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先帝挂了,这个皇帝继位后,朝阳公主先有抚育之责——皇帝太小;等皇帝不小了,朝中也发现皇帝的问题了,更没人提说要把朝阳公主给嫁出去了。自荐为情夫?哦,这个,应该是没有的,就算曾有人这么想,也只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

  敢对朝阳公主伸手,会被以徐公为首的诸世家给千刀万剐。

  ——皇帝如此,你还想拿捏朝阳公主?!说,你有什么居心?是不是想把我们都干掉一家独大?那你先去死吧。

  姜姬听完这段故事后,就把它给跳过去了,问白哥除了来问朝阳公主赶人的事之外,还有别的事吗?

  白哥的第三件事还是跟朝阳公主有关。

  朝阳公主发了一道圣旨。

  第一次,没有经过商议,没有事先宣人进来,陶然和徐公,还有毛昭都没听到风声和动静。

  圣旨就这么横空出世了!

  陶然先和徐公吵了一架,毛昭陪绑。三人互相怀疑又互相洗脱了嫌疑后,开始怀疑别人。偏偏朝阳公主把身边人都给赶出来了,纵然是女眷,此时也顾不上了,于是这些女眷们回了家就先受了一番盘问。

  结果是都不知情。

  徐公就怀疑,这道圣旨跟姜姬有关。

  但他想不出,姜姬提议这么一道圣旨,有什么意义?对她有好处吗?

  姜姬意外“背锅”,满心好奇,问白哥:“是什么圣旨啊?”白哥:“真不是你?”

  姜姬说:“你先说是什么,我才好回忆一下,看我有没有说过这件事啊。”

  白哥头都是大的,“你才回来几天?不是说只见过一次长公主吗?你们都说了什么?”姜姬:“你先说圣旨。你不说,我自己叫人去查。”现成的段小情!

  白哥只得说了,“长公主要替瑶光帝修陵。”

  瑶光帝就是朝阳公主的亲爹。

  姜姬发誓不是她搞的鬼,把白哥哄走了。

  修陵这种事,其实是很正常的。一般是皇帝修自己的陵,修前头皇帝的陵也很正常,如果本朝皇帝非常有能为,前头这个皇帝也很得人心,国家不缺钱,那修一修,也是没问题的。

  因为就算不修陵,住在里面的皇帝也不会有意见啊。

  姜姬把段小情抓进来,让他去查大梁一共有多少次修了先帝的陵。

  段小情查了十几天才查完,说只有两次。

  一次是地陷,把帝陵给陷出一个大坑来,这非修不可了;一次是国内又是干旱又是虫灾,皇帝祭祀几次都没用,突发奇想把亲爹和亲爷爷的陵修一修,好叫天上的亲爹和亲爷爷两个皇帝保佑他这个孝子贤孙一下。等修完陵也过去三五年了,国家也缓过来了,被认为修陵这一招管用!这个皇帝还把这个当成功绩来说,道以后有子孙后代遇上祭祀也解决不了的难题时,不防修一修陵,说不定就能求得祖宗保佑。

  综上,现在国内既无大灾,帝陵也没有塌,这个修陵的旨意,有点没道理。

  白花钱!

  但问题是……朝阳公主手中有三个印,这三个印全盖上去了。

  有这三道印加持,不遵圣旨不只上对本朝皇帝不敬,对先帝也不敬。一口气得罪两个皇帝,这罪过有点太大了,够全家去死两回了。

  这个圣旨不是只有臣子手里这一道,而是广宇宫中已经有了一道本体了,他们手中的最多算分身。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有心不理会这道旨,就需要把广宇宫里那一道也“盗”出来,叫它也消失。不然,就是个祸根。

  在座的,不管徐公还是陶然,都扛不起不遵圣旨的大罪过。谁敢不遵,就等着对头扑上来要他们的命吧。

  所以这个也很好选。

  修就修吧。

  钱,花就花吧。

  现在去年的贡品和税赋还充裕着呢,赶紧先把这个钱给花了,等年尾了看谁倒霉吧,到时没钱再说。

  但花了,徐公和陶然都不痛快,都要找罪魁祸首。

  姜姬搞清楚了整件事后,坐在广御宫中笑得开心。

  第一步走出来,后面就容易了。

第531章 夺权

  白哥进宫, 得回一个没有否认的答案。但他说, “我觉得公主是不知情的。”

  这个,徐公相信,可他觉得这里头一定有姜姬的手笔。修陵的事, 她确实不知。只是因为这修陵的事, 跟她无关。

  他并不想把姜姬当成一个恶人,只看她在鲁国的作为就知道,她是一个胸中有大义之人。

  他问白哥:“近来, 青焰可曾进宫看望公主?”这当然没有。白哥严防死守,就是不想让爱妻进宫。

  徐公说:“让青焰进宫陪伴公主吧。”世家女眷进宫陪伴贵人, 这是理所应当的。本来徐家就该送几个女眷跟姜姬一同进宫, 现在送进去也不算完。

  白哥不愿意, 可他没明着说不愿意, 他问徐公让青焰进宫干什么。

  “不是我嫌弃青焰, 但她比起心计来, 不如公主。”青焰进宫, 只会被姜姬当成枪使。

  徐公说:“我要青焰进宫为公主说一说征夫和征税的事。”

