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这二子还有这么一手,喊起来真像是那么一回事儿呢。”

“三表舅,我也没想到,这小子这脸皮还能厚成这样,连个准备都没有,就能张口就来。”

这齐掌柜是齐氏堪堪出五服的堂哥,贾环几个都能喊上一声表舅,血缘上虽然已经是远了,可因为住的还算是近,进城也常能看到,所以像是兴哥儿这样常年帮着齐氏走动亲戚的孩子说起话来也很是亲近随便,有什么说什么,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一次来,都不用事先打招呼,就能这么方便的借地方,借东西。

而那齐掌柜,自然对着这几个孩子也是相当熟悉的,往日也从没有发现这家的孩子还能有这本事,听着兴哥儿这么一说,也跟着点头说道:

“可不是,往日只听说这孩子聪明,本分,不想真拿捏起来,还是撑得起来的,兴哥儿啊,照表舅看,你们家将来那是必定会发达的,看看你,你爹没了之后,这家撑得像模像样的,如今这二子也有了本事出息了,以后的日子能差了?不可能,对了,这对联,你刚才说,是你们自己写的?呦,这才是真正的本事啊,你娘可真是有远见,如今你们兄弟都能识字写字,那以后,就是在这城里当个文书,账房,那也是成的,这工钱可比一般的活计多了足足五成,养家糊口不成问题,好日子还在后头啊。”

说道这个,齐掌柜忍不住又感慨了一番。

“当初,表舅吃亏就吃亏在不识字了,走街串巷的,折腾了十来年,这才从一个货郎挣下了这么一个小小的门面,靠着自己捡来的,偷听的,勉强能看的懂一些契书,这才能折腾起这生意,可就是这样,因为这不识字的事儿,也还吃了不少的亏,上了不少的当,若是能像你们这样,打小就把这底子给弄扎实了,还能有这样的事儿?怎么的,估计也能早上好几年,让你家三舅妈,表兄弟们过上好日了。这不是,就是吃了这亏,知道了这好处,如今你那几个兄弟,都让我送到了学堂去了,你大表哥如今还得了先生的推荐,明年就要去考童生了。我也不求他一次能考出来,可只要是考了,那咱们家好歹也是有了书香,成了书香人家了不是,你表哥说亲都好说些。“

这齐掌柜什么都好,人也和善,对亲戚也算是照顾,可就是一点不好,那就喜欢说古,喜欢夸几句自家孩子,那是逮着谁都不放过。这不是明明这会儿说的是贾家的事儿,可愣是就能让他转着弯的牵扯到自家儿子身上去。

好在兴哥儿打交道多了,自然是知道他这习惯的,立马就顺着他的话头给接了上去。

“可不就是您有见识吗,咱们这亲戚里头,也就是您最是本事,从一穷二白开始,挣到了如今这么一大份的家业,娘总是说,让我们都好好的跟您学着呢,也就是因为跟着您学,这才有了识字的念头,不指望和大表哥一样本事,咱们也就瞅着能以后养家糊口用的上,不至于当个睁眼瞎。“

这话听得齐掌柜那个舒坦啊,忍不住笑眯眯的用那赞赏的眼神看了几眼兴哥儿,那是越看越顺眼。高声喊着里头同样是亲戚的一个伙计端点热水出来。

“赶紧的,到了表舅这儿,热水总要先喝上一口,这大冷天的,你们两个孩子也不容易。“

这待遇立马上升一个台阶啊,兴哥儿心下有些好笑,只觉得自己这奉承话真真是说到了点子了。你说什么?这兴哥儿不懂这些,哪儿学来的?其实这还真是齐氏说的,只是往日家里说的未必这么好听,可大概意思却有些相像的,唯一少的就是,‘可不能像是你家三表舅那样,学了点东西,就招摇的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这样的劝诫话而已。

不说这兴哥儿在后头和齐掌柜说话,贾环在桌子面前那一阵的喊,还是很有作用的,这不是立马就有人上前看了起来。

“看看,这对联比前头城隍庙马秀才的大呢,用的红纸也多了些,价钱倒是一样的,恩,这个看着划算些,咱们反正也是一样要买的,就买这个好了。“

“娘,你看,这字好像挺好看的,你说是这个写的好,还是西面那个摊子的好?“

“字我可看不懂,不过我瞧着,这红纸好像更艳一些,估摸着这红纸比那家好些,买这个。“

“这一套是三张啊,那可划算了,去年我买的十五文只有一副对联,可没有横批,赶紧,说不得买了以后没这个便宜了。“

。。。。。。

选择贾环这对联的理由一个个强大的让贾环哭笑不得,他费心写的东西,愣是没有一个是因为他的字写的好买的,这真是让他有些沮丧,可是与此同时却也给他提了一个醒,似乎这对联还有压榨空间的可能,像是他们说的,没有横批,裁的再小些,好像,有可能做出三副来,若是这样,那岂不是说,他十文钱的红纸能卖四十五文?对了还有红纸,什么叫做红纸更艳?难道还有更便宜的?

