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闺女,送到宫里,也不知道这贾家人怎么想的,一个小官的嫡女,就是套上这国公府邸的名头,在宫里似乎也没什么用吧,还是个女史,不好好寻个人家,我看啊,这二房,从一开始这目的就不一般。”

看,群众的眼睛从来都是雪亮的,王夫人这是什么心思人家真的是一看就明白,贾训连说话都没有了力气了。

第72章

贾家的事儿终究是在京城发生,所能影响的也都是官宦人家,和贾训他家这样平民,实在是扯不上什么关系,即使是同一个姓氏,还被刘班头等人说笑了几句,可这并不能打扰到他们自己的生活。

比如现在,贾训更加关心的是刘班头喊他们来吃饭的缘由。

“亲家伯伯这是要升职了?”

听到这个问话,刘班头的脸上就是一阵的欢喜。

“花了五十两银子,靠着咱们家几代人的关系,好歹是又上去了一步,打明儿开始,老子我也大小是个官儿了,刑房典吏,嘻嘻,衙门六科首脑之一,要是再上去,那可就是巡检,典史了,那可就是九品的官职了,二子,还是你小子说的是,这当个胥吏也不是一定没有出息的,只要时机好,打点的妥当,有生之年混个品级也不是不能,哪怕是只能当个流外官呢,那也是官了不是。”

说道这个他越发的想要笑。说起来这一次他能脱颖而出,真是占了这小子的不少光了,先是那海螺村的事儿,给县令大人送上了政绩,得了上头的夸赞,让县令大人对自己颇有些另眼相看,再有后来的那些个生意,让衙门不少差役跟着吃了红利,多则二三十两,少则三五两,站班和捕快等兵房刑房的人都有了好处,这样一来,自己在这两房人里头自然这威信和人缘立马上涨了一大截。最后又有这几次挣来的银子,拿出五十两塞给了县令大人的心腹师爷,几方努力,这才在刑房老典吏告老的时候,顺利的脱颖而出,不但上头没意见,就是下头的人也很是配合,只有几个老人过来暗示了几句,以后发财要想着他们,居然什么上任的摩擦都没有,你说这是不是运气?

不管是不是吧,反正刘班头是信了,这老贾家就是个运势盛的,自家和他们家才定亲多久啊,这家业翻翻了,自己还升职了,有望在死之前混上一身官袍了,这说出去,往上数三倍人都没法置信。

有了这么一出,自然这刘班头,不对人家如今是刘典吏了,这看着贾家两个小子的眼神自然是越发的慈和了,就是洪书吏也笑眯眯的,他自从家里倒霉之后,那真是干什么都不顺,老婆孩子都没了,老爹发配了,到现在生死不知,绝对是已经跌倒了人生的最低谷,可如今呢,因为和这老贾家接触了一段时间,不但是重新有了养家糊口的工作,成了政府工作人员,如今还得了不小的一笔财务,前段时间刚靠着刘典吏置办了三十亩中田,一个安生立命的两进宅院,重新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最重要的是,这好伙计成了典吏了,不用说,往后自己升职什么的也有了指望,只要没出什么意外,在将来这刘典吏升级当官之后,自己必定也能有这样的机会的,毕竟他好歹当初也是秀才,比这老刘同志还多了点文化不是。

“你要这纸笔什么的,还用买?一会儿跟我走一遭,我给你拿上一些就是了,衙门别的不多,这些东西那是最多的,六房每个月不知道要采买多少去,你们几个孩子能用多少。”

看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这样来的,衙门一个月的纸笔墨的开销从来都是大数字,为什么是这个数字?就因为这些书吏什么的连家里用的也全从这衙门里取了,好在这年头会读书写字的毕竟是少数,不然这开销估计还要在上去好几个档次呢。

贾训对这个不是太懂,可是有好处他还是知道占的,好歹这家里能少用些银钱不是,他这一次出来最重要的是要将上一回忘了拿出来的那一整套的银首饰给寻个出处,回去好给老娘添置到鱼娘的嫁妆上去,说起来这今年鱼娘也十四岁了,到了明年开春就要及笄准备出嫁了,这嫁妆可不就是要准备起来了吗。

“亲家伯伯,我这还带了些银子,想要买些好的木头回去,也不求什么红木酸枝的,能有些香樟的,柏木,柞木的也成,回家给大姐打嫁妆呢。”

一说是儿媳妇的嫁妆,刘典吏哪里能不起劲?那置办好了,可是要抬进自家的,忙一个劲的点头。

“这个好说,咱们县柞木还是有的,香樟就少了,价格也不低,我给你问问,必定给你们介绍个价钱低的。对了,木匠找到好的没?咱们县衙工房下面倒是有几个不错的手艺人。。。。。。”

刘典吏越说越起劲,介绍起来和自家人一样清楚,可见他这么些年的地头蛇还真不是白干的,贾训有自己的小心思要折腾,忙将自家大哥兴哥儿推出去,让他跟着刘典吏去衙门,不管是弄点纸笔也罢,寻着买木头,相木匠也好,这事儿兴哥儿一个人那是绰绰有余了,而他呢,借口要去寻徐家少爷,直接走人了。

贾训哪里是找什么徐家少爷啊,不对,也是要找的,这过程总是要走一遭的对吧,可惜人徐家少爷不在家啊,人家进京去了,说是有什么文会?这年头有钱的人就是任性,连举人都不是呢,去京城参加人家快要春闱的人组织的文会,亲,你是去找虐的?

