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段思平干脆任由这些从其他地方过来的和尚道士在各处传法,然后有的时候,直接找到一个寺庙,借着辩经之类的由头,将大理的一帮和尚弄得哑口无言,当然最后再给人留点面子,就飘然而去,也显得比较有风度。

大理的这些和尚一个个吃了哑巴亏,还得说别人颇有风仪气度,心里头别提有多憋屈了。

段思瑜这段时间一直对这些和尚道士很感兴趣,因此,一直在关注他们的行动,听到这些事情之后,他不由有些乐不可支起来。

“你对他们有什么想法?”段思瑾问道。

段思瑜敲了敲桌子,说道:“没有啊,就是觉得有趣而已!我一直以来神佛都是清心寡欲的,结果他们在地上的代言者,为了信仰什么的,那真是什么都肯干啊!”

段思瑾笑了起来:“你为什么会觉得神佛都清心寡欲呢?真正清心寡欲的是泥胎木偶,它们无欲无求,无思无想,自然是清心寡欲。”

段思瑜顿时一呆,是啊,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然后就听段思瑾说道:“就算他们是真的如你想的那般清心寡欲,实际上也不过是因为,我们这些人类手上,并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想想看,人类的什么享受,什么积累,对于漫天神佛来说,有什么意义吗?他们说不定看待我们,就如同我们看待蚂蚁一般,或许有的时候会觉得很好奇,但是我们人类会要求蚂蚁向我们供奉什么吗?”

其实段思瑾也就是欺负段思瑜不知道而已,那等神佛,需要的是人类的信仰,还有的一些魔神,还是需要血祭的,当然,鲜血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只是残渣,而灵魂,还有那些怨恨、痛苦之类的负面情绪,才是他们的最爱!

按照科学的说法,神佛与人类其实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存在,而灵魂还有信念差不多就跟他们处在一个维度了,因此,他们可以将这些信念的力量当做食物,或者是自个力量的来源补充。

段思瑜却不知道段思瑾将他给骗了,他一直对段思瑾深信不疑。段思瑾其实也是不希望段思瑜将来真的沉迷于这等事情,这个小千世界本来也没什么神仙佛祖,因此,他就算有这方面的追求,也是白瞎,所以还不如不要在上头浪费精力。

段思瑜顿时有些索然起来,想想的确是这样啊,神仙将人类当做蝼蚁一般,而人类呢,又何曾关心过蝼蚁的想法呢?蝼蚁又怎么可能变成人呢?他郁闷地说道:“也就是说,那些和尚,道士,其实都是骗子?”

段思瑾摸了摸段思瑜的头,说道:“不管真假,他们传播的一些理念并不是什么坏事!”

段思瑜依旧也是怏怏的,不过还是打起了精神,说道:“好吧,既然这样,那就算了!”

而这些和尚道士在天南这边晃悠了几个月之后,心里头就都有了数。他们不是那种不知道人间疾苦,只知道念经说法的人,天南这边的情况,俨然超乎了他们的预料。

那等高产的粮食,不仅是稻米,麦子,还有什么地瓜,土豆之类的东西,另外,大豆、花生之类的经济作物产量也很高,而且出油率也很高。除此之外,各家各户养殖的鸡鸭鹅之类的家禽,还有猪牛羊之类的家畜,都跟中原的颇有不同。

起码这些道士和尚压根想象不到,会有家禽天天下蛋,而且两三个月左右,就能长到四五斤,据说还有一种肉鸡,两个月就能长到七八斤,甚至更重。

中原那边的牛还是宝贵的生产资料呢,在天南这边,已经专门培养出肉牛和奶牛了!一头猪,也只需要半年的时间,就能长到一百五十斤左右,直接就能宰杀了吃。天南这边养羊的倒不是很多,主要是这边不怎么吃羊肉,如果想要弄羊毛的话,这边这种湿热的气候,养什么绵羊,那真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因此,也就是山上的一些寨子里头可能会养一些山羊,但是品种也经过一定的改良,生长速度比较快,而野性却减少了许多。

可以说,在中原的百姓都混不到一个水饱的时候,大理的百姓,已经能够保持温饱,还能隔三差五吃上一顿肉了,因为产蛋的鸡养殖比较多,每天都能吃上鸡蛋,市面上还有人专门出售新鲜的牛奶,还有牛奶做成的奶糕,奶酪之类的食品。有着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大家的饭量都会小很多,对于粮食的消耗也少了不少。因此,大理这边已经可以对外输出自己的粮食了。当然,输出的其实不多,大理也储存了不少粮食作为储备,以免遇到什么旱涝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光看大理的粮食产量,这里已经是帝王基业,只要大理愿意进取,那么,出色的后勤可以为他们培养出一批精兵来。