贾环脑子里一大串的生意经飞过,手里却一刻不停,就是边上说话的兴哥儿这会儿也凑上来了,一块儿帮着收钱,卷了对联递送,不过是转眼的功夫,就卖出去十份,一半卖了出去。那钱收的兴哥儿眉眼都笑开了褶子。

第27章

临近年关,这和过年有关的东西向来是卖的特别的快的,即使家中实在是困难,可一年到头,若是连年关都不能好生奢侈一次,那日子过得也太没了指望,所以好些人家,那钱都是死死地存上一年,就等着这年关时候大手笔一次。故而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个商家生意那绝对是最好做的时候。

贾环他们也算是来的对了时候,不然这些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想要一下子卖出去,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是他们积德行善的福报,因为贾环弄出来海螺风铃,鱼骨雕刻,还有扇贝这样能换钱东西,虽说头一波最挣钱的基本上全是贾环自家村子内部消化了,可因为这个引起的小股风潮却也给周边的其他村落带来了不少的营生。

不说别的,单单说这个风铃,一个渔村的人手总是有限的,一个月,两个月,又能做出多少来?可这风铃如今的名声却因为科考的关系,随着学子们开始慢慢的移动,不断的往京城方向赶,已经传到了整个省城,大有往京城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那比较好带的大海螺摆件,居然还有人感觉趁手,直接当镇纸用的,如此一来对于这海螺,风铃等的需求一下子上升了无数倍。

有需要自然就会有人买卖,那些嗅觉灵敏的商户们在这苗头刚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大幅度的收购海螺,贾环如今的家说是属于京师地界,其实却是靠近最东北面的海边,是属于永平府的一个最不济的小村子。

海对面那就是属于山东地界的金州卫,北面则是广宁卫,是最接近兵镇的所在,这样的地方荒芜少人不说,读书人更是比寻常地方要少不少。基本都是武人的天下。

在这样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样雅致的让人惊叹的东西,这风传起来会是个什么样子,那还真是不好说,武人多的地方,大半性子都相对直爽和自卑,而直爽的结果就是有了好东西,喜欢分享,有什么说什么,而自卑的结果就是,难得有了不那么粗鲁的东西,也喜欢不断的招摇一下,表示一下自己多少还有点水平。如此一来二去的,这风铃到了最后几乎到了凡是家中有人识字,那就必备的东西了,你说说,这样的需求量,那又该是怎么样的数量才能满足的?

好在这永平府海岸线不短,渔家也不是一两个村子,在这风潮起来之后,那些个渔村,立马全都开始受益了,短短一个月左右,那些常年在海边的海螺就几乎被一扫而空,大大小小的全都进了各个商家的仓库。

商家可不是那些渔民,他们更追求利益最大化,眼见着风铃值钱,那自然是收购大把的海螺,然后另外找人做工更加的合算,能更省成本,如此一来,除了卖海螺的渔民大大的收入了一笔,就是城镇那些做女红过日子的妇人们也在日日夜夜的忙乎中,挣了一笔不小的手工钱。还有那卖丝线的,为了做得精致,款式新颖,另外做配件的金银铺子,做木头盘子的木匠,甚至是卖珍珠的海女等等,一个个都沾了光了。

在贾环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整个永平府不说整体收入翻两番什么的,可是寻常劳苦大众们的年底收入上涨了将近一倍,那还是靠谱的。也正是因为收入增加了,如此一来,在年底的时候,好好的犒赏一下自己,买一些往日里只能暗暗羡慕,不敢妄想的东西,也就有了可能。

像是这对联,往年那真是只能看着隔壁日子好过的人家贴上,沾沾喜气,自己却只有羡慕的份,如今手头宽松了,还不赶紧的也弄上一副?好歹来客的时候,也能涨涨脸,让人知道自家有余钱买对联,那是日子好过的意思。

在这样难得火爆的大环境下,贾环这二十副对联那真的是不经卖的,不过是一个多时辰,立马这桌子上就是一空,换来的是兴哥儿背篓里300文钱。

“兴哥儿,这生意不错啊,你这还准备继续做吗?“

瞧着这两个孩子折腾挺热闹的,挣得也容易,那齐掌柜忍不住也跟着出起了主意。

“若是想做,那表舅就帮你们去找红纸,你们去买那是十文一张,可要是表舅我去,只要买的多些,那妥妥能便宜,怎么也能压到八文一张。就是笔墨,表舅这里也有,让二子去后面写,兴哥儿在门口卖,都不用回家去,就能兜上两三回,你们看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那当然是好的。贾环眼睛都亮了,他怎么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只要直接在这边写,那能省下多少的事儿啊。三百文当本钱,8文一张的红纸,那就是最起码能买三十七张,若是他按照先头想的那样,裁的小些,只是一副对联,不加横批,那么一张纸做出三幅的话,可就是一百一十一副对联了,即使为了卖的快点,价格低一些,十二文一副算,那也是一千三百三十二文的收入,直接翻了四倍,这让贾环欢喜的眉眼都带着喜色。

兴哥儿更是立马浑身是劲的开始催促齐掌柜买红纸去,甚至还开始展望,若是这事儿做的顺当,那这活计能做几天?毕竟这城里可不是只有一百多户人家,更不用说这镇子上卖的差不多了,还有县城那么一个更大的市场在,加上各个村子往来赶集的人丁,按照兴哥儿的估计,怎么也能有一二千户人家会买,而这里头和贾环他们抢生意的人却不多,能有三四个就不错了,若是这样算,那就是有四百上下的数量可以做,按照这三百文一百多来算,也能做上四次,一次挣的去除本钱就是一千文收入算,那可就是四两银子的出息。

有了这么一笔大钱在前头吊着,就是齐掌柜也忍不住跟着激动了几分,虽然这钱不是他的,可那也是亲戚对吧,是自家人挣钱,他怎么可能不高兴,更不用说,兴哥儿还表示这一次的生意,因为齐掌柜的帮忙,所以这一次挣得钱里头,有三成是齐掌柜的租借费和笔墨使用花销,那可是足足一两银子,这好处齐掌柜能不要?能不高兴?