人虽然不在吧,可是这名头还是可以借用的,这不是走了这么一圈,贾训的背篓里头就多了好些的东西,四书五经全套的书籍,二十两的银子,一个樟木匣子里头全套八件的银首饰,再有笔墨纸砚一套,就这么乐颠颠的背回了和兴哥儿集合的地方。

等着他们回家的时候,那东西就越发的多了,除了贾训的东西,还有三根很不错的整根的柞木,一根香樟,这是刘典吏帮着寻来的能给鱼娘做嫁妆的木头,有了这么几根像样的能做箱子,做几个体积不大的家具的东西,可以想见,到时候鱼娘的嫁妆会有多少了,至少是十二台啊。

“大哥,徐少爷听说你成亲了,给了二十两银子,说是补上贺礼的,还有一个银八件,说是给大姐添妆的,另外还有全套的四书五经和笔墨纸砚,说是给咱们读书用的,说是上几次咱们卖给他的东西,让他在京城得了好些人的青眼,让他学问大有长进不说,还结交了好些有益的朋友,多亏了咱们,所以礼尚往来什么的,我也说不清,反正就是不收不行。”

坐在回去的车上,贾训将自己的东西给兴哥儿看了看,惊得兴哥儿一脸的不好看。

“你怎么能要呢?徐少爷可是帮了咱们不少,若不是他,咱们家也不可能那么快起来,以前的东西咱们都是卖钱的,钱货两清,怎么还能要东西?”

虽然兴哥儿也知道,人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只怕自己家卖给他的东西在京城必定是卖了更高的价格,甚至可能是翻倍的价格,可是这毕竟是已经完成的交易,没有在倒找的,那不是他们为人处事的原则,穷人也有自己的讲究。

可是贾训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没有了反驳的余地。

“我瞧着这好处只怕不是一点两点,徐少爷是个好人这个我知道,钱货两清我也知道,可是人家徐少爷估计是觉着占了咱们大便宜,心里不落忍,或者是感觉亏心了,这才会有那么一出,想来他也是买个心里安生吧,所以我想着既然他都寻了这走礼的接口台阶了,怎么也不能不给,大不了以后咱们三节两寿的别忘了走礼就是,不管这以后的礼节是轻是重,好歹这礼节上不愧对他就是了。”

这样说确实也很是在理,这好处大的人家自己都觉得亏心了,要给你补偿,你还端着个架子,表示自己清高,那不是坚持原则了,那是得罪人。

“好吧,你说的也是,这事儿你记着,别让人小瞧了咱们就是。”

兴哥儿说的有些低沉,想来还是感觉有些被施舍的憋屈,自打他们家银钱多了之后,这自尊自信倒是没人说,家里人一个个自觉的就有了。果然是衣食足而知廉耻。

其实贾训自己还感觉憋屈的,这东西可都是他大转盘得来的,特别是那二十两银子,他这么些时候,总计也不过是就存下来不到六十两银子,原本是存着准备以后给自己当私房钱的,可偏偏遇上那么一个喜欢买地的娘,这才多久,上一次拼命得来的银钱就已经花的只剩下几个碎银子了,只等着他们兄弟想法子挣钱呢,若是不那点出来,这段时间,只怕他们又该忙的像是陀螺一般了,为了让自己喘口气,好偷懒几天,也安心几天,这才狠了狠心,除了那些书本东西之外,又拿了这二十两出来。

他如今是真心的祈求老天爷,好歹让他娘消停些吧,让这二十两银子也在那钱匣子里多放上几日,过几天宽松日子,家里没有存银,他实在是心里虚的慌,就怕家里有个万一,连个凑手的都没有。

“这银子来的倒是也是时候,这有了木料,转眼就该请木匠做活了,工钱总是要的,正好家里银钱不足,用的上,这银八件,也省了咱们采买了,实用的很。”

吧唧,这是什么东西掉地上了?是家训的下巴还是眼睛?什么时候开始,这兴哥儿也和自家老娘一样,将银钱算计的这么精道了?这银子还没有到钱匣子里打个转呢,这用处居然就已经被安排好了,这算什么?贾训觉得,自家这样下去,真是怎么都不会有存银这个东西存在的日子了。

第73章

贾训带回家的银八件果然让齐氏很高兴,还有那二十两银子,小心的存放到了钱匣子里,贾训砸吧了一下嘴,好吧,虽然花钱起来比谁都快,可是这存钱的样子还是看着挺慎重的,自己心里瞬间就安慰了不少,对于自己猛然缩小了三分之一的私房钱也没有了那么多的留恋。

“虽说这以后徐少爷哪儿回礼是难了些,咱们这个的人家,送出去的未必是人家用的上的值钱货色,可是这份心,二子,以后你要记得呢,人家记着咱们,咱们也要记得他。这有来有往的才是正道。”

这话听到贾训的耳朵里,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刘姥姥,当初大姐儿出事儿,就是自己也只是满脸悲愤,一脸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就是那个刘姥姥,很是直接痛快的卖房子卖地,凑了钱,一路寻找,这才好歹找回了那个孩子,和刘姥姥比起来,自己当时知道消息的时候,直接羞愧的躲在家里三天都不敢出门,生怕人家说自己凉薄。

如今听着这娘的话,才知道这才是最底层,最朴素的价值观在起作用,越是穷困的底层人,越是讲究恩情,讲究情分,倒是他们这样的大家士族,为了银子,好些人连最基本的良知都抛弃了。

“知道了,等徐少爷回来,我会去的。”

“这就好,你们这一次带回来的木头我让你姑父看看,能做多少东西,先算出料子来,我瞅着,不算是太粗壮,不过八个箱子那是肯定有的,被褥四套一箱,四季成衣八套一箱,鞋袜八双,帕子荷包汗巾子等等小物件每样十来件也是一箱,幔帐两套又是一箱,这就是四箱了,若是在置办上四匹布装一箱,给姑爷衣裳四套鞋袜四套,那又是一箱,兴哥儿,过上几日,你再去看看,有没有皮子可以收拢,弄上一些过来,凑上八张,也能压紧了凑一箱,最后是首饰箱,有了这个银八件,在弄上一套梳妆匣子,这就齐全了,八个箱子就能撑的满满的,绝对够体面,就是寻常地主家的闺女,也没有这样的场面,我问过村长了,那镇子上的大户人家闺女出门子,这箱笼也未必这样瓷实。那香樟木还能做书架,书桌剩下的柞木再做个子孙桶,做梳妆台也不错,这样一来,这嫁妆里的大件,也就差不多了,陪嫁上四件家具,八个箱子,那就是十二台,咱们家坡地在划出十亩来,写到鱼娘名下,那就又是一台,那可是十块土胚,足够晃瞎人家眼睛的了,不过我想着咱们是不是凑上十六抬,这样更好些。”

