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城附近最近跑来不少流兵和流民。

  姜武每天带人巡视,他手下的士兵也都没闲着,天天在外面巡游抓人,抓回来的都送去干苦力了。

  公主城就说,今年因为抓了许多流兵,所以干苦力活的人已经够了,去年服役的人可以提前回家了。如果是因为犯了罪才被抓来服苦力的,可以掏钱免罪,掏够钱以后也可以回家了。

  这算是“德政”,很值得大吹一波姜姬的仁慈宽厚云云。

  除了专门以干苦力活为生的人有些发愁之外,剩下的人都很高兴。因为犯罪而不得不被抓来干苦力的也都连忙写信回家,求家人亲友赎他出来。

  城中匠人最近接了不少活。铁匠都是箭头、枪头;木匠则是箭杆、枪杆等。

  姜姬没有限制商人买卖武器,但她不许卖粮给万应城。

  “刀枪箭可以卖他们,粮食不行。”她对卫始说,“就说……粮已经被人买走了。”

  卫始记下来,问:“那粮卖给谁合适呢?”

  显然这是要替万应城黎家再找一个对头。

  “就说卖回河谷了。”姜姬道。

  卫始问,“这样合适吗?他们会不会不相信?”

  河谷会缺粮吗?

  姜姬:“他们信不信不重要,但河谷肯定缺粮。这一次,云重倒行逆施,已经把河谷的人、粮、钱给消耗一空。现在河谷世家再蠢也该反他了,哪怕他们没有能力,要从外借兵借力,也要跟云重不死不休。我不信他们今年还有心情去好好种地。今年空一年,明年一定缺粮。”

  世家有粮可以存一年,百姓肯定已经没粮了。经过征丁后,百姓家中的壮劳力肯定也不够了,只剩下妇幼老人,他们是不可能干熬一整年的。

  姜姬:“再收一些奴隶吧。”

  卫始记下来,公主城接下来又要接收流民、逃民了。

  他说:“凤凰台那里也逃出了许多人。”

  但这些人却很少往公主城这里跑。

  姜姬摇头:“凤凰台的人逃出来只会往其他大城跑。他们不会看得上公主城这个小城的。”

  凤凰台的人出来,首选应该是万应城。可惜现在万应城城门紧闭,野外又都是大股小股的流兵野匪。这些人在野外待得越久,越不安全。

  等他们死一些,伤一些,被抢一些之后,大概就会转回头选择公主城了。

  姜姬不许粮食出公主城也早在卫始的预料之中了。

  又是春天,公主城外已经开始春耕了。今年有超过一半的地方试种的都是河谷粮种。不过现在种地之前,据说百姓们会把新粮种送去神女庙进行祈福,然后再拿回来种。种到地里以后也会对着田念神女名,再次祈福。

  无形中带给姜姬特别大的压力……

  只盼着今年能丰收,不然百姓不会怀疑神女不管用,而是会加大祭祀的力度。祭祀过度在她看来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她还打算出台一部专管祭祀的法律,比如一年只许祭一次,只许新年祭神祭天,百姓祭祖也只能一年祭一回。

  在公主城,几乎每天都有新职业冒出来。最近一年,公主城里多了许多养鸟的猎人。但他们养鸟不是用来赏的,而是吃的。他们也不怎么挑鸟的品种,都是在群鸟聚集的湖边林地,等鸟筑巢、下蛋、孵蛋,等孵出小鸟后,他们把幼鸟偷出来,每巢不会偷光,会留下几只让鸟继续养,剩下的全都拿回来他们养,养成后就拿出来卖给人吃。

  然后还有养野兔子的,养蛇的,等等。但凡是野物,这类猎人都会掏窝偷崽,偷来后养大再卖出去。听说他们之中最厉害的猎人甚至敢去掏熊窝,虎窝,偷小熊、幼虎出来养。

  本来也没什么,但由于姜姬的鼓励措施,就有这种猎人到衙门问他这样的能不能登记做匠人。官员们细细问了一番后觉得……也没什么不可以嘛。匠有百种,这种猎人可以驯兽,当然算数。

  于是新兴职业出现了。

  姜姬开始是听说市场里多了新的肉食,当然很高兴啊。等让人调查回来汇报之后她才明白这新肉食是怎么来的。她有点苦笑不得,问人:“养鸡不好吗?”鸡鸭一类已经驯化好的不好吗?

