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在打花样的妇人突然说了这么一句,可把周围惹得哄堂大笑起来。

倚靠在软垫上的华氏也不禁笑了,说道:

“可不管什么小公子,小姑娘,他们快些生出一个来才是正经。”

“…”

蒋梦瑶正在和张寡妇算账,一听这些女人突然就把话题转到她身上来了,看了一眼张寡妇,只见后者也抿嘴笑了起来,第一个开展这个话题的妇人像是来了劲,手里捧着花样来到蒋梦瑶跟前儿说道:

“是啊是啊,老夫人都这么说了,夫人和公子可要加紧呀。”

蒋梦瑶对她羞涩一笑,说道:“太早了吧。”

那妇人说话:“早什么呀!我一个远方表亲,十一岁就怀上了孩子,十二岁孩子都会叫娘了。”

这个话题一出,又是一场轰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似乎都在比谁家的女娃儿生孩子早云云,有个大妈甚至语出惊人,说八岁九岁就有了孩子,虽然心里对这个时代的情况比较了解,可是蒋梦瑶还是情不自禁的在心里骂了一句:

禽兽啊!

封建思想摧残的大部分都是女性,在这里女性不仅没啥地位,连健康都保证不了,八岁,九岁,乃至十一十二岁的女娃娃,在现代就是小学生啊,连初中都还没上,这就给怀上了孩子,她们本身就是孩子,身体自己都没长好,能平安生下孩子来,那就是上天眷顾了,就不指望会不会生病了,因为只是生病什么的都算是幸运的。

这么多妇人里,终于有人也站出来说了这句话:

“这女人早生孩子不好。那些八岁九岁的要么是孩子生不出来,一尸两命,要么就是生出来了也活不下来,能平安生下来的都是少数。”

“…”

然后,这些女人就又围着这个话题继续说了起来。

蒋梦瑶摇摇头,女人们说了一会儿,就有人看了外面的天色,想着回去给爷们儿做饭了,一个动,两个动,不一会儿,帐篷里就只剩下华氏,虎妞,张寡妇和蒋梦瑶四个人了。

张寡妇反正家里就只有母子俩,蒋梦瑶就把她们也留下来吃饭了。吃过了饭之后,小蒜头也睡醒了,张寡妇非他喂了奶,吃饱喝足的小蒜头就不睡了。华氏看着喜欢,就主动承担了陪他玩儿的事情。

一场大雪让村里的男人女人们感情急速飞升,从前她们都只顾着忙活自家的事情,成天忧心忡忡的,就算是住在邻里也是自扫门前雪,很少有机会像这般坐下来聊家常。大家围在一起吃吃饭,说说话,聊聊从前的生活,从前的富贵,再笑笑如今的过眼烟云,唯有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才是真的,其他什么荣华富贵都是假的。

男人们每天两班各两个时辰,由三十人一小队,分上午和下午,主动去山上挖人参,一个正月的功夫,也给蒋梦瑶挖出了不少,村人们把他们的地窖全都收拾出来,让蒋梦瑶摆放这些。

正月过后,大雪终于停了,雪后的天气极为严寒,但是阳光也是特别的灿烂,大家把村子里的雪都铲了堆在一起,有些小菜都被雪压着,冻得蔫儿蔫儿的,蒋梦瑶以为这些菜是活不了了,可是村里的妇人们告诉她,只要过两天,这些菜还会精神起来的,只不过现在是被雪压弯了,冻坏了叶子罢了。

雪后的空气特别新鲜,大家一起铲雪,一起搭架子晒被子,入眼就是一副平安和睦的景象,高博端着一杯热茶站在议事帐篷的外面,看着村里这一派祥和的画面,也是不禁勾起了唇角。

尤其他的眼神会追随着那一抹跟村人打成一片的女人身上,时不时看她一眼,看着她和别人说笑,看着她不计辛劳的和她们一起干活儿,看着她替张寡妇抱着孩子不住逗弄的模样,不禁笑得更欢了。

