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想,鲁国就像是她的学校。她从鲁国毕业后,就来到了大梁。

  姜武会在鲁国境内百战百胜,跟他早年借着土匪之名在鲁国境内游荡有很大关系。当将军的,怎么能不亲自了解战场?他要亲自去看,亲自去走,知道什么地方是什么地势,百姓又是什么样的习俗。

  大梁,可抵得上十个八个的鲁国啊。

  她也不能再阻止他了。

  她想了想,问他:“你要不要从鲁国出来呢?”

  现在开始做准备可能已经有点迟了。因为之前她没想过让姜武再次上战场。只是现在看起来,他自己也愿意打。

  一人难有分身,所以只能先放弃鲁国。

  姜武难得犹豫了下,问她:“那鲁国呢?”这是两人的默契。

  虽然明面上,鲁国她是留给了姜旦。但事实上,一直在看守鲁国的是他。

  姜旦身边的龚香等人与其说是辅佐姜旦,不如说是维持鲁国的正常运转。但整个队伍需要一个龙头。以前龙头是她,现在龙头是姜武。

  她靠智,姜武靠兵。

  姜旦只有身份和姓氏。现在是姜武还在鲁国,鲁国就还姓着姜。如果姜武离开鲁国了,那鲁国会姓什么难说了。

  而且,目前姜姬最大的支持就是鲁国。如果鲁国后院起火了,那她单靠在凤凰台的这个公主城可养不起姜武的军队。

  姜姬想了想,把姜智叫了回来,让他回鲁送信。

  ——既然怕鲁国不再姓姜,落到龚或其他姓氏的手中,那就先让他们忙起来好了。忙起来就没功夫想别的了。

  姜智现在在凤凰台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他长得好,学识、礼仪都是上等的,交起朋友来也不看门第家世。所以也就不奇怪他有了这么多的朋友。

  姜姬叫他到公主城后,跟他说,让他回鲁国送信。

  他说:“我回去送信倒是无妨,只是凤凰台下的局面刚刚打开,现在离开有些可惜了。”

  段小情和他所面对的人群不一样。段小情对着世家吹,他是对着普通百姓吹。段小情吹鲁国靠的是鲁国完全不合常理的国情国势,这让那些读惯了书的世家觉得好奇,他们见过、听过的皇帝、诸侯王都可以说是车载斗量,鲁国这么搞还是第一个,它到目前还没有败掉!多么值得一观啊!

  毕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败了,要看趁早。

  姜智的吹法跟段小情不同,他只需要吹一件事:我们鲁国当官好容易的!

  随便读一点书就可以当官了呢!

  会写字就能当官了呢!

  会数数就能当官了呢!

  什么?你会制器?我们鲁国会制器的都可以从官府领钱呢!白领哦!给钱给粮!

  你不信?

  你去鲁国看看就信了。

  一等世家,家资丰富,养得起家中子弟,不管是有才的还是无才的,都不怕饿死。

  剩下的世家中难免有对着一壁的书吃不上饭的。百姓中小有家资,供子孙读书可以,可不能只读书啊,读了书,目的是带着家族飞升啊!以前他们只能向世家自荐,削尖了脑袋找世家的门路,希望能当个门人、侍从、弟子,以求闻达。

  但想当官,非佼佼者不能。

  哪怕只是升斗小官。

  突然有一个地方说只要能读会写就能当官!这是多大的诱惑?

  哪怕千里迢迢,哪怕只是个诸侯国的蝇头小官,那也值得一试!

  姜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这么高的人气,因为他把在鲁地当官需要的本事都教给大家了。

  包括新鲁字和新数学。

  虽然不乏觉得有辱圣贤,拂袖而去的。但留下来的更多。

  姜智已经忽悠了不少人了。有心急的已经自费往鲁国去了。

  他就觉得现在他走可以,公主最好能指个人来接班啊。

  暖香在旁边听了半天,笑着道:“公主瞧,奴可堪一用?”