  去调查的官员就笑着给她解释:“公主不知,母鸡孵蛋极少能成功孵化。他们偷野鸟已经孵出来的小鸟当然方便多了。”换言之,成功率高。

  姜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养母鸡孵小鸡其实是一门需要高深技术的工种,一般人会养鸡,但未必会让母鸡孵蛋。所以一直推广不高。但不会调弄母鸡的人,未必不会爬树,不会掏鸟窝啊。

  掏出来的鸟只要关在笼子里别冻死,别叫它们互相斗死,每天喂些粮食虫子就能养活,容易极了。

  这些猎人还会给小鸟剪羽,让它们飞不起来,然后像养鸡一样圈起来养。

  食品种类的增加意味着公主城的百姓已经越来越多了,而且进入了良性的循环。

  今年除了新涌入的流民之外,原百姓流失的情况也在缓解中。以前公主城的百姓也会往外跑,他们有的会逃回家乡,有的则是觉得公主城太新,没有旧城看起来“安全”,让人放心。哪怕是从鲁国跟到这里的鲁人也有一开始搬到新县、解县去的。

  只不过他们后来都又搬回来了。

  公主城向他们证明了,它不是一座昙花一现的新城,它不会因为鲁国公主惹怒皇帝与凤凰台而被人攻打。它还是很坚挺的。

  它在日益壮大。

  公主城如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四十万了。

  相当于三分之二个万应城。

  姜姬不由得有点小得意。

  她现在最喜欢的调剂就是阅读公主城的新统计资料,从现在市场上有多少个固定席位,多少种商人,每种商人共有多少摊位,市场每日的出入量是多少,成交数又是多少。

  每天到衙门口进行登记的新百姓有多少,其中多少是一家人,一对夫妻带着几个孩子,或一家祖孙三四代,或一村一姓几十户上百人等等。

  也有单独一个的。因为城门口挂着新出的公主城户籍法规定,不问前因,不问后果,只要入城登记,就可以从逃人、流民变成鲁人。

  这个新法是加急赶出来的,为的是吸引现在外面的流兵和流民。

  经过她的大力宣传,人人都知道云重“大败”花万里后已经回到了河谷。那些被他从河谷强征来的民夫壮丁又怎么敢回去呢?

  与其在外面成为野人,不如入城,登记为公主城的百姓。公主城里可以活口的工作那么多,他们总能找到养活自己的办法。

  想卖苦力的可以去干农活,开垦新田;还想当兵的可以成为公主城的护军。

  姜姬问姜武最近愿意当军夫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军夫对应的就是以前军队里的军奴。负责喂马、赶车、背柴、运粮等一系列的粗活。

  以前军队里的军奴都是抓来的,姜姬现在改了一下,把军奴改成军夫。跟军奴相比,军夫不是世袭制,而是雇拥制:收钱干活。

  而且军夫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种地。

  姜姬希望士兵们要打仗时就去打仗,不打仗时都去种地。这样节省人力,不浪费。

  种出来的粮食当然就归士兵们自己了。

  不过,现在这个世界的观念是当兵的不种地。姜武原来收来的兵都是野人,哪怕是这些野人,他们的期望也是靠杀人来封候拜相,出人头地。种地是苦力人干的活,不是当兵——以后要当大人的他们去干的。

  而花万里的花家军中的士兵,他们说是世代“军人”一点都不夸张。他们在家就是习武,读书——不种地。虽然他们家里也都有田地,不过种地的是农奴,是下人干的活。

  这种太明确的职业分工也把社会上的人给分成了三六九等。每一阶层都安然的待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往外踏一步,也不会容许别人踏进来。

  姜姬现在就想试着打破这个界限。不过一开始她也不敢让那些士兵去种地,只好把脑筋打到了军夫的头上,还特意改了称呼。

  姜武说是挺多的,“不过如果你想让他们种地,为什么要费这个事?”先让人当了军夫,然后让军夫种地。那干嘛不直接让他们去当田奴呢?直接去种地就好了。

  姜姬摇摇头,成不成功还不知道,暂时不用告诉他。

  “云重回到河谷了。”她拿起另一件事跟他说,“我让人正往外面传颂他的伟大之处呢。”

  姜武知道这个,他点点头,说:“这样那个庆王该生气了。”

  云青兰早就从商人口里听说了云重的大胜,当即气得脸色发青。

  虽然凤凰台上的人听说云重干掉了花万里都很生气,很愤怒。但云家自己人却都很高兴,都说现在外面的人说云重是“将神”,是天上下凡的神将呢。

  云重打败了花万里,那他当然是比花家更伟大的将军了。

  云家的人一**的到云青兰面前夸他儿子,感叹:“大王有大公子,真乃幸事!”

  “大王无忧矣!”

  “大公子虎威!”

