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要么是被卖了,要么是已经被丢了,死了。

  乐城的流民其实就是没有住所,没有家的人,他们有的也是世居乐城,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了原本的家,流落在街角。

  流民多数靠体力活维生,所以在流民中,男孩子是可以活下来的,女孩子通常一出生就会被扔掉,少数的会长大,但也会被卖掉,极少数的幸运儿会活到可以嫁人,被父亲或兄长或别的什么长辈卖嫁给另一个男人。

  资源的争夺就是血腥的、赤祼的。当资源少的时候,强的一方可以得到资源,得到活下去的机会,弱的一方就会被直接牺牲。

  田分通过对市场上当苦力的流民的观察和盘问——他花钱买了大概一百筐的饼,得出了结论。

  他告诉姜姬,流民中生孩子最多的时代,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只有朝午王在的那三十年,大家生孩子生得不亦乐乎。

  而且似乎不止是流民,流民们说他们捡孩子捡的最多的,也是朝午王在的时候,他们觉得那时的日子比较好过。

  如果从这方面看,朝午王时期都能称得上是盛世了,人口增长啊。

  ……为什么?

  ……原因何在?……是什么刺激了当时的人生孩子?

  姜姬今天来找龚香就是想让他把原因找出来。

  龚香吐掉杨枝,茫然道:“……朝午王时?”那时他还没出生呢,怎么会知道?可公主明显是把他当万事通了,他要直言不是会在公主面前丢脸吗?

  他一口答应下来:“公主稍等几日,等我翻翻以前的史记就知道了。”

第314章 感伤

  朝午王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但他侵夺王位的举动却似乎早有预兆。

  龚香就知道在朝午王之后, 很多世家都不敢再过分宠爱次子、幼子。六百石的悲剧,很难说是不是当年的朝午遗祸。

  但他这辈子的勇气似乎都在夺位那天用完了,之后雄心也在田、赵、蒋三家的欺压下烟消云散。

  但纵观他在位的三十年里, 没有过大的成就,但也没有犯过什么不可挽回的错。

  就连民间百姓都理所当然的忽略了这个大王, 不怎么怕他,大概是因为他得位不正吧,觉得他就该心虚愧疚, 没底气行使王权。

  如果不是公主提起, 龚香从来没想过朝午王还有这样的“成就”。

  呃……百姓生孩子多算成就吗?

  他不是蠢到不懂人口多带来的好处, 但人不是一味的多就行啊,有时人太多了,粮食不够吃会更麻烦。在魏国历史上就有大王能发出感叹, 觉得百姓太多太浪费粮食, 而他悲天悯人, 觉得百姓虽然愚蠢的像畜生一样,但他却仍把他们看做跟他一样的人, 这是何等的胸襟!

  ……不过他在最后叹息百姓繁衍却不能像牛马一样入肚,生也白生, 还不如牛马。

  姑且不论这个大王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总得来说,百姓到底有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没有少到找不到足够多的人来当兵、服役就行, 而多,也最好不要多到没足够的粮食喂饱他们自己的肚子。

  目前,整个梁朝还没有发生过缺人口的事。不客气的说,龚香觉得现在的百姓再少三成都不会动摇鲁国国本。

  可公主看起来很想让人口增加,那他所要做的不是反对她,而是先帮她把事做好。这样如果事情的发展不如她的预料,他可以指点她;如果事情的发展像她说的一样,他也不会犯错。

  不过找出朝午王时为什么人人都喜欢生孩子……这个问题太难了。

  公主,如果你不是公主,敢问出这种问题一定是生疯病了。

  龚香认认真真的回去翻了一通史书,宫中记载朝午王时的内容不多,前十年还算是有模有样的记载,往后就有一笔没一笔了,到了最后几年,甚至只有逢年过节时的一笔记录,而且词句分毫未变。

  朝午王前十年,独宠蒋氏娇儿,对赵王后只是普通。赵王后生得虽然不坏,但性情不讨朝午王喜欢,日渐冷落。后宫中的女人没了宠爱,只剩下权势,那就只有享受权势了。所以赵王后在那十年里就做了两件事:拼命花钱,拼命给朝午王进献美人。