说道这鱼娘的嫁妆,齐氏还是有些发愁的,她一边揉着额头,一边用不知道是欢喜还是烦恼的语气说道:

“如今亲家那都是典吏了,还是那样要紧的刑房典吏,就是不为咱们家,也要给他们家撑一撑脸面不是,他们家还有油坊,还有那样多的宅子,地,家业比咱们家不知道好多少去,若是嫁妆少了,让人家看清了咱们家,那以后与娘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对了,二子,那个典吏是官了吗?”

对于这个齐氏很紧张,她心下也很是担忧,亲家升职那是好事儿,说明对方家业兴旺,可是若是对方成了官身,那她又开始担忧,对方会不会悔婚?到底这婚事那是结两姓之好,若是门不当户不对,那以后自家过于弱势,岂不是鱼娘受了委屈,自家都没法子出头撑腰了?若是自家能有个有功名的人还好些,可偏偏自家几个孩子读书也不过是一年的功夫,想要考出来还不知道要多少时候呢,实在是让齐氏心烦意乱。

“不是,娘,还不是呢,要再上去一级,那才是九品官,在一个说是九品,也只是流外官,您不用担心这个,毕竟如今他们家还是贱籍,只有咱们家不嫌弃他们的,没有他们反过来嫌弃咱们的道理,咱们家如今家业也不小,一个小地主总是能算的上的,人家看着只怕还觉得是咱们家亏了呢,再说了就是亲家伯伯过几年真的升上去了,去了贱籍,那也只能是咱们家在他没有发达的时候不离不弃,只有感激咱们的,最重要的是,过几年,您怎么就知道咱们兄弟几个,就没人考出个名堂来,放一百二十个心吧。”

齐氏这样的担忧贾训实在是觉得有些不以为然,就是对方是官了,也不过是一个九品,也就是在寻常百姓间听着有些名堂,真放在官员的行列里,那真的是什么都不是,往日在贾家,随便花上几千两就能直接买上一个从五品,那级别不是高的没边了?就是想要谋求个实职,那也是分分钟就能混来个六七品的好缺的,所以贾训对于这九品实在是有些看不上。

当然他如今和往日的想法毕竟也有些不一样了,经历过世事变幻,也融入了如今这小民生活,他也清楚的知道,不管官职的大小,只要沾上这么一个官字,对于寻常百姓有多么大的影响,可是他更知道这微末小官其实最不容易做,很多时候都是出气包的身份,也正是从上从下各个角度都理解过这县衙官职的权利和利弊,他才能说出这样肯定的话。

再他看来这刘典吏从来都是个聪明人,聪明人自然眼光相对就比较长远,这样的人应该很能明白,若是亲戚里出上几个功名出身的官宦对于他和他的家族来说有多大的好处。

一个从贱籍爬上来来的官,就是本事再大,就是运气再好,这一辈子,能在死前混上个县令,那已经是祖宗积德的事儿了,一辈子就只做这么一个九品官才是最正常的状态,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人没有科考经验,就是他这一辈做官了,他也不能保证自己儿子也能做官,就是去了三代不能可靠的魔咒,就是孩子读书本事再大,估计这想要靠着科考,让下一代继续成为官身,也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儿。

而科举出来的人呢?就是举人,将来的前途也比他强不知道哪里去,最高做到四品那是人人都知道的,本事大些,有人提携,上头看中,爬上三品历史上也有过,这就是差距,若是考试的运气再好些,弄个进士出来,那才是牛人。这样的人不说做官如何,就是在对待科考上,那绝对也是比较拿手的,有这样的亲家,以后说不得能带着他的子孙也跟着在科举这路上走的容易些。

这也是刘典吏在和贾家接亲之后,知道这一家子孩子个个读书,有心科举,还分外聪明眼光锐利,十分满意,满意到连兴哥儿成亲也一定要亲自来恭贺,满意到贾训做生意,也一路帮着护航的原因,不单单是为了银子,也是为了能和这亲家多拉近几分关系,是对贾家兄弟的一种投资。

简单的说就是,这刘典吏十分的看好贾家的兄弟,觉得这贾家兄弟将来必定能有出息,投资他们将来能在科举上出人头地,能混迹官场并提携他的孙子,退一万步说,就是这贾家兄弟没能顺着他的想头,考上举人,进士,做成官,对于刘典吏来说,那也没有什么损失,像是贾家如今这样的做派很明显,那就是冲着耕读传家的路子去的,一代不成,两三代的不可能一个科举功名都没有,只要有了,那他就没亏,他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混上官身呢,他们这样的人家能和人家耕读传家,还家业不小的人家结亲,这本身就已经足够他自豪的了。

齐氏对于这些弯弯绕绕,实在是想不透彻,这个很正常,兴哥儿都未必能想明白这里头的利弊,也就是贾训这样常年就在这勾心斗角,利益交换生存环境中长大的人才明白这其中的含义。故而对于刘典吏是不是真的成了官,他是最不在乎的一个,前头在人家面前提起,也有大半是恭维和鼓励的意思在里头,说句不好听的,有个当官的亲家,其实对贾家目前他们这孤儿寡母的人家来说,还是一个很不错的靠山。

“娘,这些就足够多了,我瞧着,有十二抬也尽够了,那里要这样抛费的。”

