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淡然地说着这些,仿佛说的并不是人命,而是一件简单的小事。

这才是让人觉得可怕。

“恶鬼,”林二太太颤抖着嘴唇,用尽力气喊叫,“你就是个恶鬼。”

“你错了,”季嫣然道,“我不是恶鬼,我比恶鬼更可怕。”

大殿里的人陆陆续续退下,皇帝看向季嫣然:“这么说你不是常宁。”

季嫣然行礼道:“皇上,您真的相信这世上有死而复生的人吗?”

皇帝看着季嫣然,一双眼睛说不出的凌厉:“你所说的那些死后转生都是在骗朕?”

季嫣然道:“妾身没有骗皇上,妾身仍旧相信转生之说。”

“伶牙俐齿,可还是逃不了欺君之罪,”皇帝眯起眼睛,“朕给你机会将功折罪,太后病重,你就留下照顾太后,若是太后身子好起来,说不得朕会既往不咎。”

皇上这是要将她留在宫中,这样一来就能牵制李家和林家,等到谢燮的事查清楚,皇帝才会将她放出宫。

从大殿里出来,宫人上前带路要引季嫣然去慈宁宫。

刚刚走出不远,那宫人却停了下来:“前面就是内宫了,李三奶奶等一下。”

宫人说完慢慢退到一旁。

季嫣然转头看到了一个人影。

他身穿官服,细长的眼睛如天边皓月,定定地凝望着她,走到她身边。

“阿雍。”季嫣然轻轻喊了一声。

在这里见面有多危险她心中知晓,方才的宫人是被李雍买通了才会带她过来。

“三爷,奴婢去前面看着。”宫人说完立即远去。

她嘴角微扬,脸上是轻松的微笑,他就这样静静地站着,半晌才看到她呼出一口气,整个人都松懈下来,瘦弱的肩膀也垂了下去。

宫墙之下,显得她更加的纤弱,他忍不住伸出手揽住她的肩膀,让她依靠在他身上。

第三百二十三章 调兵

什么话也不必说,就这样静静地陪伴。

时光仿佛都慢下来。

“皇上在宫中加派了禁军,如果有需要就去找守门的禁军,”李雍说着微微一动,“一定要多加小心,皇上将程家兄弟也押去审讯…”

季嫣然知道她身边的人会被盘问,却没想到直接押入大牢审讯。

“没关系,”李雍道,“我倒觉得是好事,他们做过不良人知晓该怎么应付,我让他们先保住自身安危,等到有了消息我就会将他们放出来,关押他们的地方离慈宁宫不远,他们可以立即出现在宫中。”

季嫣然点点头。

李雍低声道:“方才害怕吗?”

季嫣然闭上眼睛微笑:“不怕,只要想到要杀他们,我就不会害怕,”她微微停顿,“阿雍怕不怕?”

李雍伸出手轻轻地落在季嫣然鼻尖上:“走吧,一会儿就会有人过来了。”

他身姿笔直,目光从容,从头到脚一丝不乱,看起来镇定自若,就像她第一次在大牢里遇见他时一样。

“那我就走了,”季嫣然说着微微一顿,“谢燮对皇上很重要,现在皇上一时气愤,缓过神来说不得就又会召见谢燮,这个人诡计多端,皇上若是命晋王和三爷审问他,一定要小心。”

李雍微微皱起眉头,目光也变得深沉起来:“知道这样还在大殿上逼迫谢燮,还不是想要谢燮恼怒你,这些日子将注意力都放在你身上,无暇去顾及其他…你没想过稍有差池,也许结果就会不同。”

不去对付谢燮,谢燮也会来对付她,还不如冒险试一试,其实这些李雍心中都清楚,他是担忧她才会说出这些话。

季嫣然还没说话,只听李雍接着道:“不过,我并不害怕,因为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季嫣然心中不禁一颤,抬起头看到李雍那清澈的眼眸,他的嘴角慢慢翘起露出一个明亮而温暖的笑容。

