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见过种地不交税的吗?

  没见过。

  鲁商出入鲁国都不收关税和城门税,别处的商人进出鲁国都必须交出税,结果现在鲁国的人再行商,也很少跑到外面来了。

  ——在鲁国里面做二道贩子就可以赚很多钱了!

  白哥承认,姜姬确实“悯民”。

  徐公摇头:“她不是怜惜百姓辛苦,而是在养民。这才叫治国。”让百姓安心留在国内,繁衍生息,生生不息,这样的国才叫国,国才安定。

  徐公说:“而且,她也确实贪婪。她用这种方式夺去了不少百姓呢。”

  人皆向利,向善。哪里的日子更好过,百姓们或许没读过书,说不出道理,可他们都知道。

  公主城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得尾大不掉?

  解县和新县的世家被抓之后,百姓们为什么不逃?还有的就算是跑,也是往公主城跑,而不是跑到更远的地方去?

  还有鲁国。

  虽然远了点,可徐公现在对鲁国下的功夫比对凤凰台下的都多。这几年人是越派越多,已经有人在鲁国乐城安家落户了。

  鲁国蒸蒸日上,可旁边的郑、燕、魏呢?

  都已经无力与鲁相争。

  三地百姓都在争向逃到鲁国。

  宁可在鲁为民,不愿在郑为仕。这种话在郑国可不鲜见。

  燕国燕贵手底的兵也都在往鲁跑。燕地为祸鲁国多年,从没像这一代一样,他们的兵跑到鲁国,鲁国一个小小的边镇太守不肯还给燕贵,燕贵竟然没一个敢派兵去打的。

  什么时候燕贵也如此知礼了?

  魏国是蛀虫赶不尽,杀不绝。

  今年才出了一件事,魏王开库,发现库中的祭器不见了,兵器也少了大半,发怒砍了许多人后,东西仍没找回来——早就被商人运走了。

  魏王并不软弱,心胸手段都不缺。可他砍一批人,好一点,过一阵子又死灰复燃。

  他也不能把国中世家都砍完啊。就算那些不听他话的砍了不可惜,可他自己的亲信中也有蛀虫,难道还能杀光亲信?亲信不扶持也就罢了,怎么能砍自己好不容易立起来的手足耳目呢?

  魏王的手一软,就更管不住底下的歪风邪气了。

  徐公开始百思不解,后来千方百计追根究底,到底从鲁商的行事上猜出了一鳞半爪。

  最早从魏国贩货的正是从鲁国过去的商人。他们在鲁国经营数年后才被魏王赶出魏国。

  但魏国的风气已经被带坏了。

  可一开始是谁的手笔呢?画下这百年毒计。此计非图一时之快,而是图十年、百年、千年后,能将魏国一举击垮!

  徐公对白哥说过很多,道最终令他下定决心的,正是姜姬在这三国的布置。

  “她如日中天,而我早已是垂暮之年。十年内,我没有把握把她除掉。十年后,这大梁无人可阻她。所以到不如我将大梁双手奉上,求她怜惜一二。”

  这黎家在她眼中算什么?案上之肉而已。

  白哥突然觉得眼前的黎青河不值得他再费心了。一臂之力,何以阻车?

  这万应城能算一臂吗?

  既然她都不在意,他又何必把黎氏放在心上?

  与其助黎氏,不如助她。

第619章 白哥挖坑

  黎河青已经得知了“庆王”的事, 当然他也知道了庆王的封地是河谷。

  这让他很不高兴。

  河谷是产粮地, 而且是距离万应城相当近的产粮地。跟大梁其他几个产粮地相比,从河谷运粮能省去很多在路上的花费,不止是时间。

  所以一直以来万应黎家对河谷没少下功夫。

  一旦河谷归了庆王, 那就意味着黎家以前做的布置全都白费了不说, 还要重新花大力气跟庆王打交道。而得到的回报, 说不定还不如河谷不归庆王的时候呢。

  这也很好理解。以前河谷有四个主人, 四姓各自为政,互相依存又互相提防。黎家不需全部讨好, 只需找准其中一家或两家就能事半功倍。

  但河谷归了庆王后, 黎家就不能像在四姓中左右逢源那么简单了,他只能卯足了劲去“收买”庆王。而庆王的胃口到底有多大还不知道。

  黎河青得知之后就暂时“偃旗息鼓”。

  哪怕河谷王家、祁家都给他送来礼物, 请他代为打探庆王的来历,他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

