萧无珩倒是没有拦她。

他只是替人理了理微乱的衣裳和松散的发髻,而后才与人说道:“好了,你去。”

王珺见此也没说什么,只是朝人点了点头,而后便打了帘子往外走去。

外头的如晦见她出来,自是忙躬身让开了,而本就心急如焚的连枝,更是忙上前来扶住她。

等扶着人走下马车,连枝原本是想问一问人,可眼看着郡主这幅面若桃花的神色,却是吓了一跳,她忙朝身后看去,只是此时那车帘早已落下,也瞧不见里头是个什么状况。

王珺倒像是知道她在想什么,见她一副踌躇的模样,只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同人温声说道:“回去再说。”

连枝耳听着这话,倒也不敢多言,轻轻应了一声。

等到上了马车,连枝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郡主,您和齐王——”

“连枝……”马车已经启程,而王珺端坐在座褥上,很轻得喊了她一声,眼看着连枝仰头看来,她是又过了一会才说道:“你自小陪着我一起长大,几个丫鬟里头,你我的情谊是最深的。”

“郡主……”

连枝被她这番话惹得红了眼,却是感动的。

王珺看着她这幅模样,脸上的神色却是又温和了许多,她握着人的手,而后是同人继续说道:“有些事,我不愿瞒你,我心中的确喜欢齐王,只是此事,我暂时还不愿别人知道,你能帮我吗?”

起初在听到郡主说喜欢齐王的时候,连枝的心下是震惊的。

她张口想同人说些什么,可在看到眼前这张温柔又带着少有欢喜的模样,心中那番话却有些说不出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

她才在王珺的注视下,点了点头。

……

而此时的小道上。

萧无珩如今已重新坐在马上,眼看着那辆马车越行越远,才收回了目光,同如晦说道:“走。”

如晦自是忙应了一声,他亦翻身上马,紧随其后。

主仆两人在路过秦王府的时候,眼看着那敞开的大门,以及门前备着的马车,如晦便轻声禀道:“王爷,看来秦王是打算进宫了。”

萧无珩闻言,倒是也朝那秦王府望了一眼。

眼看着从王府里头出来的那个少年,锦衣华服、头戴玉冠,可脸上却再无往日那样明媚的笑容,萧无珩就这样看了人有一会,余后却还是什么也没说,打马往前走了。

……

过了几日。

这长安城中便又多了一则消息,道是天子亲自颁发圣旨,赐婚秦王和崔家女。

王珺听到这道消息的时候,是一个晴朗气清的好日子。她正捧着几支荷花朝东院走去,路经一处的时候便听到几个洒扫的丫鬟正轻声说着:“听说没,天子亲自做主,给武安侯府的那位崔小姐和秦王赐了婚,如今外头都传遍了。”

“怎么会?”

“那位秦王殿下不是喜欢咱们郡主吗?怎么就和那位崔小姐定了亲?”

“谁知道呢,不过我先前听三房八姑娘身边的金凤说起过,好似是在宫里的时候,这位秦王殿下就和崔小姐……”

这话并未说完,可那话中意思却很分明。

几个丫鬟皆是唏嘘一叹,余后又说起王珺,却又带了些怜惜:“却是可怜了咱们郡主,好端端的一桩姻缘,便这般没了。”

……

那处的声音渐渐消停。

而侍候在王珺身侧的连枝,眼看着她的面容平静无澜,心下却有些紧张:“郡主……”

王珺闻言也没留步,话却是说道:“回头让这些人去李嬷嬷那边领十板子,还有三房的金凤,你让刑事处的人亲自去拿人,至于该打该遣由他们拿主意,胡乱编排天家这样的罪过,咱们国公府可承担不起。”

等这话一落,她是又跟着一句:“八妹妹若不肯,就让她亲自来同我说。”

