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以为这件事要暗中进行呢。

  蟠相笑道:“当然要告诉他们。咱们还要慢一步,让他们走在前面呢。”

  姜旦似懂非懂,依言写了下来。

  太阳还没落下前,车队就停下来扎营了。

  姜旦住在车上,但晚饭他想和春花一起用。他让人去看一看:“王后现在有空吗?”

  侍人回来说:“王后让夫人们都离开了,现在只有魏国公主在。”

  姜旦这才起身去找郑后。

  郑后的车跟姜旦的车一样大,她带着孩子一起坐,不过离开莲花台之后,阿笨在白天就跑到她这里来,跟她做伴。

  阿笨是魏国公主,曾与姜姬一同前往凤凰台选后。后来她认姜姬为姐姐,离开凤凰台后没有回魏,而是回了鲁国,还嫁给了姜姬的宠儿。

  人人都说她受骗了,可阿笨自己不觉得。她在鲁国过得非常幸福!比她回魏国好多了!

  阿笨见到姜旦来了就告辞了,回到了她的车内。

  她的车跟郑后的一样大。她在鲁国的一应待遇都跟郑后一样,远胜于她在魏国得到的。

  至于别人说她嫁的丈夫是个奴隶……

  哼,他们怎么知道绿玉有多好?

  她一回来就见到了绿玉,他正在喂孩子吃饭。她和绿玉已经有了四个孩子,绿玉说她生得太多了,怕她身体受伤害,最近都不肯碰她了。

  可她那么喜欢和绿玉在一起!夜晚是多么快乐!她舍不得他!

  她立刻坐到他身边,等他喂完孩子,她也抱过后就赶紧让奶娘把孩子抱走,然后抱着绿玉说:“你回来了,今天的工作忙完了吗?”

  绿玉爱怜的搂着她:“还没有,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我只是回来陪你和孩子吃晚饭,一会儿……”阿笨紧紧抱住他:“一会儿你不许走!你今晚要陪我!”

  绿玉看她这样,爱得不得了,可也实在害怕她生孩子时的惨状。他这辈子只有她这么一个珍宝,如果失去她,他一定活不下去了。

  他不敢冒失去她的风险。

  可他在枕帐之间的手段虽多,这几年下来也骗不了她了。她享受得再多,也非要跟他一起快乐不可。

  最后……他总是忍不住……

  绿玉只好拿别的事来转移她的注意力,说:“你想不想知道公主的事?”

  阿笨立刻被吸引了:“公主怎么了?”

  绿玉笑着说:“公主已经有了第二个孩子,名叫七宝。这是刚到的消息。”

  阿笨捧着脸发出惊喜的呼声:“那,我们可以把孩子送去了吗?”

  绿玉笑道:“可以啊,阿大、阿二、阿三都可以送过去。”

  绿玉又告诉了她赵国的事。

  “赵王都那么老了,他终于死了。”阿笨道,“是他哪一个儿子继位?是太子吗?”

  绿玉笑着说:“不是,赵国先王驾崩前根本没有立太子,而他的长子两年前就死了。余下二公子、三公子、四公子的身份都不够高,其母族势力不显。所以最终继位的是六公子。”

  赵国先王的王后倒是都没有生下公子,国中的公子都是夫人所生,夫人们的身份参差不齐,虽然都是世家淑女,但世家之间的势力也有很多差别。

  阿笨摇摇头:“赵国将乱啊。”这个六公子想坐稳王位可不容易,他不是王后之子,非嫡非长,只是跟一众兄弟相比,他的母族够强才能把他推上王座。

  可其他落选的公子真的能心服吗?

  阿笨说:“王后也对郑国的事烦心呢。”

  郑后是郑国公主,郑国太后是她的亲生母亲,现在的小郑王是她一母同胞的弟弟。

  只是郑后两岁就被郑国先王送到鲁国来了,她对郑国已经没有一点印象了。

  小郑王能在郑国先王驾崩后登上王位,全靠鲁国的支持。现在鲁国大夫丁强还在郑国呢,鲁国强军也有一支驻扎在郑国。

  郑国仰鲁国鼻息而活。郑国太后对鲁又爱又恨,既要依靠,又要提防。

  小郑王渐渐长大,早在他八岁时,郑国太后就悄悄给他女人,盼他能早日生下继承人。

  但现在小郑王都十四岁了,仍然没有生下一个孩子。

  郑国太后还一直想要鲁国嫁一个公主过去,被拒绝后,还写信来骂郑后,把郑后气得发誓再也不理她。

  现在郑后随大王远征凤凰台,郑后担心郑国太后再送信会被太子拿到,对大王不利。

  绿玉说:“我懂了。不过你不用担心这个,蟠相已经让人去通知郑国了。”