不远处的空地上传来了一片喝彩声,高博端着茶杯转过身去,只见村里几十个男人都围在一起,观看着什么,不时传出叫好声来。

见高博过去,人们自动给他让出一条道来,高博这才看见内里的景象,只见吴肇一人骑在一匹马上,身后还跟着三匹没有人骑的马,随着他领头的那匹骏马不断变换阵型,一个口哨吹起,四匹马就一字排开,又吹一个口哨,四匹马就前后各两匹,排的整整齐齐,再吹一次口哨,马儿就交错着跑,当真是像是听得懂吴肇口哨中的命令般,如此听话的马儿,又如何不叫人称奇呢。

高博也看的入神,蒋梦瑶走到他身边,戳了戳他的后腰,高博都不用回头就知道敢戳他的人是谁,不由分说,就把人从身后扯到了身旁,一只胳膊搭到她的肩膀上,让她紧靠自己,省得她那只手再作恶。

转头看了看她,明眸皓齿,笑靥如花,蒋梦瑶突然对高博说道:

“夫君,吴先生养马的本事这么好,咱们何不多养一些马,建个马场。”

高博蹙眉不解:“养那么多马干什么呢?”

蒋梦瑶不假思索的说:“养战马呀!将来若是边关告急,咱们再把训练好的战马高价卖给你爹,让他只顾大儿子,不顾小儿子,气死他!”

高博像看白痴一样看着她,蒋梦瑶自己抿起了嘴,因为她不确定自己这番话会不会引起高博的不开心,毕竟那个是他亲爹。

“好主意!”

出人意料的回答让蒋梦瑶笑翻了,高博见她这样也不禁跟着笑了起来,蒋梦瑶偷袭了他一下腰部,高博就捂着难以置信的看着她,让她在外面不要太放肆,可是蒋梦瑶却依旧放肆,连着攻击了好几下,然后攻击了就跑,还不住挑衅:

“来呀来呀!来抓我呀!”

“…”

周围原本看马的男人们全都回过了头,开始看他们,高博脸上一阵尴尬,这才恢复了高冷,轻咳一声,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般,负手离开,谁知道,周围的男人们的笑声却是更大。

原本死气沉沉的流营,因为高博他们的到来而完全变了一个画风,大家回首从前,只觉得从前的生活猪狗不如,没有尊重,没有自由,处处充满着压迫,果然,百姓们幸福与否,真的和在上位者的尊重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蒋梦瑶早在大雪纷飞的那几日,就开始储存冰块,她把村民们从前挖的地窖加以改善扩大,然后把一桶桶干净的雪水放入桶中冻住,藏入地窖之中,原本地下的温度要稍微高一些,但是这么多冰放入之后,以冰养兵,自然不会融化,而等到穿暖花开之时,地下的温度又要较之地面稍稍低一些,这就是冰窖的原理啦。

关外的三月冰雪稍融,气温回升,处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感觉,空气中透着的那股新鲜与清新真的是在安京时无法体会的。

三月初六,建堡工程正式开启,村里的人们也终于找到了归属地,从前虽然他们也是成天劳作,但是心情真的不一样,从前想死,现在对远景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浑身好像都充满了干劲,每天日出起,日落息,生活规律的很。

而高博和蒋梦瑶都不是那种会亏待手下之人,一日三餐都能保证有两荤三素,米饭馒头管饱,大家吃的开心,做得开心,效率也就像是开了飞机一样,直线上升,以至于让总工程设计师汪先生都不禁赞叹大伙儿的凝聚力。

四个月的时间,不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吧,但是整个城堡的外形基本上都已经扩建好了,坚硬高耸的石墙叫人看着就觉得巍峨壮观,蒋梦瑶把张寡妇也拉入了设计师的团队,让她以艺术的眼光,去跟总工程师商讨出一个看起来既美观,又结实的堡垒出来。因为,蒋梦瑶有点担心汪先生虽然是学工程建筑的,可毕竟是个男人,审美上自然比不上艺术班出身的张寡妇了。