连枝耳听着这话,自是忙应了一声。

不过她还是偷偷掀了眼帘朝身边人看去,可不管她怎么看,也无法从这张脸上瞧出什么端倪。

王珺自然也是察觉到了连枝看过来的眼神,她知道她在想什么,不过是想看看她伤不伤心。若说伤心,倒不如说是担忧,担忧秦王和表姐以后的日子是怎么样,可萧无珩说得对,万事要朝前看。

如今,她也只是期望,表姐日后能够幸福。

想到这——

她是抬了眼朝那一望无际的湛蓝天空看去,眼看着万里无云,脸上的神色终于有一瞬得涟漪。

等穿过小道,便到了东院。

院子里的仆妇丫鬟见她过来,忙放下了手上的活计朝她过来行礼问安,有人朝里头禀报,有人打了帘子请她进去。王珺此时的脸色较起先前也温和了许多,这会她便捧着几支清荷弯腰往里头走去。

等到瞧见坐在软榻上翻着账册的崔柔,脸上的笑意却是又深了些,连带着嗓音也是很温和的模样:“母亲。”

崔柔先前便已得了禀报,这会听见声音便朝她看去。

眼瞧着她捧着清荷,俏生生得立在那处,脸上也浮现了几分笑:“今儿个怎么有兴致去采荷?”这话说完,她把手中的账册落于一侧,而后是同人吩咐道:“让小厨房去把先前煨在炉上的莲子粥给娇娇取过来。”

明和闻言,便笑着应了是。

王珺一边朝人走去,一边是把手上的清荷递给一侧的丫鬟,口中是笑道:“昨儿个瞧母亲屋中素雅,便想着给您摘几支荷花,就摆在那西边的窗下,您看账本累了便瞧上一会。”

“就数你这个丫头最是鬼灵精……”崔柔笑着伸手点了点她的额头。

她这话刚落,外头便响起了丫鬟的通禀:“夫人,外头回事处的常嬷嬷说是您明儿个去华安寺的东西都已准备好了。”

“知道了,下去。”

等到外头丫鬟退下,王珺才扭头朝崔柔看去,有些疑惑地问道:“明儿个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母亲怎么要去寺里?”

崔柔耳听着这话,却是犹豫了一会,而后才看着人低声说道:“你表姐的婚事已经定下了,我想去寺里给她祈福,盼望她日后姻缘美满。”

王珺闻言,脸上的神色却有一瞬得变化。

不过也只是这一瞬,她便又重新笑了起来:“既如此,我明日便同母亲一道去,我也想去佛祖面前给表姐祈福。”以前她最不信这些,可若是真得能保佑表姐日后事事顺意,她不介意也做一回信女。

崔柔听她这般说道,原是想劝说人一回,可看着她这幅执拗的模样,便也只能点了点头,应了“好”。

……

等到翌日清晨,一大早,王珺和崔柔拜别庾老夫人后便坐上了马车。

华安寺并不在城里,却是设在西郊,距离不远却也不近,好在今日不是还愿的大日子,路上倒也没有多少车马。等到华安寺的时候,却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了,门前早有知客僧候着。

眼见马车停下。

知客僧便迎上前来,引她们进去。

或许是因为时辰还早,又或许是因为今日本来也不是什么大日子,他们这一路过去,除了瞧见三三两两几个人,更多的便是寺中的僧人了。

东西是早已就安排好了的。

崔柔让明和去捐了香油钱,便与王珺去了正殿,亲自点了一炷香,又求了签祈了福。

等这一应事务做好,却也过去有段时辰了,而后王珺便又陪着崔柔去听了这寺中的住持品谈经文,等又在寺里用了斋菜,便也到了下山的时辰了。

“先前那解签的大师说了,你表姐这桩婚姻虽然前头难了些,却是大吉之相,日后必会夫妻和睦、白头偕老的。”或许是得了个好签,崔柔这脸上的笑就不曾断过,等前话说完,她是又握着王珺的手,继续说道:“这华安寺的签最是灵验不过,过几日我便去给你舅母,也让她安心。”

