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

  李家全家“逃”了之后,滨河的大小世家混乱了一阵子。

  但很快,一些人逃走了。

  每天都能看到从滨河离开的车马,连绵不断的队伍离开滨河,离开故土。

  他们走的很及时,因为李家老太太为了告状死在了凤凰台,黄公为主持正义,替李家上表。安乐公主心怀仁慈,特意命人到滨河来“代管”李家家业。

  李老太太死前告的那一状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可李老太太并没有说清到底是谁害了李家上下。

  安乐公主也不知道啊。

  她只是想,如果日后找到了“凶手”,而李家家业已经在这段时间凋零了,那该多可惜啊。

  所以她请人暂时先来替李家管着,等日后李氏子孙归来,当然物归原主。

  李家的家传绝技就是攻城器。李家拥有滨河内的所有矿山与森林,只有李家能在滨河开矿、冶铁、采石、伐木。

  李家还拥有滨河六成的良田。

  其余四成才由其他世家瓜分。

  姜姬听到这里就对滨河的印象很好了。这种一家独大的地方,领头羊倒了,剩下的小虾米们想再争出一个领头的位置都要打破头了。

  如果此时再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势力加入进去,很轻易就能取得他们的“信任”与妥协。

  也不奇怪李家的信心那么足,滨河虽然没有封地,但其实就是李家的私产。

  不过李家的胃口有点太大了,这才让其余家族想要他们的命。他一个人吃肉,剩下的人只能看着他吃,久而久之,这些人也想尝一尝肉的滋味。

  云青兰其实给天下带了一个坏头,他告诉天下所有人:可以造反了。

  这就是礼崩乐坏的开始。

  如果皇帝都可以被欺负,可以被蒙骗,可以被臣下推翻。

  那自己头顶上的人当然也可以啊。

  李家自己也开始“造反”,于是底下的人造起李家的反来就更没道德压力了。

  但是把李家赶走后,剩下的人却没办法掌握滨河。他们自己还要为如何分赃打架。

  姜姬觉得这时要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去,再派一队“保护”人的军队过去就万无一失了。

  能说会道的要能把其他世家给搅和得更加乱,保护的人嘛,就是保护李家“家产”的。

  先把这些矿产、山林,攻城器的图纸和工匠都给“保护”起来。

  于是,她问毛昭借一个能说会道的,再让姜武派一个跟他“做生意”做得最好的。

  两人一文一武去滨河。

  姜武答应得很快,毛昭倒是似真似假的抱怨了两句,说什么他手中有一个季张,公主就以为他手中都是这样的人了吗?这是偏见!

  然后就送来两个弟子供她挑选。

  姜姬选了一个相貌温厚,五短身材的,听说是毛昭的大弟子。以前就是毛昭的同窗,跟毛昭一个先生,后来就改换门庭,重新拜入毛家,认毛昭为师了。

  毛昭道:“阿修他不想做我的从人,我只好收他做弟子。”

  当从人就是半仆了,毛昭也能理解。

  姜姬送走这两人就接到战报,云青兰伏诛,其部将皆被俘虏,逃兵正在抓,估计再过个十天半个月的就能抓干净了。花万里已经拉好了防线,保证不会让任何一个逃兵进入公主城为祸。

  现在花万里打起仗来实在是相当好用了。而且他不像霍九弈,他对打仗没有瘾,如果能高官厚爵的过日子,他是宁愿不动一刀一枪的。

  换句话说,这个人没有杀心,比较适合当护卫。

  姜姬这回用他,一是不想再让姜武上战场了,二来也是想练练兵,多看看花万里和霍九弈的能力,想清楚以后怎么安排他们的位置。

  姜武问:“云青兰死了,那他们还打得起来吗?”他担心云青兰死得太早了。

  姜姬笑道:“他们更要打了。不打怎么能说清楚到底谁强谁弱呢?”

  不分清谁强谁弱,谁来当老大呢?

  云青兰的死可是一笔糊涂账。他在死前就已经被李非逼出了河谷,追杀他的却是霍九弈,包家“家臣”。

  这两人都不能服众。

  认李非吧,李家败落,李非还背着害大哥的罪状。

  认霍九弈吧,只是包家一个冲得最快的小将,还不姓包。

  姜姬觉得她应该再给这些人添几把火,于是请黄公和白哥操笔,写几篇哭诉的文章。

  当然是她哭。

  她要哭一哭这天天打仗的天下,哭一哭倒霉的梁帝,哭一哭没生个好子孙的大梁。

  然后庆幸一下“诸位英雄”终于把云贼干掉了!