当然作为长辈,这齐掌柜对于这好处还是要推脱一二的,没的帮个忙还问晚辈要好处,可是人家兴哥儿说的好啊,这笔墨都是值钱的,若是光借地方那是不用客气,可是这有了消耗,就不能让长辈贴补了,毕竟挣钱的是他们不是,更不用说人家齐掌柜用进货价格那红纸,那也是用了人情的,以后说不得还要还呢,也要考虑,如此一来,齐掌柜算是拿的心安理得了。

第28章

有计划,有钱景,行动力那必定是惊人的,齐掌柜不单帮着买了红纸,还让自己的伙计帮着裁纸,甚至在贾环写好了之后,自己在门口帮着卖,让兴哥儿坐着他的骡车,往县城赶,就为了能用最快的时间,将这些东西都卖出去,按照齐掌柜的说法就是,这价钱比其他人低的情况下,那是能卖多少就卖多少,要抓紧时间才是,不然等其他人反应过来,也开始降价,那这生意可就没有如今这么红火了,为了这个目标,齐掌柜难得拿了一次大注意,用自己的银子先期垫付买了足够的红纸回来,不断的让贾环写,连着磨墨都为了省时间,让他在家帮忙的小儿子过来当帮手。

如此紧张又火热的一天过去,到了晚上,贾环那手酸的都快要提不起来了,而兴哥儿嗓子也哑了,其他帮忙的更是有一个算一个的累的不轻,可即使这样,大家伙儿的情绪还是好的不成。

齐掌柜顺利的拿到了那一两银子,贾环和兴哥儿也得到了他们来的时候没有想到的大收入,足足三两,还有那帮忙的伙计,贾环也给了足足一百文当成分润的好处,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当夜□□临,忙乎了一天的兴哥儿贾环也要准备回家了,虽然回去还需要足足一个多时辰,晚上走夜路很是不安全,说不得在山脉附近会遇上什么危险,可是一想到自家那几个翘首以盼的家人,不管是兴哥儿还是贾环就都有些呆不住了,推辞了齐掌柜的挽留,还是一脚深,一脚浅的开始往家里赶。

“二子,你说,这识字就是好啊,啊!这才多少工夫,一天,才一天啊,这可就是三两银子,而且这还不是就这么一次的事儿,这活计,能一直做下去,整个正月,总能寻到这样的机会对吧!以后还能给人写信,还能。。。还能。。。反正好多好多的事儿都能做,这可是真的一个长久存生的本事。“

兴哥儿举着火把,走在前头,为贾环这个弟弟探路,还生怕贾环年纪小,头一次走夜路,心里害怕,开始寻着话头,而这里头自然是少不了今日这样的大事儿的。

沿着勉强算的上平整的土路一路往前,听着周围呼呼的寒风声,贾环确实心里有些不怎么自在,好像背后总有什么人盯着自己一般,只是他到底还有个空间作为依仗,说句不好听的,要是真有了什么麻烦,他或许还是比兴哥儿活的长的那一个。

当然了,有了兴哥儿的说话声,这不寒而栗的感觉确实是好了很多,对此贾环也是知道兴哥儿说话的目的的,忙跟着接了话题说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哥,以后只要咱们几个都识字了,那日子只能是越过越好的,甚至我都想着多读上几本书,等着家里银钱不吃紧了,就去学堂读上些日子,然后试着考考县试什么的,不说能立马让家里出个读书人,有个功名什么的,可是若是能去上那么一次,那好歹也算是混了个童生的身份,还能借着同年,同学什么的,认识更多的人,还都是读书人,如此一来,咱们家不说能让人高看一眼,就是以后想要寻摸些什么活计,好歹也算是多了些人脉。“

贾环说着自己的想法,他确实是有这样的念头,只是这什么考童生之流,他心中却另有想法,小三,那是妥妥要送去学堂读书的,以后只要银钱接济的上,按照小三如今的机灵劲来盘算,考个秀才,他感觉应该不难。

大哥年纪大了些,未必能考出来,可是混个童生,到是个不错的主意,有了这么一个名头,将来,说不得也能有些好处,最起码这身份上就比渔民强了不少去不是。

而他自己,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当初他读书再不济,也是学了好些东西进去的,那贾代儒虽然人又老,又有些迂腐,可人家那当初也是个妥妥的秀才,还是个据说当年曾考出第三名的秀才,若不是家族生怕庶子压了嫡子,生生阻了他的科举之路,当个举人也是有可能的,毕竟贾家即使是武将人家,这学习条件也比一般人要好。

而这样的学识教导下,就是再不用心,那也不至于太过平庸,他后来那是贾家倒了,贾家男丁都不能科举,他有没能像是贾兰那样,被母亲护着,一直守到大赦,早早放弃了学业,这才没有了科举的可能。

如今重头再来,他若是能好生的将这些往日学的巩固一二,再努力上一把,考上个秀才,他自我感觉应该也是可能的,有了秀才的名头,虽然不当上举人,终究没什么实在的好处,可自家那以后就是书香人家了,那对于他未来做任何事儿的□□都会好些。