  她曾一掷千金,在承华宫前庭摆满红花,这些花不是鲁国的花,是千里迢迢从赵国送来的,送来后不过摆了两天,赵王后就看烦了。

  而赵王后对朝午王的不喜也从没掩饰过,她还要求朝午王跟她生下一个太子,因为这是朝午王和她共同的责任。

  还有,不许宠爱蒋娇,因为她讨厌蒋娇,而她是王后,朝午王该听她的,她应该比蒋娇更受重视。

  但她并不讨厌别的女人,她可以用美人把金潞宫填起来。

  而之后,蒋娇没了孩子以后也失了宠爱。朝午王在那时却打算扶持另一个家族来对抗蒋、赵。

  当然,他没成功。龚香是从朝午王在两次宴饮时对开元城的刘猫两次赐酒发现的,之后刘猫在乐城停留了两年才回开元,并且再也没有到乐城来。

  从这短短的几句话里看不出刘猫遇上了什么难题,但朝午王有意另拉一个家族入局,还是一个支持他的家族,而开元城刘氏是有意的,却在与蒋、赵对弈的时候落败了,这才退回开元。

  龚香浮想连连,几乎都忘了公主所出的题了。不过数日后,当姜姬问起时,他说:“当国中无大事时,百姓们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他认为朝午王时人们很喜欢生孩子最主要的原因是朝午王与先王的不同之处。先王与先王后的感情很好,那时莲花台只有几个先王后带来的陪滕,唯一一次先王征美还是为了梁帝。

  朝午王在位时间不短,公主所说的流民中生孩子生得最多、捡孩子捡得也最多的时期应该是在朝午王后期,就是蒋娇失去孩子之后。

  “因为朝午王征美。”姜姬懂了。

  这是她一直忽略的,跟燕国举国买粮一样的,发生在鲁国的事……由大王起头的人口贩卖。

  在朝午王之前,鲁国没有大规模的人口贩卖。有家中蓄奴,但并不普遍,至少这不是商人的第一选择。

  因为从古至令,外国来的美人总是更受欢迎些。商人们更愿意远地贩来赵女、魏女、郑女,她们更值钱。

  那时各城城外还有百姓耕种。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

  大王不要羽毛会闪光的鸟,不要轻如云朵的衣衫,不要世上最大的玉璧。

  他要美人。

  如果他要鸟,那山林中再也听不到一声鸟鸣;如果他要衣衫,无数织娘会把眼睛熬瞎;如果他要玉璧,人们会把山挖空。

  他现在要美人,于是人们会搜罗田间地头所有的女人,送到他的床头枕畔。

  朝午王带了个坏头,但百姓们也无师自通了如何从中取利。

  这是本能。

  有时她觉得人性本恶,确实需要用教化去约束人性,让人们压抑恶的一面,宣扬善的一面。

  “他们生孩子来卖。”她说。

  “……是的。”龚香没想到公主竟然能猜出原因,这个叫他猜都猜不出来。

  他还是跟阿悟谈过才想起来的,确实有这回事。

  当时龚家的下人中有一些是雇来的,他们只做短工,干一些洗衣、砍柴等的粗活。他记得其中有个婶子,人称胖婶,他看到她的时候,她不是大着肚子,就是背着个奶娃娃。

  在龚香还很小,脑子还不太聪明的时候,他就觉得胖婶就是这个形象。经阿悟提醒,他现在才发现一个问题:孩子是会长大的,胖婶却连着好几年都背着一个好像总是不满一岁的奶娃娃,这怎么可能呢?

  他以前没关心过这件事,阿悟却说这是一门生意,入门简单,不愁销路,一本万利,还可以跟别的工作同时进行,非常便利。

  这个工作就是生孩子。

  胖婶除了在龚香干活之外,还经营着自已家的小生意,她生下来的孩子会“被善心人士带走享福”。

  当然,如果没被人看中,胖婶家就会把孩子放在街角让人捡走养活。而且,这样胖婶就会一直有奶,她还可以去当奶娘。

  像胖婶这样有家有业的小富人家中的女眷干这个很常见,因为她们会更受欢迎。她们有自己的家,自己的丈夫孩子,看起来人比较干净,又不缺少钱财,所以不管是请短工也好,请奶娘也好,她们都更容易受人信赖。