  面对这些人,云青兰憋了个半死。

第636章 凤凰台云氏与河谷云重

  “大王, 何不趁此机会立大公子为太子?”

  云山是云青兰的庶叔,在云家也算有些地位。他因为出身不能带兵,所以就做了云家父子的心腹,因为一直跟随着云青兰的父亲, 所以云青兰在父亲死后, 仍然非常信任他。

  云山也确实一心一意替云家打算。云青兰要改弦易辙,带着云家上下反大梁,云山是第一个响应赞成的, 也替云青兰压制劝服家中其他的人。因为忠于皇帝, 忠于大梁是云家的家训, 云青兰头生反骨,算是云家的逆子。在云青兰“悄悄”布兵把凤凰台拿下后,云家内部就有人叫嚣着要替云青兰他爹教训儿子,也是云山第一个发现,帮云青兰稳住了云家上下, 没叫云家后院起火。

  平时, 云山说的话,云青兰都会认真听,轻易不会反驳他。但偏偏今天云山说的,云青兰不乐意听了。

  “此事需要从长计议。”云青兰道。

  云山听了这敷衍之辞, 半是不解, 半是提防。古来父子为权势反目之事多不胜数, 他担心云青兰这是大业未定就开始猜忌起儿子来了。

  以前也没发现云青兰的疑心这么重啊……

  云山只在心底犹豫了一下, 表面上还是劝他:“大王, 此事宜早不宜迟。我们现在还没有归国,大王还未在王宫祭告天地祖宗。太子大败花将军,对大王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好叫世人都看看,大王有此虎子,看谁还敢对大王不利!”

  外面的人都以为云青兰深受皇帝的信任,皇帝就是他的靠山。可他们自己人清楚这是没有的事!皇帝是个傻子,云青兰是靠抓住皇帝这个傻子跟徐公等人谈的条件才换来庆国的。

  根本没有什么皇帝靠山,云青兰从始至终能依靠的只有他自己的这些人和他手中的这些兵。而云青兰身边的人里只有他的儿子不会背叛他。

  他提醒云青兰,大敌当前,他们还远远不算安全。现在就闹窝里反有点太早了。

  哪怕他觉得云重太强大了,他这个当爹的压制不住都要先忍下来,等坐稳王位之后再说。

  云青兰却担心云重的权柄一日日加重,日后他再想除掉这个儿子就更难了。

  他不能告诉云山他为什么看不顺眼这个能干的长子,更不能说他和朝阳公主以后生的儿子会当太子。所以,他现在的举动就显得很没有道理。至少是他这个父亲占不住理。

  云山不敢深劝,劝了两句见云青兰不应就没有再坚持,告退出去了。

  他回到军营中后,左思右想,都觉得云青兰不是可托子孙之人。他现在连给他立下大功的儿子都要猜忌,那他们这些忠臣他就不猜忌了吗?只怕是早晚的事。

  以前云家不过是凤凰台看大门的,权势再大再多,他云山所能占的不过是一些钱财而已。他的子孙后代既不能当官,也不可能读书,顶多学好武艺成为云家父子的亲兵。

  可现在云家就要一步登天,立地为王了。那他们这些亲信图的就不再是军营中的一将半职,而是朝堂之上的位子,是未来可传家传世的高官显爵!

  既然云青兰不可托……那云重几人如何呢?

  云山在心底把云青兰的几个儿子都在心底盘算了一遍。

  他先把云重、云剪兄弟两人给排了出去。无他,云青兰的长子和次子都是他一手教出来的,只怕父子脾气一脉相承。云青兰不可信,云重兄弟两人也不可信。

  然后,他又把云青兰后妻所生的四子和五子给排除了出去。这两个孩子从小读书,不曾习武,也没有进过军营。云山等云家家将对这两人的脾气禀性都不熟悉。

  最后,只剩下云青兰的三子,云丰。

  云丰的脾气他清楚,是个好逸恶劳的,捻轻怕重,凡事不肯自己辛苦,能推则推,遇上云重和云剪就低头,碰到不如他的却很会抖将军之子的威风。

  以前看不顺眼的地方,现在却觉得这个脾气当大王,底下的臣子的日子就好过了。就比如他们这些老臣老将,云丰靠着他们坐上王位,他自己既无武艺,又不会领兵打仗,难道还敢跟他们这些人翻脸吗?

  云山推演一番后,不由得拍大腿:“就是这小子了!”