而听了贾环这么说的兴哥儿显然也被这样的大饼给说的欢喜起来,忍不住停住了脚步,哈了一口热气在手,搓搓脸,回头,用那亮晶晶的眼睛看着贾环。

“考试?咱们也去考试?当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大哥也能去?“

话说道这里,那原本还有些亮的眼睛不知怎么突然又开始黯淡了起来,

“还是算了,咱们家三个男丁,总要有个人挣钱养家的,就你和小三的年纪,让你们养家怎么可能?所以还是大哥去做工,打渔,好生的挣钱,你过了年才十岁,去上学正好,等你学了回来,正好教给小三,如此一来,你们两个学上几年,去考还差不多,大哥我就算了吧。“

作为长兄,兴哥儿从来都知道自己的责任有多重,所以即使听到去读书,去科考,当个有身份的读书人对于他来说也充满了诱惑,可是却依然还是狠心把机会让给了贾环。

不想贾环却上前扯了扯他的袖子说道:

“大哥,既然说了是几年,那你怎么知道这几年里你就不能学的好呢?一边干活挣钱,一边学不是挺好的吗,就像是如今我们家这样,挣钱,学习一样都没有拉下,等过上几年,说不得家里比如今还要更好些,那时候你去考试也不是不可能的,不一定立马要考出什么名头来,能去考,那大哥,你也能算是咱们老贾家第一个参加考试的读书人了,可别什么都没干就泄气啊。“

他这一说,兴哥儿也感觉好了起来,嘻嘻的一笑,挠了挠头,感觉好像希望又大了好些,只是一个转眼他又眼神怪怪的看了贾环一眼,说道:

“二子,你如今主意倒是越发的多了,真是。。。“

得,当了知心姐姐,还要被人怀疑,这算是什么事儿啊。

第29章

不管怎么样,这两兄弟好歹用相互说话,做梦等等的手段方式让自己不至于在寂静的黑夜里因为身处荒野郊外而害怕,战战兢兢的走到了秋山村和渔村的交界山脉。

“二子,一会儿你走在我身后,小心些。“

即使这边这么些年也没有听说有什么猛兽,可毕竟这是山涧,谁知道会出现什么东西来,毒蛇什么的看着不起眼,却一样很容易让人送命的。他是大人了,自然就该护着弟弟,让弟弟走在相对安全的身后。

贾环听了这话,下意识的就将身上上一次抽奖得来的那把匕首拿了出来,然后二话不说,直接将匕首递给了兴哥儿。

“哥,这个给你。“

这是贾环身上唯一的防身武器,可是在拿出来的第一时间他就没有丝毫他想的给了兴哥儿,虽说这也有个前提,那就是他自觉自己有空间,相对比较安全,可这一个举动,其实也挺让他自己吃惊的,他真是没有想到,自己对于这个半路捡来的大哥已经信任,关心到了这个程度,想想当年贾家的那个哥哥,那真是天差地远一样了。

只是这样的想头不过是一个愣神,他立马又警觉的往四处看了看,倒是兴哥儿惊了一下,马上问道:

“你怎么弄了这么一个东西?哪儿来的?怎么从没有听你说过?该不是刚才在三表舅店里拿的?“

渔民的孩子对于这些个刀啊,匕首什么的,其实并不怎么敏感害怕,他们往常用的鱼叉,杀鱼刀真说起来,也不比这匕首差什么,都是锋利的很,只是这东西出现在才不到十岁的弟弟身上,还是一看就知道是好东西的匕首,他有些担心来源罢了,生怕有什么不知道的麻烦。

“不是,是一个铁匠大叔让我帮着写契书给的。我看着杀鱼不错,就拿了。”

这理由真的是很好很强大,反正贾环自己都有些不信,实在是这东西给的太利索,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借口说来历,只能瞬间编了这么一个说辞而已。

好在这理由放到一个不怎么出门,应该从来没有见过正紧武人兵器,最是偏僻的渔家的孩子身上来说,还勉强算是站得住脚,最起码兴哥儿感觉还真有可能,于是也不在多问了,只是说了一句:

“这东西价钱可不低,二子,以后这样的事儿,可不能拿人家这样的东西,咱们就是学了点本事,也不能坑人,那可容易让人戳脊梁骨。”

贾环听着这意思,自己的这个理由混过去了,自然不会多事儿,立马点着头称是,还不住的催着兴哥儿快走。心下更是忍不住松了口气,对于自己如今这孩子的身体所带来的便利又一次感慨了几分。

黑夜会给人带来恐惧,可这毕竟已经是人类生活的地域,而且还是各个村落常年采药,砍柴,挖野菜的地方,能有猛兽,危险生物的可能性实在是小的不能在小了,在两个人小心翼翼的尽量往小路中间走之后,一路到了村子,也没有遇上什么危险,在听到村中的犬啸还有丝丝微弱的灯火之后,两人这才是放松了下来,贾环更是疾走了几步,赶到了兴哥儿的前头,

“哥,赶紧的,娘都该急死了。”

确实,这会儿齐氏都已经在想这两个孩子莫不是遇上了什么麻烦,或者是卖的不顺利,亏了本,不敢回来了?哄着小三和鱼娘躺下之后,齐氏一个人就那么傻傻的走在火堆的一边发愣,一个劲的责怪自己,

“真是财迷心窍了,就二子学了那么几天的字,怎么可能比那些书生好呢?怎么就能保证会有人买?这两个孩子也是,一百文钱,亏了也就亏了,咱们家如今亏上这么一百文也是亏得起的,怎么就这么死心眼,不知道赶紧回来呢,就是实在卖不出去,村子里那么多人家,一家送上一幅,也能做个人情不是,怎么就那么傻?”