然后他转过身头也不回地离开,那挺拔的背影,让人说不出的心安。

李约将手中的文书交给杜虞,转头向窗外看去。

这个时辰宫里没有传出消息,那么就代表一切都很顺利。

“主子是不是担心季大小姐。”杜虞低声道。

李约没有说话,端起茶抿了一口。

杜虞脸色难看,这一天他都心神不宁,生怕十年前的事重现:“主子应该拦着大小姐,不让她进宫去,万一出了差错可怎么办。”

“不会。”李约淡淡地道。

错过一次,不会再给他们第二次机会,而且…

“她本来就是这样的性子,要做的事谁也拦不住。”

李约话音刚落,葛先生进门道:“冉老爷来了。”

李约道:“请他过来说话。”

冉守功没想到会这样顺利的见到李约,于是干脆开门见山:“我听说季家长女被召进宫,季家和林家外都有兵马把守…你准备要怎么办?”

李约神情波澜不惊。

冉守功的目光落在李约面前那一封封书信上。

“这次你想要做什么总要说一声,”冉守功道,“我们在京中这么多年,也有所准备,不会再让你独自冒险,否则怎么对得起…太子爷…”

冉守功说到后面几乎是在叹息。

人说相识时间久了,就会知晓彼此心中所想,可是李约这些年行事隐秘,城府渐深,让他们愈发摸不清头脑。

虽然听女儿说季嫣然就是常宁,可他仍旧不敢确定李约是否真的会动手。

李约抬起眼睛与冉守功对视,他眉眼舒展开来,仿佛十分随意:“我已经让岭南道出兵。”

冉守功惊诧,已经不声不响地动用了兵马:“这…什么时候…”

李约道:“过些日子就会兵临城下。”

冉守功只觉得一把火已经烧在头顶,他“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怎么不事先说一声,也好让我们有所筹备,现在不算是最好的时机,但…仔细筹谋也未必就…就没有把握赢下来。”

真的被九黎料中了,李约真的会因为一个女子而动手。

冉守功道:“你真的是为了那季家长女?”

李约抬起头来,凌厉的目光看得冉守功手心也沁出汗来。

冉守功不禁后悔自己方才太过大意,竟然这样径直发问。

“我的身世如此,”李约淡淡地道,“我和他不可能共处于世,他知晓我的存在必然会毫不犹豫的动手,与其束手待毙不如竭力抗争,哪怕鱼死网破。

冉大人与东宫旧臣筹谋多年,不就是要等这一天吗?何必如此惊讶。”

冉守功低头道:“我只是有些意外,没想到会这样快。”

“冉大人要好好思量,”李约笑容淡然,“这是谋反大罪,若准备与我站在一起,将来就没有反悔的机会。”

冉守功知晓李约的脾气,不敢有半点的犹豫立即跪在地上行了大礼:“全凭公子调遣,我们京中人手不少,定然能派上用场。”

李约点点头。

冉守功才起身道:“东宫那边也不安生,我已经让人好好盯着,免得节外生枝。”

从李家出来,冉守功心中一块重石仿佛落地,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担忧,这可算是生死之战,输了就要赔上冉氏一族。

从建朝以来,这是最大的一场皇位之争。

冉守功这样思量着一路回到冉家,冉九黎已经等在书房。

冉守功向女儿点了点头:“他是要动手了。”

冉九黎脸上浮起笑容来。

冉守功看不明白:“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一心为他谋划,就算赢了也没有你半点的好处,倒是那个季氏,不但什么都没做,还惹出一堆麻烦,如今我们拼尽全力却要去救她,真的赢了,季氏将来必定主掌后宫,哪里有你的一席之地。”

“我不在乎,”冉九黎道,“我也不是看重这些,父亲不要多想,现在要想法子帮他救人,季氏在宫中必然会成为皇上要挟他的把柄,只有将季氏救出来,他才能安心。”

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位

冉守功叹了口气。

冉九黎向冉守功行礼:“父亲,您一定要帮帮李约,让他能够为太子爷伸冤,这些本来就是他应得的,他将来会是一个好皇帝,对于整个武朝来说,儿女私情不过是小事。”

冉守功怔怔地还没有说话,外面已经传来声音道:“说得好,若是仁显还在,定然会给他定下这门亲事。”

冉九黎一脸惊讶,冉守功忙迎了出去。

身穿青色长袍的人走进来,他眉目中带着几分的高高在上的威势,一脸赞许地望着冉九黎:“冉家生了个好女儿。”

冉九黎一双眼睛不失礼貌地落在那人身上,然后恭谨地上前行礼。

“你可知道我是谁?”

