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风声呼呼吹着,忽地,一阵急促脚步声如鼓点般密集响起,亲兵穿过长廊,跪在门外,道:“王,中军近卫有异动!”

昙摩罗伽抬眸。

他让亲兵注意军营动静,是为了提防原属于世家的几支军队。

中军近卫忠于王室,他的亲卫几乎都出自中军近卫,他们是他最信任的部下。

缘觉站了起来,满脸惊骇,浑身发抖:中军近卫怎么会背叛王?!

圣城外。

莫毗多带着随从策马疾奔,追赶几个形迹可疑的人,他怀疑这些人好几天了,守株待兔,终于逮到机会,这一次一定要把他们一网打尽,问出幕后主使!

马蹄如雷,雪泥飞溅,两拨人穿过峡谷时,山道两侧遽然跃出一队人马,马上骑士蓝衫白袍,都是中军近卫打扮。

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拦住被莫毗多追赶的人,将人绑了手脚,提溜到他面前。

“王子,我们在这埋伏一天了,你也在查这几个人?”

莫毗多点头应是,和领队的近卫校尉打了声招呼,翻身下马,走到那几个人面前。

身后一阵阴风扫过。

莫毗多反应飞快,立刻反手抽刀格挡,一声脆响,校尉的长刀架在他的佩刀上,火花迸射。

噗嗤一声,一柄匕首扎入他的胳膊。

莫毗多手上脱力,佩刀落地,其他近卫骑士飞扑过来,袖中滑出绳索,捆住他的手脚,将他狠狠地摁在雪地上。

“王子,对不住了。”

校尉叹口气,抬起头,回望圣城方向。

风雪大作。

……

接连几日大雪,大地银装素裹,荒原戈壁一片茫茫无际的银白,林海雪原连绵至天际,狂风怒吼咆哮。

阴沉天穹下,巍峨雪峰依旧静静矗立,磅礴雄浑。

瑶英没有回高昌,而是径自去了一座离加兹国较近的屯兵边城。刚入城,便命守军加筑工事,挖掘壕沟。

没几日,杨迁率兵马赶到,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等我率兵攻下加兹,看他们还放不放人!”

瑶英拦住他,问:“像加兹这样的部落还有多少?”

杨迁冷静下来,回答说:“这样的小部落、邦国少说有数十上百个,他们不同于我们,还是分封部落制,既向我们纳贡,也依附于其他强大的宗主国,定期向宗主国缴纳赋税,有时候会派兵随宗主国出征。这些小邦国制度松散,野蛮不化,一旦有强大的外敌入侵,他们往往举国投降。”

瑶英沉吟。

大国有大国的活法,小国有小国的生存之道。加兹只是个小部落,无所顾忌,仗着地利之便,偷安一方,把一套无赖手段用得炉火纯青。大国不会劳师动众去攻打他们:兵力多了,粮草不够,兵力少了,打不下加兹。

这样的小部落,一面定期纳贡,一面阳奉阴违,如果率军征服,他们会马上举国投降,狡辩称那些劫掠之事和他们无关,但是等大军离开,他们又会故态复萌。而西州兵现在兵力不足,不可能分兵驻守在商道上。

“再给加兹发几道诏令,赎买人口的金银我们可以加倍……”瑶英皱眉,道,“只要他们放人。”

杨迁怒道:“加兹国国王宠信巫师,欲壑难填,我们之前派出使者向他请求赎买人口,他一口答应,收下钱帛后又反悔!他们纵容戎人抄掠我们的商队,强迫依附的部族将所有少女献给他和巫师,很多部族为了逃离他的魔爪,被迫迁徙,被他抓回去当奴隶,加兹国横征暴敛,国王残暴,没有信用可言,我们提高赎金,他只会继续狮子大开口!”

瑶英淡淡一笑:“再派使团去一趟加兹,提高赎金。”

杨迁疑惑不解:“这样是不是太便宜加兹国了?”