越想越觉的自己让两个孩子就这么傻傻的,直直的去城里卖对联实在是失策的齐氏正想着是不是再去门口张望一二,不想就听到了门口传来的脚步声,心下一惊,忙冲到了门口,拉开门,果然是自己的两个孩子,这下可算是好了,齐氏忍不住狠狠的松了口气,抚了几下胸口,这才开口说道:

“你们可算是回来了,都快要吓死娘了,怎么这么晚?啊,对了,你们吃饭了没有,炉子还热着,娘蒸了馒头,炖着海带汤,赶紧的喝上一口暖暖身子。”

看到两个孩子回来,齐氏只看到了他们身上那已经被雪花侵蚀的一片片水渍的衣裳和脸上明显冻僵的痕迹,也不问这对联到底卖的如何,只是扯着两个孩子在火堆边坐下,就开始忙乎着给他们弄吃的。

贾环确实也冷的不成,忙顺势脱下了外头的袄子,换了一件在家的粗布外挂,又脱了鞋子,伸到火堆边烤着,还接过了兴哥儿递过来的还冒着热气的长巾,狠狠地擦了几下脸,这才感觉自己活过来了,忍不住笑着说道:

“刚才在外走着倒是不觉得,怎么这一回来,我倒是反而感觉冷了呢。”

这一说兴哥儿也笑了,可不是,刚才外头冷风吹着,雪花飘着,两个人什么事儿都没有,甚至连一句感觉冷的话都没出口,可是这一回家,倒是反而多事儿了起来,又是烤火,又是热毛巾的,哦,对了,还有热汤热饭。感情,这人一回家就开始矫情了。

“好了,说什么昏话呢,鱼娘和小三可是睡了,你们声音轻点。”

话虽然是指责的话,可语气里的轻松,就是贾环也能听得出来,更不用说那脸上的笑容了。知道这是因为他们回家了,娘放下了心事的结果,贾环自然不会那么不识趣的去当真,只是回头看了兴哥儿一眼,然后就看到已经接到眼神暗示的兴哥儿从自己怀里拿出了一个小小的荷包,递给了齐氏,带着喜色说道:

“娘,给,我们挣的。”

第30章

三两银子,这笔钱在如今这个家来说,虽然依然是大钱,是让人炫目的收入,可对于齐氏来说,这里头更重要的意义却是,这是自家的孩子,凭借着自己的学识挣得,完完全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本事挣得,和那些任何人都能捡的贝壳,扇贝这样的东西不一样,识字,写字,这是孩子们学到了肚子里,一辈子不用担心被人抢了去的本事。所以对于齐氏来说,这三两银子,那真的就像是自家孩子的未来一样的重要。

更不用说这上头还有更深的意义在,这才一天啊,这两个孩子就挣了这么多,听听他们这会儿和她说的,只是不停地写,不停的卖,都不用太多的本钱,他们就能在一天内挣这么多,虽然是有过年这么个特别的缘由在,可是却也让她忍不住心下感慨,读书识字,果然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事儿了,就凭着自家孩子学了那么一点时间就能挣到这样多的钱来看,也怪不得那些老爷们如此富裕了,这都是学识带来的财富呢。

当然,她有这样的认识其实有些不靠谱,可是她只是一个连县城都几乎没有去过的乡下女人,又能有什么大的见识,能知道读书好,已经算是有点远见的人了,其他的真不能指望,在一个这其实说起来也是这个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个时代的富裕阶层,精英阶层,可不就是全都能读书写字嘛,即使不是做官的,即使家中没有什么功名,可人家识字,这一点总不能说不对。

也正是因为这样,齐氏这会儿心里那是暗暗的下了决心。只要家里不是吃不上饭什么的,那家里孩子读书的事儿,她绝对是一万个要支持的,不管是哪一个都一样,只要他们都能读书识字了,那以后这些孩子就不用再走他们父亲的老路,苦上一辈子没有个头。

当然这银钱本身也是很让人高兴地,齐氏喜滋滋的将那三两银子放到了自己那个存钱的小罐子里,轻轻的摇了两下,这才转头对着贾环兄弟说道:

“这下可好了,咱们家存银又有了十五两了,等着开春后将房子建上,还能留下置办家什的钱,对了房子的事儿,你姑父说了,就按照村长家那样盖,正房三间瓦屋,中间的做上堂屋,左面我带着鱼娘住着,右面那间给兴哥儿当婚房,左侧盖上两间瓦房,二子和小三一人一间,右面也是两间,只是这个省钱些,就先做海草顶的屋子,一间做厨房,一间当杂物房。然后将后院收拾好,也不种菜了,地薄,怎么收拾都是白搭,用了十二分的力,也不过是一二分的收成,实在是不划算,也就是以前咱们家实在是不成样子,才指着那地方混点吃的。如今有了银子,咱们就搭上牲口棚子,到时候若是有钱,就养上一头骡子,好驾车,以后你们去县城什么的,总不能老是麻烦村长,就是没钱,怎么也能抓两只小猪来养着,用海藻什么的也一样能养活,还能卖钱,围墙什么的,也重新修整一下。这样一来从材料,木头,石头,瓦片什么的,怎么也要花出去七八两银子,人手倒是不愁,村子里,你舅舅家妒都能来帮忙,十两预算余下的银钱买点吃的,供上一日两顿饭,还是能支撑到房子建完的。”