  是谁干掉的?

  快出来认领!

  她愿以帝玺相托!奉其为帝!

  “……这天下,当属英雄。”风迎燕坐在车上,手中捧着刚刚从商队手里买来的新出炉的、热腾腾的公主之文。看完之后,哈哈大笑。

  他的从人看了以后大惊失色,想不通他怎么还笑得出来。

  “这是要把帝位送给别人?公子!你怎么还能笑?这岂是儿戏?!”

  从人气哼哼道:“与其送给外人,怎么不送给你?”

  风迎燕吓得都打了一个嗝,连连摆手:“别胡说!怎么能给我?公主此举……乃出自大义!”他义正言辞地说,“公主一片公心,只为天下万民!我这次出来正是为了将公主这一片真心召告天下!”

  他卷起这卷要命的文章,心中涌起无限壮志。不免嘴角带笑,伸头往外看:“斐城就快到了吧?准备好名帖,我去见一见斐忧。”

  他拍拍膝上的这卷文章。

  ……不知斐忧会不会喜欢它呢?

第736章 天下将乱

  “我听说你成了安乐公主的裙下之臣。”斐忧把那卷风迎燕特意送来的《祈君书》放下, 叹气道:“我还当这世上没有淑女能赢得你的心。那安乐公主风采如何?比之朝阳呢?”

  斐忧和风迎燕是同辈人, 两人当年游学时还曾拜入同一个老师门下,勉强可以称一句师兄弟。

  斐忧当时倾慕风迎燕,将风迎燕骗回了家,想让他娶他的妹妹, 使计令这二人在他的屋里睡了一觉。

  可惜风迎燕酒醒过来后见到榻上有一个女子就悄悄溜了。

  气得斐忧大骂。

  虽然二人并未成事,但斐忧的妹妹倒是一生心系风迎燕,早早离世。

  事过境迁,斐忧早已释怀, 所以才没有在风迎燕一进门时就提剑杀了他。

  不过心里倒是还有气。

  风迎燕摆摆手,“公主之风采又岂是朝阳那俗艳女子可以相比的?”

  两人皆是大城子弟,出入无忌。早年风闻朝阳公主的美名, 两人特意跑到凤凰台来,不为见皇帝,而是为了一个美人。

  混进文会, 借故钻进凤凰台一睹朝阳公主真容之后, 两人就扬长而去。

  斐忧生平仅见的美人就是朝阳公主, 只看此女容貌就不难想像她的母亲, 那个歌伎会是何等的艳色。

  他觉得世间男子在这样的女人面前都会伏首。所以前段时间从凤凰台传来说先帝与朝阳公主有染的事,他听了以后就对家人说, 如果是朝阳公主, 那倒是不奇怪。

  现在听风迎燕对安乐公主的评价远胜朝阳, 不由得感叹:“段氏的美人真多啊。”

  斐家曾经也妄想过要娶一个公主回来, 但这个心愿没有实现, 就成了斐家男子的心魔。

  风迎燕熟知斐忧也跟他爹、他爷爷一样做过这种美梦,此时就开始吹嘘起来。

  吹的当然是安乐公主的美丽与无助。

  斐忧对美丽动心,但更对权势动心。

  风迎燕不费吹灰之力就说动了他!

  “我能想像得到,一个妇人,她显然不能承担这样的重任。”斐忧看了一眼风迎燕,“凤凰台上的人把一个妇人顶在前面,真是太不要脸了。”

  风迎燕点头:“是的,他们如果要脸的话,当初在皇帝被劫走时就该自尽,不然也该把这件事大白于天下,而不是找安乐公主来蒙骗世人。”

  斐忧:“这正是他们狡猾的地方。徐公如果在,想必不会让他们这么做。黄公……呵呵……”他摇摇头,刻薄地说:“年纪越大,胆子越小。”

  风迎燕还在点头:“是的,黄公只想保存自己,他一点也不关心天下臣民。”

  斐忧调侃他:“也不关心美丽的安乐公主。”

  风迎燕摇头,“安乐公主折服我的是她高贵的品格。如果你有机会见到她就会明白了。”

  两人从白天聊到天黑。

  晚饭饮了酒之后,斐忧拿起那卷《祈君书》又看了一遍,叹了口气,合上它,说:“安乐公主是想找一个强大的势力依靠?”风迎燕:“一个妇人,难道还期待她能撑起这个天下吗?你可能还不知道,义军并没有救出皇帝。陛下现在生死不知。”

  怎么会不知道呢?