这些和尚道士都是知道隋末唐初那时候的事情的,虽说史书上都盛赞什么帝王用兵无过于李世民,实际上呢,李世民打的胜仗,差不多就是占据了绝对优势,最主要就是后勤物资的优势打出来的顺风仗,真正遇到差不多的敌人的时候,李世民也没赢过。

因此,在后勤足够的情况下,打仗想输都很难。当然,大理这边也有一些难处,比如说缺少马匹,在南方这样还可以,但是过了黄河,需要面对的就是一马平川的地形,大理这边的矮脚马运输物资也就算了,做别的什么,那完全不够。

因此,在对大理一番考量之后,不管是佛门,还是道门,都起了心思,但是在这之前,他们得先摸清楚段思平的打算,或者说,得看看能不能推一把。毕竟,要是段思平自个不想冒险,就想守着自个这点基业过日子,其他人说破了嘴皮子,也未必有用。

很快,机会就来了。

问题出在两川,如今的东川节度使董璋是个悲催的家伙,就在两年前,董璋满门被杀,而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一家子却安然无恙,这就给原本还算合作愉快的两人之间埋下了裂痕。

孟知祥的妻子是李克用的女儿,乃是公主的身份,因此,董璋就怀疑是孟知祥勾结朝廷,害了自个全家。去年的时候,安重诲以里间两川的罪名被杀,也就是说,之前董璋一家子被杀的事情,直接归罪给了安重诲。朝廷对两川一直是比较忌惮的,蜀中这种地方,易守难攻,名义上听从朝廷的诏令,实际上,这两人都是土皇帝一流的人物。

朝廷为了试探两人,派出使者过来宣抚,孟知祥是个识时务,或者说是个肯低头的,立马上书请罪,而董璋呢,心结却是不解,对于使者也没个好声气。

总之,不管是因为朝廷在里头掺和,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缘故,孟知祥跟董璋已经是势不两立,一触即发。

孟知祥的实力跟董璋相比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西川相对来说比起东川环境要恶劣一些,因此,董璋的后勤还有其他方面,却是比较强。

道门那边使了劲,在孟知祥那边吹了点风,孟知祥知道大理的实力,因此,直接派出了使者,表示董璋疑心大唐朝廷害了自个全家老小,深恨朝廷,因此,想要攻打西川,据有两川,意图自立为王,大理既然自认是朝廷的藩属,那么,也该为朝廷效力,应与孟知祥联手,夹击董璋。

当然了,空口白话自然是不行的,随随便便就叫人出兵打仗,这也不像话不是,因此,自然是许了段思平不少好处。东川不少地方是与大理接壤的,甚至,有不少地方是当年蒙氏攻打两川的时候丢失的地方,因此,孟知祥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直接将这些地方许给了段思平。

段思平正愁地方不够用呢,中原的那些商人带来了不少流民,想要养活越来越多的流民,就得足够的土地。何况东川那里本身如今也是汉人居多,段思平正需要引进更多的汉人进来,与各族通婚,进一步促进各族的汉化,将各族的血脉融入到汉族之中。因此双方签订了协议,孟知祥差点没决定将自个的嫡孙女嫁给段思平的儿子,只是段思英已经成婚,段思瑾和段思瑜年纪都还小,日后说不定还有别的变故,最终只得暂时作罢。

双方约定好了之后,段思平立马就开始整兵等着作战。大理这边对于打仗也很兴奋,大理的很多福利都与军功有关,很多土地私底下是不能随便买卖的,这是为了避免土地兼并,而且也是担心百姓为了额经济利益,只肯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不愿意种植太多粮食。有了军功,就能够拥有更多的土地,还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本,如果能够因此有个一官半爵的话,还能将儿女送到官学去上学,据说再等几年,朝廷就可以开科举,到时候,自家子孙也都能做官了!

而对于那些贵族来说,大理这边的贵族,是有实封的,他们能够享有封地上一成到三成的税收,当然,相应的,也得对封地有一定的责任就是了。而想要成为贵族,要么,你就成为皇亲国戚,要么,你就得又实实在在的军功。

皇亲国戚什么的,实在是有些不现实,段家就这么几个人,段思英的王妃的位置还叫已经获罪的董家人给占了去,另外两个,据传圣子就如同那等藏边的活佛一般,是根本不会结婚的。那就只剩下段思瑜了,问题是,要等到段思瑜成婚,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何况,东川可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大理这边这样的好地方都是皇家内定下来,准备日后册封给皇家人的,如册封给清平王的白崖就是这样的好地方,因此,这些贵族压根插不上手,而东川要是打下来了,皇家吃肉,他们总能喝点汤吧!