今年过冬要住到这山洞里,齐氏的心里一直酸的不行,总觉得自打自家男人走后,自己实在是没本事,让这个家越来越难了,让孩子们都吃了大苦头,实在是对不住死去的丈夫,也对不住孩子,好容易,家里有了转机,自然将这房子的事儿看的比天还大,只是有了银子,她一个女人,对于这样的事儿依然没什么大的主意,对于她来说,这剩下能商量的人,除了孩子这些个晚辈外,那也就只有自己娘家的兄弟,还有就是小姑子家的妹夫了,而娘家总是住在山那头,说离着近便的,还是要靠着妹夫一家子,所以她索性就寻了小姑去拿主意。

巧的是,贾氏也正为了这娘家侄儿们的事儿琢磨,原本是因为自家也不宽裕,除了能在吃的上帮上些忙,其他实在是没法子想,如今好了,不单是侄儿们有了修宅子的银钱,就是自己家也因为侄子的缘故,得了一笔不小的钱财,这让贾氏对于怎么好生出力,把娘家的宅子重新立起来,有了更多的想头,更多的盘算。

说白了,娘家好了,她也有脸不是,就是村子里,她也能高声一些不是,更不用说,明显的她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妇人都能感觉的到,自家那几个侄子,都明显不是寻常人,一个个看着将来就是有大出息的样,看看这一次帮着自家挣钱的事儿就知道了,一个个脑子灵活,挣钱的法子一想就是一出,如此本事,人还仗义,重情分,她当姑姑的不帮上一把,那简直就是天理难容。

更不用说还有未来的好处可以期待,你想啊,如今自家不过是在他们家最为难的时候,分了点口粮给他们,这些孩子就如此想着他们姑父,有挣钱的事儿,也不落下,还帮着想法子,帮着卖钱,若是自家和他们多亲近亲近,儿孙们和他们感情在深一些,那将来他们要是发达了,那还能看着自家受穷?所以啊,就是为了儿孙将来也能沾点光,她也要当个好姑姑。

有了这样的想头,贾氏和齐氏那么一交流,对着这起屋子的事儿,更是探讨的火热,不断的想着主意,为此还把贾环的姑父也一并扯了过来商量。

原本齐氏在那十五两银子花销了一些给家里孩子们置办衣裳等东西之后,曾有过这样的想头,那就是三间正屋就做了瓦房,而其他的屋子一并还用海草做顶,这样花销上回小很多,毕竟他们这里起屋子,那可都是用石头做地基,在往上盖三尺,然后再用石子加上海泥,叠加立起来的,这样的屋子,不但坚固,能挡得住海风暴雨,成本还低,毕竟这附近最不缺的就是石头,海泥更是近海就有,取用很是方便,而海藻做顶,那也是流传已久的渔民们常用的起屋子的方式,材料可以不花钱不说,叠加上三四层,中间加上海泥,就能保证遮风挡雨十年上下,多便宜。

可贾氏却劝着齐氏,让她多花点钱,把贾环和小三住的也一并改成瓦房,理由也很简单,虽然这给兴哥儿的屋子做成瓦房那是因为兴哥儿即将成婚,为了面子也好,为了表示对女家的慎重也好,理由上很在理,可这样做却容易无形中让这三兄弟产生隔阂,让二子和小三感觉被忽视,被亏待,既然家中银钱不是供不上,那何必为了省几个钱,为这三兄弟未来埋上不必要的麻烦。

贾氏这么一说,齐氏那真的是恍然大悟啊,她原本那真的是从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只是一心想着这钱来的太容易,生怕以后没有这样的好事儿,所以想要多留下一点家底,好为将来谋算,如今听着贾氏这么一说,才发现自己差点就造成了兄弟矛盾,心下忍不住就是一阵的庆幸,好在自己还有个可以商量的人,不至于做错事儿。

只是这未来的生计呢?这个也是大事儿啊,一下子把钱都花完了,那以后怎么办?继续商量,随即贾氏自然又给出了主意了,养猪,这东西能卖肉多好挣钱的事儿啊,在一个这喂猪的粮食那也不是问题,海里有的是,人家喂猪草,他们喂海草不就成了?一样不怎么花钱,就是他们家,贾环姑父也有意在家养上两只呢,以前是没钱买小猪仔,也没钱搭什么牲口棚子,人都住的不怎么样,哪有心思喂牲口,更不用说,家里没钱的那种心虚了,说白了就是怕亏了,这才不折腾这个,如今手里宽松了,在想想二百文一个猪仔,好像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儿了。养吧,反正不用什么大本钱,就是亏了,也是亏得起的。

这样贾氏和这齐氏一说,这两家的主妇立马就一拍即合,感觉这绝对是个很不错的主意,喂上一年,一头猪仔怎么也能长个二百斤,二十五文一斤,那可就是五两银子的肉,就是杂七杂八的内脏骨头不值钱,那纯肉怎么也能有个三两银子吧,这样一算,怎么看都是挣钱的好事儿啊!