鱼娘在一边听着他们说自己的嫁妆,虽然红着脸,可是毕竟不是那些什么闺秀,并没有羞的躲起来,只是偷偷看着大嫂的脸色,生怕大嫂心里不自在,毕竟当初大嫂嫁进来可没有那样的嫁妆。

不想小苗这会儿却反过来说道:

“嫁妆那是女人的腰杆子,过去的越多,你以后说话就越是响亮,你看看大嫂,看看你王奶奶,就是我嫁过来了,还想着将名分下的十五亩地份额划过来,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嫂子我在村子里好挺直了腰杆子?这还是咱们村呢,你这一嫁过去可是在县城,只怕是更加的讲究,还是多一些的好,十六台,这个数字也好听,这还差三抬。。。娘,我瞧着还有几样是要的,好些的铜镜放到梳妆匣子这一箱里,这个可不能少了,另外做个洗漱架子,铜盆剪子,这又是一抬,价钱不会太贵,看着也大气,齐全,以后小姑也用的上。再来咱们家是鱼户,别的没有,这海螺是尽够的,有一年的时间,寻摸些好看的,大件的,弄成个摆件什么的,不是说就是京城也卖的上价钱嘛,这凑上几个,看着好看值钱,还能再凑一抬,至于剩下的,让他们兄弟看看,实在不成,弄上一套白瓷的餐具什么的,也可以的。”

小苗也不是那种小气人,知道这小姑嫁过去的人家是什么样的人家,自然也知道这做的好了,嫁妆丰厚了,其实也是给自己体面,让人知道自己这个当大嫂的是怎么样的贤惠,又不用自己花嫁妆钱给置办,为什么不好生操持出主意?家里小叔们年纪都不大,就是想多留点为将来分家打算那也不是这么早就该想的,怎么也要有个十年上下,既然这样,当个好大嫂才是自己该做的,自然是想的越发的周详了。

看看这不是,齐氏也好,其他几个小叔也好,就是自己丈夫看自己的眼神都柔和了几分,这就是效果。就是小苗自己,心下也为自己的机灵喝彩,她没什么娘家人,就是有,也是血缘隔了一层的,想要自己过得好,在这个家站住脚,顺带让这婆婆,丈夫,小叔们对自己奶奶好,那就要让这一家子都觉得自家好才是。

第74章

明明还有一年才是这鱼娘出嫁的时间,可这会儿一家子人却商量的分外的热闹,这也难怪,寻常大户人家,女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筹备嫁妆,就是一般小户,大多也是会在家中女孩子四五岁开始琢磨存下些木料,首饰好当做嫁妆,也就是这样贫寒人家,才会出现女孩子出嫁除了一身衣裳,什么都没有的场面,只要是稍有几个钱,都不会让自家孩子空着手出门,这不单单是为了自家的闺女将来日子过得好些,在婆家站住脚,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家的脸面,给女孩子的嫁妆多少,很多时候是其他人家看这家底蕴和家中兄弟姐妹感情是否和睦,为人是否大方的一个标准。

前些年这贾家是个什么情况,那真是谁都知道,穷的都没有屋子住,没有东西吃,要靠着两个孩子挣食了,惨到靠着旁人接济才能保证不会被饿死,而如今呢,谁家不知道这贾家靠着两个有本事的男丁,靠着一家子老幼的勤快持家,已经打了翻身仗了,屋子起的敞亮,田地也置办的不少,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出手再畏畏缩缩的,那真是让人看不起,更不用说这结亲的对象又是这样的身份,家业,贾家怎么可能丢得起这个脸?

就是贾赦那样的人都知道给自家那个木头人一样的闺女找个五品官,让闺女过去当个敕命,好符合自家一等将军庶女的身份呢,贾训怎么也不可能比不上他吧。

说起贾赦,贾训脑子又开始迷糊了,说起来当初二姐姐回门哭泣的时候,他也曾对着大伯一阵的怨恨,只觉得这大伯为了银子,居然将二姐姐卖了,实在是可恶的紧,最后二姐姐死讯传来的时候,全家更是咬牙切齿,甚至在大伯被下狱获罪的时候,他还曾觉得这是报应,可如今抽身出来之后想想,大伯或许选人选错了,可是在对待二姐姐的事儿上,初衷未必就是错的。

二姐姐那个时候几岁了?都十七八,将近二十了呢,这样的岁数,谁家的闺女还待字闺中的?没有人相看,也没有人提亲,为什么?还不是让贾宝玉那个混账给毁了名声?和堂兄弟住在一个院子里,世家大族谁家女孩子是这样的?也没有人带着出门交际,还传出去什么二木头的名声,这样的情况下,这二姐姐的婚事确实很是艰难,可是这家里有人为她想过吗?没有,就是到了这嫁不出去的地步了,居然也没有一个人提起这事儿,似乎二姐姐永远都不满十五岁一般,没有及笄礼,也没有人关心她的亲事。

也只有大伯,还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没出嫁的闺女,那孙绍祖虽然很是不堪,可是那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只是来京城述职的武官,还有个五品的世袭爵位,又是家中独子,将二姐姐这么一个没有人在意的庶女嫁过去,从门当户对的角度来说,还真是正合适。

至于什么五千两卖了,若是翻过看,这又何尝不是大伯的一种手段,若是老祖宗真的感觉这人选不好,这银子为什么不帮着还了?抄家的时候老祖宗的私库里可是有不止五十万的私房呢,感情别人全是垃圾,只有宝玉是最要紧的,只能留给他?二姐姐连百分之一都不值?

