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面名为云河的巨大屏风终于送到凤凰台之时,他传云重亲自过来的话也已经送回去了。

  但云重没有来,他只是送来了新的礼物。

  新的礼物是一尊巨大的石牛,被一百匹马拖来凤凰台的。沿途自然引来更多的惊叹。

  云重随此礼送上了一首孝顺的诗赋,道父亲就如老牛,辛勤耕耘田地,养育小牛。现在老牛身上的一道道沟壑就如同父王身上的伤疤一样。

  他本来是小牛,一直跟在老牛身后,只会玩乐游戏,从来没有体会过父王的辛苦。

  但他现在长大了,父王已经老迈,父王可以退到后面去,由他来耕种,父王就如当年的小牛一样,只要在田地旁甩着尾巴赶苍蝇、吃青草、闻一闻鲜花,与蝴蝶游戏就可以了。

  这道明为孝顺,实为示威的赋当然让云青兰气急败坏,更加让他害怕的是,云重竟然真的有反心。

  他对这个儿子更加痛恨了。只是不愿意立他为太子而已,他竟然就敢威胁他,要夺他的王位吗?

  别人都对云青兰的大怒不解,他一再说云重有反心,说的大家都信了,怎么看到这赋气成这样?

  云青兰立刻再派人回去,这回是派了五千重兵去,要把云重给绑过来。

  别人或许会相信云重不费吹灰之力就破了花将军的大军,可他是不会信的。

  云重读过再多军书,事实上有多少斤两,他这个当爹的是一清二楚。别看各种流言中吹嘘的厉害,如果云重真的打的是花万里的花家军,那他肯定是惨胜。现在他手里一定没有多少兵!

  重兵先遣探马,几路探马撒出去,很快探明河谷的真实情况。就像云青兰推测的一样,河谷谷尽人绝,根本看不到大军演练的情形。探子轻轻松松的就溜进了城里,还潜到了云重住的王家大宅,发现了云重生病了,每天都要吃药。

  城中空荡荡的,见不到百姓。就算是来往巡逻的士兵都骨瘦如柴,面有青色。城中已经没有了米粮,街上十室九空,粮店没有人也没有粮,店门倒在地上。

  外面的田里也看不到百姓耕种,村庄空荡荡的,连女人、老人和小孩子都看不到。

  探马还探出云重在今年就征过两次丁,他征完第二次后就带兵出去跟花家军打了,虽说花将军可能是真的败在他手上了,但剩下的花家军顽强奋勇,硬是跟云重打了个平手,最后是把云重给赶回河谷的。

  所以,云重现在手中无兵也无粮。

  探马把这消息送回去后,云青兰就放了心。

  但他派去的重兵根本没到河谷,半途就停下了,传信给他说万应城有点不对头。他们路过时听商人说,万应城正在征丁,每日操练演武,还大笔收买粮草,征召铁匠,打造弓箭等兵器。

  如果他们再往前走,很有可能不到河谷就会先跟万应城对上。

  云青兰思考之后,让这五千人回来了。

  他心中的大患又添了一个:万应城黎家。

  他想了想,再次让人给云重传信,这回是怀柔,先夸云重大胜,太厉害了,打败了花万里,爸爸以你为荣!

  然后关心云重,儿子受伤没有?想到你会受伤,爸爸就好心疼!

  最后温柔道,我的儿子这么厉害,爸爸十分高兴,决定立你为太子。你来凤凰台,爸爸请皇帝亲自册立你,有了圣旨后,咱们就在这里祭天,这样你这太子之位就稳了。

  至于现在外面的传言说爸爸喜欢朝阳公主,想立朝阳公主的儿子为太子,这全是谎言。儿子你一定不会信的对不对?唉,当爸爸的不好意思跟儿子说啊,朝阳公主根本就看不起爸爸吧。所以新儿子什么的,全都是假的!爸爸只爱你,最爱你。

  信送过去后,他自我感觉这次大概能打动云重了。云重现在根本不可能要跟他打,只要他再多说软话,说动云重,让他相信他,就能把他骗回来了。

  他想的很好,但云重仍是……送了个礼物来。

  石牛之后是石虎,照例还是送上一篇赋,夸虎的。但同时还送了一张虎皮给云青兰当礼物。

  就算云青兰不多想,天下人也要多想的。这石虎从河谷拖到凤凰台走的路可不短,人人都知道这是云重这个儿子送给爹的,再加上剥掉的虎皮……这是在暗示什么?

