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九弈一直躲在栾安城。

  栾安地缘偏南, 当地的百姓大多以唐姓和谢姓, 外来人很少。

  霍九弈能带着兵藏在这里, 是因为他的父亲七转八绕的能跟谢家扯上关系。然后他带兵来投, 找上谢家, 谢家想添一份助力,特别是现在外面四处都是流民, 不□□定。有兵在,总归是好一点。

  霍九弈在屋中喝酒, 谢尚推门进来,坐下也喝了一杯,说:“这花万里都要回凤凰台了, 你还不回去吗?”

  霍九弈摇头。谢尚看他的神色就知道他还在发愁,转口提起他和谢家女的婚事。霍九弈带兵来投, 全靠谢家养他, 这等大恩,也够他许出去自己的终身了。所以谢家一提, 他就说愿意。哪怕他家中早有一妻二子也没关系,他离家快十年了, 谁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再回去呢?

  等成了亲以后, 霍九弈就真成谢家的人了,这弈安也能当他的后盾了。

  霍九弈现在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固然谢家愿意嫁女给他是看在他会领兵能打仗, 手中还有现在的人的份上, 日后也少不了为谢家鞍前马后, 但总比没头没脑的回凤凰台要好得多。

  现在想起来,霍九弈都要叹一声时运不济,既叫他投到陶公门下,又何必再给皇帝一个花万里呢?

  他当时敢对花家下手,其实还是小看了花家,小看了花万里。

  花万里的亲爹花千降被朝阳长公主砍了头,花万里事后什么也没做;花家的大将军之位不叫他袭了,他还是什么都没做;甚至削了他的兵权,逼他分给其他的花姓人。

  花万里就这么认了。

  所以,霍九弈才敢对花家下手啊。他觉得花万里除了引颈就戮,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结果就是花万里一杀成名,之后还借着霍九弈的手笔,暗中害了花家的其他几人,把所有的兵都趁机霸占了。

  皇帝把他的兵权分而化之,他又借着在外的机会把兵都给夺了回来。

  一犬,吞天,成虎。

  而霍九弈当时只是想陷花家一败,根本没对姓花的下手,只要花家这几路都败了就行了。

  结果现在除了花万里,其他姓花的都死了。

  霍九弈就知道事情变得不妙了。于是迅速退走,带着兵四处躲藏,直到找到栾安,才停了下来。

  他跑得很及时,因为花万里显然打算一战成名。一个将军,有时不必打上百场仗,一场就够了。花万里也是这么打算的。他要这一次就把他的名声打出来。

  后来花万里所过之处,平白冒出许多“敌将”、“敌军”、“敌寇”。那些本来不过递一封辞表说不要当官的城池,统统变成了不尊圣旨,意图反叛的贼子。

  花万里就带着兵把所有的城都打了过来。

  他所过之处,尽皆伏首。

  最后被他打过的城足有十五座,而不是原来的八座。因为据说这些城也有人“从贼”。他就索性都打过去了。

  如果霍九弈现在还在外面,早晚要跟花万里遇上。连其他姓花的都没放过,更不会放过他了。

  花万里确实把名声打响了。

  现在整个大梁人人都听说了花家神将之名,神武如火,星星燎原。

  叫霍九弈羡慕不已。

  可他也没办法。

  他和花万里或许两人在带兵打仗上没有什么分别,甚至他觉得自己比花万里更擅长带兵,因为他会走路时就在军队打滚了,他可比花万里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强得多。想一想他们刚出征的时候,花万里竟然真以为跟那些城谈好了就万无一失了?这样的弱将,如果不是他事后醒悟能翻身,不然也早晚成了别人的枪下之鬼。