原本大理这边民风就颇为彪悍,如今段思平又喊着什么收复失土的话,加上跟着段家人,也确实没吃过什么亏,因此,下面踊跃应战,很快,就已经安排妥当了。

董璋那边可没听说段思平与孟知祥结盟的消息,他如今只剩下一个儿子,因此,将儿子留在节度使府中,自个就亲自率兵攻打西川去了。那边战报一来,段思平就按照约定,整顿了兵马,直接攻向了东川。

东川那边根本没想到,大理居然有勇气打过来,刚开始的时候还在那里打嘴仗,结果直接被驳回了,你们节度使要谋反,自立为王,我们作为大唐的藩国,自然要为宗主分忧,因此,攻打不臣乃是应有之事。

最重要的是,大理不光有名分,还有足够的实力。段思瑾既然早就为段思平征伐天下做了准备,因此,设计出来的武器中,类似于攻城车,投石机这样的很多,有一种叫做回回炮的,还是段思瑾在上个世界的时候,从史料中找到的,如今大理这边又不缺材料,不缺相应的人力,大家又都明白一点数学知识,因此,无论是威力还是精度,都非常出色。

倒不是段思瑾不想用火器,实在是在大理这边的气候环境下,火器一时半会儿不是那么适用,这里实在是比较潮湿,如果用黑火药的话,很容易就会失效。而且,如今就将杀手锏拿出来,回头岂不是要麻烦,因此,还不如先慢慢改良了,等到别人看到了都没法模仿了,再拿出来,那就万无一失了。

既然能够靠着这等利器破城,段思平自然也爱惜兵力,不叫人强攻,只叫人将早就准备好的回回炮推了出来,对准了城楼,就是几炮下去,强大的动能轰击之下,直接将城楼打得粉碎,附近守城的士兵也是几乎粉身碎骨,一个个胆气已丧。

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着这帮守军能够守住城池,那真是痴心妄想。段思平又深谙人性的弱点,直接定了个时间,要是在这时间之前不投降,那么就全面进攻,到时候破城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就让他们自个想象去吧!

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的兵马都叫董璋带走了,这里根本就是守不住了,因此,一帮守军思来想去,最后觉得不能白白送死,还是降了算了,对方好歹是一国之主,降了也不算丢人。倒是有董璋的心腹喊着要据城死守,为主公效死什么的,直接就被几个守将打晕了,绑了起来,这就是投名状啊!

也别怪这些守将不够忠心,实在是董璋自从一家子死光了之后,性子大变,一下子变得喜怒无常,极为暴虐,一旦发火,便是多年的老下属,也是说打就打,如此,自然叫下头人寒了心。

而且这等乱世,指望什么忠诚,那也是有些不靠谱的,跟谁打仗不是打呢,起码段思平的事情他们听说过一些,名声还不错。

因此,段思平轻轻松松就下了一城,这些降将也很是识趣,既然已经投降了,就别指望旧主会原谅了,因此,老老实实给段思平效力自然更有好处。

段思平也是直接保证,只要他们立下军功,那么,他就一视同仁。段思平也是希望在朝中引入一些新鲜的血液,也省得自个坐在上面,往下一看,十有六七都是白族贵族,这实在是有些不那么叫人安心。

段思平这边推进非常顺利,而那边,董璋在刚开始的时候一阵小胜之后,就陷入了僵持,正打算利用反间计离间孟知祥与前线将领,哪知道这回就收到消息,自个的老巢都快被人兵临城下了。

这下子,董璋算是陷入了前后两难的境地,要继续与孟知祥僵持吧,老巢都要被人端了,回头就是丧家之犬,要是撤退吧,又要担心孟知祥的军队追上来,两面夹击之下,他也是受不了的。

董璋还算是比较有决断的一个人,或者说,他也不能没有决断了,毕竟,他就剩下一个儿子传承自个的血脉了,要是儿子没了,就算自个打败了孟知祥,又能如何呢?