  暗示得这么清楚,云青兰能装不知道吗?他儿子在咒他死呢。

  云青兰捏着鼻子收下礼物,继续写信温柔对儿子说话,回忆过去父子之间的点滴。

  儿子就继续给他送礼,一次比一次气人,一次比一次声势大。到最后连他自己的家装都说大公子这是跟您有了心结,此子已恶,不除必成大患。

  话说到这个地步,云青兰再送信去,自觉云重也是不会信了——毕竟从礼物上看,云重也从来没信过。

  好吧,这个儿子是不可能哄回来了。那就只能杀了他了。

  但这些礼物也替他们云家父子扬名了。

  凤凰台上的皇帝一直没什么存在感,上一次有存在感是请诸侯国公主来选皇后,这一次有存在感是似乎被一个奴儿关起来了?

  云青兰发觉自己再继续留在凤凰台,就该被人说要当皇帝了。

  ……他还真不觉得自己能当。

  左思右想,为了“清白”,他该从凤凰台出去了。

  他先派重兵回河谷把云重干掉,反正云重那里没几个兵,很容易打。

  他这里就带上皇帝、朝阳公主、徐公等人一起走。

  这样就安全了。哪怕碰到万应黎氏的人马,他把徐公推出去,他就不信万应黎氏敢伤徐公。

  等他在河谷安顿下来后,马上任徐公为国朝丞相。皇帝和朝阳公主继续关着。

  这样一来,不管什么人要来反他,或者要来打他,他前有徐公,后有皇帝与朝阳公主,除非来人不顾这三人性命,不然绝不敢伤他分毫!

  云青兰看向徐公,十分客气:“徐公可保孤性命,孤是绝不肯害徐公的。走吧,你我同往庆国,同坐朝堂。孤愿以丞相之位相酬,不会委屈徐公的。”

  徐公冷笑,摆出一副坚贞的样子,仰首阔步的出去了。

  ——看来给姜幽唱赞歌的日子快到了,他之前打的腹稿可以用上了。

第644章 “自由”

  云青兰打算离开凤凰台的事谁都没有说。

  他在昨天用虎符把兵都给派出去了。族中一些行止暧昧, 往日十分亲近云重的人都被他派兵悄悄“送”回了云城。进了云城这些人就被投入大牢, 不会有人见到他们,他们也不能再往外传信。

  人人都相信他是准备打云重了,没人知道他是打算撤走。

  这座凤凰台, 大梁七百年的心脏,现在要离开了,云青兰十分不舍。

  宫中各处都传来零星的声音,然后又会很快消息。这都是他的亲兵, 只听他一个人的号令。

  “皇帝”仍然住在他自己的宫殿中。这座宫殿位于宫中最偏僻的地方,周围什么也没有,只有一排排巨大的树木散乱的种着。

  云青兰走到这里,拍拍已经长得直入云霄的树干。这些树还有他种的呢。先帝是多么珍惜这个儿子啊。

  先帝是一个阴沉削瘦的人。

  他的身体不太好, 站着的时候总是弓腰弯背, 好像想躲到别人的身后去。因为瑶光帝的不喜, 他在继位以前一直都不敢出现在人前。

  当时只有朝阳公主肯照顾他一二, 所以他才会如此热爱这个女人。

  但云青兰很清楚,这两人之中, 朝阳公主的心计远不如先帝。不如说朝阳公主根本没有心计,从小就生在锦绣之中,受尽天下的宠爱, 有着最美的容貌,陛下的独宠, 让她从来不需要去花费心思得到什么。

  先帝却在生下之后就远离了生母, 到死也不知道生下他的女人是谁。皇后抚育他, 却也只是把他当成保障地位的工具,对他根本没有丝毫感情。

  在这种环境下,先帝没有丝毫软弱的机会,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着周围的一切,周围人的捧高踩低,轻蔑鄙视,勾心斗角都“养育”着他。

  云青兰一直觉得在朝阳公主注意到先帝之前,先帝已经想了很多办法去接近朝阳公主了。在朝阳公主看来,她只是偶然遇到了一个可怜的孩子,恰好是在讨厌她的皇后的宫中,她稍施恩惠就可以从皇后那里夺过她最看重的小太子,何乐不为呢?

