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刚送了袍子和靴子过去,这当会再送木炭过去,就不信他李惟元心肠冰冷,还不对她软化。

于是她就吩咐着小扇:“你去旁边的厢房,从那些木炭里匀出五天要用的量给大少爷送过去。”

自打昨儿知道自己这么些年积攒下来的份例银子就只有那么些之后,李令婉便将这怡和院上下都好好的检视了一番,看她到底还有些什么‘财产’,省得不明不白的就被人顺走了她还一点儿都不知情。而昨儿傍晚巡查到旁边厢房的一间小屋子里时,便见着里面堆了满满的木炭。

这些木炭里面有李府少爷姑娘们整个冬日该得的那一份份例木炭,还有周氏遣人送过来的。

周氏的嫁妆里面有一处庄子,每到年底了就会有庄头来给她献租子,里面自然有木炭。而周氏又心疼自己唯一的女儿,遣人给她送过来的都是最上等的银霜炭。所以相较于李府里其他的少爷姑娘们,李令婉手里的木炭还是最多的呢。不说管她一个人今年冬天用的,就是连带着管了李惟元这个冬天用都足够了。

所以小扇就不解的问着:“姑娘,为什么只给大少爷送五天量的木炭呢?”

完全就可以叫了两个婆子过来,一下子就扛几大袋子过去,将这一个冬天的木炭量全都送过去的啊。

李令婉眨巴了两下眼睛,扭头看着窗外。

这话叫她该怎么跟小扇说呢?一下子就将这整个冬天要用的木炭都送去给李惟元了,那往后她该拿什么借口去和李惟元接触啊?这就和谈恋爱是从借书开始的道理一样,有借就有还,借一本书就相当于创造了两次接触机会。而这送木炭也是一样的道理。先送个五天的量过去,等过五天了,她再送一次,这样非但是有了理由去找李惟元套近乎,而且也会让李惟元心里有一种错觉,你看,她就是这样的在乎我,又从自己的份例炭里特地的抠出这么些给我送过来了。

但这样的心思是不好和小扇透露的,所以李令婉只含含糊糊的说着:“你听我的就没错了。”

小扇便不敢再问了,转身就要去旁边的小屋子里匀木炭去。但李令婉又叫住了她:“罢了,现下就暂且不送了,明儿一早你记得送过去就成。”

冬日天黑得早,现下虽然不过才酉时,但外面的天都已经黑透了。

李令婉心里就想着,依小扇刚刚所说,李惟元的日常用度都要被那帮子逐高踩低的下人克扣,想来晚上照明用的蜡烛也不会给他多少的。那这样的冷天雪夜里,没有木炭烘火,又没有照明的东西,想来天黑了李惟元就会上床睡觉。好歹在被窝里也会暖和些。若这会让小扇送了木炭过去,岂不是要打扰他睡觉?说不定他压根就不会从被子里爬出来开门,到时倒要小扇白跑一趟了。而且这样黑的天,外面风雪也大,小扇毕竟只是个十岁的小姑娘,让她出去也不安全,所以竟是等到明日白天再送过去也是一样的。

李令婉就又闭上了双眼准备休息。不过想了想,她又吩咐了小扇一句:“明儿一早你去给大少爷送木炭的时候记得也送几支蜡烛过去。”

小扇应下了。

一夜雪落无声。

次日李令婉醒过来就觉得很不对劲。

昨儿喝了那样一大碗的姜汤,到现下嗓子还是哑的。不过姜汤好像也没有什么效果,头晕沉沉的不说,身上也火烧似的发烫。但好在脑子还算清明,心里也清楚,所以李令婉就没有当一回事。

不过小扇和小玉在一旁瞧了,心里就觉得很担惊受怕的。

姑娘的脸都烧红了呢。

小玉就战战兢兢的问着李令婉:“故,姑娘,奴婢去跟老太太说,让她给您请个大夫来看看吧?”

