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敢!!”庄苑呶着嘴,强道。他隐隐有些发抖,色厉内荏。

  “不敢?”庄草冷笑,“现在城外全是乱兵、流兵,如果我照你所说的烧了军书,他们冲进城里把庄家一家老小全屠了,谁会来替庄家喊冤?姜将军恰好可以带人进城平乱,理由都是现成的。到时人人都会夸他……”

  庄苑强道:“照你所说,那姜将军又何必放我们一条生路?焉知他不是在骗你!”

  “我宁愿信他是个磊落汉子,心有不忍,放我们一条生路。”庄草冷漠的看了庄苑一眼,“也不愿意听你的,送全家去死。”

  庄家逃了。

  双河城顿时人人骂个不休。但庄家就是跑了,趁夜,悄无声息,带着家小,溜得无影无踪。

  前几日庄草还把庄家家财都给运出去了,也不知是不是真如他所说送到姜将军的大营去了,还是……他们庄家玩了一招金蝉脱壳?

  双河城家家户户都惶恐不安,思来想去,只得先闯到庄家把双河太守的印拿到手里,再在庄苑的书案上翻了一通,想抓到他的一二罪证。结果庄家逃的时候收拾得干干净净。

  这些人再一想,索性造了罪证出来。

  姜武很快就见到了庄家的罪证,不是别的,正是庄苑写给朝午王的一封信。写在一卷簇新的锦帛上。

  先王,姜元在把姜鲜的尸骨迎回来后,也算是把朝午王给废了。

  没有明着废,但生前的事一件都没有记下来,死后也不是以鲁王的身份下葬,而是以姜氏的身份附葬。等于把朝午王这三十年给一把抹去了。鲁国历史上,只有姜鲜这个不及继位就去世的大王,然后就是承自他的先王。

  既然朝午王成了伪王,他曾经颁下的王令就是乱命。幸好,鲁国各城池的继承基本上是父子相继,也就是在朝午王那里走个过场,不需要他亲自选拔官员,亲自任命。所以大半的城主、太守都不算是乱命。

  可如果他们自己向朝午王表示尽忠了呢?

  这些人伪造的就是庄苑亲笔向朝午王跪、叩,以其为主的一封信。

  这个罪证栽的是很有水平。

  但这些人郑重其事的把罪证送来,姜大将军好像并没有很在意……

  姜武对吴月说:“把这个也送回去。”

  吴月奇怪:“几十年前写的什么东西,真能有用?”

  姜武摇头:“我也不知道,不过这都说不定。”万一呢?说不定姜姬能用得上。

  于是,第一波战利品终于送回乐城了。其中有双河的太守印,金溪与金河的官印。

  在乐城,已经快到冬天了。

  寒风瑟瑟,可街上的行人却半点也看不出寒冷,街上仍旧人潮涌挤,甚至比过年时的人还多。

  大王出题,整个鲁国,甚至魏、赵、郑、晋的人都来了,他们要在大王面前答出题目,一举成名,天下尽知。

  姜姬在读信,这是第一封,以国书形式递给她的“情书”。

  年轻的晋王在向她求爱。

  她读完问蟠儿:“不知是何人替晋王捉刀,写得不错,读起来朗朗上口,谱成曲子都可以唱出来了。”

  如果说这个时代有什么是足以称道,后世比不上的,就是他们的文章。

  她记得有一个说法,当文字还没有演变为大众沟通的工具时,它更像是一种艺术。

  使用它的人越少,它就会越精致。

  现在这个世界会使用文字的人全都位于金字塔顶端,这让它的使用和传播有了很多附加的意义。

  如果书信、文字不够优美,那甚至会让人耻笑。观文识人,这就让文字变成了衣饰,有时甚至会产生像整容一样的效果。

  她会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她收到了很多、很多的“情书”。从情书上看,她恍然觉得自己成了倾城佳人,而给她递情书的人无不对她情根深种,而且他们全都是世上难得一见的伟岸男儿!