瑶英摇摇头:“使团出发后,把这事传扬出去,广发诏令,让商道上所有部落、邦国全都知道这件事,由商队里的斥候负责传递信息,最好能传遍每一个角落。”

杨迁不语。

听他呼吸急促,显然在压抑怒火,瑶英解释说,“先礼后兵,可以少些伤亡。今天是加兹国,明天可能是其他邦国,我们不可能一个个部落攻打过去,想个办法一劳永逸才行。”

杨迁牙关咬得咯咯响,沉声应是。

半个时辰后,数十个轻骑斥候身负西军向各个部落请求赎买流亡人口的诏令,策马冲进茫茫风雪,奔向不同方向。

西军的诏令很快传遍各个大小邦国,加兹国国王果然像杨迁说的那样贪婪无厌、鼠目寸光,不仅要求赎金加倍,只将一些老弱病残归还,还要求从所有路过商队抽足足一半的税。

杨迁怒火万丈,恨不能立刻带兵踏平加兹,再次请兵出战。

瑶英再次劝阻他,命几支商队载满货物,去加兹以高价和当地部落交换皮毛畜肉。

她特意叮嘱:“用银币交易,加兹国以银币收税,你们尽量用银币。”

商队奉命前去加兹,不久后传回消息:从商队这里换取了银币的当地部落遭到抄掠抢劫,部落牧民悲愤填膺。

李仲虔读出这封信后,瑶英叫来亲兵,吩咐:“以我的名义邀请诸部落酋长,告诉他们,我们要在六河城举行一场大会,商讨商税之事。”

六河城是每年各大部落交易货物的地方。

西军现在已经控制了大半条商道,附近部落不论私底下如何,表面上都不敢得罪崛起的西军。各个部落或是想来探探口风,多占点便宜,或是不敢得罪瑶英,或是出于轻视,纷纷带着兵马应召前来。

到了大会那日,六河城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附近二十八个部落酋长、十二个小邦国派出的使者齐聚六河城,他们都带了各族精锐,态度颇为骄横傲慢。

有人小声问:“加兹国国王没来吗?”

“没来,国王骄慢,只打发了一个宠臣来赴会。”

众人议论纷纷。

当脸上蒙着布条的瑶英出现在大帐之时,帐中安静下来。

众人为瑶英容色所慑,呆了一呆,加兹国使者有意羞辱瑶英,上前几步,戏谑了一句:“文昭公主天姿国色,比我们国王宠爱的歌伎还要美。”

谢青拔刀,一刀斩下。

使者捂着鲜血淋漓的脸惨叫着后退。

谢青还刀入鞘,面无表情地道:“再有人对公主言语不敬,我拔了他的舌头。”

众人心头凛然。

加兹国使者恼羞成怒,一张脸涨得发紫,正待上前,一人撩开大帐,送来一封急报:“公主,加兹国的使者来了。”

众人面面相觑,加兹国使者也一脸茫然:他就是国王亲自任命的使者,还有谁要来?

一串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几个身穿加兹国戎装的青年挑帘入帐,先向瑶英躬身行礼,递上一份文书,随后走向一头雾水的加兹国使者,二话不说,长刀出鞘。

霎时,寒光闪烁,鲜血四溅,加兹国使者倒地而亡。

众人惊骇不已,纷纷抽出兵器,大叫着围住青年。

青年抹去脸上血迹,朝众人抱拳,道:“请诸位见谅,我是加兹国国王的亲卫,这个人是个奸邪小人,不配为加兹国使者,国王命我杀了他,以免他胡言乱语,有损我们加兹国的颜面,国王已经委任了新的使者。”

说完,他退了出去,态度恭敬。

两个锦衣华服的加兹国官员上前,和众人见礼。

一人喝问:“你们真的是皮禄国王任命的新使者?”

两人脸上露出沉痛之色,道:“皮禄国王横征暴敛,为人狡诈,尽失民心,已经暴死王宫之中。大王子继任为王,与魏朝重修旧好,向魏朝纳贡。”

众人瞠目结舌,心念电转,无数道目光汇集到了瑶英身上。

她面色如常,仿佛一点也不惊讶,挥手示意众人归座,慢条斯理地环顾一圈,虽然眼睛蒙着,众人却觉得她的目光从自己身上掠了过去。

“昔日北道太平之时,商路通畅,诸国诸部朝贡不绝,商贾辐辏。后来几经战乱,中原与诸部断绝,如今我魏朝平定乱世,人口繁盛,物阜民丰,推恩四海,自当重启商路,与诸部恢复通商,与诸部便利,也是与我魏朝便利,望诸部顺应民心,与我西军共同守护商道。”

瑶英一字字说着,语气突然一沉:“若有无故劫掠商队、残杀平民之徒,西军必兴师问罪。”

众人看着地毯上加兹国使者的尸首,冷汗涔涔,再想到加兹国国王已然身死,更是悚然,哪还有入帐之时的骄横模样?一个个悄悄擦汗,庆幸刚才没有出言调戏文昭公主,出声附和她。

“公主所言极是。”

“我部与汉地早有来往,一直盼着和汉地恢复通商!绝不敢违抗君命!”