因此,董璋直接下令撤退,他也是领兵多年的人物,白日里依旧与对方对峙,晚上的时候却悄悄连夜撤离。

问题是,如果是对付一般人,这样也就算了,可是,孟知祥那边作为段思平的盟友,甚至还提前了董璋一步,知道了东川的战况,因此,一直在留心董璋大营那边的情况,因此,早就准备好了,见得董璋撤退之后,他们也直接带病追击。

孟知祥麾下的军队紧追不舍,董璋一路上丢弃了许多辎重物资,军心动摇之下,又接连战败了几场,带着残兵返回梓州。

问题是,现在梓州也已经乱成了一团,原本因为反对董璋被撤职的陵州刺史王晖与董璋的儿子董延浩打成了一团,而董延浩兵败自尽。

董璋听到消息,大怒之下,命自个的心腹潘稠攻打王晖,结果潘稠瞧着董璋大势已去,直接反手将董璋干掉了。

然后,王晖与潘稠两人又有了争执,一个要投降孟知祥,一个要投降段思平。王晖毕竟是文人出身,觉得孟知祥作为大唐的驸马,西川节度使,算起来是正统,因此,自然是孟知祥比较靠谱。而潘稠可不这么想,他作为董璋的心腹,当年跟孟知祥的属下可是有过不少冲突的,投降过去,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只是,他们如今也是头大,毕竟,孟知祥的心腹大将赵廷隐已经兵临城下,而另一边又是段思平,他们夹在中间,压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段思平思来想去,也觉得不该为了梓州与孟知祥产生什么冲突,因此,在见过了孟知祥的使臣之后,痛痛快快放弃了梓州,但是段思平也没吃亏,孟知祥这下占领了梓州,在实质意义上就占领了两川,地位完全不一样了,就算是朝廷那边,如今也是彻底拿他没办法了。因此,乐意在其他地方补偿一下段思平。

最重要的是,孟知祥也对大理的战力有些忌讳,虽说董璋带走了大多数的兵力,但是留下的也不是什么软柿子,但是段思平这边除了行军的时间之外,几乎是一日下一城,据说,他们手中有几位强大的攻城设备,也就是说,如果段思平乐意的话,攻下梓州还有成都,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因此,如果说原本孟知祥还有耍无赖的心思的话,如今,就只能老老实实遵从盟约,将之前段思平攻打下来的几个城池都给了段思平,然后还补偿了段思平一路行军的军费物资,换取了段思平干脆利落的退兵。

赵廷隐有些不甘心地问道:“主公,这就叫段思平走了?”

孟知祥叹道:“原本可不知道大理居然有这般战力,原本以为他们只能在外围牵制一番,如今看来,大理竟是两川的心腹之患了!”

赵廷隐咬了咬牙,做出了一个割喉的手势,问道:“那主公,要不咱们就?”

孟知祥摇了摇头,说道:“段家当年败落到连自家的嫡系子嗣都只能在苍山牧羊为生了,段思平才几年时间,就攻下了南诏全境,而且看样子下面的人也对他极为拥戴,这等人物,若是不能直接一下打死,那就真的是结了死仇了!而且,你不是江湖人,不知道段思平在江湖中的名声!他原本就号称天南第一人,但是,那其实不是抬举,而是贬低,他当年游历中原武林,中原武林高手,能在他手上走出百招的一个都没有!”

说到这里,孟知祥叹道:“原本以为他就算是武学奇才,也不过就是一介武夫,但是如今看起来,的确一身帝王气象!这等人物,实在是不能交恶啊!”

赵廷隐对于江湖上的事情的确是搞不清楚,他论起马上功夫,还算可以,不过这算是家传,对于江湖上的那些武功,他也只知道个大概,原本也颇有些瞧不起,不过,孟知祥手底下有几个客卿却是武功高手,赵廷隐成为孟知祥的心腹大将之后,曾经见识过那几个客卿的武功,的确是可畏可怖,如果他们行刺客之举的话,一般的人还真是要饮恨于此。

这会儿见孟知祥这般盛赞,虽说还有些不信,但是段思平的武功就算没那么高,有心腹护卫在侧,就算派出大军连夜追击,也是能逃出生天的,到时候,大理与西川打起来,可就不好收拾了,因此,赵廷隐只得歇了那等心思。

段思平那边自然也对孟知祥有所防范,撤军的时候,一直在防备孟知祥会不会派人追击,一直到退入了城中之后,才算是松了口气。

段思平在见过了东川的武力之后,顿时也心动了,东川节度使已经算是大唐实力靠前的节度使了,结果在段思平看来,就算是兵力再高两倍,也是不堪一击的。

东川如此,西川估计也强不到哪里去!段思平不是没想过,要趁胜追击,干脆将两川一起纳入统治。但是最后段思平还是按捺住了这个诱人的想法,没办法,大理实在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得等到新一批的行政军事上头的人才培养出来了,扩张起来才有足够的力量去统治,要不然的话,那就是给别人做嫁衣了!