  有知识渊博款的,有谦谦君子风的,有臂上能跑马的壮汉,也有面如蟠郎式的美少年。

  ……其中夸自己容貌长得好,不比蟠儿和白清园差的还不少。

  除了这些走心的,还有直白风的,上来就说自己家财万贯,扛得住她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

  当然,也有像晋王这样以小可怜身份出现,企图令她怜惜的少年。

  环肥燕瘦,应有尽有。

  身份上也是千差万别。

  有晋王这类王公,也有世家子弟,更有自称山林野樵的人,不过看他写的文章,她对这个野樵的兴趣倒是比其他人都更大。

  她现在已经不算太吃惊了。比起姜旦和姜扬,她这边会这么受欢迎也是因为她的身份,还有她宠爱蟠儿与白清园的事也让别人觉得她对情人的身份是很宽容的,什么人都愿意接受。

  蟠儿接过来放在箱子里,看公主又拿起新一 卷来读,问:“公主,大将军送回来的东西,要怎么处置?”

  姜武做得比她想像的要好。她竟然有一点失望……可能在她的心里还是希望他能够出点错,再让她救一救。这样他们两人之间的僵局说不定能打破。

  提起这个让她没什么精神。

  “让大王颁几道王令,改双河、金溪、金河三地为安城吧。”三地合一,这样也就不必再去跟那些人纠缠,打破旧规矩,创造新的比去改变旧的要容易得多。

  如果她能把乐城也给这么改一改就好了。可惜不行,她要敢说迁都什么的,乐城非翻天不可。

  王令下发没有引起丝毫的动荡。其一是庄家逃走的事已经渐渐流传过来了,不管是因为什么,庄家先是袭击了姜大将军的队伍,打输后又自己跑了,可见是心中有鬼。没鬼的话,他为什么不说呢?就是对着姜大将军没办法讲道理,难道不能到乐城来对大王讲吗?离双河最近的建城王家也说没听说过大将军有什么恶行,大将军只是去了金溪与金河,还有王令在身,根本没有靠近双河城。

  这一切应该都是庄家自己搞的鬼,现在是怕被大王问罪才逃了的。

  既然无人替庄家喊冤,庄家就被打成了罪人。

  其二,现在人人都盯着大王出的题,哪有工夫去管一个远在天边的城池是不是换了主人呢?

  大王的题现在已经有几个人答上来了。

  一个是刘氏兄弟,刘竹与刘箐。

  一个是田氏子弟,田分。这个田氏并非是莲花台八姓中的田氏。

  一个则是樊城顾家子弟,顾釜。

  要说这三人之中谁最让姜姬吃惊,就是顾釜了。

  因为他的答案是买来的。

  而最让她惊喜的是田分,他对着姜旦说了一大通让人根本听不懂的话,她在旁边听着也觉得颠三倒四,不知所云。但这不是他说的没道理,而是他自己所想的还没有形成系统,那些东西全挤在他的脑子里。只要假以时日,难保她不能得一个数学家出来。

  刘氏兄弟就有些不功不过了。他们算出的数值与田分相似,但因为其家世,注定她不能用他们。

  三份答案都差不多,数值有偏差是因为计算方法不同,原始数据也有差异,但互相印证反倒能说明他们得出的比率是对的。

  参考这个,她大概就能知道接下来可以做什么了。

第307章 请君入瓮

  明明快要过年了, 城中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龚獠不得不向姜姬请示一下这要怎么办。

  “这些人要是想留在这里过年,可要好好安置才行。”龚獠道。

  大王出题, 但来的人却不都是为了答题,更多的人是为了一睹这个盛况。

  听说最近街上两种人最多。一种是市卖自己著的书、写的文章,或者才华的,还有写个长山张三、江洲李四就这么等着人来问他有什么本事,师从何人之类的;一种是也摆个摊, 立个招牌, 跟人斗题的,我出一道,你答上来, 你再出一道, 我答不上来就输给你什么什么的。