  “没人关心奶娘家有几个孩子,孩子现在又在哪里。”姜姬听了以后,竟然觉得这种生存的智慧还真是天衣无缝,他们只凭本能就做到了。

  龚香说:“田分没有观察世家,其实那段时间,世家的人反倒都不急着生孩子,他们怕生出女儿来,被朝午王给抢进宫去。”

  “两边需求不同,站的位置也不一样,于是一部分人看到了利益,另一部分的人看到了危机。”她说。

  “对。”龚香点头,“公主,如果你想让百姓们多生孩子,只要让大王也征美就行了。”

  但姜姬却没有点头说好。

  “……再议吧。”她说。

  龚香看着公主平静的脸,猜测她的心中现在是什么滋味。

  其实公主还是有点天真的,这在她身上很矛盾,却存在的天经地义。她能够轻轻松松的利用别人的野心、欲望,父子、母子、兄弟,她都能毫不介意的下手挑拨,让人们自相残杀。

  但同时,她又相信父子、母子、师生、挚友之间的情谊是真实的,不是虚伪的。

  她既认为情谊脆弱的不堪一周,却又认为在没有被破坏之前,世间的情谊应该是坚硬的,无所畏惧的。

  父母会将孩子当成商品,她接受不了。

第315章 祭祖

  “今天是个大晴天啊!”

  两个年轻的侍从站在北奉宫的宫阶上说闲话, 晴空如洗, 分外美丽。

  远处,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安谧的乐城像一个美丽的少女, 在阳光的妆点下妖娆万方。

  祖庙里响起沉闷、缓慢的钟声,一声声传开去。

  新的一年到来了。

  姜姬很喜欢这个世界的一些很人性化的规矩, 比如拜祖先,她以前在现代时去上坟都是大清早天不亮就要爬起来,冻得要死, 但在这里, 日正当中, 也就是大中午头的时候才是拜祖先的好时辰,可以睡个大懒觉再起床。

  不过他们还是一大早就出发了,因为山陵离乐城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鲁国的王驾没什么稀奇, 车是旧车, 朝午王用过的。姜元有心再造个新的, 不知为什么一直没造成,到了姜旦这里,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从库房里翻了一下, 把朝午王的旧车翻出来用, 别说,非常漂亮!镏铜嵌金,九十九根朱漆车辐的大车轮, 比一人还高呢,姜旦的小身板爬上去时可是费了不少力气,不过站在这驾车的车辕上对着众人发话,却是很威风的。

  姜奔是御史,失去了驾车站在王驾前护卫的好处,很生气。不过姜姬让龚獠硬押着姜奔坐进了车里,不让他露面。

  姜武到底还是没回来,虽然她送信去让人告诉他造假钱的事可以托给其他信任的人,他一定要回来。

  结果这家伙不知是不是跑远了,竟然对此信置之不理!要不是送信的人是姜义,她都要以为他出事了!

  既然他不回来,姜奔就不能出现。

  所以现在王驾周围护持着的人是刘氏兄弟、付明,还有终于想方设法投书来到姜旦身边的羊峰和年惜金,不过他们俩只能排在末尾,而他们没有抱怨、不满,因为其他的六百石还没这个荣幸呢。

  如果不是看在他们与家族决裂的份上,她也不会让他们跟着王车步行。

  别以为士子就真的有什么特权。王赐马,则他们可以骑马,王赐车,则他们可以乘车,不赐,他们要跟上王驾就只能靠两条腿。

  这里毕竟还是王权至上的半奴隶、半封建社会。

  去年,这些六百石敢当庭逼迫姜旦。如今,再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他们都不敢这么做了。

  姜姬坐在车里隔窗而望,她的车驾在姜扬的后面,没让姜旦知道,怕他知道以后不肯上车。

  蟠儿在宫里,今天没带他出来。

  王驾从南门出去,道两旁停满了车,车中都是乐城的大小家族,车中的人伏在道旁,等着随大王一同去山陵拜祖先。

  “蟠郎怎么不见?”

  “蟠郎何在?”

  “白公子在!”

  “在哪儿?在哪儿?”

  “在前面!在王驾之后!”