  白哥就懂了, 这是要人去哭惨, 去引起姜姬的恻隐之心。一般这种手段都是用来对付不懂事的皇帝的, 皇帝做了什么莽撞的事后,大臣就进宫哭一哭,让皇帝愧疚而改正, 比直面指责皇帝要好得多。不然当人臣子的, 直接指责皇帝不对, 这样太不恭敬了,往深里说,有踩着皇帝显名的嫌疑。

  白哥自荐道:“这个还是我来吧!”徐公说,“青焰去最合适。”他如实告诉小弟子,“你与青焰一样,在公主面前都是小孩子。只是你过于机变,失了本真;青焰却仍有赤子之心。用赤子之心才能去打动公主。”不然,白哥替姜姬办了多少事,却没有青焰得姜姬喜欢。

  都是因为不够纯真了。

  白哥只好第二天把徐青焰送进了凤凰台。他送了人,就没有走,爱妻与公主在说话时,他就在一旁侍候着。

  姜姬故意说:“我这里有不少人端茶送水,用不着你。”

  白哥为了护妻,抢了殿中乐工的一张琴,坐下道:“我替公主抚琴。”

  不知是凤凰台的传统还是朝阳公主的爱好,广御宫中时刻都有乐工和舞伎侍候,她什么时候想听曲了,想看歌舞了,说一声,立刻就有,都不用等的。

  倒真挺享受的。

  姜姬办正事时喜欢让人在外面奏乐,她和人在里面办事。

  见白哥自请为琴师,她就拉着青焰说:“正好,你随我进来。”

  白哥的脖子都快抻断了,也没办法停下手上的琴,只能眼睁睁看着姜姬把青焰给拉进去了。

  爱妻……叫你失于敌手,吾心痛矣!

  青焰是得了徐公的吩咐来的,不料坐定后,不等她开口提起话头,姜姬已经问起了外面的事。

  “我听说有旨意要修陵,现在修了吗?”

  青焰叹气,“已经在着手此事了。”

  这其实是非常让百姓痛苦的一件事。

  修陵,第一个就是要征丁,第二个就是要再征一遍税。正值初春,各地的壮丁正在开始春耕,家中米粮也差不多在冬天都吃完了,此时征丁再征税,到明年百姓的日子只怕就要过不下去了。

  “那要怎么征呢?”姜姬问。

  征丁和征税的命令已经传达下去了,从凤凰台以辐射状行遍整个大梁。

  这个就是你弱你有理,你强就找你。

  每十年,凤凰台会让各城报一次人口数。人多,就意味着城大,就意味着税收多。

  因为现在凤凰台有人头税。

  这个税因为收起来实在是简单,所以很受欢迎。不管男女,十五就开始收税了。所以民间女子多在十五以前出嫁,娘家是为了少交税,婆家也不想多交税啊,于是女子成亲年龄一直都很小,甚至还有村镇逢到要查人口了,看到生人、官老爷要来了,就把女子赶出家门,让她们跑。等生人走了再找回来。

  也有的地方杀女,或者女子就不算人,在娘家没有姓氏,在婆家也没有名字,从头到尾都像隐形人一样。除了某人之妻,某人之母之外,没有自己的姓名,以此来抗税,也很有成效。

  凤凰台已经很久没这么大范围的征过丁了,人数以万计。他们拿着十年前或更早远的人口统计资料,要各城先把壮丁交来,税嘛,可以慢慢收,不过木料、石料、匠人,这个要先送来才行。

  传令的使臣已经出了城。白哥因为上回已经去过鲁国了,还完成的不错,这回陶然也想把他给算进去,被徐公给挡了。

  徐公把牙咬得死紧,一个徐家门里的都没让出去。

  不过,他也很“有义气”的包下了二十座城,说这二十座城,一定会交足够的壮丁和足够的税,只多不少。

  花千降是一听说这种事就立刻跑来找徐公和陶然吵架了。他很清楚,大梁每年收上来的赋税只有这么多,修陵占去了,他得的就要少了。

  他还要养兵呢。

  这是从他嘴里抢肉,他怎么能放过?

  但这回徐公和陶然站在一起了,说他刚得了鲁国的粮,已经占了好处,该知足了。修陵是正事,是国事!不能容许一个臣子讨价还价。不然,花千降,你敢说你比瑶光帝更尊贵?不给皇帝修陵,要给你钱让你养兵?徐公道:“经年无战,不若散去兵马,与民休息的好。”