  乐城,或者说鲁国, 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这种风光可看了。

  文人士子,争奇斗艳。这让街上有人说出鲁国大兴这种话。

  姜旦的名声也前所未有的好起来,不少人都认为他会是鲁国的救星, 乃是天降紫微。

  她想应该是那几道题的缘故。题乍看之下并不难,所以才有小儿沿街数人之举。但细思起来却并不好答,甚至还另有玄机。这就此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于是一传十,十传百。

  人一多,麻烦就多了。

  就算是现在也是有穷书生的。

  虽说能读书的都是世家子弟,但哪个地方都不缺败家子。多的是空有一室书香却不事生产, 等父母去后衣食无着的傻瓜。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在家千娇万宠,出来后没了下人就连穿衣吃饭都不会的傻子。

  所以,最近街上的骗子、小偷也多了。

  而冬天一到,天气寒冷,保不齐就有衣食不济的读书人回不了家,在街上冻饿而死。

  本来是件好事,何必要留下瑕疵呢?只要分些钱财,买些衣食,再替他们找个暂时安身的地方就可以了。

  这都是现成的。龚獠可以敞开大门欢迎一些暂时囊中羞涩的士子和读书人到他家来,吃他的,喝他的,住他的。这是好事,是美事,是可以流传出去赚名声的事。

  他相信乐城中打着这个主意的不在少数。稍微有点脑子的都能想到这个。

  这些小事还不至于让龚獠特意跑来找姜姬,他更多的是为了向公主表示他的伏首之意,于是就拿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表白一下他有多蠢,行动都需要公主的关爱啊。

  姜姬就从善如流的关爱了他一下。

  “既然有这么多外人到乐城来,城中又放不下,不如就设个区吧。”

  “什么区?”这个说法倒是新奇,龚獠来了兴趣。

  听了半日,他口中喃喃的出去了。

  公主所言的区不是设在城内,而设在城外。近日天寒地冻,客似云来,担忧这些来客如果衣食无着怎么办?大王和公主特意在城外设一个迎客村,村中房舍、衣食、医药统统免费!

  龚獠摇头,公主啊公主……这点便宜都不肯让别人占。这名声、人望、人心,她统统都要,一点都不给别人留。

  试问,有了大王的迎客村,谁还会住到别的地方去?又有谁的名声会比大王更响亮?

  以前还有蒋家、冯家。现在……

  龚獠笑一笑。恐怕有房子的也会跑过去住吧?不住在大王的迎客村里,怎么能算是大王的人呢?

  迎客村的事很快就传出去了。

  现在盖石头房子需要打地基,而盖百姓们住的那种木头房子,或者草房子是不需要打地基的,只要材料够,人手够,盖起来很快。

  甚至村落也是现成的,就是乐城附近的荒村。

  姜姬早早就命人看好了乐城附近的许多荒村,打算日后把这些村落都填满!

  现在这一群人虽然留不下来,但好歹能添些人气。而且樊城来的流民现在还在城墙根下住着呢,这个村子日后绝不缺住的人。

  为了替迎客村宣传一下,也是为了替日后的计划打基础,姜姬和姜旦、姜扬也在城外建起了行宫。

  有大王、太子、公主三个招牌在,迎客村果然人气暴棚。

  姜姬是打算仿着商城的例子,也给乐城扩大一下。要知道乐城自从鲁国立国起七百年来可从没变过,但人口数量却是年年增加的。那些不停的往乐城涌来的家族,还有新王继位冒出来的新贵,这些人都往哪里装?