不会这么烧下去姑娘就烧死了吧?那她们的罪责可是跑不掉的。

“不用,”却被李令婉干脆利落的给拒绝了,“过两日自然就会好的。”

感冒嘛,吃药七天好,不吃药也是七天好,那她干嘛还要去吃那么苦的中药啊。

上辈子她吃过一次中药,当时给她苦的啊,真是难以下咽,所以那种滋味她实在是不想再体会一次了。

小玉没有法子,只好又问她:“姑娘,早膳奴婢刚刚拿过来了,您要用一点吗?”

李令婉看了看她拿过来的早膳,虽有一碟子蝴蝶酥和一碟子冰糖麻饼,但她觉得油腻腻的,不想吃,不过是喝了两口白米粥就罢了。

一扭头看到小扇还站在一旁,就同她说着:“这里有小玉在,你且给大少爷送木炭和蜡烛去。”

顿了顿,又指着那碟子冰糖麻饼,说着:“顺带将这个也给大少爷拿去吧。”

小扇答应了一声。

早起的时候她就将木炭和蜡烛都收拾好了。因着毕竟只有五天的木炭量,倒也没有多少,她一个人轻轻松松的就拿了。

于是提着一小娄的木炭,还有六根蜡烛,五只冰糖麻饼,小扇敲响了李惟元小院的院门。

这次倒没有如同上次那样一直不开门,教她在外面喝冷风。不过敲得几下,谨言就来开了院门,问她做什么。

小扇说明了来意。谨言就回头朝屋里喊:“少爷,是三姑娘身边的丫鬟,奉了三姑娘的命来给您送东西。”

好歹她也是来送东西的,但谨言却没有一点要请她进去的意思,小扇心里难免就有些不满的咕哝了两句。不过她也晓得大少爷的这院子是从不许外人进去的,所以她心里的那点子不忿随后也就没有了。

而谨言朝屋里喊了话之后,又过了片刻,穿了一身鸦青色素面的缎子棉袄和鹿皮靴子的李惟元终于从屋里走了出来,站在了小院门口。

第17章 口是心非

小扇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英英玉立的李惟元。

印象中李惟元从来都是衣着寒酸,又不怎么同人说话,所以在小扇的心中大少爷只是一个灰色的剪影罢了。

但是现下,李惟元身上穿了她家姑娘昨儿才刚送过来的簇新的鸦青色素面缎袍子,脚蹬鹿皮鞋,踏着满地的乱琼碎玉缓缓而来,恍惚间便让小扇觉得,眼前的少年翩然俊雅,仪容不俗。

只是他看着她的目光实在是太阴寒了一点,周身的气质也太冷冽了一点。

小扇不敢再看,忙低下了头去。

李惟元这时已走到了小院门口,在她的面前站定,甚为简洁的问着:“她让你送了什么过来?”

我家姑娘好歹也是你的三妹妹,怎么你倒是上来就直接这样称呼她啊?

小扇心中腹诽着,但面上也不敢露出什么异样来。甚至是她连头都不敢抬,只是低头说着:“我家姑娘惦记大少爷冷,所以就特地吩咐奴婢给您送了一篓子木炭过来。再有这蜡烛和这麻饼也是姑娘让奴婢给您带过来的。”

李惟元低头看了看放在雪地上的那一小篓木炭,没有说话。

小扇提着一颗心,就怕他会跟昨儿上午一样,拿了这一篓子木炭劈手就给扔了。

但好在李惟元并没有那意思。他只是站在那里,不说话,也不动。

他做主子的都这样了,那谨言和小扇做小人的也就只能干陪着他站在这雪地里,不说话,也不动弹了。

一时都能听到朔风打着卷儿的呼啸而过,旁边的竹叶被吹的簌簌的响。

片刻之后,李惟元总算说话了:“听说你家姑娘病了?”