  但他们差在两个地方。

  一个就是花万里姓花。所以皇帝就信他。而他霍九弈就算站在皇帝面前,皇帝也不敢把兵给他带。

  第二个,就是花万里背后站的是皇帝,他背后不过一个陶然。

  花万里敢拿着圣旨杀人,皇帝哪怕被他陷于不义之境也只能选择保他。而且说不好,皇帝万一觉得他这一战打得颇有气势,说不定反而会对他另眼相看。

  霍九弈就不敢像花万里这样杀出一条路来。

  异地而处,花万里敢焚城立威,他就不行。他这么做了,陶然保不了他,皇帝只会杀了他以平息事态。

  所以从一开始,他只能让花家惨败。

  花家惨败,才显得他胜了。花家只要不败,他就是胜了,也没有功劳。

  现在花万里翻身了,他就更不能回凤凰台了。回去后,陶然只会怪他,皇帝更不会对他有丝毫好感。他回去后,手中的兵就不归自己了,一定会被陶然夺去给别人,他自己只怕跪在陶然面前舔他的脚底,他都不会给他一条活路。

  所以,他才只能蜗居在这栾安城,娶谢家之女,日后,就安心当谢家之婿吧。

  但霍九弈没安逸多久,常到栾安的商人就送出了一则消息。

  外面,花大将军在找霍九弈。

  据说花大将军听到一个消息,说霍九弈被人害了,当即痛哭不止。

  因为花大将军与霍九弈是同袍之情啊,两人都是领了圣旨出征的。

  然后,跟花大将军一起出征的其他花家人都死光了,花大将军为了替这些人报仇那是上刀山,下油锅,都再所不惜的。

  同姓的兄弟报了仇,异姓的兄弟不能忘了啊。

  如果霍九弈被人害了,不管是被谁害的,他花万里都要替霍九弈报仇啊!

  当然,霍九弈现在肯定是被害了的,说不定已经死了呢,就算不死,也一定被奸人给关起来了,受遍刑罚。

  为什么?

  因为他要是好好的,为什么不回凤凰台呢、

  所以他肯定是被害了。要么已经死了。

  不管是被害还是死了,花万里都立誓要替霍九弈报仇啊。

  所以他现在就先公告天下人,他要替霍九弈报仇了,害了霍九弈的贼子们,要小心了!

  这消息传到栾安,谢家就吓了一跳。

  人过留声,雁过留影。何况霍九弈带着近四万人到栾安来,不可能经过的村镇没有一个看到的。

  花万里找到栾安来就是个时间问题。

  以花万里这段时间闯下的名声看,他绝不会客客气气的,跟谢家有商有量。

  说不定栾安就要变成花大将军战绩中的一座城了。

  谢家的选择也很简单,直接找上霍九弈,对他说:你走吧。我们送上钱粮,你赶紧带上走吧。

  倒是没人相信霍九弈跟花万里真有什么情谊。都觉得霍九弈这回性命难保,只怕他连累了栾安,连累了谢家,所以催他快走。

  霍九弈也没什么好说的,退婚,走人。跟谢家算是好聚好散了。

  谢家也很感动,而且勉强有点愧疚,也觉得这霍九弈挺讲义气的,关键时刻没有连累他们,算是个好人了。

  可是好人又有什么用呢?花万里那么凶,他们只能送好人去死了。

  霍九弈带兵走了,结果身后跟上来了一个人。不是差点嫁给他的谢氏女,而是谢尚。

  谢尚带了几个随从,包袱一裹就追过来了。霍九弈既笑又叹,“早知你不安分,家里的好日子不过,跑出来干什么呢?”谢尚比霍九弈还年长几岁,反问他:“你怎么不在家里过好日子呢?”

  霍九弈在家里没仗打啊。读一肚子兵书,做梦都在排兵布阵,结果梦醒之后,家里仍然只叫他读书,最多与家将玩乐,却不肯放他出去,真的领兵打仗。他自习得百般武艺,除了在家里自娱自乐之外,半点用也没有。

  他在谢家躲了半年,跟谢尚几番推心置腹,曾感叹道:“祖上以兵为生。到了现在,却只要通读兵书就是不忘先祖了。何其可笑?这兵,难道是在书上就能会的吗?”