  他要等河谷争出个输赢后再下注。

  未来的庆王与河谷著姓中, 谁输谁赢?谁最后能得到河谷?能掌握河谷?谁才是万应黎家需要交好的人。

  这可能是庆王, 也可能是王、祁等姓中的一个。

  他不讳在其中推波助澜,但他忌讳在事态没有明显之下就匆匆下手,致使族中招祸。

  但凤凰台上的消息打听不出来。

  黎家也不是只跟徐家交好, 但正因为黎氏搭上了徐公,不可避免的,黎家在凤凰台的许多动作都必须收敛了。

  像陶公、毛昭、黄家等, 黎家都只能维持一个泛泛之交。

  早年徐公一言九鼎的时候, 黎家也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

  但等徐公退隐, 陶公出头后, 黎家的行动就开始受限了。许多消息他们不再能第一个知晓,许多事办起来也不如以前那么方便。

  可他们又不能见徐公失势就改换门庭。人谁不老?黎家在徐公尚好时靠上去,徐公退下来就要走?如此行径,不成了小人了吗?

  黎家只好继续跟在徐公身后,希望徐公能快点找个接任的人,他们好继续靠上去。

  可等了许久,唯一一个有点像的就是鲁国公主。

  黎家松了口气,只等鲁国公主登上后位,那徐家就可再续两代寿命,他们也不必担心徐家倒台了。

  但鲁国公主的封后之路走得格外不顺,徐公对鲁国公主的态度也是一日三变。

  黎家思前想后——包括黎青河在内,都认为也是时候换个人依靠了。

  于是他们既不拒绝徐公,也接纳了鲁国公主的示好。打算来个两头下注。

  ——这是多亏了鲁国公主不是本地人氏,不怎么顾忌徐家和徐公。

  但鲁国公主和徐公一样,先画一个大饼,然后就再也没动静了。

  黎家看在公主城蒸蒸日上的份上,只能默默等着,希望这回黎家选的人没错。

  徐氏白哥的到来绝不是单纯的为了送回黎氏女。

  但这却证明了徐公并没有真的跟鲁国公主翻脸,他们私下仍有联系。

  或者之前曾经翻过脸,但两边又握手言和了。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鲁国公主前脚还表现得十分需要万应黎氏,后脚就把他们扔到一边。

  显然她又有了徐家的支持,当然就不太看得上黎家了。

  黎河青其实不希望鲁国公主和徐家再次成为盟友。这意味着两边都不太需要他了。

  他几乎是没有思考的就决定先弃鲁国公主,再想办法跟徐公示好。

  所以他先关起白哥,准备激怒他。

  白哥到万应城就是想重新让黎氏归于徐公门下!

  黎氏当然要先表现出不驯来,给白哥“机会”,令黎家或他重新变得忠心。

  他只需要顺势而为,自然一切不费吹灰之力。

  果然,在第一次他们发生冲突后,黎河青果然厚葬了那个女子,还把她一个颇具才学的弟弟接到了家里,打算为他寻一位名师好生教导。

  然后他让人不经意之间把这个消息告诉白哥。

  跟着,他再次来见白哥时,白哥就请他屏退左右,然后把庆王的来历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他。

  圣旨上说得相当不清楚。黎河青只知道庆王立了大功,在天火降落时保护了陛下,陛下感念,这才送了庆王一场富贵,还将朝阳公主嫁给他。

  这样的“封王”确实有点儿戏了。

  但黎家商议过后,却觉得不是不难理解。

  陛下年纪轻,有些不够稳重是很正常的。皇权早年一直被权臣把持着,陛下冲动一下,封个救了他的忠心之人是说得过去的。

  再说,陛下可能早就想好了。凤凰台下现在没几个人是忠于陛下的。前有徐公,后有陶公,都是如此。

  陛下想要忠臣,只能自己去找。而他平时见到的人也只有他身边的,当然身份地位都不会太高,这样的人也更愿意为陛下效死。

  就连黎家这样心心念念要进凤凰台为陛下尽忠心的人,也只是送几个女儿进去获取陛下宠爱,图一二夫人之位,却从来没想过送子弟去陛下身边帮陛下夺权啊。

  这里头的轻重一望即知。

  这忠臣的身份既然低,陛下当然要替他提一提身份,日后好叫他效力。

  于是先是因功封王,后来又觉得此举仍不足以服众,就把朝阳公主下嫁。

  如果论起身份来,朝阳公主的身份绝对够了。她是先帝的长姐,当今的姑母。庆王娶到了朝阳公主,从身份上说,也能算陛下半个长辈了。

  简直就是一夜之间就凌驾到了徐公等人的头上!