声音平静,没有一点起伏。

小扇偷眼瞄了一下谨言。定然是昨儿谨言听到了她和张嫂子说的话,所以回来告诉大少爷了。

她就赶忙的应了一声:“是。”

“现下她的病怎么样了?”依然还是很平静的声音,听不出来他到底是关心还是不关心。

一听李惟元问起这个,小扇就想哭。

小丫鬟嘛,没怎么见过事,一见李令婉烧的脸都红了,她只吓的脸都快要绿了。

于是她说出来的话就带了点哭音:“我们姑娘她,她现下还发着高热呢,脸都红了。早膳也没用,就喝了两口白米粥。就这她还一直催促着奴婢,让奴婢赶紧的跟您送木炭过来呢,就怕您冻着。”

李惟元一听就又没有说话了。

旁边的谨言心里就在感慨的想着,三姑娘真是好人啊。都烧成这样了还惦记着他家少爷冷不冷的事。

又过了片刻之后,李惟元的声音才再次响起:“她的病,大夫看了怎么说?”

声音总算是稍微的有了一点起伏,不过小扇依然听不出来他这到底是关心还是不关心。所以她就老老实实的作答:“姑娘她压根就不让奴婢去请大夫,只说她过两日就会好,用不着大夫来看。”

“她是小孩,你们也是小孩?”这下子等小扇的话音才刚落,李惟元立时就发话了。且声音较刚刚大了不少不说,听着还尤其的冷,“还不快去告诉了老太太,让老太太请了大夫来给她看病。”

小扇就迟疑了:“可,可姑娘她不让奴婢将这事告知老太太。”

“不告诉老太太,若她病出个好歹来,到时这份罪你们担待得起?”李惟元这会的声音真的是完全的冷了下来。随后又低喝着,“还不快将她病了的事告诉老太太去。”

被他这样冷声的一喝叫,小扇只吓的一颗心都快要从嗓子眼里跳了出来。当下她也不迟疑了,哦了一声,随后转身就朝着老太太的世安堂飞跑。

李惟元见她去得远了,又低头看了看脚下的那篓子木炭,顿了顿,吩咐着谨言:“将东西拿进来。”

谨言应了一声。见李惟元已经转身进了院子,他想了想,就问了一句:“少爷,您要不要去看看三姑娘?”

怎么说三姑娘的这病不定的就是因着昨儿上午在他们这院门口吹了那么长时候的冷风给冻出来的呢。再说三姑娘都病成这样了心里还惦记着少爷,怕他冷,打发丫鬟送了木炭之类的过来。

就见李惟元的身影一顿,但片刻之后他讥诮的声音就传了过来:“她是老太太和大伯母的掌上之珠,知道她病了,待会儿自然会有满屋子的人去看她,要我去看她做什么?再说她的死活又与我有什么相干?值得我去看她?”

说罢,头也不回的就进了屋子。

剩了谨言站在那里,抬手摸了摸鼻子,心里想着,明明少爷心里还是关心三姑娘的,不然刚刚不至于那样恫吓喝叫小扇,让她要快去将三姑娘病了的事告诉老太太,让请大夫过来看视的,可怎么现下他却又这样说?

谨言想不明白。最后他摇了摇头,手里提着木炭和蜡烛、麻饼进了院子,随后又关上了院门。

小扇到了世安堂,求见了杨氏,带了哭音,一脸惊慌失措的说起李令婉病了的事。

杨氏一听自然是极为的关心,又骂着她昨儿晚上怎么不来告诉她,拖到了今日才来告诉?若是你们姑娘有了个好歹,仔细你们的皮。

双红就在旁边劝着:“定然是昨儿三姑娘见天色晚了,估摸着您睡了,就不想因为她的事来打扰您,所以今儿这丫鬟才来同您说这事。”

小扇直着双腿跪在地上,一个字也不敢说她家姑娘压根就不许将这事拿来告诉老太太,还是方才大少爷那样一喝叫,她才过来告诉的。

她再是个小丫鬟,那也晓得大少爷是不得老太太喜欢的。说了出来,指不定老太太还要骂一顿呢。所以她就只是低头不语,权当是默认了双红说的话。

而杨氏一听双红的话,就叹息着:“婉姐儿现下真是懂事了,心里还晓得这样的体谅我,由不得我不多疼着她几分。只是这孩子也傻,自己个儿都病成那个样子了,便是我睡了,叫醒了我,又值得什么呢?倒巴巴儿的非要自己扛着。”

一面又命双蓉去二门上叫小厮:“就说我说的,让请最好的大夫来。快去快回。”