对于暗中推动了这场战斗的道门来说,他们算是真正看清楚了大理的实力,也看到了大理的缺点,缺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

大理的那些白族贵族,如果只是统治大理这点地方的话,那是真的差不多足够了,因为大家身份上都差不多,这里民风也算是比较淳朴,大理的制度也很是合适,其实不需要他们有多少能力,可是放到别的地方,那随随便便就要被人糊弄得一愣一愣的。

毕竟,中原各地可不比大理,老一辈的贵族都随着蒙氏,杨氏的覆灭要么灭亡,要么驱逐,要么直接败落下去了,新贵们本来就是跟着段思平起家的,各地的情况也算不得复杂。而放在中原就不一样了,中原那边,素来皇权不下县,地方上头,宗族豪强势力即便是官府也得忍让一番。寻常的官员,若是贸然动了这些豪强宗族的蛋糕,说不定回头就能弄得他身败名裂,当然这种情况很少,真要是惹急了,破家县令,灭门太守这种话也不是白说的!因此,最常见的就是一地的主官直接被架空,除了在自个的衙门,到了外头压根说不上话。

那些官员尚且如此,要是叫那些白族的贵族去做官,只怕下面挖个坑,他看都不看就踩进去了。段思平能够忍住这样的诱惑,说明他的确是清醒的人,这些和尚道士愈发看好他了!

但是,人才的问题,对于大理是问题,对于佛门道门来说,那真不是问题,他们的人脉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只要他们乐意从中作保,那么,自然有各地的人才愿意涌入大理,而且这些人才因为得了佛道两门的引荐,那么,自然会对佛门道门有一定的好感,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好处。

因此,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了,还是个熟人。

第82章 第 82 章

来的是曾经被段思平尊崇不已的陈抟。

陈抟原本也是士族出身, 要不然也不能十几岁就被唐皇召见册封。这年头,能修道的人,就没几个是穷光蛋, 多半都是有家学的那种。因此,即便出家了,也不能真的不染凡俗, 六根清净,四大皆空。

陈抟如今入道之后, 就算是一心想着做神仙, 也得考虑一下家族和道门的想法。就算是在另一个时间线上, 传说中陈抟与赵匡胤对赌华山的事情, 不也是道门跟大宋演的一出双簧?道门的活神仙官宣赵匡胤是天命之人,而有宋一代,道门一直过得比较滋润, 直到一帮脑抽了的家伙跑去忽悠想要将昊天改成玉帝, 结果玩大发了!虽说人间帝王的确有册封神灵的权力,但是册封神灵,是需要付出王朝气运的,位格低一点的神灵也就算了, 大家互惠互利,有鬼神相助,对于朝廷也是有好处的。而册封一个位格还在人间帝王之上的至高天帝, 那真是失了智了, 因此, 北宋以一种瞠目结舌的速度直接完蛋了,即便后来又有了南宋,但是也一直在苟延残喘之中。

当然,在这个世界,册封神灵什么的,应该没太大问题,说白了,这个世界估计是被神仙们放弃的世界,连世界规则都被改变了,所以,不存在任何鬼神,册封什么的,自然更是无效的。

总之,陈抟原本想要在峨眉山,在华山一门心思修道,但是道门这边不知道从哪儿得了消息,说段思平私底下对他很是推崇,直接将他找了出来,叫他到大理来见一见段思平。

陈抟能有什么办法,只得出关跑大理来了。

段思平知道陈抟到来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的,不过原本对陈抟那种如隔云端的印象自然也就没了,明白哪怕是活神仙,那也是要吃人间烟火的,段思平如今对于自个的地位愈发有了直观的认识,他终究不是曾经那个段思平了!

道门并不想在段思平那里留下一个高不可攀的印象,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大家是要真刀实枪争取利益的,要是因为姿态太高,跪舔不够及时,导致叫佛门摘了果子,那可就不美了!尤其,段思平从小信佛,跟佛门天生亲近,要是道门不赶紧跟上,那可就失了先手了。

虽说段思平觉得陈抟的形象幻灭了,不过,哪怕是看在陈抟当初在武林留下的威名,段思平还是召见了陈抟。

陈抟也是个洒脱之人,他也不虚言伪饰,开门见山就道出了道门的来意。

道门在中原诸多世家豪族中还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的,甚至,当年五姓七望中,出过不少出家修道之人,也都是家族中颇有身份的人物,这样的关系一直延续了下来,在武周一朝,女皇对世家挥起屠刀的时候,道门庇护了不少人,后来又在李唐夺回政权的时候出了不少力。由此就可以知道,道门的影响力如何了!