  如此强援,必是陛下的心腹啊!

  但说来说去,他们还是不知道庆王的身份啊!

  倒是看出不能等闲视之,不能轻易下手来了。

  白哥这一番解说,倒是解了黎青河的燃眉之急。

  白哥说,这人是先帝留给陛下的护军统领,姓云,原是军户出身,曾有两妻,皆亡。

  ——果然身份不高,军户出身,形同奴仆啊。

  白哥说,此人现在还留在凤凰台上,与陛下和公主相伴,只怕到时会和朝阳公主一同赴国。

  ——陛下果然十分看重此人。

  白哥说,此人的长子已经到了河谷,欲建王宫迎庆王与王后。

  白哥慢条斯理地说:“什么时候王宫建好了,什么时候庆王与王后也该来了吧。”

  这一番“暗示”,立刻就被黎河青听懂了!

  这不是说明如果不想让庆王来,或者让他晚点来,只要王宫不建好不就行了?

  黎河青脑中顿时冒出好几个念头来。

  或许河谷那边的信也可以回上几封了……

  白哥又道:“听闻那庆王大公子刚到河谷,就娶了当地望族王氏之女为妾,珍爱非常。”

  这大公子,只怕是个眼皮子浅的。赠其美人珍玩既可!

  白哥继续道:“这庆王共有五子。前三子为一母,其母与庆王青梅竹马,两家乃是旧亲。后两子为继妻所生。我得知一件事……庆王大公子出凤凰台前,继母母家一门皆丧。”

  黎河青哑然失色。

  顿时对这庆王另有一番评价了。看来订下此计时,陛下与庆王并不知一定会成功,所以庆王继妻到了此时才死。

  黎河青越听对这庆王的事就越有把握。

  当务之急,当然是立刻与王家等联络,再派人去给这庆王大公子送礼。

  白哥顿了片刻,道:“摘星公主倒是对那几个黎氏女子颇多称赞。”

  黎河青一怔,想了片刻,说:“我总要先问过他们的父母亲。”言罢叹气。

  白哥的意思显然是希望他们继续交好摘星公主。送几个女孩子过去,总比送黎家子弟去更好些。

  只是他刚才还想那几个回来的女孩子中正好有合适的可以送到河谷去,不管是给庆王大公子,还是给庆王,都可以。

  白哥这么一说,他如果再不管不顾的把人送走,倒像是故意不给摘星公主面子了。

  女人量小,不可忽视。

  白哥冷笑:“别说我没提醒你。摘星公主的脾气可是连徐公都敌不过的。我好不容易说服她把人送回来,转头就死了一个……这让我怎么跟她交待?”

  黎河青失笑,摇头道:“叫白公子一说,好像这摘星公主比徐公更吓人了。”

  他觉得白哥这是在唬他,在故意捉弄他。

  不然,何必把这鲁国公主捧得这么高?

  白哥不答,只是冷眼看着他。

  黎河青只好连声道:“罢了,罢了,我这就将人送来,改日交由公子带回去。从此,就叫她们在摘星公主身边任个女官吧,日后抚育公主的子女,也算有功。”

  白哥:“何必等我呢?你这就把人送回去,不更叫摘星公主记住你的好处?”

  公主城。

  姜姬听说黎氏女又被黎家送回来了,十分惊讶不解。再问,白哥没回来,再再问,少了一人。

  “听说回家后就自尽了。”侍人叹道。

  姜姬沉默半晌,让人好生照顾这些黎氏女:“问她们想做什么,看情况安置吧。若能忘了黎家的,不妨收下。”

  侍人应下来,又说起白哥:“不知他怎么说动黎家把人送回来的。”这下,姜姬倒要笑了。

  “他不是说动黎家把人送回来。他是借黎家的手,告诉我,他现在是在帮我做事呢。”

  侍人一想也明白了,白哥带走黎氏女送其返家是为了反对公主,现在他再让黎氏送回黎氏女,则是向公主投诚。

  “好生聪明!”侍人大笑道,“果为徐公弟子。”

第620章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