  姜姬笑道:“你愿意?那我求之不得。”

  暖香就突然郑重的跪在她面前,“求公主赐姓。”

  殿中其他的人都看向这里,他们中有的目光火热,有的面露担忧。

  他们都看着暖香与姜姬。

  姜姬想了想,说:“林。”

  暖香五体投地行大礼,起身笑称:“日后,奴便是林昌。”

第561章 分燕

  世人不会注意到侍人长什么样, 他们叫什么名字, 口音是什么, 有什么爱好, 讨厌什么等等。

  所以暖香化名为林昌,被姜智引为“同乡”, 编了一个家道中落的故事后,就很快接替姜智成了鲁人明星。

  至于姜智, 他要回乡, 这个倒是不必隐瞒,理由是家父去世,要回乡奔丧, 这一去至少三五年回不来,也很正常。

  林昌笑着说:“幸好你没说要回去娶媳妇,不然三五年不回来, 这里的人只怕就该起疑了。”

  姜智笑着回敬道:“到你该离开时, 是说娶媳妇还是奔丧?”

  林昌大笑。

  姜智交友广阔,到了该离开的时候,来送行的人很多。幸亏他说是奔丧,因为丧父而心情郁闷, 无暇交友, 不然还有不少人想跟他一起回鲁国。

  就算这样, 也有人愿意送行, 一直把姜智送回鲁国。姜智再三推辞才打消了这些人的念头, 就算这样也收了许多礼物才得已成行。

  姜智从凤凰台出来, 下一站就是公主城。他没有再进城拜访公主,而是直接在外面“雇”了一队人送他回乡。

  这一路上可不太平。商人们都说现在外面处处是匪,没有匪,也有流民。

  “他们跟着车走,一跟几十里,有时半夜甩下他们了,天亮又跟上来了。唉。”

  “不敢给吃的,给了吃的就更不会走了。也不敢当着他们的面做饭,一埋锅造饭,那些人中老的小的磕头,女人就解衣,男的更是虎视眈眈,像是要来抢。”

  “如果是贩奴的倒是方便了。可惜咱们这一路是来,等回去时收一些,带回去也能卖个好价钱。多多少少顶一顶路上的抛费。”

  要说奴隶在哪里卖的最好,还要是鲁国。燕国近年来也开始收奴,只是卖给他们一是价低,二来时常不给钱还杀人。

  除了鲁国外,别的地方都不要这么多的奴隶。各城看到贩奴的商人都不让进,怕奴隶身上染病,害了全城。

  所以贩奴商人得知姜姬在此地建了公主城,早就闻风而来。最近半年来因为兵祸,各地流民、溃兵不少都被贩奴商人捉了,送来公主城。

  王姻也没有让商人们失望,买下大批流民充做城役,公主城能以这么快的速度建设起来,这些奴隶居功不小。

  王姻也非常聪明,在姜姬没有插手的情况下就颁下条令,说只要入公主城当了一年的城役的,都可入籍,成为公主城的百姓。入籍之后,每年只需要服半年的劳役,还有粮米可吃,有钱可拿,有衣服可以穿,衙门□□,一年四套衣服六双鞋,分夏季和冬季,冬天会有一件羊皮袄。

  结果那些入籍之后的人都不肯服半年的劳役,他们想一整年都服役!因为现在干活有钱拿了,有粮食吃,有衣穿,生了病,还可以去医院取药。

  王姻为了让流民中识文断字有手艺的人不要去服役还下了苦功去整治这个乱相。

  姜智带着大批的“护卫”出发,中途也熟门熟路的行了商事。他带着许多人送给他的文书字帖,证明身份后,入城比商人轻松得多。但是买大量东西时还是有点麻烦。

  他姓姜,又是鲁人,就有人问他是不是鲁国王族,他笑称大梁姜氏者,八成在鲁。轻而易举的就解了别人对他姓氏的疑惑。

  姜武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只好扮成护卫,跟在姜智身边。他蓄了大胡子,脸被胡子一盖,什么人也认不出来。

  姜智替他打听各城世家,如果有世家自传的文集就多方打听,购买下来。

  世家为了吹捧自己,写出的文集多不胜数。公主来的时候就走一路买一路,姜智没想到大将军也这样。

  他想着如果将军看不懂,露出疑惑来,他就不动声色的替大将军解读。

  不料在城外扎营休息时,他看到大将军皱着眉,捧着书简,虽然读得艰难,但也读下来了。

  叫姜智震惊之余,不由得更加敬佩大将军。

  ……他估计见到大将军的人,都不会以为大将军识字。

  大将军看着像个粗人,也从来没想过要扮成士子。

  姜智想着想着,有点开心。

  大将军的书看得极快,有的看完就烧了,有的却收藏了下来。

  走到显阳城的时候,大将军跟他分开了。

  姜智担心没有他,大将军无法再进城,道:“何不让我再陪伴大将军一阵呢?等我辞别了大将军,快马加鞭,也不会误了事的。”