冉守功刚要说话却被那人摆手阻拦。

冉九黎思量片刻便道:“您是敬王爷。”

敬王立即笑起来:“你是如何知晓?”

冉九黎道:“您直呼先皇太子的名字,所以定然是宗室长辈,太后娘娘也说过先皇那一辈,最年轻有为的就是敬王爷,将渤海治理成了安乐之地,现在先皇太子一脉有难,能够挺身而出的就只有王爷了。”

先皇驾崩时在最后关头召见了敬王,兄弟二人到底说了些什么一直引来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常宁死了之后,她才从太后娘娘那里知晓了实情。

敬王就是先皇留给太后的最后一张保命符,也是可以颠覆天下的令牌。

虽说先皇驾崩之后,敬王久居渤海不肯入京,仿佛早已经脱离了政权中心,可她还是有法子请来敬王出山。

这就是她和常宁不一样的地方。

冉守功将敬王迎到主位上坐下。

冉九黎亲自奉茶吩咐身边人:“不要让任何人靠近书房。”

敬王看着冉守功:“怪不得从你们冉家打听不出消息,这些都是从前的不良人?”

冉九黎颔首道:“常宁去了之后,朝廷废除了‘不良人’,我就将他们留在了冉家。”

敬王道:“当年想要招揽他们的人不少,他们却留在这里,可见他们是因为钦佩你。”

说完这些,敬王似是想起了什么,目光变得深沉许多:“那李季氏是怎么回事?”

冉九黎整个人看起来眉目疏朗不卑不亢:“嫣然是常宁。”

“胡说,”敬王打断冉九黎的话,“就因为她跟着胡僧学艺,解开一盘棋局,你们就认定她是常宁?常宁岂会如此不懂礼数,不知廉耻…”

“王爷,”冉九黎立即跪下来,“嫣然不是您想的这样,从前她…她并不知道自己是常宁,所以才嫁给李雍,如今她明白过来,已经决定要与李雍和离嫁给李约,常宁当年去的早,李约差点死在行宫,如今他们能够团聚岂不是好事一桩,而且嫣然并非像您想的那般,她与人为善,做了不少的事,就连曾经的‘不良人’也到了她身边,谁都知道武朝没有哪个女子能及得上常宁,常宁终于死而复生,不论对谁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

“死而复生,”敬王冷冷地道,“世上真有这种事,我们就不用聚在这里,只要让先皇活过来主持大局,武朝就可以一直繁盛下去。”

“那不同,”冉九黎焦急地道,“常宁是…她是…”

“异人吗?”敬王道,“我看你们都被谢燮和那季氏骗了,这世上即便有‘异人’那也该是真龙天子,绝不会是一个妇人。”

冉九黎垂下头:“王爷不知道,若不是有嫣然,李约不会振作起来,更不会想要恢复自己的身份。”

听到冉九黎的话,敬王眼睛中闪过一抹杀机,冷冷地道:“好了,这些事不重要,你先下去,我还有话要跟你父亲商议。”

冉九黎这才起身带着人离开。

敬王拿起茶抿了一口,看向冉守功:“你们冉家世代忠良,也算不负先皇、太后重托,你可想过这件事过后要得到些什么吗?”

冉守功道:“只要社稷安稳,武朝昌盛…”

“不,”敬王道,“尘埃落定论功行赏,你们冉家必然是头一个,你忠勇有余,聪慧不足,冉家又缺少后进子弟,想要成为世族还缺一份天大的荣耀。”

冉守功仔细地听着。

敬王起身:“护好你的女儿,你们冉家只有依靠她才能兴旺。”

冉守功半晌才明白过来:“王爷的意思是要九黎…”

“母仪天下,”敬王接口,“这样识大体知进退的女子才能登上后位,而不是那个失去贞洁,引得叔侄不合的李季氏。”

“王爷,这…不可啊,李约不会答应。”

“由不得他,”敬王淡淡地道,“要说李季氏和常宁有什么地方相同,那就是——她们都是命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