瑶英微微一笑,命人取出盟书,和众人约定抽取的税赋。

诸部惊讶地发现她给出的条件十分公道,愣了片刻后,心中暗暗称许。

瑶英并未要求诸部立刻给出答复,两手一拍,命乐班奏起乐曲,让属臣作陪,自己退出大帐。

诸部连忙打听加兹国到底出了什么事,听完使者讲述,心口发凉。

……

就在几天前,加兹国爆发了一场内乱。

依附加兹国的部落深受加兹压迫,早已有了反心,眼看到了冬天,部落中如果不能存够粮食,可能熬不到明年,国王还不停加税,到手的银币又被搜刮走,他们不想活活饿死,干脆造反。

西军平定西域后,加兹国一些大领主预备将部落中的流亡人口送回高昌,以换取钱帛,被国王从中阻挠,国王勒索的钱财他们只能拿到一成,对国王也有不满,部落起兵时,他们趁势起义。

附近部落听说加兹国向西军勒索了大批钱财,见加兹国内乱,立刻发兵攻打,趁机渔利。

战火席卷整个加兹国,加兹国巫师被愤怒的牧民砍了脑袋,国王躲在王宫,王子狼狈逃出城,连发几道急信向宗主国和附近邦国求救,宗主国未予理会。

西军也收到求救信,文昭公主不计前嫌,派出杨迁领兵前去救援。

杨迁带了几百精兵直逼加兹国,不到两天就解了加兹国之困。

叛军退兵,国王暴死,王子继任国王,向魏朝献上国书,派出朝贡队伍,承诺行商税率二十取一。

那些起义的部落自知走投无路,听说西军在赎买流亡人口,税赋极低,举族投降,请求归附,杨迁将他们带回妥善安置。

……

短短一个月内,加兹国天翻地覆。

诸部毛骨悚然。

这一战,西军几乎没有伤亡,加兹国死了一位国王,王宫被劫掠一空,部落牧民大量出逃投奔魏朝,人心尽散,贵族内部互相猜忌,即位的国王还得对西军感恩戴德,自此以后,再不敢阳奉阴违。

而这一切看起来和西军没有任何关联,一切都是加兹国国王贪得无厌,自取灭亡。

诸部战战兢兢。

接下来几天,瑶英让商人和精通各族语言的官员领着各部使者、贵族逛集会,各部看到刚刚从中原运来的琳琅满目的货物,眼花缭乱,心旌动摇。

大会最后一日,各部和瑶英签订盟书,承诺恢复通商,定下税赋,约定互派使者。

自此,北道彻底连通。

……

忙完加兹国的事,瑶英的眼睛也好得差不多了。取下布条的那天正好是个大晴天,雪光映在殿前,一片雪亮。

她在殿中休息,提笔给昙摩罗伽写信。

前些天写给他的信都是她口述,谢青帮她写的,他认得她的笔迹,看到她的亲笔,就能知道她眼睛好了。

信刚送出去,谢青捧着一封信进屋:“公主,马鲁国曼达王妃送来的信。”

瑶英接了信看完,收起笑容,脸色紧绷。

“公主,出什么事了?”

瑶英转身,看着远方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岭,道:“海都阿陵可能要来了。”

李仲虔、杨迁匆匆赶来,“海都阿陵要来?”

瑶英点点头:“曼达王妃信上说,海都阿陵去了萨末鞬,瓦罕可汗生前曾派人去萨末鞬经营,他和那里的北戎人汇合,娶了当地一个宗主国的公主,借了大批兵马,誓要带领残部东归复国。”

“现在海都阿陵到哪里了?”