  陶然却马上反对:“不行!”花千降见这两人吵起来了,就没他的事了。

  毛昭是从头到尾都没他的事,也轮不上他插话。看陶然发怒,他就上去劝,把陶然劝开后,一切照旧。

  给各城发令,准备修陵。

  花千降一日无功而返,第二日再来,第三日、第四日……他每天都来,见人吵谁,总之就是要钱,要钱,要钱。你要修陵是应该的,但该给我的也不能少半分。

  徐公不可能每天都在那里等着和他吵架,陶然也有自己的事要做。他们两个不在,花千降就没有怕的人了。

  他吵半天,就打扰了半天的差事;他打了人,毁了东西,事情就要耽误。

  毛昭最后也躲了,去见徐公拿主意。

  徐公沉吟片刻后说:“他毕竟手握兵马,我们还是要让他几分的。”何况,这陵修不修的,又不重要。停上三五年,也没关系嘛。

  三月,春返大地。

  朝阳想踏春,她一声令下,凤凰台上下就都准备起来了。

  姜姬发现她让人准备了高车,就是那种车轮巨大,车辕极高,前面要有八九匹马才能拉动的大车。

  她让侍人们去打听,听说要跟着一起去的宫女、侍人也特别多,行李已经堆满了快一百辆车了。

  这哪里是春游,这是准备去旅游。

  姜姬不动声色,还特意让白哥把徐青焰带走了。没了这两个“眼睛”,她就当不知道朝阳公主想干什么。

  凤凰台之外可能是徐公他们做主,凤凰台之内就是朝阳的天下。

  先帝不止是把他的御玺留给了朝阳,他还替她留下了护军和忠仆。

  还有钱,很多钱。

  朝阳可以躺着过都没问题。皇帝们除了自己享受,很少会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跟百姓们一起花。先帝继位后也没少在自己的小金库上下功夫,把钱给攒起来后,还没来得及建宫殿征美人去花一花,就死了。于是这些就都留给了朝阳。

  凤凰台是有自己的护军的,这些都是朝阳自己的私兵,不过是掌握在忠仆手中。

  忠仆们都是先帝养的狗腿子,结果先帝死太早了,狗腿子们还没来得及借先帝的东风爬上来,先帝就没了。结果他们只是凤凰台的二流人家,万万不能跟徐公等人相提并论。

  这些人除了在先帝死后改换门庭投到徐公等人门下的之外,余下的倒是都一心一意跟着朝阳了。

  毕竟朝阳还是很好伺候的。

  朝阳或许不够精明,在御人上却很有一手。等投到徐公门下的人都被坑死后,剩下的人就只剩下朝阳了。她平时爱把这些家族的女眷叫到身边来,也算把住了这些家族。而且也不禁止他们与其他世家的交际。

  总之,朝阳身后还是有一些世家支持的。只是捏一块也不能跟徐公比,所以才显得势单力孤。

  朝阳都准备好了,带着人出了凤凰台,徐公等人才知道“消息”。

  得知长公主是想去踏春,都没放在心上。

  可长公主出城以后一路向西,车都跑出去四五十里了,陶然才带着人紧赶慢赶的追上来了。

  追上来的也没用。

  朝阳就一句话,她要去拜陵,要去见瑶光帝。

  有拦着女儿对爹尽孝心的吗?

  朝阳有跟臣子做对的亲爹和继承亲爹传统的亲弟弟,在跟臣子别劲的时候特别有风采。

  “陶太尉当与我同去。”朝阳说。

  你身为臣子,都听说我要去拜见先帝的山陵了,你还能不跟上来?你还能转头回去?你敢回去,你就不要再当大梁的官了。

  陶然能说什么?

  只能跟着了。

  陶然没传信回去。他也有心眼。他一个人跟去,回头说他没拦着朝阳公主,都是他的错。徐公等人难道会体谅他的难为之处吗?肯定不会啊。

  最好的就是再有人来,最好是徐公的人,最好大家一起去拜陵。

  果然,陶然一去不回,徐公心下生疑,叫白哥进宫,见姜姬也是人去楼空了,就叫白哥带人去追。

  白哥来了,也是徒呼奈何,除了送信回去外,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徐公又哄着花千降带兵追过来。

  花千降也陷进来了。

  这下不用徐公再使劲,花千降一看倒霉的人还不够多,把人又给叫来一大群。

  等凤凰台上下的人听说了以后,不要命的往山陵赶。

  走了一个月,五月时才到了山陵。

  都因为朝阳的车太重了。不然半个月就到了。

  山陵是上面建的不起眼的宫殿,下面墓室都很华丽。不过要祭,就是到旁边的祖庙里祭。

  朝阳这一祭就是一个月也不肯走。反正天也热起来了,山里比平地还是凉快的多的。她在哪里都是长公主,亏了谁也不能亏她啊。

  她不肯走,就没一个人走得了。

  此时,她发觉好像不太对?

  不是说修陵吗?

  怎么不见民夫在这里修呢?!

  她大怒,当着瑶光帝的陵质问陶然。

  陶然哪里撑得住?他一个臣子,被这么质问,简直就是千夫所指。他就迅速把花千降给抛出来了。

  花千降见此,承认了,但他觉得兵不能不养,他反过来质问朝阳,是觉得兵可以不养吗?要是她敢这么说,他就回去解散兵马,挂印,不再领兵。

  朝阳再蠢也知道不能不要兵马,不能不要将军。可她同时也明白,这是花千降在逼她低头认错。

  她还真没对谁低过头认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