王珺见她欢喜,自己心下也高兴。

只是还不等她说话,便瞧见不远处走来一个人,那人穿着一身宝蓝色的圆领长袍,面容温润,却是当日在崔家有过一面之缘的温有拘。

王珺在看到温有拘的时候,步子便停了下来。

早些时候,她也想着要不要寻个时间去问问这位温将军,不过日子过得久了,倒也耽搁下来。

没想到竟在这寺中遇见他了。

温有拘在瞧见崔柔母女的时候,也是一愣,不过也就这一会功夫,他便重新挂了笑,举步朝她们走来。

崔柔和王珺身后的丫鬟,陡然瞧见他过来自是沉了脸,却是想上前拦住他的路,倒是崔柔在那一瞬的怔楞之后回过神来……这位温将军,或许如今该称为荣安侯,上回虽然只是在崔家匆匆一瞥也不曾说话。

可她还是记得这张脸的。

说到底,他也曾经救了哥哥一家,若是不碰见也就罢了,既然遇见了,这一声谢,却还是得说的。

因此她便伸手拦了明和几人上前。

而后在温有拘走到跟前的时候,便同人行了一道问安礼,口中是跟着一句:“荣安侯。”

温有拘见她低垂着头,礼数周到得行着礼,负在身后的指尖有一会竟忍不住逐一收紧起来,有这么一会功夫,他以为,她是认出他了。

可这也不过是瞬息之间的念想罢了,时隔二十年,她又怎么可能认出他?想到这,他也只是温声说道:“夫人不必多礼,”

崔柔听出他话中的温和声音,越发觉得他不似寻常武将,不过这些只是心中的念头罢了,说出来的话,仍是温和而又客气的:“当日侯爷救了我哥哥一家,我还不曾与您道过谢,若有机会,下次我同我家夫君做东宴请侯爷一回。”

温有拘耳听着这话,负在身后的手却是又握紧了些。

这一回,他却没有松开,只是低着头看着人,问道:“夫人当真不认识在下了吗?”这话一落,察觉到她脸上的疑惑,以及身后几个丫鬟陡然变化的脸色,他却仍旧看着崔柔,说道:“元年的时候,夫人曾在金陵救过一个少年。”

“不知夫人可还有印象?”

第63章

温有拘这话一落,不管是崔柔,还是王珺都愣了下。

尤其是崔柔——

她原先正低着头,在听到这句话后,一时竟也顾不得什么,不自觉得抬了脸朝人看去。

元年,金陵?

那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时隔多年,她怎么可能会记得那么遥远的事?

温有拘看着崔柔脸上迷茫的神色,心下一时也说不出是个什么情绪,似是有些遗憾,又好似早已猜到一般,只是原先负在身后的手到底还是松了开来。是他痴了,时隔二十年,她怎么可能还会记得?

何况这二十年,她虽然没变多少,可他……却委实是变了许多。

当年遇见她的那会,正是他这人生中最落魄的时候,不过虽然心中遗憾,他的脸上却还是带着笑意,很温和的与人说道:“当年金陵柳巷,夫人曾赠予我一袋银钱。”

若是先前——

崔柔还会以为这位荣安侯保不准是认错人了。

可在听到他说得如此细致又如此笃定的时候,她倒是也忍不住细细回想了一遍。

元嘉元年……

那么应该是在她十五岁时候的事了。

及笈之前,她的确是住在金陵城的,至于柳巷,那处多是商铺,做姑娘的时候,她倒是也常去,想到这,也不知怎得,她的脑中竟突然回响起一个片段。

那应该是元年冬日的时候,有一回她和丫鬟出门,刚走下马车便瞧见一个少年郎烂醉如泥得躺在墙角跟。那是个大雪天,地上的积雪都泛着银光,路上就连个摊贩都没有,而他衣不蔽体躺在那儿,若不是还有口气在,她只当他是死了。

她自幼跟随母亲施衣布粥,瞧见这幅模样,自是心有不忍。

原本是想留下一袋银子供人过冬,没想到刚让丫鬟把银子送到少年跟前,就见那个原本合着眼的少年突然睁开了眼,紧跟着便是那袋银子被人扔了回来,靛青色的荷包在雪地里砸出一个小窟窿,倒让崔柔也忍不住吓了一跳。

等抬头看去,便见那个原先躺着的少年郎已坐起身。

他背靠着墙壁,望着她的目光,冷冰冰得,唇角也带着些嘲讽:“你是在可怜我?”