一开始的时候张寡妇还有些避嫌,出入帐篷都蒙着脸什么的,可是,在跟汪先生发生几次争执之后,她就记得把包着农布的帽子摘了下来,轻装上阵和汪先生辩论。

自此开放之后,人们就经常能听见张寡妇为了一个角落的美观设计而跟汪先生大肆争辩,战斗力越发强势,到最后,连汪先生也不敢小觑这个女人了。因为,确实他这个大老爷们儿在建造美观这方面,不如女人家细致。

八月初的时候,京里传来了书信,说是蒋源带着戚氏和小圆球已经从京里出发,准备来看他们了。

蒋梦瑶收到信之后,算算时日,蒋源和戚氏应该已经走了一半路程了,蒋梦瑶开心的跳了起来,高博也立刻着手准备,派人准备好了车马,走出山林直接去出关的地方等候他们的到来。

第八十九章

尽管蒋梦瑶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可是蒋源和戚氏的车马却还是到九月初才赶到了关外,与高博派出去接他们的人遇见,然后赶到流营又是两天,马车才刚刚走出山林,蒋梦瑶就从流营那儿飞奔了出去。

高博在后面不禁喊道:“你慢些,别摔着了。”

蒋梦瑶头也不回的回了一句:“知道啦!你也快些嘛。”

夫妻俩一同奔着迎了上去,吴肇和霍宁赶紧勒住了马缰,蒋源骑在马背上,看见似乎大了两圈的闺女跑过来,一下子就从马上翻身而下,蒋梦瑶还是像小时候那样扑入了蒋源的怀抱:

“爹——”

蒋源一把捞起了闺女,抱着转了好几个圈,戚氏掀开车帘,忍不住探出头喊道:

“阿梦。”

蒋梦瑶从蒋源身上跳下来,又跑到马车前伸手去扶戚氏下车,然后就抱着戚氏撒娇:“娘。你们怎么走了这么长时间呀!”

高博走过来,对蒋源规规矩矩的行礼:“岳父岳母大人在上,受小婿一拜。”

蒋源赶忙上前扶住了高博,连连挥手说道:“使不得使不得。”

高博却还是坚持对他们行了礼,一个脑袋从车厢里钻了出来,好奇的看着外面这完全陌生的世界,蒋梦瑶和他对上眼,一把把这小子从车厢里拉了出来。

当年的小圆球,如今也长成个小帅哥了,没有了小时候丰满,眉眼尽得蒋源的风采,看见长得和娘亲一般模样的蒋梦瑶之后,就赶忙讨巧的对蒋梦瑶笑了起来,叫道:

“姐,我们来看你啦。”

蒋梦瑶在他头顶摸了两下,这小子还是和小时候一样,见着她就爱笑,笑得还是那么可爱。

“岳父岳母,咱们还是进去吧。”

戚氏抓着女儿的手就不肯放开,把大家一起迎入了流营。

戚氏四周看了看景象,不禁暗自叹了口气,摸了摸宝贝闺女的脸颊,眼神似乎在说:闺女受苦了。

蒋梦瑶知道戚氏什么想法,对她抛了个媚眼,然后指了指流营那头高耸入云的堡垒,说道:

“娘,你看那里。那就是我们的城堡,不过还在建,明年这个时候应该就可以竣工了。”

随着蒋梦瑶的一声提醒,蒋源和戚氏这才注意到那处,一座气象恢弘的城楼就那么挺立在蓝色天幕之下,周围群山环绕,站在这么远的地方看都觉得宏伟,近看就可想而知了。

戚氏看着一副‘我懂你’表情的蒋梦瑶,在她手背上轻轻的打了两下,一群人才被迎入了议事帐篷。

蒋梦瑶殷勤的请蒋源和戚氏入座,一个劲的问:

“爹,娘,你们热不热?”

此时正是九月,一年之中最为闷热的时节,也不怪蒋梦瑶这么关切的问了。

戚氏舒了口气,用帕子擦了擦薄汗,说道:“外面有些热,不过帐篷里倒是不热,这里面放了什么呀?”