也许大伯也是试探吧,也许是真的伤心了吧,反正后来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因为这五千两,好歹让二姐姐也得了一份还算是体面的嫁妆,虽然旧货多了些,装样子的多了些,可到底也是整整齐齐的三十六台,想想家中其他的姐妹们,二姐姐已经算是可以了,好歹是嫁了出去,好歹还有嫁妆,其他人呢?什么都没有就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有时候贾训也会想,若是二姐姐是三姐姐的性子,也许就是嫁到这样粗鄙的人家,受到这样暴虐的丈夫欺凌,也不至于就这样一年都熬不住吧,说到底,还是贾家对女孩子的教养上出了问题,谁家袭爵长房的唯一女儿会被养成这样的?比三姐姐这样一个五品小官的女儿都不如?悲剧不是大伯一个人造成的,而是整个家,也包括了二姐姐自己。

想到这些,再来看鱼娘,贾训感觉这个姐姐是幸福的,不说家中如今竭尽全力的帮着置办嫁妆,就是兄弟也算是有出息,这对方人品,家世又能压得住,自己两兄弟也考量过,已经在最大的可能内保证了她未来的生活安稳。即使这嫁妆比不得那些大户人家,也不会什么琴棋书画,甚至写字都有些勉强,可未来他已经能确定,鱼娘的生活一定比二姐姐要好无数倍。

“给大姐再陪送些书籍笔墨吧,姐夫虽然不能科考,却也是读过书的,好歹也是个读书人,大姐在这一年里,抓紧些,跟着多读点书,多练练字,就是不能和正紧大户人家的小姐比,会些个什么诗词歌赋的,好歹能识字,能写字,和姐夫也能更说的到一处去,免得让人小瞧了,陪送书籍什么的,人家也能高看咱们家一眼。”

十六抬嫁妆的最后一抬,因为贾训这话被确定了,虽然这个时候,书籍什么的最是珍贵,就是最最寻常的书籍,官刻版也多在一两上下,手抄本即使便宜些,也没有低于七百文的,可是一想到有这么一箱子书,哪怕只有十本上下,再添上些笔墨纸砚,合计在十两银子的那个箱子,那也是表示了自家耕读人家的身份,就是齐氏也感觉这钱花的实在是值得。

有了这么一个打算,自然接下来又该是算银子的时候了,要采买的东西还是很不少的,齐氏和小苗两个算计了半日,怎么都要二十两银子,那一箱子书什么的占了大头,其他的也就是些铜镜,铜盆这样的东西值钱些,布匹自家织的就能用,染染色就成,一年下来,家里三个女人,十来匹布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至于荷包什么的,去布庄绣庄,寻些零碎的布头自己做就成,倒是不用花什么钱,至于皮子,这里可是北方,还是有山的北方,就是去隔壁几个村子里收拢一二,只要不是求那些最值钱的,寻摸着那些兔子皮什么的,二十文就能有一张,花上三两银子就能装上满满一箱子。

三十两银子?这银子还没有算上木匠的手艺钱,若是加上,这岂不是要四十两?贾训下意识的往那钱匣子里看去,这可才一半啊,家里还要开销,能够?看样子这银子依然还是个大问题。

就是兴哥儿听到这些,也有些头大,忍不住出主意说:

“要不这买书就算了,就买点笔墨纸砚好了,这书咱们自己抄,二子的字最好了,都能卖钱,咱们何必给旁人挣这个?买了纸回来,自己抄,自己钉,省钱还练字了。”

这能省几个钱?十本书,最多省下一二两银子。贾训却要抄的翻白眼了。想到这个,他狠狠的瞪了兴哥儿一眼,正想说什么,不想外头突然吵吵起来,有人在那边大声的喊着兴哥儿。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

“兴哥儿看,看,这大鱼,是不是你上回说的,书里写的什么鲲鹏什么的,看,还喷水呢,老张叔说,这东西往日只能在靠近深海的地方看到,不想这会儿居然自己上岸了,眼瞧着是活不成的,咱们这一下可是捡了大便宜了,这肉看看,山一样,不知道能吃多久呢。”

鲲鹏?贾训也有些楞了,忙跟着出去,才一会儿就看到几乎全村的人都出来了,果然那离着岸边十来米,近海浅水最靠近水深处的地方,青黑色,十来丈长的一头大鱼奄奄一息的搁浅着,微微张开的嘴里还能看到凶残锋利的牙齿,一口一口的吞噬着嘴边有可能没过嘴的海水,尾巴无力的拍打着水面,头顶上不时冒出一小注水注来。

这是鲲鹏?贾训不知道,整个村子就是最老的老人也不知道,他们唯一知道的是,这大鱼是肉,是油,是他们今年开春最大的吉祥物,是他们或许整个村子,不,是整个县城的廉价肉食。

“去,赶紧的找人去通知县衙,这海里龙王的坐骑上岸了,也许是被流放的,不管怎么样,先让县衙来看一眼,你们赶紧,用桶打了海水往这东西身上浇,别让它死了,要是县衙说能吃,咱们再宰了,不对,就是死了,估计也能宰了,哎呀,二子,二子,赶紧过来,你说说,这咱们要是开宰了,会不会犯事儿?这是不是祥瑞?”

合着村长担心这个啊!贾训一脑袋黑线,这祥瑞什么的,贾训从来不信,不过这东西是不是真的大的有点离谱了?贾训心中也有些忐忑起来。

第75章

村长都不确定,有些犹疑了,那这去报信的人自然是不走了,事实上他也不想走,这东西是什么他不知道,可这是海里的渔获这个概念大家还是很清楚的,就像是海猪一样,那肯定都能吃,而这么大的一头,该有多少肉?就按照目前眼睛能看到的,大致估算一下,怎么也能有一二百头猪那么多的肉吧,这该是多少钱?就是一文钱一斤,那怎么也能有一二百两银子的价值。就算是不算卖出去多少钱,就说吃,这么多肉,一家能分多少?估计都能按照人头分,一人分个百来斤,那又该是多少好处?就是自家腌着吃太多,分给那些其他村子的亲戚,或者直接当海鱼肉卖,那也是好大一笔收入了。