双蓉忙答应着去了。这边杨氏又要起身去怡和院看望李令婉,双红忙劝住了。

“今儿虽说雪住了,但下雪不冷化雪冷,三姑娘住的院子离着您这里也远,您这一来一去的,若教风吹了,着了风寒,可让三姑娘心里怎么过意得去呢?依着奴婢的意思,竟是让奴婢跑这一趟的好。”

杨氏想了想,便也允了:“左右我现下也不用你伺候着,你索性现下就去婉姐儿那里。等大夫过来了,你细细的问问大夫婉姐儿的病到底如何。让开了药,随后就煎了,你眼看着她喝了再回来。那孩子是个怕苦的,只怕未必肯喝药。”

双红一一的应了。待起身要和小扇离开的时候,杨氏又叫住了她:“我记得我那里还有两罐子上好的蜜饯,是前儿有人送过来给我的,你拿了去给婉姐儿,喝了药之后含一颗在口中,那便一点苦味都没有了。”

双红应了。随后去寻了这两罐子蜜饯出来才和小扇一道出了门,往怡和院这里来。

进了屋子就看到小玉正一脸焦急的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一见双红同着小扇一起进来了,她先是一怔,随后就对双红行了礼,叫了一声双红姐姐。

双红开口让她不必多礼,然后就问着李令婉现下如何了。

小玉就眼中含了泪,要哭又不敢哭的:“姑娘自用了早膳到现下这会就只一直睡着,奴婢也不敢叫醒了她。但奴婢见着她睡梦里面上也是难受的样子呢,心里着急,又不晓得该怎么办,好在双红姐姐你就来了。”

双红一听,忙绕过了面前的屏风,赶到床边去看视李令婉。

李令婉的两颊确实是有不正常的潮、红,一双纤细的眉也是蹙着,很难受的样子。双红便伸手轻轻的搭在了她的额头上,然后她立时也吓了一跳。

触手跟就摸了一块烧着的木炭似的,滚热。

“你们两个要死,”她回头就呵斥着小扇和小玉,“三姑娘身上都烫成这样了,你们两个怎么不早些去告诉老太太知道?”

小扇和小玉一听,两个人都慌了,双膝一软,立时就跪了下来。

这时就听得唉哟一声轻轻的叫唤,双红扭头一看,就见李令婉正睁开了双眼。

“双红姐姐?”一见双红,李令婉的面上有了几分诧异,“你怎么来我这里了?”

双红赶忙的对她说道:“是老太太知道三姑娘病了,所以就遣了奴婢过来看看。”

又柔声的安抚着她:“三姑娘您不要怕,老太太已经让人请最好的大夫去了,待会儿就会到的。”

…她就是不想看大夫,不想喝药才硬抗了这么久啊,可现下倒好,到底还是教老太太晓得,去请了大夫来了。看来免不了还是要喝药了。

一时李令婉的一张小脸都皱成了一个苦瓜样了。

第18章 自作聪明

李令婉没想到原身竟然娇弱成了这个样子,不过是着了个风寒而已,竟然断断续续,反反复复的就高热了这许多天。

不说整个怡和院的丫鬟婆子都被折腾的鸡飞狗跳的,老太太也是每日必要遣了丫鬟过来看视。周氏更是不消说,若不是怕老太太说,她都想整日的长驻李令婉这里不走的。

等李令婉的这次风寒完全好了就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事了,都过了腊月二十。

不过就算是病都好了也没用,老太太可是勒令了怡和院上下的丫鬟婆子,必要好好的看管着李令婉,决不能让她再出院门的。不然若是吹了风,再着了风寒可怎么得了?是以李令婉每天能活动的空间也就只有一个怡和院而已。

真是,快要憋疯了呀。而且最关键的还是,不能每日去李惟元那里刷一刷好感。前面好不容易才看到他对自己有一点软化的迹象,她原本是想着要趁热打铁,一举就将他拿下的,但现下好了,前面的那些功夫全都白费了。

李令婉唯有叹气。

这日是小年,难得的是天气晴暖。李令婉让画屏搬了圈椅到庭院中有太阳的地方,垫了秋香色绣球花纹的坐垫,随后她便坐在椅中晒暖儿。

不过晒了一会儿的功夫便觉得全身暖洋洋的,她就有些昏昏入睡起来。

恍惚中听得开院门的声音,还有小丫鬟轻声交谈的声音。她就睁开眼来,随后就看到了小扇。

“你回来了?”她的声音还带了些许嘶哑。这几日她一直在咳嗽,喉咙整天都火辣辣的,“他可说什么了?”