高博亲自给蒋源和戚氏递上了茶水,说道:

“是冰块。阿梦在冬天的时候就未雨绸缪,储存了好些冰块,也亏得她心细,咱们这炎炎夏日才不至于难熬。”

戚氏看着这个女婿,一开始的时候她是真的不太同意女儿嫁给他的,不过现在看来,闺女虽然要远离京城,可是女婿还是很疼她的,丝毫未见约束的感觉,这才觉得心里好受了些,连带看着高博都觉得满意多了。

蒋源喝了一口水之后,才说道:

“原本路上要快一些,不过你母亲身子不便,不敢行驶太快,怕颠着她,这才耽误了些时日。”

蒋梦瑶一听戚氏不舒服,赶忙相问:“什么?娘,您哪儿不舒服呀?”

戚氏的脸上一红,低着头没有说话,蒋源笑了笑,替她说道:

“你娘又怀上了,快五个月了,我原想叫她生了孩子之后再来的,可是她却心急的很,日夜想闺女想的睡不着觉,这不,只好这般匆忙的就来了。”

戚氏瞪了他一眼,说道:

“难道就是我想来看闺女吗?你自己还不是这样,成天念叨闺女怎么怎么样,我耳朵都听出茧来了。”

蒋梦瑶神奇的看着戚氏的肚子,惊喜的说:“娘,你又怀上啦。这么说,我明年又能多一个弟弟或是妹妹啦?”

戚氏笑着点了点头:“是啊。其实娘早就想来看你们了,这回有了身子,若是等到明年,孩子太小,不宜舟车劳顿,这样一等又是两三年的功夫,那怎么行呢,所以,路上慢些就慢些吧,在生孩子之前,总能见到我闺女就行了。”

蒋梦瑶听得感动,抱着戚氏不肯撒手:“娘。阿梦也想你们。”

就在这时,又从外面走进来一位妇人,美艳不可方物,进来后,对着蒋源和戚氏便点了点头,蒋源不知这是哪位,却还是站起了身对她回礼,可是戚氏就有些懵了,因为,这个女人她是见过的。

华贵妃。她,她,她不是死了吗?

赶忙站了起来,对华氏跪下说道:

“贵…”

还未说完,就被华氏扶了起来,不动声色的对戚氏摇了摇头,戚氏这才警觉,两个女人握着手,坐到了一起。

“亲家夫妇远道而来,一路可太平?”

戚氏依旧不能忘记这个女人曾经几乎登至天际的身份,立刻恭谨的回道:

“一路太平,谢…夫人惦念。”

华氏拍了拍戚氏的手,对她说道:“亲家妹妹可别拘束了,既然出了关外,那关内之事便已是过往,无需再提,贤弟妹肯在我儿受难之时,将视如珠宝的女儿嫁给他,并与他远走关外,这份勇气与情谊,吾自当谨记,必不会辜负。请贤弟妹放心。”

戚氏这是第一次与华氏交谈,从前只是在传闻中听过她,无非都是一些宠冠六宫,争权夺利之言,觉得这个女人是高在云端,无法触碰的,听到她死讯的那一刻,戚氏只是觉得可惜,并不觉得心痛,可如今见她仍这般好好的坐在这里,足以说明这个女人有手段,有心计,并且绝不是像外界所传那般争权夺利,照皇上在她死后,所动的排场来看,皇上对她必是有感情的,若是她真的留恋京城中的繁华与地位,自然会留在京城,伺机而动才是,她又何必放弃一切,只默默无闻的随儿子来到关外呢。

大家坐在一起用过了茶水,蒋源和高博聊起了关外诸事,华氏也回了自己的帐篷,让霍青和吴肇带着蒋显云(小圆球)去临时马场玩儿去了,蒋梦瑶则带着戚氏去了她和高博的帐篷里,非要让戚氏躺在软铺上,用枕头垫着休息。

戚氏抓着女儿的手总是不愿放开,看了看帐篷外,对蒋梦瑶问道:

“他对你好吗?”