想到收入,想到吃肉,这些个鱼户虽然说家底已经不小了,可还是保持着斤斤计较的习惯,怎么也不想平白的就把到手的让出去,什么祥瑞,他们看来,要真是什么神仙坐骑,书里的神物,还能这么等死?这就是老天送来给他们打牙祭的肉食,其他什么都不是。

不止是那些鱼户们,就是贾训心下多少也是这么想的,家里银钱缺口可是刚算完,好大一笔呢,这东西即使不能卖钱,好歹也能让家里开销省下不少不是。

“我估摸着这东西和什么祥瑞还真是扯不上关系,大家想啊,那什么龙王坐骑,那好歹也是仙兽什么的吧,仙兽能这样缺了水就等死?怎么可能!至于鲲鹏那更有些不靠谱了,这书上说鲲鹏可是能扶摇直上九万里,能飞的,大家瞧着这东西能飞?不能吧,所以啊,我看这估计就是海里的大鱼,或者是那咱们平日里到不了的地方才有的大鱼,我记得咱们出海时不时不是还能看到海豚的嘛,那东西也不小吧,这大鱼可能就是比海豚更远的地方才有的鱼,也许是遇上什么天敌了,这逃难走错了路,这才搁浅在咱们这儿。”

贾训这话说的有根有据不说,还正好说到了大家的心里,让不少人跟着点了头,老张头第一个符合:

“我看二子说的在理,我看了一圈了,这东西和寻常的鱼没啥差别,就是体型大了些,脑袋高了点,看看,这鱼鳃,这鱼鳍,还有这鱼尾,和其他海里的大鱼是不是差不离?”

他一边说,一边还点着各处让大家看,这一看认可的人更多,也不怪老张头这么一个老人跟着摒弃了所谓的神仙之说,这村子里要说人口,他们家绝对是倒数第一,就是跟着全村做了好机会的下海生意,摸索着挣了不少钱,可真算起来,在村子里那也还是垫底,到了如今,也不过是将家里的屋子好歹收拾重新建了个还算是整齐的四合院出来,第一进对外开着门,做些个屠户的勾当,后院搭了个棚子,养着四头猪,海螺山谷里有三十亩坡地,村口那里还有十亩坡地,这么一点子家业,和村子里其他人比起来真是少的很,他儿子张德柱可是已经二十一了,和亲家,也就是贾训二舅家说好了,今年初夏就办喜事儿的,可这银子却还是有些不凑手,盖了屋子,收拾了田地,添置了家具,养了猪,零零碎碎的,将原本好容易厚实起来的家底有折腾的空了大半,如今也就只剩下十两银子上下了,要是不赶紧的想些法子,这喜事儿一办完,估计这家又该回到原本的日子去。

那坡地都是荒地刚开出来的,一两年内,想要靠着这个挣钱那是别想了,能种点粮食蔬菜吃,就不错了,好歹能保证这口粮不愁罢了,可若是儿媳妇过来后有了孙子呢?他能舍得让孙子吃苦?所以啊,如今这老张头那是一门心思全是挣钱的念头。好容易这老天爷送钱来了他能放过了?

他都想过了,这么大的鱼,凭着他的手艺,这杀鱼的事儿肯定是他挑头,到时候按照规矩,自家必定也能比旁人多一份肉食,家里人少,肯定是吃不了这许多的,那剩下的,他就接了贾家的骡车,送到村子附近各个村子去卖,哪怕是只卖五文钱一斤,猪肉的五分之一呢,那说不得也能得上好几两银子。他都看过了,按照他估算的,这鱼肉厚实的很,按照这尺寸,怎么也能有四五万斤肉,这样一分,估计每人都能四百斤上下。

家里能吃多少?即使天气还冷的很,即使用盐能腌制,存上五六十斤肉已经是足够吃半年了,再多只能浪费,那剩下的肯定是要卖的,他们家两个人,加上自己操刀多一份,就能省下近千斤的肉来,这卖出去能卖多少?五两银子是妥妥的。

都是海里讨食吃的人,老张头能估算的出来的事儿,其他人也不是傻子,更开始只是看到这样的大鱼有些发蒙而已,这沉淀了一会儿,又有人这样一说,傻子才不知道这利弊呢,立马就有人跟着说道:

“说起来这大鱼头顶上喷水,我怎么瞧着眼熟呢?好像确实海里曾见过,还不是一回的事儿。是了,北面深海的地方确实有不少,有些瞧着似乎比这头还大,那尾巴出水的时候,我瞧着比船还大些,只是往日在水下看着不真切罢了,我的妈呀,这出来才知道,感情咱们这往日都是瞎了眼了,这鱼,一条可抵得上多少条去。”

“你傻了吧,这鱼是能网上来的?就是真网住了,到底是你网鱼啊,还是鱼拖你啊,没的把人都给拖海里去。船都能整翻了。”

“成了成了,当我是傻子呢,知道你们的意思了。”

村长这会儿也回神了,知道自己也不好触了众怒,在连带着自己也好奇这鱼到底是个什么味道,所以转头对着村中一个小伙子说道:

“这样,还是你去,也别走远了,就往附近几个村子去走一遭,就说咱们村子里有了那个。。。对了这叫什么鱼来着?”