  可她一个月也未必能去皇后宫中一次,怎么可能每一次都碰得到先帝?

  等她终于将小太子从皇后手中“夺”过来时,皇后固然愤怒生气,她得意非凡,那小太子就真的是因为喜欢她才愿意离开“母后”跟姐姐一起住的吗?

  朝阳公主本来就没有多少耐心,脾气又坏,可她的性格又是那么容易捉摸,那么“简单”,先帝得了朝阳公主相助后,成功读书,习艺,平安长大。

  对朝阳公主来说最幸运的是,先帝虽然存了利用的心思,却也因此更加爱她。在她生下两人的孩子之后,先帝不但不怒,反而更加珍惜他们母子。

  因为这两人都是离了他就不能活的。先帝也永远不必担心这两人背叛他。

  云青兰还记得先帝造这宫殿时,他们都看到那一重又一重的高墙,都以为这是为朝阳公主准备的。

  先帝与朝阳公主的事或许可以瞒得住宫外的公卿大人,却瞒不住他们这些守门的。

  朝阳公主住进去一年后就搬出来了,宫殿里却仍然有宫女和侍人服侍。云青兰因为深受先帝信任,还在此地守过四年的门。

  那时从里面逃出来的不管男女老少,都会被就地正法。他们连说一句话的功夫都没有,连喊一声的机会都不会有。

  云青兰想到这里,有点自豪的想起先帝赞他“青兰擅利器”。

  他刀、剑、枪都用得很好,出手如电,听到有脚步声接近门边就会准备好,他不会挡在门口,而是会藏在门边,小心不要被看到影子,然后等人跑出去的那一瞬间就出手,那人什么都不知道,想回头都没机会就倒下去了。

  他听到那个孩子的声音慢慢长大。

  云青兰看着他以前守门的地方,现在那里停着一架车,前后有亲兵围着,只有一把火炬照亮。

  一个侍人正温柔的劝哄着那个“皇帝”,“陛下,到这里来有糖吃。”

  “皇帝”拖着沉重缓慢的脚步慢慢走过去,发出猪一样哼哧的声音,含糊的叫着那个侍人的名字:“胜……胜……”

  然后在亲兵的帮助下爬上了车,侍人也赶紧钻了进去,把车门一关,车就迅速走了。

  云青兰看着车在亲兵的保护下很快消息在月色中就放了心,转头去看一看他的“王后”。

  他到的时候正看到几个侍人前后托抱着一卷绸缎往车上送,绸缎扭动挣扎,呜咽大骂。

  他叫来一个侍人问:“怎么不体面些?好好的把王后请上车。”

  侍人抹了把汗,坦然道:“王后不肯相从,我等又不敢伤害王后,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发现将布展开把王后包住最好,这样王后既无法自伤,也无法伤人。”

  云青兰听了夸侍人聪明有办法,“好生侍候王后。”

  载着朝阳公主的马车也离开了。

  他最后才来“请”徐公。

  不料,徐公竟然不用费多少功夫就自己出来了,自己坐上车,云青兰不敢喜,心中生疑,可又安慰自己这万军之中,徐公一个老头能干什么?

  他命人将其他宫殿锁起,带着徐公离开了。

  在三个保命符中,他选择带上徐公,而不是傻子皇帝和朝阳公主。

  随着这三架马车离开,在凤凰台困守近一年的大军也如潮水般安静的撤退了。

  早晨,天亮之后,王姻走到窗户前往外看,左看看,右看看,然后提着鞋轻手轻脚的跑到殿后的窗户前看,还爬到净房那高高的窗口去看。

  等他看够了,把胡子掖在领口准备下来了,就看到姜俭站在他后面。

  “一大早的,你干什么?”姜俭问。

  和他们一样被关起来的都是朝阳公主身边的“宠臣”。可惜云青兰一反,朝阳公主都被关了,宠臣当然不可能放出去给朝阳公主取乐。云大将军懒得分辨他们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用,全都关了起来。