  谢尚比他还不如。

  栾安不算小,日子过得也平静安祥。谢尚却一直想要去凤凰台一展所长。

  他早年游学,曾到凤凰台。先到徐家,欲拜徐公而不可得;后至陶家,欲拜陶公也不可得。在凤凰台蹉跎数年后,只得回到栾安,在家中做事。

  霍九弈来了以后,他既佩服,又羡慕。见霍九弈被谢家赶走,哪怕明知是一条死路,他也忍不住跟了上来。

  谢尚道:“我今日出来,哪怕太阳落下时就会死,也此生无憾了。”

  两人惺惺相惜不过半天,真有兵马从远处逼上来了。

  此时前无城,后无村,没有树林、山脉,眼前只余一片平坦。

  霍九弈二话不说,把谢尚提到自己马上来,嘱他抓好,加紧一鞭就带头向前逃去。

  不知来的有多少人,是什么人之前,只有逃是最省力的。

  两边一逃一追,折腾到天黑了,霍九弈却看到对面不远处亮起了一丛丛的篝火。

  霍九弈只叹命该如此,放下谢尚,“躲到后面去,或许可以保住性命。”

  谢尚一身狼狈,趴在地上动弹不得,站都站不起来,他刚才一路都是趴在马背上过来的,现在只觉得五脏都要从嘴里吐出来,听了这话还要摆手,趴在霍九弈的马蹄旁,艰难道:“不,不……”

  霍九弈策马跳过他,走到前面,高声喊:“霍九弈当面!何人在此拦我去路?报上名来!!”

  远处,一个蹄声渐近,近处,火炬高举,映出此人面容。

  霍九弈惊讶的发现,竟然像是一个山匪,头发乱糟糟的披在身后,胡子盖住了半张脸。

  “姜武。”姜武一手持矛,指着面前地下说:“跪下伏首,饶你性命。”

  霍九弈当然不甘心就这么死了。他出来十年,第一次带兵,一场胜仗没打过,要是就这么死了,那他眼睛都闭不上。

  他说:“我要见花万里。”

  他愿在花万里手下当一个小将,只要他能继续领兵打仗。

  他说出来后,那人身边的人竟然在笑。

  姜武笑着摇头:“他不在此。只有我。”

  霍九弈领会到了什么,试探的问:“姜将军不是花家部将?敢问将军护卫何城?”

  姜武:“公主城。”他打量了霍九弈,“我为我主招降你,你可愿降?”

  霍九弈滚下马来,伏首在地:“愿降!”

第580章 同谋

  花万里最近的心情很糟。

  一方面, 凤凰台那边的情势不太好。朝阳长公主的使者, 一个叫简章的晋人, 他是晋国公主的随从, 后来投到朝阳公主门下,现在成了一个传旨。

  他对花万里说, 朝阳公主希望他回去。但他也直言, 陶公和徐公都等着他一回去就剿了他的兵权。

  他说:“将军,现在唯有一个两权之策。”他让花万里屏退左右, 只对他一个人说,朝阳公主希望花万里能除掉陶然。

  徐公老迈, 而且徐公更顾大局, 不像陶然野心勃勃, 一门心思想成为凤凰台一霸。

  花万里也清楚, 陶然跟他是不死不休的。徐公那边……可能并不一定要他的性命。毕竟这次出征,花家已经死了不少人了。他“大胜”归来,也是替皇帝扬威。所以,总得来说, 是功大于过。

  可他担心他前脚除掉徐公, 后脚再被朝阳公主抛出去。

  因为他杀的人实在是有点太多了。

  现在他兵马在手,人人忌惮。等他手无寸铁之时,扑上来等着报仇血恨的人会把他一口口生撕了。

  那些被他劫掠过的城,怎么可能会放过他?