那还是崔柔头一回碰到这样的事。

身侧丫鬟也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阵仗,自是被气得红了脸,一副要同人去争论的样子。

到后头还是崔柔按住了她,好脾气得同那个少年说道:“我并非可怜公子,只是如今正是寒冬,公子若是再这般待在这雪地里,会死的。”

“我死与不死与你何干?”

崔柔还记着那个少年说话时的样子,明明衣衫褴褛极其落魄,可他望着她的眼神却仿佛带着天生的贵气,只是脾气却有些不好,就像是一只浑身长满了刺的刺猬一样,把身上的那些刺全都暴露出来,以此来拒绝着别人的好意。

那个时候,崔柔其实也不想再管他的事。

她本是好心,既然他不肯接受,那也就罢了,可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因为那双眼睛,又或许是因为他虽然浑身长满了刺,可她却好似能够通过那双眼睛望进他的心底,窥见他以坚强围起来的软弱和可怜。

因此,她到底还是弯腰捡起了那只荷包,走过去同他说了一句:“公子,人来世间这一遭,不是为了求死的,公子如此年轻,本该有大好年华和前程等着公子,若这般就死了,岂不可惜?”

“如今一时的落魄并没有什么……”

“他人的看不起也没有什么,只要你自己看得起自己,那就够了。”

她只说了这两句,而后放下荷包便转身走了。

原本以为以少年的脾气还是不会接受,没想到她快走到马车边上,却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道别扭而又清冷的声音——

“喂。”

崔柔转身看去,透过那茫茫大雪看见他抿着唇,望着她,却是过了许久才哑着嗓音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女儿家的名字又岂能同别人说?

何况她做这些,本来就不过是随手的事,因此她也只是轻轻笑了笑,伸出手指裹了裹身上的大红斗篷便上了马车。

脑中的回忆戛然而止。

而崔柔仰着头怔怔得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心下说不出是震惊还是不敢置信。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位时下在长安城中被人说道最多的荣安侯,竟然就是当年那个落魄而又倔强的少年郎,她就这样仰头望着他,好一会才哑声与人说道:“你——”

温有拘看着她这幅模样,便知她是记起来了。一时之间,他的笑意也是越发温厚了些许,眉目弯弯,与人笑道:“夫人记起来了?”

崔柔耳听着这话,便点了点头,只是脸上却还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你这些年——”

“这些年,我一直待在边城,从最低的步兵坐起,经了二十年光景才终于有所成就……”温有拘的嗓音很是温和,好似声音高些便会吓到人一样,与人说起来的时候,声音放得很轻。

等前话一落,他是又轻轻笑了笑:“说起来,还要多谢夫人当年那一袋银子,才不至于让我死在那个寒冬。”

除此之外,他却是没有再提别的。

他没有与她说,起初那些年有多么难捱,军营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那处本身又是个蛮荒之地,那会他年纪小不知明里暗里受了多少欺负。

同样,他也没有说,这些年,他寻她寻得有多困难。

每一年带着满怀希望去寻人,临来又带着失望回去,也曾想过放弃,可只要想起那个苍茫雪日,她裹着一身大红斗篷站在他的身前,弯着眼睛与他说着:“一时的落魄没有什么,只要你自己看得起自己,那就够了。”

便不舍得放弃。

所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此二十年,他终于重新站在了她的身前。

他想与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