  他的儿子服侍在一旁,见亲爹去见过大王后回来就坐着不动想心事,此时见爹发话,忙上前问:“爹,大王怎么说?”云山刚要开口,又闭上了嘴,转了下眼珠子,摇摇头叹道:“唉,是我多嘴了。以后大王的家事,我等还是不要多言了。”

  他儿子当然跟云重交好,两人都是从小被扔进军营摔打起来的。云家突然有了这样的造化,云重更有可能成为一国的太子,他儿子当然心心念念立个大功,好抱紧云重的大腿。

  也正是他催着云山提议立太子的事。

  此时见云山这么说,他儿子顿时急起来,“爹,难不成大王不答应?大王怎么会不答应呢?”

  云山喝止他:“闭嘴!不许你多问!出去也不许你多说!快滚!”

  云山把他儿子赶出去后,果然见他儿子“悄悄”的去找了同辈的云家子弟们。他们都是云家旁支,其中也有被赐姓云的养子。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云重的“心腹”与“亲信”。

  于是,很快云家军营里就传出一个流言:大王不愿立大公子为太子。

  跟着,随着这个流言生出许多猜测。

  有的人说,这是因为大王想立四公子或五公子为太子。因为大王更喜欢二夫人,以前也非常宠爱二夫人所生的四公子和五公子。人人都有眼睛,都看得到,云青兰以前对前面生的三个儿子那是当奴仆使,对后面生的两个儿子才是当儿子疼。

  但立刻有人反驳。他道,其一,二夫人已经死了,早就死了。现在大王的王后是朝阳公主,你们不要乱说,好像大王还掂记二夫人似的;

  其二,早在二夫人死之前,大王就对四公子和五公子失望了。这也是人人都看到的,四公子和五公子被扔进军营后被前面三个哥哥欺负的跟狗似的。

  最后,有人提出了一个更“靠谱”的可能。

  因为云青兰从来也没表现过对这五个儿子哪一个更偏爱,根本没有一个是他的心头好。而现在他更是连立下大功的大公子都不喜欢——这是不是说明,大王其实根本没想过要立这五个儿子中的一个当太子呢?

  别忘了,大王的新王后可是朝阳公主呢。

  如果说大王想把太子之位留给朝阳公主生的儿子,那就顺理成章了。

  这个猜测一提出来,很快就被云家军营中的人接受了。

  朝阳公主那是什么人?那是三代皇帝捧在手心中的珍宝。他们以前只能离得远远的,偶尔看到朝阳公主的倩影都能想像出那是一个怎样的美人。

  更有人说,朝阳公主虽然年近五旬,望着却如三十许人一般,俊眉秀目,丰姿怡人。

  这样的美人,身份又高贵,那云青兰想把太子之位留给她的儿子不是很正常吗?

  甚至可以说,一旦想到了,那云重等人的身份就完全不够了。

  是啊,除了朝阳公主之子,还有哪一个有资格做太子呢?

  云山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但他自从听到军营中的流言后,也觉得这恐怕就是云青兰心底的想法了。

  所以他才不想立云重为太子,却也没办法宣之于口。

  他现在连朝阳公主的边都挨不上呢。虽然每日都去请安问好,却连门都进不去,更别提一亲芳泽了。

  云山想到这里,既有点小痛快,觉得云青兰哪怕再厉害,还不是要吃朝阳公主的闭门羹。他想得再美,朝阳公主不理他,他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但更多则是懊恼。哪怕朝阳公主现在不答应,等到了庆国,进了庆国的王宫后,难道她还能不答应吗?一个女人怎么强得过一个男人?

  只怕朝阳公主生下小太子是早晚的事了。

  云山可不愿意叫朝阳公主生的儿子继承庆国。他们当时连云青兰二夫人那样一个小官之女养的儿子都碰不到,换成朝阳公主生的,他们就更别想让这个小太子怕他们了。

  等云青兰把这个小太子捧大,日后他们这些老家伙,乃至子孙后代,就更别想占便宜了。

  不管怎么想,都是云丰更好。

  但叫云山亲自对被云青兰保护的朝阳公主下手,他是不敢的。

  云山想了想,叫来他的儿子,问他敢不敢悄悄去一趟河谷面见云重,把这里的事告诉他。

  他儿子当然愿意!他还一直以为云山会阻止他呢。不想他爹也是一心一意的推举云重吗?

  云山嘱咐儿子要一路小心,见到云重后先要仔细观察,不要一开始就把什么都告诉他。

  “你要先探听清楚,他对大王……是否还有父子之情。若父子之情已弱,方可出口。若他仍对大王忠心耿耿,你要先想办法让他对大王失望,然后再吐露出此地的情形。切记,切记。”

  此子听了云山的话,心底万分不解却也细细记下。他本是小兵,不入流,不当职。乔装一番后很顺利的就出了凤凰台,一路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