  这时他又有点后悔没能斩草除根了。

  可转念再一想, 他打过那么多城, 除了烧了第一座城立威之外, 别的城也只是进去劫掠一番而已。如果都杀了,那他现在就真的非死不可了。

  所以,他还是不能放了手中的兵。

  他命人将这简章带下去,好生看管,衣食无忧,还从自己的妾侍中选出两个会舞又性情温柔的送过去好生服侍。

  再招来心腹一同商议。

  心腹与他推演几遍后,都觉得陶然是该杀的。不管花万里是不是要回凤凰台,陶然都是他最大的敌人。徐公那里倒是还有余地,陶然这里就真是一点余地都没有。

  两人早就是不死不休的结局了。

  只是心腹建议,这杀陶然的人,最好不是花万里自己的人。比如像那武江就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啊。他是花万里半途收来的,原本是山匪,到时让他去杀了陶然,再托辞是山匪作恶,花万里再亲手把武江抓了,再亲手杀了替陶然报仇,这不就行了吗?

  这一番布置称得上是天衣无缝了。

  花万里多少有些可惜武江,长吁短叹,下不了决心。

  心腹劝道:“我知大将军与他一见如故,大将军平时也非常器重此人。他的忠心也是有目共睹,也只有如此忠心之人能替大将军解了这生死大劫。”

  一番劝说后,花万里洒着泪,与心腹定下此计。只等武江回转就要施计了。

  心腹再三叮嘱:“大将军之后可千万不要露了行迹,叫他察觉,不然此人能征善武,又野性未除,到时叫他发觉大将军有意害他,反要对付大将军,那就糟了。”

  花万里点头应下,又对心腹说:“我知这些时日我对此人恩宠倍置叫尔等不服了,如今他要替我做这件大事,等他回来,只怕我还要将此人高高捧起,你回去要记得安抚众人,不可令他们在背后捣鬼。”

  心腹道:“都交给奴奴,必不让大将军操心。”

  心腹回去时不免脚下轻快。武江此人粗俗不堪,竟不知何故投了大将军的缘法,将他们这些人都给压在下面,早就让人不服气了。现在眼看就要送他去死,心腹自然心中畅快,回去后叫了三五好友,温酒炙肉,一起诗谈唱和,好不快活。

  期间又有人提起武江此獠,均恨得牙根痒痒。

  心腹美酒入腹,借着酒意吐出半句真言:“这等小人有何可惧?就算他披上虎皮挤上高堂,早晚也叫人揭了这身虎皮,落到泥里去,与糞土为伍!”

  这话刚出口,心腹就有点后悔,立刻装起酒醉来,等第二日再有人问起,他就摇头说不知道了。

  而另一边的花万里也开始一日三叹的想念武江,直说武江是对他最忠心的人。吃饭时想,叹武江在外不知吃什么?吃得好不好?

  喝酒时想,说这酒好,留给武江喝,于是自己面前的酒也叫拿下去,好好收藏起来,等武江回来都给他。

  要送刀剑给帐下的将军们,取出一把宝剑,说此剑好,可佩武江;再取出一把宝弓,又说此弓好,可佩武江。

  商人送来精美的布和美女,他把这些东西都堆在帐前,叫人一起来欣赏,赏完自然要分赐下去。

  结果最精美的魏绢郑丝,最美丽的女人,都被他留给武江了。

  姜武回来时,整个大军中,除了花万里欣喜落泪之外,余下的没有一个不在瞪他。

  他再献上霍九弈的头颅,虽然发臭发烂辨不清面目了,但依稀仿佛确实是一个年轻的武人,二十多岁的年纪。

  花万里认了又认,也没办法认出这是不是霍九弈。他又没见过这人!

  不过他觉得武江也不会骗他,何况武江还剿回来许多刀枪,都堆在车上,血迹斑斑,一看就是经过一场恶战。战后他还命士兵把兵器都捡回来,甲衣都从尸体上剥下来。

  此人果然凶恶。

  花万里心道,这等恶人,稍一不慎只怕就会反噬其主。就这么让他去了也好,日后记起来,也是一个忠心之人,主仆二人的情谊也能保存。

  他当即大哭,跪天跪地的哭着禀告祖先说武江救了他的性命,乃是他的恩人了,也是花家的恩人。

  他要跟武江拜为异姓兄弟!

  营中不知因由的人当然群起反对,都恶武江此人,觉得他是个粗俗的小人!阴险狡猾!骗了花万里!他以前是当土匪的啊,还杀了自己的前主人,怎么可能对花家一片忠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