有了这么一个算计,齐氏总算是能安心了,感觉自己一家子未来好像还是挺有希望的,对于这起屋子的事儿,自然也舍得花钱了,就彻底采用了贾氏给的方案。当然于此同时,她心下多少还算盘着这样一来,这猪没有卖的时间里,自家在这海螺风铃,扇贝的事儿上还是哟啊多花心思,争取多挣钱,好糊口,即使艰难些,勉强些,只要撑到这两只猪大了,卖了,那自家就能彻底喘过气了,最起码六两的收入,这还是头一年,她不敢家中多养,怕亏本的结果呢,若是多呢?或许还能靠着这个把几个孩子婚嫁的银子都挣出来呢。

可不想一个转眼,这两个孩子就给了她这么大的一个惊喜,三两啊,这能做多少事儿啊,恩,或者说,这简直就是一头猪养上一年的收获,她好像看到了未来孩子们靠着这个本事,不断的往家里划拉银子的景象。

想到这里,齐氏看着这两个孩子,那真是怎么看怎么欢喜。

“等着新屋子起好了,咱们在拾掇一年,过了你们爹的孝期,家里也就能办喜事儿了,兴哥儿都这么大了,娘终于能等到媳妇茶吃了。”

说道这个贾环还没什么,兴哥儿整个脸立马就是爆红。只是眼里那喜悦,那希望却闪着炫目的神采。

第31章

人只要有了希望,似乎做什么事儿都会越发的有力气,日子也过得分外的快,转眼间大半个月就过去了,日子已经到了正月,在这年前的一段时间里,或许是因为齐氏的言语给了兴哥儿莫大的动力,或者是他们真的时来运转,一下子开始翻身了,总之这两兄弟这段时间那真是财源滚滚啊。

先说这卖对联的事儿,原本额不过是就想着做了这么些个也算是不错了,毕竟这县城人口也就是这么多,还有其他人在做一样的生意,哪有什么钱都被他们全拢了过来的道理。

可不想因为那天卖对联的时候,兴哥儿送了一副最好的对联给齐掌柜,作为感谢的礼节,这对联让镇上一家饭馆的老板看到了,他很是喜欢贾环的字,赶巧他又准备开年重新制作菜牌,就花了一两银子包了一个红包做润笔,让齐掌柜坐中间人,请了贾环过去写了一日的菜牌子。

在有,福瑞居的老板派了活计来求告,说是最近店里扇贝的货源不足,已经快要到影响到这店里生意的地步了,所以想要高价收购扇贝,求这些渔村的渔民们冬日里下个海,多给捞一些。虽然这十文钱一斤,那比着以前,绝对是直接翻了十倍,价格高的让人咋舌,可是这大冬天下海,真不是什么人都敢做的,福瑞居可是求告了好些个渔村了,除了那些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准备拼上一把的人家外,谁家还愿意下海?

可是谁让贾环聪明呢?他也想挣这个钱,可又生怕冻出病来,最后和兴哥儿试了几次,终于商量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簸箕帮上长竹竿,人坐在船上,用这簸箕去直接陶海,虽然这样一来,一次提上来,很有可能泥沙居多,甚至有可能三两次都不一定能上来一斤扇贝,可到底人不用受罪了不是。

你还别说,这还真是个好法子,最起码在三五米深的浅海,这法子还是能弄到不少扇贝的。而这个法子,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迅速的就被流传到了村里其他人家,甚至在半个月后其他渔村也一并知道了,一来二去这冬日里海底下不容易求食的状况被改善了很多,也算是贾环间接的造福了不少人,很多日子过得艰难的人家,靠着这一波掏扇贝的风,也算是过了一个还算是饱腹的冬日。

而贾环他们家作为最先想出这个法子的人家,所得到的好处自然也是最多的,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家中的钱罐里,就又多了一两多银子。

紧跟着村子里因为最近大家收入都增多了,一个个挣钱的念头也越来越浓,想法子的思路也因为贾环无意中的引导,开始有了点散发,一下子又开始折腾起了做海螺宫灯的主意,想趁着马上就是元宵集体挣上一笔,不用说这一个村子的手艺人都凑起来做起东西还是很容易的,加上还有贾环帮着指点些颜色搭配,造型休整什么的,做出来的百来盏灯居然也卖的相当的不错,贾环家也因此分到了属于他们的二百文。

再加上什么骨雕,还有零星的风铃,海螺的收入,等到过了正月十五,齐氏再次收拾钱罐的时候,家中存银居然已经上涨到了足足二十两的地步,这让一家子人都欢喜的就差没有欢呼雀跃了。

有了足够的钱,有感觉马上就是开春了,家中又能出海打渔,又能重新下海捞扇贝,而扇贝的价格也越发的上涨的情况下,齐氏忍不住将自己原本的目标又重新提了一个档次,再一次晚上家中一同吃饭的时候和兴哥儿几个孩子商量,是不是将原本的建屋子的计划再重新规划一下。

“我寻摸着,咱们既然都整了,是不是索性一次弄的更大些,咱们这里地不怎么值钱,将宅子周边那地方左右前后的,往外划拉一下,多买下一亩来做宅基地,也不过是花上一两银子事儿,可要是买下了,那咱们可就宽敞多了,到时候咱们这屋子就能建的更像样子了,像是那三间正房,咱们就能弄成三间两耳的样子,这样不管是左边给兴哥儿的婚房,还是右面的我和鱼娘的屋子,都能收拾成一明一暗两间,兴哥儿以后就是有了孩子,一时半会儿的也够用,鱼娘呢,也不用跟我挤在一个床上了。”