“曼达王妃也不清楚,我们得早做准备。”

李仲虔颔首,下令各处加强警戒,消息很快送了出去,一时之间风声鹤唳,边城屯所城门紧闭,守卫森严。

瑶英给昙摩罗伽写了封信。

柿子捡软的捏,海都阿陵现在急于复国,肯定不敢贸然攻打王庭,不过多做点防备总不是坏事。

第171章 身世(结尾加一段)

瑶英的这封信随着信鹰穿过高山峻岭, 在经过沙城之时,被人截了下来, 付之一炬。

圣城外。

天色暗沉, 雪虐风饕。

毕娑领着亲随冒雪而行,毡帽上落满雪花, 身后马蹄声哒哒,一队人马从城内奔出,追上他。

他立刻警惕起来, 朝亲随示意,缓缓拔出佩刀,看清来人的脸时,愣住了。

来人是赤玛公主府的长史。

“将军,大事不好了!”

毕娑眼皮直跳:“王发病了?”

来人一愣, 摇摇头:“将军, 莫毗多小王子杀了驸马阿克烈!赤玛公主伤心欲绝, 请您尽快回城!”

毕娑脑子里嗡的一声,险些摔下马背。

阿克烈死了?

他猛地一提缰绳,拨马转身, 冲回圣城。

公主府里一片嚎哭之声,侍从奴仆跪在长廊外, 哀声啼哭, 禁卫军的将领们站在廊下,个个一脸愤怒之色,几个官员站在一边, 和他们讨论着什么。

毕娑匆匆进屋,阿克烈的尸首躺在血泊之中,人已经气绝。

赤玛公主趴在他身前,泪流满面。

毕娑跪倒在地。

“人是莫毗多杀的。”赤玛公主抬起头,擦去眼角泪珠,神情冰冷,“是罗伽下的令,莫毗多已经认罪了。”

毕娑回过神,冷笑着一口反驳:“不可能!王为什么要杀阿克烈?莫毗多在哪里?我亲自问他!”

赤玛公主双眼发红:“罗伽为什么杀阿克烈?因为罗伽想要杀的人是我!阿克烈为了救我,才会死在莫毗多刀下。”

毕娑眉头紧皱:“王怎么会杀你!你别胡言乱语了,我会查明真相,不让阿克烈冤死。”

赤玛公主嘶声冷笑,声音就像一条蛇蜿蜒而过,“罗伽为什么要杀我?因为我知道他的身世!他杀了那么多人来掩盖秘密,还杀了寺主,现在,他要对我下手了!”

毕娑呆呆地看着赤玛公主,眸中尽是震骇。

刹那间,世家和赤玛公主的过从甚密,大战过后,朝堂诡异的平静,莫毗多处处被人刁难,商队的横死,寺中僧人指认苏丹古,巴米尔的入狱……所有事情齐齐涌上心头,一道电光呼啸着闪过脑海,他全都明白了。

罗伽都病成这样了,他们还要算计罗伽!

毕娑瞪着赤玛公主,霍然起身,长刀出鞘,快如闪电,不过一息间,刀刃抵在了赤玛公主喉头上。

罗伽提醒过他,要他查一查和赤玛公主来往的人,他告诉罗伽,赤玛公主成婚以后和那些人断绝来往了。

是他一次次包庇赤玛公主,在罗伽面前为公主掩护,他明知赤玛公主知道一个天大的秘密,仍然天真地以为公主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

毕娑悔不当初。

赤玛公主尖叫:“你竟然要为了罗伽杀我?”

刀刃贴着皮肉,只要微微用力,就能割破赤玛公主的喉管。

她惊恐地挣扎起来:“毕娑,你疯了!”

毕娑全身发抖,看着赤玛公主的脸,迟疑了一下。

一声巨响,门在他身后关上了,脚步声涌进来,年轻将官们冲进屋,刀背砍在他胳膊上。

他手中的长刀被人抢下。

赤玛公主趁机爬到一边,剧烈咳嗽,面皮紧绷:“毕娑,别挣扎了,已经晚了。”

毕娑冷冷地看她一眼,自嘲地一笑。

是啊,晚了,一切都晚了,赤玛入了别人的圈套,世家肯定早就知道罗伽的身世了。

虽然罗伽猜到了这一切,让他和莫毗多互相配合,引出真凶……可是现在真凶是谁根本不重要,一旦秘密揭露,连罗伽也控制不住局势。

“我真是蠢啊……竟然会相信你……”

他双目通红,憎恶地扫一眼赤玛公主。

婚礼之上,她说得那么恳切,要和罗伽和解,罗伽给了她机会,她却在暗中和世家勾结。

阿克烈死在她手上。

他环顾一圈,和将官们一一对视。

几人面露羞愧之色,挪开了视线,其他人神色坚定,道:“毕娑,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忠于王室,忠于昙摩家。”

他们朝他单膝下跪。

毕娑一言不发,掉头冲了出去。

“拦住他!”