  斐忧已经听说了。义军中的李非第一个闯进河谷,但云贼已经在这之前跑了,还放火烧了他的王宫。

  听说朝阳公主被云贼亲手杀了,皇帝的下落却无人知晓。

  李非离开后,后面进去的人更是什么都没找着。

  李非也没有留下来给大家一个交待。

  包氏和伍氏的人追上李非后,他说他要回滨河。

  包氏和伍氏的人当然不能放他回去。两边打了几场后,正在对峙中,又有一包氏小将追上来说他杀了云贼。

  但他没办法拿出云贼的人头做证,只是带上了几个云贼的亲信。

  这当然不能取信于人。

  包氏相信自己人,伍氏不肯信,李非不置可否。

  三家互相猜疑。

  而云贼当日从凤凰台抢出来的珍宝已经从河谷流出来了。

  斐忧挥退下人,亲自去内室取出一个手掌长的宝箱。

  上面锲刻的印记赫然便是帝王之记!

  有着祝祷皇帝福寿绵长的纪文,还有段氏皇朝用的徽记。

  打开里面有一卷锦帛。展开锦帛,才见到是半截圣旨。

  斐忧拿出来,风迎燕自然要表现出惊叹。

  “这是……”

  斐忧叹道:“乃是从河谷流出来的。”

  皇帝的器具本该只在凤凰台。现在竟然出现在河谷,还不是一样两样。逃兵流匪带着这些宝贝逃走,全天下都知道了。

  哪怕是以前不知道皇帝在河谷的人现在也知道了。

  斐忧望着风迎燕,眼泪落了下来:“大梁已毁在贼子手中了。”

  就是风迎燕,此时也难以自持。

  两人不再说话,对坐痛饮,都喝得酩酊大醉。

  皇帝失势,天下失主。

  天下间的英雄豪杰,如有问鼎天下之心的,怎么会不动心?

  纵使斐忧这样从来没想过要坐一坐那帝位的,现在都开始掂量他知道的人中有没有人能够令他心服。

  毕竟如果日后顶上帝位的人不能令他心服,那他又为什么人跪在这人的脚下,奉其为帝呢?

  《祈君书》中的安乐公主确实大公无私,她一心一意要替天下选出一位英雄豪杰托负这百万黎民。

  斐忧担心这个公主会被人蒙骗,毕竟只是一个弱小的妇人,如果有人先闯进凤凰台去,她不识真英雄,就轻易的把帝玺和帝位都送出去可怎么办?

  风迎燕道:“我正是为此而来!”

  他巧舌如簧,说服斐忧替他召来真正的英雄豪杰,好让这些英雄们能更早的知道《祈君书》,也能更早的进入凤凰台,获得帝位。

  斐忧觉得此事可行!

  如此一来,斐城与斐氏就扬名天下了!

  他召来城中贤人,共同拟造真英雄豪杰的名单,然后四处游说,请人前来。

  风迎燕愿为使者,亲自去请人。为了取信他人,他把《祈君书》留了下来。

  斐忧亲自送风迎燕出城。

  出城十里后,风迎燕从箱子里拿出一卷锦帛,磨墨,开始默写《祈君书》。

  除了真货之外,商人们也把《祈君书》的消息送到各方手里。哪怕手中没有此书,也知道安乐公主见云贼被诛,皇帝是个傻子的事被天下人知道了,迫于无奈,愿意把大梁的天下送给那个杀了云贼的英雄。

  或者其他真正的英雄。

  李非得到这个消息后,拼死从义军中逃走。伤亡惨重,但他平安无事的逃出去了。

  据说诛杀了云贼的包家小将则跪地将功劳送给主家。

  不少人都在说这小将傻,这一让可就是让出去了万里江山啊。

  也有人说这小将聪明,他不让这功劳,包家难道会放他去凤凰台接帝玺当皇帝?

  包氏包蒸虽然被自家小将让了功劳,但也很快对天下人表示,包氏无意天下。包蒸自知才德不配,不敢妄想帝玺。

  以后谁当皇帝——只要能让他心服,他就愿意跪在此人脚下。

  当然,如果不服的话,包家也不会认。

  义军分裂成李氏与包氏,伍家且做壁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