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主在火炉上架了个铁架子,把炸好的云食一个个摊在架子上,火在下面烤着,云食上的油慢慢烤化了,渐渐滴下去,火苗就猛得一蹿高,舔在云食上。

  这一会儿功夫,油和云食的香味就散发出来了。

  摊主又倒出一碗酱,再从一旁的布袋里抓了一把指肚大小的野蒜,摆在燕兵面前,说:“就着这个吃,好吃!”

  燕兵认识这个,这是他们那里贱民才吃的东西,而且吃多了胸口不好受。不过一些神医喜欢用它。

  “这个我们那里有。”燕兵就不肯碰,拿起已经烤焦的云食,在酱碗里狠狠沾了一下,张大嘴一下子就全塞嘴里了。

  摊主连忙继续给他烤,他烤着,燕兵吃着,最后那一瓮云食都被燕兵吃干净了。摊主明明看出燕兵都吃撑了,还舍不得,还要继续吃,摊主也不拦着,就继续给他烤。直到最后一块。

  燕兵才心满意足的坐下来,说:“外面那些家具是好的,还有两箱东西,也都是好的。那些布你看着给吧。”

  摊主请燕兵多坐一坐,还有酒,他可以慢慢喝,他去外面估估价。

  摊主出来后,看到剩下的燕兵都焦急、渴望的望着棚子里,就知道刚才烤香云食的味,这些人都闻到了。

  摊主道:“我们这里有个摊子,他们家自己做云食,也能炸,你们走的时候不如带一些,路上也好吃。”

  他这么一说,一个燕兵就忍不住了,往摊主指的地方张望。

  摊主说:“先别等,等我估估价,估好了以后你们觉得可以,就直接从我这里提一袋黄豆去换就行。”

  “那你快些。”一个看起来瘦得都没了人形的燕兵说。

  摊主先看家具,虽然有些地方有刀剑伤,有些地方有血迹,但都不严重,可以修补。箱子里放的是烛台、铜龟一类的器具,也都算精美。至于最后一辆车上放的乱七八糟的一堆布,则是帐幔和衣服,这些倒是都破的不像话了。

  但挑一挑,剪一剪,还是能整理出来一些能用的部分的。

  摊主大概在心中估了个价,回去问棚子里的燕兵,“我这里有好黄豆,也有杂豆,也有粟,有黄米,还有郑国来的稻米。你要哪种?”

  燕兵道:“哪一种最多?”

  摊主道:“那就是黄豆。”他算了一下,“如果你只要黄豆,我可以给你一千一百四十袋。”

  燕兵说,“能把外面的车装满吗?”

  摊主说:“能,只怕你的车还不够,再加两辆才行。”

  “好!”燕兵摊案而起,挺着个大肚子出去了,喊道:“卸下来!”燕兵们卸车是卸得相当粗暴的,直接把绑在车上的麻绳一解,把车上的东西往地上一推,这就算卸干净了。

  摊主早习惯了燕兵的作风,半点不生气,道:“就在后面,你们绕过去把后面的黄豆全装走吧。”

  燕兵道:“全给我们?”

  摊主笑道:“我这里也就放了这么一千多袋。再多没有。”

  就是有人要抢,抢一千多袋黄豆,哈哈哈哈哈!还没半个金饼值钱呢。他跑不出十里就会被抓回来了。

  商城可是有将军的兵,想在这里抢劫,将军的兵能叫他有来无回。

  燕兵们把黄豆都搬上车,果然不够,摊主说愿意送给他们两架车。

  燕兵对这个摊主的印象很好,“下回我们来了还找你。”他往摊子上扫了一眼,看到顶上有一块木板,上面写着鲁字,“回头……客?”燕兵指着木板道,“是这么念的吧?”

  那个头顶戴冠,作揖的竖人,是“客人”的意思吧?

  摊主笑道:“大人好才华!正是这么念的。”

  燕兵笑骂:“是你们鲁字太好认了。”这种好认的鲁字最先在燕兵中间流传开来,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读书识字也没有那么难!看,他们不是很容易就记住了商城的街道名吗?商人摆出来的货物,名字也都很好记嘛。

  不过等他们信心百倍的去看燕贵们收藏的竹牍后,又开始怀疑自己了。

  这些真的是字?这些难的才是字,鲁字那种不是字。

  但就算燕贵们再怎么贬底,好学好认的鲁字仍然在燕兵中间流传开来。他们开始学着用这种字来写家书,就写在自己的衣服上,如果他们死在战场上,只要同胞将他们的衣服脱下来交给家人,家人就会知道他们最后想告诉他们的话了。

  谁知道他们能活到什么时候呢?

  摊主送上两辆车,只要燕兵帮他一个忙,他想要燕兵说的燕地有的那种野蒜。

  “值钱吗?”燕兵问。

  摊主笑着说:“值,一袋蒜换一袋黄豆。”

  燕兵顿时眼睛就亮了!这种活可以让家里的小孩子和女人去做!到时让他们把蒜拿过来不就可以换黄豆吃了吗?

  燕兵答应回去会告诉他认识的人,不过他也是多了个心眼,“换得人多了,会不会你们就不要了?”