  邀郑王共攘盛举。

第738章 更好的选择

  郑国。

  郑国太后拿着一封信目瞪口呆。

  信里是她的女儿再次拒绝亲事, 并且竟然说出了“鲁为我夫、我子之地, 郑为我母之地。”

  “郑生我, 鲁养我。我出于郑, 埋于鲁。”

  “故我在鲁,非郑。”

  “今后郑之事, 与我无干。”

  这是想抛弃她和郑王吗?

  太后惊惶失措,连忙问宫女:“今日为大王讲书的可是丁相?”

  鲁国丁强丁大夫已经成了郑国之相。

  宫女摇头:“奴不知。”

  太后怒道:“速去查问!”

  宫女匆匆而去, 不多时,小郑王赶来了。

  他生得瘦小, 细脖子支着一颗大脑袋,手脚都细弱得很。

  他现在还不能参与国事, 每日就是跟着数位先生读书。

  他一进来就对太后行礼问安:“母亲安好。”然后坐下说, “丁相已经离开了, 孤已经命人去拦住丁相,请他回来。母后,到底是何事惊慌?需要问丁相呢?何不先与儿说一说。”

  太后刚才想叫丁相过来只是习惯, 现在回过神来, 觉得就算叫来丁相,也不可能叫他向着她和小郑王而背弃鲁人。

  太后觉得告诉小郑王也无忌于事, 也不必对他说这些,就道:“没什么大事。今日丁相教了些什么?”

  丁相是鲁人,一开始根本不愿意亲自教导小郑王。还是太后再三恳求, 才在三年前愿意每日抽空跟小郑王讲一讲书中的道理。

  平时教导小郑王的都是郑国世家。

  小郑王就知道太后又有事要瞒着他了。

  他一点也不喜欢丁相的教导, 但母后不许他对丁相不敬。

  他觉得丁相根本对他这个郑王毫无善意, 每一回的教导都是在敷衍他,他问个问题,丁相总是说“我为鲁人,此为郑国国事,还请大王询问郑人。”

  小郑王以前非常讨厌郑国世家送来的先生。因为太后在他小时候常抱着他哭泣,哭述世家对他们母子的压迫与欺辱,说他们母子的安全都是托了鲁人的福。

  等小郑王慢慢知事后,太后的说法又变了,告诉他鲁人也必须要提防。平时见到鲁人要恭敬有礼,要表现得仰慕鲁国文化,要对鲁王与鲁国公主都心存爱戴,更要不停的思念在鲁国的王姐。

  但心底一定要明白,鲁人因为不是郑人,所以他们肯定会害他的!

  小郑王都记住了,也发觉了丁相对他不尽不实,根本不想教他。

  可母后却非常依赖丁相。有事一定会跟丁相商议,却不会对他说。

  到底有什么事能让丁相知道,他却不能知道呢?

  丁强已经出了宫门,却被一行侍人追上来拦住了。

  听说是小郑王替太后留人,丁强摇头道:“臣为外人,怎么能入太后之宫?还请回吧。”

  说罢不顾侍人阻拦,登车而去。

  他坐上车后,从人在车内替他脱帽解衣,又捧来清茶让他解渴,笑道:“现在连口水也不肯在里面喝了,我备在车里的衣服可是好久没用到了。”说着拍拍身后的衣箱。

  丁强倚着衣箱,瞪了他一眼,把杯子扔回去。

  以前他与太后有私,偶尔会在宫中留宿。那时半是顺水推舟,半是为了取信太后。

  也是为了太后娇美。

  后来太后竟有了身孕。

  幸好她生下之后就把孩子放在水盆里淹死了。

  丁强得知之后,这才开始后怕。他与太后之间没有半丝情谊,只是逢场作戏。他担心继续下去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就借着太后的一次发难,跟太后撕分开。