  云大将军来说更有用的当然是徐公等人啦。

  他们被关了一年,其中有自尽的,也有病逝的,还有关成疯子的。

  现在熬过来的都心灰意懒,每天就等着士兵们来送饭,虽然一天只有一顿。平时吵的最多的架就是谁去打扫净房,谁去提马桶,谁又尿到外面了等等。

  平时都是宁可躺在灰尘里一动不动也不会想一想逃跑的事。

  姜俭和王姻被众人认为“年轻”,所以才这么不死心。这些人在还有精神的时候曾讨论过他们会被关多久。

  大梁七百年,皇帝那么多,臣子们该经历的也都经历过了。像这种一言不合就把人关起来的,最高记录是八十九年。就是说,某一任皇帝,被大臣顶撞,烦了,就让侍人拖下去找个地方关起来,然后就一直不肯放,再然后就忘了。

  是真忘了,不是假忘。

  这个皇帝忘了,下一个皇帝也忘了,再下一个还是忘了,终于第四个皇帝在读史的时候看到祖先当殿与臣子交对的趣事,指着这个笑问侍人“这个人放了吗?”

  侍人笑道:“还不曾放。”

  皇帝还不信,后来终于明白真把这个人关了这么久!立刻命人去请,结果就请来了这人的重孙子。为什么会有重孙子呢?因为这个人被关以后根本没耽误功夫,立刻就娶了个宫女,生了孩子,女儿继续当宫女,儿子就这么养着,如此繁衍了四代,前两代的坟都安在宫里了。

  他们这一家在宫中其实算一个奇景,除了皇帝一家不知道,宫女侍人侍卫没有不知道的。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送此人还家,宫女也赠给他为妻了。

  之后还成就了另一段君臣佳话。

  看,有这么个前辈在,他们这才关了多久?

  早呢。

  王姻小心翼翼爬下来,对姜俭说:“外面没人了。”一殿的大男人,木门木窗,怎么可能逃不出去?不过是害怕逃出去了就没命了而已。

  但现在外面没人了啊。

  姜俭皱眉:“说不定是为了捉弄我等。”逃出去半里,再被人围杀?那就不值了。

  王姻点点头,“说的对,不能大意,再等等看。”

  但今天可能是真的。

  因为到了黄昏也没人给他们送饭送水。

  一殿的卧神都起来了,巴门巴窗的往外看,王姻早说过外面没人的事了。现在人人都瞪着眼珠子往外张望,拼命张望。

  “跑不跑?”

  “再等等。”

  说是等等,已经有人把帐幔衣服等都编成绳子,有人举着铜盏、铜鼎,有人举着小几,都围在门边上,等。

  天又黑了,伸手不见五指。殿里众人腹鸣如鼓。

  不知是何人开口,“砸吧。”

  顿时无数只手举着东西朝门窗砸过去,咣咣咣的,在深夜里传出去很远。

  王姻也抱着一只不大的铜鼎在砸窗户边的楔子,楔子卡得很严,砸了半天连点屑也不掉下来。

  “我有一招。”姜俭过来了,拿一支木棍,一看就是从几上拆下来的,然后将一件湿衣服缠在窗户上两根木棱上,用木棍将湿衣服绞紧,然后慢慢绞。

  水**的洒在地上。

  他这么做,周围的人一开始都在看笑话,他们拿铜器去砸都没用,一件湿衣,一根棍子能有用吗?

  可姜俭越绞越费力,脸都憋出青筋来了。

  王姻觉得姜俭没这么没用,一件衣服拧得这么费劲。干脆舍了他的铜鼎,上前帮他扳着木棍一头,两人一起用劲。

  一上手,王姻就咦了一声。确实一点都扳不动了。可是衣服也没烂。

  姜俭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是……公主教过的法子……”

  王姻顿时使出吃奶的力气使劲了。

  一群一年来每天只吃一顿饭的男人很快就没力气了,都靠着墙壁或门坐着看这两个年轻人干。

  有人笑话他们:“别作戏了。”

  “装得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