  姜武说:“不用,已经到显阳了,从这里开始我也可以进城了。”

  姜智不解,但也没有细问,就将粮草等都留下,只带上两百多护卫走了。

  他不懂姜武是什么意思,只好自己进显阳去看。结果在显阳城,他带着两百护卫大摇大摆的进城,城门卫都不看一眼的。他在市场上采买大批粮食,商家也不多管,看他身边带着护卫,还问:“公子可要好刀箭?我显阳的兵器最好,外面的人都爱显阳刀、显阳箭呢。”

  姜智从善如流的在这个商人的介绍下去采买了弓箭,带着兵器出城时,那城门卫还是不理他。

  姜智好奇起来,再让人进城去打探。

  原来显阳城好武!

  显阳背靠铁矿,前五十年都没有什么作为,只是每年准时上贡而已。等这个城主的爹死了以后,他接任城主之位,就搜罗制刀箭的名匠,或请或绑,将人掠来显阳城,给他造刀造箭。

  好刀好弓好剑要好武人来使用才能看出威力,于是他下一步就广邀天下武人来显阳试刀、试剑、试弓。

  等神兵纷纷出世,显阳的名声也已经打出去了,各地好武、会武,不论是对神兵感兴趣还是想再造一柄神兵出来的匠人都来到了显阳,并在此地扎根。

  显阳城主不是有意为之还是……在显阳,兵器易得,因为铁匠云集,而显阳又有自己的铁矿,铁石非常便宜,所以除了神兵之外的兵器有很多,价格便宜,吸引来了许多商人。

  还有外地的人特意闻风而来,选购兵器。

  凤凰台也不是没有“斥责”过显阳城主,结果这个城主就立刻备下神兵,准备进凤凰台“面见”皇帝,献上神兵,祈求宽恕。

  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显阳城主没到凤凰台,显阳城也照样售买兵器。

  而且显阳城主一直在向外界表白自己只醉心神兵。你看,显阳城没有屯兵吧?每年征丁也都按时发还了吧?他并没有不臣之心啊,只是一点小爱好而已。

  你说为什么铁矿有村民公然盗采卖给铁匠打造兵器?

  升斗小民,糊口之资,他身为一城之主,怎么能忍心夺去呢?

  村民世代生活在此,铁矿附近又少耕种,他们挖几筐石头拿出去卖,这都要罚,未免不近人情,太过苛刻。

  显阳城主如此“慈爱宽和”,谁能说他不好?

  姜智打听到此也就够了,带着兵器出了显阳,一路往鲁去。

  这条从凤凰台到鲁国的路已经叫鲁商们给踩出来了。沿途村镇城池见到鲁商有的给好脸,有的就要生气。就是那些流民知道这里常有商人经过,要么跪候在道旁乞食,要么就准备抢。

  姜智这一路看起来也算是个豪商,自然也引人垂涎。

  幸好他随身带着两百多号人,又在显阳买了一批刀箭兵器,遇到打劫的都被他反劫了。遇到求靠的,问清是否愿意典身为奴,答愿意的都收了,不愿意的也送了粮食。

  那些人抱着粮食跪在道边泣谢姜智的大恩大德,求他留下姓名,日后好回报一二。

  姜智就道:“我乃鲁人,信奉我国神女,神女教我等路遇贫饥之民,可将口中之食于他两口,我只是照神女吩咐做而已,不必谢我。如果一定要谢,就谢神女吧。”

  他出来之前,姜姬就告诉他现在外面她正在传教。就像她在鲁国做的一样,在鲁国,她的名字是跟鼎食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里就不费这个事,不搞鼎食了,直接就是吃的,信她,得食。姜智一路走来只要赠粮就说他信鲁国神女。

  还真有不少大梁人也知道神女的,因为野地里有许多神女庙,虽然是野寺,祭台简陋,有时连个庙门都没有,就三块石头垒个祭台,上面放木偶制的侍者,下面放神女舍给饥民的食物。

  所以他们这些流民如果远远看到神女庙的标志:一个迎风招展的红旗,就会知道前面有吃的!