蒋梦瑶不断点头,说道:“高博对我很好,娘你别总是怀疑他,其实他人真的不坏,对女儿也是真心的好。”

戚氏白了一眼蒋梦瑶,说道:“你呀!真是嫁出的闺女,泼出的水,我不过就问问他对你好不好,你就这般维护,我若是觉得他不好,又怎会将唯一一个宝贝闺女嫁给他呢。”

听戚氏这么说,蒋梦瑶也跟着笑了,戚氏又道:“不过,见你这般维护他,想来他是真的对你很好了。你走了这一年多,我在京里总是担心的很,怕你跟着他吃苦受罪,总是托人打听你们的消息,可是关外毕竟路途遥远,有什么消息也传不回京城,我夜里总是做梦,梦见你在关外过的不好,睡也睡不着,这才决心过来瞧一瞧你的。现在瞧见了,也放心了。”

“娘。”蒋梦瑶弯下身子,趴到戚氏腿上,说道:“让您担心了,阿梦对不起你。”

“傻孩子。什么对得起对不起的。你是娘的闺女,纵然是长得七老八十了,也是娘的闺女,我不担心你,担心谁啊。”

母女俩的眼角都有些泪光,蒋梦瑶深吸一口气,替戚氏将感动的泪珠拭去,然后才问道:

“娘,这一年多你们过的怎么样?我和高博走了之后,其他人可有为难你们?”

戚氏摇头,说道:“没有。没有谁为难我们。国公爷对我们也挺照顾的,府里的人也不过就是说一阵子,说几回我们不理她们也就不说了。你们走了之后,国公爷就将你爹爹当年在边关的那些功绩皆抱上了朝廷,你爹从少府司升做了中府折冲校尉。国公爷又去了边关,原本你爹也要去的,不过,他说让你爹等我肚子里这个孩子生出来之后,再去。”

“爹爹升官了?”蒋梦瑶觉得有些惊喜,原以为在她嫁给离京的高博之后,她爹爹纵然有功,皇上也不会赏才是,可是没想到竟然还升了爹爹的官,真是太叫人意外了。

戚氏见她高兴,又说道:

“升了,现在你爹爹是从四品了。你叔公蒋修也升做鸿胪寺卿,因为有国公爷在,所以皇上对咱们蒋家也都很照顾,蒋舫做了国子博士,正五品,蒋昭也从兵部出来,入了太学院,做了太学博士。正六品。”

蒋梦瑶听完这些,蒋梦瑶就更加惊喜了,说道:“二房的两个叔叔如今官职竟然都没有爹爹高了吗?”

戚氏点头,说道:“是啊。你爹如今是从四品,我也觉得奇怪,纵然你爹在边关立了战功,可是,与他一同的步兄弟却只是封了亲勋校尉,正六品的官儿,你爹足足压了他两级,就不知是皇上是有意抬举你爹,还是有意打压步兄弟了。”

第九十章

“会不会是看在公爷的面子上给的?”

蒋梦瑶也觉得皇上应该不会抬举她爹才是。她甚至觉得,皇上只要不打压她爹就已经很好了,毕竟她是在高博被贬之时嫁给他的,纵然很低调,但事实就是事实。难道像她这种变相的支持,不是对那个皇帝的挑衅吗?如此这般一思量,她爹又如何会得到重用呢?

要么是她爹的功劳特别大,可是这也说不过去,步擎元有忠臣遗孤的身份在那儿,不是更应该要得到重用吗?