另外,道门私底下也资助了不少寒门学子,虽说能读书的,再是寒门也差不到哪里去就是了!陈抟如今就对段思平保证,道门会利用自个的影响力,劝说这些寒门学子来大理出仕。

如果来的是世家子弟,段思平或许还得踌躇一番,毕竟,世家几头下注的事情实在是太多见了,原本是臣子,关键时刻听从主家的吩咐,直接变成奸细卧底,直接将主公卖了的事情也很常见。不过,如果是寒门学子,在大理这边,他们能够得到的,可要比在中原能够得到的多多了,因此,段思平一口答应了下来。

道门的诚意还不仅如此,道门也会派出自个的一些俗家弟子前往大理为段氏效力。当然了,目前做出这样决定的,其实也只有道门的部分支脉而已,道门如今内部也没有统一意见,想要提前投资大理段氏的,主要还是距离大理这边比较近的几个支脉罢了,而北方的那些支脉,却一直觉得一直以来,都只有以北统南的,少有以南统北的,因此,对大理并不抱太高的期望,还是决定在北方那边寻找一下真龙。

陈抟对此也有些无奈,他算起来应该算是北方那边的,但是,他真正入道,却是受了蜀中天师道的指点,他之前隐居华山,其实也是不乐意掺和各个支脉之间的事情,可惜这种事情,不是想躲就能躲过去的!

等到佛门那边知道,道门居然已经派出了重量级的代表跟段思平达成了协议,顿时就着急起来了。谁能想到道门居然会这么果断呢?跟道门一比,头一个受了段思平邀请跑过来传法的佛门就显得太不懂事了!不过,他们动作也不慢,很快有几家直接就表示了投效之心,当然,不仅是口头上的投靠,也有实际行动!他们直接利用自个的影响力开始组织起了移民。

佛门也看出了大理的隐患,汉人比例太少,这导致段思平的统治不得不依赖于以白族贵族为代表的各部首脑头人,而想要完全依靠这些人入主中原,显然不那么靠谱。哪怕是包装,也得将大理包装成一个比较纯正的汉人王朝,才更容易被中原的汉人所接受。

因此,相比较于高层的人才,还是更多的新鲜汉族血液流入,更能抓住段思平的软肋。

“看明白没有,阿爹不用自个亲自下场,他们一个个就都送上门来了!”段思瑾跟段思瑜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一说,段思瑜就反应过来了,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明白了,作为上位者,很多时候不能急着表态,姿态高一点,矜持一点,急的就是别人了!”

段思瑾笑了笑,又跟他说起了千金市马骨的典故,然后说道:“这得分情况,当你需求比较急迫的时候,就不能太过拿捏了,哪怕亲自下场,也得赶紧先表态再说!但是阿爹如今可没这个必要,大理如今政局稳定,其实并不急着接纳移民,因此,自然可以高姿态一点!”

段思瑜问道:“太多的汉人进来,各族会有什么想法吗?”

段思瑾点了点头,说道:“当然会有,所以得给他们更多的利益才行!”

段思瑜眨了眨眼,疑惑地看向了段思瑾:“什么利益?”

段思瑾干脆跟段思瑜解释起了经济与内需的关系,还有什么叫做人口红利。总之就是,大理如今越来越出现生产力过剩的情况,偏偏因为中原战乱的缘故,还有那些商人为了多赚钱,压根不准备搞什么薄利多销的勾当,什么都当做奢侈品来卖,自然卖不出太多产品。但是不往中原和蜀中卖,其他地方消费能力只有更低的。既然对外卖不出去多少,暂时也只能出口转内销了,这样一来,更多的人口就能带来更多的销量,自然能够刺激经济良性发展。

所以,如今的大理根本不怕人多,就怕人不够多。人多了另外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顺理成章地向外扩展了。

“哥,感觉你好阴险!”段思瑜笑嘻嘻地说道。

段思瑾翻了个白眼,顺手将一堆书丢到了段思瑜面前,说道:“既然如此,这些书你自个看完!”

段思瑜顿时有些两眼发直,段思瑾拿出来的书那真是实实在在,就算是一目十行,一本书没个十天半个月也是看不下来的,更不用说仔细理解了,结果就在段思瑜想要求饶的时候,段思瑾已经施施然走了!