赤玛公主冷声道。

众人飞扑上前,乌压压一片人头,毕娑面无表情,撞开所有挡在自己跟前的人,抢了一匹马,头也不回地朝着王寺方向奔去。

公主府外人头攒动,近卫军里三层、外三层等在府门外,朝中官员已经到了一大半,几乎都是世家子弟。

见到毕娑,他们哗啦啦拥了上来。

毕娑看也不看他们一眼,冲出长街。

几道身影从不同方向飞身扑上马背,七手八脚抱住他,狠狠一记手刀,他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赤玛披头散发地追出府门,看到毕娑被制住了,松口气,怒向众人道:“不能再等了,毕娑不会答应的,我们没法说动他,现在就去王寺,为驸马讨回一个公道!”

众人对视一眼,中军近卫郎将抽出佩刀,高声道:“王寺被包围了,各地驻军来不及反应,赶不回来驰援。王被奸人蒙蔽,再三包庇汉人,重用外族,为掩盖秘密,残杀朝中年轻将官和驸马,我们今天一定要拿到王的退位诏书!”

阶前士兵齐声响应。

官员们簇拥着赤玛公主奔向王寺,风声淹没在密集的脚步声里。

王寺在大雪中无言伫立。

僧兵看到黑压压涌过来的人潮,慌乱了一瞬,掉头回去禀报,有人撞响示警铜钟,钟声在风雪中回荡开来,沉重肃穆。

郎将骑在马背上,大喊:“这些天圣城死了那么多的俊杰儿郎,今天驸马也死得不明不白,我们要面见王,请王给我们一个交代!”

大雪纷飞,近卫军层层推进,如一堵堵耸立的墙,要将一切挡在他们面前的东西践踏粉碎。

僧兵节节后退。

僵持中,轰隆几声,寺门大开。

僧兵抬着莲花宝座涌出长廊,立在台阶上,宝座上的男人目光睃巡一圈,一身袈裟,面带病容,形容憔悴,气势却如深渊,如巍峨群山,一个眼神便能让人情不自禁地臣服于他的脚下。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沉水一般死寂,唯有压抑紧张的呼吸声,几个近卫骑士心胆俱裂,颤颤巍巍地跪了下去,手中兵器落地。

砰砰几声,其他人被惊醒,跟着放下武器,跪倒下去。

郎将和官员也不禁被昙摩罗伽的气势震慑住,愣了半晌,回过神来,咬牙大喊:“都起来!拿起武器!”

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捡起武器,但是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看台上的昙摩罗伽。

缘觉站在昙摩罗伽身边,出列喝问:“你们擅闯王寺!其罪当诛!”

士兵们抖了一抖。

郎将冷笑了两声,上前:“我们没有罪!王,您指使莫毗多杀了阿克烈,还有寺主也死得蹊跷!今天,朝中大臣、赤玛公主、各大领主都在场,您……”

嗖嗖几声,羽箭破空而至,郎将的话还没说完,惨叫一声,从马背跌落。

变故突生,情势陡然转变,官员们还没反应过来,埋伏已久的僧兵从三面夹道里冲出,墙上人影晃动,密密麻麻张满了弓,巴米尔站在墙上挥动旗帜,指挥弓弩手。

箭矢对准阶前众人,只要昙摩罗伽一声令下,便可万箭齐发。

有埋伏!

官员们大惊失色,慌忙躲到亲兵身后,仓皇后退。

所有路口都被僧兵挡住,墙上僧兵弯弓搭箭,张满了弓。

官员们被逼退到长阶下,紧紧靠在一起,茫然四顾。

赤玛公主吓了一跳,在亲兵的掩护下往殿外撤去,僧兵如影随形,将他们团团围住。

台上,昙摩罗伽忽然掩唇咳嗽。

缘觉一惊,连忙命僧兵抬着他回殿。

巴米尔找到被绑的毕娑,为他松绑,把他带回大殿。

毕娑悠悠醒转,猛地爬起来,攥住巴米尔的衣襟:“立刻送王离开圣城,去高昌,赶快!”

巴米尔一愣,他们才刚刚准备收网,为什么要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