  摊主指着周围所有的摊子说:“大人放心,有多少收多少。”

  商城商人的话,还是能相信的。燕兵心满意足的回去了,看着每一辆车上满满的黄豆,他欣喜的说:“这应该够咱们吃几个月了!”他虽是伍长,手下的人却只有二十几个,剩下的都死了。但这二十几个人都要养家,没有妻儿,也有老父老母,算下来至少百多十口人。

  所以他才要黄豆,这样就能分给更多的人,每个人就能多拿一些。

  一个燕兵沉默的在后面推着,突然说:“你们听说了吗?漆四公子让他的儿子漆离去郑国了。你们说,漆离去郑国干什么?”

  另一个燕兵说:“这还有用?去郑国要粮啊!”

  那个燕兵说:“那漆家现在是不是有粮?”

  瞬间,所有人都沉默了。

  只有那个燕兵,走了一段路后,又冒出来一句:“谁给我粮,我跟谁干。”

  “可是,听说漆离死了……”

  “他死了,漆家还有粮吗?”

  商城城外,蟠儿坐在车里,看着脸色仍然很苍白的漆离,“我就送到这里了。”

  漆离点点头。

  蟠郎不但救了他的性命,还送了他许多粮食,更亲自护送他横穿鲁国,回到燕鲁交界的商城。

  “蟠弟大恩,兄永不敢忘。”漆离握着蟠儿的手说。

  蟠儿笑了一下,又沉默下来,“……公子,你这次回去,是要先去见你父亲,还是……”

  漆离叹气:“自然是要去见我父亲的。”

  蟠儿道:“可是我们打听出来的,燕国流言四起。你去郑国的事已经暴露了。”

  “对。”漆离冷笑,“他们还说我死在郑国了。”

  蟠儿说:“不管这话是谁传出来的,对公子绝无好意。你离开已经快一年了,这一年里,燕国情景不知变成什么样了。你那两个兄长虽然以前不在你父身边,现在情势明显,他们说可能会有别的打算。”

  最重要的是……漆离摸了一下自己的脸。他的脸上有了一道永远不能消失的伤痕。

  就算他的父亲真的成了燕王,他也不会要一个这样的太子。他日后最好的结果,就是被父王封一座大城。

  但他真的甘心吗?漆离不甘。

  “有贤弟给我的十万石粮食,我相信,我父不会忘记我的。”漆离微笑道。

  两人分别后,一个往燕,一个回鲁。

  阿九骑着马往回望,看到蟠郎骑着马的身影越来越远,他沉默的驻足良久,终于咬牙跟上了前面的队伍。

  蟠儿回到商城就要迫不及待的辞行。莫言请他再多等几日,好歹叫他一尽地主之宜。

  蟠儿笑道:“某归心如箭,只好下次再领了。”

  莫言叹道:“好吧,某在此祝君一路顺风。”

  蟠儿快马加鞭,一路不乘车,过城不停。他跟随黄老时流浪多年,扮成商人、过路人非常熟练,从来没有被人发现、怀疑。

  很快,他就到了涟水大关。

  大关附近已经又冒出来了几个新村庄,都是行船到此的船主、船行、商人建立的。

  蟠儿直接去涟水城换文谍好通关,却在城门口看到了新的木板,上面贴着一层纸,还有人贴心的加了挡雨的亭子。

  纸上,则是新的《说文解字》。

  底下的人都在伸长脖子看,有自信记性好的,直接默背起来。

  “看,‘回’字,意思是大声说,喊。”一个人说,“下面的图示是一个张大的嘴,能看到喉咙口。”说着自己嘀咕,“那是喊得挺用力,挺大声了。”

  “它还有第二个意思,绕圈,转圈。”

  “下面有图示,一个点,一个转了圈的线条?”这个人没看懂,“什么意思?”

  “回嘛。终点是一个,转一圈回到原点!”

  “对对对!”

  蟠儿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旁边就有一个小童来兜揽生意,“公子,我这里有所有的《说文解字》,只要十五个铜板,都是我抄的,一个字都没有错。”

  蟠儿还真有些认不出这些新字了,笑道:“那就请给我拿一份吧。”说着把铜钱给这个小童。

  小童高高兴兴的跑回家人身边,从篮子里拿出一本纸牍,跑回来递给蟠儿,“都在这里了!这个月共有二十七个新字!十九个新词!”

  蟠儿道谢,怀揣纸牍继续走,看到街边不止小童,还有大人正在抄写新的字。

  旁边还有老人,虽然头发都掉光了,也跟着孙儿一起学新字。

  孙儿还很同情老人:“爷爷,当时你学的字比这个难写吧?”

  老人促狭道:“是啊,但我学的字比你学的要少得多啊!”老人望着城墙前的木板,惊叹道:“不知你要学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完。”

  小童说:“我先生说,只怕要学到这个大王驾崩吧……不过大王不是神仙吗?神仙是不会死的吧?”

  老人发笑,问:“大王怎么会是神仙?”

  小童说:“他姐姐都是神女了,他也是神仙吧?”