实际上,段思瑾觉得许多事情是需要段思瑜自个理论联系实际去做了,段思瑜很多时候太依赖自己了,这样并不好,他迟早是要独当一面的,横竖如今段思平还年轻,而且还没走上扩张的路,因此,段思瑜还有机会去练手,去犯错,等到之后,就没有多少这样的机会了。对于储君,或者说是上位者,很多人都是恨不得拿着放大镜去看的,一旦有什么地方不对,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质疑与诋毁。

段思瑜如今还不是太子,但是他也应该变得成熟起来,好让段思平看到他的能力了。

段思瑜其实对此还是心知肚明的。如果说原本在滇东的时候,小伙伴们之间还算得上是平等的话,如今已经不一样了,许多人在段思瑜身边已经不敢直言直语了,他们变得恭敬谨慎。段思瑜难免觉得有些失落,没意思。不过,段思瑾跟段思瑜说过,上位者其实都是孤独的,如果他们会有什么知己的话,很多时候,根本也是对手与敌人!

对于段思瑜来说,段思瑾不仅是兄长,其实也类似于父亲,段思平在段思瑾成长的过程中,参与度实在是比较低,段思瑜小时候就是段思瑾带大的,因此,对于段思瑾,段思瑜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信任他,依赖他,很多时候,如果能得到段思瑾的一个点头,段思瑜都会高兴很长时间。

只是,再不一样,最后还是得放手。段思瑾之前听到了一个传闻,他似乎发现了这个世界深层次的秘密,他想要去看一看。

第83章 第 83 章

大理如今生活越来越好, 原本一些隐藏在山中的小部族也都走了出来, 也带来了一些消息, 其中有个地方, 叫做不老长春谷。

不老长春谷位于善巨郡之北、吐蕃以南的高山中,那里非常闭塞, 附近的人其实很多都听说过不老长春谷的传说, 还有人见过里头出来的人, 一个个都能活到百岁以上, 就算是百岁老人,也是乌发朱颜, 一个个宛若少年男女一般。

这等事情自然叫段思瑾有所联想,因此,他已经下了决心,准备过去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段思瑾将事情跟段思平一说,段思平想着段思瑾的本事, 便也答应了下来。段思瑜倒是死活也跟着去, 不过,在段思瑾一巴掌镇压了之后, 最后哭唧唧地回去了。

不老长春谷真不是普通人能去的,那里海拔很高, 在海拔低一点的地方住惯了的人, 到了那里都要喘不过气来, 便是吐蕃那边的人, 多上去一会儿也是吃不消的。便是一些原本以采集燕窝为生的怒族, 也只会在一年中金丝燕筑巢育雏的时候,才会爬上山崖采集燕窝,那个时候,天气相对比较晴好,危险程度会低一些。

不过如今,因为大理对于各个部族的支持,采集燕窝这种危险的行当,几乎没人乐意做了!燕窝虽说的确是好东西,但是大理这边的燕窝一贯是卖不出多少好价钱来的,与其冒这个风险,还不如出山登记一下户籍,然后就可以得到一部分衙门的补贴和无息贷款,然后就可以开始新生活了!

除了那种天生喜欢刺激的,谁也不乐意做这种危险的行当,因此,如今,即便是那些采燕客如今也几乎没有了。也是从他们那里,大家才知道了不老长春谷的事情。

段思瑾从一个曾经做过采燕客行当的怒族人那里打听清楚了路线之后,就直接往不老长春谷的方向去了。

到了那边附近,段思瑾就感受到了一点不同,这里的灵气要比普通的地方浓厚得多。不过,不老长春谷是个非常排外的地方,这里生活的是一群纳西人,他们自诩为神的后裔,得了神灵的恩赐,在谷中有一口不老泉,喝了泉水就能够延年益寿,青春常驻。

另外,不老泉中还藏着一卷经文,被他们称为神书,也是他们认为的神灵的赐予,他们按照这卷经文上的法门呼吸吐纳,也能够继续长生。

因此,这些纳西人即便听说了外面的事情,也不愿意离开这个所谓的不老长春谷,横竖他们这里虽然在高山上,但是因为那口不老泉的缘故,这里的气候一年四季宛若阳春,因此物产也颇为丰富,他们又能够一直保持青春,因此,一直到死亡的时候,都身轻体健,不会因为体力的缘故影响到劳作。因此,他们对于外面的生活压根没有任何向往,只想着永远生活在这样的世外桃源中。

不过,段思瑾进入不老长春谷之后,见识了这里的人口数量,还有男女比例,还有孩童的数量之后,很快得出了一个结论,除非是这不老泉和那神秘的经文能让他们长生不死,否则的话,他们大概再过个七八百年的样子,就会因为生育率太低,还有近亲结婚的缘故,直接灭绝。

不老泉的确能够延长他们的寿命,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生育率一直非常感人,一对夫妇能够保持一百多年的青春,他们的生理健康也一直处在青年的水准,但是偏偏,他们很难生下孩子,很多夫妇,差不多都要七老八十了,才会怀孕生子。