  虽然偶尔也会碰到食瓮中空空如也,但只要再往前走,就能再找到另一个神女庙了。

  流民们哪里来的都有,不管他们到哪里去,也不管日后是不是回家乡,他们已经把神女庙的名字传扬出去了。

  甚至已经有小村落开始供奉神女,知晓神女爱少年,神女庙前用来充当侍者的木偶石像都雕的是俊秀少年,昂藏男子。

  姜智回到鲁国时,已经携了数千人,他自己只买了几百人,再多他带的粮草就不够吃了。可身后不知不觉就跟上来了这么多人,这些人都听说他是要回鲁国的,而鲁国,遍地是谷米,到那里一定能吃饱。

  那里还是神女的故乡。

  姜智出来前被姜旦封了个少侍的小官。如今他把剩下的人都留在涟水大关,只带着那两百人回莲花台见姜旦。

  两边相见,都有陌生之感。

  姜仁亲自去宫门口迎他。他见到姜智,既欣慰又复杂的打量着他:“阿智变了许多。”姜智举袖转了个圈圈,笑问:“哪里变了?”

  姜仁:“像个世家公子了。”

  这一趟出门,让姜智脱胎换骨。他在大王身边当真是屈才了。

  姜仁还记得姜智小时候,那时就看出他和他们都不一样。

  姜智笑道:“我还是大王的阿智,你的义弟。”

  进了金潞宫,见到姜旦,姜智伏身下拜,抬起头来,就是一怔。

  姜旦蓄了胡子,看起来也更显威仪了。

  姜智笑道:“大王日见威重。”

  姜旦裂嘴一笑,还像以前那样,他把姜智叫到身前,上下打量他,感叹道:“这一趟出去可是变了样,变得更好了。”他拍拍姜智的肩,“姐姐那里如何?你怎么不留下帮姐姐?回来做什么?”姜智敏感的发觉姜旦更主动了,他开始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他道:“公主那里倒是没什么事,只是担心大王。”此时殿中只有他们三人,姜智问:“大王,龚相近来可有不驯?”姜旦冷哼,摸着腰带:“他瞧不起孤又不是一天两天?”

  姜智笑道:“公主听了我说的,不知怎么的就说龚相只怕要给大王捣乱,这才特意叫我回来,替大王出谋划策。”

  姜旦眼睛一亮,喜道:“还是姐姐……向着孤。”他握了握拳头,问姜智:“姐姐给你出了什么主意?”姜智道:“公主让您暂时不要到外面去,也不要问政事,一切都让龚相去做。您倒可以多跟郑、魏两地通通信,一是问候郑王与郑国太后;二是问候魏王。”姜旦还从没接过这样的命令,有些不知如何是好,问:“那孤跟他们说什么啊?”姜智说:“信如何写,大王何不寻值日一同来参详?”姜旦身边的值日足有五十多个了,段青丝等人跟后来者自然不太对付,两边斗得厉害。姜旦也不再只看谁会踢球,他开始看谁向着他。谁在朝堂上向着他,他就宠信谁。

  虽然有些儿戏,但也多多少少拢络了一批“忠臣”。

  他身边的人本来就是靠吹捧他聚集起来的,现在不过是吹捧得更厉害,更真心了而已。

  姜智说怎么给郑王写信可以问王后啊,王后离家太久,现在又有身孕了,能与家人通信肯定高兴。

  魏国那边,自然可以询问魏太子嘛。此人就住在大王宫,何不多多亲近?姜旦听了他的话,转头专心这个去了。

  姜智这才去见龚相。

  龚香早就等了很久了。他早就听说姜智回来了,他见过大王后,大王就突然改了行事,一边与值日中擅文擅诗的人亲近,一边与王后、魏太子日日相伴,当他听说大王开始准备给郑王和魏王写信就知道:这是公主的意思。

  等姜智终于登门拜访,龚香迫不及待的问他:“公主有何吩咐?”姜智一笑,道:“公主有三件事,但只需要龚相做成一件。龚相量力而行即可。”龚香轻蔑冷笑,问:“岂容尔等来小看我?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