  老人一愣,笑着摇头。

  蟠儿去买干粮和水,走进食铺,听到一个人正在感叹:“先王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生下了大王与公主。”

  “对对对。”

  “先王只这一样,已经比他爷爷干得还好了!”

第407章 女神收税

  初夏, 不冷不热的好天气, 正适合踏春郊游,玩斗殴足球。

  木造的足球场什么时候都里外三层围满了人,绕着球场又延伸出去好几条商街, 全是推车的小摊贩和搭凉棚卖水果、果汁、酸奶、甜酒的小商家。

  这里已经成了乐城人一年四季,休闲玩乐的最佳去处。

  姜姬站在高楼顶端, 能看到以足球场为圆心,向周围辐射开来的民居,三三两两, 聚集成零散的街道。

  这不是她建的, 是百姓们自发聚集在此, 成了新的村庄。

  现在好像每一天都有新村庄出现,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人向乐城涌来。乐城的膨胀已经远远超出所有人的想像,哪怕是她, 也想不到会这么快。

  姜武在她身边说:“涟水大关附近也快住满了。”

  “人够多了就迁一回, 大关附近算是军事重地, 寻常百姓不得靠近。等他们把房子建好了,你们去把人赶出来, 直接占了房子就是现成的军营。”她道。

  做强盗最爽的就是无本生意。倒也不是她恨心,普通百姓是不会在涟水大关附近建村庄的, 百姓们宁愿到乐城来。现在那里九成都是商人。在见识过刑家的手段后, 她对这些商人也不得不提高警惕。

  姜武嗯了一声,对她说:“燕国似乎铜铁都很多,我想从燕国买一些。”

  “好啊, 燕国现在的东西好买,能买多少就买多少!是不是钱不够?”她问,“不够就先在安城造一些。只要钱不是在鲁国花,造多少都没关系的。”

  姜武清了清喉咙,“不是。是有商人想替我牵线。”

  姜姬听出这里头有问题,坐下让他细说。

  姜武在外面的形象当然是大魔王,手中有一座盐城,一座铜城,还有近在乐城咽喉之地的凤城。更别提他拥兵数十万,个人形象早就是无法无天那一挂里的了。

  跟他相比,姜奔都显得纯良了。

  于是,就有个商人前来自荐,说有一桩好生意想跟姜武做。

  他希望姜武能帮他打造兵器。

  这个兵器的数量当然不会是小打小闹,箭以万枝计,剩下刀、矛、枪等也都以千计。

  刚开始,姜武一口回绝了,还要当殿杀他。

  因为他记得姜姬提过有些东西是半点不能出鲁国的,铜和铁都在其中。鲁国可以花大价钱从外面买,能买到的,都不挖自己的。用她的话说,“哪怕是一棵树,长几十年才能砍下来用,等它再长成又要几十年。可用钱买,也就三五十吊钱而已,为什么不买?”

  树还能重新长,铜铁有自己长回去的吗?没有吧,那何必用自己的呢?

  可惜的是像她一样想的诸侯王似乎也不少,所以这两样商品一直也没找到有人肯卖给她的。

  那个商人吓了个半死,以为姜武把他当成来陷害他的人了。毕竟身为大将军,私造大量兵器的话是有造反的嫌疑的。

  他连忙表白自己绝无此意,还自陈是燕人,虽然长得不像燕人,但他的母亲是燕国贵女,父亲出身不明,所以他从小是和奴仆一起长大,虽然也读书识字,但不可能被封为贵族,也不能去当官,无奈之下才出来做商人的。

  他拿自己的人头起誓,如果有一言相欺,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发下这样的重誓,接下来就可以开诚布公的谈一谈了。

  姜武答应替他做武器,但铜铁都要这商人自己出,而且他要五成的回报。

  这样的狮子大开口,商人竟然答应了。

  “人现在就在我的营里关着,没放走。”姜武问:“我搞不清他是哪一家的,这件生意能不能做?”

  “能做当然是能做。”姜姬道,“先看他能拿出多少铁再说吧。”

  姜武回去后就放了这人,让他回去准备铁石。

  这人放走以后,也要看他还会不会再来,如果再来,这件事才能继续往下谈。至于身份,倒是不必现在逼问。

  “等武器都做好了以后再问他,不说就不给他,看他急不急。”姜姬道,“不过如果我没猜错,这个商人应该还会找一个保险,来保证你一定会把打好的武器交给他。”

  比如安排一个“告密者”。

  目前能够压制得住姜武,又仿佛跟他不合的,只有龚氏了。

  姜旦已经表现出了对姜氏一族的宽容大度,连姜奔那样的都能不记前嫌,来人估计没多少把握能说动姜旦反对姜武。

  姜姬却觉得龚氏也未必保险。

  所以她等送走姜武,就把龚香叫来,说要给姜奔加一加码,“帮我想想,最近有什么露脸的好差事可以让他去做。”

  龚香说:“有个现成的好差事。公主,你的神女庙就要进行第一次祭祀了,让他当赞者吧。”

  赞者,就是行祭祀时站门口当门神的人,打扮好一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