  “他怎么没跟着公主?”

  “你们听说了吗……”

  车出了乐城后,行到十里处,又遇上了前来拜见大王,想跟大王一起去山陵的人,这些人来自涟水。

  队伍越来越大,越来越壮观了。

  再往前就是在建的行宫了。

  姜奔在车里坐着仍不安分,特意找人来敲姜姬的车窗,指给她看——“公主请看,那就是我们大夫为公主建的摘星楼!”

  似乎人人都以为她喜欢高楼,喜欢与众不同。她其实不那么关心这个,但她必须有一些喜好,好给别人留下攀登她的阶梯。

  于是,她让人停下车,打开车门与窗户,出来站在车辕上,好好观赏眼前另一座摘星楼。

  莲花台的摘星楼修建已有百年,百年间,建筑也在发展,她一直觉得这些建筑师傅其实个个都是物理大师,如果能把他们的思想精华记录下来,一定会成为很珍贵的财富。

  眼前的楼不是一座,而是一座主楼,两座副楼,显然,建这座摘星楼的师傅就算没亲眼见过莲花台的摘星楼,也无形中明白了这座楼需要的不止是美观与巧夺天工的技术,它需要的是攻防一体,是一个堡垒。

  “它有几层高?”从外面看,好像只有三层,但就算只是目测,她也觉得这楼不止三层,高度不对。

  姜奔派来的这个人显然比姜奔聪明得多,不知是不是蓝家送给他的。此人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和佩服,摇头道:“公主慧目。只是……大夫说,等公主看了就知道,小人是不敢说的。”

  她的车驾停了,不多时,前方姜旦与姜扬的车驾也停了,此时姜旦才知道姜姬的车走在最后,立刻就对姜智说:“快让姐姐的车排到前头去!”

  姜智低声安慰他道:“这必是公主的意思,大王不必在意。”

  哪知姜旦跟着龚獠读了一年多的书,别的没学会,学会了找理由:“姐姐年长,本来就应该让姐姐走在前头。如果有人说话,就跟他们说以前先王最爱姐姐,看在先王的面上,也是姐姐为先孤为后。”

  姜智笑着去传话了。

  姜扬在次后的车内听到立刻也跟着让了位。

  姜姬在最后听到这番话后,见前面的车驾都已经让开路了,只得从善如流。

  于是大王礼让公主,孝、善、从、德之类的夸赞之语顷刻就传遍了整支队伍。

  龚獠在后面跟着描补:“公主也实在是宠爱大王,大王说什么是什么。”不能大王善良了,公主成娇纵了吧?

  虽然这跟公主一向的人设不符,周围也没有不长眼的提出来,都跟着附和。

  过了行宫就走得快了,姜奔看人们在行宫处只停了不到一刻还有些不满,掂记着等回来时一定要请大王去行宫停一停,他可是好不容易才把行宫建好的。

  到山陵后,山陵外跪满了罪奴,他们渴望的、期待的看着大王的车驾,一时没认出来走在最前面的是公主。

  但他们不可能靠近王驾,只能从头到尾跪在那里,敢起身就会被周围的看守扑杀。

  姜姬下车来后就听到那边传来的哭声、喊冤声、磕头叩拜大王的呼喊声,一眼望去,乌泱泱一大片人。她问姜义,“山陵一共有多少人?”

  姜义道:“五万余。”

  “有些多了。”这么多人都放在山陵给姜元造坟,太可惜了。“等大王出来后,就说大王慈悲,赦一万人,要年轻男女。”她道。

  姜义点头应下,去找姜智,两人悄语数句后,姜智就去办了。

  进殿祭祖就有些普通了,无非就是上香、吟诵诗篇那一套,今年不同的是由姜旦吟诵,他现在能背下来了,字字句句都是龚獠教的,背得很像样子。

  看底下臣工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很满意。其实顶上的人到底有没有学问,是不是草包,底下人未必有多关心,但如果场面上做得好的话,可以满足一大半人,让他们平时少些抱怨,多些敬意。

  姜旦今天的亮相很成功,他已经差不多要洗掉自己身上“无能、无才”的标签了。

  一直在殿上闭嘴装高深是很不错,但不能永远这样,他必须在某些场合开一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