  从此以后,他与太后之间没有了男女暧昧做遮掩,一些事情变得更加赤裸起来。

  鲁在郑国占下大片土地,每年会有无数郑人迁入鲁国为民。

  虽然没有摆在明面上,但郑国各城的逃人法越来越严格,已经发展到邻人逃逸,同居一处的人皆有罪的程度。

  郑与鲁的矛盾也越来越剧烈。

  郑国世家一直鼓动小郑王与太后站在他们这一边,把鲁人赶走。

  太后也恨鲁抢走百姓与田地,可她又只能依靠鲁的支持和保护,她就企图在郑国世家与他之间左右逢源,引他拒世家,又以世家压制他。

  丁强就稍微放手,给了世家许多机会。

  世家立刻借机送给小郑王几位夫人,意图分裂小郑王与太后。

  太后只能不停将身边的宫女送给小郑王,好与几个夫人争宠。另一边,她就想求娶鲁国公主。

  鲁国拒绝了她的求亲。她就只能变本加厉的对小郑王哭诉。

  小郑王因此变得更加胆小怕事,因为太后一再对他说,这个宫中只有他们母子相依为命。以前是郑人不可信,现在鲁人也不可信,宫中可信的只有他们母子彼此。剩下的连他身边服侍他的宫女、侍人、护卫都不可信。

  当然,世家送来的女人也不可信。

  丁强对从人说:“宫中那对母子不知又有什么麻烦事了,最近几天我不进宫,宫中有人来不必理会。”

  他回到家里才见到了鲁国来的信使,正是他的堂兄,丁善的长子。

  丁善当日在宫中因教导太子不当而获咎,回到妇方后倒是没再出什么问题。他的长子更是早早就送到了莲花台,从小学习鲁字与鲁数,尤其擅长解数,成了孙大夫手下的一员能吏。

  等孙大夫从袁洲离开回了莲花台后,此子也跟着回到莲花台,水涨船高。

  见到家人,丁强非常高兴,连忙请他进屋,问他的来意:“快告诉我国中的情景!对了,可有公主的消息?”

  此子道:“公主一切都好,只是听说凤凰台有奸人,所以大王已经决定率军前往凤凰台除奸了。”

  丁强一听就要站起来:“大王已经走了吗?”

  “算着时间,应该已经走了。”

  丁强忙问:“公主可有事吩咐我做?”

  此子道:“蟠相说,叔叔自便。”

  丁强:“自便……”

  因为公主不知郑国情形,所以让他任意行事吗?这是公主信任他?

  是的,公主信任他。

  还有……可能就是,郑国已经不重要了!

  丁强大笑起来,拍着侄子的肩说:“我让人上酒菜来,还有什么事,你慢慢说吧。”

  叔侄两人就着酒菜,侄子说:“蟠相跟着大王一起走了。”

  丁强:“那国中现在是谁指掌?”

  侄子:“是合陵龚氏。”

  丁强:“哦?他从合陵出来了?”

  侄子:“带着强军。我们都不知道合陵竟然养有强军!”

  丁强感叹:“龚獠在合陵多年,养下一支强军也不奇怪……”

  这也说明国中将军留下的兵马,这次可能都带走了。这才让龚獠从合陵带兵过来,护卫莲花台。

  郑国太后发现丁强躲回家中去了,她再三派人去请,都得到“丞相在养病”的说法。

  她派人去得多了,街上突然冒出“丁相病重,欲回鲁治病”的消息!

  城中立刻议论纷纷!

  虽然世家骂鲁人骂得多,但鲁人来了以后才让郑国变得更安定了。

  街上有了商人,店中有了粮食。虽然郑人仍受粮税困扰,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能低价卖粮了。

  他们可以公然把粮卖给鲁商,再用钱去交税,然后交过税后仍然有足够的钱去买喂饱全家的粮食!

  以前他们只能把粮卖给世家,现在他们可以卖给鲁商了。

  虽然价格不像以前那么高,但至少他们都能吃饱了。

  郑人还听说在鲁国种田是不用交税的,百姓自种自收,除了不能让地闲着之外,他们收完之后可以直接卖给商人。

  这让他们向往鲁国,更想成为鲁人。

  如果丁相走了,那会不会又回到从前?回到每一家都要按人头纳粮税?

  丁家门前顿时挤满了跪地哭求的百姓。他们跟前来打听的世家的马车汇集在一起,让马车都没办法动了。

  世家也不全是希望丁强走的。

  但紧接着,商人送来赵王驾崩的消息!

  郑人大哗!许多人都知道,郑国有鲁军是因为赵军不肯走!现在赵王驾崩,赵军是不是该退回去了?

  赵军不在,鲁军也不必留下。

  这说明丁相要走的事是真的?!