  也亏得这么多人都挤在乐城还能挤得下。

  早在人口统计之后,她就想把乐城给变一变了。

  她本来就打算借着这次大批人潮涌入乐城的机会,借着姜旦的名义成事。龚獠冒出来也算是恰到好处,但这件事不能只交给他,她还选了两拨人。

  一个是刘氏兄弟,一个就是姜奔了。

  刘竹和刘箐在答完题后,不见大王有任何反应,心中难免不安。这一日,忽然大王宣召,还是叫了他们两人。

  “是不是上回答的题,大王终于有话对我们说了?”刘箐有些激动,道。

  刘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说:“不要急。大王说这只是第一道题,后面还有两道题呢,可能大王是想等这三道题都解完了再论个输赢,排个座次?”

  刘箐点点头,深呼吸,“我懂了,我不会急着问大王的。”

  结果两人到了以后才发现殿中不止他们,还有另一个大汉和龚大夫。

  龚大夫指点他们:“这是姜御史。”

  刘竹和刘箐赶紧行礼。这个姜御史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

  他与姜大将军同为先王养子,得先王赐名姜奔。先王对他的宠爱丝毫不亚于姜大将军,听说在姜大将军随公主离去时,姜御史寸步不离先王。

  但此人的品德却不好,凶狠毒辣。之前姜大将军离开后,乐城中有不少人蠢蠢欲动,在街上散布公主的流言。大王把姜御史叫进了宫,他出来后就不做将军,改任御史,然后把街上说公主坏话的人全都抓了起来,短短十日,共有五十六人入刑,三十几家被判了重罪,都被押送到山陵去给先王修王陵了。

  这番动作后,城中再也没有人敢说公主的坏话,或看不起年轻的大王了。

  如果说姜大将军是护家犬,这姜御史就是一条疯狗。

  先王留下这两人,可谓是思虑深远。

  姜旦坐在台上,姜智与姜仁都在他身边,姜扬坐在下首第一位上。

  龚獠与姜奔都坐在右侧。刘竹与刘箐度着这座次,起身后都坐到了末尾,却坐到了姜旦左手边。

  龚獠见状不免嘴角一翘。这两个人还挺聪明,这么快就发现哪边是大王自己人,哪边是大王的臣子。他们这是把自己算在了大王自己人这一边了。

  姜旦开口道:“今日请诸位来,是孤有一桩为难的事,不得不请各位来替我参详参详。”他背完这一句,底下人自然就接话了。

  龚獠道:“大王请讲。”

  姜奔被抢了先,不乐道:“直管说就是!”

  他声音大,底下就是一静。

  刘竹与刘箐都道:“大王有事请吩咐。”

  姜智就开口了,首先就是大王看到这么多人到乐城来了,他高兴啊,激动啊,就想更贴近大家,与民同乐!

  姜奔这回抢了个先:“好!”

  龚獠呵呵,也点头称好。

  刘竹与刘箐当然只剩下唱赞歌的份了,好,大王说的就是好!

  姜智又道,大王就想在城外建一个行宫,再替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建一个专供他们使用休息的村落,村落里全都是士子,左邻右舍俱是同窗,耳边尽是读书声,这生活何等的惬意。

  而且士子们想见大王也不必跑到莲花台来,到行宫来就行了,大王想见士子们也简单多了。

  “好!”这回是龚獠占先,道:“大王此举不亚于先人栽树!日后他国提起我鲁国,必会先提起这个迎客村!”

  只要有学识,有所长的人都可以到迎客村来,这还不够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吗?

  刘竹与刘箐也激动起来了!这件事如果做成了,他们何愁刘氏不兴?开元城刘家就算不是莲花台八姓,日后也不会有人不认识刘家了!

  姜智把前因后果解释得清清楚楚后,姜旦出来做了个总结:“既然如此,孤就都托给诸位了。”他起身对着天地一个长揖,在座诸人也都起身对他一揖,这件事就算是完成了。

  等人都送走后,姜旦问姜智:“姐姐这么做是为什么?”好像就是想盖房子?盖很多房子?姜智笑道:“这样我们就不必自己盖房子,就会有别人替我们盖房子了。”

  龚獠回去后就命人去准备钱,买木料、石头等物准备盖房子。

  他一边花钱一边兴灾乐祸,“这回,花钱的不止我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