“叫鲸鱼吧,人不都是说什么鲸吞什么的嘛,我瞧着这鱼要张嘴,海水还就是让他给鲸吞了。”

不知道哪里想出来的,这一说所有人都笑了,人鲸吞是说喝酒呢,这合着海水就是这大鱼的酒不成?不过你还别说,这名字确实合适,就是村长也笑了,挥着手说道:

“成,就是鲸鱼了,对其他村子的人说,咱们村子有条大鲸鱼搁浅了,要买这海鱼肉的自己过来,五文钱一斤,现割,各位,这鱼这么大,咱们这分肉估计是不成了,谁家也没有那么多人,那么好的胃口,吃那么多肉,还不如直接开卖,卖了钱,还是老规矩,按人头分啊。”

这下更好,连卖肉都不用自己折腾了,招呼了隔壁村子的人,那些常年不怎么吃得到肉的还能不来?才五文,只要这去喊话的小子一说这大小,估计所有人都能赶来看热闹,到时候一人买上三五斤的,附近几个村子这么一去,怎么也能去了好一部分了,剩下的。。。剩下的到时候再说,说不得来的人多呢。

来的人是不少,海螺村搁浅了一条数万斤的大鱼的消息一传出去,别说是隔壁村了,不到四个时辰,那曝鱼的正准备挑灯夜战呢,连着县城都已经有人来了,那福瑞居的掌柜的更是亲自领了三辆骡车过来,一边看着老张头在那边辛苦的取鱼肉,一边和村长商量着:

“好家伙,这鱼大的,都能赶上你们村子半个大小了吧,这得有多少肉啊,村长,咱们可先说好了,怎么的我这可不能少了肉,这么好的一个噱头,我怎么也要把这肉好生操持了多做几个菜,要是还有的多,我也包了,隔壁县,其他西面的镇子,我销路多,你们反正也吃不下这么多不是,对了,你们吃过没?这肉怎么样?”

看看这生意人就是机灵,连这肉好不好吃都还没确定呢,就想着包圆了,不用说,就是冲着这数万斤大鱼的名头来的,好在他运气着实不错。在这鱼还没有彻底咽气的时候老张头就先给了一刀,从这鱼身上割下了好大一块来,肉也好,油也罢,甚至是鱼皮都给研究了一遍,这会儿正好可以让村长充充权威。

“这鱼啊,那真是浑身都有用,这皮子差了些,比不得那些能鞣制做皮革用,可是却也厚实,也能吃,也能收拾了当防雨的东西,就是麻烦些,估计除了咱们鱼户是没人要了,可是这大鱼油脂却很不错,能熬制出来点灯当灯油用,我瞧着做蜡烛,胰子估计也能成,就是咱们都不会,这个你倒是能看看,毕竟这大鱼油脂厚实的,都能顶的上肉多了,要是你能用的上,一文钱一斤给你,至于这肉吗,吃着和牛肉差不离,就是有些鱼腥味。”

老鱼户别的不成,这对鱼那是绝对的熟悉,不过是那么一小块,手里一摸,嘴巴里一尝,左右一看,立马就能将这作用说的*不离十了,还格外的像那么一回事儿,听得福瑞居的掌柜的眼睛都亮了,看着那大鱼只觉得是在看银子。

第76章

作为从县城赶来的唯一的商户,还是和整个村子关系很不错的商户,这福瑞居这一次确实是占了老大的便宜了,这一文钱一斤的油脂,不说做那些高价的胰子,中等的蜡烛,就是纯粹是做灯油,这该是个什么价格?外头好歹也要卖十文一斤呢,按照寻常油脂的工艺来算,手工抛费,消耗,也不会超过三成,这样算的话,这可是好几倍的利,若是真的能做成胰子,那利润直接能上去到十二三倍,这能不眼红?

不用多说,立马就表示这些油脂他要全吃下,按照如今这估算,数量实在是不小,怎么也有万把斤,可顶不住这价格低啊,就是按照一万斤算,也不过是一百两对吧,这成本他能投不起?就是丢了,那也不会伤筋动骨,他还是很有些魄力的。

至于肉?这个他大度些,让这附近的村民们先买,剩下的他在收购,和一文一斤的油比起来,这五文钱的肉利润可就少多了,自然也是他大度的原因之一。

不管他是不是大度吧,反正这赶来买便宜肉,顺带看这大鱼的人都乐呵的很,这样的好事儿,往日可没有他们的份,偶尔有那么一只海猪,大鱼,人家自己村子都不够分,那里轮得到他们?往日也就关系不错的亲戚家能吃上那么几回,知道这大鱼,海猪肉和外头的猪肉差不离,价钱低,是绝对的实惠东西,其他的是想都别想,可如今呢,居然能敞开来让他们买,这样的便宜谁不想要?

就是贾训的两个舅舅,也是起劲的很带着自家的儿子过来,就为了能多买点,好有劳力搬回家去。

“大舅,你们买五百斤?这么多吃的了?”

兴哥儿一听自家舅舅过来让他帮忙买的数量,差点没吓死。就是按照一天一斤肉算,这是准备吃到年底啊!就是两家分,那肉估计都能臭了还没吃完,这占便宜也不是那么占的吧。

“当你舅舅脑子傻了不成?就是再便宜好歹也知道分寸,哪里会这样没脑子?你没瞧见你三舅,七舅家都没来人?还有你表姨家,也没见人影?这是咱们两家当了代表了,都说好了,一家一百斤,我这儿买了带回去,然后几家在分。”

大舅舅听了兴哥儿的话都想要翻白眼了,是,自家如今是没有这外甥家有钱,可也不是见了好处就变成苍蝇的人,好歹,如今家里也是有十几亩地的人家了,没的让人看了笑话去。

“哦,一百斤,这倒是合适,如今天气冷,吃上一个月没问题,剩下的再腌制了,还能再吃两个月。”

“哪有两个月,你也不想想,有了这样的便宜东西,还会一天只吃一斤?怎么也要两斤不是,一大家子五六口人呢,十文钱,往日也就是买点肉骨头的钱,半斤肉都不到,如今遇上了,不赶紧的补补身子,也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再能遇上了。你舅妈在我来的时候都说了,看着能不能多买点,她都想给娘家送点去,好在我刚才看了一年,她娘家也有人来了,不然我这儿买的更多。”

听着这话,兴哥儿笑的不行,想想也是,五文钱,和市面上带油膘的猪肉二十五文钱一斤比起来,实在是便宜的令人发指了,合着往日吃一斤的肉这会儿能吃上五斤,可不就是立马将所有人馋肉的那一道阀门给打开了嘛。