“在你爹晋升之后,公爷还去宫里特意对此事问了问,可见晋升之事与他并无关系。”

蒋梦瑶也露出迷茫:“哦,是吗。”

戚氏觉得这个话题并不好,所以,又换了个话题,说道:

“家里的姑娘也基本都有人家了,去年年底,你走了之后,璐瑶就出嫁了,皇上正是在大皇子大婚之后第二天,就把他册封为太子,璐瑶丫头一下子从皇子侧妃,变成了太子侧妃,你都不知道把你大婶娘高兴成什么样,成天的在你二婶娘面前显摆,可把你二婶娘给气的不行。”

说起吴氏,蒋梦瑶还是能够想象的出来她那高兴劲儿的,她一辈子就想压孔氏一头,这下她的闺女成了太子侧妃,可不就有的她显摆了吗?你孔氏出身好,手段高,那又怎么样?老娘会生!老娘生的女儿是太子妃,将来那可是要入宫做娘娘的,哎呀,就这点上,孔氏这辈子都没法越过吴氏去了。

“你虽然才走了一年,可是京里发生的事情确实不少,先是璐瑶出嫁,然后是月瑶和晴瑶全都定亲,月瑶则定给了黄门侍郎赵大人的次子,虽是次子,却也是嫡出,也还算可以了。晴瑶倒是运气好,也是孙姨娘会来事,趁着太府卿夫人来府里做客之时,让晴瑶写了副对联露了个脸,就让太府卿夫人记住了晴瑶丫头,没过一个月,就派人上门来提亲了,虽然晴瑶也是个庶女,但是品貌端庄,性格温良却是众人口耳相传的,因此,也定下了。”

时隔一年,在听京城诸事,蒋梦瑶只觉得好像过了一个世纪这么长,突然想起来问道:

“咦,月瑶和晴瑶都定下了,纤瑶呢?她不是跟她们一般大吗?”

提起蒋纤瑶,戚氏像是又想起来一档子事,说道:“哦,纤瑶丫头原本也是要定的,人家国子监祭酒李大人家有个独子,品貌皆属上等,李夫人都亲自上门求亲了,却又被纤瑶丫头自己拒绝了。”

“…”

蒋梦瑶在心里对蒋纤瑶竖起了一根大拇指,这丫头从小就是这么有个性,人都上门提亲了,她还给人赶走,这是真不想嫁呀。

“本来挺好的一门亲事,国子监祭酒也是三品官儿,李大人又只有李夫人一个正妻,儿子又是独子,将来独门独院的,没有兄弟妯娌纠葛,多好的亲事啊。从前我就想给你找一门这样的亲,可愣是没找着,找着了人家也不要咱。”

戚氏的语气说的有些幽怨,让蒋梦瑶不觉想望天,撅嘴说道:“娘,瞧您说的,好像您闺女真嫁不出去一样。”

戚氏听了她这话,就来劲了,一本正经的说道:

“真是嫁不出去,那段时间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也不知怎么了,每回不管是我看中了人家,还是人家看中了你,第二天,哪怕是第一天就约好了的,第二天人家都搬家了,再找连面都不见了。唉,也是我和你爹的名声连累了你。你说要是你爹这官儿能早一年提,娘也舍不得让你跟着…唉,算了算了,横竖这都是命,你就没有你那些妹妹们命好,能嫁个安分的人家,留在爹娘身边,谁也欺负不到你。”

蒋梦瑶指着戚氏,说道:“喏喏喏,你还说你不嫌弃高博,你就是嫌弃他!在我眼里,高博可比京城那些什么什么大人家的长子次子好多了,至少他是真心对我好,真心尊重我的。”

戚氏扶着额头,叹了口气,说道:

“唉。我这是生了个傻闺女,着了魔了。算啦,我不跟你说这个了,反正现在既成定局,也改变不了了。”

蒋梦瑶嘿嘿一笑:“没错,就是改变不了了。我的命也不见得就比妹妹们差,你看高博在关外建了自己的地盘,将来在这里山高皇帝远,不要太逍遥快活,谁都管找不着咱们,多好。可是妹妹们嫁入了人家,一来要受人家的规矩,二来还要与旁的女人共享夫君,只这一点,高博就不止比他们强了多少倍了。”

“…”戚氏听着女儿三句话不离夸赞自家相公,只觉得哭笑不得,不过见她这样心甘情愿,她纵然心里有点不满,也是可以忽略的。点了点那丫头的鼻子,说道:

“你怎知你的夫君将来不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