虽然这些日子她一直病着,但每隔五日她还是会让小扇送一篓子木炭去给李惟元。原指望着她这样做多少是能打动李惟元的,但他好像很无动于衷一般。

但凡只要她遣人送了东西过去他就会收下,却是一个字都不会说。依着小扇的话就是:“别说是一个字了,便是一个表情都没有的。每次都冷着一张脸,倒像咱们欠了他什么似的。”

现下听到李令婉发问,小扇就摇了摇头:“没有。大少爷还是什么话都没有说。”

李令婉哦了一声,心中难免失望。

这漫长的攻略之路啊。她一时心中都有些恻然的想着,李惟元的心是不是真的就是颗石头做的啊?是不是自己永远都打动不了他啊?

小玉这时也从厨房拿了午膳回来了。

小扇就扶了李令婉回屋用午膳。

因着老太太笃信病了的人肠胃弱,是受不得荤腥的,一早就和厨房打了招呼,所以李令婉病了的这些日子便一直只是清粥小菜,吃的她真当是嘴巴里都要淡出鸟来了。不过今儿好像开荤腥了,因着小玉拿回来的午膳里竟然是有粉蒸肉,还有一道煨水鸡,另还有一大碗的虾仁粉皮汤。

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小玉在一旁笑道:“奴婢听得张嫂子说,老太太遣了人过去告知她,说三姑娘现下的病都好透了,不必再和前些日子那样拘着您只吃素。又说您病了这些日子,眼瞧着都瘦了一大圈,下巴都尖了,所以就让张嫂子特地的做些好菜给您好好的补补。”

李令婉表示幸福实在是来得太快了。快的她都不晓得该说什么话了,只能用低头猛扒饭这样的实际行动来表示她心中的高兴了。

谨言此刻正在跟李惟元报告李令婉今儿中午的午膳:“小的看仔细了,今儿午膳,三姑娘房里那个叫小玉的丫鬟拿的有一道粉蒸肉,一道煨水鸡,一道杏酪豆腐,再有就是一大碗的虾仁粉皮汤。”

李惟元正坐在桌旁吃饭。

他的午膳再简单清淡不过,不过是一盘老菜叶,一盘素炒面筋罢了。

他一面沉默的吃着饭菜,一面心里想着,今儿李令婉的午膳都有这样多的荤菜,那想来她的病已经是好彻底了吧?

待吃完饭了,他就让谨言将碗筷都收拾下去洗了,自己则是坐回书案后面的椅中继续看书。

这一看便是一下午。

至日头偏西的时候,谨言进来,给他手边的盖碗里添了滚热的茶水,又垂手同他说着:“小的现下就去厨房那里守着三姑娘房里的丫鬟过去。随后再拿了少爷的晚膳回来。”

自打李令婉病了之后,李惟元便交给了谨言一项任务。那便是每日早早儿的去厨房,却不进去,只在旁边偏僻的地方候着,待看见三姑娘房里有丫鬟进去拿饭食了他再进去。随后还要仔细留意三姑娘的丫鬟拿的是什么饭食,又同厨房里的人说的是些什么话,回来是务必要一个字不漏的告诉他的。

谨言觉得自己脑子笨,总是记不全三姑娘的丫鬟同厨房里的人说的所有话。本来嘛,女人凑在一块原就话多,也没个固定的话题,东家长西家短的,这让他怎么能一一记得住?所以每次回来李惟元问起的时候他就是一脸大写的懵逼样。最后李惟元没有法子了,只得告诉他:“旁的你也不用去记,只需记着她身边丫鬟说的有关她病情方面的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