“得,是我说错了,大舅您放心,这鲸鱼,肉多的很,怎么也有几万斤,甚至上十万斤,你看看这才是尾巴这儿,肉不是最厚实的地方呢,要是到了背脊这儿,那肉会有多大,都不敢想了,再算算咱们这整个县城才多少人?能过来买这肉的又有多少人?我瞅着能有二百人都差不多了,也不是每一个都和您这样,买上五百斤,估计也就是百来斤,那也不过是五万斤,说不得还能剩下不少呢。”

这话兴哥儿还真是说对了,这肉确实是足够卖的,因为从一开始这重量所有人都有些估算错误。十来丈长,这个没有,实际上也就是九丈上下,就算是九丈好了,一丈是三米算,那可就是二十七米长,这样的大鲸鱼又该是多重?足足有十五万公斤到二十万公斤,就是去除了这腹内的内脏等,那也怎么都有十万公斤上下,那么也就是二十万斤,即使是将油脂和肉,皮都分离开,算下来,这皮和油脂占了近半,那肉也能剩下十万斤,算算,这是多么大的一笔数字?

整个村子的人都乐坏了,就是来买肉的人也乐坏了,每一个来买肉的都能尽情的购买,不管你买多少,只要你拿出钱来,人家海螺村的人就卖,而海螺村的人呢,除了每家自留的一百斤,去除了一千三百斤之外,剩余近九万八千斤肉,全都让这些蜂拥而来的其他村落的人买了个干净,人家村子可不是海螺村这样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子,像是秋山村就有足足三四十家人家,还有泉水村五十多户,三德镇二百来户等等,东山县下头足足三个镇,九个村子,那可是一千五百多户人家呢,穷人总比富人多,六成的人家都是中下等的人家,而这六成里,这一次有八成的人都跑了过来,或者是直接托人来买,这样一来,那可就是说有近七百户人家对这个鲸鱼肉有爱了。

也因为这样,每一个来买的那绝对就不是什么一百斤的事儿,多半都是一二百斤,就这还是很多人家实在是银子不凑手,只想买上三五十斤,甚至只有一二十斤的缘由下才造成的,多的呢,像是大舅这样,直接一买就是四五百斤的也占了两成,这样的人家多是家境比较殷实,又相对简朴的那些人家,这是和大舅一个打算,趁着这肉便宜,狠狠的吃上一段时间,补补家人的身体。这样一来,等着这些人买好离开,这肉足足卖出去了将近八万七千斤。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可以预见的是,最近三个月里头,卖猪肉的人要倒霉了,估计这生意是不会好了。

说起卖猪肉的,这一次大采购的人群里头,就有两个屠户,好家伙这两个更是绝,居然直接找上了村长,准备一次性买上一千斤,问能不能在便宜些,不为别的,就是想着趁着这肉新鲜,买了直接贩到隔壁县去,哪怕是一斤挣一二文钱呢,也能挣上一笔了不是。

这么多肉,村长能不答应?留着也是浪费,早点卖了早点省心,自然是答应的,不过讨价还价自然是要的,最后三文钱一斤直接出售了两千斤,双方都满意的不行。

十万斤肉,六万斤的油脂,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东西,最终除了各家自留的每家一百斤肉,三十斤可以熬制灯油的油脂之外,在村长的操作下,直接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足足六百两银子,哦,还有那些没人要的鱼皮,这个大家伙儿都说好了,准备收拾好了,给各家做水考用。为将来下海捞海货做准备。

有了银子,那么自然也就该分钱了,按照村子里的老规矩,不管是按照人头,还是按照出力大小,贾训感觉自家怎么也能分到三十两,这会儿贾训也感觉有点不自在了,他发现,自打自己重生之后,好像每一次自己感觉钱不够用的时候,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机会出现,让他家的收入猛地就往上增长上一些。还不会太多,总是正正好好,能把窟窿添上那种。

实在是有些诡异啊,难道是这不知道什么地方有那么一双眼睛在看着自己?贾训忍不住四处张望了一二,什么都没有发现,可他还是感觉自己背心有些发凉。忍不住将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甚至是观音如来都拜了一遍,也不管什么道家佛家的问题了。只求一个心安。

“二子,二子,干嘛呢?姑父叫你呢。”

贾训正心慌的厉害,不想后脑勺就让人拍了一下,抬头一看,是自家大哥,一脸疑惑的和自己说话。而姑父正站在自己面前,皱着眉头不知道想什么。

“啊,什么事儿?”

“二子,你说这大骨头怎么办?这么多骨头熬汤吃也吃不完啊,那福瑞居又不要,放着不是引虫子嘛。”

熬汤?贾训有些傻眼,忍不住看向那还带着血淋淋之色的鲸鱼骨架,这也太夸张了吧,这东西做鱼汤大家不觉得浪费?好吧,这鱼头确实有些吓人,想着拆解下来,用吃掉它来压制心里的不安也是有的,不过他感觉其实还有更好的用处。

“姑父,这东西你说做骨雕怎么样?这样岂不是更值钱?村子里的人就是手艺比不得您的,用这小骨头做个鱼骨梳子总能成吧,外头好些的梳妆匣子,一整套可能卖不少钱呢。”

只要有钱,什么不安,什么吓人都不在话下啊,看看,一个个眼睛立马又都亮了起来。

“我就说嘛,咱们村子里,二子这小子脑子最是灵活了,看看,这一转眼就这么好的主意,可不是,我家可是有闺女的,正好做一整套梳妆匣子,给她当嫁妆。”

“是呢,当聘礼也成啊,一看就知道这是咱们村子拿出去的。”

“大海,咱们村子你手艺最好,这整齐的,大些的都留给你,做点好货色,好给孙子攒点家底,这小骨头咱们大家伙儿分,你看怎么样?”

“我瞧着,这牙齿也不错,打磨好了,做鱼叉也挺锋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