这让段思瑾着实有些好奇,不老长春谷的人非常排外,他们固守着自个的传统,从来不会接纳任何外人。段思瑾看到了他们的记载,发现,他们一直以来内部通婚,为了保持所谓的血脉纯净,不允许外来的人进入不老长春谷。有年轻人出谷,认识了外面的异性,想要将人带回来,却被按照族规直接被驱逐,再也不许回来。

而如果有外来的人进入山谷,他们也会将人驱赶离开。修炼那不老泉中的经文,让他们的速度、力量都远胜于普通人,哪怕就是靠着一些粗浅的招式,寻常人也是对付不了他们的,因此,一直到如今,不老长春谷守住了自个的宝物,并没有被外来人窥探。

段思瑾仔细查看了一下他们的记载,发现这里的人真的就能够依靠不老泉和那经文,差不多都能够活到人类的极限寿命,大概是一百五十岁左右的样子,一直到临死的时候,他们依旧能够保持青春模样。

段思瑾对此非常好奇,他直接偷偷采集了一些不老泉的泉水化验了一下,发现这里头居然蕴含了不少水行与木行灵气,灵气的浓度也不足以让人开启修行之路。

段思瑾又开始查询灵气的来源,最终发现,在不老泉的泉眼深处,居然有一段近乎玉石一般的莲藕存在。这段莲藕上只有非常微弱的生命力,根本不足以让它能够萌发新的嫩芽,散发出来的灵气直接融入到了泉水中,最终成为了不老长春谷中纳西族的长生来源。

段思瑾还没反应过来,就发现自个识海中的嫩芽散发出了一股子奇妙的波动,直接将那段莲藕卷入了自个的识海里头。而段思瑾也知道了这段莲藕的来源。这段莲藕来自于一株后天白莲,而这株后天白莲算起来,也是某一粒不知道多少代的先天莲花的莲子演化出来的。那株后天白莲也不知道为何遭遇了劫难,四分五裂,这段莲藕也不知道为何落入了这个小千世界之中,这里灵气稀薄,这段莲藕只能按照自个的本能汲取地脉中的灵气,大部分用来孕育自身,只有一点才融入到外界的泉水中。

段思瑾顿时有些头疼起来了,这莲藕收走了,这不老泉的效力随着灵气的逸散,很快就会消失,回头这些纳西人要是发现不老泉没用了,还不要崩溃啊!

段思瑾并不想借着这种机会,逼迫那些纳西人离开不老长春谷,到山下去生活,他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权!最麻烦的是,这些纳西人的身体受过了灵气的滋养,回头到了外界那种灵气稀薄的环境,很容易就会出问题,说不定身体就会急速衰老而死。就像是生活在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山上,会因为氧气稀薄导致出问题一样!

段思瑾琢磨了一番之后,干脆在交易区兑换了一粒下品的木系灵石与一粒下品的水系灵石,然后布置了一个简单的阵法,将两粒灵石放到了原本莲藕存在的地方,这两粒灵石会在阵法的作用下,按照那段莲藕散发灵气的浓度慢慢散发灵气,段思瑾算了算,按照这个速度,这两粒灵石应该能持续使用一千年左右,到了那个时候,这里的人差不多也会因为太过封闭直接消亡了。当然,如果他们意识到问题,要与外界交流的话,那自然也不至于此。不过,五六百年之后,不老泉的灵气就会渐渐变得稀薄,那时候本来对他们的效果也不会有现在强了。

明白了不老泉的原理之后,段思瑾又将主意打到了所谓的神书上头。

能够被放置在不老泉中的神书,自然不可能是什么普通的质地,那是一卷玉简,用的是上等的青玉,上面铭刻了一些蝇头小字,用的并不是纳西族的文字,根本就是篆文,上头还有一些图形,段思瑾一看就知道,纳西族根本就是依照上头的图形修炼的,他们根本解析不了青玉上的文字。

段思瑾看到上头的篆文,这应该是春秋战国之后流传于楚国的篆文,他翻译了一下之后,发现这就是一部练气的法诀,名字叫做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确是可以让人保持青春不老。而那些图形,也揭露了一部分行气路线。

纳西人虽然没有学过什么内功,但是,他们通过对于玉简上图形的模仿观想,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这部法诀放在如今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武学了,不过入门却很艰难,修行起来也颇有些麻烦之处。

然而,段思瑾发觉,这部法诀就是个障眼法,压根不是这卷玉简的真面目,这卷玉简是被封印了的,段思瑾感受着玉简表面变幻不定的灵气波动,计算了一番之后,将自个的灵识调整到与玉简的波动一致的频率,然后,他就看到了玉简中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