说道这个,鱼娘第一个眼睛亮了,她都是这么大的姑娘了,自然也想要属于自己的屋子,即使如此一来也不过是在齐氏的里屋有那么一个小房间,可也比原本好了不是。

“在一个,这左右两侧,咱们也能做成正紧的瓦屋,二子和小三一人一边,这样将来你们成亲的屋子也算是弄好了,以后都不用收拾了。而大门这里,将原来的地方往外头一扩,直接做上四间倒座,就用海草做顶,也不用太多花销,一边的那个厨房和柴房,另一边还能做个库房什么的,家里以后腌制鱼啊肉的,也不至于弄得满屋子都是腥气。”

这个让几个孩子都亮了眼睛,虽然今年确实吃饭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这海边别的不多,就是海腥味最重,特别是咸鱼,那一个不适应都能将人熏晕过去,像是这个他们住着的山洞,如今就是一股子腥味,只是他们自己是长时间在这里住着已经习惯了,可是走到外头,光是他们衣服上沾染的哪一些就足够让周边的人对他们退避三舍了,这一点他们可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法子解决罢了。如今若是像是齐氏这么说的话,即使以后身为海边的渔家子弟,海腥味总是散不去,刻到了骨子里,可最起码不至于太过浓烈的让人不敢靠近不是。

“最重要的是,我算了算,若是咱们这么挣,若是房子沿着宅基地的边来造的话,那咱们家的院墙其实倒是反而几乎用不到多少了,也就是后院还需要起上一些,前头四面都是屋子的墙给顶了。多了足足六个屋子,也不过是多花上大概五两银子,咱们还算是承受的起,你们说怎么样?”

能有个像样的四合院作为家,他们有什么不愿意的,特别是贾环,当年即使是最落魄的时候,也没有住过如今这样简陋的场地,早就期待着能改善环境了,更是点头点的和小鸡啄米一般,倒是兴哥儿有一点为难的问题。

“娘,您说的这个我们觉着都好,家里如今有二十两银子,用十五两盖屋子,确实可行,可是如此一来,咱们家买船的事儿估计就够呛了,只怕还要重新攒钱,这个先不说,毕竟这盖房子是一辈子的大事儿,确实比船重要,弄得好了,这宅子几十年都不用操心了。可还有个问题,如此一来,咱们工期必定要长些,到时候人手是不是够用?在一个,我前几日听姑父说,这一个冬日里,他们家也攒了不少钱出来,大概也有个六七两银子,他也想着将家里的屋子重新翻新一下,在加盖上两间海草房子。其他人家里也多有想要翻盖房子的人家,如此一来,这村子里必定到处都是翻房子的事儿,咱们还能有人收?”

这可确实是个事儿啊,齐氏一听这话也有些傻眼,怎么这些人家都赶在一起了呢?可转头一想,却也能理解了,这村子里的人家都不怎么富裕,家家户户的房子,虽然比他们家原本的是强些,可是却也强了没多少,也就是没有被风吹倒了,没有漏雨而已,真要说好还真是说不上,好多人家的屋子那屋顶上的海藻都已经开始长草了。就这还是每年收拾的结果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家有了点钱,想把屋子收拾的好些还是很正常的,至于加盖屋子,也没错,人口上去了,住的不舒坦了,往日没钱自然只能凑合着,可这有了钱,不加盖屋子宽松出来,那才是脑子有病呢。

不过理解归理解,这齐氏心下还是有些不高兴的,毕竟他们家情况可是最严重了,家都没了,这时候影响到了她重新建起一个家来,她能高兴才怪呢。好在这时候贾环说话了。

“这也没什么,咱们村人手不够,那秋山村人手还是有的,最多咱们和舅舅说说,帮着请上几个人就是了,一天管两顿饭,另外在每人一天一斤粮食加一条鱼,这样肯定有人来,而我们给的工钱虽然不高,可是是实实在在的食物不说,还离着家里近便,肯定有人愿意干的。”

一听这话,齐氏有些犹豫,感觉这成本又上去了,很有些舍不得,不想兴哥儿却是赞同的很。

“恩,这样也成,我听村长大伯说,他们家也要翻修房子,到时候为了不和村里人抢人手,也准备从外村雇人呢,这一次冬日,村长家挣得也不少呢。他又是个不爱和人争的,想来这消息应该不错。”

听说连村长也有这个意思,即使齐氏感觉这好像和以前盖房子比起来实在是多花了不少钱,可也不能说什么不好的话了,不然岂不是说村长的不是吗,她可没有这个胆子。

而贾环能给出这个意见自然也是有依仗的,他看着齐氏那心疼的模样,就接着说道:

“娘,你不用太心疼了,我上回去卖花灯的时候遇上了个粮店的掌柜,听说他们家后仓库有个屋子漏水了,淋湿了不少的粮食,虽然重新晒干了,可是这淋过水的粮食可是不耐久放的,所以他想着降价早些出手,省的霉变,价格才寻常的七成,也就是七文钱就能买上一斤,咱们就用这个粮食不就成了?这能省下不少钱呢,而那些来做工的,和他们说清楚了,让他们回家先吃这个粮食,他们必定也是肯的。”

贾环这一说,齐氏又是一喜,刚才还盘算着自家会多出多少本钱,心疼的想着是不是先将后院的院墙什么的拖一拖,好节省些钱的齐氏立马就感觉心情好了很多,好像是占了什么大便宜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